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四大美男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
兰陵王生平
一、扑朔迷离的身世 二、柔美的容貌与狰狞的面具
三、骁勇善战及威名美誉
四、最后悲惨的命运 五、流传至今的千年古曲
一、扑朔迷离的身世
兰陵王的父亲是北齐高祖 神武皇帝高欢的长子文襄 皇帝高澄,史书载兰陵王 的母亲没有姓氏,不知是 谁。由此,人们推断,兰 陵王母亲的身份和地位, 恐怕连官妓都不如,很可 能只是宫中一个地位卑贱、 不知姓名的宫女。这样, 在讲究血统门弟的士族时 代,兰陵王虽然贵为帝胄 皇孙,处境却十分尴尬。 他“莫名”的身份给他带 来了巨大压力,每天忍受 别人鄙视的目光,低声下 气地生活,可能就是他小 时候的人生境遇。
《神女赋》
《 九 辩 》
宋玉悲秋
宋玉出身低微, 天资聪颖,善于 巧辩,精通音律, 师承屈原,才华 出众,具有正义 感和爱国主义精 神。就是这么一 个才色双全的美 男,一辈子仕途 暗淡。 曾经接触 过楚王。
宋 玉 之 死
宋玉:庸死
兰陵王:兰陵王
名高长工恭(公元541 年- 573年),又名高孝 馆瓘,骁勇善战。北齐 乾明元年高肃被封为徐 州兰陵郡王,故名兰陵 王。
卫玠出身于名门世家。 生得“花一般娇,粉一 般嫩”,他常坐在白羊 车上在洛阳的街上游玩。 远远望去,就恰似白玉 雕的塑像,时人称之 “璧人”。
卫玠一生,没在 政治上兴风做浪, 没为中国文艺或 科技的发展做贡 献,军事方面更 是碰也没碰过。 人称“卫玠谈道, 平子绝倒” 。卫 玠会说,脑瓜也 明智,看得准形 势,懂得保身避 祸,可惜身子太 弱,一切白 搭。
中 国 古 代 四 大 美 男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向来 有多种版本和说法,但较 为集中的意见是潘安、宋 玉、兰陵王、卫玠。这些 美男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就是才貌双全,文学、音 乐修养极高。
确定不是在逗我?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之卫玠竟然是被人看死的!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向来有多种说法,但比较集中的一件是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
这些美男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才貌双全,文学、音乐的修养极高。
四大美男子之一卫玠是魏晋时期的人士,长得极美,花一般娇,粉一般嫩,它常坐在白羊车上在洛阳的街上游玩,远远望去,就好像一尊白玉塑像,当时被人称为“璧人”。
据《世语新说·容止》第十四记载:“卫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
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
时人谓——看杀卫玠”。
也就是说,有一次他外出,人们早就听说卫玠长得漂亮,想一睹风采,所以卫玠在外出的路上就被他庞大的粉丝团给包围了,其气势一
点不输当今小鲜肉,看他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就像一堵墙,怎么走也走不
出去,卫王介可能当场就晕过去了,回到家后不久就离世了。
这场由美丽导致的悲剧真是可悲可叹,卫玠的死应该说是四大美男中死的最搞笑的一位,真
是可怜直至啊!。
古代四大美男都是怎么死的
在那篇赋里,写有一位大夫登徒子说宋玉“为人体貌娴丽玉,口多微辞,又性好色”,宋玉就解释说曾经有一位绝色美貌的东家之女登墙偷窥自己三年,但他都对人家不理不睬,因此不能说自己好色,接着他就描述登徒子如何喜爱丑陋的妻子,与她生了五个孩子,从而把“性好色”的罪名加到登徒子的身上。帅哥的号召力自是不容小觑,千秋万代男男女女就都听信了宋玉的话,登徒子背上了好色的骂名,而“登徒子”三个字也成了“好色之徒”的代名词。-
南北朝时期也是乱的一塌糊涂,看过潘安和卫玠的生死簿我们知道,即使是帅哥在乱世想要很好地活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幸运的是,史上最美丽的王兰陵王骁勇善战,他和他的军队每每出征都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是,兰陵王每次打仗都要戴上面目狰狞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战役是救援洛阳。-
那一年,兰陵王所属的北齐和北周在芒山有一场恶战,兰陵王率领500铁骑两次冲入敌阵,杀敌无数。一直打到洛阳西北面的金墉城下,被敌人团团围住。城上北齐守将只见来者戴着面具,不知是敌是友,正在犹豫之际,兰陵王突然摘下面具,露出他那美轮美奂的面容。城上的人认出是兰陵王,顿时军心大振,吊下弓弩手数百名,前来接应,很快周军溃败而去。-
兰陵王英年早逝,北齐失去了军事支柱。四年后,北齐被北周所灭,北齐王室成员几乎全被屠杀。-
-
宋玉的幸运和落魄-
