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各系数
PKPM中的六个比值
查看结果阶段,宏观需要控制的6大比值:1)周期比(第一扭转周期和第一平动周期的比值,a类建筑不应大于0.9;b类建筑不应大于0.85)反映结构的抗扭性质,satwe wzq.out 文件中察看2)位移比(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刚度,避免产生较大的位移影响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和使用要求,高规4.6.3),satwe wdisp.out 文件中察看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限制平面扭转不规则,考虑偶然偏心影响,抗震规范3.4.2)和最大层间位移角(抗震变形限制,不考虑偶然偏心影响)3)刚度比(侧向刚度规则要求抗震规范3.4.2要求),satwe wmass.out 文件中察看Ratx,Raty :X,Y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下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的比值;Ratx1,Raty1 : X,Y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4)楼层抗剪承载力、及承载力比值(竖向规则要求之一抗震规范3.4.2 ,限制楼层承载力突变),satwewmass.out 文件中察看Ratio_Bu5)剪重比(抗震规范5.2.5 限制抗侧力构件必须承担的剪力),satwe wzq.out 文件中察看整层剪重比6)刚重比(结构的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的比值)影响结构稳定和重力二阶效应,satwewmass.out 文件中察看结构整体稳定验算结果再补充两个比值!7) 参与振动质量比:即有效质量系数注:要密切关注有效质量系数是否达到了要求。
若不够,则地震作用计算也就失去了意义。
wmass.out中可察看8) 倾覆力距比短肢剪力墙结构《高规》7.1.2条: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距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距的50%;一、二、三级短肢剪力墙轴压比不宜大于0.5、0.6、0.7,对一字形短肢剪力墙轴压比限值相应降低0.1。
框架-剪力墙结构新抗震规范第6.1.3条、高规8.1.3条规定,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总地震倾覆力矩的百分比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柱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采用。
PKPM参数说明
一.总信息1.混凝土容重取25kN/m3,(美国规范取24 kN/m3),取27 kN/m3是不合理的。
2.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一般取2m;但在计算转换梁时,可取为1m,目的是细化剪力墙在转换梁上的内力出口,减少转换梁内力。
3.在考察结构的刚度比、位移比、周期比、最大位移时,选择“刚性楼板”选项。
4.对于10层以下的结构,选择一次性加载;对于10层及以上的结构,选择模拟施工1;对于带加强层或40层以上的结构,宜选择模拟施工3,但相应计算时间较长。
二.风荷载信息1.地面粗糙程度:乡镇选B,中小城市选C,大城市中心区选D。
2.高度小于等于60m的风压按50年一遇选取;高度大于60m的风压按100年一遇选取。
3.结构基本周期按结构试算后的第一周期填写,在施工图配筋前再按计算第一周期填写。
三.地震信息1.考察位移比时,在刚性楼板前提下,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分别计算,取不利情况。
2.考察周期比、侧向刚度比时,在刚性楼板前提下计算,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对上述参数没有影响。
3.考察结构最大位移角时,在非刚性楼板前提下,仅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4.根据省《高规》补充规定,考察结构构件配筋时,在非刚性楼板前提下,仅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但根据国标《抗震规范》和《高规》,当结构刚度和质量分布明显不对称时、不均匀时,需要分别考虑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的不利情况;当结构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时,仅考虑偶然偏心。
为简单及偏于安全起见,统一为:考察结构构件配筋时,分别考虑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
5.当结构有较多斜向剪力墙时,应附加相应的地震作用输入角度。
6.周期折减系数:(1) 框架办公楼、公共建筑、课室:0.7,0.75(2) 框架酒店、住宅:0.6,0.65(3) 短肢剪力墙小高层:30~40米:0.7,0.7545~60米:0.75,0.8(4) 框架-剪力墙办公楼:0.85(5) 剪力墙高层住宅:100米以下:0.9100米以上:0.95(6) 大跨度剧院、体育场馆:0.8,0.85,0.9四.活载信息1.柱墙设计时活荷载:折减2.传给基础的活荷载:折减3.根据省高规补充规定第1.0.2,4.1.7条,除活荷载较大的厂房、仓库、车库或消防车道外,民用高层建筑楼盖的内力计算一般不考虑楼面活荷载不利布置的影响。
pkpm参数
SATWE参数设置一:总信息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一般为缺省。
若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大于15度则回填。
2、混凝土容重(KN/m3):砖混结构25 KN/m3,框架结构26KN/m3。
3、刚才容重(KN/m3):一般情况下为78.0 KN/m3(缺省值)。
4、裙房层数: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人工指定。
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括地下室),例如:地下室3层,地上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入7。
