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
幼儿园管理策略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生态式教育理念
园长之窗管理策略《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生态式教育理念》我园实施"生态式理念下幼儿园园所文化的构建",我们也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
而作为幼儿园的组成部分每个班级,更是要将生态式的理念落实到班级的管理中。
生态式教育思想中的"人际生态"是指:幼儿园这个生态系统内部的各种人际关系如师幼、幼幼、师师之间的关系,及幼儿园生态系统与其外部的相关系统如家庭、社区等的关系,也应形成一个积极、良好的生态系统。
而对于一个班级的主体来说,最重要的莫不过于两位教师之间,以及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
有的教师认为上课的人不是自己,也就没必要作太多的工作,只是偶尔的维持一下课堂秩序就行了。
有的人在上课时去做一些别的事情。
其实,这样不仅没有起到"助手"的作用,还会有负面的效果出现。
会使幼儿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影响上课的质量。
配班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维持秩序,帮助处理个别情况(如个别幼儿尿尿)以外,还应该和幼儿一同听课,在需要调动情绪时作出相应的反映。
如在上课时,有的幼儿注意力不集中,你可以和其他幼儿一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声音要突出,将幼儿的注意力引到所学的内容上。
有时,主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言语的暗示,都可能是你下一步需要去做的事情,这就需要配班教师在工作时注意力集中,灵活机动的应变一切事情。
特别是在给新教师配班时,有经验的"助手"能令一节不成功的课改头换面,但不可喧宾夺主,要将自己的位置摆正,才能将一节配到好处。
当然,在课堂上如果只有一方在唱独角戏的话,是无法将课进行下去的。
这就要求主配班双方和谐的搭配,主班教师提出要求,配班教师积极配合,才能将课上的精彩。
在班级一日活动中能做到主配班和谐做工作,幼儿的各方面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我们也根据幼儿的特点,从幼儿的兴趣爱好、现实生活、现实需要、现实状况出发,进行多元分析,从而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一种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班级特色。
生态德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
生态德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随着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生态德育已经逐渐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生态德育强调的是保护环境、爱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一理念也可以应用到班级文化建设中。
本文将结合生态德育的理念,探讨如何在班级中建设出具有生态德育特色的文化,并实现全员共建、全员参与。
一、生态德育理念在班级中的应用1、以环保主题开展班级活动生态德育的核心理念就是环境保护,因此班级可以将环保作为主题,组织学生参加环保义工活动、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等活动,让学生从小培养环保意识。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DIY形式制作环保小物件,比如水杯、购物袋等,既能起到环保的作用,又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班级合作,建设环保花园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而建设环保花园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配合合作。
班级可以选择栽种一些环保植物,比如植物固碳、菊花等,也可以在花园中放置垃圾桶等环保设施,让学生们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深入心中。
3、倡导低碳出行低碳出行已成为生态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班级也可以推广这一理念。
班级可以组织学生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或者进行骑行、徒步等形式的户外活动,倡导低碳出行,从而实现环保出行的目标。
二、营造全员参与的班级文化氛围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全员的参与,因此需要创建一个拥有学生、教师、家长全员参与的班级文化氛围。
以下是几个可以实现全员参与的方法:1、组织班级教师、家长及学生参加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因此可以通过开展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加的文化建设活动,实现全员参与。
比如,组织家长和学生一起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参观历史建筑等等。
2、利用课堂资源,组织班级讲座、演讲和活动利用班级教师掌握的课堂资源,可以组织班级讲座、演讲和活动,邀请专业人士或者志愿者为学生讲授班级文化建设、生态德育的知识,并参加相关活动。
3、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交流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帮助班级进行交流。
班主任工作总结:教育生态视角下的班级管理
班主任工作总结:教育生态视角下的班级管理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班级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教育生态视角下,班级管理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本文将从教育生态视角出发,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
一、教育生态视角下的班级管理教育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系统与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强调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影响。
在班级管理中,教育生态视角强调班级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生态视角下,班主任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如社会实践、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是班级管理的关键。
班主任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
班主任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制度,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班主任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3.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教育生态视角下,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班主任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的想法。
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多样化的互动活动,如座谈会、小组讨论、个别辅导等,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同时,班主任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方式,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二、班级管理策略1.制定合理的学习制度制定合理的学习制度是班级管理的关键之一。
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设置,制定相应的学习制度,如考勤制度、作业制度、考试制度等。
同时,班主任还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等。