宋玉是四大美男中命运最好的,虽然说他一辈子仕途黯淡潦倒度日,但究竟是能活到老了的。唯一使人觉得蹊跷的是,宋公子荣列美男榜,但从来就没有哪部正经的史书甚至野史笔记里说过他是如何如何的帅,也没有画像留下。还好,宋玉给我们留下了一篇《登徒子好色赋》,从字里行间还是能“窥一斑而知全豹”的。-
这四位大帅哥究竟所指何人古往今来多有争议,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晋代的潘安和卫玠,北朝时期的兰陵王高长恭,以及传说中的屈原弟子宋玉。他们荣登美男花名册,满足了古时花痴女对男人的所有的美好幻想,或者说是或温柔或疯狂的意淫。-
古代四大美男
古代四大美男1、潘安潘安即西晋文学家潘岳。
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后世遂以潘安称焉。
岳字安仁,今河南中牟人,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岳二十岁,时晋武帝躬耕藉田,岳作赋以美其事,洒洒千言,辞藻优美,为众所疾,遂十年不得升迁。
岳三十余岁出为河阳县令,令全县种桃花,遂有“河阳一县花”之典故。
岳在任上有政绩,太傅杨骏引岳为太傅主簿。
骏被诛,岳除名。
岳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
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并为“贾谧二十四友”岳为其首。
赵王伦篡位,孙秀专政,遇害夷三族。
根据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王婆的话古代女子的如意郎君要以下五点条件齐全的即“潘驴邓小闲”“潘”指男人要有貌,即需要拥有潘安那样的相貌,潘安“古今第一美男”[1]。
“驴”指男人要身体强壮,拥有像驴那样粗壮浑圆的生殖器。
“邓”指男人要有钱,邓通(汉文帝男宠时为第一富豪),西汉人,有一天这厮对文帝说算命先生对他讲,他这辈子会穷死,文帝就让他“铸天下钱”,即西汉时期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于是他成了比陶朱公还有财的人。
“小”指男人性情要乖巧善解人意,就是说要像贾宝玉一样讨女人欢心,至少脾气要好,抗击打能力要强,能够在家庭暴力中扮演受虐者角色。
“闲”就是任何时间女人要求什么男人都无条件的服从,随叫随到、无怨无悔。
潘岳出身儒学世家少年随父仕宦游历山东、河南、河北,青年时期就读洛阳太学,二十余岁入仕供职权臣贾充幕府后历任京官,因拍皇帝马屁显露才华被当权者左迁河阳县令(今洛阳吉利区)、潘岳负其才而郁郁不得志。
时尚书仆射山涛、领吏部王济、裴楷等受宠,潘岳很憎恨他们,于是在宫殿大门柱子上写下歌谣:“阁道东,有大牛。
王济鞅,裴楷鞧,和峤刺促不得休。
”又被左迁离洛阳更远的怀县做县令潘岳做得有声有色、政绩斐然,朝廷提拔他到京城做财政部官员后来因为犯事被免职不久被太傅杨骏引入门下做了太傅主簿,后来太傅杨骏获罪被诛灭十族,潘安作为幕僚也在被诛之列,幸亏当时他公事在外又有当权者楚王的心腹他的好友公孙弘替他说话(潘岳曾在他贫困潦倒时帮助过他)他被调往长安做县令,因为母亲生病辞官奉养,在此期间与好友石崇附会贾充外孙贾谧,之后升迁做了黄门侍郎,贾谧开阁延宾,召集天下文士天下潘安、石崇、陆机、左思、刘琨等二十四人因文采盖世被称为“鲁王二十四友”他们经常活跃在巨富石崇的金谷园里因此也被称为“金谷二十四友”。
古代四大美男
古代四大美男最常见的说法是: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
(一)潘安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西晋著名文学家,河南巩义(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籍贯河南中牟(今河南郑州中牟县大潘庄),有“河阳一县花”之称。
史书上直接说潘安长得漂亮的就三个字———“美、姿、仪”。
他自然是外貌又好,气质又好。
虽说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几尺,他的美貌却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
潘安在当时已经拥有一大批死忠的“粉丝”了。
《世说新语》中记载,潘安每次出去游玩,都会有大批少女追着他。
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给他献花,又是给他献果。
潘安每次回家,都能够满载而归,这就是“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
[1] 虽说有那么多美女成天追着他,潘安却一点都不为所动。
在对待妻子这一点上,潘安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好丈夫。
潘安的妻子出身名门望族,比潘安家的门第要高,两人算不上门当户对。
潘安对妻子是痴情得很,非但妻子在世的时候绝不出去拈花惹草,妻子去世后,他还念念不忘。
在妻子过世了一年之后,他写了三首《悼亡诗》。
在中国文学史上,这三首《悼亡诗》是具有开创意义的。
因为当时妇女的地位很低,在潘安的《悼亡诗》之前,几乎没有出现过男子怀念妻子的作品,潘安的文章也写得很好,喜欢写哀诔之文,可以说是个忧郁的美男作家。
潘安的长相是没得说,也算得上是个感情专一的好丈夫,但他的人生道路却并不像他的外貌一样令人欣羡,反而带有些悲剧色彩。
