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合集下载

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工作

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工作

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工作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教育必须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否则教育就是失败的。

所以,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道德的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和价值观。

1、教师自身要具有表率作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主要是对教师道德品质方面的规范。

所有教师都应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既当传授知识的"精神之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为人之师"要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既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既体现真理的育人功能,更突出人格的育人作用。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并升华自身的人生价值。

2、把德育融入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既是教师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

在这个阵地上教师应既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又积极渗透德育,发挥各学科的德育功能。

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

作为人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道德是构成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也是维系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

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空有满腹经纶,但却缺少道德,惟利是图,何谈教育的成功。

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适度的进行德育教育。

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我从报刊中摘选了一篇关于有毒奶粉的报道,通过讨论和学习,帮助同学们详细了解"三鹿奶粉事件,引导大家围绕事件中的道德缺失、诚信危机等问题,并结合学生未来职业特点展开讨论。

同学们普遍认识到见利忘义,不顾职业道德的行为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因素,明确了职业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当代有理想、有道德的大学生。

今后,无论在学习及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都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和价值观,都要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讲求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服务大众,奉献社会,自觉成为一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综上所述,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每个人所必须具备的。

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要重视德育的渗透

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要重视德育的渗透
范大学 出版社
学生在短时间 内作 出判断 , 而训 练学 生 的反 应能力 从
和思维的敏捷 性。一方 面加 强学 生 的道 德意 识 , 另一 方面也让学生在讨论 的过程 中习得最 恰 当的解 决 冲突 的方法 , 以便在现实生活 中应对 自如 。 口语 交际能力 是新 时代 人才 的标 志之 一。拥有 良 好的 口语交际能力 是个体 发展 的必 须 。教师 应充分 利 用课内课外资源 , 双线训 练 , 立足课 文 , 设生 活情境 , 创
育实效。本 文就 如何在 初 中《 命科 学》 生 教学 过程 中 , 渗透德育教育 , 学生在学 习并 获得 《 使 生命科 学》 知识
的过程 中 , 养成 良好的道 德品质 和心理 品质。 实现《 生
而流于说教 , 而欲速 则 不达 。《 反 生命科 学> 说理 是 的 不需要 一点勉 强 的 , 只是冷 静 细腻 地用 事实 让人 看 它
开展丰富多彩 的 口语 交 际实践 活 动 , 用 多元 的教 学 运 策略培养学生 的 口语 交 际能力 , 让学生 将 所学 化为 活 的能力应用到 日常生活 中去。
参考文献
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和思 维的求 异性 , 各抒 已见 , 在争辩 中发挥 自己的 口才 , 训练 思维 , 提高 口语交 际能 力。对 争议性话题 的教学 , 最佳的教 学策 略是采 用辩论形 式。 在辩论的过程 中, 生在 不知 不觉 中练 习如 何 发表 自 学 己的见解 , 并指 出对方的不足 , 成 良好的思维 模式。 形 34 2 设置 突发事件 .. 突发 事件 会提供 两难情 境 , 使
广方式 , 符 合 人 的认 知 规 律 而 容易 引 起人 的共 鸣 。 更
须与智育 、 体育、 美育 、 动教 育等诸 育相结合 , 方法 劳 在 上寓于各种活动和各科教学中 。初 中《 生命科 学》 是一

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学科德育浸透工作方案学科德育浸透工作方案学科德育浸透工作方案1一、指导思想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品德优良的学生。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包含着这一层意思,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进展施行的,而素质教育又是把德育放在一个很大的位置上加以考量的。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浸透德育教育成为新课程下的一个崭新的话题。

德育浸透是基于科学课程标准的育人因素。

《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中就表达初德育方面的目的,在“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两大目的中也有详细的表达。

在进展科学教学时,我们要发挥在教学中浸透德育教育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不要在科学教学中带上沉重的“镣铐”,偏离教学的根本。

要处理好教学和德育教育的问题关系,这也是科学教学过程中德育浸透的一门艺术。

二、详细措施1、利用教材文本浸透德育教育就目前的科学教材而言,假如牵强附会的话,每一课都可以挖掘德育教育内容。

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那种挖掘很容易让课堂的情感付之东流。

因此,在这里强调应该是“科学的利用”而并非是“努力的利用”文本来施行德育教育。

要上好一堂科学课,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教材,把握好教材文本,寻找德育教育的切入点。

