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胡荣社会学概论_第7章_越轨行为资料

合集下载

胡正荣老师传播笔记

胡正荣老师传播笔记

第一章传播学论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1、为什么要考察传播学产生前的传播活动我们考察传播学产生之前的传播活动将对我们认识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及其学术传统将大有裨益。

2、早期传播研究的成果。

最早的传播研究成果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和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如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和我国的《论语》等,其中不乏精辞的论断。

3、早期研究的不足第四节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1、拉斯韦尔拉斯韦尔(1902-1977),美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对传播学的贡献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研究,提出“5W”模式:谁在传播控制分析传播什么内容分析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媒介分析向谁传播对象分析传播效果如何效果分析2、卢因库尔特·卢因(1890-1949),美籍德国心理学家,“场论”、群体动力论“的开创者。

第二章传播论第一节传播一、传播的含义1、传播的文字起源距今1400年前,《北史·突厥传》中“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英语中“communication”源于拉丁语,原义为“分享”、“共有”。

“传播”的基本内涵是信息的流动。

2、传播学者对传播的定义徐耀魁:“传播就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

”张国良:“传播,即: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西方学者对“传播”的定义众说纷纭,他们从共享、互动关系、符号以及目的、影响、反应等诸多方面对传播下了定义。

本书作者认为:传播。

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第三章传播材料论第一节信息一、信息及其实质1、几种对信息的界定(1)信息是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性的量度,因此,将信息看作是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

(2)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内容。

(3)信息作为事物的联系、变化、差异的表现。

(4)信息表现了物质和能量在时间、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

(5)信息是系统的组织程度,有序程度。

(6)信息是由物力载体与语义构成的统一体。

2、传播学所指的信息是精神产物,它是用以减少或者消除不稳定性的任何事物。

彭华民《社会学概论》(第七章 离轨、犯罪与社会控制)【圣才出品】

彭华民《社会学概论》(第七章 离轨、犯罪与社会控制)【圣才出品】

第七章离轨、犯罪与社会控制7.1复习笔记一、离轨1.离轨的含义离轨是脱离社会生活正常的轨道,即超越社会的行为规范去行动,也称为越轨。

广义的离轨包括违法犯罪和违法但未构成犯罪,以及违规、违章、违反一切社会规范的行为。

狭义的离轨是指除犯罪以外的违反社会规范因而影响社会秩序的行为。

离轨行为主要包括:(1)违法行为违法行为违反了法律,但不具备犯罪构成的主客观要件而未构成犯罪,这是离轨的主要形式之一。

这类离轨有两种情况:①离轨主体虽然触犯了法律,但是违法情节轻微,构不成犯罪行为,这种情况在社会生活中比较常见。

②触犯法律,从犯罪的客观要件方面看,构成犯罪,但因犯罪主体是未成年人,没有责任能力,又不构成犯罪,不能给予刑罚处罚。

(2)违警行为是指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规则、规定、条例的行为。

(3)违反一般社会规范的行为这种离轨涉及面较广,它包括不按社会认可的社会规范行事的一切行为,即一切不按常规办事的行为都是离轨行为。

2.离轨的分类(1)离轨行为是普遍存在、经常发生的社会现象,它会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根据离轨行为对社会生活影响的性质,可以将离轨行为分成三类:①离轨行为对社会共同生活和社会发展起消极和阻碍作用;②离轨行为对社会共同生活和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③离轨行为的社会作用的方向性不明显,我们称它为价值中性的离轨。

(2)三种不同性质的离轨对社会生活的影响①对社会共同生活和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的离轨行为,对社会生活的危害仅次于犯罪行为。

它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其消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这种性质的离轨往往是犯罪的先兆,许多人的犯罪行为都是由离轨行为发展而来的。

②对社会共同生活和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离轨行为,它的积极作用在于它冲击和突破旧的落后的社会规范,启发人们的头脑,并为创立新的行为规范创造经验。

这种性质的离轨者,甚至可以是社会改革的启蒙者和勇敢的先驱;积极的离轨行为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社会变迁首先是从离轨行为开始的。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 第七章.r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 第七章.r

