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试验GM试验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之欧阳文创编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之欧阳文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670a8c95336c1eb91b375d55.png)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
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
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0.5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GM试验鉴定范围对比。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2c3143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1c.png)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在医学领域,为了诊断和监测某些感染性疾病,常常会运用到各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其中 G 试验和 GM 实验就是比较重要的两项。
这两种试验在检测原理、适用范围以及临床意义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G 试验,全称为(1,3)βD 葡聚糖检测试验。
(1,3)βD 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一种重要成分,但在细菌和病毒中并不存在。
当人体受到真菌感染时,真菌细胞壁的(1,3)βD 葡聚糖会释放进入血液、脑脊液等体液中。
G 试验就是通过检测这些体液中(1,3)βD 葡聚糖的含量来判断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GM 实验,全称是半乳甘露聚糖检测试验。
半乳甘露聚糖是曲霉菌细胞壁的一种成分。
GM 实验主要用于检测人体血清、肺泡灌洗液等标本中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水平,从而辅助诊断曲霉菌感染。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两种试验的区别。
首先,从检测的病原体范围来看,G 试验检测的范围相对较广。
它对除隐球菌和接合菌以外的大多数真菌感染都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如念珠菌、曲霉、毛霉等。
而 GM 实验则主要针对曲霉菌感染,对于其他类型的真菌感染检测价值相对较低。
其次,在检测标本方面,G 试验可以使用血清、血浆、脑脊液、腹水、胸腔积液等多种体液标本。
而 GM 实验通常使用血清和肺泡灌洗液,其中肺泡灌洗液对于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意义更大。
再者,检测的时机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G 试验在真菌感染的早期即可出现阳性结果,甚至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
而 GM 实验在感染后的数天才可能呈现阳性,并且需要连续检测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两者的结果解读也存在差异。
G 试验结果阳性,提示可能存在真菌感染,但不能明确感染的真菌类型。
而且,某些因素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比如使用某些含有葡聚糖的生物制品、血液透析、输注白蛋白等。
GM 实验阳性对于诊断曲霉菌感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也可能出现假阳性,例如使用某些抗生素、食用含有半乳甘露聚糖的食物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74829857fd5360cbb1adbdb.png)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与其临床意义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
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
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0.5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GM试验鉴定范围对比。
G试验和GM试验区别及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试验区别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9bce52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5.png)
G试验和GM试验区别及临床意义侵袭性真菌病即是以往所说的深部真菌病,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下组织、粘膜、肌⾁和内脏器官等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
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病原菌有270余种,常见病原菌有念珠菌(占70%-90%)和曲霉菌(占10%-20%)。
常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危因素有严重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移植、糖尿病、肾衰、⾎透、慢阻肺、实体器官移植、长期激素治疗以及⼊住ICU等。
临床常⽤的实验是G实验和GM实验,⼆者的区别及临床意义总结如下:G试验和GM试验区别表区别内容G实验GM实验诊断疾病临床常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侵袭性曲霉病所测成分真菌特异性抗原(1,3-β-D葡聚糖抗原)⾎清曲霉特异性抗原(半乳⽢露聚糖)测定⽅法动态显⾊法酶免法诊断灵敏度敏感性(63-100%)灵敏度(64.5%-100%)诊断特异性特异性(74-100%)特异度(80%-98.7%)应⽤缺陷容易引起假阳性,⽽且⽆法区分真菌种类某些药物和⾷物可以导致假阳性,假阳性率可以⾼达18%G试验是检测1,3-β-D-葡聚糖的试验,采⽤的⽅法是动态显⾊法。
1,3-β-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种成分,⼴泛存在与各种真菌,只有当真菌进⼊体内被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壁被感染,对于念珠菌⾎症⽽⾔,G试验检测是⾸选检查⽅法。
G试验检测⼀般先于临床症状平均4天,平均早于发热5天,是早期检测的重要⼿段。
G试验检测值<70 pg/m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70-95="" pg/m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95pg/ml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M试验是检测半乳⽢露聚糖抗原的试验,采⽤的⽅法是酶免法。
半乳⽢露聚糖(GM)是曲霉细胞壁的⼀种成分,GM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曲霉菌感染的患者⾎液内存在GM.曲霉菌不⼊⾎,主要是侵袭⾎管壁,沿⾎管壁进⾏侵袭,进⼊⾎液。
G试验和GM试验
![G试验和GM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2e884d6e9b6648d7c1c74667.png)
