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PLC课程标准
PLC课程标准

《PLC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三年制中专机电专业、数控、机械加工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其学习要以《电机与控制》为基础,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PLC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对简单的可编程控制系统进行程序设计、运行、调试与维护,满足生产现场可编程控制系统应用的需要。
通过《PLC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加深理解和巩固PLC和变频器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实际应用PLC和变频器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工学结合模式的《PLC技术》课程的学习、训练,学生能够获得初步的工程实践能力。
《PLC技术》的前置课程有《电力拖动》、《电工电子基础》等。
同行课程为《单片机技术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后继课程为《变频调速技术》、《数控编程与加工》、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
它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逻辑性很强的课程。
二、参考学时:72学时三、课程目标、内容、考核标准课程项目教学目标活动目标考核标准总学时项目一:PLC控制灯1、能说出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分类、应用场合、硬件组1、会控制要求的分析2、会原理接线1、笔试20%:LD 、LDI、AND、ANI、OR、ORI、OUT、END指令8成及软元件的使用 2、会MELSEC-F/FX 编程软件的安装及使用 3、会控制要求的分析 4、会原理接线图的绘制 5、会元器件的选择 6、会程序的运行及调试7、能说出LD 、LDI 、AND 、ANI 、OR 、ORI 、OUT 、 END 指令的逻辑功能图的绘制 3、会元器件的选择 4、会程序的运行及调试 的逻辑功能;PLC 的发展、分类、应用场合、硬件组成和软元件2、实训80%;MELSEC-F/FX 编程软件的安装及使用;PLC 控制一盏灯和多盏灯的程序设计、运行调试项目二:PLC 控制交通灯 1、能说出接近传感(光纤传感器、对射光电开关、磁性开关)的结构、工作原理 2、会各种传感器的安装接线 3、能说出计数器的分类、作用、使用 4、能记住步进指令的功能、书写格式、使用 5、会画顺序功能图 6、会简单程序的顺序功能设计 7、能够设计出交通灯程序并且会调试运行1、会利用步进指令进行简单程序的设计2、会各种传感器的3、会简单程序的顺序功能设计4、能够设计出交通灯程序并且会调试运行安装接线 1、笔试20%:计数器和步进指令的功能、使用注意事项、顺序功能图的绘制原则;传感器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 2、实训80%:各种传感器的安装接线;交通灯的程序设计运行调试 9 项目三:PLC 控制电动机 1、会利用步进指令进行稍复杂程序的设计 2、会进行电动机单向连续运行控制的设计 3、会进行电动机正反转程序的设计 4、会进行电动机星1、会利用步进指令进行稍复杂程序的设计 2、会进行电动机单向连续运行控制的设计 3、会进行电动机正反转程序的设计 4、会进行电动 1、笔试10%:电动机的单向控制(正反转、星三角降压启动、运料小车两地往返)原理接线图的绘制、I/O 分配表 2、实训90%:电动机的单向连续运行10三角降压启动程序的设计 5、能够使用定时器进行编程 机星三角降压启动程序的设计 5、能够使用定时器进行编程控制(电机正反转、星三角降压启动、运料小车两地往返)的程序设计运行和调试项目四:PLC 控制彩灯循环 1、能说出功能指令书写格式2、能解释功能指令的执行方式3、能说出传送指令的功能、使用4、会进行彩灯循环控制的程序设计5、会利用传送指令进行简单程序的设计1、会进行彩灯循环控制的程序设计2、会利用传送指令进行简单程序的设计 1、笔试20%:功能指令的书写格式、执行方式;传送指令的功能 2、实训80%:彩灯循环点亮的程序设计、运行调试 12 项目五:PLC 控制抢答器 1、能说出块指令的功能、书写格式 2、能应用块指令进行编程 3、能解释七段数码管点亮的原理 4、能够设计出抢答器的程序,独立进行调试运行1、能够应用块指令进行编程2、能够设计出抢答器的程序,独立进行调试运行 1、笔试20%:块指令的功能和书写格式;七段数码管点亮的原理 2、实训80%:四路抢答器的PLC 设计;一般抢答器的PLC设计10 项目六:PLC 控制呼叫小车 1、能说出比较指令和区间比较指令的功能、书写格式、使用 2、能够运用比较指令进行简单程序的设计 3、会设计呼叫小车的程序,会进行程序的运行调试1、能够运用比较指令进行简单程序的设计2、会设计呼叫小车的程序,会进行程序的运行调试 1、笔试20%:比较指令和区间比较指令的功能、书写格式 2、实训80%:呼叫小车的程序设计、运行调试 11 项目七:PLC 控制步1、能解释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结构,能解释步进驱动器的工作原理 1、会对步进电机、步进驱动器、PLC 之间进行接线 1、笔试20%: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结构;步距角、细分的含义;PLSY 指12进电机 2、能解释步距角、细分的含义 3、能说出步进电机的专用指令PLSY 指令的书写格式、使用 4、会对步进电机、步进驱动器、PLC 之间进行接线5、会用PLC 控制步进电机6、会完成程序的设计、接线运行调试2、会用PLC 控制步进电机3、会完成程序的设计、接线运行调试令的书写格式2、实训80%:PLC控制步进电机的程序设计、运行调试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有关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电气自动化控制为主线,以本专业应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按照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整合、序化教学项目,实现能力递进。
PLC及其应用课程标准(高职)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课程信息:《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课程标准课程名称: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课程类别:岗位核心能力课程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建议学时:96学时建议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职业能力必修课程,专业主干课程。
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依据,以PLC控制器的编程应用为载体,以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装调技能训练为主线,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应用性、实用性、技能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掌握PLC工作原理和它的编程技术,训练培养学生PLC技术应用、设计和开发小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PLC的功能、分类、特点2.知道市场上主流PLC控制器的厂商、系列和型号及基本参数3.知道电气控制系统与PLC控制系统的区别4.知道计算机系统与PLC控制系统的区别5.知道一种PLC的内部资源的划分和使用规则6.知道PLC的编程语言及各种编程语言的特点7.知道数据通信的定义和分类8.知道RS232\RS485\RS422,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等常用工业通信规范、协议名称9.了解PLC指令系统的类别和作用10.了解PLC扩展模块的类别和作用11.了解PLC内部寻址方式12.了解PLC功能指令的格式13.了解一种PLC通信规范、硬件连接和参数设置14.理解PLC的工作原理15.理解PLC的循环扫描工作方式16.理解基本逻辑指令、顺控指令和常用功能指令的含义和作用17.理解顺序控制功能图的定义、步的划分、转移条件的确定18.理解中断、高速处理、模拟量处理、通信等功能的含义和作用19.掌握PLC编程软件的使用20.掌握程序流程图、梯形图的编程规则21.