中医书籍推荐书目(定稿)

合集下载

中医十大经典丛书

中医十大经典丛书

中医十大经典丛书各经典医书简介1.《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2.《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

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

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

更可贵的是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通过大量的治疗实践,已经发现了许多特效药物,如麻黄可以治疗哮喘,大黄可以泻火,常山可以治疗疟疾等等。

这些都已用现代科学分析的方法得到证实。

3.《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

原题秦越人撰。

“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

“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

作者把自己认为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发,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解。

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论述。

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

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

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

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

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其中1~22难论脉;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62~68难论俞穴;69~81难论针法。

中医必读中医药籍书目录

中医必读中医药籍书目录

中医必读中医药籍书目录一、精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灵枢》)、《伤寒论》(张仲景)、《金匮要略》(张仲景)、《温病条辨》(吴瑭)、《温热经纬》(王士雄)、《神农本草经》。

二、专科医籍1.内科《诸病源侯论》(巢元方)、《千金要方》(孙思邈)、《脾胃论》(李杲)、《景岳全书》(杂症篇)(张介宾)、《丹溪心法》(朱震亨)、《医学心悟》(程钟龄)、《医宗金鉴》(内科部分)(吴谦等)、《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董建华)。

2.外科《外科正宗》(陈实功)、《外科证治全生集》(王洪绪)、《疡科心得集》(高锦庭)、《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吴谦等)、《中医外科学》(朱仁康)。

3.妇科《傅青主女科》(傅山)、《女科证治准绳》(王肯堂)、《景岳全书•妇人规》(张介宾)、《妇人大全良方》(陈自明)、《济阴纲目》(武之望)。

4.儿科《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小儿病源方论》(陈文中)、《儿科痘疹方论》(陈文中)、《活幼心书》(曾士荣)、《幼科发挥》(万全)、《幼幼集成》(陈飞霞)、《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儿科学》(汪受传)、《实用中医儿科学》(江育仁、张奇文主编)。

5.针灸科《针灸甲乙经》(皇甫谧)、《针灸聚英》(高武)、《针灸大成》(杨继洲)。

6.骨伤科《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吴谦等)、《中医骨伤科古医籍选》(孙树椿、阙再忠)、《伤科集成》(丁建华)。

7.眼科《秘传眼科龙木论》、《银海精微》、《审视瑶函》(傅仁宇)、《目经大成》(黄庭镜)、《眼科金镜》(刘耀先)、《证治准绳》(王肯堂)、《中医眼科全书》(唐由之)。

8.耳鼻喉科《外科正宗》(耳鼻喉部分)(陈实功)、《医宗金鉴》(耳鼻喉部分)(吴谦等)、《景岳全书》(耳鼻喉部分)(张介宾)、《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王永钦)。

三、推荐书目《素问集注》(张隐罨)、《素问注释汇粹》(程士德)、《灵枢经注证发微》(马莳)、《灵枢经白话解》(陈璧琉、郑卓人)、《伤寒来苏集》(柯琴)、《伤寒论条析》(李荫岚)、《金匮要略心典》(尤在泾)、《金匮要略释义》(黄树曾)、《难经》、《古今医案按》(俞震)、《本草备要》(汪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等)、《景岳全书》(张介宾)、《素问玄机原病式》(刘完素)、《脾胃论》(李杲)、《儒门事亲》(张从正)、《丹溪心法》(朱震亨)、《医贯》(赵养葵)、《理虚元鉴》(汪绮石)、《西溪书屋夜话录》(王旭高)、《医述》(程杏轩)、《石室秘录》(陈士铎)、《杂病源流犀烛》(沈金鳌)、《类证治裁》(林佩琴)、《医林改错》(王清任)、《血证论》(唐宗海)、《外感温热论》(叶天士)、《本草纲目》(李时珍)等。

中医养生有关的书

中医养生有关的书

中医养生有关的书中医养生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中医理念以平衡身体阴阳、气血为中心,从中暴露出的养生秘方、治疗技术和中药配方也日益引起全球关注。

为了追溯中医养生文化的根源,许多学者和医生都写了很多有关的书籍。

这份名单会为你介绍几本很受欢迎的中医养生书。

1.《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养生著作的代表,大约写于公元前一世纪的《黄帝内经》系统地介绍了许多养生知识,如平衡饮食、运动、按摩等方面。

这本书强调人们应当注意身心平衡和阴阳调和,所以被称为中医养生的"圣经"。

在中国的中华医学界,许多学校都使用这本经典的书作为中医课程的一个必修部分。

2.《神农本草经》这本草本古籍写于两千年前,是世界上最早的草医学著作之一。

神农本草经详的阐述了中医与植物学之间的关系,并对数百种植物及其功效进行了详细描述。

本书中介绍的许多中草药已被证明在治疗疾病、促进健康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3.《千金方》属于唐代育医权威的孙思邈,编纂完成的《千金方》,共计三十卷,详细描述了将六一种草药进行煮煎、浸泡等不同的烹饪方式的益处。

这个方子书被誉为中华医学的一部宝典,对于维护家庭健康、治病保健都有很大的帮助。

4.《本草纲目》明代著名药理学家李时中完成的经典。

全书收录本草目录中的各种中草药3000多种,其中对古代中草药的分类、鉴定、治愈功效的描述十分详细。

整本书使中国药物研究行业大为得益,并影响了很多国家的草药研究。

中医养生引领我们探究中华民族传统的医疗文化和生命科学知识,使我们可以更好地认知身体和生命,并更好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上几本书是充满凝聚力和时代价值的精神财富,一定对你有所帮助。

中医药类书籍

中医药类书籍

中医药类书籍有:
1.《神农本草经》: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约成书于汉代,总结了汉
代以前的药物知识。

2.《雷公炮炙论》:南北朝时期雷敇所著,专门论述中药炮制的内
容。

3.《千金方》:唐代孙思邈所著,被誉为“东方医学圣典”。

4.《证类本草》:北宋官颁本草书籍,与《唐本草》、《本草图经》
合称唐代三大本草著作。

5.《景岳全书》:明代张介宾所著,全面总结了明代以前的中医理
论和临床经验。

6.《温病条辨》:清代吴鞠通所著,系统总结了温病的理论和治疗
方法。

7.《医林改错》:清代王清任所著,对中医解剖学和瘀血理论进行
了深入探讨。

8.《医学衷中参西录》:清代张锡纯所著,对中西医学进行了深入
的比较和探讨。

9.《中药学大辞典》:现代陈仁寿主编,收录了大量的中药知识和
资料。

10.《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针灸学》等教材和专著也是学习中医药的重要参考书籍。