G试验和GM试验临床应用一. 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1. 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鲎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 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
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 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 ml(绿帽管,肝素抗凝)。
4. 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 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 假阳性:①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应用纤维素膜)。
②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
③某些抗肿瘤药物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
④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⑤手术中使用棉纱、棉拭子。
7. 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阴性。
8. 建议:①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②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③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④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 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1. 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 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 标本采集:静脉采血5ml(红帽管)。
4. 参考范围:≧0.5为阳性。
5. 检测标本:血清标本。
6. 假阳性:①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②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③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④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7.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GM试验鉴定范围对比。
G试验和GM试验
![G试验和GM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023b8b0d8762caaedc33d43b.png)
1.5 血清G试验假阴性的情况
隐球菌具有厚壁包膜,生长缓慢,导致假阴性; 局灶性曲菌病,BG很少释放入血; 抗真菌药物的使用。
1.6 血清G试验的优势和局限
优势: 鉴别侵袭性感染与定植; 不受机体免疫状态影响,早于临床诊断平均4天;是早期真 菌感染的敏感生物标志。
局限: 不能区分真菌的种类。
局限: 不能区分曲霉菌的种类。
G试验和GM试验的联合使用
种属
念珠菌属 镰刀菌属 隐球菌属 曲霉菌属 青霉/拟青霉 接合菌纲
G试验
+ + - + + -
GM试验
- - + + + -
同时测定G试验和GM试验有助于早期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2.4GM试验假阴性的情况
释放入血循环中的曲霉GM并不持续存在而是会很快清除; 以前使用了抗真菌药物; 病情不严重; 非粒细胞缺乏的患者。
2.5 血清GM试验的优势和局限
优势: 鉴别曲霉菌侵袭性感染与定植; 早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异常1周; GM诊断侵袭性曲霉感染的敏感度高于G试验; 血清中存在时间较短,可作为疗效监测。
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如侵袭性念珠菌病、侵袭性曲霉菌 病、肺孢子菌肺炎等)的方法之一。
1.3 血清G试验检测方法
Fungitec G test 阳性阈值为20ng/L 敏感性67-100% 特异性84-100%
Glucatell test 阳性阈值为60ng/L或80ng/L 敏感性70-80% 特异性90%左右
定植时BG很少释放入血, 因此可有助于鉴别真菌侵 袭与定植。
细胞核
-(1,3)-D-葡聚糖
(1-3)-D-Glucan
活化G因子
凝固酶原
凝固酶
鲎变形细胞裂解 物的G因子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866b26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d.png)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在临床检验领域,G 试验和 GM 实验是两种常用于诊断真菌感染的重要检测方法。
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来说,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以及在临床上的意义至关重要。
G 试验,全称为 1,3-βD 葡聚糖检测试验。
1,3-βD 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但在细菌和病毒中含量极少。
当人体感染真菌后,真菌细胞壁的 1,3-βD 葡聚糖会释放进入血液或其他体液中。
通过特定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到这种物质的存在。
GM 实验,即半乳甘露聚糖检测试验。
半乳甘露聚糖是曲霉菌细胞壁的成分之一。
当机体感染曲霉菌后,半乳甘露聚糖会被释放到血液、脑脊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体液中,从而可以被检测到。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 G 试验和 GM 实验在检测原理上的区别。
G 试验主要是检测样本中 1,3-βD 葡聚糖的含量。
其检测方法通常基于鲎试剂的反应。
鲎试剂对 1,3-βD 葡聚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当样本中存在一定量的 1,3-βD 葡聚糖时,会引发鲎试剂的一系列反应,从而得出检测结果。
GM 实验则是通过检测样本中的半乳甘露聚糖抗原。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这些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出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存在及含量。
在适用范围方面,G 试验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
它可以用于检测多种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含有 1,3-βD 葡聚糖的药物,如免疫球蛋白、白蛋白等,可能会导致假阳性结果。
GM 实验主要用于曲霉菌感染的检测,尤其是侵袭性曲霉菌感染。
但在某些情况下,如使用了某些抗生素、食用了某些含有半乳甘露聚糖的食物等,也可能会出现假阳性。
同时,某些免疫抑制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在检测样本方面,G 试验和 GM 实验都可以使用血液作为检测样本。
