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版环境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出版环境分析
优势分析:
1、政治环境
国家法规政策,推进了图书行业的发展。党的十四大以后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明确了出版者、印刷者和发行者的权利和义务。1990年我国正式颁布著作权法,并于次年开始实施。1992年我国加入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正式进入全球化时代的图书业出版角逐中。这一时期的图书出版开始受到法律约束,对以引进出版海外作品为主的出版社影响巨大。几十年来年来,我国新闻出版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和健全,我国出版业的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日趋完善。
2、经济环境
我国GDP数值在近年快速增长,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又超过了各产业的平均值。但根据有关测算,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现实购买量还远远低于潜在的购买能力,出版业增长速度低于GDP近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如何扭转并利用这一状况,是影响行业发展速度的重要课题。但是从长远发展看,图书市场将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呈现出大体上上升的发展势头在金融危机中,出版物需求整体呈上升态势。在金融危机环境下,文化服务需求往往不降反升。因为人们通过文化思考以摆脱困境和强化发展的意识得到强化,对于精神产品的需求更为强烈,求知欲望也更加强烈。金融危机下政府对文化产业更加重视。一是度过危机不仅要靠物质力量,而且还要靠精神力量;二是文化本身具有繁荣的内在力量。
3、技术环境
技术日新月异。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出版业拥有大量纸、磁介质的出版资源,如果不尽快数字化或成为网络产品,就会在数字时代或网络环境下失去原有的巨大价值;二是数字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各类出版物的界限正在迅速消失,数字化的图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等都成为一个个数据单元或数据库,随时可在网络
上浏览或下载;三是由于网络出版突破了出版业原有的时空限制,作者可以采用网络方式向出版商提供网络作品,读者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意选择出版商为其提供的网络作品服务:是下载或是订购,这将彻底改变出版业的编、印、发的运作模式。
4、社会文化
人口众多,市场潜力较大。根据2008年中国主要人口数据统计,中国人口的绝对数量达13.3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从绝对数来看,中国图书市场的空间容量大,其发展潜力将是不可忽视的。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进一步老龄化,老年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长需要大批适合老年人阅读的休闲类及教育类读物,人口结构的变化给我们的出版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忧患:
1、出版企业间的竞争
出版业经历从单一型出版向出版产业化转变。我国的出版业正处于产业形成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呈明显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特征。一方面,参与竞争的中小出版企业数量较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差异不大,可替代性较强;另一方面,出版业受国家保护,国家对非国有资本进入控制较严,国有出版企业在竞争中主导地位突出,垄断特性较强。仅就目前来说,市场竞争并不充分,市场竞争相对缓和。
出版企业结构不尽合理,两极分化趋势初显。
国内出版企业竞争加剧。这种竞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同类出版企业之间展开的竞争;第二,国有出版企业和多种经济成分包括准出版企业之间的竞争;第三,地域辖区之间的竞争。
2、进入者的威胁增加
国内非国有资本已悄悄进入。民营书店,发行二渠道市场,在十几年前就已在发行销售领域初试身手。近年来出现的诸多“工作室”、文化公司则直接进入出版业的核心业务即图书出版。
3、替代品来自新技术基础上的多媒体网络服务
人们的闲暇正在被各类媒介瓜分。今天拥有广播电视、CD、VCD、DVD、Internet……人们一天24小时的时间是有限的,因而各种媒介、各种娱乐方式对自己服务对象的追逐也是在所难免的。多介质、多媒体出版物显露优势。多媒体出版物如CD-ROM、E-Book,以其生动、存储量大对纸介质图书提出挑战。网上书店改变图书发行流程。网上书店以其方便、无地域性、成本低、品种多等形成对传统书店的巨大优势。
4、供应方特点不一
出版业从产业链上看,供应方有:作者、出版经纪公司、提供纸张等介质及印刷设备的厂商等。北京、上海为什么可以成为出版业的中心?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作者队伍的强大,未来出版市场竞争将会愈演愈烈,对出版资源中的作者资源争夺将会日趋激烈。谁能抓住好的作者谁就可以拿出好的产品。
5、购买方个性化需要无法得以满足。
我国目前每年出版图书品种14万多种,教育类图书所占品种约20%,但却占总印数的一半。再剔除跟风书、雷同书、重印书、毫无市场需求的关系书等,可供读者选择的品种少之甚少。况且当今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明显。当出版市场无法满足其需要时,他们只能选择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