可以这样说,老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浸透才能完全取决于老师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

所以,老师要研究教材文本的依托性、前瞻性和德育的浸透性。

我们要钻研教材,寻找文本的德育切入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更应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

科学课程的德育价值就蕴藏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之中。

把握好每一个蕴含的教育契机,并扑捉到它,使它成为最有效的德育教育资。

如三年级《我看到了什么》一课,安排了“看图上的大树”、“回想以前在大树前看到什么”、“到一棵真正大树前看到什么”、“和同学们交流”等内容,通过经历上述活动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要实事求是。

随着学习的深化到中高年级又转向情感价值的培养上来。

在物质的溶解性实验时,在这方面就落实的好了,大局部学生可以做好,养成了一个比较好的道德素养。

浅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当前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和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体现了教育的综合性、全面性和实践性。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提高师生德育素养教师是德育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德育素养直接决定教育工作的质量。

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要提升师生的德育素养。

首先,教师要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注重道德教育的渗透。

教师要用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讨论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道德立场分析问题,理解道德价值,掌握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观。

其次,教师要注重法治教育的渗透。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学习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以及传承和弘扬法治精神。

实践法治思想、遵守法律,才是实现法治教育和德育教育相互渗透的重要目的。

最后,教师要注重德育自身素养的提高。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做一个道德高尚、知识丰富、风格优良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也能在德育教育中不断发掘和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二、加强课程设置,注重实践育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形成合法、合理、道德的行为规范,同时,让学生了解国家法律和社会规范,做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坚实支持者。

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要加强课程设置,注重实践育人。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任务,并将德育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活动和实践中,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从而真正发挥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鼓励性。

三、创建良好的德育氛围创建良好的德育氛围,也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

教师要注重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营造尊重规则、尊重师长、尊重他人、建立诚信等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倡导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科学德育渗透实施方案

科学德育渗透实施方案

科学德育渗透实施方案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传播日益便捷,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青少年的道德观念逐渐淡化,缺乏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加强科学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道德品质,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学校应当加强科学德育课程的设置。

通过将科学德育融入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学校还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

其次,家庭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家长应当注重对孩子进行科学德育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

同时,家长也应当注重对孩子进行道德修养的培养,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社会,培养他们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此外,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生科学德育的重要因素。

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同时,社会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科学德育引导和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知识和道德修养的机会,使他们在社会环境中得到更好的熏陶和培养。

总之,科学德育渗透实施方案的落实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关注科学德育工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基础知识为宗旨的科启蒙课程, 它具有的独特的人文价值, 为我们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语教学提供了可能。

小学科学教育包括:科学教学知识目标与技能、学习科学的所具备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科学认识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方法来解决科学问题的意识和其他能力等方面。

在科学课程教学中适时渗透德育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我们应该在科学教学活动中伺机渗透德育, 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科学品德。

因此,在科学探究的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本文尝试做了一些探讨。

一、在《科学课程标准》的目标中蕴含着德育要求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体现出德育方面的目标,在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两大目标中也有具体的体现。

例如,在五年级科学维护生态平衡,活动建议中就有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该怎么做等等具体要求。

摘录《课程标准》和《小学德育纲要》进行对照比较,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与课程目标相对应的德育要求。

二、教材当中蕴藏着德育价值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总结发现, 科学课程的德育价值就蕴含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之中。

现行的教材以研究学生身边的食物和想象为主, 这些在教材里研究的内容和学生参与的科学活动本身就积淀着人类的智慧和相关人文精神。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在《写给同学们的信》中有这么一段话:要知道今天我们所有惊叹的科学方面的技术成就,比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天技术等等,这些都是以科学家对自己身边食物简单的观察和研究为基础的。

这段话其中的德育价值就是要让学生懂得科学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这也是教材德育价值具体的德育目标在每课教材中的体现。

三、在探究活动中感悟,丰富情感体验《标准》指出: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创设学习机会,师生通过积极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感受、体验和内化,这样教师就可以在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对学生在科学课教学中进行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德育居首要地位,正所谓“教之道,德为先”。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把德育当作附属物,认为它可有可无,而是应该具有德育先行意识。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课前准备时的德育先行意识小学科学课涉及到科学探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这几大领域,教学中常常会遇到明显或不明显的德育题材的学习内容。