此外,GM 实验还可以使用脑脊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这两种试验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对于疑似真菌感染的患者,G 试验可以作为一种早期筛查的手段。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09ef05c998fcc22bdd10d77.png)
G试验和G 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
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
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GM试验鉴定范围对比。
G试验和GM试验
![G试验和GM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a925bf3e27284b73f2425055.png)
真菌感染的早期检测——G试验和GM试验一. 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1. G试验检测的是真菌的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真菌后,能持续释放该物质,使血液及体液中含量增高。
2. 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
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 标本采集:静脉采血3 ml(绿帽管,肝素抗凝)。
4. 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 检测标本:抗凝全血。
6. 建议:①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②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③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④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 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1. 原理:GM试验检测的是半乳甘露聚糖。
曲霉菌特有的细胞壁多糖成分是β(1-5)呋喃半乳糖残基,菌丝生长时,半乳甘露聚糖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是最早释放的抗原。
能够作为IA(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依据。
是目前国际公认的IA诊断方法。
2. 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 标本采集:静脉采血3-4ml(带分离胶的促凝管,黄帽)。
采血后离心,不用取出血清,直接将离心后的试管送检。
4. 参考范围:大于0.8为阳性,小于0.5为阴性,0.5-0.8为临界阳性。
5. 检测标本:血清标本。
我公司采用的是法国BIO-RAD公司的试剂,结果最为准确。
6.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GM试验鉴定范围对比镰刀菌属+-隐球菌属-+曲霉菌属++青霉/拟青霉++接合菌纲--对于初次诊断患者可考虑G试验和GM试验的联合应用G和GM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鉴定血液病患者是否合并真菌感染, 并将单一试验假阳性给诊疗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GM 试验和G 试验联合用于诊断侵袭性曲霉病时特异度达100 % ,阳性预测值达100 %,但需除外影响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的因素。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16a820c482fb4daa58d4b5a.png)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
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
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0.5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GM试验鉴定范围对比。
G试验与GM试验的区别
![G试验与GM试验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7133b9efcc22bcd127ff0c3c.png)
G试验与GM试验的区别G试验概念:G试验是检测1,3-β-D-葡聚糖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动态显色法。
1,3-β-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一种成分,广泛存在与各种真菌,只有当真菌进入体内被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壁被感染,对于念珠菌血症而言,G试验检测是首选检查方法。
G试验检测一般先于临床症状平均4天,平均早于发热5天,是早期检测的重要手段。
G试验检测值<70 pg/m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70-95 pg/m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95 pg/ml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M试验概念:GM试验是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酶免法。
半乳甘露聚糖(GM)是曲霉细胞壁的一种成分,GM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曲霉菌感染的患者血液内存在GM,曲霉菌不入血,主要是侵袭血管壁,沿血管壁进行侵袭,进入血液。
GM试验是曲霉菌病早期诊断的筛查指标。
GM常于临床症状前5-8天和影像学出现异常之前7.2天出现。
GM释放量与菌量呈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的程度,若两次检测阳性即可以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GM试验也可作为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
GM实验检测值<0.65 ug/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
当检测值在0.65-0.85 ug/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0.85 ug/l时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原理:G: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
GM: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
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诊断:G:侵袭性真菌感染。
G试验和GM试验ppt课件
![G试验和GM试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09245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d.png)
8
1.6 血清G试验的优势和局限
优势: 鉴别侵袭性感染与定植; 不受机体免疫状态影响,早于临床诊断平均4天;是早期真 菌感染的敏感生物标志。
局限: 不能区分真菌的种类。
9
二、血清GM试验
1. 血清GM试验原理 2. 血清GM试验的临床价值 3. 血清GM试验检测方法 4. 血清GM试验假阳性的情况 5. 血清GM试验假阴性的情况 6. 血清GM试验的优势和局限
18
Clin Infect Dis. 2009 Dec 1;49(11):1688-93.