掌握电气控制线路的PLC改造方法22.掌握PLC顺序控制指令翻译顺控状态转移图的方法23.掌握PL常用的编程方法24.掌握PLC系统的安装、调试方法(二)能力目标1.能根据PLC厂商提供的选型手册,进行PLC配置和选型2.能应用PLC编程软件编辑梯形图程序3.能根据任务要求编制程序流程图4.能根据控制要求设计逻辑控制梯形图程序5.能根据机床控制改造机床继电器控制线路6.能根据系统控制要求应用PLC顺序控制指令编程7.能根据功能模块要求应用PLC功能指令的编程7.能应用PLC软件和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流程设计简单的自控系统8.能根据PLC及功能部件的手册、技术标准应用PLC特殊功能模块(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电气规范查询、阅读、理解的能力2.培养学生乐与思考、敢于实践、做事认真的工作作风3.培养学生好学、严谨、谦虚的学习态度4.培养学生健康向上、不畏难、不怕苦的工作态度5.培养学生描述问题、绘制图表等书写表达能力6.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7.培养学生遵循严格的安全、质量、标准等规范的意识8.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学习、自我促进、自我发展的能力9.培养学生善于沟通交流和团队协助的能力10.培养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发现的能力11.培养学生项目管理应用的能力12.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说明: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讲授法、启发法、案例法、演示法、示范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实操法等教学方法,亦可采用其他教学方法。
《PLC控制与应用》课程标准

《PLC控制与应用》课程教学标准【课程名称】PLC控制与应用【课程代码】C2-2-6【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学时数】64【学分数】5【开设时间】第四学期一、课程概述《PLC控制与应用》是机电工程系机电类专业培养基本技能课程,根据市场调研结果确定了对该课程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具体如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利用常用PLC(西门子)进行简单设计的能力与维护的能力,采用常用PLC控制技术方案进行初步设计,为机电一体化设备和产品的设计、安装调试、维修维护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包括PLC的基本结构,基本指令及常用功能指令,梯形图及状态转移图编程方法,PLC控制系统的安装与接线,常用PLC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常用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PLC控制改造及控制程序设计。
鉴于此,该课程设计为模块式的项目课程,课程教学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并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完成不同专业所需的课程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
同时,课程还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并将学生遵守时间、“6S”执行情况、环境保护、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等内容作为学习和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驱动,以完成程序设计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如下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1.专业能力目标(1)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过程、特点、应用领域及发展;(2)熟悉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常用的编程语言;(3)能根据系统要求正确选择PLC型号及参数;(4)能使用S7-200指令完成软硬件设计和系统安装调试;(5)岗位意识:具有适用于工作环境的安全、质量、责任、环保、6S等岗位意识。
2.方法能力目标(1)抽象与逻辑思维:具备逻辑思维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2)信息判断与选择:能在众多信息中,判断并选择有效、有用信息;(3)学习的思想:随时学习、随时准备学习,并愿意深造提高;(4)系统认识:能对复杂问题进行准确信息处理、计划,并执行。
3.社会能力目标(1)团队协作:能友善与人合作哦、能顾及他人想法,能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任务;(2)身心健康:具备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心和浓厚的工作兴趣,有较好的社会角色适应性,行为举止符合职业特点和社会规范;(3)交流沟通:能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与人交流,具有较好的亲和力;(4)表达说明:能用书面和口头形式有条理表达。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课程性质及定位本课程是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核心课程,适用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属于B类课程。
本课程定位于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与PLC 编程两大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设计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实践性的专业课程。
二、本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PLC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电气控制的基础知识。
为此,必须完成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控制电路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继电-接触器系统基本控制电路,并能设计、安装、调试各种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的能力。
三、先修及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后续课程:《伺服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机床调试与维护》等。
四、本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常用低压电器教学内容:接触器、熔断器;电磁式接触器;低压断路器;继电器。
基本要求:了解控制电器的分类与应用特点;了解常用典型控制电器的主要特点及结构特征;掌握常用典型控制电路的用法,会识别常用控制电器及图形符号。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原则及基本控制电路教学内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长动控制电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单向全压起动控制线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线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线路;电动机的保护电路。
基本要求:了解电气控制线路绘制的国家标准化;能绘制和阅读简单的电气控制原理图;理解常用的几种基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利用常用的控制电器和基本电路进行简单的控制电路设计制作。
第三章常用机床电气控制教学内容:CA6140车床的电气控制;M7130平面磨床的电气控制;Z3050搖臂钻床的电气控制;铣床电路电气控制。