最好的中医十大书籍

最好的中医十大书籍

最好的中医十大书籍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被誉为“国粹”。

中医理论体系丰富,其经典著作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对于中医的学习和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是围绕“最好的中医十大书籍”来阐述的文章。

第一步:选出十本最好的中医书籍为了选出最好的中医书籍,我们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如从医学专业性、文字流畅度、内容充实度、影响力等角度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后再进行筛选。

终于,我们选出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素问》、《本草纲目》、《刺灸疗法》、《针灸大成》、《针灸学》、《药性论》等十本书籍。

第二步:黄帝内经及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中的精华,对中医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经典之一,包含了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保健、疾病预防和治疗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上古经典之一,以“六经辨证”为理论基础,系统纪录了当时最为普遍的传染病。

第三步:素问及难经《素问》和《难经》是中医学术的两大宝典。

《素问》是我国最早的医学文献之一,《难经》则是黄帝时期的杂病专著。

《素问》重在讲述中医健康理论和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其中涉及到了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经络腧穴”等理论,对于中医的理论体系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难经》主要探讨了中医在面对多种难治性疾病时的治疗方法和技能,以及通过调整人体脏腑功能和平衡机体内部环境来治愈疾病的方法。

第四步: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是中医古籍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包含了中医学发展史上的精华,在中医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金匮要略》主要讨论了人体常见疾病的病机、证候、治疗以及药物的配伍、炮制等方面的知识,是中医师必备的临床指南。

第五步: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中医药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是我国药学史上的一部宝典。

全书详细地描述了中草药的性能、用途、源流以及适合的药方和用法等方面的内容,为今后的中医药研究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中医小常识书籍

中医小常识书籍

中医小常识书籍
以下是中医小常识书籍推荐:
《中药制用经验录》: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药物的制作方法,以及对中
药的直观认识。

《卫生要诀》:这是一本食疗书籍,主要针对常见的疾病和食物疗法,适
合家庭使用。

《经络功法》及《针刺练习术》:这两本书籍介绍了经络的简单易用的练
习方法,以及针刺的练习技巧。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结合了中医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
理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说话的力量》: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医者如何与患者沟通,对于医患矛盾
的处理非常有价值。

《问中医几度秋凉》:这是一本中医普及读物,适合对中医感兴趣的读者。

《黄帝内经》: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包含了中医的理论体系、病因病机和
治疗方法等内容,是中医学的基础。

《伤寒论》:讲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和原则,是中医学的又一经典著作。

《中医基础理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的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经络系统、辨证施治等方面的内容。

《实用中药学》:主要介绍了中药的种类、性味、功效、用法和用量等方面的内容。

《中医诊断学》:介绍了中医诊断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法和病案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针灸学基础》:主要介绍了针灸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这些书籍都是中医领域的经典或普及读物,适合初学者或对中医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中医入门精通十部经典书籍

中医入门精通十部经典书籍

中医入门精通十部经典书籍
以下十部经典,若能从小用心诵背熟读,于中医则是入门至圣之道矣。

第1本﹝唐﹞王冰著董原主编的《黄帝内经》。

它是学习中医的目录,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极其适合经常阅读查缺补漏。

第2本,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对经络及穴位讲解的相当透彻。

第3本,王叔和《脉经》,对各类大小的脉象变化都研究和讲解的相当透彻。

第4本,李时珍《本草纲目》,这本书不仅是药学著作,也是散文名著,文笔相当的好。

第5本,张仲景《伤寒论》,内科经典,大部分都是相当好的方子,还有诊断和治疗还有组方的思路。

第6本,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和伤寒论一样,它同样是对对组方思路的指导。

第7本,《周易》,乍一看和中医没关系,但中医的阴阳变化基本理论都来自于它,适合所有中医研读。

第8本,﹝春秋﹞李耳的《道德经》,和《周易》一样,都不是直接讲述中医的,但它对阴阳变化的阐述,对于任何一个中医来说都有相当大的指导作用。

同样它适合所有学中医的人。

第9本,许慎《说文解字》,这本书是针对生僻字的,要读懂医书就得识字,识字就得用字典,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本书适合各种对生僻字毫无反抗力的人。

第10本,刘勰《文心雕龙》,这本书是针对句子的,同理,适合对古文没有反抗力的人。

中医十大名著以及四小经典简介

中医十大名著以及四小经典简介

中医经典著作共有十部这十部经典,是中国医药学的理论基础,自古至今,对中医临床、教学、研究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十部经典著作是:《素问》、《灵枢》、《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藏经》、《脉经》、《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

一、《素问》与《灵枢》合称《黄帝内经》,它列“四大经典”之首,为学习中医者的必读之书,也是世界各国研究我国古代文明史、医学史的重著作。

《黄帝内经》记述了大量中国古代天文、气象、物候等学科的知识,为各有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素问》和《灵枢》各九卷、八十一篇。

《素问》内容包括人体藏象(解剖生理)、经络等中医理论及病历病机、诊断、辩证、治疗、预防、养生以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运用、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内容。

《灵枢》与《素问》内容相近,尤详于经络俞穴、针灸等。

二《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对人体生理作了重要阐释;全书以阐明《内经》的要旨为主,在《内经》的基础上,提出了八十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内容涉及到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其中一至二十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喻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

三、《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草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合和”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开本草学先端”。