在备课时,我们就要有德育意识,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准备教学活动、学习材料或实验材料时要考虑设计相应的德育活动。

例如,我们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的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主要是让孩子们观察和了解植物的各个部分。

备课时,教师就应该想到渗透珍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的教育。

不管是带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植物,还是把植物带到课堂上去观察,尽量不要伤害植物。

特别是学习《植物的叶》一课中叶的蒸腾和光合作用时,让学生明白爱护花草树木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再来对孩子进行环境教育顺理成章。

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课堂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当进行到与德育有关的环节时,要想办法不露痕迹地将德育渗透进教学材料、师生活动中。

如在教学《蚂蚁》、《蚯蚓找家》、《变色龙》等课时,观察活动前一定要让学生先讨论清楚怎样去寻访小动物、活动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后达成共识:爱护小动物,不伤害、不惊扰小动物,不破坏小动物们生活的环境,注意自身安全等。

孩子们经历这样的活动形成的印象肯定会特别深刻。

在随后的教学中,还会使用到蚯蚓、蚂蚁等实验材料,学生当然会很兴奋,老师却要清醒地意识到关于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讨论、行为已经开始了,老师很有必要参与其中进行必要的引导。

一节课即将结束时,部分学习材料的处理问题也很重要。

这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契机。

比如四年级上册《水里有什么》单元中,四节课每节课都要用到水,每节课下课后,教学活动中使用过的水该如何处理呢?直接倒掉?留待下节课同一级部的其他班级使用?收集起来留作他用?看来可以考虑让学生来讨论这样的问题。

学科渗透德育课题研究方案

学科渗透德育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新墩镇中心学校【初中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突出了“以人的开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根底知识与根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方面有所开展。

因此,我们的中学学科教学在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理解的同时,更要注重德育的渗透,使学生的学科学习成为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也使之成为加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支撑平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长期以来,我国的根底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中学学科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无视了利用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品德教育。

在今天实施新学科课程标准,从事学科教学时,不可防止地受到应试教育某种程度的影响,制约着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在中学教学中,或因不明确中学学科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因素、内容,使一局部学科教师有心去渗透德育,却感到力不从心或无所事事。

3.随着新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在中学学科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的渗透,已成为中学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

能否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已是考核一个学科教师是否具有以人的开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内容之一。

4.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在近几年来呈现上升的开展态势。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反映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环节的薄弱。

不失时机地利用中学学科教材内容,在中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使学生从中受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改良和加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一环,有利于构筑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德育成了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学校德育教学是一个广泛的课题。

学科渗透德育实施方案

学科渗透德育实施方案

学科渗透德育实施方案学科渗透德育是指通过学科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的培养和教育。

在当今社会,学科渗透德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围绕学科渗透德育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学科渗透德育的实施需要明确具体的目标和要求。

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因此在进行学科渗透德育时,需要明确该学科所要达到的德育目标,并将这些目标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古诗词、文言文等教材,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其次,学科渗透德育的实施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都不尽相同。

因此,在进行学科渗透德育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家庭教育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德育效果。

此外,学科渗透德育的实施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

教师是学科渗透德育的主体和实施者,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经验,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怀。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学科渗透德育的实施需要注重学校和家庭的配合。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教育的两个重要环节,只有学校和家庭能够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的德育教育贡献力量,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家校合作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德育教育等方式,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综上所述,学科渗透德育的实施方案需要明确目标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以及学校和家庭的配合。

只有这样,学科渗透德育才能够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效落实初中德育工作的几点方法6篇

有效落实初中德育工作的几点方法6篇

有效落实初中德育工作的几点方法6篇篇1引言德育工作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法律意识和环保观念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结合当前初中德育工作的现状,提出几点有效落实德育工作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德育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应加强德育课程的建设。

首先,要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中,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接触到德育知识。

其次,要创新德育教学方法,采用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还应加强德育课程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二、强化德育实践活动德育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方式,应强化德育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良好的德育氛围对学生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

学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艺术节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在孩子品德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

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成长情况,并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品德。