基本要求:能阅读各种机床的电气控制原理图;理解常用的几种基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概况教学内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概;基本要求: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历史与发展,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
(完整版)《PLC及其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PLC及其应用技术》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其学习要以《电机与控制》为基础,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对简单的可编程控制系统进行程序设计、运行、调试与维护,满足生产现场可编程控制系统应用的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为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资格鉴定,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电气自动化控制为主线,以本专业应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的“维修电工”中相关考核项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或工作情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设备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60加一周实训(实训内容建议使用项目五和项目六)学时。
课时数以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和容量来确定。
学时分配的建议二、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能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一)能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二)能根据工艺要求选择可编程控制器(三)能使用手持式编程器或用计算机编程软件进行编程(四)能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指令对相关项目进行编程与调试(五)能用可编程控制器改装典型的机床线路(六)能进行典型的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七)能进行典型的PLC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八)能应用电气控制系统中常用传感器三、内容标准项目一三相异步电动机既能点动又能连续运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一)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内容1.2.会三菱FX2n系列PLC的外部接线,会画外部接线图3.熟悉FX2n系列PLC的基本编程方法4.初步掌握编程软件应用的基本技能5.会FX2n系列PLC与计算机的连接和通信6.初步掌握语句指令程序、梯形图程序的录入与调试的基本技能7.会FX2n系列PLC的安装与维护8.会三相异步电动机既能点动又能连续运行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二)教学建议:课堂设置在实训室中,用用计算机编程软件进行基本操作训练。
《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PLC应用技术课程考核性质:考试课时数: 48学分:3适用专业:工业互联网应用1.前言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类专业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以西门子S7-200Smart和S7-1200 PLC作为控制器,以融合电机、灯、气动电磁阀、传感器等的实践项目为被控对象,将控制命令信号转化为执行机构的有序动作,从而满足装备的动作要求和设备的工艺要求。
为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阅读设备的电气控制图纸、阅读控制程序、设计PLC控制电路提供良好的基础。
它需要以《电工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电机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工控网络与组态技术》、《运动控制技术》、《智能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课程的基础。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置依据:企业中所用的自动化设备是由一些运动部件有序的运动来实现特定的功能,这些有序的运动是由控制器控制执行机构得失电来实现的,占据主流市场的PLC就是实现设备有序动作的一种控制器。
本课程作为机电类学生直接面向企业应用的一门课程,根据市场调研和企业人才需求分析,我院机电控制类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是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维修员,用电管理员、机电设备的生产管理员,发展岗位有等。
《PLC 应用技术》课程的主要功能正是培养学生PLC硬件调试、软件编程、系统设计调试能力,因此本课程在机电类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知识,并培养职业能力。
本课程将从五个章节展开讲解:S7-200 PLC的应用基础、交流电动机的PLC控制、灯的PLC控制、气动设备的PLC控制、S7-1200 PLC的应用基础。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来进行,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同时充分考虑村田、博世等订单企业任职要求和任务需求,并融合了维修电工、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内容。
《PLC》课程标准

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电气自动化专业《PLC基础及应用》课程标准泰山职业技术学院二〇一三年二月《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PLC应用技术》(二)课程类别职业核心课程(三)学时学分96学时,6学分(四)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属于基本职业素质模块类课程。
它是将继电器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集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型课程。
同时,该课程在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等诸多制造大类专业中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在专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以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技术》、《电气测量技术》等为基础,同时为后续课程《交直流调速系统》、《自动化综合课程实训》等奠定学习基础,为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后胜任专业技术岗位工作起到必要的支撑作用。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训练与学习,学生能掌握PLC的基本硬件结构与基本指令,掌握有关的功能指令,掌握三菱FX2N系列PLC的应用,初步具备使用PLC进行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等方面能力,为后续与此相关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为从事工控自动化等专业技术工作做好基本培养和锻炼。