3.1 文献一:研究结果
19
3.1 文献二
Galactomannan testing of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is useful for diagnosis of 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n hematology patients.
结果显示,与培养法(50%)和显微镜法(53.3%)相比,BALF的GM检测 法敏感性更高[91.3%,光密度(OD)临界值≥1.0],阳性、阴性预测值 分别为76%和96%(OD临界值≥1.0)。
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和未见减少者的平均OD临界值无差异。 在接受预防性抗真菌治疗的患者中,GM检测法敏感性下降显著。
17
3.1 文献一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galactomannan for the diagnosis of 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diseases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e87c0c9a5e9856a571260a3.png)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之邯郸勺丸创作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2、诊断:侵袭性真菌传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传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克不及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传染.3、标本收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4、参考规模:正常值‹20pg/ml.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取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传染(IPA)3、标本收集:(别离胶管或普通管).4、参考规模:≥0.5为阳性.5、标本收集:血清标本.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响: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阐发诊断.G试验、GM试验鉴定规模对比。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7578d472af90242a895e5c1.png)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
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
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0.5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GM试验鉴定范围对比.。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ac51e432f60ddccda38a0f0.png)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
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
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0.5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GM试验鉴定范围对比。
G试验、GM试验定义、临床意义、监测结果影响因素及其区别
![G试验、GM试验定义、临床意义、监测结果影响因素及其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d08c1c7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6.png)
G试验、GM试验定义、临床意义、监测结果影响因素及其区别G 试验和 GM 试验作为检测真菌抗原的非培养技术,已经成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指标之一,近年来,这两种标志物受到较大关注,是国内外侵袭性真菌病诊断研究的热点,并且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
本文就目前关于 G 试验和 GM 试验的临床应用区别总结如下。
定义G 试验:又称 1,3-β-D 葡聚糖试验,是检测真菌的细胞壁成分 1,3-β-D 葡聚糖,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真菌后,能持续释放该物质,使血液及体液中含量增高。
1,3-β-D 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鲎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 G 因子,活化的 G 因子又可使凝固酶原转化为凝固酶,通过旁路途径激活鲎试验,从而产生凝集反应,故称 G 试验。
GM 试验:是检测曲霉菌细胞壁上的一种多聚糖抗原(即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lactomannan,GM),半乳甘露聚糖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的一种多糖,在曲霉菌侵袭组织早期,曲霉菌细胞壁外层的 GM 可被释放入血,是最早释放的抗原,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检测。
GM 试验主要适用于侵袭性曲霉引起的感染。
临床意义G 试验方法具有快速、操作方法简单等特点,适用于隐球菌、接合菌(毛霉菌)以外的所有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尤其是念珠菌和曲霉菌引起的感染;G 试验虽能测得包括曲霉和念珠菌在内的更多致病性真菌,且初步的临床研究显示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假阳性率较低,但它只能提示有无真菌侵袭性感染,并不能确定为何种真菌感染,这是此方法的缺陷。
GM 试验主要针对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可对血清、脑脊液、肺泡或支气管灌洗液进行检测。
据报道,有 2/3 的患者在其他诊断方法阳性之前 6 ~ 14d 即可检测到 GM。
另一方面,GM 的释放量与菌量成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连续检测 GM 也可作为治疗疗效的监测;根据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断指南,其中 G 试验、GM 试验连续 2 次阳性为有意义的检查结果。
G试验与GM试验的区别?
