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的生态研究
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的技术措施研究
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的技术措施研究草原是全球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是中亚、蒙古和北美洲的主要景观类型,也是亚洲、欧洲和南美洲的焦点地区之一。
草原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草原资源,包括食物、药物和燃料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草原生态系统一直处于不断退化的状态。
为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研究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的技术措施至关重要。
一、草原植被保护与恢复草原植被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草原生态系统的退化主要表现在植被的破坏和失去平衡。
通过采取科学的植被保护和恢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1. 沙漠化治理沙漠化是当前草原生态系统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为了治理沙漠化,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如人工植被、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等。
在大规模沙漠化区域,可以采用植被恢复和保护措施,如农林牧结合、草地生态工程和防护林带等。
2. 种植适应性植物为了加强草原植被保护,可以采用引进适应性植物来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植被覆盖率。
适应性植物具有生命力强、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等特点。
同时,适应性植物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也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3. 控制草原火灾草原火灾对草原植被破坏非常严重,容易引起草原土地的贫化和沙漠化。
因此,要加强火场的监测和预警,并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
二、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草原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要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必须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
1.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重要措施。
要加强沟渠改造、植被加固、防护林带建设、补水补水等工程建设,以促进草原土地的水土保持和恢复。
2. 生态环境保护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还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监测和管理草原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依法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
三、合理的草畜比和牧草管理草地和畜牧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草畜比和牧草管理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内蒙古草原生态的现状分析及保护与建设的对策研究
“十五” 期间, 通过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结果显 示, 全区草原 退化、 沙化、 盐渍化面积共 C @/? & ?.万 (= -, 占全区草原面积的 @- & #? D , 占可利用草原 面积的 /E D , 其 中, 退化 草原 占全 区草 原 面积 的 C E& @@ D 、 沙化草原占 "" & /? D 、 盐渍化草原占 E D 。 全区草原 “三化” 强度以轻度和中度为主, 分别占全 区草原 “ 三化” 面积的 C@ & #ED 和 C. & ?# D , 重度占 " -& ?- D 。 与 ? . 年 代对 比, 轻度 “三 化” 面 积增 加 . & ?# 倍, 中度 “ 三化” 面积增加 " & "@ 倍, 重度 “ 三化” 面积 增加 . & #? 倍。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及草 原化荒漠、 低地草甸退化明显, 大部分为中度退化, 其中沙地草原植被退化较重; 荒漠类、 山地草甸、 沼 泽类由 于生 长环 境较 特殊, 退化 较轻。牧区 草原 “三化” 主要分布在河流、 湖泊、 井泉、 居民点附近及 旗 ( 县) 苏木交界处, 向外延伸由重减轻。半农半牧 旗县草原由于开垦及重牧, 草原退化现象普遍。 与 ?. 年代对比 “三化” 草原草群的种类数量、 高度、 盖度、 产量普遍下降。轻度退化草原中可食牧 草产量减少 - .D F C. D , 植被覆盖度减少 -. D ; 中 度退化草原可食牧草产量减少 C .D F @ .D , 植被覆 盖度减少 -. D F #E D ; 重度退化草原可食牧草减少 @ .D 以上, 植被覆盖度减少 #E D 以上。综上 所述, 保护与治理草原生态迫在眉睫。 - ! 保护与建设草原生态的对策 截止 “十五期” 末, 人工种草、 草原改良、 飞播牧 草、 饲用灌木种植累计保留面积 @ ##& ## 万 (=- , 草 原围栏 " B/C & @/ 万 (=- , 年种植饲料作物 @ C 万 (= -。 “十五” 期间, 植被长势较差的草原面积五年间减少 了 E .D , 长势较好的草原面积增加了 EC D 。从东到 西地区间表现不同, 东部地区五年中产量上升幅度 为 # CD , 中部地区上升幅度为 "" ?D , 西部地区上升 幅度为 "B@ D 。草原沙化退化趋势得到 有效遏制, 局部草原生态得到较好恢复。
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一、引言草原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草原生态环境的现状、保护现状和策略、草原恢复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草原生态环境现状1. 草原面积的减少: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和农业活动的不合理,草原面积逐渐减少。
2. 植被退化现象: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过度利用导致草原植被退化,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 土地退化问题:草原过度放牧引发土壤侵蚀和风沙灾害,严重破坏了土地的肥力和水分保持性能。
三、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现状和策略1. 国家政策的支持:政府应加大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农牧民参与保护行动。
2. 提高意识:加强对农牧民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他们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科学合理的草原管理观念。
3. 控制过度放牧:加强对草原畜牧业的管理,采取综合措施控制过度放牧,提高草原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4. 限制开垦行为:减少对草原的开垦行为,避免进一步破坏草原生态环境。
5. 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草原生态环境的监管机制。
四、草原恢复措施1. 植被恢复:采用人工种植、自然恢复和植物保护等手段,加速退化植被的恢复速度,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水土保持工程:通过修建水土保持工程,防止土地侵蚀和风沙灾害,保护土壤肥力,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
3. 多样性保护:保护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减少生态灾害的发生。
4. 促进生态旅游:发展以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旅游业,提高人们对草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增加保护经费来源。
五、结论草原是珍贵的生态资源,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不仅关乎当地农牧民的生计,更关系到全球生态平衡的维持。
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需要政府、农牧民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期望通过加强合作和采取科学的措施,能够实现草原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和健康恢复。
内蒙古草原退化原因及逆转措施研究
内蒙古草原退化原因及逆转措施研究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之一,然而近年来,草原退化的现象日益严重,这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能的逆转措施。
首先,内蒙古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过度放牧。
内蒙古是我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人们依赖草原来养育牲畜,这导致了过度放牧和过度踩踏草原的情况。
在大范围的过度放牧下,草原的植被无法得到恢复和更新,导致土地逐渐退化。
其次,过度农牧综合开发也是导致草原退化的原因之一。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人们不断开垦和开发草原地区。
这种开发方式会造成土地的破坏和植被的消失,从而导致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
另外,气候变化也是造成内蒙古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干旱和降水不均等气候现象加剧,在这种情况下,草原的植被生长受到严重影响,草原退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
针对内蒙古草原退化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逆转措施来恢复和保护草原生态系统。
首先,加强草原管理和监测是非常关键的。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草原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并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草原退化的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
其次,要加强对放牧和农牧综合开发行为的监管和引导。
可以通过限制放牧的数量和面积,实施合理的放牧制度,使草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恢复和休养。
同时,鼓励农牧民改变传统的农牧方式,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模式,减少对草原的压力。
此外,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也是逆转草原退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研究,了解草原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恢复机制,针对不同的退化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同时,需加大技术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草原保护和管理技术,提高草原的恢复能力。
最后,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对草原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开展草原保护教育和培训,使公众了解草原退化的危害和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和改善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环境。