(二)具体目标表1 《PLC》教学目标四、学习情境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课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分为两个阶段。
从“同步教学”到“项目实训”。
“同步教学”是在开设的PLC基础知识教学,主要学习日本三菱PLC产品FX2N机型。
所谓“同步教学”,指理论课与实验课相同步,使学生当堂课就把所学的理论内容灵活运用,便于学生很好的吸收理论知识,便于理论联系实际,更便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项目实训”阶段,根据具体的实训项目,结合日本三菱PLC产品FX2N机型初步具备分析实际PLC控制系统的能力,能合作完成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编程和调试工作,使学生对PLC有深入的学习。
《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1

《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适用专业: 供用电技术学时: 60开课学期:第三学期一、课程性质与作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是对维修电工所从事的识读PLC控制系统图纸、采购低压电器元器件、判断低压电器的质量并根据现场要求进行整定、根据PLC系统电气图正确安装元件与接线、PLC控制系统调试、PLC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PLC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PLC控制系统的维修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 归纳总结出来其所需求的PLC 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检修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
本课程围绕维修电工PLC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等工作过程, 考虑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设置了3个学习子领域, 即: ①电动机典型控制系统设计与安装;②顺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安装;③复杂功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安装。
整个学习领域总学时为60, 通过8个学习情境(工程项目为载体)实施, 系统地训练了学生对职业工作岗位上将从事的PLC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等工作过程的实施能力。
通过8个教学情境的实施, 完全体现了PLC课程的教学特色:第一是完全采用工程实例, 项目载体即是现场工程项目, 做到了工学结合;第二是个性化、开放性的教学特色,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及兴趣自主选择项目载体, 在项目完成过程中, 教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开放的环境,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第三是将职业标准融人教学, 将考证纳人教学设计、教学情境及项目。
8个教学情境让学习者完整地掌握PLC的基本知识、编程软件及仿真软件使用、基本指令的应用、功能指令的应用、通信技术以及程序调试、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故障诊断与排除。
在资讯一计划一决策一实施一检查一评价六步骤的学习情境教学组织中, 也逐步培养了学生作为工作者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 并熟悉了从事该行业应遵守的职规范与工艺要求等标准。
二、课程的教育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模块项目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提高终生学习的能力。
《PLC技术》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考核标准)

课程标准《PLC》技术一、课程标识课程代码: 15662适用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学时数: 64学分数: 4执笔人:二、课程性质《PLC技术》课程是三年制高职类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物理和《高等数学》等基础课联系密切,同时又为学习《电机及拖动基础》、、《机械设备及其电气控制技术》及《工厂供电》等课程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在该类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使理论过渡到了实践,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举足轻重。
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在所有机电一体化、电子电气等相关行业的岗位就业,特别适合电子研发岗位,也适合毕业生自己创业。
三、设计思想《PLC技术》课程标准根据所授知识点能用够用的原则,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而设计。
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当中,每个知识点都以实际的工程实例引出,激发同学们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兴趣盎然,而工程实例都以目前业界最新的技术为蓝本,不断的将最新的技术引入课堂,尽量的缩小课堂授课和工作实践的差距。
四、课程目标掌握工厂常用控制电器的原理和选择,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等基本环节的控制线路,掌握PLC的梯形图和编程语言,熟悉各种控制线路的阅读分析方法,掌握电气接线图的工艺设计思想以及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逐步培养各种电气控制线路分析能力和初步设计的能力;了解各种常见机电设备的基本结构、运动情况以及机械和电气的配合关系等,为学生以后从事电气设备方面设计、运行、维护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课程内容及情境设计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教学改革方向,以工程实例展开理论教学,确定项目以及实施各项目应完成的任务和如何完成任务,让同学们目的明确的去学习本门课的每一个知识点。
本课程的只要内容有:(一)常用低压电器1.开关电器;2.熔断器;3.主令电器;4. 接触器;5. 继电器;6. 传感器。
(二)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电路1.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控制电路;2.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3.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降压启动控制电路;4.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电路;5.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电路;6.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保护环节。
