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试卷名词解释(必考)

合集下载

地球科学概论考研、期末考试复习题+图形题

地球科学概论考研、期末考试复习题+图形题

地球科学概论考研、期末考试复习题+图形题第1-2章绪论、地球一、名词解释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地质学: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形成和演化规律。

地球表面重力:指地面某处受地心引力和该处的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

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多数与理论重力值不符的现象。

原因:①测点不一定位于平均海平面上;②地壳不同部分物质的密度不同。

磁异常:地球浅部具有磁性的矿物和岩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它也叠加在基本磁场上,故又称地壳磁场。

如果在实际测定时,发现所测的地磁要素数据与正常值偏离称为磁异常。

实际磁场大于正常值称为正异常,小于正常值称为负异常。

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m增加的温度。

不同地区地温梯度不同,如亚洲的平均值为2.5度;欧洲为3~3.5度。

岩石圈:软流圈上部的地球部分称为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固体物质。

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圈层,由岩石组成,是相对刚性的外壳,其下界以莫霍面与地幔分开,平均厚度16km。

地壳均衡:地壳为适应重力的作用而不断调整达到平衡的现象。

(地壳内部各地密度不同而引起的自动调整(补偿)现象称地壳均衡)。

二、填空题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2、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为将今论古的历史比较法。

3、莫霍面(33km)以上为地壳;古登堡面(2900km)以上至莫霍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

4、陆壳具有双层结构,上部为硅铝质,下部为硅镁质。

其分界面称为康拉德面。

康拉德面:上层主要是由氧、硅、铝等轻元素组成,故称硅铝层,平均密度2.7g/cm3,主要岩石为酸性岩浆岩和变质岩等,因富含碱金属和较多的稀有金属,故也叫花岗岩质层。

下层主要成分是氧、硅、铁、镁,故称硅镁层,平均密度3.0g/cm3,主要岩石为基性岩浆岩,故又称为玄武岩质层。

大洋地壳缺失硅铝层,只有玄武岩质层。

地球概论

地球概论

地球概论一、名词解释1、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包括一千二百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

它的直径约为100,000多光年,中心厚度约为12,000光年,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400亿倍。

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具有旋涡结构,即有一个银心和四个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

太阳位于银河一个支臂猎户臂上,至银河中心的距离大约是26,000光年。

4、银河:银河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

是横跨星空的一条淡淡发光的带,银河在天鹰座与天赤道相交,在北半天球。

银河在天球上勾画出一条宽窄不一的带,称为银道带,它的最宽处达30°,最窄处只有4°~5°,平均约20°,这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

5、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

流星体原是围绕太阳运动的,在经过地球附近时,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改变轨道,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圈。

流星有单个流星、火流星、流星雨几种。

大部分可见的流星体都和沙粒差不多,重量在1克以下。

流星进入大气层的速度介于11km/s到72km/s之间。

6、太阳常数:是进入地球大气的太阳辐射在单位面积内的总量,要在地球大气层之外,垂直于入射光的平面上测量。

以人造卫星测得的数值是每平方米大约1366瓦特,地球的截面积是127,400,000 平方公里,因此整个地球接收到的能量是1.740×1017瓦特。

由于太阳表面常有有黑子等太阳活动的缘故,太阳常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年当中的变化幅度在1%左右。

7、亮度:是指地球上受光强度,即恒星的明暗程度。

8、彗星:中文俗称“扫把星”,是太阳系中小天体之一类。

由冰冻物质和尘埃组成。

当它靠近太阳时即为可见。

地球概论期末题加强版概要

地球概论期末题加强版概要

地球概论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秋分点:黄道对于天赤道的降交点为秋分点●春分点:黄道对于天赤道的升交点为春分点●黄道:黄道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方位:是天体所在的地平经圈相对于午圈的视行路线●视星等:表示天体亮度等级的叫做视星等。

●光度:表示恒星本身的发光强度●视半径:天体半径相对于地心张开的角叫做视半径。

●面积定律:在同样的时间内,行星向径在其轨道平面上扫过的面积相等,叫做面积定律。

●下弦月:由满月变为新月的过程中,西距太阳90°,先日而出,后半夜见于东方天空的月相称为下弦月●月相变化:月球明暗两部分变化状况则称月相变化。

●白道:月球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恒星月:在天球上取一个恒星为定点,并以此为参考点,月球自转360°所用的时间为恒星月,是月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朔望月:从这一次新月(或满月)到下一次新月(或满月)所经历的一段时间,即月相变化的周期,称为朔望月。

●恒星日:恒星日是指同一恒星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的周期。

●太阳日:太阳日就是太阳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所需的时间。

●晨昏蒙影:在日出之前(黎明)和日没以后(黄昏)的一段时间,天空仍然明亮,处于半光明状态,这段时间既不是真正的白昼,也不是真正的黑夜,是昼夜交替的过渡时期,称为晨昏蒙影。

●白夜:夏至日,北纬60°的地方,整夜处于民用晨昏蒙影状态中,前一天的黄昏尚未结束,次日的黎明便接踵而来,通宵达旦,天空不黑。

这种高纬度夏季奇特的天象,被称为白夜。

●正午太阳高度:在一日内,太阳以不同的高度照射地面。

从早晨日出到傍晚日落,太阳高度先是由小变大,然后是由大变小;正午时刻,太阳中天,这时它升的最高,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历法:历法,就是如何方便地协调回归年、朔望月、太阳日这三种时间单位的方法,即安排年、月、日的法则●法定时:许多国家为了自身便利,在制定标准时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理论上的标准时进行各种调整。

大学《地球概论》期末复习名词解释总结

大学《地球概论》期末复习名词解释总结

1、恒星: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球形天体。

2、恒星自行:恒星的空间速度可以分解为视向速度和切向速度,由切向速度所带来的恒星相对星空的位移。

3、绝对星等:在标准距离10个秒差距下恒星的亮度称为恒星的绝对亮度(即恒星的光度),其星等叫绝对星等。

4、秒差距:指恒星的周年视差为1个角秒时恒星到地球的距离为1个秒差距。

5、光年:光在一年中的行程,1光年=1年×3×105km/s=9.46×1012公里。

6、大地水准面:是指海面或平均海面及其在陆地下的延伸所构成的一个闭合的环球水准面。

7、行星逆行:指行星相对于恒星视位置的变动。

下合前后的地内行星和冲日前后的地外行星,相对于恒星,其视位置的移动方向与其公转方向相反,称为行星的逆行。

8、太阳回归运动:太阳在天赤道南北的往返运动,或太阳反复回归天赤道的运动。

9、太阳风:日晃中的质子,电子等不断摆脱太阳引力而奔向行星际空间,由此而形成的以质子、电子为主要成分的带电粒子流,叫太阳风。

10、地理经度:指当地经线所在平面与本初子午线所在平面之间的二面角。

用λ表示,顺地球自转方向度量为东经,记为ºE,逆地球自转方向度量为西经,记为ºW,取值分别为0º~180º.11、恒星年: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其值为365.25636日。