五、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性格、兴趣和成长经历。

在德育工作中,应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行为习惯,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成长需求,并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方案,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六、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是确保德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作者:章俊芝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年第01期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界引来了重大变革。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综合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动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实施有组织的教学计划,同时学校要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本文将从德育教育的实质作用出发,探讨在科学课教学中引入德育教育的具体教学模式。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素质和社会知识积累的一门综合学科。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和有序化使其不再如以往的教授过程一样封闭,在科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形成科学观念,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一、在教育中渗透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重要支柱,是对祖国的一种积极支持的态度,体现了对民族的自豪和自信,教师应当教育学生要以保卫祖国、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为目标,拥有奋斗的精神。

爱国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素养,是养成良好行为方式的根本。

小学正处于智力与思维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作为直接的领路人,应当将爱国主义作为德育教育的重点。

奥尔丁顿曾说过:“爱国主义是一种生动的集体责任感。

”爱国是每一个社会公民的责任,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树立的思想品质。

有了爱国的情怀,才能拥有伟大的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课本内容引申到爱国情感。

比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课时,通过指导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关爱生命的意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教育,让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建设祖国的积极性,利用科学知识增强祖国国力,实现中国伟大复兴之梦。

二、在教育中渗透品格素质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应该从小培养,教师应抓住小学生好学、好动的特点,结合自己的社会经历,将生活中体现品德修养的优秀实例引人课堂,将课堂作为思想教育的载体。

科学课内容丰富多彩,蕴含了许多科学素养,对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教师应该将这种求知欲引领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喜爱,从而将品质素养不知不觉中渗透到科学课当中。

科学德育渗透计划3篇

科学德育渗透计划3篇

科学德育渗透计划3篇篇一:科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1770字)在学校里德育渗透贯穿于所有的学科。

我们科学教育是培养有良好品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各科教师都要在所教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

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

一、抓住教育契机,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

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也是科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的。

结合教材,开展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养成的重要途径。

譬如在观察事物或现象时老师应要求按科学程序进行,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在做连续测量,月相观察,养植物,养蚕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p 研究。

而在实验当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p 比较,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结合教学活动,培养意志品质。

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所以他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

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全程追踪,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

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不知不觉地磨练了他们的毅力,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三、注重常态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

良好的习惯平时的点滴积累,课前的准备,实验器材的整理与摆放,倾听别人的回答,耐心细致的观察……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勤提醒常要求,通过严格训练来实现。

初中科学德育教案

初中科学德育教案

初中科学德育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4.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道德品质,如诚实、严谨、合作等。

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 科学实验和观察3. 科学道德品质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科学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了解这些科学现象的?从而引出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二、探究科学现象(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如何进行的?”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

3.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各组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三、总结科学探究方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探究活动中所使用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分析、讨论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交流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四、讲解科学道德品质(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科学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如诚实、严谨、合作等。

2. 学生讨论:如何在科学探究中体现这些道德品质?3.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科学道德品质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撰写科学日记,记录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实验操作等。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科学日记:通过阅读学生的科学日记,了解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道德品质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德育素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科学德育素材的发掘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发掘科学德育素材,将其渗透到思想品德教育中呢?本文将从这方面展开探讨。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需要深入挖掘科学文化资源。

科学探索的历史以及科学家们的先进科学思想都是德育教育的宝贵素材。

教育者可以通过深入挖掘这些资源,将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作为教育的内容和对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崇尚科学,发展科学品质。

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需要关注当代时事。

时事新闻中的科技信息,科学技术成果等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

这些素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的科技发展状况,认识科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科技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教育者应该时刻关注时事动态,及时发现和收集有益的科学德育素材,并运用到思想品德教育中去。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需要借助于科学教育资源。

科学教育资源中的实验、教学案例、科普读物等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

通过科学教育资源的利用,可以将科学知识与品德教育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道德启迪。

也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需要借助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收集和整合丰富的德育素材,为德育教育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支持。

教育者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科普网站等途径获取科学德育素材,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素材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收获更多的科学道德觉悟。

在发掘了丰富的科学德育素材之后,如何将这些素材渗透到思想品德教育中呢?教育者应该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发现和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启发式教学,可以将科学德育素材巧妙地融入到思想品德教育中去,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和品德觉悟。