《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变化的生物多样性与环境驱动因素研究》范文
《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变化的生物多样性与环境驱动因素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草原,作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对于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变化及其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并分析环境驱动因素对这一变化的影响。
二、研究区域与背景内蒙古草原位于中国北部,覆盖了广阔的地理区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复杂的生态系统。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系统功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因此,对该地区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及生物多样性分析1.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具有提供生产生活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调节气候等多项功能。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这些功能正在逐渐发生改变。
2. 生物多样性:内蒙古草原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基础。
然而,由于过度放牧、土地开发等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物种的数量和分布范围正在逐渐减少。
四、环境驱动因素分析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如降水分布变化、温度波动等。
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草原的生产力、物种分布和生态系统功能。
2. 人类活动:过度放牧、土地开发、工业污染等人类活动严重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系统功能的下降。
五、研究方法与结果本研究采用遥感技术、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对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变化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表明:1.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变化:随着气候变暖和降水减少,内蒙古草原的生产力逐渐下降,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然而,不同地区的草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
2. 生物多样性变化: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物种的数量和分布范围正在逐渐减少。
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与利用探索
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与利用探索一、草原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草原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
内蒙古草原包括森林草原、草原、沙漠草原和湿地草原四大类型,面积超过1160万公顷,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功能区草地占总面积的72%。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内蒙古草原面临诸多问题。
草原生物多样性丧失,草原土地退化、沙漠化及污染严重,内蒙古生态危机日益加剧。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内蒙古开展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二、草原生态保护措施1. 建立生态功能区内蒙古政府于2005年初步划定了生态功能区,划定了540多万公顷的草地,确保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
生态功能区是针对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
2. 推行草原禁牧草原禁牧是指在特定期间限制或禁止牧民把牲畜放到草原上进行放牧的活动。
通过禁牧以及合理利用草场,可以使草原得到充分的恢复。
3. 实行草原埋地草原埋地就是将秸秆等杂草填埋到土中,促进土壤有机质的蓄积和土层肥厚,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水保肥,以提高草地质量。
这种方式通过循环利用草原资源,避免了破坏草地环境的现象。
三、草原生态利用措施1.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内蒙古畜牧业发展较为成熟,肉、毛等畜产品市场需求较大。
通过科学调控畜牧业的规模和结构,稳定畜牧业经济效益,同时促进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 草原生态旅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愿意通过旅游方式接触大自然,体验草原风光和民俗文化。
草原生态旅游可以推动当地经济增长,同时也是一种可持续的开发方式。
四、结论内蒙古草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宝库。
为了保护草原,内蒙古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与草原生态利用措施。
通过建立生态功能区、实行禁牧、埋地等措施,可以保护草地的土壤和生物多样性,同时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与草原生态旅游也可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综合性的保护与利用措施可以实现草原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退化严重生态系统恢复迫在眉睫
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退化严重生态系统恢复迫在眉睫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的退化问题已经日益严重,生态系统的恢复已经变得迫在眉睫。
本文将从草原退化的原因、影响以及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性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草原退化的原因草原退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牲畜过度利用了草原的资源,使土壤无法得到有效的修复,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其次,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也是导致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会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从而影响了植被的生长和土壤的肥力。
最后,气候变化也是导致草原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雨不均匀,草原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气候变化的速度,从而加速了草原退化的进程。
二、草原退化的影响草原退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草原退化导致植被减少,土壤质量下降,影响了水源的供给和水土保持能力。
这不仅威胁到了当地居民的用水和灌溉需求,也加剧了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其次,草原退化对草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了威胁。
草原是很多草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和食物来源,草场退化意味着它们失去了生存环境和足够的食物供应,加速了物种灭绝的进程。
最后,草原退化也对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草原是牧区的重要资源,影响了草原的生态系统也就直接影响了牧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此外,草原退化还会导致生态旅游业的衰退,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性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对于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恢复可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提高草原的生产力和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生态系统恢复还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水源的供给能力和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潜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系统恢复的措施为了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首先,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意识,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提高人们对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视程度。
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
第32卷第4期草原与草业2020年12月 V o l.32 N o.4G r a s s l a n d a n d P r a t a c u l t u r e D e c.2020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陈永泉(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呼和浩特010020)摘要:概述了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现状,分析了内蒙古草原工作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归纳论述了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具体措施,并提出了加强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近期的重要任务㊂关键词: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中图分类号:S81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52(2020)04-0001-051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概况1.1草原 三化 现状20世纪80年代,全区草原退化㊁沙化㊁盐渍化面积共2.50ˑ107h m2,2010年全区草原退化㊁沙化㊁盐渍化总面积为4.63ˑ107h m2,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勘察规划院通过遥感影像初步判读全区草原退化㊁沙化㊁盐渍化面积达到4.57ˑ107h m2,比2010年减少了5.72ˑ105h m2㊂1.2草原保护修复2000年以来,退牧还草㊁京津风沙源治理㊁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相继实施,中央累计投资91.77多万元,完成草原生态治理2.19ˑ107h m2;全面启动实施了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将陈巴尔虎旗等6个旗作为试点旗县,制定了‘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补助资金绩效评价办法“,从组织管理㊁资金使用㊁绩效目标完成㊁生态效益㊁科技支撑等5个方面对草原修复治理补助资金进行全面绩效评估;成立生态修复技术服务团队,实行首席专家责任制,借助技术服务团队广泛吸纳科研院所㊁大专院校的新技术㊁新成果,打通科技成果推广最后 