12、引潮力:地球表面各地所受天体的实际引力与地心处所受引力的差值,为该天体对地球的引潮力。

10、太阳系:在中心天体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由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11、海洋潮汐现象:受天体引潮力作用,全球海水所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12、食分:食甚时日面或月面被掩饰的最大深度。

13、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14、恒星月:月球相对于恒星星空绕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15、地磁要素:磁场强度β的大小,磁偏角D和磁偏角I,称为地磁要素。

地球概论复习题

地球概论复习题

地球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恒星时:以春分点为参考点,由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所确立的时间,称为恒星时。

2. 宇宙:有两方面的含义:哲学上的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是无限的宇宙。

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

科学的宇宙是指总星系。

空间尺度100多亿光年,起源于150亿年前的大爆炸。

3. 回归年: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太阳沿黄道连续二次经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为回归年。

4. 太阳回归运动: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内有规律的移动。

5. 朔望月:即月相变化的周期,也就是从朔到望或从望到朔的时间叫朔望月。

6 .天文单位: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常被用作太阳系范围内计量距离的单位7. 经度:是一种两面角,是本地子午线平面和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

纬度:是线面角,是本地法线和赤道平面的夹角。

8. 历法: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协调它们的关系,制定一定的时间序列法则。

9. 天球:天球就是以观测者为球心,以无限大为半径所描绘出的假想球面。

10. 引潮力:又称“起潮力”,引起地球上潮汐现象的力。

来源于月球和太阳。

11. 秒差距:即周年视差为1〃的恒星的距离,用符号PC表示。

12. 潮汐:午前和午后的一次海水上涨现象。

13.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对于地平的高度角。

14. 太阳日: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线相交的时间间隔。

24小时15. 日食: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16月食:地球上看见满月出现部分或全部月面变暗的现象。

食限:日月食的发生,要求日月相合(或相冲)于黄白交点或附近。

这个附近有一定的限度,它就是食限。

17 食季:是有可能发生日月食的一段时间,它同食限相联系。

太阳经过食限的这段时间就被叫做食季。

一、主要概念1、宇宙:有两方面的含义:哲学上的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是无限的宇宙。

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

科学的宇宙是指总星系。

空间尺度100多亿光年,起源于150亿年前的大爆炸。

陕师大地球概论题目名词解释

陕师大地球概论题目名词解释

5、星座:天球中的恒星群落以及他们各自的图形和所在的天空区域,成为星座。
6、绝对星等:恒星距离地球10秒差距处所具有的视星等。
7、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性质与地球相似的行星。
8、太阳的周年运动:太阳以年为周期在黄道上星座之间位置的移动。
9、天体的周日运动:在运动的地球上看到的日月星辰这些天体每日的东升西落现象。
二、地球自转速度
随着纬度的增加,地球表面的线速度逐渐减小
在同一纬度,高度越高,线速度越大
三、天文四季现象形成原因
根本原因:1、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2、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指向基本不变。
恒星年:太阳在天球上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365.2564日)
太阳历:简称阳历,它是以太阳周年视运动或四季变化的周期(回归年)为基础而制定的一种历法,与月相变化无关。
朔望月:从一次新月到下一次新月,或者从一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其时间间隔叫朔望月,其长度是29.5306日。
太阳高度:太阳对于当时当地地平面的角距离,称为太阳高度。
彗 星:彗星是质量很小,体积很大的雾状天体,当它出现时,常常拖着一条发光的长尾巴,所以又称它为“扫帚星”。
天赤道:地球赤道面无限扩大与天球相交而成的大圆(地理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历 法:历法就是推算日月年的时间长度和合理组合它们之间的关系,制定时间顺序的法则。
10、太阳常数:在没有大气的影响下,在日地平均距离处,在太阳光垂直照射时,地表上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辐射能,叫做太阳常数,数值为1.97卡/(厘米的平方乘以分钟)

地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

地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

1.宇宙(university):古人称“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宇宙是无限、永恒、不断运动变化的客观物质世界。

“宇”是空间的概念,是无边无际的;“宙”是时间的概念,是无始无终的。

2.恒星(star):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自身能够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3.星际物质: 弥漫于星际空间内极其稀薄的物质,包括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

4.星际云: 星际物质的密集形式5.星云(nebula): 星际物质更加庞大和更加密集的形式6.天体系统(sphere systems): 宇宙中物质是运动的,并有一定的系统和规律,相互吸引和旋转,该系统叫天体系统。

7.赤道面:太阳系天体以太阳为中心作高速旋转,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同;行星分布及运转几乎都在一个共同平面内,该平面叫赤道面。

8.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我们通常说的地球形状指大地水准面所圈闭的形状9.大地水准面(geoid):由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10.地球的表面形态: 分陆地(30%)、海洋(70%)两部分;陆地多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无论陆地或海底,表面起伏不平;世界屋脊(第三极)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 m;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深海沟,海拔-11034 m11.山地(mountains):海拔高程大于500m,相对高差大于200m的地形。

(500m—1000m 低山,1000m—3500m 中山,>3500m 高山)12.山脉:线状延伸的山体称山脉13.山系:成因上相联系的若干相邻的山脉称山系14.丘陵(hills):海拔小于500m,相对高差数十米的低矮浑园地形15.平原(plain):海拔<200m,相对高差数不超过数十米16.高原(plateau):海拔>500m,表面比较平坦。

17.盆地(basin) :周围高,中央低的地区18.大陆裂谷(continental rift):宏伟的线状洼地,如东非裂谷,是地壳上拉张的结果,呈“之”字型19.大陆边缘(continental margin):大陆与大洋盆地之间的过渡带,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20.大西洋型大陆边缘:大陆边缘分两类,一类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组成,主要分布于大西洋,故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21.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大陆边缘分两类,一类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岛弧—海沟组成,主要分布于太平洋,故称太平洋型大陆边缘22.大陆架(continental shelf):海与陆地接壤的浅海平台,坡度小于0.3°23.大陆坡(continental slope): 大陆架外侧坡度明显变、陡部分,平均坡度4.3°24.大陆基(continental rise):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缓倾斜坡地,坡度为5′—35′。