他的政治道路还很坎坷,早年不被重用,后期投靠了贾南风和她的侄子贾谧为首的贾氏集团。
那个时候正是贾氏集团呼风唤雨的时候。
贾南风想废掉太子,潘安不幸被搅入了这场阴谋之中。
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并让太子抄写。
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一通。
潘安拿到太子写的文章以后,再勾勒几笔,把它变成了一篇谋逆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的生母被处死。
虽不是策划者,但潘安在这起阴谋中显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古代美男
9. 宋玉:
南歌子(赠东坡侍妾朝云)秦观
霭霭凝春态,溶溶媚晓光。何期容易下巫阳。祗恐使君前世、是襄王。
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瞥然归去断人肠。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宋玉 是中国历史上与潘安齐名的最著名的两大帅哥之一。 宋玉 是中国历史上与潘安齐名的最著名的两大帅哥之一。 《登徒子好色赋》里,写有一位大夫登徒子说:宋玉“为人体貌娴丽玉,口多微辞,又性好色”,宋玉就解释说有曾经有一位绝色美貌的东家之女登墙偷窥自己三年,但他都对人家不理不睬,因此不能说自己好色。里,写有一位大夫登徒子说:宋玉“为人体貌娴丽玉,口多微辞,又性好色”,宋玉就解释说有曾经有一位绝色美貌的东家之女登墙偷窥自己三年,但他都对人家不理不睬,因此不能说自己好色。
看杀卫玠,来源于《晋书·卫玠传》:“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本义为魏晋时期,晋国美男子卫玠由于其风采夺人,相貌出众而被处处围观,最终因心理压力大而病死,当时人因此说其被看死。
按照魏晋女子的审美标准,卫玠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美男子。《世说新语》中只是说卫玠“风神秀逸、身体羸弱”,正合魏晋女子喜欢的标准——病态之美。
10. 邹忌:
邹忌是战国时期齐国有名的帅哥,身型修长(身高八尺有余),而且形态“昳丽”。他的帅不仅是外在的帅,同时他又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比如,他不清楚和城北的徐公谁更美,就问自己的妻妾和门客,回答都是他本人更美。后来他亲自见到了徐公,发现确实不如徐公美。他冥思苦想,认为这是他身边的人为了讨好他,在拍他的马匹,往往会遮掩事情的真相。他就把此事告诉齐威王,齐威王接受他的建议,从此广开言路,齐国因此越加强大。邹忌能有广阔的胸怀和深邃的思想,更彰显了他的美。
另一种说法:
古代美男子都有谁
古代美男子都有谁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些资质卓绝、以美貌传世的男子,当时,他们都曾获得过世俗的宠爱与追捧。
那么你了解古代有哪些美男子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美男子都有谁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些资质卓绝、以美貌传世的男子,当时,他们都曾获得过世俗的宠爱与追捧。
一、潘安潘安(247-300),字安仁,西晋文学家,河南荥阳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
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潘安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他擅缀词令,长于铺陈,造句工整,时人称他是一个忧郁的美男作家。
虽说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几尺,他的美貌却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在那时候他就已经有了大批“粉丝”了。
潘安每次出去游玩的时候,总有大批少女追着他,那绝对就是个追星的架势。
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老妇又是给他献花,又是给他献果。
潘安每次回家的时候,都能够满载而归,这也就成为了“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
二、宋玉宋玉,姓子,以宋为氏,名玉,字子渊,号鹿溪子,乃楚籍宋人。
宋玉大约生于楚顷襄王元年(前298),卒于楚亡之时(前222),享年七十六岁。
是中国历史上与潘安齐名的最著名的两大帅哥之一。
最早记载宋玉其人的是西汉人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有篇托名他的文章《登徒子好色赋》,其中讲了一个关于他的很有趣的故事叫“邻女窥墙”。
三、子都《诗经》有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说的是,一个女孩子本与某帅哥有约,可是望川秋水,却只见到一个蠢笨傻瓜。