一公里 ㊂目前,2019年修复任务已完成,2020年任务正在实施,年底能够基本完成㊂通过工程项目建设,草原 退化㊁沙化 面积比2000年减少了2.68ˑ106h m2,与2010年相比减少了5.73ˑ105h m2,全区草原植被盖度连续三年保持在44%左右,草原生态退化趋势得到遏制,草原生态持续向好㊂内蒙古草原生态现状可以概括为:一方面整体向好,另一方面问题依然突出和严峻,仍处于退化状态中㊂据监测,天然草原平均产草量从2000年的750k g/h m2逐步增加到2018年的855k g/h m2;平均覆盖度从35%增加到44%㊂期间虽然有波动,但总体波动上升的趋势稳定,全区60%的草原生态状况持续向好㊂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全区草原质量降低,承载力下降,超载过牧问题突出,天然草原平均产草量还远没有达到上世纪80年代1065k g/h m2的水平,高质量草原面积占比下降2个百分点,多年生植物种类减少27%,优质牧草比例下降8%,特别是建群种在重度退化草原中基本消失,而退化指示植物和毒害草增加㊂总之,近年来草原退化趋势得到了有效缓解,但草原退化现状依然很严峻㊂草原退化数据亟待更新,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亟待加强㊂2内蒙古草原生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1新时期草原工作面临的新机遇2.1.1党中央和总书记重视关心草原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草原,反复强调要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并多次对草原工作做出指示批示,2019年3月两会期间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保护草原㊁森林是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草原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㊂1收稿日期:2020-10-15作者简介:陈永泉(1965-),男(蒙古族),高级畜牧师,内蒙古通辽人,主要从事草原行政管理工作,E-m a i l:c h e n_y o n g q u a n@126.c o m.2.1.2 草原管理体制机制得到了强化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决定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原农业部的草原监督管理职责整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内设草原管理司,在国家层面,草原行政管理机构的层级得到大幅提升,充分体现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突出了草原保护修复,理顺了草原管理体制,为推进草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更加坚实的体制基础㊂2.1.3 草原吸引力攀升注入修复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大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与日俱增㊂近年来,到草原地区旅游休憩㊁体验草原优美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的人数持续攀升㊂人民群众对优美草原生态环境不断增长的需求,为进一步加大草原保护修复力度㊁提升草原生态服务功能㊁提供更多优质草原生态产品注入了强劲动力㊂2.1.4 国力提升增强草原修复能力草原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已经有能力㊁有条件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为强化草原保护修复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㊂2.1.5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重视草原生态石泰峰书记指出,草原是广大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和精神家园,内蒙古大草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做牧区工作一定要把保护草原生态作为第一位的㊁压倒性的任务,当经济建设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出现矛盾时,一定要旗帜鲜明地把草原生态保护挺在前头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毫不放松地抓好草原生态保护,深入研究草原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尊重自然㊁顺应自然,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扰动和干预,维护好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和平衡㊂在草原上搞露天开矿,对生态造成的破坏非常大,必须尽最大努力治理和修复生态环境,今后严禁在草原上新上矿山开发项目㊂草原的原生态最有价值㊁最具魅力,要切实保护好草原的自然生态,深入挖掘草原文化内涵,加强旅游业标准化服务和精细化管理,让游客感受到高品质体验㊂发展生态旅游,全程都要突出草原生态保护,人造景观越少越好,必须建的设施也要与自然景观相协调㊂要认真落实草畜平衡政策,积极调整养殖结构,稳步推进规模化㊁集约化经营,努力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㊂2.2 当前草原工作面临的挑战2.2.1 对草原重要性的认识仍然不足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中,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大众广泛认识,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中,只包括了森林覆盖率㊁湿地保护率㊁水土保持率㊁自然保护地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㊁重点生物物种种数保护率5个生态良好指标,尚缺乏草原保护方面的指标㊂草原工作在一些地区没有被摆上重要位置,在机构改革中本来就不多的草原队伍还有流失,草原监管力量薄弱㊂2.2.2 草原资源底数不清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了第一次全国草原资源调查,距今已有30多年,草原面积究竟有多少㊁草原退化状况到底怎样等基本情况都无法拿出准确㊁权威的数据,只有大的分布和范围,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山头㊁地块和图斑,草原小班的数据档案基本为空白,许多地方草原与林地㊁耕地㊁湿地重叠交叉,权属不清㊁界限不明, 一地两证 或 一地多证 较为普遍,导致编制草原保护修复规划㊁实施草原保护修复工程以及强化草原监管保护都缺乏根基,难以做到科学㊁精准㊁有效㊂2.2.3 草原基础工作薄弱由于长期各自独立运行,草原和森林虽在空间上相邻或重叠,但在技术方法上平行不相交,在保护修复上统筹和融合还不够㊂相比于农业㊁林业等行业,草原行业的研究㊁调查㊁监测㊁评估基础工作薄弱,缺少更精细的区划,分区施策难以实施,哪些草原需要重点保护,哪些草原需要加强修复,哪些草原可以合理利用,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㊂在草原标准方面,草原退化标准不完善,草原健康标准缺失,难以对草原生态状况做出科学判断㊂草原保护修复工程缺少验收标准,科学评判工程实施效果缺少依据㊂2.2.4 草原监管力量薄弱机构改革前,与其他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相比草原管理机构队伍就比较薄弱,与草原保护管理的繁重任务很不相称㊂机构改革后,虽然国家和省级层面草原行政管理力量得到一定的强化,但省㊁市㊁县级草原行政管理机构存在明显弱化问题,特别是各2 草原与草业 2020年 第32卷 第4期级草原技术推广机构力量流失严重,草原监督管理机构残缺不齐,草原监管力量大幅削弱㊂2.2.5科技支撑能力不足草原科技体系不够健全,草原科研单位和涉草专业的高校数量较少,人才短缺,力量较弱㊂草原科学研究不够深入,草原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缺少国家重大科研专项支持,对草原生态演替及退化机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不够,研究成果不多㊂草原管理理论和政策研究不够充分,对决策咨询支撑不足㊂草㊁草原㊁草地㊁草业㊁草资源等相关概念相对模糊,名称经常混用㊂草原野外观测试验站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设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㊂草原保护修复实用技术研发能力较弱,科技成果推广运用不足,草原保护修复科技贡献率不足30%,远远低于草业发达国家水平㊂3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草原生态修复是通过对退化沙化草原采取草畜平衡㊁禁牧封育㊁免耕补播㊁生境改善㊁灾害防治㊁植被重建等管理及技术措施,促进草原植被逐步恢复,使草原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㊂2019年国家启动了天然草原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但由于对天然草原进行大规模㊁系统性的修复缺乏经验,特别是配套的政策㊁技术㊁物资㊁队伍等方面储备不足,对当前开展草原生态修复形成一定的制约,亟待总结试点经验,探索创新思路,完善政策措施,持续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㊂3.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草原保护修复治理体系要加紧研究出台草原工作指导意见,加快修订‘草原法“,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制度建设,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细化草原保护㊁修复㊁利用的各项政策,构建调查监测㊁评估管理㊁监督执法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标准和技术体系㊂建立完善草原自然保护地体系,在生态系统典型㊁生态服务功能突出㊁生态区位特殊㊁生物多样性丰富㊁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独特的区域,整合建立国家公园,优化草原自然保护区,建立草原自然公园,实行整体保护㊁严格管理㊂建立完善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实施更加严格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基本草原面积不减少㊁质量不下降㊁用途不改变㊂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严禁擅自改变草原用途和性质㊂完善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创新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率,依法查处超载过牧和禁牧休牧期违规放牧的行为㊂建立和完善草原标准和指标体系,从草原的起源㊁植被状况㊁生态状况㊁主导功能㊁权属㊁管理措施等多维度进行分类和分区,制定草原健康和质量等级标准,基于生态优先兼顾合理利用,创建与森林资源同口径的指标体系,纳入国土生态质量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㊂3.2坚持规划引领,不断加大草原生态修复力度按照因地制宜㊁分区施策的原则,加快编制全国草原保护修复利用中长期规划和 十四五 各项专项规划㊂针对不同区域气候特点和草原退化状况,谋划启动实施草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加快退化草原植被恢复,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㊂在超载过牧严重的地区,加大禁牧封育力度,辅以补播草种㊁松土施肥㊁鼠虫害防治等措施,促进草原休养生息和植被恢复㊂对已垦草原,有计划地实施退耕还草㊂在水土条件适宜的地方,适度发展人工草地建设,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㊂3.3整合资源力量,加强草原保护管理队伍建设根据机构改革后基层草原管理和技术推广机构现状,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和力量整合,稳定和壮大基层草原管理和技术支撑队伍,提升草原部门监督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㊂在原有草原监测队伍基础上,以局属各规划院为龙头,整合原有林业规划调查队伍和相关科研单位及高校的力量,调动国家队㊁地方队和市场的积极性,在国土 三调 