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25: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练习题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一论断评价的是( )A、孟子“仁政”学说B、荀子礼法并施主张C。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D、董仲舒的“新儒学”2、《后汉书》记载,明帝幸辟雍(太学),初行养老礼。
以李躬为三老,桓荣为五更、礼毕,引桓荣及弟子升堂。
上自为辩说,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捂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
这种现象( )A、标志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C。
促进了社会好学风气的形成 D、反映了汉代选官制度的改变3、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因此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
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ﻩ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4、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 屈君而伸天。
”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 )A、宣扬“君权神授”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B、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D、新儒学从根本上脱离“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5、“公元前124年,建立了一种帝国大学,招收的学生是专为国家政府部门培养的,学校不断扩大,到公元一世纪下半叶,学生总数达3000人,在汉代结束前,学生总数已达30000人。
”下列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学校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四书五经"B、政府的支持是学生数量增加的重要原因C。
“帝国大学”初建是在汉武帝时代D、帝国大学毕业生可不经察举而直截了当做官6、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
”这句话反映的是( )A、“大一统"理论B、“罢黜百家”C、“天人感应"D、“仁政”思想7、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A、课程设置多样化 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C。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基础巩固1.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答案 B解析汉初推行了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国家实力增强,但仍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如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这些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
因此答案选B。
2.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
”这句话反映的是() A.“大一统”理论B.“罢黜百家”C.“天人感应”D.“仁政”思想答案 C解析“天有四时,王有四政”体现了董仲舒“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从而为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3.董仲舒说:“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君为臣纲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D.君臣共主答案 A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君臣关系如同天地,君为天,荫庇养育大地,臣为地,承载着天的恩惠,主要论述了君臣关系。
4.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答案 D解析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汉朝发展君主专制理论的是董仲舒,故D项正确。
荀子是先秦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A项错误;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B、C两项错误。
5.汉武帝采取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作用()①举贤良对策②重用文学儒者③兴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④设立地方学校,广泛传播儒学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C解析“举贤良对策”只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并未直接导致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15: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练习题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基础巩固1.黄老思想作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的历史时期是()A.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即位B.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即位C.从汉高祖到汉武帝以后D.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以后2.汉武帝时,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开始产生,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包括()A.王国威胁B.边境不宁C.土地兼并D.儒学正统地位动摇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融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4.汉武帝问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5.电视连续剧《走西口》中田耀祖将田家大院赌输给夏三之后,淑贞将家中祖传的乾隆御赐的“仁义礼智信”牌匾摘下来带走。
历史上最早将“仁、义、礼、智、信”作为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的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6.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曾长期居于正统地位。
这一地位确立于()A.春秋B.战国C.秦朝D.汉朝7.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8.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①《诗》②《书》③《庄子》④《春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汉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采用“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
这种统治思想源于() 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10.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学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董仲舒倡导的下列观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春秋大一统”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三纲五常”D.设立太学11.在当今,能成为博士,是众多莘莘学子的追求,也是一个人学识学力的证明,但汉代的“博士”含义却和今天不一样,它是指()A.汉武帝设立的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B.儒家学派的弟子C.有很高的学问并博闻广记的士人D.泛称有高深学问,帮助皇帝出谋划策的官员能力提升12.董仲舒在论证“人性与教化”的关系时写道:“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12: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练习题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西汉时期主父偃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由此可见当时的社会问题是( ) A.土地兼并十分严重B.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C.