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

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一〇五种)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一〇五种)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一〇五种)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一〇五种)人民卫生出版社01医经001《黄帝内经素问》田代华整理002《灵枢经》田代华、刘更生整理003《素问玄机原病式》〔金〕刘完素撰,孙洽熙、孙峰整理004《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金〕刘完素撰,孙洽熙、孙峰整理005《内经知要》〔明〕李中梓辑注,胡晓峰整理02理论001《中藏经》谭春雨整理002《医林改错》〔清〕王清任撰,李天德、张学文整理03诊法001《脉经》〔晋〕太医令王叔和撰,贾君、郭君双整理002《诊家枢要》〔元〕滑寿编纂,贾君、郭君双整理003《濒湖脉学》〔明〕李时珍撰,贾君、郭君双整理04伤寒001《伤寒论》〔汉〕张仲景述〔晋〕王叔和撰次,钱超尘、郝万山整理002《伤寒总病论》〔宋〕庞安时著,王鹏、王振国整理05金匮001《金匮要略》〔汉〕张仲景撰,何任、何若苹整理06温病001《温疫论》〔明〕吴有性撰,张志斌整理002《温热论》〔清叶桂撰,张志斌整理003《湿热论》〔清〕薛雪著,张志斌整理004《温病条辨》〔清〕吴瑭撰,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研室整理005《温热经纬》〔清〕王孟英编著,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研室整理006《时病论》〔清〕雷丰撰,方力行整理07针灸001《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编集,黄龙祥整理002《针灸资生经》〔宋〕王执中编著,黄龙祥、黄幼民整理003《针经摘英集》〔元〕杜思敬辑,黄龙祥、黄幼民整理004《针灸聚英》〔明〕高武纂集,黄龙祥整理005《针灸大成》〔明〕杨继洲著,靳贤补辑重编,黄龙祥整理08本草001《本草原始》〔明〕李中立撰绘,郑金生、汪惟刚、杨梅香整理002《本草备要》〔清〕汪昂撰,郑金生整理003《得配本草》〔清〕严洁、施雯、洪炜同纂,郑金生整理09方书00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太平惠民和剂局编,刘景源整理002《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陈言著,王咪咪整理003《医方考》〔明〕吴昆著,张宽、齐贺彬、李秋贵整理004《永类钤方》〔元〕李仲南撰,王均宁、刘更生、平静、于鹰、袭武、王昌儒整理005《世医得效方》〔元〕危亦林撰,田代华、杨金萍、李怀芝、何永、张晓杰整理006《医方集解》〔清〕汪昂撰,苏礼、焦振廉、任娟莉、张琳叶、胡玲、周晶整理007《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纂辑〔清〕吴庚生补注,郑金生、纪征瀚整理008《成方切用》〔清〕吴仪洛撰,史欣德整理009《时方妙用》〔清〕陈修园著,王鹏、王振国整理010011《验方新编》(上下二册)〔清〕鲍相璈纂辑〔清〕梅启照增辑,苏礼、焦振廉、张琳叶、胡玲、周晶、徐伟、武文筠整理10临证各科综合001《儒门事亲》〔金〕张子和撰,邓铁涛、赖畴、吴伟整理002《兰室秘藏》〔金〕李东垣撰,文魁、丁国华整理003《丹溪心法》〔元〕朱震亨撰,王英、竹剑平、江凌圳整理004《金匮钩玄》〔元〕朱震亨撰〔明〕戴原礼校补,竹剑平、王英、江凌圳、胡森整理005《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明〕戴原礼撰,王英、江凌圳、竹剑平整理006《明医杂著》〔明〕王纶撰〔明〕薛已注,王振国、董少萍整理007《万病回春》〔明〕龚延贤撰,张效霞整理008《医宗必读》〔明〕李中梓著,郭霞珍、王志飞、袁卫玲、邓小峰、史楠楠整理009《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明〕缪希雍著,王淑民整理010《医门法律》〔清〕喻昌撰,史欣德整理011《石室秘录》〔清〕陈士铎撰,王树芬、裘俭整理012《医学心悟》〔清〕程国彭撰,田代华整理013《兰台轨范》〔清〕徐大椿撰,王咪咪整理014《笔花医镜》〔清〕江涵暾撰,梁慧凤整理015《类证治裁》〔清〕林珮琴撰,李德新整理016017《医学入门》(上下二册)〔明〕李梃编撰,田代华、张晓杰、何永、李怀芝整理018《张氏医通》〔清〕张璐著,南京中医药大学王兴华、张民庆、刘华东等整理019《杂病源流犀烛》〔清〕沈金鳌撰,田思胜整理11内科001《内外伤辨惑论》〔金〕李东垣撰,李一鸣整理002《脾胃论》〔金〕李东垣撰,文魁、丁国华整理003《症因脉治》〔明〕秦景明撰〔清〕秦皇士补辑,郭霞珍等整理004《理虚元鉴》〔明〕汪绮石撰,谭克陶、周慎整理005《慎柔五书》〔明〕胡慎柔撰,郑金生整理006《证治汇补》〔清〕李用粹编撰,竹剑平、江凌圳、王英、胡森整理007《医醇賸义》〔清〕费伯雄撰,王鹏、王振国整理008《血证论》〔清〕唐宗海著,魏武英、李佺整理12女科001《经效产宝〔唐〕昝殷撰,朱定华整理002《妇人大全良方》〔宋〕陈自明撰,王咪咪整理003《济阴纲目》〔明〕武之望撰著,李明廉、李泾渭、李经蕴、段筱妍整理004《傅青主女科》〔清〕傅山著,欧阳兵整理005《女科经纶》〔清〕萧壎纂著,朱定华整理006《女科辑要》〔清〕沈尧封辑,朱定华整理007《竹林寺女科秘传》〔清〕竹林寺僧撰,董少萍整理13儿科001《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撰,阎孝忠编集,郭君双整理002《活幼心书》〔元〕曾世荣撰,田代华整理003《幼科发挥》〔明〕万全著,何永整理004《幼幼集成》〔清〕陈复正编撰,杨金萍、臧守虎、杨佃会整理14外科卷001《外科精义》〔元〕齐德之撰,胡晓峰整理002《外科发挥》〔明〕薛已撰,胡晓峰整理003《外科正宗》〔明〕陈实功著,胡晓峰整理004《外科证治全生集》〔清〕王维德撰,胡晓峰整理005《疡科心得集》〔清〕高秉钧撰,田代华整理15伤科001《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唐〕蔺道人著,胡晓峰整理002《正体类要》〔明〕薛己著,曹炳章校订,丁继华、王宏整理003《伤科汇纂》〔清〕胡廷光编,胡晓峰整理16推拿001《厘正按摩要术》〔清〕张振鋆辑,张成博、刘志梅、范磊整理17眼科001《秘传眼科龙木论》〔明〕葆光道人著,接传红、高健生整理002《银海精微》〔清〕佚名氏撰,郑金生整理003《审视瑶函》〔明〕傅仁宇纂辑,傅维藩编集,郭君双、赵艳整理004《目经大成》〔清〕黄庭镜撰,李怀芝、郭君双、郑金生整理005《眼科金镜》〔清〕刘耀先辑著,韦企平、郑金生整理18咽喉001《重楼玉钥》〔清〕郑梅润撰,郭君双整理002《喉科秘诀》〔清〕破头黄真人撰,曹炳章评阅,宋咏梅整理19口齿001《口齿类要》〔明〕薛已撰,郭君双整理20养生001《寿亲养老新书》〔宋〕陈直原著〔元〕邹铉增续,黄瑛整理002《遵生八笺》〔明〕高濂著,王大淳、李继明、戴文娟、赵加强整理003《老老恒言》〔清〕曹庭栋撰,王振国、刘瑞霞整理21医案卷001《名医类案》〔明〕江瓘原著,苏礼、焦振廉、卢棣、胡玲、张琳叶整理002《丁甘仁医案》丁甘仁著,苏礼、王怡、谢晓丽整理22医话医论001《格致余论》〔元〕朱震亨撰,施仁潮整理002《医贯》〔明〕赵献可著,郭君双整理003《医学源流论》〔清〕徐大椿撰,万芳整理004《临证指南医案》〔清〕叶天士撰,苏礼、焦振廉、张琳叶、胡玲、周晶、卢棣、谢晓丽整理005《古今医案按》〔清〕俞震纂辑,苏礼、洪文旭、徐伟整理006《张聿青医案》〔清〕张乃修著,苏礼、王怡、卢棣、谢晓丽整理23综合性著作001002003《景岳全书》(上中下三册)〔明〕张介宾著,李继明、王大淳、王小平、薛红、戴文娟、赵加强、周新颖整理004005006《医宗金鉴》(上中下三册)〔清〕吴谦等编,郑金生整理007008《重订医学衷中参西录》(上下二册)张锡钝原著,柳西河、李朝晖、董印宏、李俊明、王津、王秀玲重订《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典藏版三十种)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帝内经素问》田代华整理《灵枢经》田代华、刘更生整理《脉经》〔晋〕太医令王叔和撰,贾君、郭君双整理《伤寒论》【阙】《金匮要略》〔汉〕张仲景撰,何任、何若苹整理《温病条辨》〔清〕吴瑭著,杨进整理《温热经纬》《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金〕刘完素撰,孙洽熙、孙峰整理《兰室秘藏》〔金〕李东垣撰,文魁、丁国华整理《脉经》〔晋〕太医令王叔和撰,郭君双整理《医学心悟》《血证论》〔清〕唐宗海著,魏武英、李佺整理《医贯》〔明〕赵献可著,郭君双整理《儒门事亲》〔金〕张子和撰,邓铁涛、赖畴、吴伟整理《丹溪心法》〔元〕朱震亨撰,王英、竹剑平、江凌圳整理《景岳全书》(上下二册)〔明〕张介宾著,李继明等整理《医宗金鉴》(上中下三册)〔清〕吴谦等编,郑金生整理《本草备要》〔清〕汪昂撰,郑金生整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太平惠民和剂局编,刘景源整理《针灸大成》〔明〕杨继洲著,靳贤补辑重编,黄龙祥整理《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编集,黄龙祥整理《傅青主女科》《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撰,阎孝忠编集,郭君双整理《重订衷中参西录》(上下二册)张锡纯原著,柳西河重订《临证指南医案》〔清〕叶天士撰,苏礼整理《名医类案》〔明〕江瓘原著,苏礼整理《遵生八笺》〔明〕高濂著,王大淳、李继明、戴文娟、赵加强整理《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二十六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01《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医经理论诊法卷》02《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伤寒金匮温病卷》03《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针灸卷》04《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本草卷》05《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方书卷一》06《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方书卷二》07《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方书卷三》08《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方书卷四验方新编》09《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临证各科卷综合一金元》10《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临证各科卷综合二明》11《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临证各科卷综合三清》12《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临证各科卷综合四医学入门》13《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临证各科卷综合五张氏医通》14《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临证各科卷综合六杂病源流犀烛》15《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临证各科卷内科》16《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证各科卷女科》17《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临证各科卷儿科》18《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临证各科卷外科伤科推拿》19《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临证各科卷眼咽喉口齿》20《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养生卷》21《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医案医话医论卷一》22《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医案医话医论卷二》23《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综合性著作卷一景岳全书》24《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综合性著作卷二医宗金鉴上》25《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综合性著作卷二医宗金鉴下》26《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综合性著作卷三重订医学衷中参西录》。