巧设情境 渗透德育——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德育渗透的实例评析

巧设情境 渗透德育——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德育渗透的实例评析
受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教师 在教学过程 中有 目的
本人在多年 的初 中科学 课程 的教 学实 践 中 , 次 多 有意识地利用情境 教学 法进行 了德育 渗透 的探索 , 并 获得了非常好 的效果 。总 体来 说 , 利用情 境教 学法 进 行德育渗透, 具有以下一些 优点 : ) 有很强 的时 空包 1具 容性和时效性 ;) 2 对于各种教学手段 的兼容性 ;) 3 和具 体知识点的关联性 ; ) 4 德育形 式 的亲和性。 以下 , 人 本
知识教学和道德教育是现代 教育理念 中的两 大核 心成分 , 是 , 实 际的学科 教育 中 , 但 在 道德 教育却 往 往 被弱化 , 在初 中科学 教育 中表 现的尤 为 明显。 由于 这 道德教育重在 对教学 对象 的熏 陶和情感 的 内化 , 和具 体 的科学知识 兼容性 不强 , 而初 中学 生敏 感而 叛逆 的 性格特征 , 对道德说教又具有 天然 的反 感 , 都使得 在 这 初 中科学教育 中开展德育成为很多教师的棘手难题 。 情境教学法 , 是近 年来 已经被 广大 基层 教 师所 接
授课 内容 : 密度的应用 德育 内容 : 校爱 国 , 爱 缅怀历史 课堂实录 : 部分) (
在激发学生主 动性 的同时 , 也具 备 了潜在 的进行 德育
渗透的广阔空间。 教师活动 多媒体屏幕 : 出现“ 宁波中学府 ” 石碑 图片 。 多媒体播放短 片 : 宁波中学百年历史 。
度知识计算 质量 方法 的思考 。从 教学 目的而言 , 是 这

个纯科学问 题: 但是 由于 教师给 出 了学 生 非常熟 悉
的校碑 图片, 使得学生首先在情感 上有了认 同感 , 感觉
发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 、 为后续 的教学 内容做铺垫 , 也增 加 了教学的趣 味性和 实用性 , 同时达 到 了知识 目标 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初中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索和实践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初中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索和实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切都说明 , 在科学教学渗透 日常行 为规范教育在与其他学科相
比中具有独特 的优势 。 2 . 借助实践活动 , 关注活动的德育细节面
( 1 ) 自觉性原则
科学中的思想教育 , 不同于思想品德课 , 它是与科学知识紧密 结合进行 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科学知识的教学和技能训练 中渗透
思想教育, 要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和思想性 的统一 , 在潜移默化中
解和对环保重要性 的认识 。 在学生 实验 中 , 笔者特别强调实 验废 弃物的回收和处理 , 使学生能养成 良好的习惯 , 不乱扔废渣 、 不乱
1 . 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 作为基础学科的科 科 的特点 , 除了在教室内上课外 , 还有实验和社会 实践 。 实验是科 学, 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 而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 , 一方面为中学 生创造 了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学习条件 , 另一方面 由于 网吧 、 电视及其他传播媒体和社会 上传播 的一些不 良信息时刻在 侵蚀着学生的心灵 , 使他们不易形成健康向上 的品德 。 而在科学 中 许多内容正可以消除此不 良影响 , 如吸烟 、 吸毒 、 酗酒的危害性 , 随 意破坏植被 、 捕杀动物带来 的后果等 , 都比其他学科进行教育的效
第j 期
中学 课 程 辅 导 ・ 教 学 研 究
2 o l 3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初中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索和实践
@ 黄 兴
摘要 : 师者, 传道授 业解 惑也。 教人要教心 , 育才先育德。 在初 ( 3 ) 适度性原则