第七章传播者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即专业化的媒介组织,及其从业人员。

控制分析:1、传播者对大众传播过程的控制;2、传播者所受的社会因素的控制。

第一节传播者的制度环境一、社会制度与传播的四种体制“那种认为媒介是独立的力量,能够随意影响和型造社会的老看法,过于简单而且已经过时。

所有的制度都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对它们的媒介加以管制和控制。

基本的原则是,在任何社会对它的传播机构所施加的控制都是从这个社会中产生出来并代表它的信仰和价值观的。

”——梅尔文·德弗勒希尔伯特、彼得森、施拉姆等:《报刊的四种理论》:1、集权主义传播体制2、自由主义传播体制3、社会责任传播体制4、苏维埃-极权主义传播体制1、集权主义(君主独裁式)发展于:16、17世纪的英国;现在很多地方仍被广泛接受并采用思想源泉:君主和政府绝对权力的哲学思想主要目的:支持、推进现政府的政策,为国家服务媒介使用者:取得皇家特许的人媒介控制:政府特许、指导、颁发执照,时有新闻检查媒介禁忌:批评掌权的政治机构或官僚媒介所有权:私有或公有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虽说不一定为政府所有,但一定是执行政府政策的工具2、自由主义(自由竞争式)发展于:1688年后,为英美采用;也影响其他地方思想源泉:弥尔顿、洛克、密尔等人的启蒙思想著作;理性主义和自然权利的基本哲学思想主要目的:提供信息、娱乐,进行销售,但主要用于了解真相、监督政府媒介使用者:任何有经济力量可以使用媒介的人媒介控制:依靠“思想自由市场”实现“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依靠法庭媒介禁忌:诽谤、亵渎、无礼,战时煽动叛乱媒介所有权:主要为私有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监督政府的工具,也满足其他社会需要弊端:①大众传播媒介不受政府控制,但是受到资本控制。

媒介所有者形成了垄断,使得其他声音的发出者根本无法进入这个领域,自然谈不上意见的自由竞争。

②大众传播媒介为了获取利润,多注意肤浅和刺激性的新闻事件,娱乐内容也缺乏积极性和创造力。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课件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课件

第二节 组织和组织理论
(四)、组织理论 P150-153
1、科学管理理论(泰勒)P150 组织的结构和过程科学化、合理化能使其更有效地实现目标。
2、人际关系理论(梅奥)P151 人际关系理论: A、重视非经济因素;B、组织成员的群体身份的作用;C、重视人际沟通;
3、组织行为理论 P152 A、巴纳德的组织平衡理论;B、麦格雷戈的“X”理论(专制型管理理论)和“Y”理论(人道主义帮 助型理论)
《社会学概论》
Hale Waihona Puke PartSEVEN群体与组织(共3节)
第七章
群体与组织
第一节 什么是群体 第二节 组织和组织理论 第三节 集体行为
第一节 什么是群体
(一)、群体的涵义和特征 P143
1、群体概念 P143 ★ 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2、群体的特征 P143-144 两个以上人员 目标 成员关系 准则 时间连续
(二)、组织过程 P148 决策 (成员从两种以上的方案中进行选择,以期最优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沟通 (成员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以传达思想、观点、态度、感情或情报的过程) 控制 (组织用各种规章制度和奖罚手段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以保证组织的决策和指 令能够执行。)
预先、现场、反馈控制
第二节 组织和组织理论
第一节 什么是群体
(二)、群体的类型 P144 ★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成员互动关系)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 内群体和外群体 (成员的心理归属) 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成员归属)) 大群体和小群体 (规模)
第一节 什么是群体
(三)、初级群体 P146 ★
1、初级群体的涵义和特征

越轨和社会控制ppt课件

越轨和社会控制ppt课件
但是在社会快速变化和社会不平等的广泛存在的环境里,属 于某些群体的人可能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机会通过合法的途径 去实现文化上的成功目标。社会结构限制了他们成功的机会。
结果这种群体中的人就会体验到社会失范。他们可能对这些 目标失去兴趣,或者失去通过合法途径达成目标的兴趣,或 者同时失去两者。
因此默顿的结构性紧张理论寻求解释在那些体验到机会被阻 塞的人群中广泛流行的越轨行为,并且把越轨当作是要实现 目标却没有合法手段的文化压力的结果。
另一种重要的观点:暴力和越轨都是社会习得(socially learned)的。 研究证明即使并没有真正从事过攻击行为的人也会通过观察和模仿来 学习攻击行为。例如孩子对电视的模仿。比如打枪。如果他们后来发 现暴力行为可以带来报酬却没有受到惩罚时,他们可能会采取暴力行 动(阿尔伯特班杜拉,1973)。
对失范困境的五种反应方式(默顿)
目标
手 段
案例
“官逼民反,铤而走险” 电影《迫在眉睫》
约翰·Q是个工人,工作卖命也很顾家,可生活依然不富裕。 为养家糊口,妻子丹妮斯也要上班挣钱,夫妻俩因忙碌感情日 渐淡漠,婚姻几近破裂。他们生活中唯一的亮点,就是9岁的 儿子迈克尔。 可不幸总是出其不意地降临到苦命人的身上。 一天,迈克尔突然昏到在棒球赛场上,约翰·Q把他送到医院 后得知:儿子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手 术才能保住性命。 心脏移植手术的费用非常昂贵,而约翰·Q 的医疗保险远不足以负担15万美金的手术费。医院的头头得 知这个情况后,决定把迈克尔从等待移植者的名单中剔除,除 非约翰·Q能预付30%的手术费。此举激怒了约翰·Q,在求助 于迈克尔的主治医生特纳未果的情况下,他愤然持枪闯入了医 院的急诊室,绑架了几位医护人员和病人做人质,要求院方立 刻为儿子动手术。