通俗易懂的中医书籍

通俗易懂的中医书籍

通俗易懂的中医书籍
1.《黄帝内经》:世界上最古老、最著名的中医经典,在中医发展和
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2.《诸病源候论》:是《伤寒杂病论》的基础,详述各种疾病的起因、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3.《本草纲目》:是一部收集药物的类书,介绍了大量的中草药、动
物药等药物的性质、功效及应用。

4.《针灸大成》:是中医针灸的经典著作,包括了针灸治疗基本理论
及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

5.《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详细介绍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的书,以
病案为主要内容,讲述了各种病例的诊治过程和经验教训。

6.《中医基础理论》:是一本介绍中医基本理论的教材,包括中医五
大基本理论:阴阳、五行、气血、经络、脏腑。

7.《中医辨证论治学》:是一本介绍中医辨证论治方法的书籍,以临
床治疗为背景,探讨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和实践。

8.《外科正宗》:是一本介绍中医外科治疗方法的书籍,包括了中医
外科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方法,对外科疾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9.《中药学》:是一本介绍中药学基础和应用的书籍,主要介绍了中
草药的分类、性味归经、功效、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10.《毒物药理学》:是一本关于中药毒理学的著作,主要介绍了中
药毒性的种类、作用机制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医话】看完这24本中医书,你就离中医名家不远了