地球概论

地球概论
二、地球概论简答题
在下图中填写春分点、秋分点、冬至点、夏至点、上点、下点、南点、北点、东点、西点
北点 下点
天顶 东点 西点 天底
上点
秋分点
夏至点
南点
春分点
冬至点
试分析视太阳日长短的主要原因: 因为黄赤交角和地球椭圆轨道这两个因素,因此视太阳日的变化,大体是二至日最 长,二分日最短。 因黄赤交角和日地距离而变化,使视太阳日长度发生±21s 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的,导致地球的公转速度不均匀,使真太阳日发生±8s 的 变化 。
恒星周年视差: 定义:地球轨道位置对恒星视位置的影响;往往以一内年为周期,也叫恒星的周年视 差。
(2)、恒星年视差路线:在黄极是一个正圆,在黄道上是一条直线,其余位置是一 个椭圆。
(3)、恒星年视差大小:当日地连线垂直星地连线时,视差位移达最大值(每年二次), 为该恒星年视差大小;恒星愈远,其年视差愈小(比邻星年视差为 0″76);恒星 年视差的角秒值,与恒星距离的秒差距互为倒数:π″=1/D 。
一半,月相变成凸月 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
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 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 6.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 7.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 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 90°。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 称为下弦月 8.农历每月二十五、二十六,月相又变成蛾眉月,亮面朝东 9.月球随后继续向东运行,又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相变为朔。 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娥眉月→新 月。

地球概论复习

地球概论复习

地球概论复习题型:名词解释、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知识点第一:地平视差天体的视差:天文上在测定太阳系内较近的天体的距离时,通常采用地球半径作为基线。

从天体到基线两端的连线所夹的角,即地球半径对该天体所张的角,叫做天体的视差。

当天体位于地平时,其视差最大;这个最大的视差值叫做天体的地平视差。

第二:月貌(月球地表结构)月海:月面上比较阴暗的部分,由反射率比较低的基性岩组成。

月陆:月面上比较明亮的部分是高地,有比较厚的月尘覆盖,反射率高。

环形山:四周凸起中部低凹的环形隆起叫做环形山。

现在也叫月坑。

辐射纹:从大环形山向四周辅散的明亮线条。

可以穿过山脉、月海延伸数千米。

月谷:暗线是深陷的裂谷,有如地球上的沟谷叫做月谷。

第三:潮汐(天文潮汐)潮汐:地表上由于天体间的引力作用而形成的有规律的海平面涨落现象。

太阴潮:由月球引起的潮汐;太阳潮:有太阳引起的潮汐。

太阴潮》太阳潮潮差:高潮和低潮的水位差。

潮差最大时的潮汐叫大潮;潮差最小时的潮汐叫小潮。

潮汐隆起:在地球正反垂点的周围形成两个水位特高的区域称为”潮汐隆起”引潮力:地球上任意一点所受的引力与地球平均引力之差,正反垂点最大其他地方逐渐减小。

引潮力的大小与天体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

海洋潮汐的规律性和复杂性:规律性:①每太阴日两次高潮两次低潮;②每朔望月两次大潮和小潮;复杂性:①赤道潮与回归潮;②二分潮与二至潮;③近地潮与远地潮;‴赤道潮:假定月球的赤纬为零,则两个垂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在一个太阴日内都有相等的两次高潮和低潮,潮汐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对称。

这样的潮汐称为赤道潮(分点潮)‴日潮不等:由于月球的赤纬不为零,它的两个垂点分布于南北两半球,以致同一纬度(除赤道外)的潮与对朝有所不同,造成一日之内两次高潮之间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日潮不等。

‴回归潮:月球赤纬最大时所发生的潮汐称为回归潮‴半日潮:在赤道上,一个太阴日之内有等高的两次低潮和高潮,间隔均匀,叫做半日潮。

地概名词解释

地概名词解释

1.地球科学P1 简称地学,是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等六大基础自然科学之一。

2.地理学P1 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地理环境及其结构,分布和演变规律,并涉及到自然和社会两个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

3.气象学P1 以地球周围的大气圈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大气的各种物理性质,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4.水文学和海洋学P2 以地球表面分布的水体为研究对象。

5.土壤学P2 以地球表面发育的土壤层为研究对象。

6.地质学P2 研究的主题对象也是固体地球,当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地壳或岩石圈。

7.将今论古P5(历史比较法)这是地质学最基本的方法论,时间的漫长性决定了地质学必须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来进行研究,虽然人类不可能目睹地质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但是可以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和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发推古代地质事件的发生条件,过程及其特点,这就是历史比较法。

8.宇宙P14 无限永恒不断运动变化客观物质世界。

9.恒星P14 是由于帜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10.星际空间P15在恒星与恒星之间存在着极其广大的空间,称为星际空间。

11.星际物质P15弥漫于星际空间的极其稀薄的物质称为星际物质。

12.太阳系P18以太阳为中心存在着一个受太阳引力支配的天体系统。

13.黄道面P18 太阳系中行星的分布及运转几乎都在一个共同的平面内,称之为黄道面。

14.大地水准面P23 指由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

15.大陆边缘P25 大陆与大洋盆地之间的过度地带。

16.岛弧P26大陆边缘延伸距离很长,呈弧形展布的群岛。

17.海沟P26大陆边缘的巨型带状深渊,长度达1000km以上,宽度大于100km18.大洋中脊P26 是绵延在大洋中部巨型海底山脉,它具有很强的构造活动性,常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

19.大洋盆地P26是介于大陆边缘与大洋中脊之间较平坦地带,平均水深4000至5000米。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必考点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必考点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天球:为研究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及运动而引入的一个假想圆球。

尽管观测者离天体距离远近不一,但看上去,仿佛都散布在这个圆球的球面上。

天球周日运动:全部日月星辰,概无例外地以相反的方向(向西)和相同的周期(1日)运动。

北极星: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距天球北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

由于岁差,北极星并不是永远不变的某一颗星,现在是小熊座α星,到公元14,000年将是织女星。

周日圈:天体周日远动行径的路线太阳的周年运动:太阳以方向向东和周年(1年),在群星间巡天一周。

地平圈: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它把天球分成可见和不可见两个部分。

地平圈的两极是天顶Z和天底Z')天赤道:地球赤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天赤道分天球为南北两半球。

它的两极叫天北极P和天南极P')黄道: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它就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视行路线。