5、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PMCAD楼层组装中的自然层号填写,例如:地下室3层,转换层位于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入5.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层,需要人工指定。
对于高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1)进行判断,是否为3层或3层以上转换。
6、嵌固端所在层号:无地下室时输入1,有地下室时输入(地下室层数+1)。
7、地下室层数:根据实际情况输入。
8、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一般为缺省值1。
9、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SATWE中转换层缺省不作为薄弱层,需要人工指定。
如需将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可将此项打勾,则程序自动将转换层号添加到薄弱层号中,如不打勾,则需要用户手动添加。
此项打勾与在“调整信息”页“指定薄弱层号”中直接填写转换层层号的效果是完全一致的。
10、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一般仅在计算位移比和周期比时建议选择。
在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和配筋计算时不选择。
11、地下室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一般情况不选取,按强制刚性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考虑。
特别是对于板柱结构定义了弹性板3、6情况。
但已选择对所有楼层墙肢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话此条无意义。
12、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一般为缺省勾选。
不勾选的话位移偏小。
13、计算墙倾覆力矩时只考虑腹板和有效翼缘:应勾选,使得墙的无效翼缘部分内力计入框架部分,实现框架,短肢墙和普通强的倾覆力矩结果更合理。
14、弹性板与梁变形协调:相当于强制刚性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自动实现梁板边界变形协调,计算结构符合实际受力情况,应勾选。
PKPM七大控制指标及调整方法
PKPM七大控制指标及调整方法一、轴压比:含义: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压强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u=N/(A*Fc)——抗规6.3.6作用:主要是为限制结构的轴压比,保证结构的延性要求,规范对墙址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去,具体详见抗规6.3.7和6.4.6,高规6.4.2和7.2.14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轴压比不满足要求,对结构的延性没有办法满足;若轴压比过小,说明结构的经济指数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小相应墙柱、柱的截面面积。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2、人工调整:从公式出发,可以增大墙柱截面面积或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规范规定:柱轴压比不宜超过下表的规定;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注:1.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对本规范规定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可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计算;2.表内限值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60的柱;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5-C70时,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75-C80时,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10;3.表内限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的柱;剪跨比不大于2但不小于1.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剪跨比小于1.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4.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间距不大于1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复合螺旋箍、螺旋间距不大于10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螺旋净距不大于8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0mm,轴压比限值均可增加0.10;5.在柱的截面中部附加芯柱,其中另加的纵向钢筋的总面积不少于柱截面面积的0.8%,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05;此项措施与注3的措施共同采用时,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15,但箍筋的体积配箍率仍可按轴压比增加0.10的要求确定;6.轴压比限值不应大于1.05。
[精华]pkpm系数
pkpm系数1、抗震等级的确定: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的不同分别按〈抗规〉6.1.2条或〈高规〉4.8条确定本工程的抗震等级。
但需注意以下几点:(1)上述抗震等级是“丙”类建筑,如果是“甲”、“乙”、“丁”类建筑则需按规范要求对抗震等级进行调整。