边境少数民族威胁D.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2.汉代政策从“无为”转变到“有为”的原因是( )A.“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B.“约法省禁”“废除烦苛”“减田租,十五税一”C.“汉兴七十余年间……非遇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D.“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3.汉武帝问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4.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5.董仲舒认为《春秋》推崇的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如果各师其道,各持一端,就无法维护一统,因而他提出(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以德为主,以刑辅德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6.(2017·嘉兴高二检测)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该观点( )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B.主要体现“天人感应”的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D.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的局面7.(2017·如皋高二期末)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核心作用在于(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依据D.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8.(2017·广州执信中学高二检测)《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有这样的叙述:“汉代儒学的胜利并不排斥其他思想流派。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题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题一、选择题《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故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
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思想或主张是A.百家争鸣,思想自由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君主专制汉武帝以前的丞相,多为功臣或功臣子弟;汉武帝之后,丞相中出身于齐鲁地区的人开始增多,昭帝朝四位丞相中的两位、宣帝朝五位丞相中的三位就来自上述地区。
这反映出汉代A.君主专制的加强B.儒学地位的提升C.中央集权的强化D.政治中心的转移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
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
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的最可能因素是A.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B.墨家学派背离了传统思想C.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D.因秦始皇焚书而遭到断绝《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
”文中的“动机”主要指A.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唯我独尊,树立皇帝的权威C.消灭异端学说D.繁荣学术文化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
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
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
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A.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B.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西汉初统治者认为“刑法不能治人心,法度过密,君主用刑虽重,而民亦无畏刑之心”,汉武帝以儒家经典著作《春秋》义理解释法律,东汉光武帝刘秀以行德政作为治平天下的主要政策而曾先后七次颁布轻刑和赦罪诏令。
这反映出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B.礼法并举的治国模式形成C.儒道思想逐渐融合D.一直奉行刑法的慎刑主义董仲舒声称,他的学说完全由他在《春秋》中所发现的原理推导出来。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真题练习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2019年题组1.(2019·北京高考·13)《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3.(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2017年题组1.(2017.11·浙江高考·5)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中央官学的建立()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2016年题组1.(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014年题组1.(2014·上海高考·5)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高考·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作业(人教版必修3)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作业(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在此背景下,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想是()A.墨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儒家思想解析:西汉初年,由于经济遭到破坏,统治者为了恢复经济和安定人心,吸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答案: C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百家争鸣”到法家独尊,再到“独尊儒术”的过程。
上述转变过程体现了()①由群雄割据到国家统一并不断巩固②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③思想控制的日益加强④儒家以外学术派别的消亡A.②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
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作为一种政治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之所以被接受是因为它顺应了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体现了统治者对思想的控制,更体现了大一统的社会现实。
答案: B3.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
”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有关()A.道家学派B.法家学派C.儒家学派D.墨家学派解析:儒家“天人感应”思想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是有意识的,通过灾异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答案: C4.《二十四孝图》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埋儿奉母》是其中之一,讲述了古人郭巨为供养母亲而准备活埋亲儿、巧得黄金的故事。
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A.说明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人性B.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应全部抛弃C.是对人性善良的一个误导D.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解析:这个故事是对人性的扼杀和对人性善良的误导,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故事就全面否定了传统文化中的“孝道”。
答案: B5.(2011·广东深圳检测)“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课时作业20: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西汉初年,秦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后来汉朝“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
