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中考知识点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中考知识点复习1
生物与环境和探究实验
一、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光:深海中无植物的生长;水生植物的分层分布;山的阳面植物生长好;春兰秋菊
温度:南方适宜香蕉、菠萝、柑桔生长,北方适宜梨、苹果生长;南橘北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影响动物的形态(极地狐和沙漠狐)、生活习性(动物的冬眠和夏眠、迁徙)。
水:仙人掌、松树呈针状叶,根系发达;在雨量充沛的热带雨林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空气:青藏高原空气稀薄,红细胞增多;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②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如草、细菌等都可能是生物因素。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种内关系:种内互助(合作)和种内斗争,如蜜蜂(种内互助),鸡群争食(种内斗争)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共生,寄生,如:草盛豆苗稀(竞争),狼吃羊(捕食),大豆和大豆根瘤菌(共生),蛔虫与人(寄生)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适应环境
如:骆驼尿少,仙人掌针状叶,荒漠中的骆驼刺根很长,海豹皮下脂肪厚
2、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如:蚯蚓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肥力。沙地上栽种植物,防风固沙
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如: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的作用。
四、探究实验
1、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包括: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作出假设: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做出假设
3、设计实验:初中探究实验主要设计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①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例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设计(阴暗)、(明亮)两种环境,其他条件都相同,就是对照实验。光是变量
②设计原则:控制单一变量。相对照的两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
③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是针对实验目的,达到排除其他无关因素或非研究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干扰而进行的操作
实验组:针对实验目的来控制、干预研究对象而进行的实验操作,是用来证明实验假设的。如:《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馒头碎屑+咀嚼+唾液这一组为实验组,其它组为对照组例: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萨克斯对这个实验的设计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具体体现在(D)
A.没有对照实验B.本实验不需要设对照实验
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④设计实验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将实验材料分组
注意:取材的数量不能太少,因为不具有代表性,偶然性较大
第二步:设置变量,观察情况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①如果实验有作出假设,结论是根据结果对假设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②如果只有实验设计和结果,则根据下列步骤:
第一步:找变量第二步:找生理现象
第三步:找变量与生理现象之间的关系(促进、抑制、有影响、有关等)
典型例题:有一次小刚把从菜市场买回来的一袋“黄豆芽”放在光下,下午打开一看,惊奇地发现“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请你和小刚一起来控究这个问题。
⑴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植物体内含叶绿素。
你提出的问题: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⑵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对叶绿素的形成有影响。
⑶设计实验方案:
①取一定数量的新鲜黄豆芽分成二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内。
②甲放在下培养,乙放在下培养。
注意:甲、乙仅有这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这样甲、乙就是一组实验
⑷结果预期:甲中的黄豆芽绿,乙中的黄豆芽绿。(填“变”“不变”)
⑸得出结论:能促进叶绿素的产生。
生物中考知识点复习2
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如: 一个湖泊(包括这个湖泊的所有生物与环境(如阳光、水分、空气等)),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条河流,一座城市,一片森林
2、组成: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必需成分)
植物:生产者(必需成分,能固定太阳能)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非必需成分)
细菌和真菌:分解者(必需成分)
3、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
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
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生态系
统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生产者
二、食物链
1、概念: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2、组成: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表示方式:生产者→消费者
如:草→鼠→蛇→鹰
①每条食物链的开始都是生产者(植物)
②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只能由生产者指向消费者
③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随食物链营养级依次为第二、三、四营养级
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越多(可根据此特点写食物链)
有毒物质最少的是生产者,有毒物质最多的是最高营养级生物(最长食物链中的最高营养级)
⑤营养级越高,生物个体数量越少。第一营养级(生产者)个体数量最多
⑥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
三、食物网
1、概念:一个生态系统中,由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2、食物链条数的计算:
①每一条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
者(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其它动物吃它)
②计算从生产者到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有几条通路
③举例:数出并写出右图有几条食物链(5条)
④生物种类越多的食物链越长,反之越短
3、食物网中生物与生物的关系:捕食和竞争
捕食:吃与被吃的关系。例:鼠与蛇,草与兔
竞争:不同种生物之间具有相同的食物。例:鹰与狐,兔与鼠,狐与蛇
注意有些生物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例:鹰与蛇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
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如:过度放牧
3、如果这个生态系统只是单条食物链,如:草→鼠→蛇→鹰,如果蛇大量死亡,
则鼠会大量繁殖,鹰会先减少后增多;如果草大量死亡,则鼠、蛇、鹰都会减少;
如果鹰大量减少,则蛇先增多后减少。
4.一般来说,生物的种类和数目越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生态系统越稳定;反之,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单调,自动调节
能力越弱,生态系统越不稳定。如:热带雨林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稳定性越强
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2、各生态系统的分布和特点
森林生态系统:湿润地区,生物种类较多,具有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作用,有“地
球之肺”“绿色水库”之称,自动调节能力较强
草原生态系统:干旱地区,生物种类较少,缺乏高大的植物
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调节全球气候方面起巨大作用)
淡水生态系统:由淡水和淡水生物组成
湿地生态系统: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如沼泽,沿海,红树林,具有净化水源、
蓄洪抗旱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农田生态系统: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城市生态系统:人类起支配作用,消费者主要是人类
典型例题:如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若要完全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则右图还
需要补充和。
2.请数一下图中有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
一条。
3.图中的生产者是,而且数量最。
4.生物之间都直接或者间接存在一定的关系,请分析一下老鼠和蛇是关系,兔子和
老鼠是关系,鹰和蛇之间既是关系又是关系。
5.若大量捕杀鹰和蛇,则老鼠的数量变化是,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该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更。
6、如果该草场受到汞等重金属的污染,则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有毒物
质含量最少的生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