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要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五四运动的概况:,北京大学等校领导下,在北京举行示威游行,他们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
之后各地学生纷纷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的作用。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时间:1919年5月4日中心地点:前期-北京、后期-上海主力:前期-学生、后期-工人;口号:外争主权,内出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结果:北洋政府被迫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2、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性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0年8月,在中国共产国际帮助下,在建立了最早的共产党组织,不久,北京、武汉、长沙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日本和法国的留学生的先进分子也组成了共产党早期组织,这些早期组织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5、中共一大的内容:“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6、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第11课:北伐战争1、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创办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建立者:孙中山,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作用: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从广州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岳麓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要点
中国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上册复习要点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年)1、直接原因: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1)19世纪前期,英国侵略中国的根本目的是:①扩大国外市场,②推销工业品,③掠夺原料(2)鸦片的危害:鸦片不断输入,白银大量外流,威胁到清朝的财政,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由于吸食鸦片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官吏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启示是:远离毒品,珍爱生命(3)虎门销烟时间是1839年6月3日到25日。
(4)虎门销烟的意义是:①这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②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③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5)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保护通商。
2、过程:(1)1840年英舰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开始;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战争结束。
(2)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
(3)抗英民族英雄有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
(4)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规模最大。
3、结果:(1)1842年8月,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①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附件:英国从中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并永久居住等特权;4、影响和危害: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战后,资本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肩负着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
5、战败原因: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道光帝忽战忽和;6、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英法为了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课程准备〗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教师拟好的专题,分组选题,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整理工作,在课堂上表达观点、质疑解疑,增强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选取优秀的影视片断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通过课堂学习展示活动,掌握重点内容,培养能力,培育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材分析〗本课题的主旨是“五四运动”这一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开端意义的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篇章,改变了20世纪的中国命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优秀的精神品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同时了解关于五四爱国运动的一些基本史实。
难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并将它们融入到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在师生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学习展示活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教师在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以下几个专题供学生分组准备、探究、汇报:(1)整理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发展的线索;(2)介绍五四运动发生、发展的有关情况;学生准备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
2.由科代表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7~10人为一小组,对老师提供的几个主题进行分配,合理分工后着手准备汇报材料。
由同学们推选主持人,准备课堂学习活动的主持事宜。
3.搜集资料,准备与本课题时段有关的历史小故事。
4.通过搜集阅读资料、请教老师,理解“五四精神”。
5.通过阅读教材、课外资料,发现疑难问题,准备课堂质疑交流。
八年级上册历史要点(岳麓版第三单元)
4.两个中心:北京(前期5月4日);上海(后期6月3日后)
5.斗争方式:学生罢课、集会、游行(前期);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后期)
6.领导人:陈独秀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2、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927年——1949年4月23日垮台):
时间:1927年4月18日;人物:蒋介石成立地点:南京;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结果:它的建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开始,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3、宁汉合流:武汉、南京国民政府合并,都“南京”,名仍为“国民政府”。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恽代英等任教官
目的: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军。
办学方针: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
贡献: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北伐胜利进军(1926年7月——1927年4月)
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推翻封建军阀的统治,把国民革命推向全国。
3.1928年初,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意义: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4.干部基础: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形成
还有共产国际的帮助
二、成立的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1年7月地点:上海(最后一天嘉兴游船上)
2.代表:13位出席,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
3、内容:①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岳麓版八年级上册(上册)历史知识点
岳麓版八年级上册(上册)历史知识点2019 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第一单元列强侵华与晚清时期的救亡图存(第1—7课)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年)1.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战争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挑起鸦片战争;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1842年8月,清政府向英军求和。
3.《南京条约》(1)地位: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内容: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2)俄国割占中国领土:19世纪下半期,沙皇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签订条约(1)《天津条约》:各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给英法支付大量赔款(2)《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加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的一部分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
4.战争影响:列强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中国的门户被进一步打开。
第3课太平天国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两万,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起义军称“太平军”。
2.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下南京,定为都城,改名天京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由于领导集团的一场血腥内讧,使太平天国迅速走向衰落。
3.后期斗争:太平天国后期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1864年7月,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运动严重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对中国近代产生了深远响。
第4课洋务运动与民办工业1.代表:中央代表:奕,地方代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2.开始:1861年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中国设立的第一个正式外交机构,是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
最新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教案.doc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检索课标基础知识五四爱国运动1、背景:(1)国内:①北洋军阀对外卖国,对内掠夺,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根本原因)。
②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条件)。
③新文化的推动(思想条件)。