社会学概论课件第七章群体和组织

社会学概论课件第七章群体和组织
属为标准) 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以群体成员的归属为标
准)。 第七页,共35页。
初级社会群体(shè huì qún tǐ)概述
库利:初级群体(qúntǐ)(Primary Group),是 指成员间有面对面的交往与合作的群体(qúntǐ)。
初级社会群体(qúntǐ)是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 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qúntǐ)。这种 群体(qúntǐ)反映着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 关系,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十七页,共35页。
7.7组织行为理论:X理论-Y理论
认为人们怎样(zěnyàng)被对待在
很大程度上一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
X理论
Y理论
天生厌恶工作
并不是天生不喜欢工作
逃避责任 缺乏抱负和创造性
追求安全
需要加以强制、控制,并以惩 罚相威胁,才能付出努力
在恰当条件下会追求责任
对我既所参与的指标能实行自 我指挥和自我控制
组织 组织是有特殊目的、追求最大利益(lìyì)的群体 例如: 美国邮政局 麦当劳快餐店 波士顿大众管弦乐团 大学
第十四页,共35页。
组织(zǔzhī)与现代社会
是现代社会中最有代表性的群体形式; 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现象; 现代社会是组织起来的社会,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的
代表。
美国著名的组织学家德鲁克称:“现在的年轻人必须 了解组织,就像他们的先辈(xiānbèi)必须学习耕作一 样。”
每个参与者的全部人格 投入(tóurù)
包含大量自由的交往
充满个性特征与情感 别人不容易替代
参与者只投入了与情景 具体相关的那些(nàxiē) 方面的人格
与特殊关系主体的局部 交往

越轨社会学

越轨社会学

要求:
1.字数在2000字以上 2.严格遵循论文写作格式,以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政法论坛》为范本。 3.通过本课的学习,领会社会学理论的基本内 容和意义,掌握运用理论分析现象的能力。 4.鼓励学术思想的创新,争取提出自己的观点。 5.严禁各种抄袭和作弊行为。 6.如在本课学习中对某些问题有自己的创造性 思考,希望另定题目的,需经教师同意。 7.本课的最后一节课随堂交卷,过期不候。

在阶级社会中,对异常行为内涵的界定 表现出阶级性,并因时代的不同而有所 变化。
美国学者提出如下界定异常行为的假说:



①异常行为的复杂程度不同,一般说来, 这种行为越简单,越可能被定为异常行 为; ②社会上用以描述异常行为的说法越多, 越可能把某些行为定为异常行为; ③对某一类异常行为的归类和解释方法 越多,这一行为被定为异常行为的可能 性越小;
规范的具体功能:
1.指导功能──不能越轨 2.激励功能──不必越轨 3.戒止功能──不许越轨 4.威慑功能──不敢越轨 5.道义功能──不怕越轨
(五)越轨的类型
道格拉斯的越轨漏斗:
1.其种事物不对劲、陌生奇特的感觉; 2.厌恶反感的感觉; 3.某种事物违反准则和价值观念的感觉; 4.某种事物违反道德准则和道德价值的 感觉; 5.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观念的判断 (我们选择的层次);




分工──分配──利益──权利义务 ──冲突──规范(调整关系) 规范──统一思想与行为──建立统一 的价值观 多元的价值观──利益分配的重新划分 ──越轨与创新──冲突──新的规范 体系

规范是人类为满足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 设立或自然选择的,是价值观念的具体 化或客观化。规范之间相互联系、渗透、 补充,共同调整人类的社会关系。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doc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doc

名词解释1.社会: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3.优势需要:一般地说,人们的需要是从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但事实上人们的活动并不是同时只有满足一种需要活动,而是有几种需要活动并存的,不过在同时期内,只有一种活动占有优势,叫做优势需要。

4.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6.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

也就是说,个性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

7.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8.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

其基本特征是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管理者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无规章制度,或有规章而不循。