![G试验与GM试验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b85b0ae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13.png)
G试验与GM试验的区别?曲霉菌检测在血清学方面主要有血清曲霉特异性抗原(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简称GM试验,也是侵袭性曲霉病的早期诊断指标,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此外还有血清真菌特异性抗原(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简称BG试验,也能对临床常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作出早期判断,尤其是能很好地将念珠菌的定植与感染区分开。
这两种方法在欧美等国已被批准使用,但也各有一定的局限性,如GM试验只针对曲霉感染,对其它真菌检测无效,且敏感性和特异性受诸多因素影响。
而BG试验虽能测得包括曲霉和念珠菌在内的更多致病性真菌,初步的临床研究显示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不能检出接合菌和隐球菌,也不能鉴定具体菌属和菌种。
G试验因为针对真菌表面的3-β-D葡聚糖抗原,而3-β-D葡聚糖抗原为真菌所共有,所以G试验可用于区分真菌和细菌感染,但却无法用于具体种属的鉴定。
GM试验针对的是曲霉菌特异性抗原,且可用于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国外报道GM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但似乎还需更多实验证实。
GM试验其敏感性可达1ng/ml,ELISA检测血清中半乳甘露聚糖用于诊断曲霉具有良好的灵敏度(64.5%-100%)和特异度(80%-98.7%),可以用于曲霉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监测。
而且阳性结果出现在临床症状或影像学特征之前。
该试验还可以检测肺泡灌洗液和尿液标本,是目前国际上一致认可的一项侵袭性曲霉菌病的诊断方法。
其缺点是某些药物和食物可以导致假阳性,假阳性率可以高达18%。
因此半乳甘露聚糖常为一过性,建议对于高危人群应进行动态监测,每周采集标本两次监测。
1,3-β-D葡聚糖试验:又称为G试验,可用于对系统性真菌病的诊断筛查,该方法敏感性可达1pg/ml,特异性高,研究显示1,3-β-D葡聚糖对真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100%和74-100%,缺陷在于容易引起假阳性,而且无法区分真菌种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试验检测的特点
可检测除隐球菌和接合菌外的多种真菌感染 在浅部真菌感染中,1,3-β-D-葡聚糖未被释放出来, 故其在体液中的量不增高。因此可区分定植和感染。 对于念珠菌血症, G试验检测是首选检查方法[2] 。 检测快速,可在1小时得出检测结果。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真菌
患者数
年 份
Martin GS et al. N Engl J Med. 2003 Apr 17;348(16):1546-54.