初步摸清草原分布㊁面积㊁权属的基础上,利用天空地一体化技术进一步深化㊁细化草原调查监测工作,做到每一块草原都建立一套档案资料,以满足专业化㊁精细化管理的需要㊂3.4突出保护重点,积极推进草原自然公园建设草原自然公园是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㊂创建兼顾生态保护㊁放牧利用㊁旅游休憩㊁文化传承的草原自然公园,既能够有效协调草原生态保护和生产利用的矛盾,还能够促进国家公园㊁草原自然保护区㊁草原自然公园共同组成的草原保护地体系建设㊂3.5坚持统筹兼顾,提升草原资源合理利用水平草原既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也有重要的生产功能㊂要在加强草原保护㊁不断提升草原生态功能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草原资源科学合理利用㊂要把传统放牧经验与无人机㊁大数据等现代管理手段有机结合,指导农牧民科学㊁有序放牧,不断提高科学放牧水平㊂要把草原保护和合理利用作为生态扶贫3陈永泉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措施,通过吸纳草原地区贫困人口参与草原生态保护建设㊁提高科学放牧水平和畜牧业生产效益㊁开展草原生态旅游等增加农牧民收入㊂3.6 强化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草原科技支撑能力积极争取启动草原重大科技研发计划,增加草原科研投入,尽快在退化草原修复治理技术㊁草原生态服务价值评估㊁草原生态系统演替机理等方面取得突破㊂加强乡土草品种选育㊁草种生产㊁天然草原植被恢复㊁人工草地建设㊁鼠虫害治理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与推广;加快推进草原定位观测站㊁重点实验室㊁长期科研基地等平台建设;强化草原保护修复技术的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全面提升草原保护修复科技支撑能力㊂3.7 加强草原宣传,营造草原工作良好社会氛围草原在生态系统保护中不可或缺,在促进牧民增收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保护草原资源是千秋大业㊂要利用各种形式宣传草原,让全社会都认识理解草原,形成重视草原保护㊁支持草原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改革合力,完善草原治理体系,提高草原治理能力㊂4 近期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要任务4.1 调整完善草原生态保护的补奖政策自2011年起,国家对包括我区在内的13个省区实施了两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草原生态保护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㊂2021年国家将启动新一轮补奖政策,如果继续沿用现行政策标准,我区享受的国家补奖资金将大幅减少,不利于巩固扩大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成果㊂因此,应及早研究谋划,加强沟通对接,积极争取国家完善有关政策并予以调整:(1)提高补助奖励标准㊂统筹考虑牧民生产生活需求实际和物价上涨因素,对我区禁牧补助标准由现在平均每亩7.5元提高到15元,草畜平衡标准由平均每亩2.5元提高到5元,力争草原补奖政策面积继续保持10.2亿亩,即国土 三调 减少的2亿多亩草原(其他土地中的其他草原)依然享受补奖政策,以进一步调动广大农牧民参与草原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扩大补奖政策范围㊂对牧区承包草场面积小㊁收入少的牧户实行补贴保底政策,同时将草原管护经费㊁春季休牧以及尚未确权到户或联户的集体草原㊁国有草原纳入补奖范围;(3)完善资金管理办法㊂争取国家对补奖资金切块下达,不设定约束性指标,由自治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禁牧和草畜平衡任务,允许草畜平衡奖励资金在完成草原生态恢复评价后的第二年兑现;(4)强化后续产业扶持㊂争取国家对禁牧区和春季休牧区新建舍饲棚圈㊁建设饲草储备库和青贮窖池㊁牛羊良种和购置优质母牛㊁规模化养殖场配套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装备等给予更多补贴,推动形成与草原生态保护相适应的畜牧业生产方式㊂4.2 严格监管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着眼于减轻天然草原承载压力㊁实现休养生息和可持续利用,进一步完善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㊂第一,要合理划定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将重度退化沙化草原和不适宜放牧利用的部分中度退化沙化草原㊁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区的草原㊁重要打草场和野生采种地的草原㊁各级自然保护地和重要水源涵养区范围的草原划定为禁牧区,禁牧区以外的其他草原全部实行草畜平衡,根据天然草原㊁人工草场和农作物产量科学确定载畜量,推动超载从按 畜 评价向按 草 评价转变;第二,将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监管纳入对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年度考核,将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监管工作纳入旗县人民政府目标管理和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生态管护员制度,切实落实管护责任;第三,制定出台草畜平衡㊁禁牧休牧条例和指导意见,科学指导草畜平衡和禁牧工作,确保禁牧区禁得住㊁平衡区能平衡,对在禁牧区内放牧或者在草畜平衡区超载放牧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以确保草原生态保护和草资源可持续利用㊂4.3 制定严格保护草原生态的配套政策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明确提出 落实最严格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禁在草原上乱采滥挖㊁新上矿产资源开发等工业项目,已经批准在建运营的矿山㊁风电㊁光伏等项目到期退出 ㊂应尽快制定配套政策,细化相关举措,确保落到实处㊂为此,首先要研究制定草原地区煤矿退出工作措施,对现有煤矿实行 三不 (不扩资源㊁不核增产能㊁不扩能改技)原则,引导和支持草原地区120万t 以下露天煤矿㊁60万t 以下井工煤矿有序退出;第二,对草原上已有风电㊁光伏项目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分类引导退出,运行满10年以上的风电项目(800万千W 左右)由自治区能源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退出机制,寿命周期满20年的风电项目(4.5万千W )待国家出台退役及更新管理办法后按要求有序4 草原与草业 2020年 第32卷 第4期退出㊂4.4 持续组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重点工程项目遵循草原生态系统的内在机理和规律,坚持保护优先㊁自然恢复为主,因地制宜㊁分类施策,精心组织实施一批草原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项目㊂一是按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思路,在组织实施好退耕还林还草㊁退牧还草㊁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基础上,对草原生态保护实行整体系统设计,一体谋划草原生态修复㊁高原河湖治理㊁地下水保护以及已垦森林草原还林还草还湿等重大项目,努力将更多生态保护建设工程项目纳入国家总体规划配套规划体系;二是积极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试点,立足我区实际,针对我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统筹谋划㊁系统设计,积极开展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㊁生态修复资金担保㊁草原保险㊁牧区现代化等试点,为建立可持续的草原生态保护制度积累宝贵经验,探索有效之路㊂G r a s s l a n dE c o l o g i c a l C o n s e r v a t i o na n dR e s t o r a t i o no f I n n e rM o n go l i a C h e nY o n g qu a n (B u r e a uo f F o r e s t r y a n dG r a s s l a n do f I n n e rM o n g o l i aA u t o n o m o u sR e g i o n ,H o h h o t 010020,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T h e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o f g r a s s l a n d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 r e s t o r a t i o n i n I n n e rM o n go l i a w a s s u mm a r i z e d ,t h e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a n dc h a l l e n g e sf a c e db y t h e g r a s s l a n d w o r ki nI n n e r M o n go l i aa t p r e s e n tw e r e a n a l y z e d ,t h e s p e c i f i cm e a s u r e so f g r a s s l a n de c o l o gi c a l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 r e s t o r a t i o n i n 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w e r e s u mm a r i z e d a n dd i s c u s s e d ,a n d t h e i m p o r t a n t t a s k s t o s t r e n g t h e n t h e g r a s s l a n de c o l o gi -c a l pr o t e c t i o na n d r e s t o r a t i o n i n t h en e a r f u t u r ew e r e p o i n t e do u t . K e y wo r d s :G r a s s l a n d ;E c o l o g y ;P r o t e c t i o n ;R e s t o r a t i o n5 陈永泉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
草原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新进展
草原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新进展草原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新进展引言:草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功能和碳储存能力。
然而,由于过度放牧、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草原植被退化现象严重。
为了恢复草原植被和修复生态系统,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草原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地下生态修复技术1. 复合菌剂技术:复合菌剂是将多种具有分解作用的微生物混合在一起,通过喷洒或施加到土壤中,促进土壤中有益菌群的繁殖,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
复合菌剂技术在草原生态修复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
2. 土壤改良技术:草原植被的恢复和生态修复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土壤环境基础上。
土壤改良技术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目前,常见的土壤改良技术包括有机肥施用、石灰施用和土地利用方式调整等。
二、地上生态修复技术1. 种子漂洗技术:种子漂洗技术是先将采集到的草原植物种子进行清洗、除杂,然后再进行培养和选育。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去除种子表面附着的根系等杂质,提高种子的存活率和发芽率。
种子漂洗技术广泛应用于草原植物的繁育和恢复工作中。
2. 引种技术:引种技术是将本地或其他草原植物引进到植被恢复区域进行种植。