plc编程与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PLC编程与应用技术》课程标准(60学时+2周)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电气控制技术基础》的重要组成模块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本课程以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作为前期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使用PLC解决实际控制问题的方法,并为后续的较复杂的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对数控技术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框架,注重实用、够用的原则,对于较难理解和掌握的PLC 内部结构、组成原理,不作详细讲解,以实际的PLC应用项目作为本课程讲解的主线,突出系统的构建、指令的运用、程序的设计和系统的安装、调试与优化,注重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应用PLC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理论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各项目的学习和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精选PLC在工业生产和实际工作中的典型应用实例作为理论实践一体化项目教学的主要内容。
选用的项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内容详实。
将PLC的常用指令分解到各个项目中去,在每一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关的指令、编程方法、控制系统构建、硬件接线方法、系统调试运行和优化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各个项目的学习、训练和具体操作,掌握典型PLC指令的功能、格式基本用法,了解和掌握PLC系统的结构、地址分配、程序设计以及每个应用项目的安装、调试的全过程。
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理论学习的效率,而且便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课程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图1 《PLC编程及应用技术》课程结构框图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熟悉PLC的基础知识,掌握PLC的指令系统和编程方法,能够应用PLC完成实际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及调试。
《PLC技术》课程标准

《PLC技术》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PLC技术》是自动控制专业和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总课时90学时,理论课时37时,实践课时53时。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PLC的基本原理和功能,能根据控制要求进行PLC控制程序的设计,了解并掌握自动化生产线的基本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了解传感器技术、气动与液压技术、变频控制技术、步进驱动技术等专业技术在自动线中的应用,并能利用PLC实现自动线的运动控制。
(三)课程设计思路《PLC技术》课程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原则进行设计。
本课程共13专业教学项目,其中必修项目12个,提高项目2个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机型、不同学生在扩展项目中选取。
项目内容来自现工业现场应用,结合新技术、新方法,体现当前流行的专业技术。
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应知应会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项目中,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看到成果,提升学生的学习趣,帮助学生掌握提高理论知识、动手技能,拓宽知识面。
二、课程目标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了解PLC的应用范围与应用环境。
2、理解PLC的相关的硬件知识,具有独立连接PLC应用系统外围硬件电路的能力。
3、熟练掌握PLC的常用基本指令和常用高级指令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4、能够根据控制要求进行梯形图控制程序的设计和调试,能解决中等复杂程度的实际控制问题。
5、能够根据控制要求编制顺序功能图,并根据顺序功能图进行控制程序设计。
6、掌握变频器各常用参数的含义和设定方法。
7、了解旋转编码器在自动线中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8、基本掌握PLC PC-LINK网络的设置和控制程序设计方法9、了解步进电机的工作方式和控制方法。
10、具备一定的PLC控制程序故障分析和排除能力。
11、了解各类传感器在自动线中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必修项目项目一: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停控制教学内容:●可编程控制器的概述●可编程控制器的操作介绍●编程软件的使用●本项目相关指令●用PLC实现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停控制教学要求:1、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应用范围与分类2、掌握PLC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基本工作原理3、了解松下PLC FP SIGMA的技术性能指标4、能够进行PLC外部硬件电路的连接6、初步掌握松下PLC编程软件的基本操作7、能够进行简单程序的输入、编辑、编译、下载调试等操作8、能进行电机启停控制程序的编写、下载并观察程序运行结果项目二:抢答器控制教学内容:●内部继电器●抢答器控制原理及要求分析●抢答器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试教学要求:1、学会使用内部继电器2、进一步掌握自锁回路和互锁的功能3、掌握抢答器控制系统应用原理4、逐步能独立进行简单控制程序的设计和调试5、能进行抢答器控制程序的设计和调试项目三: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教学内容:●常用PLC编程元件●PLC输入输出电路●控制要求的分析和分解●定时器的功能和应用●用PLC进行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程序设计教学要求:1、掌握常用的PLC继电器和PLC的内部寄存器、I/O分配方法2、了解PLC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类型和特点,能够独立连接PLC外部电路3、了解控制要求的分析和分解方法4、掌握定时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5、能独立进行正反转控制程序的设计和调试项目四:交通信号灯控制教学内容:●定时器的应用●时间控制程序的设计方法●用PLC进行交通灯控制教学要求:1、进一步理解定时器的使用方法2、能利用定时器进行交通灯控制程序的设计3、能对交通灯控制程序进行简单调试项目五:TVT2000G自动线认识教学内容:●TVT2000G自动线的基本结构和主要构成元素●自动线的控制方式●自动线各部件与PLC的电气接线●传感器在自动线中的应用●变频器、旋转编码器在自动线中的作用●气动技术在自动线中的应用●步进驱动在自动线中的应用教学要求:1、了解自动线的基本结构、构成、控制原理及控制方式2、能够根据地址表进行自动线各部件与PLC的电气接线3、了解各种传感器、变频器、旋转编码器等装置在自动线中的作用和应用方式4、了解气动与液压技术在自动线中的应用5、了解步进驱动在自动线中的应用6、基本掌握TVT2000G机电一体化教学装置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方式项目六:自动送料控制教学内容:●自动送料机构的组成结构、工作过程和控制要求●自动送料机构控制程序的设计思想●KEEP、定时器指令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自动送料机构控制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教学要求:1、明确自动送料机构的组成结构、工作过程和控制要求2、基本掌握自动送料机构控制程序的设计思想3、掌握KEEP指令的功能和使用方法4、能够根据设计思想进行自动送料机构控制程序设计和调试。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 PLC》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本课程标准适应3年制中职学校。
二、适用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及相关专业。