共建和谐教育生态,提高班级管理效能
共建和谐教育生态,提高班级管理效能。
共建和谐教育生态是当务之急。
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要建立一个有序、和谐的班级管理机制。
班级管理机制不仅仅是单纯的趣味活动或家长会等,还包括课堂交流和学科竞赛等方面的组织。
要想实现良好的班级管理,教育工作者需要注重细节,建立清晰的制度和规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平的待遇。
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在以往的教育中,过度注重学科成绩,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素质往往比学历更为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包括体育、音乐、舞蹈和科技等不同领域的训练。
需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方法。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各种新技术和方法出现在我们教学的舞台上。
例如,在线教育、智能教育和虚拟教育等都需要我们及时掌握和应用。
只有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并最终实现教育的共建。
同时,有效的班级管理是提高班级管理效能的关键。
班级管理是教育的基石,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础。
要提高班级管理效能,教育工作者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建立起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
制度是班级管理效能的核心,包括学生考评、量化学生表现等等。
在制度的规范下,班级管理效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需要加强班主任的管理职责。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负责管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在实践中,班主任不仅需要掌握管理技能,还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情况和发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实现心理健康。
需要加强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家长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陪伴者,和家长的合作对于班级管理效能的提高至关重要。
班主任需要和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以提高家校合作的效率。
同时,学生的成长环境还需要有良好的管理,包括班级风气、学生集体荣誉等方面的传递,以鼓励学生自觉遵循班级文化和规范。
总之,共建和谐教育生态,提高班级管理效能是教育工作者必须优先考虑的事务。
浅谈构建班级生态德育
浅谈构建班级生态德育构建班级生态德育可理解为在班级里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班级生态德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将围绕班级生态德育的目标、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浅谈。
一、构建班级生态德育的目标构建班级生态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合作、勤奋、守纪守法的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过构建良好的班级生态,使学生在自由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的氛围下成长,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觉遵守纪律的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看待金钱、权利、名誉等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构建班级生态德育的方法1. 建立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生态德育的基础,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约束学生的行为,确保班级的正常秩序和有序发展。
2. 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
班级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做好班级的组织工作,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和生活,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 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
班级文化是班级生态德育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班级口号、班级歌曲、班级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班级要重视学生品德的培养,设立先进个人、优秀班干部等评选,树立榜样效应,激励学生向上向善。
4. 加强德育教育。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加强德育教育,通过班会、主题教育活动、个案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5. 加强家校合作。
三、构建班级生态德育的注意事项1. 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念。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与家长达成共识,明确班级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家校联动的良好教育氛围。
2.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在班级生态德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生态教育,让班级管理智德双赢
生态教育,让班级管理智德双赢近年来,我们实验小学“实施生态教育,打造生命憩园”,努力追寻“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校园里自由地呼吸、幸福地成长、美丽地绽放”的教育理念,这让每一个致力于改革创新的班主任,如鱼得水,有了用武之地,我努力抓住这一契机,把班级管理巧妙地与生态教育融合在一起,于是,一个又一个活泼可爱的学生健康成长、学有所成,而我心中也升腾起一个又一个希望,充溢着一种难以言表的幸福。
现采撷一些花絮与大家分享。
一、生态班风用“法力”严明的纪律是战胜一切的法宝,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保证。
接收一个班,我总会说一句话:过去的成绩和错误都已经成为历史,关键是看现在和将来。
首先让学生的心里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然后根据平时的表现,由学生推荐和自荐选出四个排长,纪律、卫生、学习各个方面引入竞争机制,这四个排长可以根据表现随时撤换。
每排下设四个学习小组,选一个表现好的负责任的当小组长,负责检查作业和日常工作。
四位排长不仅管理好自己的一排,还要总体把握班里的各项活动:例如:晨诵的督促、午讲的安排、主题班会、每天的教室清洁、课间操甚至一些大型的活动(运动会、艺术节、班级值周……),我都是放手四位排长,交代处理不了的事找我,重大决定向我汇报,其他的决定权一律下放,我只是在一边观察、引导、检查、督促,我充分相信我的学生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务,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接触我班学生的领导、老师都称赞我班学生无论在各个方面都是:有个性、有主见、有能力、有实力;走进我们春苗班,一个团结、和谐、整洁、奋发向上的班集体会让你啧啧称赞。
二、生态关爱显“魔力”曾经有一个哲人指着一块荒草地问:怎样才能把这块荒草地变成良田呢?最好答案是:在荒草地上播种,让其长出庄稼。
是啊,要是在荒草地上播上种子,让地里长出庄稼,庄稼茂盛了,再加上人工除草,地就不再是荒草地了。
学生成长中的一些不良倾向,好比是“野草”,如果我们在学生的心里播下文明、积极、向上的种子,那学生成长中的不良倾向不就没有机会、没有时空表露甚至自行消失了吗?面对学生成长中的行为偏差,我们重要的是要去播种。
生态视角下中小学班级管理制度构建