诗里,“子都”被用作了帅哥的代名词,当时,子都是郑国少女梦中的白马王子,她们以见到子都为荣,为了能瞄他一眼,甚至不惜呆呆苦等几个小时。
四、宋文公宋文公,本名子鲍,宋昭公之庶弟。
昭公七年(前611年),宋襄公夫人使人杀死宋昭公于孟诸之薮,立公子鲍,是为宋文公。
隔年,晋灵公即派大将荀林父与诸侯出兵伐宋,追究此事。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中的前三位,为何都存在这个时代?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中的前三位,为何都存在这个时代?玉树临风、逸群之才、气宇轩昂、面如冠玉、水月观音、相貌堂堂、眉目如画等都是中国古代形容一个男子样貌不俗非凡的,古时候关于美男子的故事我们知道不少,有许多因相貌出众得贵女赏识飞黄腾达的。
颜值即正义,颜值即正确,颜值即富有,这是我们现代很多人说的“至理名言”,在某个时代也是如此。
大图模式我国古代有许多美男子,例如三国的吕布周瑜孙策马超诸葛亮等,而在千年历史中有较多的人认可的四大美男:潘安、卫玠、嵇康和高长恭。
若是你熟悉朝代历史人物,会发现这里面的前三位都是一个时代的人物——魏晋。
某种程度而言,魏晋是不分家的。
潘安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西晋文坛三大家之一,文学上与陆机并称“潘江陆海”,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潘江指的正是潘安之才。
潘安才貌是齐高的,美姿仪,走在路上连老妇人见之都着迷,驾着车回家,数不胜数的女子向他车上扔水果。
贵妇人皆以认识潘安为荣幸。
久而久之,潘安成为美男子的代称。
大图模式卫玠、兰陵王高长恭和嵇康大都是这样的待遇,卫玠被人围观看的得病去世,兰陵王高长恭因太过俊美在沙场上杀戮没有威慑力就带了恶鬼面具,嵇康龙章凤姿天质自然、见之惊为天人。
潘安、卫玠、嵇康三人都是魏晋时代的,为什么说是魏晋时代呢?因为他们有的是生于三国鼎立的魏国。
谈到魏晋,人们想到的是一个纸醉金迷的“乱世”。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一步步地篡夺曹魏,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司马炎,三代四人,将一个豪情英雄时代,拉入一个小人阴谋、乱象频生的时代。
五石散盛行晋朝,又称寒食散,魏国人何晏首先服用,文青富豪权贵争相服用,成为一个风尚潮流。
大图模式五石散就如古时候的毒品,当一个国家吸食五石散成为主流,鲜有人提出制住,可想而知是怎样的乱况。
施粉黛、描俊眉,这是那时的男子喜欢都能干,没人耻笑。
潘安、卫玠、嵇康神形俱美是毋庸置疑的,气质上到了脱俗出凡的境界,在这个时代他们的一切都达到顶峰。
他是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15天不洗脸不洗头依然帅死!
他是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15天不洗脸不洗头依然帅死!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人们照此也弄出了一个“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
现在得到公认的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潘安、兰陵王、卫玠、宋玉,另外一个版本则是以嵇康替代宋玉。
不过宋玉的帅到底还是有不可信的成分,因为说他帅的主要依据是他自己写的《登徒子好色赋》,作品中用“邻居美人趴在墙上看了他三年”来形容自己帅!而嵇康,这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人,帅气则是被公认的。
即使他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黑自己,说他特别懒,常常1个月连续15天不洗脸不洗头发,但大家觉得,他依然帅得一塌糊涂!图片来源于网络出门从不打扮,天然帅一脸《晋书·嵇康传》中说嵇康身材高大,风度翩翩,从来不大刻意打扮自己,帅得自然,帅得清新脱俗。
书中用“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形容他的帅。
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补充说,这个人啊,不仅帅,还“康美音气”,就是说,这个帅哥说话的声音好听,听得让人耳朵怀孕。
嵇康抚琴,来源于网络为朋友两肋插刀,为人潇洒除了颜值高,嵇康还是一个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
有一次嵇康的朋友吕安遭人陷害,嵇康到朝中仗义执言,不惜得罪权贵司马昭,以至后来遭人陷害。
嵇康性格坦荡,不慕富贵,不惧权势,从来都是按自己的心意做事,潇潇洒洒生活,他被后世推为“竹林七贤”之首。
嵇康饮酒,来源于网络写中国最美的诗真正让嵇康名留青史的,主要还是他的文学创作。
他和阮籍并称魏晋“正始文学”双璧,比较著名的作品有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诗歌《赠秀才入军》、《幽愤诗》、《叙志诗》、《杂记》。
