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
第三章历史唯物主义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规律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C)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C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4、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C)A、是否承认人类社会内部的矛盾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5、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C)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6、生产关系是指(A)A、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D、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关系7、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本类型是(D)A、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B、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C、资本主义所有制和社会主义所有制D、公有制和私有制8、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9、“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D)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10、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D)A、社会发展史和自然界的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B、社会发展的进程不受人们的主观意志的影响C、社会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D、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的一样有其客观规律11、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观点(D)A、辩证法的正确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12、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C)A、阶级斗争B、科学技术C、社会基本矛盾D、人民群众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C)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14、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B)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生产力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15、生产关系的变革根源于(D)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进行自觉的革命活动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6、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C)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17、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D)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18、上层建筑是指(D)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19、社会形态是(B)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20、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21、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C)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22、社会革命根源于(D)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23、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C)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24、“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5
【专题四】
《生活与哲学》常考原理及方法论适用表述与应用(历史唯物主义)
一、常考原理及方法论适用表述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唯物史观)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唯物史观)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这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应,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群众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唯物史观习题
唯物史观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都认为( )A.历史的发展是天意的体现B.英雄人物是神意或绝对精神的受托者C.杰出人物创造社会历史D.精神的力量主宰历史2.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最根本原因是()A.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B.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思想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的规律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是指(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没有根本区别B.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发展有相同的规律C.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一样都是有规律可循的D.社会的发展与自然发展是等同的4.唯物史观是真理,因为它( )A.彻底抛弃了以往的历史理论B.吸收了人类的一切文化遗产C.批判地考察了德国古典哲学D.提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存在(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6.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 )A.唯生产力论B.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7.胡适曾说过: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种观点认为( )A.历史的发展纯粹是必然的B.历史的偶然因素决定必然C.历史的发展纯粹是偶然的D.历史人物的性格这种偶然因素对历史发展有一定影响8.在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问题上,下述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A.“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B.伟人的活动是“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C.“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D.无伟人就无历史9.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即( )A.政治法律制度和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C.政权和政治法律及其设施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10.下列日常用语中蕴含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关系的有( )A.有条件上,没有条件也要上B.心想事成C.量力而行,尽力而为D.谋事在人,成事在天11.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祔历史的规律性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的物质交换过程B.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生产者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13.在个人还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问题上,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 )A.承认伟大人物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承认政治权力和暴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否认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D.否认英雄和群众共同创造历史14.“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常考原理及方法论适用表述与应用(历史唯物主义)一、常考原理及方法论适用表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唯物史观):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唯物史观):(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这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应,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4、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5、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6、人的价值及其实现(价值观与人生观):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要求我们(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地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去;(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简答题及答案.do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简答题及答案三、简答1、劳动在从猿转变为人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的区别。
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4、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及其理论基础。
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
6、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7、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8、掌握“度”的实际意义。
9、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内容,以及两种类型生产关系的区别。
10、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论的根源。
11、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12、意识能动性的作用及其实现的途径和条件。