这种技术可以增加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草原植被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在引种技术中,选择适应性强、抗逆能力好的品种和种质资源非常重要。
三、全面生态修复技术1. 堆肥技术:堆肥技术是将草原动植物的垃圾、废弃物等有机材料进行堆肥处理,形成有机肥料。
堆肥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此外,通过堆肥技术还可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2. 土地利用方式调整: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草原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的基础。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避免过度放牧、过度开发等现象,保护土壤和植被的健康。
调整土地利用方式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因素,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
草原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草原保护情况调研报告草原保护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草原是我国的重要自然资源,其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不可忽视。
然而,由于长期过度放牧、过度开发等人为因素,草原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为了了解目前草原保护情况以及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草原恢复和可持续利用,我们进行了本次草原保护情况调研。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研结果,提供有关草原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二、调研方法我们选择了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草原作为调研地点,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数据收集等方法,全面了解了该草原的保护现状。
三、调研结果1. 草原面积减少:经过多次空间分析,我们发现锡林郭勒草原的面积在过去几十年中逐渐减少,草原退化现象严重。
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和非法侵占土地。
2. 物种多样性下降:草原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然而,由于过度放牧和农业化进程,许多濒危物种和草原特有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物种多样性下降的趋势明显。
3. 沙化土地增加:由于未经合理保护,部分草原土地出现沙化现象。
沙尘暴频发,人畜饮水困难,草原生态系统运作受到严重破坏。
4. 政策执行不力:尽管有一系列草原保护政策和措施出台,但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一些政府官员对草原生态保护意识不足,执法不力,在一些地方草原乱占乱建问题突出。
四、建议和措施1.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草原保护政策的制定和修订,提高惩罚力度,加大对非法占用和破坏草原行为的打击力度。
2. 加强执法力度: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草原保护的执法力度,对于非法放牧、开垦和破坏行为要严厉打击。
3.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草原保护意识的认识,增强保护草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 促进可持续利用:加强草原畜牧业的管理和生态农业的推广,鼓励农牧民采用科学的放牧旋转制度和综合种养模式,实现草原可持续利用。
五、总结本次草原保护情况调研报告揭示了我国草原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
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草原保护,才能使草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和重建。
草原生态恢复及其技术实现研究
草原生态恢复及其技术实现研究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其中草原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草原生态系统是蒙古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对于保持生态平衡、地表水资源的保护、气候调节、全球碳循环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草原生态恢复及其技术实现研究显得异常必要。
草原生态系统现状分析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除一些较为细小的草原外,整个中国草原存在很高的退化和恢复和建设等各种生态问题。
草原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植被覆盖度降低、水土流失、土地退耕、畜牧业压迫等方面。
尤其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草原退化问题日益严重。
草原土地过度开发,耕地过度利用,合理开发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不足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草原生态恢复及技术实现研究的必要性草原生态系统已经遭到严重破坏,这对于草原地区的国家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草原生态恢复及其技术实现研究显得异常重要和必要。
草原生态恢复主要涉及植被恢复、水源涵养、土壤改良等方面,要达到恢复草原的目标,有必要采用一些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如引入循环经济理念,进行土地改良与治理,推广草地灌草技术,合理调节水质输送,以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自然生态恢复。
草原生态恢复技术实现研究1. 植被恢复技术(1)选用适宜的铲、挖工具或手工盲式插植法插植,或选用高压水枪或两用挖坑机进行插植,优选土壤立地植物和草本植物,保证种子的良好发芽和成熟。
(2)引入新种,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减少人为破环草原动态平衡的现象,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种源、适宜的地点引种,堆积种质,创造适宜的环境,提高种子的成活率。
(3)在水源近处种植灌木,如:沙冬青等,能够将土壤保持在基本干燥状态的那个条件下保持水分,也能减少水的流失。
此外,还可以种植一些具有水来源优势的干旱灌木,如:狼尾草、鼠尾草、红岩茶等。
2. 水源涵养技术(1)采用草地控制沟坑和排水设施管理,建立和完善草原水资源开发、管理和保护体系,加强草地管理制度建设,增加草地水分的利用效率。
《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变化的生物多样性与环境驱动因素研究》范文
《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变化的生物多样性与环境驱动因素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草原,作为中国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其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及生物多样性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变化的生物多样性与环境驱动因素,以期为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几个典型草原区域,包括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乌兰察布等地区,这些地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法。
通过收集相关文献,梳理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的历史变化;同时,通过实地调查收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生物多样性与环境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生物多样性变化1. 物种多样性内蒙古草原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包括多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然而,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物种的数量和分布范围发生了显著变化。
例如,某些耐旱、耐寒的物种数量增加,而一些喜湿、喜肥的物种数量减少。
2. 生态系统多样性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草地、湿地、湖泊等多种生态系统。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这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四、环境驱动因素分析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影响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草原地区的降水分布和温度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工业化等,对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这些活动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退化。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本研究表明,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发生了显著变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环境驱动因素。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研究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研究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也是草原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草原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促使了草原环境保护与修复研究的广泛开展。
一、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研究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是草原保护、草原生态建设和草原生态保护的综合工程,旨在实现草原生态的复原和生态功能的恢复。
草原环境保护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空气污染控制在大气污染物方面,草原区域主要存在沙尘暴和加强状态下的气溶胶物质。
研究表明,草原环境中的气溶胶物质对气候升温和环境污染有重要影响,应该进行控制和治理。
2.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保护是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草原区域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天然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
但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草原水资源短缺,水质下降和生态环境恶化。
因此,探索草原区域水资源保护措施,包括建立草原水资源管理体系、强化污水处理和排放标准等是必要的。
3.生物多样性保护草原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它的植物有着极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和稳定经济意义重大。
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加强对草原植被的保护、建立完善的保护区并开展科学研究。