少见真菌尸检检出率也有所上升
一项对三级肿瘤监护中心血液肿瘤患者的尸检结果显示
2.0%
尸 检 检 出 率 足放线菌 镰刀菌 1.4% 0.9% 0.4%
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 IA
)
侵袭性曲霉病是一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性疾病。是指致病性曲霉 菌侵犯皮下组织、黏膜、肌肉和内脏器官等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
病,危害性较大。
曲霉是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粒细胞缺乏或HIV
感染,可侵犯肺、甚至全身各系统;呼吸系统曲霉病主要有三种,
传统诊断方法
培养
问题
血培养作用有限,某些播散性感染常常为假阳性 全身使用抗真菌治疗或其它原因易导致假阴性 非无菌部位标本阳性结果,难以判定是真菌定植或感染。 需侵入性手段获取标本 全身使用抗真菌治疗或其它原因易导致假阴性 其它某些真菌或细菌感染也有可能出现相似征象 在免疫正常宿主相关研究较少 目前方法尚未标准化,尚在研究阶段
以念珠菌最为常见
呼吸系统
常见病原体为 念珠菌和曲霉菌
侵袭性 真菌感染
其它部位
骨关节、心血管系统等 以念珠菌最为常见
腹腔感染
以念珠菌最为常见
泌尿系统
以念珠菌尿最为多见
重点科室:血液科,呼吸科,ICU科,肿瘤科,移植科室等
深部真菌感染防治策略
高危 患者
拟诊
临床 诊断
确诊
感染 病程
预防 用药
经验性 治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艾滋病
长时间使用抗生素
已证实80-90%的真菌血症主要 因素是大量使用抗生素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糖尿病、新生儿、肾功能衰退、 血液透析、营养不良
长期入住ICU
创伤、烧伤、腹腔手术
体内留置试管
真菌寄殖
不同部位真菌感染流行病学存在差别
中枢神经系统
以隐球菌多见 念珠菌,曲霉菌少见
真菌血流感染
31.6
32.7
96.3
57.2
89.2
91.2
75
隐球菌属
其它酵母菌* 曲霉菌属 接合菌 其它霉菌* 地方性真菌
4.0
1.2 8.3 1.1 1.6 1.9
2.1
3.3 33.8 5.2 7.6 1.2
0.0
2.7 50.7 6.4 6.4 0.5
48.7
3.4 4.9 1.1 1.5 1.6
0.0
G试验假阴性影响因素
① 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犁头霉、毛霉、根霉)感染 ② 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形成 ③ 抗真菌药的使用,如卡泊芬净,能非竞争抑制BG合 成 ④ 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一般不超过6小时)
G试验适用标本类型和采集、保存注意事项
1、标本是血清,对于细胞培养液应使用专用试剂盒。 2、细胞培养液标本必须离心,取上清液送检。 3、标本采集应避免溶血,黄疸和脂血标本会影响检测结
G试验检测一般先于临床症状3-10天,是早期检测 的重要手段[1]。
1.高 蕾,周 新.(1,3)-β-D葡聚糖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诊断意义[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3 (2),123-125. 2. J. Clin. Microbiol. 2008.4(6): 1009–1013.
0.0 1.9 1.9 0.0 0.0
6.4
1.0 26.0 1.7 4.7 2.6
1.6
1.2 4.9 0.0 1.3 0.8
1.0
0.8 3.4 0.6 1.5 0.7
4.5
1.4 12.3 1.4 2.7 1.6
* 其它酵母包括6例马拉色菌属 ,26例肺孢子菌,12例红酵母,21例啤酒酵母和6例毛孢子菌 * 其它霉菌包括2例支顶孢菌,9例交链孢霉,3例双极孢菌,53例镰刀霉,10例拟青霉菌,13例赛多孢子菌,6例足分枝霉菌和 1例白色簇孢霉
寄生或腐 生与表皮、 毛发和甲 皮肤 板的角质 癣真 组织中 菌
表面 感染 真菌
毛癣菌属
表皮癣属
对人 类致 病真 菌
念珠菌属 隐球菌属 曲霉属 侵袭性感 染真菌 毛霉属 根霉属 双相型真菌
皮下组 织感染 真菌
小孢子菌 属
侵袭深部组织 内脏,引起全 身感染的病原 菌或条件致病 菌
形态特性
目录
一、侵袭性真菌病诊断治疗现状
死亡率(%)
念珠菌属
肠球菌
金黄色 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 葡萄球菌
Wisplinghoff H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4 Aug 1;39(3):309-17.