这种管理方式俨如封建家庭中的家长对于成员,家长有绝对的权力,而不管对错,成员的顺从只因为对方是家长。

正因为如此,具有上述特征的管理方式才称为家长制,应该说明的是,家长制并不仅仅是,甚至主要不是以家庭成员为对象的管理方式,而是指具有强烈封建色彩的落后的管理方式。

9.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第七章.r资料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第七章.r资料

第七章传播者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即专业化的媒介组织,及其从业人员。

控制分析:1、传播者对大众传播过程的控制;2、传播者所受的社会因素的控制。

第一节传播者的制度环境一、社会制度与传播的四种体制“那种认为媒介是独立的力量,能够随意影响和型造社会的老看法,过于简单而且已经过时。

所有的制度都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对它们的媒介加以管制和控制。

基本的原则是,在任何社会对它的传播机构所施加的控制都是从这个社会中产生出来并代表它的信仰和价值观的。

”——梅尔文·德弗勒希尔伯特、彼得森、施拉姆等:《报刊的四种理论》:1、集权主义传播体制2、自由主义传播体制3、社会责任传播体制4、苏维埃-极权主义传播体制1、集权主义(君主独裁式)发展于:16、17世纪的英国;现在很多地方仍被广泛接受并采用思想源泉:君主和政府绝对权力的哲学思想主要目的:支持、推进现政府的政策,为国家服务媒介使用者:取得皇家特许的人媒介控制:政府特许、指导、颁发执照,时有新闻检查媒介禁忌:批评掌权的政治机构或官僚媒介所有权:私有或公有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虽说不一定为政府所有,但一定是执行政府政策的工具2、自由主义(自由竞争式)发展于:1688年后,为英美采用;也影响其他地方思想源泉:弥尔顿、洛克、密尔等人的启蒙思想著作;理性主义和自然权利的基本哲学思想主要目的:提供信息、娱乐,进行销售,但主要用于了解真相、监督政府媒介使用者:任何有经济力量可以使用媒介的人媒介控制:依靠“思想自由市场”实现“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依靠法庭媒介禁忌:诽谤、亵渎、无礼,战时煽动叛乱媒介所有权:主要为私有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监督政府的工具,也满足其他社会需要弊端:①大众传播媒介不受政府控制,但是受到资本控制。

媒介所有者形成了垄断,使得其他声音的发出者根本无法进入这个领域,自然谈不上意见的自由竞争。

②大众传播媒介为了获取利润,多注意肤浅和刺激性的新闻事件,娱乐内容也缺乏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八章 犯罪与越轨行为-复旦社会学课件

第八章 犯罪与越轨行为-复旦社会学课件

研究犯罪和越轨行为,我们要用到两个不同但相关 的学科。犯罪学关注受刑法制裁的行为方式。犯罪 学家经常对犯罪测量的技术、犯罪率的变化趋势和 针对减少社区内犯罪的政策感兴趣。越轨社会学家 借鉴犯罪学的研究,同时也考察超出刑法范围之外 的行为。社会学家研究越轨行为是为了理解为什么 某种行为会被普遍认为是越轨,以及越轨的观念如 何被有区别地运用到社会成员身上。 因此,对越轨行为的研究既引导我们关注社会阶 层——即贫富差别——的影响,也引导我们关注社 会权力。当我们考察对社会规则或规范的越轨或遵 从时,我们必须牢记一个问题:谁的规则?因为社 会规范深受权力和阶层划分的影响。
霍华德•贝克尔(Howard Becker)力图表明,越轨者身份是如 何通过贴标签而不是通过越轨动机或越轨行为而产生的。根据 他的观点,“越轨行为就是被人们贴上越轨行为标签的行为。” 对贝克尔而言,越轨行为不是成为“越轨者”的决定因素。还 有与行为本身不相关的过程,对一个人是否被贴上越轨者的标 签产生着重大影响。一个人的衣着、讲话方式或出生在哪个国 家都可能成为决定其是否被贴上越轨者标签的关键因素。 埃德文•莱莫特(Edwin Lemert) 标签不仅影响他人对一个人 的看法,也影响该人的自我意识。他提出一个模型,以理解越 轨如何能与一个人的自我认同共存,或成为其自我认同的核心。 莱莫特把最初的违规行为称为初级越轨(primary deviance) 。 在大多数情况里,这些行为对个人的自我认同而言仍然是“边 缘的”,是一个越轨行为被加以规范化的过程。但在有些情况, 规范化还没发生,这个人就被贴上了犯罪和失足者的标签。他 使用二级越轨(secondary deviance)这个术语来描述某个人逐 渐接受这一标签并把自己看作是越轨行为者的情形。在这些情 况中,标签成为个人自我认同的核心,并导致越轨行为的延续 和强化。

第七章 离轨、犯罪与社会控制(彭华民社会学)

