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及反思课时:1课时年级:三年级教材:《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增长科普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想象、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2)教育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增长科普知识。
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
3.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牛肚子里的旅行(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习兴趣(3)引入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基础知识。
(2)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想象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3)讲解课文中的科普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4. 实践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牛肚子里的旅行的看法。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总结讨论内容,引导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思考和提问。
(3)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总结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并用所学生字词写一段话。
四、教学反思1. 优点(1)图片、视频等资源的使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讨论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增长了学生的科普知识。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设计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牛的身体结构,特别是牛肚子的功能和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通过故事让学生体验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对象适用年级:一年级学生特点: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需要图片和实物辅助理解。
1.3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牛肚子图片、相关视频等。
教学用具:牛肚子模型、图片卡片等。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步骤2.1 导入部分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话题,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牛肚子。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想知道牛肚子里的世界吗?2.2 主体部分第一步:讲述故事《在牛肚子里旅行》,引导学生想象和体验故事情节。
第二步:分析牛肚子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牛肚子的特点。
第三步:小组讨论:人与动物的关系,如何保护动物。
2.3 拓展部分第一步:观看相关视频,增加学生对牛肚子和动物保护的了解。
第二步:学生展示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画出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评价目标学生对牛肚子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学生对人与动物关系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的提高。
3.2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学生绘画作品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学生对保护动物的行动和想法的分享。
第四章:教学反思4.1 教学效果回顾教学过程,评估学生对牛肚子知识和动物保护的理解程度。
分析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教学资源的使用效果。
4.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寻找更多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课时安排本教案设计共需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5.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导入、主体部分。
第二课时:拓展部分、教学评价。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导入活动活动名称:猜谜语游戏活动内容:教师说出关于牛的谜语,学生猜测答案,猜对的学生可以获得小奖励。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及教学反思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蟋蟀红头被牛吞到牛肚子里,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
2.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青头和红头的对话。
4.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遇到困难不要泄气,要充满信心,认真思考,在别人帮助下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悟,了解青头和红头的对话,体会青头助人为乐的精神和红头遇事沉着勇敢的精神。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字词卡片,准备幻灯片。
学生准备一些水彩笔和绘画纸,准备一个地球仪或球形的物体。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旅行吗?谁能说一说你曾去过哪些地方旅行?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去的地方真不少!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有趣的地方旅行,你们想去吗?那咱们就出发吧!(板书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读课文,集体纠正字音。
把句子读通顺。
3.幻灯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词:青头、恼怒、拼命、吓唬、停住、咱在、仓库、仔细、牙齿、爪子、胡同。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学生互相交流。
6.学生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师提示: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几段?(三段)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小结: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将文章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讲红头和青头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红头因捉迷藏被牛吞到肚里了。
第二段(第4~7自然段)讲青头不顾自己的危险,想方设法救出自己的朋友红头。
第三段(第8~10自然段)讲红头在青头的帮助下终于从牛肚子里出来了。
7.学生再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句。
质疑后集体解疑。
重点理解:“你是怎么到牛肚子里的?”“你从哪儿爬出来的?”这两个问题要联系起来思考。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青头和红头的对话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部分。
体会青头勇敢、机智,助人为乐的精神和红头遇事沉着勇敢的精神。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反思篇一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
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吞进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告诉学生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清楚明了,使学生一学就懂。
本课内容充满童趣,教学中,首先主要抓住红头、青头两条线,帮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和课外补充材料,理清红头的旅行过程,从而了解牛胃的构成及其消化过程。
同时关注语文教学的文学性,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词语体会红透旅行过程中的紧张、害怕、绝望。