生态视角下中小学班级管理制度构建一、当前中小学班级管理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当前中小学班级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管理方式单一,过度强调纪律和规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需求。
同时,班级管理中还存在竞争有余、合作不足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引入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和改进班级管理。
二、生态视角下班级管理的理念生态视角强调班级是一个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在生态视角下,班级管理呈现出以下特点:1.多元化管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强调合作: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意识,通过集体力量解决问题,实现共同发展。
3.关注发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
4.促进和谐: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使班级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生态视角下班级管理制度的构建在生态视角下,我们需要从制度设计、原则、措施等方面构建新型的班级管理制度。
1.制度设计在制度设计上,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以学生为本:制度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2)公平公正:制度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不歧视,保证公正性。
(3)可操作性:制度要明确具体,便于实施和操作,避免过于抽象和难以实现。
2.原则在生态视角下,班级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合作共赢:倡导合作精神,通过集体力量实现共同发展。
(3)动态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对制度进行适时调整,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3.措施在具体措施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制定多元化管理制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多样化的管理方式,如个性化管理、小组管理等。
(2)强化班级凝聚力:通过组织班级活动、建立共同目标等方式,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抓住生态教育开放性特征优化班级管理
抓住生态教育开放性特征优化班级管理生态教育提出以生态哲学整体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两方面入手全面优化教育生态,从而构建一种先进的、科学的、高效的、优质的,确保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共赢的教育。
生态教育有以下五个生态特征:开放性、个性化、和谐、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在班级管理建设中,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五个特征,以此为突破口,势必能营造出更为生态的班级气氛。
本文仅就开放性这一特征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谈几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把班级管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班级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中介”。
年龄的幼小,生活经验的不足,必要的与人相处的本领,为社会做贡献的技能,都使学生必须经历一个进入社会前的准备阶段——班级。
所以班级管理工作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社会现象是十分必要的。
一个开放的班集体,应该善于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
“走出去”、“请进来”是最好的方法。
“走出去”是让学生走出校门,多搞一些课外活动,了解社会,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请进来”是请不同职业、学历、身份的人到班上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法律义务和责任意识等。
生活于这样开放的班级中的学生多数能感受到社会跳动的脉搏,能体会到,班级不是一个毫无色彩的“水泥建筑”,而是一个能够耕耘出春天的“绿色树林”。
二、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班主任在管理中必须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创设班级浓厚的民主氛围,使班级成为陶冶学生的熔炉,自我教育的课堂。
1、创设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就会使人类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而又最佳的形态发挥出来。
因此,今天的班主任应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真正地尊重、关心、赏识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自觉接受教育。
生态德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
生态德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生态德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生态观念和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在保护环境、增进生态福祉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人修养。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生态德育下,班级文化建设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以下是我对生态德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建设良好的班级规章制度。
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它是班级内部秩序的保障。
在生态德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应该制定一些能够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的规章制度。
规定禁止随意扔垃圾、乱涂乱画,鼓励学生节约用水、用电等。
通过这样的规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开展环保主题班会和活动。
班会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可以通过班会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环保知识和经验。
在班会上播放环保宣传片,组织学生进行环保主题的演讲、讨论和互动活动。
还可以组织班级的环保志愿者服务活动,到社区、公园等地开展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环保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创建环保卫生的班级环境。
班级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创造一个环保卫生的班级环境是生态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班级应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卫生打扫和环境整治,保持班级的干净整洁。
要鼓励学生在班级内种植小花草,为班级增添绿色氛围,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增强责任感和归属感。
注重环保思想教育。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思想和价值观。