(2)接近或等于分界高度时,应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慎重确定抗震等级。
(3)当转换层〉=3及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的抗震墙等级宜按〈抗规〉6.1.2条或〈高规〉4.8条查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已为特一级时可不调整。
(4)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也应按〈抗规〉6.1.2条或〈高规〉4.8条查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
但注意对多层短肢剪力墙结构可不提高。
(5)注意:钢结构、砌体结没有抗震等级。
计算时可选“5”,不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2、振型组合数的选取:在计算地震力时,振型个数的选取应是振型参与质量要达到总质量90%以上所需要振型数。
但要注意以下几点:(1)振型个数不能超过结构固有的振型总数,因一个楼层最多只有三个有效动力自由度,所以一个楼层也就最多可选3个振型。
如果所选振型个数多于结构固有的振型总数,则会造成地震力计算异常。
(2)对于进行耦联计算的结构,所选振型数应大于9个,多塔结构应更多些,但要注意应是3的倍数。
(3)对于一个结构所选振型的多少,还必需满足有效质量系列化大于90%。
在WDISP.OUT文件里查看。
3、主振型的判断;(1)对于刚度均匀的结构,在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一般来说前两个或前几个振型为其主振型。
(2)对于刚度不均匀的付杂结构,上述规律不一定存在,此时应注意查看SATWE文本文件“周期、振型、地震力”WZQ.OUT。
程序输出结果中,给出了输出各振型的基底剪力总值,据此信息可以判断出那个振型是X向或Y向的主振型,同时可以了解没个振型对基底剪力的贡献大小。
4、地震力、风力的作用方向:结构的参考坐标系建立以后,所求的地震力、风力总是沿着坐标系的方向作用。
pkpm相关参数
A)水平力与整体坐标角:1.一般情况下取0度,平面复杂(如L型、三角型)或抗侧力结构非正交时,理应分别按各抗侧力构件方向角算一次,但实际上按0、45度各算一次即可;当程序给出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时,可按该方向角输入计算,配筋取三者的大值。
2.根据抗震规范5.1.1-2规定,当结构存在相交角大于15度的抗侧力构件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若程序提供多方向地震作用功能时,应选用此功能。
B)砼容重:钢筋砼计算重度,考虑饰面的影响应大于25,不同结构构件的表面积与体积比不同饰面的影响不同,一般按结构类型取值: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 框剪结构 剪力墙结构重度 26 27 28C)钢材容重:一般取78,如果考虑饰面设计者可以适量增加。
D)裙房层数:1:高规第4。
8。
6条规定: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措施;因此该数必须给定。
2:层数是计算层数,等同于裙房屋面层层号。
E)转换层所地层号:1:该指定只为程序决定底部加强部位及转换层上下刚度比的计算和内力调整提供信息,同时,当转换层号大于等于三层时,程序自动对落地剪力墙、框支柱抗震等级增加一级,对转换层梁、柱及该层的弹性板定义仍要人工指定。
(层号为计算层号)F)地下室层数:1:程序据此信息决定底部加强区范围和内力调整。
2:当地下室局部层数不同时,以主楼地下室层数输入。
3:地下室一般与上部共同作用分析;4:地下室刚度大于上部层刚度的2倍,可不采用共同分析;5:地下室与上部共同分析时,程序中相对刚度一般为3,模拟约束作用。
当相对刚度为0,地下室考虑水平地震作用,不考虑风作用。
当相对刚度为负值,地下室完全嵌固6:根据程序编制专家的解释,填3大概为70%~80%的嵌固,填5就是完全嵌固,填在楼层数前加“-”,表示在所填楼层完全嵌固。
到底怎样的土填3或填5,完全取决于工程师的经验。
G)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1:可取1~5之间的数值,一般取2就可满足计算要求,框支剪力墙可取1或1.5。
PKPM系数
PKPM结构设计参数的变化1.风荷载风压标准值计算公式为:WK=βzμsμZ W。
其中:βz=1+ξυφz/μz在新规范中,基本风压Wo略有提高,而建筑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E、脉动增大系数ξ、脉动影响系数υ都存在减小的情况。
所以,按新规范计算的风压标准值可能比89规范大,也可能比89规范小。
具体的变化包括下面几条:1)、基本风压::新的荷载规范将风荷载基本值的重现期由原来的30年一遇改为50年一遇: 新高规3.2.2条规定:对于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或特别重要的高层建筑,应按100年一遇的风压值采用。
2)、地面粗糙度类别:由原来的A、B、C类,改为A、B、C、D类。
C类是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为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3)、风压高度变化系数:A、B、C类对应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略有调整。
新增加的D类对应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最小,比C类小20%到50%4)、脉动增大系数:A、B、C类对应的脉动增大系数略有调整。
新增加的D类对应脉动增大系数比89规范小,约小5%到10%。
与结构的材料和形式有关。
5)、脉动影晌系数:在89高规中,脉动影响系数仅与地面粗糙度类别有关,对应A、B、C类的脉动影响系数分别为,0.48、0.53和0.63。
在新规范中,脉动影响系数不仅与地面粗糙度类别有关,而且还与建筑的高宽比和总高度有关,其数值都小于89高规。
如C类、高度为5Om、高宽比为3的建筑,υ=0.46,比89高规小28%,若为D类,则小37%。
6)、结构的基本周期:脉动增大系数ξ与结构的基本周期有关(WoT12)。
结构的基本周期可采用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对于比较规则的结构,也可以采用近似方法计算:框架结构T=(0.08-1.00)N:框剪结构、框筒结构T=(0.06-0.08)N:剪力墙结构、筒中筒结构T=(0.05-0.06)N。