体会青头的冷静、利用知识帮助朋友脱险。
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再进行角色朗读指导。
表达训练永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
文中有关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和表达的机会。
教学中对红头的旅行路线,我设计了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提示,学生在提示的基础上说清红头的旅行路线就较为容易了。
此表达训练也为后面,学生讲述牛胃的构成和消化过程奠定了基础。
最后的想想说话训练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更多的表达机会。
学生就是在读读、想想、说说的过程中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但教学过程中仍有许多不足:备课中的备学生做的还是不够,以至于教学中学生的反映跟不上节奏。
对于学生表达训练未达到训练效果,草草而过,有些地方又处理的太过繁琐,以至于后面的教学环节处理的过于简单。
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
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不但学习、探索、反思才能不断提高。
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生字以及词语,理解相关词语,区分“贮藏”、“蕴藏”;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能通过读文章、查阅资料解决疑难。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语文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语文教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默读课文,继续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教学重点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教学难点理解老师让同学们都戴帽子的真正用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二、精读课文(过渡:上节课我们还遗留了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让所有的同学都戴帽子?)请你默读课文,找一找。
找完的同学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第一自然段:1、请你按照课文的顺序汇报。
2、想一想那么可爱的小汪霞却得了重病,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几乎都没了,她得心情怎么样?请你画一画表现汪霞心情的句子如果你就是小汪霞,你会想些什么呢?带着这种不安的心情读一读。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过渡:还有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让所有同学都戴帽子呢?)1、思考:汪霞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呢?请你把表现汪霞变化的句子画出来。
她来到教室门口,迟迟没敢进去,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
(1)为什么戴着一顶帽子就迟迟没敢进去?(2)此时汪霞会是什么心情呢?怕什么?(3)那你应该怎么读呢?指名读2、正在此时,她发现了什么?当她把目光投向教室的时候,感到十分意外:每个同学都戴着帽子。
(1)意外是什么意思?(2)大家想象一下:他们的帽子都有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又有可能是什么样式的呢?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那么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同学们的帽子呢?3、同学们都戴着五花八门的帽子,跟他们那些帽子比起来,汪霞觉得怎么样?跟他们那些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自己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通,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她一下子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轻松地笑了,大步走进教室。
4、如果你就是汪霞,此刻你就站在教室门口,看到眼前的景象,还是迟迟没敢进去吗?还会担心害怕吗?会是什么样的心情?5、比较句子她来到教室门口——大步走进教室。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6篇)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6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识记“咱”“答”“偷”等15个生字,学写“旅”“救”“算”等13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品读红头和青头的动作、神态、语言,体会红头和青头是“特别要好的朋友”,读出相应的语气。
3、初步了解牛胃的特别构造以及牛吃东西会反刍的现象。
4、通过画图理清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
【教学重难点】1、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
2、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青头的遇事冷静、灵巧、英勇和见多识广。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1、揭题写字:同学们,童话王国是个奇特的世界,今日我们就和两只小蟋蟀一起走进童话世界经受一次危急又奇异的旅行——在牛肚子里旅行。
2、板书课题:(10、在牛肚子里旅行)板书的同时指导书写“旅”字。
“旅”是左右构造,左面是个“方”字旁,“撇”“横”是“人”字的变形,表示旅行和“人”有关,“人”字的下面和“派”字的下面一样。
3、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预设: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在牛肚子里旅行?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感觉怎么样?【设计意图】谈话导入,直接引入新课,节约了贵重的教学时间。
“学贵有疑”,开篇以疑导学,强调读书要思考,不仅调动了儿童阅读的兴趣,又指向了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弄清路线1、点名读课文。
(1)结合课文语境学习多音字“几”“答”,在朗读课文中为“贮藏”“骨碌”正音。
(2)边听边思考,试着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
2、通过读书谁解决了课前提出的问题?(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只名字叫红头的蟋蟀进了牛肚子。
(2)为什么在牛肚子里旅行?玩捉迷藏时被一头牛吃草时吃进胃里。
(3)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感觉怎么样?感觉这次旅行不轻松,红头随时会死掉。
3、这是一篇科普童话,里面藏着一个“反刍”的科普学问。
张之路爷爷就把“反刍”这个简洁的科学学问藏在了红头的旅行路线中。
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然后在学习单上画一画红头的旅行路线图,并讲一讲红头的旅程。
最新最全《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教案(完整版
最新最全《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具体章节为《在牛肚子里旅行》。
内容详细讲述了小蟋蟀在牛肚子里的奇妙冒险,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牛的消化系统以及食物链等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认识牛的消化系统及其特点,了解食物链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牛的消化系统及其特点,食物链的概念。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牛的消化系统模型、食物链图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动物的肚子,引导学生猜测这些肚子属于哪些动物,引出本节课主题《在牛肚子里旅行》。
2. 故事讲解(10分钟)播放故事录音,引导学生边听边关注牛的消化系统和小蟋蟀的冒险过程。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故事内容,讲解牛的消化系统及其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食物链。
4. 随堂练习(10分钟)(1)简述牛的消化系统。
(2)画出故事中的食物链。
5. 小组讨论(5分钟)(1)小蟋蟀在牛肚子里的冒险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2)食物链中的生物是如何相互制约的?六、板书设计1. 牛的消化系统: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 食物链:草→ 蚂蚁→ 鸟→ 猫头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故事《在牛肚子里旅行》,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2)根据故事内容和所学知识,绘制一幅牛的消化系统图。