【医话】看完这24本中医书,你就离中医名家不远了

【医话】看完这24本中医书,你就离中医名家不远了入医道以来,读书从不懈怠,临床从不懈怠。

读书越来越多,购书也越来越多,家中时常闹书灾。

现在很难把买的那些书看完了,那些质量并不高的书,往往是翻几页就丢了,继而感慨:自己那时的眼光真不行,这样的书还买了。

读书者总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起先书越读越厚,然后越读越薄,在这千挑万选的过程中,总有些书让你难以忘却,它们构建了你的专业知识体系。

以下是我最推荐的24本书:01《中医望眼辨证图解》郑德良郑智城主编推荐语:望而知之为之神,这本书可以一窥中医望诊的神奇。

02《耳穴诊断彩色图鉴》黄丽春编著推荐语:望而知之为之神,这本书可以一窥中医望诊的神奇。

03《杏林薪传》王幸福编著推荐语:现代民间中医的经验积累,亲测不少方子效果挺不错。

04《医灯续传》王幸福编著推荐语:现代民间中医的经验积累,亲测不少方子效果挺不错。

05《中医师承实录》余国俊著推荐语:经方、时方,凡可解决解决问题的都是好方。

书中病案及释义清朗,很值得一读。

06《火神派医案解析》张存悌著推荐语:可以一窥火神风度。

07《火神派探讨》张存悌著推荐语:比较系统的阐述火神派的书。

08《品读名医》张存悌等编著推荐语:集文学和医学于一体的医书,可一窥中医名家风骨。

09《中医火神三书(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作者:(清)郑钦安著;陶春晖校注推荐语:欲学火神,必读三书。

10《扶阳讲记》卢崇汉著推荐语:想了解火神派的一鳞半爪,可以看看。

11《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专辑》李可著推荐语:当代大家,必须看。

看了不能走火入魔,不然会出事的。

12《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北京中医医院编推荐语:皮肤科中的经典,外用的还可以看张作舟的书。

13《朱仁康临床经验集》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编推荐语:皮肤科中的经典。

14《朱良春用药经验集》朱良春,蒋熙,朱又春,朱建平著推荐语:国医大师的书,干货多。

15《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朱良春主编推荐语:善用虫类药者,必擅治疑难杂症。

中医古籍名家点评丛书书目

中医古籍名家点评丛书书目

中医古籍名家点评丛书书目
1.《黄帝内经》(伏羲、黄帝)注:王冰、王冰之、华陀、张志聪等
2.《难经》(扁鹊)注:华陀、张志聪、张仲景、李时中等
3.《伤寒杂病论》(张仲景)注:杨上善、钱乙、李时中、朱震亨等
4.《金匮要略》(张仲景)注:王廷相、杨上善、钱乙、李时中等
5.《证治准绳》(李东垣)注:朱震亨、王叔和、刘渡舟、曾荫浩等
6.《医学入门》(王叔和)注:曾荫浩、朱震亨、刘渡舟、李时中等
7.《外科正宗》(王孟英)注:李时中、钱乙、雷光春、沈太常等
8.《千金方》(孙思邈)注:朱震亨、王廷相、郝经、黄元御等
9.《本草纲目》(李时中)注:朱震亨、王廷相、杨上善、杨维桢等
10.《景岳全书》(吴鞠通)注:李时中、钱乙、张介宾、任可岳等。

- 1 -。

中医调理身体的书籍

中医调理身体的书籍

中医调理身体的书籍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中医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调理身体的一种选择。

很多人也开始选择阅读中医调理身体的书籍来了解中医的理论和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中医调理身体的书籍。

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础。

这本书包含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药药方等内容。

其中最有名的是“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素问是作者对疾病的理论阐述,灵枢则是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的解析。

这本书的特点是具有整体观念、基础经典,值得一读。

2.《伤寒论》《伤寒论》是古代医书之一,也是中医临床思维的重要源头之一。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寒热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其中还涉及了辨证论治的原理和方法等。

这个书籍主要适合医学专业学生和医务工作者阅读。

3.《王叔和医案》《王叔和医案》是一部名家医案集锦,主要由古代医家王叔和的医案组成。

这些医案涉及到中医的各个方面,如内科、外科、妇科等。

此书书写细腻入微,对病情的描写十分生动。

这个书籍的受众面较广,对于对中医感兴趣的人也可以一读。

4.《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医药著作,最早由明朝人李时中编纂而成。

这本书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巨著,共收录有1892种中药。

其中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各种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配伍等内容。

此书是中医常用的药物学参考书籍。

5.《针灸经验方集》《针灸经验方集》是中医针灸理论和实践的经典著作之一,该书汇总了许多古代针灸治病的经验和方案。

书中讲述了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和方法等,还对针灸治疗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解答。

此书适合对针灸感兴趣或学习针灸的人。

以上的书籍都是关于中医调理身体的书籍,也是中医学研究的重要经典。

阅读这些书籍不仅可以提高对中医理论的认知,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如何使用中医来调理身体,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当然,为了让中医更好地走进人们的生活,还需要我们更多地学习和应用中医的知识和技术。

中医必读书单推荐[精美打印版本]

中医必读书单推荐[精美打印版本]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
黄煌
2020-04-0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世补斋医书
清陆懋修著
2014-10-01中医古籍出版社
珍本中医古籍精校丛书神农本草经
柳长华 主编
2016-01-01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入门七讲
曲淼,郑琴主编
2019-08-01化学工业出版社
一针疗法灵枢诠用
高树中 著
2007-04-01济南出版社
范医生的针言灸语针灸临证思维实战解析
范怨武著
2022-04-0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经络脉学心悟
赵水平吴大嵘
2019-04-01广东科技出版社
金匮要略译释
李克光,张家礼
2010-02-01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难经集注白话解郭霭春中医经典白话解系列
郭霭春(编著)
2019-05-0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临床丛书石室秘录
李可临证要旨1
孙其新
2021-09-0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灵枢经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03-01人民卫生出版社
黄帝内针讲义
刘力红
2019-06-0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腹证奇览
[日]稻叶克,[日]和久田寅著;梁华龙,陈玉琢,陈宝明译
2017-03-0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
李先晓杨雅茜
2021-04-15青岛出版社
脉经中医临床丛书
(晋・太医令)王叔和撰,贾君等整理
2007-09-01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李可
2021-10-01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大医至简刘希彦解读伤寒论
刘希彦
2019-01-01湖南科技出版社