其中N为结构层数。
2.地震作用1)、抗震设防烈度::新规范改变了抗震设防烈度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增加了7度(0.15g〉和8度(0.30g)两种情况(见新抗震规范表3.2.2)。
pkpm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pkpm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PKPM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是一项重要参数,它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生动、全面和有指导意义的角度,向大家介绍PKPM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PKPM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定义。
PKPM是我国建筑工程设计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分析软件,它可以用来预测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响应。
而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是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根据PKPM分析结果对结构承载力进行调整的一个参数。
PKPM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计算是基于工程结构的抗震要求和地震情况进行的。
在地震区域,结构的承载力需要经过调整,以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会发生倒塌或严重破坏。
因此,PKPM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以看作是一种安全系数,它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PKPM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具体数值是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和设计要求来确定的。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高度、层数等因素,选择适当的PKPM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一般来说,抗震要求较高的建筑物需要更大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在实际工程中,PKPM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选择需要根据设计师的经验和国家的相关规范进行。
设计师需要根据结构的特点和受力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最合适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这个过程需要设计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可靠。
通过合理选择PKPM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这有助于减少地震发生时的破坏程度,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合理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也可以降低结构设计和施工的成本,并提高整体工程的经济性。
总之,PKPM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降低地震灾害的风险。
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PKPM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重要性,并合理运用它,为建筑物的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PKPM参数设置(个人总结)
一、PMCAD中设计参数1、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高规5.6.1】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时取1.0,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时取1.1。
2、框架梁端负弯矩条幅系数,【高规5.2.3】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7~0.8,现浇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8~0.9(一般取为0.85),且调幅后的跨中弯矩不应小于按简支计算的跨中弯矩的1/2。
3、保护层厚度,【砼规8.2.1】中有详细规定(新规范保护层厚度指以最外层钢筋的外边缘计算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4、框架的抗震等级,【抗规6.1.2】中有详细规定(表6.1.2中确定的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甲、乙类建筑应提高一度查表6.1.2确定其抗震等级,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特一级采用,甲类建筑应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丁类建筑允许降低一度采取抗震措施,但已为6度时不应再降低)。