第七章  离轨、犯罪与社会控制(彭华民社会学)

第二节 犯罪
律是权势群体用来维持特权的工具,拒绝承认法律是中 立的而被公平施用于所有人的观点。权势群体也违反法 律,其严重性一般比日常犯罪与过失行为大得多,但他 们很少被抓获,因为执法力量担心对其追查会遇到麻烦, 转而专心对付那些权轻势微的社会成员,如妓女、吸毒 者、小偷。
(四)社会控制理论 假设人是利己的反社会的。研究的不是人为什么去犯罪,
(1)科恩:越轨反应是通过亚文化群体而以 集体性的方式发生的,处于较低阶层的工人 阶级的男孩拒绝接受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取 而代之的规范鼓励挑衅。 (2)克洛尔德、奥林:绝大多数不法少年都 来自较低层的工人阶级,但是危险最大的恰 是那些内化了中产阶级价值观并被鼓励依靠 自己的力量争取一份中产阶级未来的男孩。 当他们不能实现自身目标时,就特别容易产 生过失行为。不法帮派一般产生于那些通过 合法途径取得成功的机会很小的亚文化社群。
第一节 离轨(越轨、违轨)
三、离轨的分类 1、消极与阻碍作用的离轨行为(犯罪先兆) 2、积极推动作用的离轨行为(革命或改革先兆) 3、价值中性的离轨行为 四、离轨的社会原因 1、社会失范:旧规范遭破坏或否定,新规范 未建立 2、规范僵化:规范不合时宜 3、文化冲突:新旧文化冲突
第二节 离轨(越轨、违轨)
第二节 犯罪
(五)文化传递理论
像遵从一样,犯罪(越轨)也是一个人在生活的 社会环境中习得的,在某些企图纠正犯罪(越 轨)的地方实际上却在传授犯罪(越轨)行为, 如监狱。与教唆犯罪(越轨)的人联系越密切, 交往次数越多,越持久,当事人年龄越小,犯 罪(越轨)比遵从越可能在思想中占主导地位, 也就越可能犯罪(越轨)。
人格,可能使他继续犯罪
第二节 犯罪
三、犯罪(越轨)的社会学视角 (一)功能主义理论(结构性紧张理论)

胡荣社会学概论_第7章_越轨行为

胡荣社会学概论_第7章_越轨行为

第7章越轨行为越轨是一个生活中时刻无法回避的现象。

如果说你每天的生活都是井然有序的,那么,你越轨的机率就会比较小;如果你是个不拘小节、生活放肆的人,你越轨的倾向就可能比较明显。

【第一节越轨行为】为越轨下定义是件困难的事。

阿尔伯特·柯亨为今日美国社会中万花筒似的越轨现实勾勒出了一幅令人眼花缭乱的图画。

他说,他的一部著作的主题是“耍无赖、诈骗、撒谎、不端、犯罪、偷窃、装病、投机取巧、不道德、不诚实、陷害人、贪污、腐化、心怀恶意、过失,简言之越轨”。

因此,我们就先来看一下越轨的涵义以及几个不同视角的界定标准。

一、越轨的涵义道格拉斯的“越轨漏斗”——(1)某种事物不对劲、陌生、奇特的感觉。

(2)厌恶、反感的感觉。

(3)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观念的感觉。

(4)某种事物违反道德准则和道德价值的感觉。

(5)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的判断。

(6)某种事物违反道德准则或道德价值的判断。

(7)某种事物违反正统道德轻罪法的判断。

(8)某种事物违反正统道德重罪法的判断。

(9)某种事物违反人类本性的判断。

(10)某种事物绝对邪恶的判断。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对越轨所做的定义是:越轨指违反重要的社会规范的行为,又称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

越轨行为的特点有:(1)具有相对性,即它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才成为越轨行为。

某一社会成员或群体中的越轨行为,在另一群体中可能是正常或正当的行为;(2)必是违反重要的规范;(3)是多数人不赞同的行为;(4)不完全等同于社会问题;(5)越轨的程度以及受到惩罚的程度取决于该行为触犯规范的重要性。

二、越轨行为的界定1.医学标准 2. 价值标准 3. 统计的标准三、越轨行为的社会功能1.越轨行为的社会危害破坏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稳定。

破坏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的自觉性。

降低群体和社会的凝聚力。

2. 越轨行为的积极作用积极的越轨行为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越轨行为有助于明确社会规范。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 越轨行为剖析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 越轨行为剖析

《中国大百科全书· 社会学卷》中对 越轨所做的定义是:


越轨指违反重要的社会规范的行为,又称为离轨行 为或偏离行为。越轨行为的特点有: (1)具有相对性,即它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 件下才成为越轨行为。某一社会成员或群体中的越 轨行为,在另一群体中可能是正常或正当的行为; (2)必是违反重要的规范; (3)是多数人不赞同的行为; (4)不完全等同于社会问题; (5)越轨的程度以及受到惩罚的程度取决于该行为 触犯规范的重要性。

一、越轨的含义

对于越轨的含义,道格拉斯认为,我们 应使用一种不封闭的定义,它有助于在现实 生活表明我们正在研究的东西。他将越轨定 义为:“某一社会群体的成员判定是违反其准 则或价值观念的任何思想、感受或行动”。为 了理解这一点,道格拉斯设计了一种上大下 小的“越轨漏斗”,其中装满了各种可能的定义。
2. 价值标准
以道德、习俗或价值观作为认定越轨的准 则,这是最为总要也是最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标 准。因为不需要借助于纯科学的手段就可以表 达对越轨的态度,这恰恰是反实证主义学派的 基本立场和研究方式,因此这是从本体的意义 上理解越轨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
在现实中,实证研究同样也要伴随着思辨 的方式的越轨的价值含义加以界定。比如对酗 酒者酒后驾车违章情况的研究,我们可以测量 酒精对人的辩证能力的影响,但同时我们也会 注意到开车去喝酒的人,在没有酒后驾车之前, 他们的规范意识就很可能已经出现了某种偏差。 也就是说,他在清醒的时候就有过超常规的违 章记录,或是喝酒时就决定了酒后驾车,而不 是因为他喝多了而稀里糊涂地驾车肇事的。 这就是价值标准在研究中的作用之一。
第七章 越轨行为

越轨是一个生活中时刻无法回避的 现象。如果说你每天的生活都是井然有 序的,那么,你越轨的机率就会比较小; 如果你是个不拘小节、生活放肆的人, 你越轨的倾向就可能比较明显。

《社会学》第六讲: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

《社会学》第六讲: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

《社会学》第六讲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1、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卢梭:人类应该在公共秩序(通过社会化和一定的社会控制实现)和个人自由之间实现二者的平衡。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适度的社会控制(平衡个人自由与社会控制之间的关系)很难实现的原因有:①人们对自由与控制的重要性的看法不同。

②利益的复杂性。

③现实的复杂性。

2、社会控制的概念社会控制就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

3、社会控制的类型①统治与制约:统治是建立在外在的强制力量基础之上的控制方式,当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运用强制性手段迫使他人去遵守既定规范时就表现为统治;制约也称社会制约,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由于人们认同某种规范而产生的,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控制方式。

②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正式控制也称形式化的社会控制,是使用比较成型比较正规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非正式控制是指用不那么成型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

③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如果一个人感觉到是外在的社会环境对其行为产生了约束和压力,使其不敢违反社会规范,即外在控制;内在控制的直接控制力量来自于行动者本身,如果一个社会成员接受和内化了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规范,自觉地实践角色规范,这就是实现了内在控制。

④积极的控制与消极的控制:积极的社会控制是建立在积极的个人顺从动机之上的,以倡导、鼓励为特征的防止违规行为发生的控制方式;消极的社会控制是指运用惩罚手段来制裁某些违规行为的控制。

4、社会控制的方式①习俗、道德和宗教②政权、法律和纪律③社会舆论与群体意识从众与服从:米尔格拉姆有效区分了社会控制的两个重要层面即从众与服从。

从众是与同辈一样的行动,同辈指的是和我们处在相同地位且没有特别权力指导我们行为的个人;服从则是对等级结构中具有较高权威者的依从。

二、越轨行为对社会学家而言,越轨行为这个名词并不代表堕落或邪恶。

越轨行为是破坏规范或违反群体与社会期望的行为。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终极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终极版)

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得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得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中性运行、恶性运行.;协调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

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保障、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是指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含较多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他们还未危险,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也叫有障碍的常态运行。

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是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

社会主义社会从根本上、总体上是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协调,而社会保障、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限度和最小范围之内。

社会的中性运动和模糊发展: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含较多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它未破坏、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

社会的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问题:1定义社会学的对象或侧重社会或侧重个人2.区别社会学的学派都是根据这个问题来划分3确定社会学的属性也是以这个问题为准绳4社会学的主要内容,不论是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角色、社会群体,不论是社会组织、社会分层、社会制度、社区,也不论是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社会工作以及社会变迁、无一不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着、体现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发展的根本线索。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而不是那种僵死的二元对立的关系。

社会学的功能:(1)认识和改造社会(2)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3)构建和谐社会社会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社会学概论》7