他写过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是中国古代诗歌最美的意境之一!图片来源于网络弹出古代最美琴声嵇康精通音律,流传下来的作品中有专门阐述音律的《琴赋》《声无哀乐论》,而且作了《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作"嵇氏四弄"。
嵇康最后因遭司马昭等人陷害要被处斩,传说他在临死前让人取来古琴,弹奏了中国最有名的乐曲《广陵散》,之后长叹一声,因为他将是中国最后一个会弹奏《广陵散》的人。
卫玠是哪个朝代的
卫玠是哪个朝代的卫玠是哪个朝代的魏晋南北朝是个美男如玉的年代,卫玠在众多的美男中,又以其独特的病态美更惹美眉们怜爱,每次他坐着白羊车穿行在洛阳街上,远远望去,就仿佛白玉雕成的塑像,洛阳居民倾城而出,站在路边欣赏花美男,一时间万人空巷,当时人都叫他璧人。
卫玠:晋人,字叔宝,风采极佳,中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为众人所仰慕。
卫玠被人看死。
比喻为群众所仰慕的人。
“看杀卫玠”是很出名的故事。
提起魏晋时的美男子,大多人都会马上想到健美的嵇康或者经常被女生投掷水果的潘安,若按当时女性的审美标准,前面二位尚算不上最美的帅哥,前者酷爱打铁,肌肉想必不亚于现任加州州长,身上块垒如聚,并且皮肤粗糙,手感想必不会太好;后者经常有水果吃,维生素摄入过多,若一张脸蛋必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倒也不错。
但魏晋时苹果比胡萝卜贵,所以潘安那时的食谱与兔子基本一致,每日摄入的大多是胡萝卜素,这样潘安就难免会与黄疸性肝炎患者的面容酷似,为安全起见,魏晋女生们势必会对潘安退避三舍。
因此,按照魏晋女子的审美标准,卫玠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美男子。
《世说新语》中只是说卫玠“风神秀逸、身体羸弱”,正合魏晋女子喜欢的`标准——病态之美。
卫玠的美不仅能征服女子,就连男人看了也怦然心动。
某年卫玠与母亲去舅舅家串门,这位平日里自负风度翩翩相貌英俊的骠骑将军看了这位素未谋面的外甥竟然呆了,哆嗦着说:珠玉在侧,使我形秽!随后就每天带着卫玠四处游玩,还常常说:与玠同游,好似明珠在侧,朗然照人。
后来这些话传开了,卫玠就多了个名字——“玉润”。
卫玠弱冠之年,与潘安爱好相同,经常驾着车出游。
不同之处就是潘安用的是马车,马车的车斗深而大,出游一次就能装回两吨魏晋女生们掷来的水果,这说明潘安深知韶华易逝,能多捞些实惠就捞些实惠;卫玠的车则用四只山羊来拉,这种山羊的皮毛好像被漂过一样,通体胜雪。
这说明卫玠对自己的皮肤很有自信,人们总算还能分辨出这车前的东西是羊,但看到卫玠的时候,却只能看到一双如虚浮在半空里的黑宝石,这是他的眼睛;以及朱红色的,似乎并无脸蛋来安置的嘴唇。
古代四大美男都是哪四位?
古代四大美男都是哪四位?
四大美男分别是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
1、潘安。
潘安(247-300),本名潘岳,字安仁,郑州中牟(今河南郑州市中牟县)人。
晋武帝司马炎即位,起家司空荀凯掾。
因作《藉田赋》,遭到嫉妒,十年不得升迁。
2、宋玉。
宋玉,字子渊,宋国公族后裔,楚国文人,辞赋作家,楚国士大夫。
曾事楚顷襄王。
宋玉的成就虽然难与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
3、兰陵王。
高长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肃,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省景县),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郡王。
4、卫玠。
卫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宝,小字虎,河东郡安邑县(今山西夏县)人,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洗马。
永嘉四年(310年),迁移南方。
永嘉六年(312年),卫玠去世,时年二十七岁,葬于南昌,后迁葬江宁。
卫玠个人简历
卫玠个人简历卫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其祖父卫瓘,晋惠帝时位至太尉,父亲卫恒,官至尚书郎,著名书法家。
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洗马。
永嘉四年(310年),迁移南方。
永嘉六年(312年),卫玠去世,时年二十七岁。
人物经历少有盛名五岁时神态异于常人,他的祖父卫瓘说卫玠与众不同,只是自己年纪大了,看不到他长大成人的那一天。
卫玠年少时乘坐羊车到街市去,看到他的人都以为是玉人,人们都去观看他。
骠骑将军王济是卫玠的舅舅,英俊豪爽有风度姿容,每次见到卫玠,就叹息说珠玉在身旁,就觉得自己形貌丑陋。
又曾对别人说,与卫玠一同出游,就像有光亮的珠子在旁边,光彩照人。
卫玠长大后,好谈玄理。
其后多病体弱,他的母亲王氏常不让他多说话。
遇到有好日子,亲友有时请他说几句,没有不赞叹的,认为他说到了精微之处。