5、抗震构造措施和抗震等级,【抗规3.3.2】建筑场地为1类时,对甲、乙类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对丙类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1类场地时,丁类建筑抗震构造措施也可降低一度同丙类;2类场地时,甲、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丙类建筑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丁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3、4类场地时,甲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两个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丙类建筑7度半和8度半分别按8度9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丁类建筑7度和8度分别按6度7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6、计算振型个数,【高规5.1.13】计算振型数应使各振型参与质量之和不小于总质量的90%(振型数应为3的倍数,与结构的自由度有关,所选振型数不应大于结构的自由度,当结构按侧刚模型分析时,每层的刚性楼板有三个自由度,总自由度为3n,当按总刚模型分析时,每个节点有两个自由度,总自由度为2mn)。
PKPM七大控制指标及调整方法
PKPM七大控制指标及调整方法一、轴压比:含义: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压强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u=N/(A*Fc)――抗规636作用:主要是为限制结构的轴压比,保证结构的延性要求,规范对墙址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去,具体详见抗规637和6.4.6,高规642和7.2.14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轴压比不满足要求,对结构的延性没有办法满足;若轴压比过小,说明结构的经济指数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小相应墙柱、柱的截面面积。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程序不能实现2、人工调整:从公式出发,可以增大墙柱截面面积或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规范规定:柱轴压比不宜超过下表的规定;建造于W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注:1.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对本规范规定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可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计算;2. 表内限值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60的柱;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5-C70时,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75-C80时,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10;3. 表内限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的柱;剪跨比不大于2但不小于1.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剪跨比小于1.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4. 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间距不大于100mm 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复合螺旋箍、螺旋间距不大于10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螺旋净距不大于8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0mm轴压比限值均可增加0.10;5. 在柱的截面中部附加芯柱,其中另加的纵向钢筋的总面积不少于柱截面面积的0.8%,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05;此项措施与注3的措施共同采用时,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15,但箍筋的体积配箍率仍可按轴压比增加0.10的要求确定;6. 轴压比限值不应大于1.05。
PKPM中6个参数的意义
PKPM中6个参数的意义PKPM(抗震房屋结构设计与分析软件)中的6个参数分别是静力合成加速度、基础地震参数、地震影响系数、结构基础剪切变形比、敲击地震动系数和基础剪切变形比阈值。
1.静力合成加速度:静力合成加速度是指由风、地震等未知因素引起的模拟地震效果。
在自然环境中,地震力会引起建筑物的抖动和振动,将其转化为一个与地震相关的参数,以用于结构设计。
2.基础地震参数:基础地震参数是指在地震工程中用于计算地震动力响应的参数之一,包括地震力、地震位移和地震波等。
通过研究地震参数,可以评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地震影响系数:地震影响系数指的是地震力作用于建筑物的影响程度。
建筑物在地震中受到的影响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结构类型、地质条件和地震参数等。
地震影响系数的确定有助于合理配置结构的抗震资源。
4.结构基础剪切变形比:结构基础剪切变形比是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用于评估结构在地震中的变形能力。
通过计算剪切变形比,可以预测和控制结构在地震中可能发生的破坏情况,从而保证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5.敲击地震动系数:敲击地震动系数是指结构受到敲击地震动力时的抗震能力的系数。
该系数的计算涉及结构的质量、刚度和地震动参数等因素。
通过研究敲击地震动系数,可以评估结构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
6.基础剪切变形比阈值:基础剪切变形比阈值是进行结构设计和评估时所使用的一个参考值。
该阈值是根据结构的类型、地震参数和抗震设计规范等因素确定的,在设计中起到控制和校核结构抗震能力的作用。