2. 答案:(1)故事内容见教材。
(2)牛的消化系统图见教材插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了牛的消化系统和食物链,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秀8篇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秀8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篇一材料分析: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
主要写两只蟋蟀在玩捉迷藏时,其中一只不幸被牛吞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在另一只蟋蟀的帮助下,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告诉学生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
更让学生明白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引导学生遇事要冷静、机智、勇敢。
学情分析:本篇课文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三班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课文中表现的牛有四个胃,牛吃食物时有反刍的现象大部分学生一次接触到,学生感到新奇,但是在初读课文的时候不一定能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通过自主查找资料,了解一些关于牛胃的结构和特点的知识。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通过自主查找资料,了解一些关于牛胃的结构和特点的知识。
教学中要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品悟来体会好朋友之间的互相关爱。
可借助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
通过画一画,了解牛胃相关的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11个生字,掌握4个多音字,会写一三个生字。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默读全文,找出能体现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句子。
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分角色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引导、感悟,帮助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使分角色朗读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青头的话,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真心帮助朋友,遇事要冷静、机智、勇敢。
重点会认11个生字,掌握4个多音字,会写一三个生字。
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难点引导学生感悟童话故事中所蕴含的浓浓的友情。
教学准备:教师:生字、词卡片,课件。
学生:了解牛胃知识,准备画纸。
课时目标:会认11个生字,掌握4个多音字,会写一三个生字。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及反思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二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增长科普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想象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想象力。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牛肚子里的旅行(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好奇心(3)导入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3)分段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3. 课堂讨论(1)小组合作:讨论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2)全班交流: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想象牛肚子里的旅行4. 拓展活动(1)观看相关科普视频,加深对牛肚子里的旅行的理解(2)学生绘画:描绘自己想象中的牛肚子里的旅行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3)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咱、偷”等15 个生字,会写“旅、咱”等13 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明白牛反刍的科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挥主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青头和红头之间真挚的友谊,懂得在危险时刻要冷静、勇敢、机智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
体会青头和红头的情感变化,感受它们之间的友谊。
教学难点理解牛胃的构造和反刍现象,明白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动物的视频,引出牛的话题。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牛吗?牛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讲的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开火车读生字词,巩固读音。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学习第一部分(1 - 6 自然段)指名读1 - 6 自然段。
师:红头和青头在干什么?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去?生:红头和青头在玩捉迷藏,红头不小心被牛吃到肚子里去了。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红头是一个怎样的小蟋蟀?生:红头很粗心,不小心就被牛吃到肚子里了。
学习第二部分(7 - 19 自然段)自由读7 - 19 自然段。
师:红头在牛肚子里经历了哪些地方?它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红头先到了牛的第一个胃,又到了第二个胃,它非常害怕和绝望。
师:青头是怎么帮助红头的?生:青头一直鼓励红头,告诉它不要怕,要想办法出去。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教案5篇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教案5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教案5篇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教案1本课教学目标:1.认识“咱、偷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2.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过程:一、找出相关词句,体会真挚友情。
1.默读课文,至少找出三处来说明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并根据表格提示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词语。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朗读3.小结交流回顾青头言行。
(1)当红头被牛吞到嘴里拼命喊救命时,青头是怎么做的?(2)当红头被吞进肚子里害怕的哭起来时,青头是怎么安慰他的?(3)当红头感到悲哀时,青头是怎么鼓励它的?(4)当红头重新回到牛嘴里,但已经一动不动了,青头又是怎么做的?4.教师小结:当朋友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我们要给予帮助和鼓励,运用智慧战胜困难,青头就是这样做的,难怪课文中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二、借助路线图讲故事1.学生交流回顾路线图,2.学生说说讲故事和读课文的区别(比如:不用跟课文一模一样,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引导学生关注红头和青头动作及心情变化的词语等。
)3.师生合作讲故事。
(由扶到放)4学生抓住“关键词”练习讲故事。
5.同桌之间互相讲故事。