这种统治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2.关于汉初“无为”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它是汉初经济残破、国力较弱的产物B.是对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实践C.统治者随遇而安,无政治作为D.以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为特征3.汉代从“无为”到“有为”思想的转变从本质上体现了()A.统治者思想是不断发展变化的B.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D.贯彻执行以人为本思想4.《春秋繁露》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
”材料体现了()A.“天人感应”思想B.制天命而用之C.阴阳五行学说D.封建等级思想5.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6.古代中国所信奉的一些神秘数字,在班固的《白虎通》里均能找到宇宙依据,如“三纲法天地人”“五常法五行”“六纪法六合”。
汉代思想家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B.强化“君权神授”的思想C.制造人为的迷信思想D.强调社会秩序的合理性7.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对上天非常崇敬,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
下图是明清时期皇帝祭祀上天祈求丰收的天坛。
这种现象与()A.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有关B.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思想有关C.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有关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有关8.有学者指出:“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19: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题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2017·济宁高二期末)史书载:“萧(萧何)、曹(曹参)为相,填(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材料所反映的思想居于支配地位的历史时期是()A.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即位B.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即位C.从汉文帝到汉武帝即位以后D.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以后『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无为而治”的思想。
汉武帝即位后,强化中央集权,“无为而治”的思想逐渐被新儒学取代。
『答案』 A2.(2017·珠海高二期末)汉代政策从“无为”转变到“有为”的原因()A.“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B.“约法省禁”“废除烦苛”“减田租,十五税一”C.“汉兴七十余年间……非遇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D.“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解析』汉代政策的转变主要是因为经济恢复,社会发展。
汉初,由于战争破坏,经济残破,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即实行“无为”政策;汉武帝时期,社会发展,经济繁荣,西汉面临加强中央集权的任务,所以从“无为”转变到“有为”。
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3.(2017·包头高二期末)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的思想是()A.“君权神授”思想B.“大一统”思想C.反专制思想D.民本思想『解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理解为:把儒学上升为中央政府的正统思想,排斥其他派别思想,其实质就是在全国统一以儒学为治国思想。
『答案』 B4.(2017·咸阳高二期末)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解析』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28: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题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
下列儒家思想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A.天行有常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D.三纲五常2.儒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
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是() A.强调制度与秩序B.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重视道德与人伦D.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3.汉初儒生叔孙通曾向刘邦建议:“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
故夏、殷、周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
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由此可知其()A.支持郡国并行B.建议恢复周礼C.倡导独尊儒术D.主张儒法融合4.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在此背景下,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想是()A.墨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儒家思想5.“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这一学说()A.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B.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C.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6.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7.《史记儒林列传》记载,儒生辕固生公然认为《老子》一书是“此是家人言耳。
”崇信黄老之学的窦太后勃然大怒,随后惩罚辕固生“入圈刺豕(猪)”。
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生得以杀猪自存。
“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
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 A.采用儒家思想治国B.放弃休养生息政策C.维持无为而治思想D.存在无为、有为之争8.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
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B.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C.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9.据《汉书》载,汉武帝之孙刘贺,幼年继承王位,不久因种种劣迹、不学无术被废黜,封为海昏侯。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26: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练习题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河南南阳期末)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
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C.黄老之学已经过时D.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解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面临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加剧问题,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应对社会问题,故A项正确。
『答案』 A2.(2019·河南天一高二大联考)春秋战国开始,有这么一个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向,那就是从王权儒学转向皇权儒学,这一思想转向最终由“中华帝国制度的总设计师”完成。
该“总设计师”首倡()A.以德治民、爱惜民力B.用“仁义”“王道”施政C.法、术、势结合统治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维护君主权威,体现儒学为皇权服务,故选D项。
以德治民、爱惜民力是孔子的主张,孔子主张恢复西周制度,没有维护皇权,A项错误;“仁义”“王道”是荀子思想,但荀子没有维护皇权的主张,B项错误;法、术、势结合是法家思想,C项错误。