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子技术专业群的核心课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电子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电子技术基础》(B0075),后续课程有《智能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B0218)。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懂得常用低压电器的安装规范和使用要求,理解电机控制原理,掌握PLC的编程,熟悉控制线路安装调试方法,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改造工作打好基础。
1、知识目标懂得常用低压电器的安装规范和使用要求,理解电机控制原理,掌握PLC的编程,熟悉控制线路安装调试方法,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
2、技能目标懂得电气控制与PLC控制的方法,具备电工上岗证和维修电工技能证中动力部分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3、素质养成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五、参考学时与学分1.学时:1242.学分:7六、设计思路依据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人员的技能要求,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电气控制与PLC的应用,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校企合作等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训机会,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完成电气控制的典型任务,在真实的情境下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为后续课程的深入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703316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授课系(部):自动化工程系学分学时:4学分/70学时一、课程定位与作用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工业过程自动化专业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作用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PLC的原理、结构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常用PLC 的硬件安装、接线,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典型PLC项目的实施方法。
系统训练学生在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等方面的技能。
为学生从事设备点检员(仪表工)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导课程: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模拟电子技术后续课程:计算机控制技术、岗位实习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PLC硬、软件结构、工作原理;(2)掌握PLC内部编程元件及使用方法;(3)熟悉S200CPU单元及扩展模块的使用方法;(4)熟悉常用变量表达方式及寻址办法;(5)掌握PLC控制系统设计流程及方法;(6)掌握梯形图、指令表程序的分析方法;(7)熟悉常用功能指令及特殊功能指令的用法;(8)熟悉程序结构、子程序编写方法及子程序的调用方法;(9)掌握中断指令及中断服务程序的调用方法(10)熟悉PLC控制系统设计流程及设计方法(11)掌握PLC安装、调试方法(12)熟悉PLC控制系统安装、调试、维护规范2.能力目标(1)能根据工艺流程和控制要求选择合适的PLC型号和模块;(2)能熟练使用编程软件进行程序设计;(3)能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指令对相关项目进行编程与调试;(4)能使用S7—S200常用功能指令完成较复杂系统的编程;(5)能完成典型PLC控制系统的设计;(6)能进行典型的PLC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7)能够完成PLC控制系统的维护。
3.素质目标(1)团队协作精神;(2)培养学生在技术上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终身学习的理念;(3)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PLC课程标准

《PLC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PLC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PLC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及工作方法,掌握PLC的编程语言及使用编程语言编写简单实用的PLC 应用程序,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力图做到“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基础技能、突出应用”。
2、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电路课程理论相对比较简单,实际动手、操作性强,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PLC程序的设计调试、控制线路的设计安装直到最终调试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等方面进行训练,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分目标(1)素质1、积极参与、配合、克服畏难情绪,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树立高尚的历史使命感,养成较高的质量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精益求精、创新发展。
(2)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常见工业控制对象的特点和要求,正确选择控制方案和控制规律,掌握常见传感器件和控制器件的选用和维护知识,熟练地掌握简单工业控制系统的安装和调试方法。
(3)能力1、能根据控制要求,提出正确的控制方案。
2、能根据控制方案,正确选择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它器件。
3、能根据控制方案,正确设计、调试PLC程序。
4、能根据控制方案及设计、安装规范,正确进行线路设计与安装。
5、能依据调试规程,对控制系统进行最终调试。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基本要求1、了解PLC的发展阶段2、熟悉PLC的工作原理及结构3、掌握PLC的基本编程语言4、掌握NPST软件的应用5、掌握PLC的基本编程指令6、熟悉PLC的特殊编程指令7、掌握PLC的编程方式8、熟悉PLC的控制系统实验内容基本要求(一)实验要求和目标9、能够熟练运行NPST软件输入PLC指令程序10、能够使用NPST软件保存及调用PLC指令程序11、能够根据程序要求组装试验设备12、能正确调试程序并判断出程序运行是否正确13、能够分析、寻找和排除试验中出现的错误,包括程序错误和组装错误14、初步具有自行设定实验步骤,分析并综合试验结果15、能够正确撰写实验报告(二)基本实验1、使用NPST软件输入PLC指令能够熟练使用NPST软件正确的输入PLC指令。
《西门子PLC》课程标准

《西门子PLC》课程标准《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2、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3、适用学制:三年制4、课程学时:120二、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理论+实践课,它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过程及其主要参数,掌握可编程控制器使用方法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了解可编程控制系统应用范围和应用环境等。