6.汇报展示三、作业:回家把这个惊险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及教案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呀,救命呀?”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只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在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旅行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张之路,选作课文时有改动。【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胃、刚”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把握“答”、“应”、“骨”、“几”多音字的读音。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的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那我先藏,你来找。”红头说。
“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子闭上了眼。
红头四面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做声了。
“红头,藏好了吗?”青头大声问。
红头不说话,只露出两只眼睛偷偷地看。它心想,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正在这时,一只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了。
最新最全《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完整版
最新最全《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在牛肚子里旅行》章节。
该章节详细讲述了小蟋蟀在牛肚子里的惊险旅行,通过这个故事向学生传递勇敢、智慧和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包括:阅读理解、词汇学习、句子分析、写作技巧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主题,培养学生勇敢、智慧的品格。
2. 学会生字、新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能力。
3. 分析故事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故事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到写作中。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主题,学习生字、新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勇敢、智慧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词汇学习:学习生字、新词,让学生在语境中体会词义,提高词汇量。
4. 句子分析:分析故事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5. 例题讲解:以课文为例,讲解写作技巧,并进行随堂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故事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六、板书设计1. 《在牛肚子里旅行》2. 主要内容:故事梗概生字、新词修辞手法写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勇敢、智慧的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勇敢、智慧主题的故事,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具体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指导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学内容不仅要覆盖教材的章节内容,还要深入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和价值观。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科普知识的理解。
2. 培养学生通过关键词、句子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科普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牛肚子里的旅行”。
(2)简介课文作者及其作品。
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理解生字词。
3.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指导理解重点句子。
(2)讨论: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牛肚子里的旅行是如何进行的?4. 科普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牛的消化系统。
(2)学生查阅相关科普资料,加深对牛肚子旅行的理解。
5. 总结与拓展(1)学生总结课文所学内容。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你还知道牛肚子里有哪些有趣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生字词测验:课后,教师可设置生字词测验,以检验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阅读理解练习:教师可设计阅读理解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以检查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完成阅读理解练习题。
3. 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牛或其他动物,了解它们的消化系统,并写下观察所得。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牛的消化系统。
2.让学生体会进食对牛的重要性。
3.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持良好的消化系统,从而保持健康。
二、知识内容:1.牛肚子内部结构的认知。
2.牛肚子内消化物质的过程。
3.牛肚子内部如何保持良好的健康。
三、教学过程:1.前置知识导入1. 回顾小学的自然课,回忆一下腐食者、肉食者和植食者。
2. 引入新课,牛吃草消化的过程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异同。
2.知识讲授1. 只要二年级左右的孩子都应该知道,牛是植食性动物,喜欢吃草。
但为什么牛能从仅仅的草中得到足够的营养呢?原来,牛的消化系统非常特殊。
2. 给学生看一张牛肚子的图片,并简单介绍牛肚子的四个部分:瘤胃、罐胃、网胃和第四胃。
3. 在讲述完牛的消化系统结构后,引入下一个问题。
牛怎么把草变成牛奶的?4. 介绍牛的食物消化过程,牛能够在草中提取出有营养的东西,但它们吃下去的草直径为5mm左右,要变成牛奶,就需要慢慢消化。
首先,草在瘤胃被咀嚼成碎片,这碎片被称为瘤胃反刍食物(cud)。
5. 然后,反刍食物会被吞回到口中,再次咀嚼和消化,变成更小的碎片并准备下一步过程。
6. 当草被吞咽第二次时,它会通过牛的三个胃肉奶佩(omasum)、网胃和第四胃进行进一步的消化(这在人类身上是没有的)。
7. 最后,牛奶产生在牛的乳腺中。
通过吸奶机或人工挤奶的方式,从牛身上收集下来。
8. 介绍完毕,针对性询问学生是否明晰牛与我们人类的消化过程的不同之处。
3.巩固练习1. 让学生模拟瘤胃反刍食物的过程,将面包或牛的玩具模仿反刍食物。
2. 和学生一同回顾牛和其他动物的消化系统,并探讨食物消化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 让学生逐一讲解牛消化的过程,然后将这些背景知识以视频、报告等形式展示给父母或其他同学。
四、知识拓展1. 探究各种不同的植食性动物的消化系统。
2. 比较不同食物对牛以及人类消化系统的影响,例如,牛是否能够消化人类经常吃或不能够消化的食物?五、教学反思在牛肚子里旅行,课程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也是有趣的。
《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牛的身体结构,知道牛反刍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牛的身体结构。
(2)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运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了解牛的身体结构和反刍过程。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和反刍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牛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思维导图模板。
2. 教学环境:(1)教室布置:动物主题墙饰,增加学习氛围。
(2)座位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座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牛的身体结构。
(2)学生分享对牛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的含义。
(3)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检查理解情况。
3. 探索牛肚子里的旅行(1)学生分组讨论: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是怎样的?(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引导学生了解牛的反刍过程,并解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创新思维训练(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思维导图展示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2)各小组展示思维导图,分享创作思路。