综上所述,PKPM软件中的这6个参数在抗震房屋结构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通过提供与地震相关的参数和影响因素,帮助工程师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并预测结构在地震中的响应情况,从而提高房屋的抗震安全性。
PKPM计算全参数
PKPM计算全参数PKPM(Physical Diagram Analysis Method)是一种针对钢结构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的计算方法。
它是根据物理图解分析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结构的内力平衡条件和位移协调条件进行分析,来计算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变形情况的一种理论计算方法。
在PKPM计算中,需要考虑的参数较多,下面将详细介绍PKPM计算的全参数。
1.结构材料参数:-弹性模量(E):钢结构的弹性模量是指单位面积受力后产生的应力与应变之比,是材料刚性和变形能力的量度。
根据每种钢材料的不同,其弹性模量的数值也会有差异。
-屈服强度(σy):钢材的屈服强度是指单位面积受力时,钢材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应力值。
不同类型的钢材具有不同的屈服强度。
-破坏应变(εu):钢材的破坏应变是指材料发生破坏时的应变值。
不同类型的钢材在破坏时表现出不同的应变值。
2.截面参数:-截面面积(A):截面面积是指钢结构截面上各个部分的面积之和,是计算受力和弯曲等问题时的重要参数。
-惯性矩(I):惯性矩是指钢结构截面对于弯曲应力分布的阻力能力,是刚度和变形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3.荷载参数:-静载荷(G):静载荷是指所有稳定作用于结构上的自重和外部荷载的总和。
静载荷的大小直接影响结构的受力状态。
-活载荷(Q):活载荷是指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的非永久性、可变化的荷载,如人员、货物等。
活载荷的大小会影响结构的变形和破坏。
4.边界条件:-支座刚度(k):支座刚度是指结构受力点的支座的刚度,是模拟结构与地基之间约束程度的参数。
支座刚度的大小会影响结构的位移和变形情况。
5.结构拆装参数:-焊接强度(τ):焊接强度是指焊接接头的承载能力和破坏程度的指标,是决定焊接接头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安全可靠的参数。
-螺栓预紧力(N):螺栓预紧力是指通过对螺栓施加预紧力来使螺栓接头形成一定的摩擦力,从而使结构受力的一种方法。
螺栓预紧力的大小会影响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情况。
6.安全系数:-安全系数(γ):安全系数是指结构或材料承受的荷载与其承载能力之间的比值,用于保证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PKPM参数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角:一般情况下取0度,平面复杂(如L型、三角型)或抗侧力结构非正交时,如果风荷载影响比较大,需要将风荷载最大角度在此输入进行计算,地震方向可以在斜交抗侧力构件中输入。
2、裙房层数:1:高规第3.9.6条规定: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措施;因此该数必须给定。
2:层数的输入从结构最底层算起,包括地下室层数。
3、嵌固端层号:这里的嵌固端指上部结构的计算嵌固端,当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时,那么嵌固端所在层为地上一层,即地下室层数+1。
4、地下室: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表5.7.5中灌注桩取值。
如果填负数m则表示地下m层无水平位移。
5、刚性楼板假定主要是在周期比和位移比的算不过的时候点此选项,算配筋时不能点此选项,否则计算结果有问题。
6、结构类型框剪结构:高规8.1.3已有明确规定。
a、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时,按剪力墙结构设计,其中框架部分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进行设计。
b、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5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
c、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其中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d、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但其最大适用高度宜按框架结构采用,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应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当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不满足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规定时,可按本规程第3.11节的有关规定进行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的论证。
7、模拟施工加载:SATWE说明中已明确,模拟1:一次集成刚度,分层加载模拟2:一次集成刚度,柱刚度放大10倍,分层加载模拟3:分层集成刚度,分层加载,最符合实际受力情况,一般情况下均选择模拟3。
pkpm系数
2、振型组合数的选取:
在计算地震力时,振型个数的选取应是振型参与质量要达到总质量90%以上所需要振型数。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振型个数不能超过结构固有的振型总数,因一个楼层最多只有三个有效动力自由度,所以一个楼层也就最多可选3个振型。如果所选振型个数多于结构固有的振型总数,则会造成地震力计算异常。
(3)当转换层〉=3及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的抗震墙等级宜按〈抗规〉6.1.2条或〈高规〉4.8条查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已为特一级时可不调整。