跟中医有关的书

跟中医有关的书

跟中医有关的书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很多与中医相关的书籍,下面为你列举部分书籍:- 《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医的经典之作,该书详细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基础和治疗原则,包含《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内容涵盖了中医学的理论、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

- 《金匮要略》: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主要以脏腑经络为基础,阐述了中医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 《中医基础理论》:一本系统介绍中医基础理论的教材,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编。

书中包括中医的五脏六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等基础知识,讲解详细、通俗易懂。

- 《中医诊断学》:教材详细介绍了中医的基础诊断方法和技巧,包括脉象、舌诊、面色诊等技术。

- 《方剂学》:介绍了中医药方剂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详细解读了各类方剂的组方原理和适应症,是学习方剂的重要参考书。

- 《中医理疗学》:全面介绍了中医理疗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包括火罐、刮痧、拔罐等,适合想要了解和学习中医理疗技术的读者。

- 《针灸学》:讲述针灸学原理和技法的入门教材,通过详细的图文解析,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针灸学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 《食疗宝典》:用中医养生的角度介绍了食物的药用价值和食疗方法,帮助读者通过饮食调理保持健康。

- 《中医典故大全》:收录了中医历史上的典故和故事,有趣且富有启发性,让人对中医产生更深的理解和兴趣。

- 《经方实用指南》:介绍经方治疗的实践指南,详细讲述了不同疾病的经方应用和临床疗效。

- 《中医常见病诊治大全》:适合初学者的入门教材,详细介绍了中医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中医与养生常识问答大全》:收录了中医养生方面的常见问题和解答,为读者解决疑惑,提供实用的健康建议。

- 《中医学简史》:记述了中医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学派,对于了解中医学的发展演变有很大的帮助。

- 《中医学概论》:一本全面介绍中医学的入门书籍,让读者对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有更全面的认识。

如果你对中医感兴趣,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中医知识,建议先从这些书籍入手,也可以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或学者,获取更准确的建议和推荐。

中医学专业书籍

中医学专业书籍

中医学专业书籍中医学专业书籍是中医学学习的重要工具和参考资料,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可以系统地了解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本经典的中医学专业书籍。

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作,可以说是中医学的基础和根本。

它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记录了古代医学家对于人体结构、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理论和经验,并提出了阴阳五行学说等重要观点。

阅读《黄帝内经》可以帮助学习者深入了解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治疗方法。

2.《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中编写的药物学专著,收录了大量的药物信息,包括草木、动物、矿物等各类药物的性味、功效、用法等。

阅读《本草纲目》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各种药物的特点和应用,为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3.《针灸大成》《针灸大成》是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学专著,系统地介绍了针灸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这本书详细地记录了各种针灸手法和穴位的操作方法和治疗应用,对于学习和掌握针灸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医学入门》《医学入门》是一本综合性的中医学教材,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这本书通俗易懂,适合初学者阅读,可以帮助初学者系统地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5.《中药学》《中药学》是一本系统介绍中药学理论和实践的专业书籍,内容包括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药效、配伍、炮制等方面的知识。

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中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中药的选择和应用。

以上是几本经典的中医学专业书籍,它们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医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学习者可以系统地了解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同时,这些书籍也是中医学研究和传承的宝贵资料,对于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名老中医推荐书单(精品)

名老中医推荐书单(精品)

名老中医推荐书单(精品)一、黄煌教授推荐的书:1、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费伯雄)2、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3、医醇誊义(费伯雄)4、皇汉医书(汤本求真)5、余听鸿医案6、郑钦安医书阐释7、伤寒心悟(程昭寰)8、蒲辅周医疗经验集(中医研究院)9、吴佩衡医案10、医学衷中参西录研究(顾维超)11、张锡纯临床经验方12、中药研究录(张锡纯)13、汉方医疗入门(附类聚方:吉益东洞著)(日本医师会)14、新增伤寒集注(舒驰远)15、伤寒论条文及各类辨析16、验方奇药保健录(上,中,下共9册)(陈渡人)17、张仲景对药的临床应用(王玉芝编)18、张仲景药法研究(上,下)(王占玺)19、仲景辨证治疗学(戴玉赵安业编著)20、桂枝汤的临证应用(严育斌编著)21、经方应用与研究(姜春华)22、经方要义(石国璧等编)23、经方中药研究集成(林乾良等编著)24、实用经方集成(李培生等著)25、中医临床妇科学(夏桂成)26、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罗哲初手抄本)27、临证实用伤寒学(熊寥笙)28、伤寒新义(祝味菊)29、名老中医之路(周凤梧)30、药征、药征续编合订本(吉益东洞)31、岳美中论医集32、赵锡武医疗经验(中医研究西苑医院)33、仲景方在急难重病中的运用(上海中医文献馆邓嘉成等编著)34、伤寒名案选新注(熊寥笙)35、舌鉴辨证(清·梁正瑜)36、金匮要略归纳表(何任)37、六十年行医经验谈(汤承祖)38、中医治则研究(第二版)(姜春华)39、中医传日史略(史世勤)40、伤寒评注(谭次仲)41、王仲奇医案(王任之等)42、上海历代名医方剂集成(上,下)43、杏轩医案并按44、秦伯未医文集45、经方临证指南(刘渡舟)46、金匮方百家医案评议(何任)47、夏仲方专辑(陈玉英主编)48、名医诊言录(孟景春等)49、伤寒论手册(张启基、王辉武合编)50、寿石轩医案(清·赵海仙)51、医述(上,下)(孙思邈)52、虫类药的应用(朱良春)53、泊庐医案(汪逢春)54、叶天士诊治大全55、温病求真(上,下)56、伤寒论方证研究57、现代中医各家学说(张笑平)58、伤寒论方运用法(张志民)59、儿科名家徐小圃学士经验集(陆鸿元)60、许淑微伤寒论三种二、名中医张步桃给中特班的书单1、素问今释任应秋启业2、医学广笔记谬希雍旋风3、临床指南医案叶天士昭人4、儒门事亲张子和昭人5、本经疏证邹澍昭人6、世补斋医书陆九芝五洲(X)7、潜斋医书王孟英五洲8、徐灵胎医书五洲9、陈修园72种医书文光书局10、经方实验录姜佐景文光11、类证治裁林佩琴旋风12、名医类案魏玉璜旋风(X)13、续名医类案江讙旋风(X)14、丹溪心法15、冷卢医话陆定圃16、笔花医镜江涵敦文光17、衷中参西录张锡纯旋风18、张锡纯医案启业19、东桓医书20、伤寒来苏集三、刘定明老师推荐书1、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本书为成氏注解伤寒论后,为进一步阐发张仲景辨证论治思想而作。