使学生具备从事工业电气控制工作所必需的PLC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及应用能力。
本课程根据电气自动化生产企业中可编程控制系统生产实际,设计教学情境,通过相应的教学载体,采用“教、学、做”一体化式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锻炼学生的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基本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生产现场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能够完成控制系统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维护等实践操作,初步形成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能动脑会思考的思维能力和一丝不苟、踏实严谨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友爱的综合素质和积极动脑、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
三、学习领域(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概念、基本原理,了解其发展状况、分类、作用、应用领域等。
2、掌握可编程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硬件配置。
3、掌握西门子S7-200系列PLC硬件系统安装、检修、维护方法。
4、掌握西门子S7-200系列PLC编程软件STEP7Micro/Win32的使用方法。
5、学会使用S7-200系列PLC进行程序的设计、编写、下载、调试和运行。
6、学会使用S7-200系列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动、正反转、停止等。
7、学会使用S7-200系列PLC对电气典型工程案例的控制方法。
8、学会S7-200系列PLC的主从站通信方法。
9、学会使用组态软件MCGS实时监控PLC电气系统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程控制器plc》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可编程控制器plc课程主要研究PLC的结构原理及在逻辑量、模拟量控制方面等的应用,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该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课程主要研究PLC的使用,因此没有实物、不亲自动手操作,很难将其理解掌握,更谈不上对其灵活使用。
大量的指令应用唯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其功能、作用。
这是一门离不开实践的课程。
该课程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课程从原理上讲,需要有一些电气控制技术的知识,需要有一些数字电路的知识,需要有一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从应用角度讲,涉及的范围更宽更广,基本的逻辑控制、模拟量控制,高速的位置控制、脉冲控制以及联网通信控制等。
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创造性:课程内容涉及到的每一条指令都需要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面对任意一个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使用指令编写程序,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功能、应用、程序设计方法和编程技巧,使学生掌握一种基本机型,掌握PLC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今后从事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增强现代意识,培养专门人才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PLC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应用在现代化的各种装备中,已达到了普及的程度。
培养现代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熟悉PLC技术的应用,能够使用PLC技术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是本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围绕核心技术,培养创新精神PLC技术应用于工业企业的各个领域,面对市场上的各类型PLC的各种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
围绕PLC的核心技术,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是本课程的宗旨。
(三)关注全体学生,营造自主学习氛围以学生为本位开展学习活动,创设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环境,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新型的通用自动控制装置,它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为一体,专门为工业控制而设计。
具有功能强、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好、编程简单、使用方便以及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一系列有点,因此在工业上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为一门专业课程,通过三菱Fx2N型PLC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学习与新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
本课程从实际工程应用和中职教学需要,以Fx2N型PLC为背景,介绍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
1、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生产一线相关岗位工作过程中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内容,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所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实现课程内容的重新调整。
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课程强调的是获取自我建构的隐性知识—过程性知识,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的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这是培养职业型人才的一条途径。
为满足经济发展对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解决培养与使用相脱节的现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课程标准(内容选择标准、内容排序标准、能力标准、考核标准等),合作开发课程。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2、注重任务驱动,以项目为导向,推行项目化教学在实训过程中积极推行项目化教学,可从工程实例或生活实际方面选择适合的综合项目,(如电梯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等)通过布置任务→提出工程任务分析→讲解相关知识→分析实施→任务评价与考核等环节,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