《社会学概论》7
严重性
2/22
♪ 3.社会越轨类型 ♪ 不适当行为 ♪ 异常行为 ♪ 自毁行为 ♪ 不道德行为 ♪ 违法行为 ♪ 犯罪行为
3/22
二、越轨行为界定
♪ 1.医学标准 ♪ 医学标准依靠是科学诊疗伎俩。 ♪ 一些生理或心理上缺点, 在社会生活中是有
可能影响一个人行为方式, 而这种行为当中 就孕育着道德和价值含义。
8/22
二、社会学解释
♪ 1.社会失范理论 ♪ 迪尔凯姆: 失范 ♪ 默顿: ♪ 五种方式对社会失范困境作出反应: ♪ (1)遵从 ♪ (2)革新 ♪ (3)仪式主义 ♪ (4)隐退主义 ♪ (5)反叛
9/22
♪ 2.亚文化理论 ♪ 亚文化理论将越轨行为视为一个文化所要求社会行为。 ♪ 亚文化群体特征: ♪ 3.标签理论 ♪ 布鲁默: 在人们变成越轨者并连续作为越轨者过程中,给
♪ 十几年前,有一美国男子在新加坡涂鸦,被法官判处鞭刑 6鞭。当初,美国政府得到该消息后,美国总统出面求情 ,新加坡总理说: “看在美国总统面子上,减去2鞭,但必 须执行4鞭。”该美国男子只好乖乖接收4鞭
15/22
16/22
17/22
二、社会控制类型与伎俩
♪ 1.社会控制类型 ♪ (1)制度控制与非制度控制 ♪ (2)主动控制与消极控制 ♪ (3)硬控制与软控制 ♪ (4)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
22/22
18/22
♪ 2.社会控制伎俩 ♪ (1)舆论 ♪ (2)道德 ♪ (3)法律 ♪ (4)纪律 ♪ (5)宗教 ♪ (6)习俗
1研究课题, 一个社会, 不能缺乏社会舆论, 不能因为一 些舆论发生对个人自由侵犯就从根本上否 定社会舆论作用。人当然不能成为他人地 狱, 但一个丝毫不受他人监督天堂比地狱更 可怕。主要是舆论方式, 而不是舆论本身。

社会学概论厦门大学第7章越轨行为

社会学概论厦门大学第7章越轨行为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六分。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六分。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六分。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六分。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六分。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六分。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六分。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六分。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六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六分。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六分。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六分。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六分。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六分。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六分。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六分。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六分。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六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六分。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六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六分。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六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七点 十六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越轨行为
越轨是一个生活中时刻无法回避的现象。

如果说你每天的生活都是井然有序的,那么,你越轨的机率就会比较小;如果你是个不拘小节、生活放肆的人,你越轨的倾向就可能比较明显。

【第一节越轨行为】
为越轨下定义是件困难的事。

阿尔伯特·柯亨为今日美国社会中万花筒似的越轨现实勾勒出了一幅令人眼花缭乱的图画。

他说,他的一部著作的主题是“耍无赖、诈骗、撒谎、不端、犯罪、偷窃、装病、投机取巧、不道德、不诚实、陷害人、贪污、腐化、心怀恶意、过失,简言之越轨”。

因此,我们就先来看一下越轨的涵义以及几个不同视角的界定标准。

一、越轨的涵义
道格拉斯的“越轨漏斗”——
(1)某种事物不对劲、陌生、奇特的感觉。

(2)厌恶、反感的感觉。

(3)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观念的感觉。

(4)某种事物违反道德准则和道德价值的感觉。

(5)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的判断。

(6)某种事物违反道德准则或道德价值的判断。

(7)某种事物违反正统道德轻罪法的判断。

(8)某种事物违反正统道德重罪法的判断。

(9)某种事物违反人类本性的判断。

(10)某种事物绝对邪恶的判断。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对越轨所做的定义是:
越轨指违反重要的社会规范的行为,又称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

越轨行为的特点有:
(1)具有相对性,即它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才成为越轨行为。

某一社会成员或群体中的越轨行为,在另一群体中可能是正常或正当的行为;
(2)必是违反重要的规范;
(3)是多数人不赞同的行为;
(4)不完全等同于社会问题;
(5)越轨的程度以及受到惩罚的程度取决于该行为触犯规范的重要性。

二、越轨行为的界定
1.医学标准 2. 价值标准 3. 统计的标准
三、越轨行为的社会功能
1.越轨行为的社会危害
破坏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稳定。

破坏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的自觉性。

降低群体和社会的凝聚力。

2. 越轨行为的积极作用
积极的越轨行为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越轨行为有助于明确社会规范。