『答案』 D3.(2019·广东梅州高二期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解析』据题干可知,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的大一统、思想专制的体现,体现了法家集权思想,故选A项。
B、C、D三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答案』 A4.(2019·河南豫南九校高二联考)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高中历史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
(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在此背景下,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想是 ( )。
A.墨家思想 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 D.儒家思想解析西汉初年,由于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为了恢复经济和安定人心,吸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
答案 C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张中,体现儒家的“仁政”思想的是 (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C.“三纲五常”D.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解析汉初由于经济衰退,为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采用黄老思想治理国家。
而材料就体现了黄老思想的“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简化事情,不用权谋。
答案 D3.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 )。
A.墨子“兼爱”思想B.孟子“性善论”C.老子“无为”思想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解析根据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如果统治者“失德”,老天爷就会降灾害以示惩诫,这导致西汉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故选D项。
答案 D4.“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解析A项体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思想,B项体现了董仲舒“君权神授”思想,C 项体现了董仲舒“三纲”思想,D项体现了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思想。
答案 D5.西汉时期,儒学逐渐发展为封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 )。
A.儒学汲取了佛、道的有益内容B.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C.“四书”“五经”被定为教科书D.影响远及东亚、东南亚和欧洲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西汉儒学发展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原因的理解,A、C选项不符史实,D是影响。
课时作业5: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被董仲舒发展了的儒学“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A.孔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墨子的思想2.我国古代的一位儒学大师认为,“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妻妾受命于夫。
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这位儒学大师是()A.孟子B.董仲舒C.荀子D.老子3.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的这一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4.对漫画反映的信息进行延伸解读有误的一项是()A.漫画中的“胜出”是指在西汉时期形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B.儒家思想的“胜出”,是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的结果C.汉武帝让儒家“胜出”,主要是看中了儒家思想的“仁政”思想D.儒家思想的“胜出”,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5.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
”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A.孔子有教无类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五经”的流传6.下图为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汉代熹平石经五经书影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①儒家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②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③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④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7.西汉后期,太学生员学习的主要内容是()A.无为思想B.法家思想C.儒家思想D.自然科学知识8.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课时作业 训练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
训练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支配的冲突2、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难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见的影响()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见C、“大一统”的主见D、“三纲五常”学说3、有一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4、汉武帝实行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作用()①举贤良对策②重用文学儒者③兴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④设立地方学校,广泛传播儒学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儒家思想长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A、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儒家思想被广泛传播D、儒学成为士人走上仕途的必经之路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建国初期,由于长期的战乱,社会经济已经濒临崩溃。
西汉统治者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出于恢复和进展经济、安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的需要,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来了一个大转变……材料二……到西汉中期,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急功近利,一反其先辈“清静无为”的方针,实行乐观有为的政策。
在这种形势下,主见加强专制皇权和维护封建大一统的董仲舒新儒学便应运而生,而以新儒学为特征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也开头形成。
(1) 依据材料一,西汉建国初期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样的“政治、法律思想”?(2) 结合所学学问,指出董仲舒是如何建立新儒学的? 训练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5BABCB6、(1) 西汉统治者实行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与民休息。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7: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题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基础巩固1.史书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
”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儒家思想D.墨家思想2.宋代司马光诗:“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