黄道的两极是黄北极K和黄南极K'无名点:天赤道对于黄道的两个远距点,尚无正式定名。

关于天球坐标基圈:球面坐标系的基本大圈,辅圈:通过基圈的两极,因而垂直于基圈的所有大圆。

始圈:通过原点的圈(本初子午线)地平经圈:通过天顶,天底且垂直于地平圈的一切大圆地平纬圈(等高线);一切于地平圈平行的圆子午圈:通过南点和北点(也必通过南北天极和上点,下点)的平经圈,必要时以天顶,天底为界,分为子圈(北半圈)和午圈卯酉圈:通过东点和西点的地平圈,必要时以天顶,天底为界,分为卯圈(东半圈)和酉圈高度:地平纬度天顶距:高度的余角(高度自地平圈起,沿天体所在的地平圈向上(下)度量,自0°—±90 方位; 地平经度。

第一赤道坐标系:赤纬和时角时角坐标系:第一赤道坐标系。

(这种坐标系的设置,是用于时间度量。

)六时圈:通过东点和西点的赤经圈,航海学上的名称赤纬(δ):第一赤道坐标系的纬度极距:赤纬的余角时角:第一赤道坐标系的经度时圈:赤经圈黄道坐标系:黄道和黄经无名圈:通过二分点的黄经圈二至圈:通过二至点的黄经圈仰极:天球的南北两极之一,在地平以上的(在地平一下的叫俯极)北极高:在我国历史上,仰极高度的称呼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体或类似球体的天体。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35个)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的刚性外壳层,由一些能够相互独立运动的离散板块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固体物质。

软流层以上部分,物质由岩石组成。

包含地壳。

地温梯度,沿地球中心方向,单位距离内温度增加的数值。

通常用t/100m表示。

磁偏角,由磁针指示的磁南极、磁北极为磁子午线方向,它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称磁偏角。

磁倾角,磁针在地磁赤道上呈水平状态,由此向南或向北移动时,磁针都会发生倾斜,其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作磁倾角。

矿物,是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相对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外部形态。

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位,目前发现的矿物有4000 多种,组成岩石的常见矿物有30种。

地层,指某一地质时期所形成的一套成层的岩石。

地层层序律,正常的沉积条件下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即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的自然排列规律,利用地层层序律只能确定同一地区的地层相对新老关系。

化石层序律,也称生物群层序律,生物的存在与发展总是要适应随时间而变化的环境,所以在不同时代地层中往往有不同种属的生物化石。

各种古生物在地史上出现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利用这些化石作为确定地质年代、进行层序划分与对比的主要依据,并恢复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气候和古自然地理环境。

地质作用,地质学上将自然界中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和地表形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处于地表和近地表的矿物或岩石,由于受大气、水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原地发生的机械崩解的作用。

剥蚀作用,由于风、雨、流水、海浪、冰川等地质营力把地表岩石形成的风化产物从原地剥离开来,并使岩石进一步遭受破坏的地质作用。

剥蚀作用是陆地上最常见、最重要的地质作用,它不仅使地表物质发生迁移,同时还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地貌形态。

搬运作用,在自然界,风化、剥蚀的产物因地质营力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这一过程称为搬运作用。

搬运作用主要有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两种方式。

地球概论复习题(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地球概论复习题(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地球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时角2.春分点3.黄道4.地平圈5.白道6.逆行7.光行差8.视半径9.地方时白夜10.晨昏蒙影11.食甚12.食分13.方照14.大距15.恒星时16.太阳时17.秒差距18.太阳风19.引潮力20.潮汐变形二.简答题1.为什么地球的自转周期是一个恒星日而不是一个太阳日?,为什么真太阳日有周年变化,变化如何?2.为什么真太阳日一年四季长短不等?何时最长,何时最短?3.试计算45度N夏至冬至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说明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4.简述日全食的过程?5.试述五带的性质,五带是如何划分的?6.为什么现行阳历平闰年相差一天,中国旧阳历平闰年相差一个月?7.为什么月球的公转周期是一个恒星月而不是一个朔望月?8.日偏食与日环食产生的原因有什么不同?9.试述地轴进动的规律及后果?10.试说明地外行星的会合周期,并说明其逆行时间?11.为什么历法要分成二类?12.太阳的周年视运动从哪些方面反应地球的公转?三.填空题1.地球的公转与自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最基本的形式,自传带来地球上的()交替,公转造成太阳()的周年变化,产生太阳的()运动,造成()和()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分布,从而形成地球上的()和()。

由于这种运动是一种规律性的运动,人们根据其规律性创造了()和(),这就是地球运动的()。

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它对地球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天体,表现为:月球是除太阳以外最()的天体,其月相变化周期为一个()月,这个周期作为()的制历依据,同时它又是()涨落周期;由于月地距离的变化使用月球视半径变化于14分41秒—16度46秒之间,因此日食有()和()两种中心食;日食只发生于(),月食只发生于(),因此日月食周期()又是以该周期为基础计算出来的。

3.月相变化取决与()的方向和()的方向,当日月黄经差为0度时,日月相(),月相为()月;日月黄经差为90度,且月面西侧亮时,月相为()月,在日月会合运动中为()方照;日月黄经差为180度时,为日月相(),月相为(),其变化周期为一个()月。

世界地理复习题之名词解释

世界地理复习题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自然带:自然带(natural belt)通常指主要受地带性分异因素影响,在地表大致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延伸分布,并具有一定宽度的地带性自然区划单位。

2、种族:种族又称做人种,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3、民族:民族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4、纬向地带性分异规律: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不同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地球表面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少,因而产生地球表面的热量分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5、非纬向地带性分异规律:由于受海陆分布、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的影响,纬度地带性有时会受到干扰6、科罗拉多大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Arizona)西北部,科罗拉多高原西南部。

大峡谷全长446公里,平均宽度16公里,最深处1829米,平均深度超过1500米,总面积2724平方公里7、“三洲五海”之地: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处,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

里海之间的西亚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

8、大西洋:大西洋(Atlantic Ocean),是世界第二大洋,占地球表面积的近20%,原面积8,221.7万Km²,在南冰洋成立后,面积调整为7,676.2万Km²,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处波多黎各海沟深达8605米。

从赤道南北分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

北面连接北冰洋,南面则以南纬66度与南冰洋接连,东面为欧洲和非洲,而西面为美洲。

9、五大湖:五大湖(the Great Lakes)是位于加拿大与美国交界处的几座大型淡水湖泊,按面积从大到小分别为:苏必利尔湖(Lake Superior)、休伦湖(Lake Huron)、密歇根湖(Lake Michigan)、伊利湖(Lake Erie)和安大略湖(Lake Ontario)。