侵袭性真菌病(IFD)宿主因素
免疫抑制性治疗
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恶性 肿瘤、器官移植,放疗化疗
免疫抑制性疾病
细胞学检查、组织 病理学检查
CT检查 PCR检测
非培养技术对侵袭性真菌的的早期诊断和 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LOGO
二、G实验原理以及临床应用
G试验介绍
G试验是指检测人体血液中 (Glucan,BG)
的试验,故称G试验。 1,3-b-D-葡聚糖占真菌细胞壁成分>50%,广泛存在于
各种真菌。人体吞噬细胞吞噬真菌后能持续释放该物质,使血液中含量加高。 因此可以作为侵袭性真菌的早期检测的重要指标。
果,干扰程度与黄疸及脂血程度而定。
4、标本最好在6小时内检测,如不能及时检测,应保存于 2-8C,不超过24小时,如长期保存应保存于-20C,但避 免反复冻融(在保存期间可能会使1,3-b-D-葡聚糖降解或 由于标本基质效应变化影响检测结果)。
三、侵袭性曲霉菌病感染现状
曲 霉 菌( Aspergillus )
即过敏性、曲霉球(即继发性非侵袭性肺曲霉病)和肺炎型;曲霉 引起的败血症在粒细胞缺乏患者中较常见。
曲霉感染部位最常见于肺部
中国大陆地区曲霉病流行现状分析结果
1991年1月- 2009年10月报道曲霉病1457例,其中肺曲霉病1047例
曲霉菌感染的宿主因素----免疫缺陷
• 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产生有两个先决条件,即患者有免疫缺陷和接触曲霉菌 • 机体免疫因素在侵袭性曲霉病感染的发生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LOGO
G 试验与 GM 试验临床应用
概念
真菌(fungus) 是一类具有典型细胞核,有核
膜和核仁,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无根、
茎、叶,不含叶绿素,无光合色素,细胞壁
含几丁质和 β - 葡聚糖的单细胞或多细胞异 养 真 核 细 胞 型 微 生 物 。
皮肤
皮肤或软组 织感染真菌 (浅部真菌)
毛发
指(趾)甲
院内真菌感染的病原体以念珠菌居多,各临床科室发病率有所不同
Pfaller MA et al. Crit Rev Microbiol. 2010;36(1):1-53.
真菌感染流行病学变迁
• 全球ARTEMIS研究:白念珠菌 在念珠菌属中所占比率自70.9 • 在ICU念珠菌血症患者中, %降至62.9~65.0%,而非白 白念珠菌仅占40%,近平滑 念珠菌略有上升 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 • 中国5所医院ARTEMIS研究: 白念珠菌占念珠菌属分离菌 的61.5% 念珠菌各占23% 、15% 和 9% • 另一来自免疫缺陷者念珠菌 血流感染的报道中非白念珠 菌占54%
G试验假阳性影响因素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应用纤维素膜进行血液透析患者 标本接触纱布或其他含有葡聚糖的材料 操作者处理标本存在污染 静脉输注白蛋白、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或血液制品 某些细菌败血病患者(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使用多糖类(香菇多糖、裂殖菌多糖)抗肿瘤类药物 食用蘑菇类食物 服用磺胺类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类药物、 多粘菌素、厄他培南也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假阳性
仍以白念珠菌为主 非白念珠菌、曲霉等
其它真菌的检出率逐年增加
新型致病真菌或是耐药菌的出现
中国2010《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念珠菌属-美国院内血流感染第1位致死菌群
对美国49所医院从1995年至2002年的24179例院内血流感染病原体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SCOPE: The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of Pathogens of Epidemiologic Importanc
抢先 治疗
目标 治疗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
50%
P=0.0009
41.4%
36.4%
40%
死亡率(%)
30% 23.7% 20% 10% 0%
15.4%
延迟1天治疗*
延迟2天治疗*
延迟3天治疗*
延迟4天治疗*
采集血培养后≥3天*
Kevin W.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6; 43:25– 31.
二、G实验原理以及临床应用
三、侵袭性曲霉菌病感染现状
四、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临床诊断治疗现状
五、GM试验原理以及临床应用 六、 G试验GM试验联合检测优势
LOGO
一 、 侵 袭 性 真 菌 病 诊 断 治 疗现 状
侵袭性真菌病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即以往所说的深部真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