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的生态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的生态研究

一、研究草原生态恢复的重要性

草原资源是我国生态系统中天然形成的最有价值的生态屏障,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流失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另外,它的生态功能也表现在调节气候、改良土壤、增肥地力、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等方面。

草原是蒙古民族生命之根,对游牧民族来说,草原是他们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他们生存的根本,蒙古民族关于保护爱护土地、草原的思想意识、法律法规及其贡献等都来自于蒙古民族把草原看成其生命之根的优良传统。草原生态恢复有利于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草原、植被是五畜的食物来源,从而只有草原生态得以恢复才能为五畜提供足够的食物,草原畜牧业才得以可持续发展。草原生态的恢复给游牧经济提供存在和发展的空间,而作为经济基础的游牧经济的发展则为作为上层建筑的游牧文化提供和奠定了存在和发展的坚定基础。因此可以说,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对于保护和发展蒙古民族传统游牧文化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但是,由于草原多集中于西部和北部,地势高,土壤多呈沙性,沙源丰富,易成为沙尘暴的发源地;再加上多年来的超载过牧,我国的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建设速度赶不上退化速度。目前我国90%的可利用草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沙化、退化和盐渍化的草原面积已经达到了1.35亿hm,出现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水位下降甚至断流、湖泊干涸、水旱灾害频繁发生以及沙尘暴次数增加等现象。草原生态“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生态系统恶性循环、逆行演替,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退化,使人类陷入了自身导演的生态困境之中,已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的生产生活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草原生态系统的退化不仅使草原地区及其屏障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而且更直接的影响是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甚至引发粮食安全问题。天然草地畜牧业是西部草原地区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牧区经济发展主要靠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草原生态系统的退化使广大牧民丧失了基本生产生活资料,使得生物生产力降

低、载畜量减少,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牧民的贫困化程度,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草原生态难民。草原生态退化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增长、构建和谐社会等目标的实现。

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来看,草原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若建设良好,则是绿色生态屏障,固土蓄水,紧锁沙龙,保护东南部地区冬春无沙尘之忧,夏秋少洪水之患。而若保护不力,则植被覆盖度显着下降,固持水土能力大幅降低,夏秋多雨季节极易形成洪水,使东南部地区河道和水库淤积,酿成洪灾。而冬春季节极易起尘扬沙,沙尘暴东侵、南下,很容易给东南部地区人民的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针对草原的急剧退化和沙漠化,很多学者和实践者都提出了不同层面的草原治理途径,党中央、国务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改善草原生态系统。近年来,各地区先后实施了“三牧”(禁牧、休牧和轮牧)、草场围栏化、草畜平衡制等草原保护建设措施,以及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水土保持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这些项目和政策的实施对于遏制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尚未改变草原系统总体退化和生产力下降的态势,草原生态问题和牧民贫困问题依然突出

二、别人开展的研究工作

针对草原生态破坏的现状国内外许多学者从造成草原退化的原因和草原生态恢复的实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者认识到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和草原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关系,退化草原的治理需要和草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人地关系失衡、掠夺式开发和投人不足等人为因素是草原快速退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在充分考虑草原地区自然条件、区域环境条件、社会环境条件、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来进行草原的生态恢复研究。

额尔敦布和(2004)以呼伦贝尔草原为例,阐明了草原开垦及其背后牧区人口剧增才是草原荒漠化加剧的最重要人为原因;李青丰等(2005)据气象资料分析,在我国北方草原牧区,自然因素中决定草原生产力的关键因素——降水量近百年来并未发生重大变化;武志杰(2007)从乌拉特中旗荒漠草原植被25年的变化状况人手,通过对3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定位监测样地观测数据,以时间为序进行纵向对比,得出饲草月、年贮量及其与水温因子的关系,并分析了水、热、家畜

等内部因素和人口、政策、管理制度等外部因素与草原退化的关系;陈秋红、周尧治(2008)等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草原沙漠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由人口密度、耕地指数、牲畜密度等变量综合形成的驱动因素是呼伦贝尔草原近50年来沙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卢小良、柯兴彬(2000)指出,恢复草原生态环境不必要一律牺牲发展。如果进行了科学建植和管理,草原将在高速度、高质量恢复生态环境的同时,获得高产出,高产出又可以为改良生态环境提供物质支持;延军平、张志民、张小民、张璐(2008)提出,草原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的途径主要有生态购买、生态补偿、生态交易(牧权交易)等;张占军、侯婷(2009)认为,巧妙地利用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来加快草原生态环境的建设,对于牧区乃至整个草原经济的发展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对于退化草原的治理,国际上已有相应的科学理论支撑体系。对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及其恢复途径有过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退化的生态系统,主流的理论是强调自然恢复,即生态系统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通过自身调节能力逐步恢复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由恶性循环步人良性循环的发展过程。在对国外草原生态治理的思路研究上,学者们主要集中在对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以及欧盟国家等典型国家的草原生态治理上。Philip Young(亚洲开发银行技术项目)认为,澳大利亚严格的草地管理法律制度值得中国借鉴;王森(2001)认为,加拿大通过提高草原生态管理机构地位,增加生态治理投人,利用先进技术管理牧场等取得了显著成绩;吉呼兰图(2002)通过对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草原畜牧业的观察,认为发展集约化管理才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Roger(2003)认为,目前欧洲草地的利用主要是夏季放牧、青贮或生产冬季牧草,大多数国家用青贮料代替了干草,丹麦、荷兰和英国的青贮料占总干物质储量的80%多;郑群英(2005)统计发现,新西兰草原通过全部实行围栏化,草原生产力大大提高;Anon(2006)对草原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变化进行了研究;彭启洪(2007)重点介绍了加拿大PFRA社区牧场的经验,认为在政府的大量补贴和支持下,PFRA社区牧场的农产品具备了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A.Peeters (2008)指出,欧洲的草地管理不断趋向集约化方式,但是由于氮肥的大量使用,草原大部分水资源出现了富营养化问题,草原相关物种不断减少; Hunstinger(2008)指出,美国的西南部开发出“草地银行”,以应付旱灾,支持草原的改善和保护,其在许多地区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国内草原生态治理的思路研究上,各种草原生态恢复的举措虽然名目存在差异,但基本思路都是通过减畜、调整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