琅邪人王澄有名望,很少推崇别人,每当听到卫玠的言论,就叹息倾倒。
有“卫玠谈道,王澄倾倒。
”的说法。
王澄与王玄、王济都有盛名,都在卫玠之下。
卫玠的岳父乐广全国闻名,评论的人认为“岳父像冰一般清明,女婿像玉一样光润”。
因乱迁居后来,朝廷多次征召卫玠入朝为官,征召的命令到来,卫玠都不赴任。
很久以后,担任太傅西阁祭酒、太子洗马。
卫玠的兄长卫璪担任散骑侍郎,在宫内侍奉晋怀帝司马炽。
永嘉四年(310年),当时中原战乱渐起,卫玠因天下大乱,打算搬家到南方,他母亲王氏说她不能舍下你哥哥卫璪离开。
卫玠把道理讲得深透,为了门户大计,王氏流着泪答应了他。
卫玠临别前,对兄长卫璪说:“恭敬父、师、君的道义,是人们所看重的。
如今可以说是献身事君,哥哥自勉。
”于是护送母亲搬到江夏(今湖北武汉)居住。
正始之音卫玠的妻子乐氏很早去世,征南将军山简见到卫玠,很是器重钦佩他。
山简说,过去戴叔鸾嫁女,只嫁给贤人,不问地位贵贱,何况卫氏是权贵门户有名的人呢。
四大美男之潘安生平
四大美男之潘安生平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西晋著名文学家。
字安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祖籍河南郑州中牟县大潘庄,死后与其父同葬于巩县南石村罗水边。
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后世遂以潘安称焉。
潘安出身儒学世家。
少年时,随父宦游河南、山东、河北,青年时期就读洛阳太学,二十余岁入仕,供职权臣贾充幕府,后历任京官,因作赋颂扬晋武帝躬耕藉田显露才华被当权者左迁河阳县令今洛阳吉利区,潘岳负其才而郁郁不得志。
时尚书仆射山涛、领吏部王济、裴楷等受宠,潘岳很憎恨他们,于是在宫殿大门柱子上写下歌谣:“阁道东,有大牛。
王济鞅,裴楷鞧,和峤刺促不得休。
”又被左迁离洛阳更远的怀县做县令。
潘岳做得有声有色、政绩斐然,朝廷提拔他到京城做财政部官员,后来因为犯事被免职,不久被太傅杨骏引入门下做了太傅主簿。
后来太傅杨骏被害夷三族,潘安作为幕僚也在被诛之列,幸亏当时他公事在外又有当权者、楚王的心腹、他的好友公孙弘替他说话潘岳曾在他贫困潦倒时帮助过他,他被调往长安做县令,因为母亲生病辞官奉养,在此期间与好友石崇附会贾充外孙贾谧,之后升迁做了黄门侍郎,贾谧开阁延宾,召集天下文士潘安、石崇、陆机、左思、刘琨等二十四人,因文采盖世被称为“鲁王二十四友”。
他们经常活跃在巨富石崇的金谷园里,因此也被称为“金谷二十四友”。
贾谧“晋书断限”的功劳是潘安出的主意,潘安的母亲经常劝他不要趋附不已,他虽然口头受教,实际上却愈发不知足,始终改不掉。
之后赵王司马伦囚禁晋惠帝自立为帝,他的亲信孙秀当上了宰相。
原来当初孙秀不过是个下人小吏,潘岳的父亲曾经做过他的上司,当时潘岳因为看不惯孙秀为人狡黠经常鞭挞他,如今孙秀得势遂罗织罪名说他和石崇要和某王爷一起造反,于是他和石崇等人被诛灭三族,当初孙秀当上宰相,潘岳在朝堂上遇见他,问道:“孙令犹忆畴昔周旋不”孙宰相还记得当初吗孙秀回答:“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潘岳于是自知不免。
当初被收押,石崇和他都不知道对方也在其中,石崇已经送往菜市场,潘岳后至,石崇对他说:“安仁,怎么你也来了!”潘岳回答道:“可谓白首同所归。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的典故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的典故
潘安:
晋代人。
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
”当时,不少妙龄姑娘见了他,都会怦然心动给他一个“回头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着潘安走。
因此,常吓得潘安不敢上街。
有的怀春少女难以亲近他,就用苹果来投掷他。
于是,民间就有“果掷潘安”的传说。
曹植:
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之子。
他生得“神清骨秀”,气宇轩昂,而且“性慧敏,善文章”。
被后世广为传诵,堪称才貌双绝。
沈约:
南北朝梁代人。
南唐后主、著名词人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指的便是沈约。
后来,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这个细腰男子指的也即沈约。
卫玠:
西晋人。
生得“花一般娇,粉一般嫩”,他常坐在白羊车上在洛阳的街上游玩。
远远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时人称之“璧人”。
一年他到下都城游玩,不料被无数艳丽女子争相围观,使他一连几天都无法好好休息。
这个体质孱弱的美少年终于累极而病,一病而亡。
《世说新语》中有“看杀卫玠”的故事,记载的便是这个传说。
古代四大美男卫玠的简介
古代四大美男卫玠的简介卫玠是晋朝一位美男子,与潘安、宋玉、兰陵王并称古代四大美男。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卫玠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卫玠生平简介卫玠,字叔宝,河东安邑人,是晋朝时期著名的玄学家与清谈名士,以貌美著称,相传其像玉一样光润,与潘安、宋玉、兰陵王并称古代四大美男。