养生典籍:中医养生经典名著推荐

养生典籍:中医养生经典名著推荐

养生典籍:中医养生经典名著推荐中国的传统医学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闻名于世,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就是中医。

中医养生是传统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中医养生强调的是“治未病”,即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流通等方面来预防疾病,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在中医养生的经典著作中,有许多不可多得的珍贵宝典。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一些中医养生经典名著,帮助读者了解中医养生的精髓和养生方法。

1.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养生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医学的基本典籍之一。

全书分为《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共计八十一篇。

《灵枢》主要讲述了经络学、针灸学等内容,《素问》则探讨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这本书是中医学的基石,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在中医养生方面,《黄帝内经》也提供了丰富的养生经验和方法,对调节身心健康非常有帮助。

2. 《随息居饮食谱》《随息居饮食谱》是明代大医学家李时中所著的养生经典之作。

这本书主要阐述了饮食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系列合理的饮食方法和配方。

其中,李时中提出了“随息居”养生理念,认为健康的饮食应该与人体的生理活动相协调,根据不同的季节、体质和年龄等情况进行调整。

这本书不仅对于治疗疾病有着深入的研究,也为人们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3. 《千金方》《千金方》是古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所著的一部集药物知识和养生方剂于一体的宝典。

这本书收录了大量的中药方剂以及对应的药物功效和运用方法。

《千金方》还介绍了一些中药的养生作用和配伍禁忌,使读者对于中药的使用和选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本书对于中药的学习和应用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对于一些常见病症的治疗和调养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4.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药学家李时中所编写的药物学著作,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典籍之一。

这本书系统地整理了中草药的种类、特性、功效和运用方法,并且详细地介绍了草药的采集、加工和贮藏等方面的知识。

中医入门必读书单

中医入门必读书单

中医⼊门必读书单中医书籍汗⽜充栋,初学者往往不知从何读起。

读中医书,⼤体上说来有下列⼀些⽅法,各⼈可以根据⾃⼰情况,加以选择,不必强求⼀致。

中医讲究理法⽅药,理法⽅药能精则辨证论治⽆误,⽽活⼈有术。

因⽽学习中医,可从理法⽅药四个部分去加以研究。

中国医药学的发展,有源有流,各个时代都出现了著名的医家,他们代表了我国医学的发展⽅向。

因之,顺着时代,从源溯流地研读著名医家的代表医著也是⼀种读书⽅法。

⼀、中医基础《黄帝内经》 +++++《伤寒论》 +++++《⾦匮要略》 +++++《温病学》 +++++《诸病源候论》 ++++中医著作甚多,有难有易,旧时学医,往往先读浅显易懂便于应⽤的医书,等到有了点根砥,再逐步钻研⾼深的典籍,这种先易后难的读书⽅法,可收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然⽽,也有从难到易者,清代张志聪即主张先从内、难研读起,先难其所难,后易其所易,源头既充,活⽔不乏,医术⼤可精进。

《内经》分《素问》与《灵枢》⼆部,主要是讲中医⽣理、病理,要读。

不懂灵素,即不懂中医的⽣理、病理,就不懂中医的基本理论。

读《内经》,其中的⽣字、难句⾸先得懂才能读,这就牵涉到古汉语⽂史哲的修养,这些知识,也是学习中医的⼈必须具备的。

不过,我认为学习中医,当从⽅剂⼊⼿,⽅剂之祖为仲景,因⽽读书还以从《伤寒论》《⾦匮要略》⼊⼿为好。

仲景最讲求的是辨证论治,《伤寒论》六经标題,⾸揭辨三阳三阴“病脉证并治”,鲜明地昭⽰后⼈;论中更有“随证治之”、“依法治之”等语。

在具体治疗中,则某病以某⽅“主之”,某病“可与”或“宜”某⽅,则是点明专病专证专⽅,与辨证之下随宜治之的⽅治精神。

《⾦匮要略》则论述三因,以专病专证成篇,題⽬亦揭出“辨病脉证治”,是在专病专证专⽅专药基础上⾏使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

总之仲景之书,分论各治,既昭⽰⼈辨证论治的原理原则,⼜指出了辨证论治的具体⽅法,其规律之谨严,对临床实践具有⾼度的指导意义,实是中医书籍的精髓,最宜反复钻研。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定稿)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定稿)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中医博大精深,中医教材当然很重要,是入门之书,学完教材之后,可以建立一个中医知识的大体框架,然而距离中医临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中医书籍浩如烟海,还要看很多课外书。

现为同学们推荐一些中医书籍。

1、《名老中医之路》,此书很多名医的成长之路值得借鉴,比如说他们是如何成才的,主要学了哪些中医著作。

2、《新编中医入门》董汉良著,金盾出版社。

该书主要构建中医基本框架,并对每一部分如内、夕卜、妇、儿等介绍了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及其参考书目。