中科学教 学中, 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课 本知识 , 更应在传授知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初中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索和实践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初中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索和实践
二、理论依据
1.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科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而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为中学生创造了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由于网吧、电视及其他传播媒体和社会上传播的一些不良信息时刻在侵袭着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不易形成健康向上的品德。而科学中许多内容正可以消除此不良影响,如吸烟、吸毒、酗酒的危害性,随意破坏植被、捕杀动物带来的后果等,都比其他学科进行教育的效果要明显很多。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1)爱国主义的德育渗透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人们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包括人们对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社会制度和锦绣山河的特殊挚爱。在讲科学发展史时,笔者提到首位华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在斯德歌尔摩领奖时说的一句话:“我虽然献身于现代科学,我对我所承受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背景,引以为自豪。”这样,可以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科学家的拳拳爱国之心。在九年级(上)第一章第四节的“几种重要的盐”的教学中,讲述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国建立工厂并经过多次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荣誉。再如,杂交稻之父袁隆平、两弹一星功勋钱三强、邓嫁先等,还有古代的四大发明,沈括发现磁偏角等无不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从而使之产生强烈的爱国之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初中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索和实践
摘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人要教心,育才先育德。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品德的培养,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本文将就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理论、内容和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科学教学;德育渗透;思索和实践

如何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

如何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

如何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对德育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和教学之中的重要性,作了进一步强调。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将德育功能有机地落实到教学中呢?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的做法和大家交流。

一、以人为本,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1.做学生的大朋友,与学生同欢乐,共忧愁古人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

”这一点在数学教育中尤为重要。

我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我作为教师的德育功能。

以学生的“大朋友”和学生的身份,与他们交往,同他们一起迎接困难,经受考验,一同感受欢乐和忧愁。

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我经常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一同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

2.做学生的好榜样,以身垂范教师自身就是独特资源,言传重于身教。

教师的言谈举止中所表露的良好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潜移默化而深远。

因此教师应时时事事给学生做出表率,让学生体验严谨务实的作风和深钻细研的科学态度。

3.创设和谐课堂,从“独白”走向“对话”课堂上,我努力使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笑一颦,一个设问或提示,都拉紧学生的视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从根本上实现“对话”。

使学生在课堂上转变“要我学”成为“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

课上采用适时适度的评价,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同学,使学生在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上找到自信,收获成功,体验快乐!4.利用教材的资源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友好合作、团结互助。

教学过程中经常让学生几个为一个小组,一起动手,使学生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同学间友好合作的好处,从而接受友好合作、团结互助的教育。

二、充分发挥数学知识的作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1.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教学中,以数学家富于独创的史实、数学的广泛应用和说服力较强的有关数据及引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数学、科技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刻苦学习。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

只有真正转变观念,才能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在教学工作中去重视德育工作,研究德育工作,实践德育工作,渗透德育工作。

评价模式的改变也是推进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多年来,教育行政部门评价一所学校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升学率。

这导致广大教师过分看重学生考试成绩,因而忽视了德育工作。

只有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全面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广大教师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使广大教师自觉地把“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在教学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的渗透德育工作。

结合学科特点,联系教材内容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中引入有关道德、伦理、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研究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了解社会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总之,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改变评价模式,结合学科特点,联系教材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德才兼备”的培养目标。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工作,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渗透德育教育,而不是附加在教学内容之外。

例如,在物理课教学中,可以通过科学家在定律发现过程中的艰辛劳动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和意志品质。

在历史课中,可以结合我国的科技文化成就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或者通过近代中的屈辱历史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志和报国之举。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目标要高,着眼点要大,例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爱国情操、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浩然正气、为政风范、广阔胸襟、英雄气概和社会理想等。

但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要求要适当降低,从小事抓起,例如在日常研究和生活中,教育学生正确选择、取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doc

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doc

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基础知识为宗旨的科启蒙课程, 它具有的独特的人文价值,为我们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语教学提供了可能。

小学科学教育包括:科学教学知识目标与技能、学习科学的所具备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科学认识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方法来解决科学问题的意识和其他能力等方面。

在科学课程教学中适时渗透德育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在科学教学活动中伺机渗透德育,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科学品德。

因此,在科学探究的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本文尝试做了一些探讨。

一、在《科学课程标准》的目标中蕴含着德育要求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体现出德育方面的目标,在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两大目标中也有具体的体现。

例如,在五年级科学维护生态平衡,活动建议中就有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该怎么做等等具体要求。

摘录《课程标准》和《小学德育纲要》进行对照比较,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与课程目标相对应的德育要求。

二、教材当中蕴藏着德育价值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总结发现,科学课程的德育价值就蕴含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之中。