通过基于组态技术的模拟设备模拟实操环境,拉近理论与应用的距离,为学生就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方面要完成的任务,实现的目的,带着问题学习,启发式、互动式、交互式教学方式并存,从实践到理论,又由理论到实践,进而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提高了实践的知识含量,使学生既知道该怎么做,又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本课程以三菱系列PLC为学习载体,重点掌握梯形图编程方法,将控制系统常用到的各种输入元件、输出元件、与被控对象一起构成应用项目,进行工学结合式的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梯形图语言编程的基本规则与方法,外围接口元件及设备与PLC的连接。
掌握可编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开发方法,能利用PLC的资源实现一些基本的测量与控制。
进一步掌握一些基本的信号检测、处理、变送方法。
为专业课程打下学习基础和能力训练基础。
二、职业能力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根据PLC的性能、特点及控制功能正确选用PLC、懂得PLC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2.能够熟练连接PLC的输入输出设备、懂得PLC内部存储器分配情况;3.能够使用逻辑指令及定时器/计数器指令编写逻辑控制程序、使用跳转指令、步进指令编写步进系统的应用程序、能够熟练使用传送指令、比较指令、移位指令、算术逻辑运算指令来编写控制程序。
4.能处理有关步进电动机的控制问题、能够利用脉宽调制功能处理电压调节问题,懂得PLC的高速输出功能。
5.能够进行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懂得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步骤。
(二)能力目标1.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学习,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查阅图书资料进行自学、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能够通过一种类型PLC的应用迁移到另一种类型的PLC应用,对不同类型PLC的内存分配、输入输出端子及指令系统具有较强的理解运用能力。
3.能够对生产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进行电气控制要求的分析,并能通过分析提出PLC解决方案,开展PLC系统的设计、调试工作。
4.面对PLC控制的各类机械设备,能够很快了解其工作过程,了解其电气接线,能够诊断、处理各类系统故障。
(三)素质目标1.对从事PLC应用设计工作,充满热情。
2.有较强的求知欲,乐于、善于使用所学PLC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战胜困难、实现目标、完善成果中体验喜悦。
3.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通过亲历实践实现,检验、判断各种技术问题。
4.在工作实践中,有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有担当和责任感。
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PLC应用设计的培养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应用PLC技术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职业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与要求通过实际制作过程完成教学内容,课程建议总课时为60,项目内容组织与学时分配如下所示。
项目一:可编程控制器概述(8学时)任务一:认识可编程控制器 PLC(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点:1.可编程控制器简介(实物),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历史、定义及其名称演变。
2.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可编程控制器一般由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ROM/RAM)、输入/输出单元(I/O 单元)、编程器、电源等主要部件组成。
3.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从 CPU 以分时操作方式来处理各项任务,即串行工作方式出发,介绍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过程。
4.可编程控制器主要性能指标介绍一般性能指标、功能技术指标、输出指标及有关模块规格。
5.可编程序控制器输入端口、输出端口的基本结构(操作)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硬件部件作用、性能,可编程序控制器电源接线、输入/输出组件等效电路。
任务二:plc内部元件的认识(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点:1、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软件概述(演示)编程软件、编程电缆、可编程序控制器组合概念2、编程软件安装掌握编程电缆与可编程序控制器的通信设置。
3、运行编程软件用户程序的建立、编辑、修改、保存、传送等功能。
4、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软件具体介绍一种编程。
技能点:1.通过上机实验,掌握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
项目二:可编程控制器基本工作原理(16学时)任务一:PLC扫描工作方式认识(4学时)项目二:PLC工作工作原理介绍(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点:1.掌握电机基本控制回路;2.掌握标准输入输出指令;3.掌握置位、复位指令4.理解PLC扫描工作过程;5.理解输入输出映像寄存器。
技能点:1.初步掌握用PLC实现电机的起停、转反转等电气接线及简单程序编写;2.能将简单的输入、输出部件与输入输出端口连接起来。
3.接近开关的使用。
项目三:三菱FX2N 可编程控制器介绍(16学时)任务一:FX2N系列PLC的性能(4学时)任务二:FX2N编程元件的分类及编号(4学时)任务三:PLC的基本指令编程法(4学时)任务四:基本逻辑指令(4学时)任务五梯形图编程注意事项任务六基本逻辑指令的应用和编程实例知识点:1.掌握PLC程序设计方法和步骤2.输入和输出点数的确定3.减少输入和输出点数的方法技能点:1.会用不同的方法连接实际线路图2.会根据所出的现象排除故障。
项目四:PLC在工业上的应用(16学时)任务一:步进顺控的基本指令(4学时)任务二:状态元件和状态转移图(4学时)任务三:分支和汇合的编程方法(4学时)任务四:步进顺控的应用和编程实例(4学时)知识点:1.掌握传送类指令的应用2.掌握七段码指令、子程序指令、功能流程图的应用技能点:1.会确定喷泉控制的总体功能设计目标及方案设计;2.会喷泉控制系统硬件型号选择;3.会用PLC程序编写流程、并进行I/O地址分配;4.会画出I/O接线图5.会用PLC对所编程序进行调试;项目五: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指令(8学时)任务一:功能指令的基本概念任务二:程序流控制指令项目六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任务一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概述任务二PLC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知识点:1.掌握PLC的通信接口2.了解PLC之间的通信过程;3.了解PLC与PC间的通信。
技能点:1.能检查连接PLC间或PLC与PC间的通信接口。
2.能读懂通信程序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讲授法、案例法、任务驱动法、多媒体教学。
1.本课程的教学要不断摸索适合中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在规定的学时内,保证该标准的贯彻实施。
2.教学过程中,要从中职教育的目标出发,注意与有关课程相配合,把握好“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还要适当兼顾对口升学学生所需知识点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