二、草原生态环境修复研究草原生态环境的修复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草原生态系统功能、重建生境和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以下介绍草原生态环境修复的一些研究方向。
1.植被修复植被的建立和修复是草原生态环境修复的首要任务。
草原区域植被破坏严重,特别是草地退化、荒漠化等现象,给草原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因此,草原植被修复是保证草原生态环境恢复的基础性工作。
通过采用丰富的植物资源、建立草原种植技术体系,逐渐恢复草原生态系统的自然功能。
2.土地治理草原土地退化是当前草原生态环境修复面临的一大难题。
土地治理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对退化草原土地进行控制和的恢复的技术方法,它是草原修复的重要手段。
通过改变草地利用方式,调整草畜平衡,进行植被恢复等工作,逐渐恢复草原生态系统的自然功能。
浅谈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措施
1.引言锡林郭勒草原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三北”地区重要的生态防线。
贯彻践行近年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本文以锡林郭勒盟的苏尼特右旗为例,进行分析研究。
随着苏尼特右旗经济发展与建设,在境内的草原上遗留了很多废弃采坑,目前这些废弃采坑周围的草场已出现沙化现象,并不断扩大,造成表土大面积剥蚀,草原遭受严重破坏。
部分较深采坑边坡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对附近农牧民及牲畜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消除地质灾害隐患,解除当地牧民的后顾之忧,遏制废弃采坑周边范围内草原地质环境进一步恶化,改善草原的生态环境,促进本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草原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2.1治理现状2015-2019年,锡林郭勒盟和苏尼特右旗两级财政对苏尼特右旗境内的历史遗留废弃采坑进行了地质环境治理,投入了几千万的资金,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治理后的社会效益明显,有效的控制了草原水土流失,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避免了地质灾害的发生,草原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该工程的实施,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浅谈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措施苏宝达1于海涛2希力德格11.苏尼特右旗自然资源局锡林郭勒0260002.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锡林郭勒026000摘要:国家高度重视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草原是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的主体,锡林郭勒盟大草原作为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尤为重要,经过多年的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草原生态恶化的趋势仍然没有完全扼制,修复草原生态刻不容缓。
本文通过分析苏尼特右旗草原生态破坏现状,在符合环境治理原则和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项目的建议和具体措施,对尽快恢复草原生态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草原;生态;治理措施Discussion on the measures of grassl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restorationSu Baoda1,Yu Haitao2,Xi Lidege11.Sonid Right Banner,Xilin Gol,0260002.The Ninth Geological and Mineral Resourc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stitute of Inner Mongolia,Xilin Gol,026000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grassland ecology have been highly valued by the state.The grassland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Inner Mongolia ecological environment,and the Xilingol Leagu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s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barrier of northern Xinjiang,after years of governance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However,the trend of grassland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is still not completely eliminated,grass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s urgen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destruction of the Sonid Right Banner Grassland,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ncrete measures for the restor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ecology of the project on the basis of conforming to the principles and object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rol,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store grassland ecology as soon as possible.Key words:Grassland;Ecology;Control measures资助:苏尼特右旗2020年度历史遗留废弃采坑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2024年草原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研究》范文
《草原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研究》篇一一、引言草原,作为地球上最为辽阔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为人类与众多生物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宝贵资源。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加快、过度开发与不合理的利用,草原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对草原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草原生态环境修复的必要性、修复过程中所涉及的责任主体及其责任分配,以及如何有效实施修复措施。
二、草原生态环境修复的必要性草原作为地球上的重要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发、环境污染等因素,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导致土地沙化、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因此,对草原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草原生态环境修复的责任主体及其责任分配1. 政府责任:政府在草原生态环境修复中扮演着主导角色。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对草原生态保护的投入,推动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参与草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监管,确保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2. 企业责任:企业作为草原生态环境的利用者,应承担起相应的修复责任。
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式,减少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积极参与到草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中来。
3. 社会公众责任:社会公众是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者。
公众应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通过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等方式,推动全社会形成关注草原生态、保护草原生态的良好氛围。
四、草原生态环境修复的实施措施1. 科学规划:根据草原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修复规划,明确修复目标、任务和措施。
2. 生态恢复:通过植树造林、种草固沙、退耕还草等措施,恢复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合理利用:通过合理调整畜牧业结构、推广节水农业等技术,实现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草原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自然的宝藏
内蒙古草原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自然的宝藏1. 引言1.1 概述内蒙古草原被誉为中国北方的“绿色海洋”,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作为中国最大的草原地区,内蒙古草原承载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不断影响,内蒙古草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挑战。
1.2 研究背景以往对于内蒙古草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地理位置、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特点等方面。
然而,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关注内蒙古草原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深入研究该地区已实施的保护措施、面临的挑战以及社会参与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该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并提出相应建议。
1.3 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内蒙古草原的生态保护措施和挑战,并探讨社会参与和国际合作在促进内蒙古草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旨在通过对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经验的总结和展望,提供对其他类似地区的指导和启示,同时也为政府、研究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依据,以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以上内容仅为示例,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2. 内蒙古草原概况:2.1 地理位置:内蒙古草原位于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地理位置十分广阔。