现行的教材以研究学生身边的食物和想象为主,这些在教材里研究的内容和学生参与的科学活动本身就积淀着人类的智慧和相关人文精神。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在《写给同学们的信》中有这么一段话:要知道今天我们所有惊叹的科学方面的技术成就,比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天技术等等,这些都是以科学家对自己身边食物简单的观察和研究为基础的。

这段话其中的德育价值就是要让学生懂得科学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这也是教材德育价值具体的德育目标在每课教材中的体现。

三、在探究活动中感悟,丰富情感体验《标准》指出: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创设学习机会,师生通过积极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感受、体验和内化,这样教师就可以在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对学生在科学课教学中进行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黄维
来源:《读写算》2018年第31期
摘要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是新形势下现代教育的有效而重要的途径。

科学教学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

它具有贴近生活,结合现实,生动有趣的特点。

在教学中,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成为新时代新型人才。

关键词初中教学;科学教育;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C4,G40-012.9,O5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1-0036-01
苏霍姆林斯基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每门课程必须结合起来,根据其自身特点渗透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生活观、价值观、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其中蕴含丰富的德育因素。

科学教学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它接近生活,实用和有趣。

无论是科学概念的教学,科学规律的教学,科学实验的教学,还是科学研究问题的教学,都有德育教育渗透的机会。

德育教育在科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科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新科学课程标准和课程解读的认真研究,笔者认为科学教学中的德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通过科学观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渗透德育
科学概念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是规律的,规律是可识别的。

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物质形态的相互转化和不朽不灭的思想教育,结构的层次性和变异性及可发展性,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的教育。

通过科学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步建立自然变化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学习了解自然世界的一些基本方法。

科学素质是人的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主要包括科学道德教育、科学精神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

在教学中。

学生将建立一些基本的科学理论和规范,树立科学的责任感、公正感和荣誉感,遵循基本的科学伦理要求,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伦理和科学素质。

注重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持之以恒、勤奋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形成求真、尊重事实、严谨认真、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例如,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的故事。

富兰克林认为闪电是放电现象。

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冒着1752年7月雷雨中被闪电击中的危险,把一只带着长电线的风筝扔进了雷云里,因为它是传下来的,闪电很弱,所以富兰克林没有受伤。

在成功捕捉到闪电后,他通过数千次实验发明了避雷针。

他的发现引起了社会的不满,认为避雷针是一种不祥的东西,并说如果安装避雷针,将引起上帝的愤怒。

因此,在雷雨天气下,一些建筑物中的避
雷针比教堂更安全、更可靠,而一些教堂则受到雷击。

通过向学生讲述富兰克林的故事,学生们明白科学研究需要持续下去。

科学家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敢于追求真理,坚持自己的探索。

二、通过信息技术科学实验渗透德育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运用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

例如,在学习动物知识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动物及其习性,并用生动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和讨论,大胆假设进行分分析提问。

又如,浮力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老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部短片,让学生在影片下慢慢地看到一块铁片,沉入水中,铁片被做成一条船,铁片慢慢地浮在水面上。

通过引导,让学生猜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使学生了解浮力是由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引起的,在实验中也讲解了为什么牛顿是这个单位的名称,同时,引用了名言“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为了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使学生能够认真思考,畅所欲言,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

三、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渗透德育
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师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社会的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例如,在试管中煮小鱼的实验中,学生们观察到试管中的水已经煮沸了,但鱼还在游泳,这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做实验,结果,学生们会发现鱼死了,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发现学生没有仔细观察老师演示的实验,一些学生发现鱼在管子的下部,所以他们去加热管子的上部,发现鱼可以存活。

然后它被加热了很长时间,发现鱼死了。

这一现象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使他们对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学生完成实验后,学生将讨论如何处理鱼,以培养学生维护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初中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德育融入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向,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心态。

同时,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德育教育融入教學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教授学生德育思想观念,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

事实证明,德育的渗透有助于科学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的同时还能更好的学习知识,为德育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屠顺华.浅谈初中科学课中的有效德育教育[J].学周刊A版,2011(4):98-99.
[2]邱君正.如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读与写,2018(15):36.
[3]房丽娜.试论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3(5):57.
[4]杨礼刚.德育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5):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