卫玠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卫瓘在晋惠帝时期官至太保,而他的父亲卫恒则官至尚书郎,除此之外,卫恒还是著名的书法家。
卫玠五岁的时候就神态异于常人,他的祖父曾说他与众不同,可惜自己已年老,看不到卫玠长大成人的样子了。
而卫玠的舅舅骠骑将军王济本身英俊豪爽,但每次见到卫玠,都觉得珠玉在身旁,自己形貌丑陋,可见卫玠的绝世容颜。
卫玠长大后好玄理,但后来因为体弱多病,他的母亲不让他多说话,有时说上几句总能得到夸赞,琅邪人王澄自负名望,很少推崇别人,唯有卫玠之语每每都令其倾倒。
王澄与兄弟王玄、王济都有盛名,但都比不过卫玠,故世人都说:“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
”卫玠怎么读卫玠是晋朝一位美男子,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名叫卫恒任尚书郎,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现在我们在很多书籍里面都可以看到关于卫玠的故事,那么卫玠怎么读呢?卫玠(wèi jiè)的美貌极其出众,风采极佳,为世人所敬仰。
关于卫玠还有一个历史典故,其相貌出众看的人很多,最终由于心理压力而大病一场逝世。
这个历史典故流传至今还有一个成语:看杀卫玠,形容卫玠容貌极其出众。
卫玠是在何晏和王弼之后一位著名的玄理学家和清谈名士。
曾经还在朝中为过官,最高任职太子洗马。
不过他从小体弱多病,不到三十岁就因病去世了。
关于卫玠的事情其实是非常有趣的,他出身名门,小的时候就长得非常动人,每次坐在马车上在街上闲逛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前来围观,甚至都感叹他像个璧人。
只要前来观赏的人都为其倾倒,有些人说他长得像雨一样润滑,还有些人说他像一颗明珠。
按照现在人的说法,卫玠当时在众人眼里就是大家的偶像明星。
揭秘古代“四大美男”皆无善终的原因是什么
揭秘古代“四大美男”皆无善终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导读:图片来源于网络宋玉算是四人中命运最好的一个。
此人不但有貌,才华也是一流的,而且当他耍起嘴皮子来,那是谁也说不过的。
在《登徒子好色赋》中,登徒子本来想陷害他,跑到楚王那里告状,说宋玉好色。
然后宋玉滔滔不绝,正论、反论,愣是把楚王忽悠住了,判定登徒子是好色之人。
所以,后来,登徒子果然成了好色之徒的代名词。
说起才华,宋玉在楚辞创作上的地位简直是宗师级的。
他的代表作《九辩》可以和屈原的《离骚》媲美,堪称楚辞中双壁。
然而宋玉其人不是做官的料,不合时宜,做了一阵子官后他离开朝廷,回到故乡,郁郁终生。
四美之二的潘岳的名气很大。
因为动不动就能听到有人说谁谁“貌比潘安”,潘安即潘岳。
潘岳早年不被重用,后期投靠了贾氏集团,贾南风想废掉太子,潘岳便被卷入这场阴谋中。
一次太子喝醉酒,有人安排潘岳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让太子抄写。
潘岳拿到太子抄写的文章后,再粉饰几笔后,就把它变成了一篇谋逆的文章。
图片来源于网络太子因此被废,太子生母被处死。
潘岳也因此落下人品不如文品的名声,并且不得善终。
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灭了潘岳三族。
可怜的潘安,死得最惨。
卫阶和潘岳一样同处于魏晋南北朝那个魏晋风流的年代。
卫阶因为长得太美,直接造成他流传下来的事迹多半都是跟他的美貌相关的,反倒是他的才学,少有人关心。
四美中,卫阶也是死得最搞笑一个,据说他是被“看死”的,有“看杀卫阶”的典故。
大约是因为他身体太虚弱的缘故,病弱的人怎么死都是有可能的。
还有人说他是“清谈至死”,因为当时的社会风气讲究清谈,卫阶身体本来就很虚弱,然后不加节制地消耗心神,最后就虚弱地死掉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兰陵王是四大美男中唯一的一个武将。
虽然他面如冠玉,有着女性美的容貌,但他毕竟是骁勇善战的沙场战神,所以格外叫人痴迷。
据说兰陵王因为长得太美,征战沙场的时候很难对人产生震慑力,所以他一直带着狰狞的面具,以铁甲遮面,然后大战神威,驰骋纵横,战功赫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四大美男魏晋时代在美学史上是一个人的觉醒,美的觉醒的时代。
它有着独特的气质,所谓的建安风骨,魏晋风度;在其他历史时代很难见到。
整个三国两晋南北朝,都是英雄辈出的战场;因此涌现出来的人物也多具有非凡魅力。
就帅哥而言,前有孙策、周瑜;后有兰陵王、慕容冲等等,无不个性灿然,风姿俊逸。
只是,“自古红颜多薄命”,以上四位帅哥将军,都过早折沉;连同下面要介绍的四位都如流星划过,一现昙花。
一、掷果盈车
潘安(公元247年~公元300年)即潘岳,字安仁,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之首,西晋著名文学家。