(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下周分享。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能按课文故事发展的顺序分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语,导入新课1.猜谜语:家住暗角落,身穿酱色袍,头戴黑铁帽,打仗逞英豪。
(打一昆虫)预设:蟋蟀2.揭示课题:有两位蟋蟀是好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
有一天,那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
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内容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互相交流。
(1)指名学生朗读词语,评价读得是否正确。
(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理解生字。
教师相机提示:“齿、嚼、吞、胃、咽”这五个生字可以整组识记。
它们都和吃东西有关,“嚼”是用“牙齿”咬的,“吞”和“咽”是把东西吃下去,吞到肚子里其实就是到“胃”里。
(3)交流多音字,让学生在语境中比较辨读。
“答”“应”在“答应”中读dā、yìng,“答”在“回答”等词语中读dá,“应”在“应该”等词语中“yīng”。
“骨”在“一骨碌”等词语中读gū,在“骨头”等词语中读gǔ。
(4)进行识字游戏,检验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3.梳理课文主要内容(1)请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把课文分成哪几部分?(2)交流反馈,明确课文层次划分。
1-6自然段:青头、红头玩捉迷藏。
7-19自然段: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
20-21自然段:红头脱离危险。
(3)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填空,请学生补充:课文讲了两只小蟋蟀在(),叫()的小蟋蟀不幸误入(),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最后在()的帮助下侥幸逃脱危险的经历。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及反思
《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科学知识。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学会通过抓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2. 学会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难点:1. 理解故事中的科学知识。
2. 学会通过抓关键词来理解课文。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互动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准备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相关科学知识资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a.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生字词。
b. 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2.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b.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c.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体验感。
3. 学习生字词,巩固知识a.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b. 学生组内交流,巩固生字词。
c.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字词含义及用法。
4. 探讨科学知识a.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科学知识。
b.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c. 教师总结,讲解相关科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c. 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探讨科学知识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拓展1. 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科学探索的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科学奥秘》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知识面。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教案三套(含教学反思)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3.体会青头临危不惧,解救红头所表现出来的朋友间真挚的情感。
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1.开门见山,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4.教师梳理问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分段指名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5.教师强调识字难点。
6.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读文解疑,整体感知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红头)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1)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3.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1)学生自由读课文5—17自然段。
(2)从文中画出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
(3)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来,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四、总结课堂,了解牛吃食的特点1.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1—17自然段。
2.说说:从红头的旅行过程,你还发现牛吃东西时有什么特别的表现?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说说: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先……再……接着……最后……”2.导言:这是多么可怕的一次旅行,红头能顺利回来,离不开谁的帮助和鼓励?(青头)二、再读课文,了解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和鼓励1.学生默读课文5—17自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会认“答、胃、齿、悲”等15个字,会写“旅、咱、怜”等13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青头的话,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教育学生要真心地帮助别人。
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句子,感受红头与青头真挚的友谊。
难点: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答、胃、齿、悲”等12个字,会写“旅、咱、怜、及、救、拼”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提问,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估计学生们会回答出自己旅行过的地方,旅行后的感受是否喜欢旅行,最喜欢去哪里旅行。
)
2.同学们去过的地方真多啊,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
学生齐读课题,并跟随老师书写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同桌相互交流。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一骨碌贮藏细嚼慢咽蟋蟀蹭来蹭去大吼一声知觉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在这篇课文中,“贮藏、悲哀、一骨碌”,虽然不是会认字,但学生也很陌生,需要老师指导其读音。
还有一些长句子的朗读,比如“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
”学生不容易读通顺,这时可以多叫几个同学读,老师也可以范读。
(2)指名读文,指导读正确读通顺。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A.默读课文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红头旅行的故事吗?