发策登王庭,百家始消伏。
”该诗颂扬的人物应该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老子3.西汉宣帝年间发生过一次日食,当时汉宣帝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下列哪种主张()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大一统C.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4.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5.“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
”下列为戴上“神圣的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董仲舒6.《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亲自到太学讲学,和儒生们一起研讨儒学经典。
下列文献,不可能列入他们研讨范围的是()A.《诗经》B.《春秋》C.《礼记》D.《道德经》能力提升7.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A.“大一统”思想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感应”D.“三纲五常”8.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法家思想的衰微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程朱理学的盛行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
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题资料
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题资料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根本内容及其影响汉武帝时期,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这些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应汉武帝“举贤良对策〞,连续三次作答,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主张,得到汉武帝赏识。
董仲舒把X、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主要内容包含:〔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2〕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3〕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这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节约了民力,保证了农时,使土地和劳动力有了比拟稳定的结合,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开展,稳固了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4〕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神学改造,形成了一套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以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说为理论根底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伦理思想体系。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适应了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和推行“有为〞X的时代需要,因而有利于稳固君权,维护总揽秩序,有利于节约民力,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生产的开展,总之有利于扭转汉武帝时代内外松弛的局势。
从思想史来看,董仲舒通过对〔春秋〕的解释,将先秦的儒学思想与X、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起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并且因为汉武帝的赏识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X的实施,而获得总揽地位。
特点:新儒学以儒学为根底,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的。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总揽中国达两千年之久,对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开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同时也有封建迷信落后的一面,应当科学的区别对待。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2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练习题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训练题组1从“无为”到“有为”1.(2017·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汉代初年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民休息”。
其思想来源于()A.道家学说B.墨家学说C.法家学说D.儒家学说『答案』 A『解析』据材料“无为而治”“顺民之情,与民休息”可得黄老无为思想,来源于道家学说,故A项正确。
2.(2018·周口高二期末)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
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C.黄老之学已经过时D.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答案』 A『解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应对社会问题,故A项正确。
题组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3.《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故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
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思想或主张是()A.百家争鸣,思想自由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君主专制『答案』 B『解析』材料主张通过思想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材料主旨相符,故B项正确。
4.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
下列儒家思想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A.天行有常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D.格物致知『答案』 B『解析』天人感应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君主有过失,天将降灾异的思想,故B项正确。
5.(2018·南阳高二期中)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B.发展了“天人感应”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D.使汉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答案』 C『解析』由材料“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可知君主是天用来引导民性的,故C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训练题组1从“无为”到“有为”1.(2019·黑龙江哈三中高二上月考)汉初极力削弱秦代遗留下来的酷吏传统,其推崇的理想治国者既不同于“法治”之能吏,也不同于“礼治”之君子,而是“清净慈祥”的“长者”。
这说明当时理想的治国理念是()A.外儒内法,大一统B.无为而无不为C.仁为本,为政以德D.礼法并施『答案』 B『解析』题干中时间为“汉初”,治国思想非法非儒,而是“清净”,结合所学,这体现的是黄老无为思想,故B项正确;大一统思想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属于西汉中期,故A项错误;仁为本,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政治思想,故C项错误;礼法并施是荀子的政治理念,故D项错误。
2.(2018·周口高二期末)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
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C.黄老之学已经过时D.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答案』 A『解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应对社会问题,故A项正确。