可以通过生态德育课程的开设,让学生了解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引导他们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环境相关的电影、纪录片,读一些环保方面的优秀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情感。
浅谈构建班级生态德育
浅谈构建班级生态德育
班级生态德育是指在班级中建立一种良好的生态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过程。
构建班级生态德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个性和社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班级文化、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三个方面浅谈构建班级生态德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构建班级生态德育需要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
班级文化是班级生态的灵魂,是班级教育的基石。
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包括正能量、尊重、团结、合作和进取等价值观念。
学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生活学习,会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应该通过班会、班训、班级口号等形式来宣传和弘扬班级文化,让学生在文化中感受到归属感和自豪感。
班级管理是构建班级生态德育的重要手段。
班级管理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
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纪律和规则,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激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注重正面激励,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鼓励学生展现出良好的行为,同时也要及时批评和指导不良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
班级活动是构建班级生态德育的重要途径。
班级活动是通过各种组织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和感受到班级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如班级游戏、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合作、友爱和团队精神,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组织能力,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共同意识。
生态德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
生态德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生态德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班级作为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应该成为学生环保理念的践行场所。
教师可以借助班级布置、主题墙贴以及环保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比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渗透生态理念,推进班级文化的生态化建设。
可以组织学生志愿者去学校附近的公园或者街道进行垃圾清理,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形成自觉的环保自律,从而形成班级内部一种推崇环保的文化氛围。
生态德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态德育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来感受环保的重要性,因此班级文化建设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班级可以开设一些关于环保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或者活动,如DIY环保手工,种植绿植,制作废物回收装饰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环保的乐趣,增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将环保理念内化成自己的价值观念,从而在班级形成一种注重实践、关注生态的文化氛围。
生态德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环保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事情,而是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班级文化建设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班级可以组织一些团队环保活动,如社区环保宣传活动、环保布置比赛等,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合作、沟通,共同完成环保任务。
教师也可以通过班会、团队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平等交流、积极参与,促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班级环境、班级氛围,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生态德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生态德育强调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和学习,因此班级文化建设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环保学习资源和平台,如环保书籍、环保网站、环保教育视频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环保知识,培养他们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浅谈生态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
浅谈生态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第一篇:浅谈生态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浅谈生态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摘要】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生态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班级管理理念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
作为班主任我们接触的学生都有其独特性,因此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处理班级事务,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
要真正回归教育的本真,构建和谐的生态型班级,促进班级成员的个性心理的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班级生态环境氛围是有必要的。
班级的生态环境,是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每个学生依靠自然的生态环境,得以生存和幸福;在班级的结构生态中参与各种生活,体现为奉献和索取、尽义务和享受权利等多种相应的关系;在不断提高学习生活水平的同时,借规范的生态环境,以提高精神价值。
【关键词】生态班级生态教育生态管理尊重关爱最近,我读了吴一舟先生的《你的教育生态了吗?》一书,受益匪浅。
这本书里所提及的“百龙有百样,百龙有百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生态教育”不等于放弃教育;顺其自然不等于放任自流。
” 教育理念,古已有之,古人庄子早已为之。
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迫切需要的不就是这样的生态教育吗?生态教育就是让教育这个严肃的工作,充满了人情味,让受教育者感受到爱的温馨,体验到责任的动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教育这项艰难的工作不再是冷冰冰的令人望而生畏的过程,而是让人倍感亲切,充满活力,洋溢激情的神圣事业;教师再也不是威严地站在讲台前,令人敬而远之的形象,而是可亲可敬的长者,是平等相处的朋友。