除密歇根湖属于美国之外,其它四湖为加拿大和美国共有。

这五个湖泊所组成的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域,总面积达245,660平方公里,有北美洲地中海之称。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重点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重点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岩石圈:上地幔软流圈之上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圈层..包括上地幔上部固体岩石部分和地壳;其深度范围在0—70km;岩石圈在大洋地区薄;高原地区厚..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下部塑性岩石所组成的圈层..其深度范围在70—250km之间;一般认为低速带内岩石接近熔点;但并未完全熔化..大陆边缘:指大陆与深海盆地之间被海水淹没的地方..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与海沟..大陆架:是海与陆地接壤的近海平台;其范围从海岸的低潮线起向海延伸到海底坡度显着增大的转折段为止..大陆架地势平坦;坡度一般小于0.3度;平均0.1度;外缘水深一般不超过200m;最深达550m;水深平均130m..矿物:矿物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岩石:是矿物的自然混合物;也可以是岩屑或岩屑的混合物..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所裂开的面称解理面..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方向之外裂开;称为断口..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和研磨的能力称为硬度..岩石结构:反映岩石中矿物本身的特点及颗粒之间的组构特点..如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粗细、分选磨圆程度等..岩石构造:指岩石中不同矿物、矿物集合体之间或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所反映出来的外貌特征..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及火山作用形成的松散堆积物经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显着特征是有层理和层面构造..交错层理:由一系列斜交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按其层系厚度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四种;按其层系形态可分为板状、楔状、槽状三种基本类型..韵律层理:是由不同成分、结构颜色的沉积物有规律的交替叠置而成..常见砂质层和泥质的韵律互层;称为砂泥互层层理..沉积旋回: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的岩性特征在纵向上连续的、有规律的变化..相对地质年代:用来反映岩石、地层或地质事件相对新老关系的时间单位称为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龄;即同位素年龄:主要是利用岩石中某些放射性元素的蜕变规律;以年为单位来测算岩石形成的年龄..地层层序律:一般情况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只要把一个地区所有的岩层按由下到上的顺序衔接起来;就能划分出不同时期形成的岩层或地层..这种利用地层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叫地层学方法;又称地层层序律或层叠置律..生物演化律:根据岩层中保存的生物化石建立地层层序和确定地质时代的方法称为古生物学方法;又称生物演化律..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构造运动和岩浆运动;使不同时代的岩层、岩体之间出现断裂或切割穿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可以确定相互切割地质体的相对时代;基本原则是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称为构造地质学方法;或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岩石地层单位:若地层中化石依据不足或研究程度不够等原因;只能按地层层序、岩性特征和构造运动特点划分地层;称为区域性地层单位或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根据生物化石类型或组合特征为标志划分的地层单位;常用的术语是:某生物的组合带、延限带、顶峰带..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由内能引起岩石圈甚至地球的物质成分、结构和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地震作用和变质作用等..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外能引起地壳表层形态、物质成分变化的作用;称为外动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块体运动和成岩作用等..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时代连续..这种接触关系反映出缓慢持续的地壳下降;也可能有未露出水面的局部上升;但是沉积作用连续;上下地层中古生物连续..平行不整合:这种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但地层时代不连续;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中古生物不连续..反映地壳有一次显着的升降运动;也叫假整合..其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角度不整合:这种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呈斜交关系;地层时代不连续;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古生物不连续..其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积→水平挤压;产生褶皱或断裂;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的位置;用走向、倾向和倾角来确定岩层的空间位置..走向、倾向和倾角称为岩层的产状要素..褶皱:是岩层受力变形后产生的一系列弯曲..岩层保持着连续和完整性..褶皱形态多种多样;规模有大有小;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背斜是岩层向上拱的弯曲;形成中心部分为老岩层;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向斜是岩层向下的弯曲;中心部分是较新岩层;两侧部分依次变老..复背斜和复向斜:巨大的背斜或向斜其翼部被次一级褶曲复杂化;这些次一级小褶曲的轴向与大褶曲的轴向一致..这种巨大的背斜或向斜褶曲称为复背斜或复向斜..隔挡式和隔槽式组合:背斜与向斜褶曲发育程度不同;背斜紧闭;上凸明显;向斜平缓而开阔;称为隔挡式组合..相反;向斜紧闭;下凹明显;背斜平缓而开阔;称为隔槽式组合..断裂构造:岩体、岩层受力后发生变形;当所受的力超过岩石本身强度时;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形成断裂构造..包括:节理和断层..节理:是岩层、岩体中的一种破裂;在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没有发生显着的位移..断层:是岩层或岩体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了显着位移的断裂构造..断距:被错断的岩层;在断面产状未改变的条件下;其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正断层:是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逆断层:是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平移断层:是两盘沿断层面走向方向相对错动的断层..地震:是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是构造运动的一种激烈的表现形式..岩浆作用:从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却;岩浆本身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周围岩石影响的全部地质作用过程称为岩浆活动或岩浆作用..