题组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3.《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故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
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思想或主张是()A.百家争鸣,思想自由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君主专制『答案』 B『解析』材料主张通过思想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材料主旨相符,故B项正确。
4.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
下列儒家思想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A.天行有常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D.格物致知『答案』 B『解析』天人感应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君主有过失,天将降灾异的思想,故B项正确。
5.(2018·南阳高二期中)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B.发展了“天人感应”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D.使汉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答案』 C『解析』由材料“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可知君主是天用来引导民性的,故C项正确。
6.下列示意图表达了政治、教育、思想、儒学四位一体的主张,这一主张可能出现在()A.《史记·孔子世家》B.《史记·秦始皇本纪》C.《汉书·董仲舒传》D.《旧唐书·韩愈列传》『答案』 C『解析』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占统治地位,其影响遍及到了各个领域,如国家政治、学校教育和学术思想,故C项正确。
题组3儒学成为正统7.(2018·河南三市高二期中)汉武帝感兴趣的是“王者承天意以从事”的“君权神授”理论,并不是对“阴阳灾异”学有什么特殊的感情。
汉武帝对“君权神授”理论感兴趣的原因是它强调了()A.人与自然的和谐性B.以礼义来教化人民C.王权的权威性和神秘性D.以王权限制了神权『答案』 C『解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的“君权神授”理论表明王权的权威性和神秘性,故C项正确。
8.下图反映了汉朝太学博士人数的增长情况。
据该图可知西汉时期()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B.完善的教学体系已经形成C.太学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D.法家、墨家等思想已经消失『答案』 A『解析』此图反映了汉朝太学博士人数在汉武帝之后的增长情况,由此可知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主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察标准,故A项正确。
9.(2018·资阳高二期末)董仲舒认为:“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这一主张实施后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儒家官学地位得以巩固B.使得儒学思想成为正统C.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D.阻碍了其他思想的流行『答案』 A『解析』董仲舒主张儒家经典成为学校的重要学习内容,有利于儒家官学地位的巩固,故A项正确。
10.(2019·武汉高二调研)有学者指出,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法两家尖锐对立。
秦朝尊崇法家,厉行法治,遭到儒家批评。
秦朝灭亡后,取代法家的是道家。
文景以后,道家淡出政治舞台,儒家取而代之,登上正统学说的宝座。
这表明秦汉时期()A.逐渐认识到法、道思想的弊端B.延续了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C.对待思想流派态度变幻不定D.根据统治需要选择治国思想『答案』 D『解析』秦汉时期秦朝独行法家,汉初实行道家,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学,均是根据统治需要选择治国思想,故D项正确。
11.(2018·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期中)董仲舒认为,天意要大一统。
皇帝受命于天;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
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
这一思想()A.强化了男尊女卑观念B.体现了宗法分封原则C.体现了敬天法祖观念D.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答案』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题目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三纲五常”的思想主张,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
12.(2018·聊城高二期末)历史学家钱宾四指出,自武帝以来,中国政府……盖操之于非宗教、非封建、非专制、非商业资本之另一中层阶级之手。
此即后世之所谓“乡绅”与读书人,此即封建时代“士”者之化身。
导致这一局面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举荐孝廉B.征召贤良C.独尊儒术D.设立太学『答案』 C『解析』独尊儒术是指官员都需学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推动了儒学之士地位的提升,故C项正确。
13.董仲舒指出,汉代自开国以来,特别是武帝登基以后,忧国情深,一心求贤,其精神可媲美于尧舜,但却一直不能达到目的,关键在于平时没有注意养士。
为此,他建议汉武帝() A.实行察举制B.独尊儒术C.颁布推恩令D.兴办太学『答案』 D『解析』太学是董仲舒为了培养统治人才而建议汉武帝兴办的,故D项正确。
14.自西汉起,对孔子的思想就不断有新解释出现,其中强调中央至高无上的权威的理念却是孔子本人未曾提及的。
材料反映出()A.君主专制必须借助儒学B.古代统治者注重礼法治国C.孔子原创儒学不合时宜D.儒学发展成封建统治工具『答案』 D『解析』材料“西汉”“强调中央至高无上的权威”等反映了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其“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维护了君主的专制集权统治,为维护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奠定了儒学统治地位的基础,故D项正确。
15.西汉末年,一些方士儒生宣扬“汉运将终,应更受命”。
汉哀帝决定“再受命”,改年号为“太初元将”,以应天命。
这反映了()A.儒学神学化的影响B.道教神仙观念渗透C.君主专制遭到削弱D.方士儒生宣传理学『答案』 A『解析』从材料“汉哀帝决定‘再受命’,改年号为‘太初元将’,以应天命”,可知反映了汉代儒学思想增加了君权神授的内容,出现了儒学神学化色彩,故A项正确。
16.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成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
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
故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
——《吕氏春秋》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据《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汉代的主要祭孔活动有:公元前195年,汉高祖自淮南还京,经过阙里,以“太牢”祭祀孔子,开皇帝祭孔之先。
汉元帝在位时,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为帝师,封关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
公元29年,光武帝派遣大司空宋宏作为特使到曲阜祭祀孔子。
公元59年,汉明帝于太学及全国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
汉桓帝下诏重修孔庙,任命孔和为守庙官,并立碑记载。
(1)依据材料一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思想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推动这一历史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归纳说明汉代祭孔活动的特点。
依据所学知识,概述如此祭孔的原因。
『答案』(1)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历史因素: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汉武帝为强化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特点:祭孔规格高:皇帝亲自或委派特使祭孔;祭孔类型多:有国家政府祭孔,也有各级学校祭孔;关爱孔子后人:以孔子后代为奉祀官或守庙官。
原因:政治上,国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局面需要精神支柱;思想上,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孔子更受到尊崇;教育上,各级学校推崇儒学,崇尚孔子的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