一、生态的管理是班级亲情化管理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的真谛: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
因此,在深化素质教育、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在实行班级亲情化管理模式中,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明确一个观念:和学生一起营造一个漫溢亲情、温馨荡漾的人性空间,教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新的理念、新的内容和方法注入其中。
生态德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
生态德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生态德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伦理观念和行为习惯,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态环境。
班级文化建设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制度,建立起一种具有自身特色和共同价值观的班级氛围和文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下面将探讨如何在生态德育下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通过开展个性化教育,有效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在班级中感到被尊重和被认可。
班级中应鼓励学生互相包容、互相帮助,形成友爱、亲密的班集体,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情感的满足和支持。
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通过组织一系列的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并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并形成良好的绿色习惯。
班级中还可以设置绿色角落,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管理和参与。
班级可以设立班级民主管理小组,由学生自主组织和管理班级事务,如班级纪律、班级活动等,并通过定期开展班会、班级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决策和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领导力。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
班级可以制定生活公约,明确班级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不可取的行为。
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
在生态德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创造出良好的班级氛围和文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生态德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
生态德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一、引言班级文化是指在一个班级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心理模式。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而生态德育则是以生态环境为背景,通过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
本文将探讨在生态德育下如何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
二、生态德育的基本理念生态德育的基本理念是“自然和谐、人与自然共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关注环境保护,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生态德育鼓励学生培养环保意识,树立责任意识,提倡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在生态德育下建设班级文化的几个要点:1. 倡导绿色环保生态德育的核心是环境保护,班级可以组织开展各种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班级可以设立环保小组,负责班级内的环境整治和绿化工作,同时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绿色生活方式,将环保理念融入到班级文化中。
2. 培养责任意识生态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班级可以设置班级岗位,每位同学负责不同的班级事务,如班级卫生、班级守则等,让学生全面参与班级的管理和建设,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可以设置班级值日制度,让学生轮流担任班级值日生,负责班级卫生、安全和秩序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倡导平等友爱生态德育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班级文化也应该倡导平等友爱的价值观。
遵守班级公约,尊重每一个班级成员的权益和个性,不歧视、不欺负他人。
班级可以定期举行班级活动,如班级游戏、班级集体建设等,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
4. 发展综合能力生态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班级文化建设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级可以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如才艺展示、学科竞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平台。
生态德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
生态德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生态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优秀品德和良好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推动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
在生态德育的指导下,班级文化建设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律、团结、友爱、进取、创新等品质,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良好的班级风气和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生态德育的核心理念是“自律、责任、生活、奉献”,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管理观念,培养自觉遵守班规班纪的意识。
可以通过建立班级规章制度,制定班级活动计划,明确班级成员的职责和义务,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意识。
生态德育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尊重。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让每个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可以通过组织集体活动,如班级篮球比赛、团队合作项目等,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和友爱精神。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
生态德育倡导的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勤奋学习的品质。