侵入作用:岩浆从深部发源地上升但没有达到地表就冷凝形成岩石;这种作用过程叫侵入作用喷出作用:岩浆直接溢出地面;甚至喷到空中;这种作用叫喷出作用或火山作用..变质作用:是指原岩在物理化学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岩石基本在固态下;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改;生成新岩石的作用..风化作用:是指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面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的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物理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以及岩石空隙中水和盐分的物态变化;使地壳表面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成分的过程叫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氧、水和水溶液使地壳表面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化学变化并产生新矿物的过程叫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是指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解或分泌物对岩石、矿物的破坏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化学的..河流:沿地表狭长谷地经常或周期性流动的天然水流称河流..环流:水质点作螺旋形的运动..在过水横切面上的投影为环状..岩溶作用:地下水通过对岩石、矿物的溶解所产生的破坏作用称化学潜蚀作用岩溶作用/喀斯特作用..岩溶作用形成的地形称岩溶地形喀斯特地形..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自然现象可统称为岩溶或喀斯特现象..刨蚀作用:冰川的剥蚀作用主要是一定的冰体及其及其所携带的石块对岩石的纯机械性破坏过程;称刨蚀作用..风蚀作用:是指风以其自身的力量和所挟带的砂石进行冲击和摩擦;致使地表岩石遭受破坏的作用..按作用方式分为吹蚀吹扬作用和磨蚀作用..潮汐: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称为潮汐..滨海:是海陆交互地带;其范围是低潮线与最大浪潮所能冲击到的上界之间的地带;它属于海岸带的一部分;可分为前滨和后滨两个亚环境..后滨:又称为潮上带;它位于平均高潮线以上;在特大高潮和遇风暴时可以被水淹没..前滨:又称为潮间带;是平均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随着潮汐的涨落时而被淹没;时而露出水面..残留沉积:是指大陆架上那些与现代海洋环境不相适应的沉积..即外陆架上广布着以砂为主的沉积;而内陆架上的沉积物却以粉沙和泥为主..生物礁:生物原地生长堆积形成的抗浪块体..抗浪块体中的大部分生物保持生长生态特征35%;地貌上呈明显的凸起;高:宽之比大于1:30为生态礁;小于1:30为地层礁..浊流: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湖泊:是陆地上的积水洼地;包括湖盆和水体两部分..沼泽:指地面异常潮湿、植物大量生长;并有大量泥炭堆积的地方..沼泽地区的潜水面位于地面附近;土层常年处于过湿状态..如果地表土层中的水分只是季节性处于过饱和状态;则称为沼泽化阶段..负荷地质作用:地表的松散堆积物和岩块等由于自身的重量;并在各种外因触发下产生运动所引起的地质作用称负荷地质作用或块体运动..板块:组成地球表面的岩石圈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一些活动的、周围被大洋中脊、海沟和水平断层所分割的“板块”构成..二、简述题1、论述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答:⑴、地球的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状态;地球内部有圈层由外向内分三层: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古登堡面以上至莫霍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圈层;由岩石组成;是相对刚性的外壳..其下届为莫霍面与地幔分开..陆壳具有双层结构;其分界面称为康拉德面..上层主要由氧硅铝等组成;称为硅铝层..其主要岩石为酸性岩浆岩和变质岩;故又称为花岗岩质层..岩石密度平均2.7g/cm3..下层主要成分是氧硅铁镁;称硅镁层..岩石主要是基性岩浆岩;又称为玄武质层;岩石密度平均3.0g/cm3..大洋地壳缺少硅铝层;只有硅镁层;为单层结构;厚度变化在5-8km之间;平均厚度6km;大洋地壳最薄处不足0.5km..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厚度2880km;平均密度4.5g/cm3;以1000km为界雷波帝面将其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从地表至250km深度划分两个带;0—70km为A带;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部分;通常称岩石圈..70-250km为B带;岩石接近熔点;但并未完全熔化;只有10%左右的熔融物质;物质可以缓慢流动和对流;岩石强度降低;故又称软流圈..地核以古登堡面与地幔为界限..由2880km至地心为地核..地核又根据4640km和5120km深度划分为外核、过度层和内核三个圈层..⑵、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个圈层..大气圈是指环绕地球的最外面的一个圈层;由大气组成..物质成分:以N、O为主;占98.5%;其次为CO、水气和固体杂质..水圈:由地球表层的水体组成..组成水圈的水体包括海2洋、冰川、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以及矿物中的结晶水..生物圈:是由生物及其生命活动地带构成的圈层..生物的生活范围:陆地的表面、水体的上层、地表以下的土壤和岩石的裂隙内..某些深海底和大气中都发现有生命活动迹象..2、简述整合、不整合类型及形成过程..答:整合接触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时代连续..这种接触关系反映出缓慢持续的地壳下降;也可能有未露出水面的局部上升;但是沉积作用连续..不整合按其不同情况又可进一步分为两种情况..平行不整合:这种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但地层时代不连续..反映地壳有一次显着的升降运动;也叫假整合..其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角度不整合:这种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呈斜交关系;地层时代不连续;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古生物不连续..其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积→水平挤压;产生褶皱或断裂;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3、简述正、逆断层造成的地层重复与缺失情况..答:正断层造成地层的重复和缺失情况如下:⑴、当断层的倾向与岩层的倾向相反时;造成地层缺失;⑵、当断层的倾向与岩层的倾向相同时:①断层的倾角>地层倾角;地层缺失;②断层的倾角<地层倾角;地层重复..逆断层造成地层的重复和缺失情况如下:⑴、当断层的倾向与岩层的倾向相反时;逆断层造成地层重复;⑵、当断层的倾向与岩层的倾向相同时:①断层的倾角>地层倾角;地层重复;②断层的倾角<地层倾角;地层缺失..4、简述正断层的组合形式及各种断层组合特点..答:正断层组合形式包括阶梯状断层、地堑、地垒、环状断层、放射状断层、雁列式断层、块断型断层..阶梯状断层: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倾向相同而又互相平行的正断层组成;其下盘依次下降呈阶梯状..地堑: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走向大致平行而且性质相同的断层组合而成的;其中间断块相对下降、两边断块相对上升..地垒: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走向大致平行而且性质相同的断层组而成的;其中间断块相对上升、两边断块相对下降..环状断层:若干条弧形或半环状断层围绕着一个中心成同心圆状排列;称环状断层..放射状断层:若干条断层自一个中心成辐射状排列;即构成放射状断层..雁列式断层:若干条呈斜向错列展布的正断层构成雁列式断层..块断型断层:两组方向不同的大中型正断层相互切割时;构成方格或菱形断块或方格网式组合;称为块断型断层..5、简述逆断层的组合形式及各种断层组合特点..答:逆断层组合形式包括阶梯状断层、地堑、地垒、环状断层、放射状断层、雁列式断层、块断型断层..