1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4、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
15、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16、为什么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决定力量?认识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意义是什么?17、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大意义。
18、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9、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具体、历史的统一。
20、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21、如何理解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如何理解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之间的关系?22、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手抓"的重要意义。
2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具体表现。
24、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25、简述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26、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7、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
28、什么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这一规律有什么现实指导意义?29、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30、简述在个人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专题四历史唯物主义题目
专题四历史唯物主义题目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A.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B.历史决定论和历史非决定论C.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D.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答案:C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看是否承认:A.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阶级斗争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答案:C3.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C.生产关系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答案:A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答案:B5.19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却成为欧洲最先进思想的发源地,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社会意识不完全由社会存在决定C.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性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一致答案:C6.社会意识是: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人们改造自然的过程D.人们改造社会的过程答案:A7.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A.地理环境 B.生产资料C.生产劳动D.社会意识答案:C8.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活动的根本标志是:A.改造自然B.适应自然C.制造工具D.控制自然答案:C9.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人口因素D.社会意识答案:A10.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答案:A11.上层建筑结构中的核心是:A.国家元首B.意识形态C.国家政权D.政治法律思想答案:C12.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答案:B13.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答案:D14.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科学技术B.劳动者C.生产工具D.劳动对象答案:B15.上层建筑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A.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C.国体和政体D.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思想答案:A16.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A.阶级妥协的结果B.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D.使用暴力的结果答案:C17.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劳动者的素质B.生产工具的水平C.科学技术D.自然资源答案:C18.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的特点:A.目的是为了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排除异己的力量B.总是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C.总是通过暴力的形式进行调节D.总是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答案:A19.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政治关系B.家庭关系C.宗教关系D.生产关系答案:D20.决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前提的是:A.生产关系B.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C.消费关系D.分配关系答案:B21.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是:A.生产力状况B.生产力水平C.生产力性质D.生产力的发展答案:A22.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答案:B23.马克思、列宁经常把“社会形态”与:在同一意义上使用:A.经济的社会形态B.政治形态C.意识形态D.生产形态答案:A2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同经济基础的变化是同步的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该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答案:B25.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于是很多地方退耕还“荒”。
中考历史唯物史观练习题
中考历史唯物史观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 人的意志决定社会发展D. 上帝意志决定社会发展2.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是: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 两者相互独立D. 两者相互制约A. 奴隶主阶级B. 地主阶级C. 资产阶级D. 无产阶级4. 马克思、恩格斯在哪本著作中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A. 《资本论》B. 《共产党宣言》C. 《德意志意识形态》D.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二、多项选择题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 阶级斗争推动社会进步A. 政治B. 法律C. 宗教D. 艺术A. 陈胜吴广起义B. 王安石变法C. 洋务运动D. 辛亥革命三、判断题1.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存在。
()2.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
()3. 历史唯心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
()4.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思想文化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四、简答题1. 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 举例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3. 阐述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 论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五、材料分析题材料一:“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
”材料二:“社会划分为阶级,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只要社会生产力没有发展到足以消除阶级差别,阶级斗争就不可避免。
”(1)材料一中的观点属于哪种历史观?(2)根据材料二,阶级斗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它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
”材料二:“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机器。
”(1)上层建筑包括哪些内容?(2)根据材料二,国家的本质是什么?六、论述题1. 论述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历史唯物主义专题训练
《历史唯物主义》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社会存在的是( B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原则(3)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4)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A(1)(2) B(1)(3) C(2)(3) D(3)(4)2、“一种观念的产生、发展和消失,不能由它自身来解释,而只能由社会存在的状况及其变化发展来说明。
”这句话( B )A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B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C歪曲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D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3、费尔巴哈在对各国的神进行认真的考察后指出:“自然神不是别的,就是自然本身;人神不是别的,就是人本身。
”“并非神按照他的形象造人……而是人按照他的形象造神。
”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B )A“神”是客观存在的 B任何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人是按照神的形象来造神的 D“神”的观念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据此回答4-5题。