班级文化建设要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我,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可以通过开展班级活动与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提供适当的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生态德育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平等与尊重。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营造一个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关心学生,倾听学生的声音和意见,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和表达的机会。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自己成长的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态德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
生态德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一、生态德育的理念生态德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道德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它强调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生态德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1. 激发学生对环保的兴趣: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环保展览,观看环保宣传片等,让学生了解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兴趣。
2. 创设环境保护课程:班级可以开设环境保护课程,教授学生环保的知识和技能,引导他们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开展环保实践活动:班级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如清洁校园、种植绿化植物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增强他们的环保责任感。
4. 建立班级环保小组:班主任可以组建班级环保小组,负责组织和协调班级的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和领导能力。
1. 培养班级成员的环保习惯:班级可以设立环保小组,负责班级的环保工作,如定期清洁班级环境,分类垃圾等。
在班级活动中,可以设置环保奖励和惩罚机制,鼓励班级成员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2. 举办环保主题班会:班级可以定期举办环保主题班会,邀请环保专家或相关志愿者进行讲座,组织学生进行环保主题演讲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和参与环保事务。
3. 设立环保墙报和班级展示区:班级可以设立环保墙报,展示学生的环保实践成果和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可以设立班级展示区,展示班级的环保成果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 编写环保手册和班级宣传册:班级可以编写环保手册,记录班级的环保经验和成果,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可以制作班级宣传册,向校内外宣传班级的环保工作和成果,增强班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生态德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为社会的环境保护事业作出贡献。
生态德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
生态德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一、引言班级文化是班级共同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班级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班级的凝聚力和凝聚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态德育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生态德育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并提出一些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法。
二、生态德育的特点生态德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观念和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教育活动。
生态德育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关注环境意识:生态德育注重培养学生对环境的认识和尊重,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
2. 强调责任感:生态德育强调学生对环境的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从而主动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3. 倡导合作精神:生态德育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共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强调个体行为的力量,倡导集体行动。
4. 强调实践教育:生态德育注重通过实践教育的方式,使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环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脆弱,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生态德育对班级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班级凝聚力:生态德育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使他们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2.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态德育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促进了班级文化的建设。
4. 培养创新精神:生态德育注重实践教育,通过亲身体验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法为了进一步促进班级文化建设,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措施:1. 建立班级生态园:在班级内划定一片绿色地带,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和管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组织环保主题活动:组织班级参观和参与环保活动,如团队清洁日、植树活动等,通过实践教育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浅谈构建班级生态德育
浅谈构建班级生态德育构建班级生态德育,是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的重要任务之一。
班级生态德育,即通过班级教育活动和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既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如今的社会和教育环境中,构建班级生态德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使命,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如何构建班级生态德育。
构建班级生态德育需要树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文化是班级教育的重要内容。
树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是构建班级生态德育的重要基础。