叠瓦构造: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产状一致的逆断层组成;其老地层依次叠覆于新地层之上;形如叠瓦;称为叠瓦状构造..对冲式逆断层:是由两条或两组相反倾向的断层自两侧向一个中心逆冲的断层组合..背冲式逆断层:是由两条或两组相向倾向的断层自中心向两侧逆冲的断层组合..楔冲断层:逆冲体一侧与老地层之间为逆断层接触关系;另一侧的新地层发育正断层;实际上为正断层和逆断层的组合..6、简述物理风化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特点..答:物理风化作用方式包括:⑴、岩石释重引起剥落或崩解作用;⑵、岩石、矿物的热胀冷缩发生剥离作用;⑶、岩石空隙中水的冻结与融化引起冰劈作用;⑷、岩石空隙中盐类结晶与潮解-结晶撑裂作用..物理风化作用是一种纯机械破碎作用;它使完整的岩石在原地破碎成大小不等、棱角显着、没有层次的乱石堆;碎屑成分与下伏基岩一致..7、简述化学风化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特点..答:⑴、氧化作用;⑵、水溶液的作用..水溶液的作用可进一步细分为①溶解作用;②水化水合作用;③水解作用;④碳酸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改变了母岩的结构、构造;并形成新矿物..经过彻底的化学风化作用后;比较活泼的元素随水流失;只有稳定的元素残留下来形成新矿物..8、论述风化作用影响因素在风化作用中所起的作用..答: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包括: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岩性因素、岩石结构和构造因素和地质构造因素..气候因素包括降水量、气温、地表植被发育状况等..潮湿气候区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岩石风化作用彻底;干旱气候区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地形因素:朝阳面温差大;风化强;而背阳面则相反;地形高的地段;一般来说水位低;生物稀少;以机械风化为主;地形低的地段水分充足;生物繁盛;以化学风化和生物化学风化为主..岩性因素:不同矿物的抗风化能力顺序;岩浆岩中结晶早的矿物容易风化;后结晶的矿物不易风化..所以;石英是自然界中抗风化能力最强的矿物..岩石结构和构造因素:细粒、等粒的岩石抵抗机械风化能力强;而化学风化中等粒结构和胶结疏松的岩石有利于水溶液的渗透和生物活动;有利于化学风化作用..不等粒结构岩石孔渗性差;溶液不容易渗透;不利于化学风化..另一方面颗粒之间结构稳定性差;有利于机械风化..地质构造因素:断层或节理发育地带;岩石容易风化;形成沟谷或低地..纵横交错的断层与节理将岩石分割成若干岩块;其棱角部位风化作用强而逐渐圆滑..随着风化作用的继续进行;岩块像卷心菜一样的呈卷层状脱落;这种现象称为球状风化..9、论述河流的侵蚀作用..答:河流的侵蚀作用有溶蚀、冲蚀和磨蚀作用;但以机械的冲蚀作用为主..河流侵蚀河床;使其不断加深的作用称下蚀作用..河流侵蚀谷坡使河谷不断扩宽的作用称侧蚀作用..⑴、下蚀作用河流的上游和山区河流;河水向下侵蚀河床的能力强;形成谷坡高度远大于谷底宽度的深谷;其横剖面呈“V”形;故称“V”形谷..下蚀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时;还有向源头方向发展的趋势;这种向源头使河流延伸的侵蚀作用称向源侵蚀作用..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使河谷不断向源头发展;加长河谷;直至分水岭..若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先发展到分水岭;将迫使分水岭向另一侧转移;把另一侧侵蚀能力较弱的水系上游或其支流袭夺过来..这种现象叫河流的袭夺..当河流袭夺现象发生后;被袭夺河的上游或支流以急转弯的形式流入新的水系;袭夺处的这个急转弯称袭夺弯..被袭夺的河流称为断头河..由于组成各段河床岩石的软硬程度、构造破碎程度不同;下蚀作用存在差异;差异下蚀作用使河流在有些地段出现急流险滩;甚至是高悬瀑布..河水不断冲击断破坏瀑布陡坎下部的岩石;使之逐渐被掏空;形成壁龛;随着壁龛的不断扩大;其上部的岩石不断崩塌;使瀑布后退;其结果是瀑布最终消失..河流的下蚀作用的极限称为侵蚀基准面..入海的河流通常以海平面作为侵蚀基准面..支流进入主流河面可作为支流的侵蚀基准面..⑵、河流的侧蚀作用河道在转弯处;主流线因惯性而偏向凹岸;使凹岸一侧水体壅塞;水面高于凸岸;迫使凹岸的水体下沉形成底流;并沿河底返回凸岸一侧..水流流不断掏蚀和冲蚀凹岸;使凹岸侧逐渐后退..跨落下来碎屑或岩块被底流带向凸岸沉积;从而凹岸被侵蚀后退;凸岸一侧不断向前延伸..河道越来越弯曲..当相邻两个凹岸相距很近时;洪水期水流冲溃曲颈直接流入下一河弯;这种现象叫河流的截弯取直;被遗弃的弯曲河道称牛轭湖..⑶、地壳抬升期河流下蚀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河流阶地:地壳抬升后河床降低;原河漫滩相对抬高;因此;河流阶地发育说明本地区地壳经历了上升运动..阶地越多;上升的次数越多;阶地上升的高度越大;地壳抬升的幅度越大..夷平面:地壳长期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降状态;地表高地遭受剥蚀;洼地接受沉积;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这种过程称为准平原化;所产生的地形称准平原..当地表演化到达准平原阶段之后;如果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下蚀作用重新加强;使原来的准平原抬升;再经流水侵蚀改造;又形成广大地区内有许多海拔高度大体相同的平顶山;称之为大地回春或夷平面..深切河谷:地壳抬升后;原来的曲流河深深地嵌入准平原以下;可形成壮观的深切曲流或深切河谷..10、简述河流的沉积作用..答:河流沉积物以机械沉积物为主;化学物质几乎不发生沉淀..河流沉积物称为冲积物..按照河流沉积场所可分为山口区、河谷内和河口区的沉积作用..山口区的沉积物称冲积扇或洪积扇..河谷内的沉积物可划分为以下四类:河道亚相:河床滞留沉积、边滩沉积、心滩沉积堤岸亚相:天然堤沉积、决口扇沉积河漫亚相: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牛轭湖亚相:河流截弯取直后形成牛轭湖沉积河口区的沉积物为三角洲..11、论述河道亚相沉积物类型及特点..答:河道亚相:河道亚相包括河床滞留沉积、边滩沉积、心滩沉积..河床滞留沉积指河流从上游搬运或就地侵蚀的物质;细粒的被带走;粗粒的在河床内堆积形成的沉积..河床沉积物若为砾石级碎屑时;砾石的长轴垂直于水流方向;且呈倾向主流线上游的叠瓦状排列..心滩沉积—主要是辫状河内发育的砂质堆积物..成因之一是双向横向环流作用;使碎屑物质在河心沉积—心滩;二是河流由窄河段进入宽河段因流速降低;水流携带的物质卸载形成心滩;三是河床中存在障碍物引起流速降低;导致水流携带的物质卸载形成心滩..心滩沉积物颗粒粒度粗、分选磨圆差、成分成熟度低..边滩点沙坝或内弯坝由单向横向环流的作用把凹岸侵蚀的物质带至凸岸边形成的沉积物..被水淹没部分称水下边滩;出露地面部分称水上边滩..典型的河漫滩沉积剖面上具有两套不同性质的沉积组合;下部是粒度较粗的边滩沉积;上部是厚度较薄的河漫滩相..这种组合称为河流的二元结构..边滩沉积物具有搬运距离近;粒度粗、分选差、磨圆度低、成分成熟度低的特点..12、论述河漫滩亚相和堤岸亚相沉积物类型及特点..答:堤岸亚相包括天然堤沉积和决口扇沉积..因洪水期水量剧增;洪水可漫出河床并淹没浅滩;使流速大减;河流携带的部分碎屑物质可在其上沉积..较粗的碎屑在浅滩边缘沉积;形成与河床平行的垄岗状地形;称为天然堤..有时在洪水期;天然堤被冲决并在其外形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决口扇..由于天然堤和决口扇沉积是在相对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因此;沉积物颗粒较细;主要为细砂—粉砂沉积..河漫亚相包括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三个微相..在天然堤外侧;地形平坦;只有在特大洪水时期被淹没;由于水动力进一步减弱;所以沉积物颗粒较细;称河漫滩..而宽阔的河漫滩称为冲积平原..河漫滩上沉积物以细粒度的粉砂和泥质沉积物为主..河漫滩上低洼地区积水形成河漫湖泊;河漫湖泊沉积是河流沉积中最细的部分;即以泥质沉积为主..河漫滩上相对低的地区;若潜水面基本与地面持平的区域;则容易造成植物大量生长;河漫沼泽沉积以泥质和有机质沉积为主;可形成泥炭和煤炭沉积..13、论述河口区沉积作用..答:河流流人海湖盆地的河口区;因坡度减缓;水流扩散;流速降低;将携带的泥砂沉积于此;形成近于顶尖向陆的三角形沉积体;称三角洲..根据河流和湖泊或海洋的水动力条件可进一步将其划分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和潮汐三角洲..三角洲在纵剖面上具有3层构造;自上而下为: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地球科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化学元素在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