4、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是因为( D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C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5、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这说明( A )(1)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2)社会意识的变化是由社会存在的变化所决定的(3)不同的时代,社会意识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4)社会意识是瞬息万变的A(1)(2)(3) B(2)(3)(4) C(1)(2)(4) D(1)(3)(4)6、有人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
这种观点( B )(1)否认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2)夸大了人的能动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是神创论在社会历史观上的表现(4)肯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受规律支配A(1) B(1)(2) C(1)(2)(3) D(1)(2)(3)(4)7、发展生产力需要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这主要是因为( D )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阻碍作用C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D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8、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 B )实现的A改革 B阶级斗争 C统治阶级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D人民群众9、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A )A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B倒退的、下降的C曲折的 D一帆风顺的10、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唯物史观题库及解答.doc
唯物史观题库及解答.doc1.“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春节正成为“新年俗”。
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①社会意识是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对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
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但是社会意识仍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可能落后于、可能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也可能与社会存在是一致的,①③说法错误,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春节正成为“新年俗”,这说明环保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绿色环春节”这种新的社会存在而变化,②符合题意;在现实生活中空气污染严重,让人们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出现了从“放”到“少放”到“不放”的变化,体现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为C。
— 1 —2.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依照法定程序,把“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并增加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一条款。
这表明()①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②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可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③社会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④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发展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答案】A。
解析:宪法属于上层建筑,体现了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①符合题意;宪法属于社会意识,之所以修改宪法是由于社会发生了一些变化,表明社会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③符合题意;宪法的修改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②不符合题意;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发展,④说法错误。
唯物史观试题及答案高中
唯物史观试题及答案高中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以下是一套高中水平的唯物史观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A. 英雄人物B. 社会存在C. 社会意识D. 宗教信仰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 社会形态的更替是自发的C.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力D.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答案:B3.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哪些社会形态?A.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B. 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C.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D. 以上都是答案:A4.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从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过渡的根本动力是什么?A. 政治斗争B. 思想革命C. 生产力的发展D. 科学进步答案:C5.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C.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唯物史观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答案: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它决定着社会的上层建筑,即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
经济基础是社会结构的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当旧的经济基础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社会就会发生变革,形成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 阐述唯物史观中“阶级斗争”的概念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阶级斗争是指不同社会阶级之间因经济利益的对立而产生的斗争。
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阶级斗争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不同,但都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了社会向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过渡。
专题09 历史唯物主义(练习)(解析版)
专题09历史唯物主义(练习)一、单选题1.马克思指出:“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
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
古典古代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都是这样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其中每一个生产关系的总和同时又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决定因素,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开始的B.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不以任何人、任何阶级以至于整个人类的意识为转移C.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是生产力内在要求的体现,生产力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D.社会的性质是直接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答案】C【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
A: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说明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决定因素,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开始的,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任何人、任何阶级以至于整个人类的意识为转移,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并服务于生产力。
但不是生产力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D: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说明社会的性质是直接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即由人与人的关系的总和的性质所决定的,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及职能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下定决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适应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试卷与答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谁是历史上的创造者问题上,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都认为是()A.历史的发展是天意的体现B.英雄人物是神意或绝对精神的受托者C.杰出人物创造社会历史D.精神的力量主宰历史2、唯物史观是真理,因为它()A.彻底抛弃了以往的历史理论B.吸收了人类的一切文化遗产C.批判地考察了德国古典哲学D.提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A.唯生产力论 B、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4、在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问题上,下述哪个观点是正确的()A.“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B.伟人的活动是“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C.“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D.无伟人就无历史5、生物物种的遗传和变异表明事物内部存在着()A.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B.质变和量变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6、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A、人们思维中的自相矛盾 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C.