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树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重要作用。
教师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模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和行为习惯。
教师还要积极倡导班级精神,发扬班级风气,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只有形成了良好的班级文化,才能够为构建班级生态德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构建班级生态德育需要加强班级教育活动。
班级教育活动是班级生态德育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开展班级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和其他教育工作者需要精心策划,设计富有特色的活动内容,吸引学生的参与和关注。
班级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班级教育活动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
通过加强班级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班级生态德育的深入开展。
构建班级生态德育需要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是保障班级教育管理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和行动,加强班级管理力度,提高教育管理效果。
在健全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是起着关键作用的。
浅谈生态体验下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实践活动体验成就优秀班集体
浅谈生态体验下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实践活动体验成就优秀班集体摘要:俗话说“环境改变人”,在学生的学习生涯当中,如果能够生活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当中,他们将会深受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的影响和感召,使其受益终身。
关键词:生态体验、班级管理、实践活动在建立优秀的班级体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优秀的班级?它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而和谐发展的班集体。
而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而言在这样的班集体里,他们将树立远大的职业奋斗目标,人人都为之而努力;同学们团结合作,师生关系十分融洽,与兄弟班级能够团结合作;班干部以身作则,核心骨干力量壮大;每个成员都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自觉地遵守纪律,形成了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班风和氛围;在全校各项活动中,成绩突出,思想风格高;能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更多地在专业部和学校发挥集体影响,成为学校各班学习、追赶的榜样。
通过以上成为优秀班集体的要素,我逐层剖析、逐项研究,分析职业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专家曾经在我校德育科研课题《生态体验下学校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案例与理论问题的研究》的培训中所讲到的生态体验模式的实践形态是全息体验、互动陶养、群集共生。
它探索出一种震撼心灵、感动生命的魅力德育实践样式。
生态体验模式的理论形态是三重生态圆融互摄优化生命样态的魅力德育形态,是一种祛枯返魅的德育新形态。
在生态体验论视界下德育及其课程的功能是融会知识,澄明生活,生成意义。
生态体验场是三重生态因子的科学组织与艺术化处置情境,运行机制是营造体验场、开放式对话和反思性表达。
通过体验式干预设计,创设富有价值引领和智慧激发的生态体验之境,从根本上超越枯燥说教,彰显德育文化的亲近感。
同时我及时的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创新性的开展了适合班级的几项体验活动。
一、优秀班集体离不开树立班级共同奋斗目标的集体活动。
结合男同学们有义气这样的特性,班级开展了“男子汉的誓言”为主题的班会,同学们根据班级的总体目标,提前准备好本学期自己切合实际的目标与计划(每人制定三条),并在发言的最后加上一句“这是男子汉的誓言,班主任对每一名同学的发言予以录像,使现场的气氛更加庄重和正式,提高了学生的重视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生态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
【摘要】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生态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班级管理理念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
作为班主任我们接触的学生都有其独特性,因此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处理班级事务,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
要真正回归教育的本真,构建和谐的生态型班级,促进班级成员的个性心理的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班级生态环境氛围是有必要的。
班级的生态环境,是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每个学生依靠自然的生态环境,得以生存和幸福;在班级的结构生态中参与各种生活,体现为奉献和索取、尽义务和享受权利等多种相应的关系;在不断提高学习生活水平的同时,借规范的生态环境,以提高精神价值。
【关键词】生态班级生态教育生态管理尊重关爱
最近,我读了吴一舟先生的《你的教育生态了吗?》一书,受益匪浅。
这本书里所提及的“百龙有百样,百龙有百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生态教育”不等于放弃教育;顺其自然不等于放任自流。
”教育理念,古已有之,古人庄子早已为之。
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迫切需要的不就是这样的生态教育吗?
生态教育就是让教育这个严肃的工作,充满了人情味,让受教育者感受到爱的温馨,体验到责任的动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教育这项艰难的工作不再是冷冰冰的令人望而生畏的过程,而是让人倍感亲切,充满活力,洋溢激情的神圣事业;教师再也不是威严地站在讲台前,令人敬而远之的形象,而是可亲可敬的长者,是平等相处的朋友。
一、生态的管理是班级亲情化管理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的真谛: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
因此,在深化素质教育、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在实行班级亲情化管理模式中,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明确一个观念:和学生一起营造一个漫溢亲情、温馨荡漾的人性空间,教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新的理念、新的内容和方法注入其中。
班级亲情化管理模式不同于过去传统的班级管理。
班级亲情化管理的实质可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就班级学生个人而言,首先在于学生对自身“人”的发现,对人性的自我唤醒,学生增强了归属感,把自己视作班级大家庭的主体,努力改变被动者的
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是“人性化”的一个方面;二是亲情化管理模式高度重视“人”的作用,将“人”的因素放在管理各因素之首,在管理中实行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班级亲情化管理的涵义概括起来就是:依靠学生──全新的班级管理理念;尊重学生──班级管理行为的最低标准;凝聚学生──班级管理有效运转的重要保证;发展学生──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
班级亲情化管理模式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班级管理中善于把握时机,以人为本,各施其能,各尽其材,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班级要实现自主管理,主要把握以下两点:一是要有信心,相信自己。
