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空间改造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滨水空间改造规划

2007-12-03 18:20:02

一、问题的提出

水是生命的起源,也是城市兴起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滨水空间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对城市布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怡人的生活、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注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保持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越来越重要的课题。在这一背景下,山水生态城市概念被提到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进行研究和讨论。水体作为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流动因素,人们对其在城市生态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视,而滨水空间则成为人们为实现城市和自然有机结合的重要纽带。城市规划工作者正试图将这一部分城市空间规划成既能符合自然生态功能又能促使现代城市发展的协调区。笔者通过参与编制温州市汇昌河水上公园规划,进而对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改造规划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和总结。

二、温州城市滨水空间的演变过程

温州是一座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山水古城,建成选址时倚江、负山、通水的依据和东庙、南市、西居、北埠的布局风格,充分说明温州水乡城市布局特点。从清光绪八年城池坊巷图和民国二十六年城厢街巷图也能体会到温州古城水乡风貌的特色。城市滨水空间不外乎两种类型,其一是公共的(开敞的)空间,其二是封闭的空间,温州城市的滨水空间类型以前者为主。从其发展演变过程来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解放以前),这一阶段城市滨水空间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自然空间。城市周边地区山水自然衔接,山与水交融,形成山水城市的大格局,如松台山与九山河,海坛、华盖、积谷山与东环城河;2、经济空间。古城的南市和北埠均是以江河航运功能为依托,形成城市滨水商贸、运输繁华的经济活动空间;3、生活空间。城内街巷并水而置,形成路水互借的空间格局,由此而成八字桥、信河街等城市滨水生活空间。第二阶段(解放初——“文革”后期)由于现代城市发展,城市经济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温州经济由过去的手工作坊,商贸经营为主逐渐向机器工业时代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的小巷、小河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老城内的小河被逐渐填埋,取而代之的是马路、建筑,这一时期城内的滨水生活空间基本消失殆尽。由于温州经济仍然处于缓慢的发展阶段,南市、北埠的滨水经济空间自然得以保存,而滨水生活空间有逐渐向滨水经济空间挤占的现象,如当时的望江路即是城市的北埠,又是市民休闲交往的滨水空间。第三阶段(改革开发以后),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城市经济和

市民生活不再囿于前两个阶段的老城,城市规模迅速膨胀,现代工业发展,交通方式彻底改变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城市周边河道被严重侵占、填埋,取而代之的是僵硬的街道和林立的高楼,由于河道被大面积填埋,城市滨水空间也随之极剧缩小。

以上城市滨水空间发展趋势造成的结果是:①山水城市特色有逐渐消失的危险,城市内缺少了“水”,也缺少了滨水空间,城市亲水性下降,失去了往日的秀气和灵性;②城市的环境负荷沉重,由于被填埋的河道,多数被作为城市道路和建筑而用,城市建筑密度加大,公共空间缩小,有资料表明,温州城市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成为全国城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城市逐渐失去了以往的亲和力;③城市空间意识逐渐淡化,加速了对公共空间的侵占,使得仅存的一点公共空间超负荷利用,城市空间环境质量下降,从而造成城市品位降低;④水体缩小,污染加重,出现污水臭河充斥城市的状况,以致城市总体环境质量普遍下降。

三、城市滨水空间改造规划

城市滨水空间改造规划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城市市民企望得到更多的城市滨水自然空间和生活空间,而城市的发展和品位的提高,也要求创造更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使得城市能立足于发展的多样性竞争之列,构筑山水城市大空间结构,加快城市环境建设成为当务之急。鉴于此,温州市政府于2000年确立了整治塘河水系工程,并要求实施温州汇昌河水上公园精品工程。

温州市汇昌河水上公园横亘温州市区,连接温州瑞塘河航道及景山公园、马鞍池公园,是凝聚温州的文化、自然景观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从滨水空间改造着手,力图恢复温州城市滨水自然空间和生活空间风貌,意在展现现代城市风采,建设集生态保护、城市文化、都市旅游、城市防洪、城建配套五大功能于一体的高品位城市水系绿化环境。

汇昌河水上公园确立了“一线三点”的规划结构。其中生态园林景区以创造城市滨水自然空间为主题的节点,旅游文化休闲景区和塘河水文化景区两个节点则以恢复或创造城市滨水经济空间或生活空间为主题,一线构成城市生态景观轴,具有连接周边锦山公园、马鞍池公园、温瑞塘河主航道的功能。

在规划的理念上对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城”与“水”的关系。温州城市与水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城市的总体布局和城市形态的发展无不受制于水体这一自然要素,而水体又为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和调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汇昌河位于城市中部偏西,是现状温州城市中最宽的河段,在该河段滨水空间改造中,以实现城水交融为主,建造滨水公共

活动空间,提高城市亲水性。规划确立沿河开辟30-100米的公共活动空间,形成沿河绿化开敞空间,使滨水绿化空间形成城市生活与水体这一自然要素的协调区,既保证了城市有丰实的景观空间,又使水体得以充分的保护。

2、“山”与“水”的关系。山水城市是温州城市的一大特色。山和水是温州城市选址的二大重要自然要素。汇昌河北有景山和巽山与河水相辉映,构成山水交融的自然城市空间。规划对滨水阻塞山水沟通的空间进行了处理,或开辟城市绿廊,或限制建筑高度,使山与水有机渗透,有机结合,恢复了山与水构成的城市滨水自然空间。

3、“建筑”与“水”的关系。建筑是城市的重要人文元素。城市滨空间改造离不开建筑,处理好建筑与水体的关系是规划中必须重点考虑的两大因素。汇昌河滨水空间的改造旨在打开城市公共活动空间,而建筑却具有封闭性、隔断性的特点。以建筑物封闭性的特点而言,规划限制建筑物在沿河绿地中布置,以建筑物隔断性而言,规划采用限制滨河地块中的建筑密度和高度,以确保城市滨水空间的开敞性。汇昌河水上公园规划将滨水空间进行了等级划分,明确规定了建筑的高度、体量和建筑功能等等。

4、“树”与“水”的关系。这里所指的“树”是指沿河具有历史保价值的植物。汇昌河沿岸有许多能体现江南水乡特色的大榕树。榕树与水体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城市水乡风貌,榕树所复盖的投影空间,也是城市居民休闲、交往的理想场所。汇昌河水上公园在详细设计中,注重榕树的保护,并开辟以大型榕树为主的市民交往空间,形成滨水空间的一大特色。

(来源: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网站作者:何志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