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后世遂以潘安称之。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容止》篇,专写美男子的仪容。
其中就有:“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
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刘孝标注引《语林》曰:“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潘帅哥驾着他的宝马香车,招摇过市,连老妇人都视之为男神,市场里买的水果,都往潘安的车里丢,潘帅每次都满载而归。
潘安小名为“檀郎”,才貌双全罕有,更难得的是,对结发妻子一往情深,忠贞不渝,既便后来妻子很早就去逝,他也没续弦。
于是他就成了女性心目中完美的情人、夫君形象,位居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之首。
但是潘安本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人谄事贾谧,“每候
其出,辄望尘而拜。
”他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并为“贾谧二十四友”,潘安为其首。
后来西晋“八王之乱”,赵王司马伦篡位,孙秀专政,潘安遇害,被夷三族。
二、翩翩周生
周小史,晋朝美男子,长潘安约二十岁,《情史》所谓:“魏晋佳人有二”即指潘安、周小史。
这位少年纯情美丽,自然天成,堪称唯美派的最高代表。
晋张翰《周小史》诗曰:“翩翩周生,婉娈幼童。
年十有五,如日在东。
香肤柔泽,素质参红。
团辅圆颐,菡萏芙蓉。
尔形既淑,尔服亦鲜。
轻车随风,飞雾流烟。
转侧绮靡,顾盼便妍。
和颜善笑,美口善言。
”
梁刘遵《繁华诗》曰:“可怜周小童,微笑摘兰丛。
鲜肤胜粉白,曼脸若桃红。
挟弹雕陵下,垂钩莲叶东。
腕动飘香麝,衣轻任好风。
幸承拂枕选,侍奉华堂中。
金屏障翠被,蓝帕覆薰笼。
本知伤轻薄,含词羞自通。
剪袖恩虽重,残桃爱未终。
蛾眉讵须嫉,新妆近如宫。
”
周小史在十五岁的时候,被皇帝将他带入宫内,成了当时有名的娈童。
而这位美少年,在宫中没呆多长时间,就失踪不见了。
所以,周小史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三、看杀卫玠
卫玠(公元286年—公元312年6月20日),字叔宝,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
谈名士和玄学家,曾官至太子洗马。
永嘉四年(310年),卫玠南迁,两年后,卫玠死,时年二十七岁。
关于卫玠之死有两种说法:
1、看杀卫玠
卫玠从豫章郡到京都时,人们早已听到他的名声,出来看他的人围得像一堵墙。
卫玠本来就有虚弱的病,身体受不了这种劳累,终于形成重病而死。
当时的人说是看死了卫玠。
此即成语“看杀卫玠”的典故。
到后来苏东坡自海南被召还,船到常州,成千上万父老儿童蜂拥而至,会聚他的船边,咸来观望,苏翁老病之余不减旷达本性,说:“诸君莫看杀我!”然而苏东坡终究死在了常州。
是不是常州人民把他看死的?杭州的东坡粉丝最为伤心了,所谓“吴越之民相哭于市”(《东坡先生墓志铭》),他们肯定哭着要跟常州人民干架,怎么能把我们敬爱的东坡先生看死呢?
2、清谈而死
卫玠避乱渡江之初,去拜见大将军王敦。
由于夜坐清谈,大将军便邀来谢幼舆。
卫玠见到谢幼舆,非常喜欢他,再也不理会王敦,两人便一直清谈到第二天早晨,王敦整夜也插不上嘴。
卫玠向来体质虚弱,常常被他母亲管束住,不让他多谈论;这一夜突然感到疲乏,从此病情加重,终于去世。
四、广陵散绝
嵇康,字叔夜,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玄学家。
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
中散。
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他风度非凡,为一世之标,《晋书》载:“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
《世说新语.容止》也写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
嵇康有一种“土木形骸,不自藻饰”的个性倾向,无论是薄汤武而非周孔,还是写《与山巨源绝交书》,都与他鲜明的个性相关。
官二代钟会想结交嵇康,轻衣肥乘,率众而往。
嵇康只顾着在树下打铁,对钟会不予理睬。
双方沉默良久之后,钟会准备离开,嵇康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二人从此结下梁子。
后来钟会借故,进言司马昭,“以其负才乱群惑众”之罪名,砍了嵇康的头。
嵇康为人中龙凤,又属曹魏系统,自然为司马氏所忌,但是个性太鲜明了,为统治者不容,最终难逃厄运。
尽管当时有很多粉丝支持,甚至愿与他一同入狱,连太学生都为他集体请愿。
甚至在他死后还有良家妇女写文章纪念他。
帅哥这样大的影响力,
在那个时代,更是必死无疑。
刑场上抚曲已毕,嵇康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从容地就戮,时年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