越轨行为可以从反面督促人们遵守社会规范。

越轨行为可以成为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的预警器。

【第二节越轨行为的理论解释】
一、自然环境、生物有机体以及心理因素的解释
1. 用自然环境和生物有机体来解释越轨
2.用心理因素来解释越轨
二、社会学的解释
与环境学、生物学、心理学不同,社会学家在解释越轨行为时往往强调越轨行为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

因而,社会学家更倾向于从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角度来解释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

其主要的理论解释有:
社会失范理论、亚文化理论、标签理论、差异交往理论等。

1. 社会失范理论
迪尔凯姆提出的最为著名的概念之一就是“失范”(Anomie)。

失范也称为社会反常态,指价值观发生冲突、趋于淡漠,甚至消失的社会状态。

迪尔凯姆认为,当现有的社会结构不再对个人的需要加以控制时,失范的状态就会产生。

失范是社会的一种状况和特性,而不是指人的一种状况。

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下,犯罪和其他社会问题(如自杀)将易于产生。

默顿指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和穷人,他们可能以以下五种方式对其社会失范的困境作出反应:
(1)遵从,即认可文化所倡导的目标,又运用社会所认可的合法手段来实现这种目标。

(2)革新,即接受文化所倡导的目标,但拒绝社会所认可的手段。

(3)仪式主义,即接受社会所认可的手段,但拒绝文化所倡导的目标。

(4)隐退主义,即既拒绝文化所倡导的目标,也拒绝社会所认可的手段。

(5)反叛,即拒绝文化所倡导的目标和社会所认可的手段,并代之以新的目标和新的手段。

2. 亚文化理论
亚文化理论又称文化传递理论,试图从人们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寻找越轨行为的原因,其特征是将越轨行为也视作一种文化所规定的社会行为。

该理论认为,与社会主流文化不一致的较小的文化组成部分就是亚文化,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内部包含着许多亚文化,每一亚文化都有自己不同于主流文化的独特的目标和价值。

共享某一亚文化的群体就是亚文化群,它是主文化群的一个分支。

亚文化群体有以下特征:
(1)它们是主体社会中可以辨认出的组成部分,在某些方面(而不是所有方面)不同于主体社会。

(2)作为主体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至少服从该社会的一部分准则和法律。

(3)作为与主体社会有显著差异的集团,它们为其成员规定了自己所特有的行为规范。

(4)它们是一个发挥某种功能的单位,也就是说它们至少能够为了某些目标而作为一个整体行动。

(5)它们意识到自己是在某些方向与主体社会相离异的单位。

3. 标签理论
标签理论认为犯罪是社会互动的产物。

该理论吸收了符号互动理论的一些基本假定作为自己的理论起点。

其有关越轨的基本观点是:
在人们变成越轨者并持续作为越轨者的过程中,给人们贴上越轨者的标签是一个关键因素。

初级越轨与次级越轨
埃德文•雷梅特区分了两种越轨行为:
一是初级越轨(primary deviance),即偶尔卷入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二是次级越轨(secondary deviance),即卷入了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并被其他人标签为“越轨”,且越轨者本人也接受了。

4.差异交往理论
这一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萨瑟兰提出来的。

他认为,与其他一切社会行为一样,越轨行为也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

每一个人都可能接触到遵纪守法者,也可能接触到越轨行为者。

一个人是否会成为越轨行为者,取决于他与什么样的人交往。

【第三节社会控制】
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学科着眼点的不同等等,学者们对社会控制的内容、性质和方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对社会控制的规定也不一样。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社会控制的涵义。

一、社会控制的涵义和特征
1. 社会控制的涵义
一般认为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依靠自身的力量,运用社会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包括个人、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等)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控制,则是指社会对偏离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而采取的限制措施及其过程。

在社会学研究中,一般来讲,是从广义上使用社会控制这一概念的。

2. 社会控制的特征
从社会控制的内涵来看,社会控制具有:普遍性、统一性、强制性、多重性等特征。

其中,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普.
遍性
...。

..与.强制性
二、社会控制的类型与手段
1.社会控制的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把社会控制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分类有:
(1)制度控制与非制度控制
(2)积极控制与消极控制
(3)硬控制和软控制
(4)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
2. 社会控制的手段
罗斯把社会控制手段分为两类:
一是伦理的控制手段,它们的形成是由于感情的力量,比如舆论、暗示、个人理想、社会宗教、艺术和社会评价等控制手段;
二是政治的控制手段,比如法律、信仰、礼仪、教育和幻想等。

三、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越轨行为是社会控制的重要内容。

具体来讲,防止越轨行为的有效途径主要有:
1. 改变社会规范
2. 消除产生越轨行为的社会条件和形成原因
3. 加大越轨行为的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