B.完成填空练习,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青头和红头是()。
有一天,红头不小心(),青头()。
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
三、角色朗读,体会感悟
1.分角色朗读课文,做两个动物小帽子,分发给读课文的两个学生。
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2.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好的朋友”?
四、观察生字,练习书写
1.出示字卡,先进行抽读,再练习组词造句。
2.学生小组内说说生字的间架结构,交流书写是要注意什么?
3.指导写字。
用“换一换”的方法可以记住“堆、怜、吞、眯” 四个生字。
重点指导:
旅,右边部分共六笔,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竖提”,不要将这两笔合为一笔。
胃:上下结构,下部“月”的第一笔写成“竖”。
4.学生练写。
学生的书写工具已经由铅笔变为钢笔,写字教学要注意提示使用钢笔写字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青头的话,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真心帮助别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说: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2.这是多么可怕的一次旅行,红头能顺利回来,离不开谁的帮助和鼓励?
二、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学生默读课文。
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
(1)指名反馈找句子
(2)说话练习:
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的时候,青头()
当红头被牛吞进肚子里的时候,青头()
当红头感到悲哀沮丧时,青头()
当红头再来到牛嘴,但不能动弹的时候,青头()
当红头留着眼泪感谢它时,青头()
2.交流指导,品读感悟。
(1)在牛嘴里
师:青头和红头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着捉迷藏呢,这时意外发生了,一只大黄牛低下头吃草,可怜的红头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
瘦小的红头只能看到大黄牛那白白的牙齿,你能想象小红头此时的心情吗?
生:可能会说到“害怕、慌张”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去读红头的话。
在一问一答中,通过想象朗读,学生体验到了当时的危险场面。
师:这时青头是怎么帮助和鼓励红头的呢?
学生找到相关段落,指名读相关段落。
引导学生明白青头是在告诉红头保全自己的方法。
)师:再读这一部分,说说你在这些描写青头的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住“大吃一惊、一下子、不顾、一骨碌、大声喊”这些词语体会青头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只想救朋友。
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读出青头在朋友遇到危险时那种着急的关心朋友的心情。
(2)在肚子里
师:当红头听说大黄牛会把它和草一起吃到肚子里时,红头是怎么想的呢?
生:红头大哭以为自己马上就要死掉了
师:红头已经进了牛的肚子里,里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你能想象此时红头的感受吗?生:可能说出它害怕,近乎绝望了。
(3)青头鼓励
做为朋友的青头此时又在做什么呢?读相关段落,谈体会。
在指导感情朗读中使学生悟出青头是在用话语鼓励红头,给它以信心。
青头的知识丰富,明白牛吃食的特点,用上这知
识帮助自己的朋友。
假如你就是在牛肚子里的红头,听了青头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象青头的话产生的作用和结果,初步感受遇到困难时,朋友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
(4)回到牛嘴里
红头终于又见到了光明,可是他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想一想这时如果没有人帮助它,会发生怎样的情况?
学生可能会说红头又被牛吞下去吃了
师:多亏红头有个好朋友,青头是怎么做的?
学生说一说青头的做法。
(5)想象对话
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死里逃生,这时他会对自己的朋友说些什么呢?同桌一人当青头,一人当红头,想象当时的对话。
充分交流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三、领悟情感,总结升华
读了青头和红头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说些什么?读了它们的故事,你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朋友?让学生懂得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帮助他,我们的帮助对他来说很重要。
从而突破本课教学难点。
四、描述画面,复述故事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红头的这次旅行,都到过哪些地方呢?画出它的旅游路线。
牛嘴里牛肚里(清晰地展示出红头的旅行路线。
)
2.这是一次危险的旅行,红头的转危为安离不开谁的帮助?沿着红头的旅行路线,说一说青头是怎么样帮助和鼓励红头的呢?复述一下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