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

(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14.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

15.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接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重点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地球表层 :是指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交错、渗透局部。

2太阳系: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

8 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卫星及其他小天体组成。

3 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

4 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太阳外表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其温度低于周围温度。

5 科里奥利力: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外表运动物体受到与其运动方向相垂直的惯性力。

6 地球的偏心率: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的轨道的两焦点间的距离和长轴长度的比值。

7 地层层序律:在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发生构造变动,年代较老的地层在下,年代较新的地层叠覆在上。

8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一个样本内,其放射性原子的衰变至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9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10 地磁场倒转:地球磁场的方向发生180°的改变,也就是地磁两极的极性发生的倒转现象。

11莫霍面: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12古登堡面:地幔和地核之间的分界面;13地壳: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刚性的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地球外壳局部;14岩石圈: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圈之上的地球内部的刚性局部;15软流圈:又称低速带,是指地下 60-250km 之间,地震波速度减低的地带(塑性流动 )16地温梯度:沿等温面的法线朝向地球中心方向上单位距离内温度所增加的数值, 又称地热增温率。

17地壳元素的丰度:元素在地壳的平均含量;18主量元素〔常量元素或造岩元素〕:是岩石中含量大于1%的元素19微量元素:地壳 (岩石 )中含量低于 0.1%的元素20矿物: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21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22碎屑结构:是指在一定动力条件下共生在一起的碎屑颗粒所具有的内在形貌特征的总和,其中包括粒度、分选度、圆度、支撑类型和孔隙等几个方面。

地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

地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

地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
地球科学概论中的名词解释包括:
1. 宇宙:这是一个无限永恒且不断运动变化的客观物质世界。

2. 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3. 星际空间:在恒星与恒星之间存在着极其广大的空间,称为星际空间。

4. 星际物质:弥漫于星际空间的极其稀薄的物质称为星际物质。

5. 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存在着一个受太阳引力支配的天体系统,包括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卫星及其他小天体。

6. 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

7. 太阳黑子: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现象。

8. 地球表层:是指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交错、渗透部分。

以上名词解释仅供参考,如需更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地球科学概论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共8套)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共8套)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共8套)第一套《地质学基础》试题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1.新构造运动2.风化壳3.莫霍面4.标准化石5.岩石圈6. 矿物7. 向斜8. 转换断层二、填空(1′×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B、KC、TD、Q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B、二叠纪C、三叠纪D、白垩纪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B、区域变质作用C、埋藏变质作用D、动力变质作用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B、晚古生代C、早古生代D、新生代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B、直立褶皱C、倾斜褶皱D、翻卷褶皱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B、构造窗C、逆掩断层D、冲断层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⒋ 食限:日月食的发生,要求日月相合(或相冲)与黄白交点或其附近。这个“附近”有一定的限度,它就是食限。
⒌ 磁偏角:地理子午线与地磁子午线的偏角。
⒈ 引潮力:在地球上引起潮汐现象的力。它是由于月球(或太阳)对地表各处的引力差异而产生的。
⒉ 太阳的回归运动:太阳以回归年为周期,来回于天赤道南北侧的往返运动。
⒈ 太阳系:太阳系是由中心天体太阳及其巨大引力作用下,环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所组成的天体系统。
⒉ 引潮力:在地球上引起潮汐现象的力。它是由于月球(或太阳)对地表各处的引力差异而产生的。
⒊ 历法:比“日”更长的时间计量,它是根据天体的周期运动来安排年、月、日的法则。
⒊ 食限:日月食的发生,要求日月相合(或相冲)与黄白交点或其附近。这个“附近”有一定的限度,它就是食限。
⒋ 天文单位:即日地平均距离,是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的半长轴,距离为1.496亿千米。
⒌ 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处,太阳光直射并排除大气的影响的条件下,地面上单位面积(cm2)每分钟所接受的太阳热量,即8.16J/(cm2•min)。
1、恒星的自行:恒星的空间速度,可以分成两个分量,即视向速度和切向速度,切向速度表现为恒星在天球上的位移,称为自行。
2、地轴进动:南北天极在天球上的移动,反映了地轴在宇宙空间的运动,叫地轴进动,它是指地轴绕黄轴的圆锥形运动。
3、黄道:地球公转轨道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4、潮汐现象:海水周期性的涨落现象。白天的海水上涨为潮,夜间的海水上涨为汐,合称潮汐。
5、地理纬度:地面法线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
1、历法:如何方便地协调回归年、朔望月、太阳日三种时间单位的方法,安排年、月、日的法则。
2、朔望月:月球连续两次合朔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周期,称为朔望月。
4、太阳日:太阳连续两次在某地上中天的时间间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