它北邻蒙古国,南界黄河流域平原,东临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山脉,西接阿尔泰山和喀拉喀什山。
这片广袤的草原地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内陆草原之一。
2.2 物种多样性:内蒙古草原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
这里栖息着许多野生动物物种,如藏羚羊、鹿、狼、狐狸等。
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鸟类如天鹅、灰鹤和乌鸦等。
内蒙古草原还是世界上重要的飞禽迁徙途经地之一,在迁徙季节吸引了大量候鸟前来栖息和繁衍。
同时,内蒙古草原也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
其中包括亚洲野马、贝加尔斑羚、草原犀牛等。
这些物种是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员,对维持草原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2.3 生态系统特点:内蒙古草原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具代表性的草地生态系统之一。
草原生态修复研究综述
草原生态修复研究综述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草原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侵蚀和破坏,导致草原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
为了恢复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草原生态修复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对目前草原生态修复的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草原生态修复方法、生态修复技术和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一、草原生态修复方法草原生态修复方法包括生物修复、机械修复和化学修复等多种形式。
1、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修复草原生态系统的方法,常见的生物修复方法包括生物雏菊、树状梭菌和草地土壤菌等。
生物雏菊是指天然或人工引种雏菊,利用雏菊的生长和发展条件,达到改善草原生态系统的作用。
树状梭菌是一种在荒漠化草原中广泛存在的菌根,利用其与植物的共生关系,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展,从而起到草原生态修复的作用。
草地土壤菌是一种富含有益微生物的土壤,通过增加草地土壤菌量,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可以有效实现草原生态修复。
2、机械修复机械修复是使用机械设备对草原进行修复的方法,常见的机械修复方法包括拖拉机打草、疏松土壤和补缺补坑等。
拖拉机打草是指利用拖拉机将草原上的老草、杂草和草垛处理掉,促进新草的生长;疏松土壤是指利用犁耕机等设备将草原上的土壤疏松,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植物生长;补缺补坑是指填补草原上的裸露地和洼地,增加草原覆盖率,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3、化学修复化学修复是利用化学物质对草原进行修复的方法,常见的化学修复方法包括使用化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使用化肥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提高植物的营养水平,促进草原恢复;植物生长调节剂则可以调节草原植物的生长发育,促进其对环境的适应性,起到促进草原生态修复的作用。
二、生态修复技术草原生态修复技术包括生境改善、适宜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等方面。
1、生境改善生态修复中首要的任务就是改善原有破坏的生态环境,以使生态修复获得足够的生存条件。
草原退化原因分析及生态恢复战略研究
草原退化原因分析及生态恢复战略研究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草原退化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将分析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生态恢复战略。
草原退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几个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垦殖、气候变化以及土地沙化。
首先,过度放牧是引起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度放牧使得植被被过度踩踏、过度摄食,无法恢复生长,进而导致草地的退化。
其次,过度垦殖也是草原退化的重要因素。
过度的耕地开垦,使得植被被破坏,土壤风蚀加剧,导致草原退化。
第三,气候变化对草原的退化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气候变化导致降水不稳定,草原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压力,从而导致退化。
最后,土地沙化是造成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土地沙化使得土地变得贫瘠,水分流失,降低了土壤的肥力,进而导致草原植被的退化。
针对草原退化问题,需要采取综合的策略来进行生态恢复。
首先,要加强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
加强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草原的保护与修复。
其次,要加强对过度放牧和过度垦殖的管控。
制定合理的放牧和垦殖计划,加强对牧民和农民的培训,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管理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气候变化的应对和适应。
加强气象监测,开展气候变化与草原生态系统的关系研究,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草原管理方案。
最后,要加强对土地沙化的治理。
采取合理的沙漠化防治措施,包括固沙造林、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有效改善土地贫瘠程度,提高草原的恢复能力。
此外,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加强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提升对草原退化原因的认识,针对不同退化原因制定相应的恢复策略。
同时,加强对草原植物的研究和保护,培育抗旱、抗风沙的优良品种,提高草原恢复的效果。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草原退化问题。
草原退化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问题研究
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问题研究【摘要】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问题研究是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通过对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问题的研究背景和重要性进行分析,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现状和挑战。
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并结合案例研究展示了部分成功经验。
总结了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问题研究的成果和展望,为未来研究提供了启示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问题,为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问题研究、背景、意义、现状分析、挑战、方法、措施、案例研究、成果、展望、总结、启示、展望1. 引言1.1 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问题研究的背景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问题研究的背景涉及到草原生态系统遭受不同程度的退化和破坏的问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和扩张,草原生态系统面临着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开发等问题,导致植被破坏、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草原退化、草原草原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阻止草原生态系统的继续恶化,实现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开展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问题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问题研究的背景不仅涉及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问题,同时也牵扯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体利益。
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在这个背景下,对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问题研究意义1. 维护生态平衡:草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修复和治理草原生态系统,可以促进生态平衡的稳定,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
2. 保障生态安全: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的生态研究一、研究草原生态恢复的重要性草原资源是我国生态系统中天然形成的最有价值的生态屏障,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流失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另外,它的生态功能也表现在调节气候、改良土壤、增肥地力、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等方面。
草原是蒙古民族生命之根,对游牧民族来说,草原是他们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他们生存的根本,蒙古民族关于保护爱护土地、草原的思想意识、法律法规及其贡献等都来自于蒙古民族把草原看成其生命之根的优良传统。
草原生态恢复有利于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草原、植被是五畜的食物来源,从而只有草原生态得以恢复才能为五畜提供足够的食物,草原畜牧业才得以可持续发展。
草原生态的恢复给游牧经济提供存在和发展的空间,而作为经济基础的游牧经济的发展则为作为上层建筑的游牧文化提供和奠定了存在和发展的坚定基础。
因此可以说,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对于保护和发展蒙古民族传统游牧文化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但是,由于草原多集中于西部和北部,地势高,土壤多呈沙性,沙源丰富,易成为沙尘暴的发源地;再加上多年来的超载过牧,我国的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建设速度赶不上退化速度。
目前我国90%的可利用草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沙化、退化和盐渍化的草原面积已经达到了1.35亿hm,出现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水位下降甚至断流、湖泊干涸、水旱灾害频繁发生以及沙尘暴次数增加等现象。