自信是自主管理的关键,学生需要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有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自信,使自主管理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二是具有三元意识,掌握自主管理的思维要素。
自主管理并不是没有方向,没有计划,随心所欲,反而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三个基本问题,即三元意识,做什么──自定任务、目标意识;怎么做──自我计划,实现意识;做得怎样──自我检查,总结意识。
通过学生自主管理,无疑会进一步融洽班级感情,使学生个人得以自我教育及自我更新。
二、生态的管理是人性化管理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这样一句话: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
陶行知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中也具体谈到自治四点好处:“第一,学生自治可以为修身伦理的实验。
第二,学生自治能适应学生之需要。
第三,学生自治能辅助风纪之进步。
第四,学生自治能促进学生经验发展。
”
卢梭说过:“不要对你的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该使他们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
”
长期以来,班主任在人们心中的普遍印象就是起早摸黑、事必躬亲、苦口婆心、终日琐事缠事、疲惫不堪,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把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事统统代劳包办了,剥夺了学生经历磨练的机会。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转变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淡化“管理者”意识,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以便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进而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
三、生态的管理是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所谓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长期积累所拥有的价
值观、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
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力的,学生融入其中,一言一行都是班级文化的折射,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能激发班级成员的进取精神,使每一位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使班级生态化管理模式的效能最大化。
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以人为本教育的重要内容。
作家龙应台曾说:“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文化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现在的学生,常常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
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生的行为规范、文化气质的培养应该是最为重要的。
要把班级管理搞好,要有明确的班集体的奋斗目标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样可加大班级的凝聚力,那么作为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出本班的奋斗目标。
对一个班集体来说,既要有远期目标,又要有近期目标。
特别是近期目标要切合实际,学生易于接近,易于实现,只有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近期目标,才能引导学生实现其理想的远大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
所以我们需要发挥整个集体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促使其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四、生态的管理是尊重和关爱学生
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
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根本。
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
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也有部分学生更是在单亲家庭里成长,为此,其列强的自尊心比以前的学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莲柯曾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
”因此,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既要讲原则,不迁就其错误的思想行为,又要讲感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这样,被批评的学生就不会感到自己是在挨骂,而是在接受教育,他们会从心里地感激你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的话语他们就会听进脑子,并努力地去做好。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
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
生态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和关爱学生,同时理解与沟通必不可少,还需要无时无刻的激励教育,“多激励、少批评”要求班主任善于发现学生自身优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激励学生积极上进。
因此,尊重和关爱学生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结束语】
总之,在教改的大潮中,一定要大胆改革、与时俱进,紧紧抓住班级和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来除旧布新,走出一条管理高效、课堂高效的创新之路。
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老师与学生一起体验学生成长的快乐。
这种生态教育理念的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达到“自治”的目标,使每位学生有一种主人翁意识和为班级奉献的精神,从“人人为我”,走向“我为人人”。
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的集体是团结的集体,奋进的集体,快乐的集体,幸福的集体,从而更加热爱我们共同的家,并以更积极、轻松的心情自觉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之中去,这样就大大促使他们能从主人公的角度来考虑爱护班级的荣誉,维护班级的利益,从而时刻谨记:自觉严格要求自己,进而达到无为而治,让人的思想指导行动,让人的行为陶冶思想。
这样,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班级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无疑便成为班级管理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徐应隆.青少年生理心理特征与教育方法[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陶东亚. 班组管理之我见[J]. 改革与开放,2011,(10).
3.赵嶷娟.实施自主学习激活大学生的学习方式[J];当代教育论坛,2010年12期
4.陈力;前喻型教师文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在需要,[J];2005年09期
5.何齐宗;和谐人格及其建构的教育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