(4)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也应按〈抗规〉6.1.2条或〈高规〉4.8条查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但注意对多层短肢剪力墙结构可不提高。
13、关于楼层刚计算方法的选取:
程序给出了三种计算方法,三种计算方法可能给出差别较大的刚度比,所以设计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选择,可按下列原则选取:
(1)剪切刚度:即《高规》附录E.0.1建议的方法。对于底层大空间层数为---层时,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下结构的等效剪切刚度比表示转换层上、下结构的刚度变化。此时可近似只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适用于多层(砌体、底框),不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也宜选用此项。
(3)首先按实有地下室层数进行第一次计算,先假设回填土对地下室抗侧移侧移刚度的比值为3,然后打开SATWE文本文件“结构设计信息输出文件WMASS.OUT文件”,查看地下结构与地上一层抗侧移侧移刚度的比值,如果。地下结构与地上一层抗侧移侧移刚度的比值>=2.0,则可认为结构在地下室顶板处嵌固。如果。地下结构与地上一层抗侧移侧移刚度的比值<2.0,则可认为地上结构不能完全嵌固在地下室顶板处,此时建议将嵌固下移至基础底板处。
pkpm二阶效应组合系数__解释说明
pkpm二阶效应组合系数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PKPM二阶效应组合系数是指在结构分析中使用的一种参数,用于描述结构受力情况时的承载能力。
它是结构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指标,能够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工程中,通过计算PKPM二阶效应组合系数,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结构在各种荷载条件下的变形和应力,为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2 文章结构本文章将围绕PKPM二阶效应组合系数展开论述,共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对文章所讨论内容进行概述和背景介绍;其次是PKPM二阶效应组合系数解释说明部分,讲解该参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接下来是PKPM二阶效应组合系数的要点解析,重点探讨该参数的几个关键问题;然后是实例分析与案例讨论章节,通过具体实例对该系数进行深入研究;最后是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回顾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介绍并解释PKPM二阶效应组合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探讨其在结构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通过对该系数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旨在为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指导,并推动该参数在结构设计中的发展和应用。
同时,本文还将通过实例分析和案例讨论,进一步加深读者对PKPM二阶效应组合系数的理解,并为实际工程问题提供参考和指导。
2. PKPM二阶效应组合系数解释说明2.1 什么是PKPM二阶效应组合系数PKPM二阶效应组合系数,全称为“PKPM二阶反应谱法效应组合系数”,是指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通过考虑地震波的动力特性和结构的非线性行为,计算得出的一种参数。
它描述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整体响应,并用于评估工程结构对地震荷载的承载能力。
2.2 PKPM二阶效应组合系数的计算方法PKPM二阶效应组合系数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通过分析工程结构在地震激励下的动力特性,如振型、固有周期等。
- 基于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计算出工程结构在不同级别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变形。
pkpm中活载组合系数
pkpm中活载组合系数
在PKPM软件SATWE模块中,大部分的建筑活载组合值系数默认为0.7,但是对于工业建筑来说,有一部分活载组合取值是不一样的。
比如仓库库房、通风机房、电梯机房等活载组合值系数为0.9,另外还有一些车间的活载组合值系数是0.8。
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总是使用PKPM软件中SATWE模块默认的活载组合值系数,而是应该根据所设计的工业建筑的类型和用途按照实际情况调整活载组合值系数,取相对精确的数值,避免对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的影响。
如需了解更多详情,建议咨询PKPM软件公司。
pkpM独基计算时pk,avg和pk,max
pkpM独基计算时pk,avg和pk,maxPK在结构刚开始计算机化时的一个很有用的程序,主要是用来计算单棍混凝土框架的,说白了,不能进行三维建模和进行三维分析,只能从结构中提取一个标准的框架进行平面分析,现在基本上用不到了,其实这个模块完成是可以取消了,但PKPM公司为了多弄点钱,人为是分为开了,而且将一个平面表示法归到里面强行卖钱,PM是模型前期录入模块,只能进行结构分析前的三维建模以及荷载,本身没有计算分析功能,只是一种结构分析的前期数据的图形化处理,后续的计算得采用其它的接力模块如:PMSAP,SATWE等等!用PKPM建了一层的框架模型,柱距6.38.1m,抗震设防烈度7. 5度,地基为中风化泥质粉砂岩((fak=65Okpa)。
JCCAD的结果自动生成的独基尺寸为3.3x3.3m。