对立面的相互矛盾 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7、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A.均衡点B.一点论C.重点论D.二元论8、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9、“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A.不可之论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庸俗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10、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自然属性D.人的社会关系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客体非对象化:2、人类世界:3、价值原则:三、解答题(本大共40分)1、人民群众是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者表现在什么地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10 D D B C B B C A D D二、名词解释1、客体非对象化: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精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试题及答案】(1)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试题及答案】(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习题集一、名词1、客体非对象化: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2、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它是指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3、价值原则:就是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相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
4、世界观:又称宇宙观,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的观点。
5、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即世界观的系统化、理论化。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有关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和问题。
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6、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哪个是第二性的?第二,意识与物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7、发展:指前进的变化或进化,反映着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或从一种运动形式中产生另一种运动形式的过程,从总体上概括客观世界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的有方向的运动。
8、唯心主义:凡是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或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就叫做唯心主义。
9、价值原则:就是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相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11、自我意识:指向人类自身内部的各种关系、体验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自我意识形成对主体的“内在尺度”的认识。
12、物质:是指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物质的各种具体表现形态。
13、客体非对象化: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唯物史观试题及答案高中
唯物史观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 英雄人物B. 地理环境C. 社会存在D. 人的意志答案:C2.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人与自然的矛盾B. 人与社会的矛盾C. 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社会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答案:C3. 在唯物史观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A.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 两者相互独立D. 两者相互影响答案:B4. 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次要动力B.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 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D. 社会发展的偶然现象答案:B5.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A. 个人自由的实现B. 社会财富的积累C. 阶级的消亡D. 人类文明的繁荣答案:C二、填空题6. 唯物史观认为,________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答案:社会存在7.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________。
答案:社会基本矛盾8. 在唯物史观中,________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生产工具9.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________的必然结果。
答案:社会基本矛盾10.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________。
答案:共产主义社会三、简答题11. 简述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含义。
答案: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社会意识是指人们的思想、观念、信仰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意味着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意识产生的基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2. 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专题15 历史唯物主义-2023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新教材)
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基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
本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内 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容
意 义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 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C
巩固训练
3.(2020课标Ⅲ)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
格尊严等民众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制定民法典体现的唯物史观
考点一 社会历史观
2.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基本矛盾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
生产力与 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
生产关系 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
的矛盾 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
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
价值与价值观
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树立正确价值观
社会历史的主体
政治认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体系构建 Nhomakorabea考点突破
8.(2021全国乙,40(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
哲学常识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复习练习
哲学常识《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复习练习1、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 )。
A.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更重要的问题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D.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的问题2、自2006年4月1日起,我国对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新增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税目。
调整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可以合理地调节消费行为,间接引导投资流向。
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C.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③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①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A.①B.①②C.①③D.①③④4、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这是因为()。
A.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着社会存在的变化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决定5、价值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
下列属于哲学价值判断的有()。
①田野上的花儿开了②这些花儿很漂亮③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④这些水果真香甜: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②④6、价值观人皆有之,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即使同一时期的人们,面对同一事物也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判断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是()。