草原生态“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生态系统恶性循环、逆行演替,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退化,使人类陷入了自身导演的生态困境之中,已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的生产生活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草原生态系统的退化不仅使草原地区及其屏障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而且更直接的影响是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甚至引发粮食安全问题。
天然草地畜牧业是西部草原地区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牧区经济发展主要靠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草原生态系统的退化使广大牧民丧失了基本生产生活资料,使得生物生产力降低、载畜量减少,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牧民的贫困化程度,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草原生态难民。
草原生态退化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增长、构建和谐社会等目标的实现。
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来看,草原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若建设良好,则是绿色生态屏障,固土蓄水,紧锁沙龙,保护东南部地区冬春无沙尘之忧,夏秋少洪水之患。
而若保护不力,则植被覆盖度显着下降,固持水土能力大幅降低,夏秋多雨季节极易形成洪水,使东南部地区河道和水库淤积,酿成洪灾。
而冬春季节极易起尘扬沙,沙尘暴东侵、南下,很容易给东南部地区人民的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针对草原的急剧退化和沙漠化,很多学者和实践者都提出了不同层面的草原治理途径,党中央、国务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改善草原生态系统。
近年来,各地区先后实施了“三牧”(禁牧、休牧和轮牧)、草场围栏化、草畜平衡制等草原保护建设措施,以及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水土保持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
这些项目和政策的实施对于遏制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尚未改变草原系统总体退化和生产力下降的态势,草原生态问题和牧民贫困问题依然突出二、别人开展的研究工作针对草原生态破坏的现状国内外许多学者从造成草原退化的原因和草原生态恢复的实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者认识到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和草原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关系,退化草原的治理需要和草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人地关系失衡、掠夺式开发和投人不足等人为因素是草原快速退化的主要原因。
因此有必要在充分考虑草原地区自然条件、区域环境条件、社会环境条件、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来进行草原的生态恢复研究。
额尔敦布和(2004)以呼伦贝尔草原为例,阐明了草原开垦及其背后牧区人口剧增才是草原荒漠化加剧的最重要人为原因;李青丰等(2005)据气象资料分析,在我国北方草原牧区,自然因素中决定草原生产力的关键因素——降水量近百年来并未发生重大变化;武志杰(2007)从乌拉特中旗荒漠草原植被25年的变化状况人手,通过对3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定位监测样地观测数据,以时间为序进行纵向对比,得出饲草月、年贮量及其与水温因子的关系,并分析了水、热、家畜等内部因素和人口、政策、管理制度等外部因素与草原退化的关系;陈秋红、周尧治(2008)等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草原沙漠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由人口密度、耕地指数、牲畜密度等变量综合形成的驱动因素是呼伦贝尔草原近50年来沙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
卢小良、柯兴彬(2000)指出,恢复草原生态环境不必要一律牺牲发展。
如果进行了科学建植和管理,草原将在高速度、高质量恢复生态环境的同时,获得高产出,高产出又可以为改良生态环境提供物质支持;延军平、张志民、张小民、张璐(2008)提出,草原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的途径主要有生态购买、生态补偿、生态交易(牧权交易)等;张占军、侯婷(2009)认为,巧妙地利用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来加快草原生态环境的建设,对于牧区乃至整个草原经济的发展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对于退化草原的治理,国际上已有相应的科学理论支撑体系。
对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及其恢复途径有过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退化的生态系统,主流的理论是强调自然恢复,即生态系统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通过自身调节能力逐步恢复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由恶性循环步人良性循环的发展过程。
在对国外草原生态治理的思路研究上,学者们主要集中在对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以及欧盟国家等典型国家的草原生态治理上。
Philip Young(亚洲开发银行技术项目)认为,澳大利亚严格的草地管理法律制度值得中国借鉴;王森(2001)认为,加拿大通过提高草原生态管理机构地位,增加生态治理投人,利用先进技术管理牧场等取得了显著成绩;吉呼兰图(2002)通过对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草原畜牧业的观察,认为发展集约化管理才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Roger(2003)认为,目前欧洲草地的利用主要是夏季放牧、青贮或生产冬季牧草,大多数国家用青贮料代替了干草,丹麦、荷兰和英国的青贮料占总干物质储量的80%多;郑群英(2005)统计发现,新西兰草原通过全部实行围栏化,草原生产力大大提高;Anon(2006)对草原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变化进行了研究;彭启洪(2007)重点介绍了加拿大PFRA社区牧场的经验,认为在政府的大量补贴和支持下,PFRA社区牧场的农产品具备了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A.Peeters (2008)指出,欧洲的草地管理不断趋向集约化方式,但是由于氮肥的大量使用,草原大部分水资源出现了富营养化问题,草原相关物种不断减少; Hunstinger(2008)指出,美国的西南部开发出“草地银行”,以应付旱灾,支持草原的改善和保护,其在许多地区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国内草原生态治理的思路研究上,各种草原生态恢复的举措虽然名目存在差异,但基本思路都是通过减畜、调整人口布局、舍饲圈养、发展后续产业等,实现缓解草场压力的核心目标。
对于草原生态恢复的新思路研究中,徐斌、刘佳(2004)提出,要遵循植被一气候分布规律,以降水为主要指标,对我国的草原生态建设问题进行分区研究,因地制宜,采取更为合适的策略;张文圣(2007)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上高效率牧户和低效率牧户在生产要素使用上的效率差异进行分析,认为要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还需要通过转变牧户的生产方式,提高牧户的人均资本量来实现;卢欣石(2007)对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建设项目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在草原生态建设中需要发展新型替代能源,开展商业银行对生态移民的长期贷款业务;侯向阳(2008)对目前国内外生态补偿行为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的补偿:碳交易、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域保护和景观保护。
同时认为,生态补偿是兼顾扶贫和保护的最好措施之一。
对于目前草原生态治理的实际效果,学者普遍认为,随着各项草原生态治理工程的推广,包括围封转移、禁牧、休牧、生态移民等措施实施以来,草原生态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
李福生、斯日古楞、柴亚莲(2000)的研究表明,通过实施草原禁牧,草原生产力有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农牧民的生计未得到有效保障,草原生态治理效果受到了较大影响;李新(2006)认为,退牧还草后农牧民总收人增加,但由于农牧民生产成本提高,纯收人反而有所下降;姜冬梅(2007)的研究同样表明,退牧还草使牧民的生产成本增加,收人降低;樊胜岳(2006)的实际调查表明,禁牧使牧户收人减少,从而导致生态保护政策失败。
三、自己打算如何做从以上研究结果分析可知,目前采取的生态恢复措施主要有围栏封育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生态移民工程。
然而,围栏封育工程使牧民的饮食结构和性质发生了质的转变;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对内蒙古畜牧业的结构、牲畜头数、牲畜品种和种植业的结构、种植面积等都产生了影响,使其发生了转变或变革;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使蒙古民族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都发生了变迁。
牧民为增加收入而导致的牲畜养殖量数目的增加与人为破坏导致的日益恶化的草原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草原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
单纯依靠退耕还草(还林)、退牧还草、封栏育草和建立禁牧区、禁猎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等措施来保护草原和治理沙尘暴,不把造成草原生态退化的牧民脱贫致富压力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释放出去,就很难根除草原超载过牧等问题,也很难从根本上扭转“一边治理、一边破坏”、“治理速度赶不上退化速度”的被动局面。
政府实施扶贫攻坚、牧民定居工程、草原建设、防灾保畜基地建设等措施,只能缓解牧区目前面临的经济困难,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牧区的贫困落后状况。
也就是说,在草原生态项目建设中,大部分都没有充分考虑到牧民的长期收人问题,草原经济发展缺乏完整、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这也就会导致草原的生态破坏难以得到遏制。
因此,要在充分考虑草原地区农牧民的生产实际以及持续收入问题,遵循草原生态规律下,探索适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本人拟从生态环境调查入手,对研究区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以及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区域的自然条件、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社会环境条件,确立生态恢复的目标以及指标体系,明确主要任务,最终确定研究区的土地面积、草地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以及气候水文条件,确立草原生态系统与水资源的关系。
一方面探索抗荒漠化草本植物种类的选育技术;退化草地防治、恢复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包括草原建植、管理和利用技术);建立荒漠化过程对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监测体系;确定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牧草利用率和载畜量;研究人工混播牧草群落结构稳定性和调控与人工草地高产栽培与高效利用技术;建立适宜西北干旱草原区生长的草种制种中心,进行现代化草种生产、清选与加工过程的研究;为退化草原的恢复、建植、管理、利用和持续发展提供先进实用的综合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