上部j结构传递到基础的荷载为:轴力Nk=294.32kN My=1.96 kN*m Mx=349.66kN*m按照PKPM自动生成的基础尺寸,基底反力为:Pk,max=141.29 Pk,min=0.11 fa=975.00(考虑抗震调整系数1.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基底反力远小于地基承载力。
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是:轴力偏小;弯矩偏大,导致基础底面会出现很大的零应力区,而PKPM是不允许基底出现应力(压应力)区的,所以PKPM把基础做很大才能避免零应力区的出现。
我手动把基础尺寸调整为2.3x2.3,基底反力为:Pk,max=511kN Pk,min=0 fa=975.00(考虑抗震调整系数1.5)以上数据表明,调小基础尺寸依然可以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但是零应力区达到75%。
《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基础底面零应力区面积不超过15%,因此,如果遇到地基条件很好,而基础尺寸异常偏大的情况,可以人工干预,调小基础尺寸,但是应当复核零应力区面积大小,确保小于15%。
关于PKPM里的归并系数和配筋放大系数的认识
最近在整理上一个工程时,突然有心想对PKPM里的涉及到的归并系数及配筋放大系数进行一个梳理,因为之前这种细枝末节我是不注意的,归并系数都取0.2,放大系数板1.0梁1.05柱子1.1,于是我翻说明书、问论坛上加的不同地区的好友、问同事大姐、问总工……结果就是下面的表:表1 PKPM说明书中默认取值构件归并系数放大系数基础0.2 1.0柱0~1.0猜测默认0.2主筋放大系数 1.0箍筋放大系数 1.0梁0.2下筋放大系数未提及,猜测默认1.0上筋放大系数未提及,猜测默认1.0板——板底放大系数 1.0板顶放大系数 1.0表2 烟台一设计院取值构件归并系数放大系数基础0、0.1、0.2 ——柱0.2 主筋放大系数1(角柱除外)箍筋放大系数1(角柱除外)梁——下筋放大系数 1 上筋放大系数 1板——板底放大系数 1.0、1.1 板顶放大系数 1表3 两位同事大姐取值构件归并系数放大系数基础0.2/0.1 1.0/1.0柱0.1/0.15 主筋放大系数 1.05/1.0 箍筋放大系数 1.05/1.0梁0.05/0.2 下筋放大系数 1.05/1.0 上筋放大系数 1.05/1.0板——板底放大系数 1.05/1.0 板顶放大系数 1.05/1.0表4 武汉一设计院取值构件归并系数放大系数基础0.2 按规范取柱0.2 主筋放大系数 1.05 箍筋放大系数 1.0梁0.2 下筋放大系数 1.05 上筋放大系数 1.0板——板底放大系数 1.05 板顶放大系数 1.0我想说的不是这4个表里的数据咋来的,我在论坛上搜索一些帖子时,发现也有一些新手在咨询这个问题,大家的回答呢,和上面4个表给人的感觉一样——千差万别。
怎么办?当然首要的还是遵循本院工法。
我的认识:归并系数大家都知道PKPM是怎么使用的,其实不管你院的归并系数是一个区间还是一个数,你都要知道,归并系数的取值对设计的影响——取小,分类多,施工不便,图面纷乱,但经济;取大了,分类少,施工简便,图面好看,但不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力墙连梁弯矩调幅系数
连肢剪力墙中,当某几层连梁的设计值超过其最大承载力时可降低其弯矩设计值
要加大其余部位连梁弯矩设计值以保持平衡
最大可取0.8
应考虑连梁刚度折减的影响
(可控制减少这种现象)
内力位移计算
BLZ=0.5
位移由风载控制
BLZ>=0.8
梁刚度增大系数B框架
由于梁和楼板是连成一体的T形截面,而计算是取矩形,因此可将现浇和整体装配式的B框架放大
(会增加梁所分担的弯矩,梁负筋会变化大或小看弯矩是抵消还是增加)。注意:B对框架连梁、次梁不起作用。
边框梁
B框架=1.5
有现浇层的装配式可适当放大
中间
B框架=2.0
梁扭矩折减系数TB
当程序没有考虑梁抗扭转约束时,梁的计算扭矩偏大,在计算中折减
(抗扭配筋会减少,超筋可能也就减少了)
一般TB=0.4
全部数据采用新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全部数据采用新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选自《建筑结构设计新规范综合应用手册》朱炳寅编。
系数名称
系数来因
系数对结果的影响
系数范围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选自《建筑结构设计新规范综合应用手册》朱炳寅编。有自己的整理不算盗板吧?
表一:
注:此表是本人自己整理,括号内文字是本人自加,此注仅对表一。
表二:
非抗震结构及抗震结构通用性的内力增大和调整
系数来因
系数对结果的影响
系数范围
备注
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
同上BT,
同上BT,满足“强剪弱弯”的要求。
同上BT
同上BT
框架梁跨中正弯矩调幅系数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如与上系数同时使用要满足静力平衡)
调后跨中弯矩需满足M>=0.5M0
M0跨中弯矩
错位剪力墙的内力增大系数
错位剪力墙当近似作为直线平面剪力墙计算时,应增大内力
(配筋量增加)
内力×1.2;
若采用等效刚度计算剪力墙时刚度折减0.8
实际工程中悬调梁负弯矩不调幅
现浇框架梁
0.8~0.9
跨中弯矩放大系数BM
当不计算活载或不考虑活载不利布置采用。
通过此系数来调整在恒载和活载作用下的跨中弯矩
高层
1.0
活载较大的多、高层
1.1~1.2
大活载多层
1.2~1.3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BLZ
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及剪力墙开洞形成的连梁,由于变位差较大,故剪力很大,连梁往往出现超筋现象
若此在剪力墙开裂后很不安全。
要
又称地震力调整系数,
用于放大或缩小地震作用
一般CE=1.0。
特可取0.85-1.5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BT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调整减小梁端负弯矩,相应增加跨中弯矩
使梁上下配筋比较均匀,框架梁调幅后跨中按平衡条件相应增大。
装配式
0.7~0.8
备注
周期折减系数CT
根本目的是为了在结构计算中充分考虑填充墙刚度对计算周期的影响
折减越大,结构自振周期越小。同环境下结构受地震力越大。
框架
0.6-0.7
填充墙多时加0.1
框-剪
0.7-0.8
剪力墙
0.9-1.0
框-剪结构部分地震力调整系数CF
由于剪力墙刚远大于框架部分,剪力墙分担大部分剪力,框架承担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