书很薄,内容丰富。

3、《中医临床传统流派》黄煌著,相当于中医医学史,可以对古代中医有个大体的认识。

4、《医古文》段逸山著。

学中医,古文是障碍之一。

中医书很多,所以看书要精挑细选,先要用尽量少的书尽快建立一个基本框架,然后再广泛涉猎,所以在学校这几年时间很关键,工作之后想看书都可能没时间。

以下我分类列举书目,同学们要在每一个类别中先选其中的一本,看完所有类别,这样才能尽快建立一个框架。

一般而言,1990年是中医的转折点,1990年之后中医转向衰败,所以1990年之后写的中医书,很多都是纸上谈兵,除了几位名家著作之外,好书不多壹、四大基础:一《中医基础理论》二、《中医诊断学》(一)四诊:1、清代-《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2、清代•林之瀚《四诊抉微》(二)望诊:1、民国•曹炳章《辨舌指南》2、清代•汪宏《望诊遵经》(三)切诊:1、现代•李士懋《濒湖脉学解索》2、民国•张山雷《脉学正义》3、清代•赵文魁《文魁脉学》4、晋•王叔和《脉经》(四)辨证:1、现代•孙其新《谦斋辨证论治学: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2、现代•欧阳镯《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2、现代•姚乃礼著《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3、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现代•姚乃礼《中医证侯鉴别诊断学》(五)断生死:现代•周信有《诀生死秘要》三、《中药学》1、现代•颜正华《药性歌括四百味》1、明代•龚延贤《药性歌括四百味》1、现代•王绪前《临床中药用药鉴别速览》2、清代•吴洛仪《本草从新》3、民国•张山雷《本草正义》4、民国•张山雷《脏腑药式补正》四、《方剂学》1、清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2、现代•丁光迪《增订中药配伍运用》3、现代•刘子民《汤头趣记图释》4、现代•陈潮祖《中医治法与方剂》附:四小经典1、明•李时珍《濒湖脉学》2、明代•龚延贤《药性歌括四百味》3、清•汪昂《汤头歌诀》4、清•陈修园《医学三字经》贰、四大经典一、黄帝内经类:1《内经知要》明•李中梓《内经知要》2、现代•王洪图(高考状元,内经倒背如流)《内经讲义》(本科教材)或《王洪图内经讲稿》3、现代•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郭霭春,被誉为“黄帝内经”研究整理第一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
中医博大精深,中医教材当然很重要,是入门之书,学完教材之后,可以建立一个中医知识的大体框架,然而距离中医临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中医书籍浩如烟海,还要看很多课外书。

现为同学们推荐一些中医书籍。

1、《名老中医之路》,此书很多名医的成长之路值得借鉴,比如说他们是如何成才的,主要学了哪些中医著作。

2、《新编中医入门》董汉良著,金盾出版社。

该书主要构建中医基本框架,并对每一部分如内、外、妇、儿等介绍了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及其参考书目。

书很薄,内容丰富。

3、《中医临床传统流派》黄煌著,相当于中医医学史,可以对古代中医有个大体的认识。

4、《医古文》段逸山著。

学中医,古文是障碍之一。

中医书很多,所以看书要精挑细选,先要用尽量少的书尽快建立一个基本框架,然后再广泛涉猎,所以在学校这几年时间很关键,工作之后想看书都可能没时间。

以下我分类列举书目,同学们要在每一个类别中先选其中的一本,看完所有类别,这样才能尽快建立一个框架。

一般而言,1990年是中医的转折点,1990年之后中医转向衰败,所以1990年之后写的中医书,很多都是纸上谈兵,除了几位名
家著作之外,好书不多。

壹、四大基础:
一《中医基础理论》
二、《中医诊断学》
(一)四诊:
1、清代·《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2、清代·林之瀚《四诊抉微》
(二)望诊:
1、民国·曹炳章《辨舌指南》
2、清代·汪宏《望诊遵经》
(三)切诊:
1、现代·李士懋《濒湖脉学解索》
2、民国·张山雷《脉学正义》
3、清代·赵文魁《文魁脉学》
4、晋·王叔和《脉经》
(四)辨证:
1、现代·孙其新《谦斋辨证论治学: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
2、现代·欧阳锜《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
2、现代·姚乃礼著《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贰、四大经典
一、黄帝内经类:
1《内经知要》
明·李中梓《内经知要》
2、现代·王洪图(高考状元,内经倒背如流)《内经讲义》(本科教材)或《王洪图内经讲稿》
3、现代·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黄帝内经灵枢校
郭霭春,被誉为“黄帝内经”研究整理第一人。

4、马莳(明)《灵枢经注证发微》
5、《黄帝内经太素》唐·杨上素
5、明·张景岳《类经》
二、伤寒类
1、现代·刘渡舟《伤寒论》讲稿、现代·刘渡舟《伤寒挈要》
2、现代·胡希恕《伤寒论》、《金匮要略》讲稿,《经方传真》
3、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4、清·尤在径《伤寒贯珠集》
5、现代·黄煌《张仲景五十味药证》
6、现代·黄煌著《中医十大类方》
7、日本·汤本求真《皇汉医学》
8、民国·曹颖甫《经方实验录》
三、金匮要略
1、胡希恕《金匮要略》讲稿
2、清·尤在径《金匮要略心典》
四、温病类
1、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2、李保顺《温病条辨集注与新论》
3、清·王孟英《温热经纬》
4、民国·俞根初原著《三订通俗伤寒论》
五、神农本草经
1、清·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
2、药征(日·吉益东洞)
3、药征续编(日·村井钝)
六、难经
民国·张山雷《难经汇注筏正》
叁、针灸类
1、现代·周檐声《金针梅花诗抄》
1、明·杨继洲《针灸大成》
2、晋·皇普谧《针灸甲乙经》
肆、内、外、妇、儿、五官
清·《医宗金鉴》
一、中医内科
1、现代中医内科学(现代·何绍奇)
2、实用中医内科学(方药中)
二、中医外科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徐灵胎点评本)
三、中医妇科
1、《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2、清.傅青主《傅青主女科》(黄绳武点评本)
3、清.萧埙《女科经纶》
四、儿科
《医宗金鉴·妇科儿法要诀》
明·万密斎《万氏家传幼科发挥》
五、五官科
《干祖望中医五官科经验集》
伍、医案
1、民国·张山雷《古今医案平议》
2、民国·丁甘仁《丁甘仁医案》
3、清·《王孟英医案》
4、现代·陈克正《叶天士诊治大全——叶天士医案研究》
陆、综合类
1、民国·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2、清·吴谦《医宗金鉴》
3、现代·《岳美中全集》
4、现代·《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
5、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6、(清)郑钦安医书阐释:《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现代·唐步祺阐释)
7、清·程钟龄《医学心悟》
柒、丛书类
1、现代·单书健《古今名医临证金鉴》
2、民国·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
3、现代·《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4、《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捌、岭南医家
1、《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何炎燊》
2、《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邓铁涛》
附录:一、资料的获取
1、新浪共享资料
2、百度文库
3、当当网
4、淘宝网
5、京东商城
二、阅读软件
❖开卷有益(手机,支持txt格式)❖CNKI阅读
❖维普阅读
❖超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