A. 只要符合个人或集团利益的价值观就是正确的价值观B. 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类根本利益C. 符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D. 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7、有一个珠宝商一生致力于珠宝的真伪之辨,技艺炉火纯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专题四】《生活与哲学》常考原理及方法论适用表述与应用(历史唯物主义)一、常考原理及方法论适用表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唯物史观):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唯物史观):(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这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应,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4、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5、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6、人的价值及其实现(价值观与人生观):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要求我们(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地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去;(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导,需要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和社会消极因素的冲击。
二、社会热点应用举例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藏和平解放后,在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尖锐复杂的斗争形势下,一代又一代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在开发、建设和保卫祖国这块神圣领土的斗争中,用青春、生命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老西藏精神”的本质是艰苦奋斗、服务人民。
一部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老西藏精神”的传承史。
如今,面对新的形势,胡锦涛总书记再次提出发扬光大“老西藏精神”,意味深远,令人警醒。
材料二:西藏民主改革50年,西藏族各族群众充分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精神化生活。
每当夜幕降临,杰布经营的民族歌舞剧场里,欢歌笑语、宾客满座,各民族同胞以及国内外的游客聚集在一起,欣赏着自西藏各个地区的民间演员表演的民族歌舞,体味着西藏所特有的民族化。
在杰布的剧场里,最受欢迎的一个节目就是这个旋律欢快的“堆谐”舞蹈,舞蹈表达了日喀则地区农民歌唱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然而这个节目的表演者都是日喀则地区地地道道的农民。
杰布兴奋的说,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像日喀则拉孜地区这样的农民艺术团涌现得越越多,节目越越丰富,观众也越越多。
他的剧场也不断发展,今年准备在拉萨再开一家民族歌舞剧场。
结合材料—简析发扬“老西湖精神”,意味深远,令人警醒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10分)参考答案: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老西藏精神”于西藏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是正确的社会意识,在新形势下,将激励西藏各族群众为建没西藏而奋斗。
(4分)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老西藏精神”是正确的价值观,对建设和谐西藏会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分)③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老西藏精神”形成于各族人民群众建设西藏的过程中,在新形势下发扬“老西藏精神”就是要做到艰苦奋斗、服务人民,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3分)2、2009年12月26日8时55分,武广高铁客运新干线首列“和谐号”列车从新落成的武汉火车站启动前往广州,武广高铁通车仪式开始,标志着我国步入高速铁路新时代。
信息一武广客运专线是中国铁路“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中京广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速铁路走廊,拉近了城市间、甚至两岸间的距离,对于缓解京广南段极度紧张的运输矛盾、有效提高全国铁路网整体运输能力、有利于改善运输紧张的状况,加速中国铁路现代化的进程,将极大推动“武广沿线都市圈”的繁荣,还直接联系和影响着整个华中、华南、西南及香港地区。
武广高铁建成后,湖南、湖北就有了进出省的快速通道,加强了湖南、湖北与香港、澳门经贸联系,为内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促进湖南、湖北更加开放,更加繁荣。
对于珠江三角洲经济从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向资金密集型现代工业转化、实现“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区经济结构互补、促进鄂湘粤及周边地区的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都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信息二和时间赛跑的人——武广铁路的建设者们。
这当中很多是不合格的父亲和丈夫,却是可歌可泣的建设者。
新长沙站是武广客运专线三大客站之一,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有8座站台和16条轨道。
合同工期693天,受自然环境等影响,真正进入正常施工的时间比合同要求整整推迟了半年。
建设者们拼命工作,硬是把时间“抢”回了。
他们的办法是“5+2”——放弃双修日、节假日,“白加黑”——昼夜连轴转。
信息三高速铁路、空中快线、高速公路,三种出行方式摆在公众面前。
谁离旅客最近,旅客将推开谁的门。
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三国演义”在铁路、公路、民航之间展开,“价格”、“快速”、“服务”是三张竞争的王牌,但最终的决定权掌握在消费者手里。
(1)信息二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什么道理?你是怎样认识的。
(6分)(2)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信息三进行分析。
(4分)参考答案:(1)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6分,其他从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价值评价标准等角度作答,可酌情给分)(2)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铁路、民航、公路及其价格、速度、质量的评价会不同,最后在出行中的选择会有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社会经济地位不同,身份不同,需要就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因此人们出行时面对铁路、民航、公路及其价格、快速、质量会各取所需。
(4分)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人即使领取救济,节衣缩食也要挤出几个铜板,走进剧院,涌入电影院,寻求心灵慰藉与快乐、生存的温暖和希望。
也正是那个年代,美国涌现了大量的艺术经典作品,比如卓别林的小人物影片、诙谐有趣的“猫和老鼠”、“微笑天使”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电影等,成为美国人逃避现实的“疗伤”良药。
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曾说:“只要我们有秀兰•邓波儿,我们的国家就没事。
”材料二:美国人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还能够追求精神享受,与美国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不无关系。
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009年8月,为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卫生部就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先后发布《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医院投诉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其内容涉及健康档案、预约挂号、患者投诉、电子病历等问题。
新医改的有效推进,将给普通百姓带实实在在的好处。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卫生部为什么要发布上述新医改的举措?(8分)参考答案: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卫生部广泛征求民意,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分)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卫生部广泛征求民意,说明新医改是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参与实现的。
(3分)③正确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卫生部征求民意,体现了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3分)4、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已经进行了五次政府机构改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新的机构改革势在必行。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拉开了第六次政府机构改革的序幕。
这次改革的主旨是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将政府内职能交叉,业务趋同的机构相对集中到同一个部门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原因。
(6分)参考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分)政府机构改革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1分)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2分)政府机构改革就是为了克服上层建筑中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部分和环节,从而使政府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能,提高行政效率,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
(1分)(如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等知识回答,可酌情给分)三、跟踪训练1、近年,网上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传播活动十分猖獗。
一些不法分子开设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大肆敛财;一些网络运营商、接入服务商、域名注册服务商,只顾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社会责任,客观上为淫秽色情和低俗网站提供了便利。
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
2009年12月8日,中央外宣办、公安部等九部门部署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剑锋直指淫秽色情手机网站,以全面净化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环境,努力建立良好的网络明风尚。
结合上述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网络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2、2010年5月1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体的上海世博会将隆重开幕,这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明的一次精彩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