(2)国际:一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经过:(1)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主力是青年学生(2)第二阶段:中心在上海,主力是无产阶级(表明无产阶级已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4、结果: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5、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的舞台,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运动波及全国广大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的成立1、条件:(1)内因: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诉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④干部基础: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2)外因:共产国际的帮助。
2、成立:中共一大的召开:(1)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2)内容:①通过党的第一个纲领②中心任务: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③选举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3、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
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1922.7)国民革命运动1、背景:“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共同呼声2、准备:1)、国共合作:(1)条件:①必要性:二七惨案的教训。
②可能性:国民党是真正的革命派,孙中山欢迎中共与其合作,③国际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2)方针:中共三大确定国共合作方针(4)形成: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2)军事:1924年黄埔军校的建立(其办学方针是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并重)。
初二历史上册第三单元中考知识点总结
初二历史上册第三单元中考知识点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是初二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中考历史学科的一个难点重点,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初二历史上册第三单元中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历史上册第三单元中考必考知识点一、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经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开始时间1919.5.4 1919.6.5运动中心北京上海斗争主力学生工人斗争形式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3、结果:①释放了被捕的学生②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取得了初步胜利③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4、特点: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5、影响:①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这一性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②从此,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到工人中去③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中国的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二、中国共产党诞生1、条件: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③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等开始进行建党活动④国际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诞生;;中共“一大”召开:①时间:1921、7、23;31②地点:上海→ 嘉兴(最后一天)通过了党纲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确定了奋斗目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③内容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决定了今后党的中心工作:领导工人运动成立了中央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④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从此有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导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的实现①原因:要战胜强大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广州)③合作方式:党内合作④意义:推动了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和国民革命高潮迅速到来2、北伐战争(1926;1927)①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主力②结果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③意义: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3、国民大革命失败①经过:四•一二政变→ 七•一五政变→ 宁汉合流客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初二历史上册第三单元中考重要知识点课程标准: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事实,理解五四精神。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单元复习提纲
environme nt improveme nts. To hold "key minority". Lea ders of this group, althoug h few in numbe r, but the effect is criti cal. If a local leaders take the lead rig ht accordi ng to la w , in a ccordance wit h the la w , the l ocal CPPCC fresh, pragmatic a nd efficie nt devel opment e nvironme nt. Conversely, if a local leader s of ignori ng the la w, imp unity, not only the politi cal envir onme nt will be destroye d, will have seri ous im plicati ons for the devel opme nt environment. Now, some lea ding cadre s lack of aware ness on t he importa nce of learni ng, that lear n or not doe s not matter. Think efficie ncy i s too l ow too much, a ct accordi ng to the procedur e, than a n executive order getting along with. In dea ling with com plex issues, ofte n speak of "settling" and "done"; on the issue of ha ndl ing letters and visits, l ike to spend money a nd buy stop and stabl e, but disregar d the law a dministration, in a ccorda nce with the la w , the r ulechain do l ong, a nd put scale big. T o serve the developm ent of e nterprise s. Duocuo simultaneously improvi ng servi ce efficiency, build better public service s platform, enhance w ork efficien cy, i nitiative to hel p businesse s solve t he pr oject procedure s, fina nci ng loans, issues such as land -use approval, re duce operating costs, busi ness travel light and enhance the confi dence to ov ercome all ki nds of difficulties a nd the Foundati on, real e ntrepre neurial passion play entre prene urship, e nha nce the inter nal vitality and creativity. SI XING a n construction, pr omoting the rule of law, tries to make the transformation of forest devel opment XI Ge neral Se cretary stresse d, to reinvig orate Nort heast China, optimized development envir onme nt is very importa nt. Environment of rul e of law most gather M oss, the most conducive to devel opment. Improvi ng the lea ding ca dres ' using t he method of thought a nd the rule of law Administration work, problem -solvi ng, the a bility to pr omote the development, is the key to promoti ng the r ule of law. The la w may affect the efficiency of out of the path of development will be more sm ooth, won devel opment gai ns will be sustaine d, a nd e nd wit h greater efficiency. Leadi ng cadre s at all levels should take the lead i n respe ct of law la w , abi de by, and a ctively foster Soci alist culture, a ctively prom oting the fiel d of multi-l evel governance accordi ng to la w , gui de the masses a nd consci ously abide by the la w , failing t o find la w , solve the pr obl em by law , i n accor dance with t he law preva il. XXX a dministrati on by law of leadi ng cadre s do not exist on the rule of law , la w enfor cement, casual , and vow not to invest ors, the new score s and other t urmoil. T hese im portant expositi ons on my distri ct create good development e nvironme nt with hig hly targeted and gui dance, espe cially the General Se cr etary pointed out that the chaos i n my area also exists t o varying degre es, some even quite serious. Leadi ng cadre s at all levels must im prove the development e nvironm ent of rule of law as a fundame ntal task, a dhere to t he pr oblem oriented, soli d and solve the pr oblem 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le of la w, to rul e the new effect for development e nvironme nt improveme nts. To hold "key minority". Lea ders of this group, alt houg h few in numbe r, but the effect is criti cal. If a local leader s take the lead rig ht accordi ng to law, in accor dance wit h the la w , the l ocal CPPCC fresh, pragmatic a 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e nvironme nt. Conversely, if a local leader s of ignori ng the la w , impunit y, not only t he political e nvironme nt will be destr oyed, will have seri ous implicati ons for the devel opme nt environment. Now , some lea ding cadre s lack of aware ness on t he importa nce of learni ng, that lear n or not does not matter. Think effici ency is too l ow too much, act a ccordi ng to the pr oce dure , than a n executive order getting along with. In deali ng with complex issues, oft en speak of "settling" and "done"; on t he issue of ha ndling letters a nd visit s, like to spend money and buy st op a nd stable, but disr egard the law a dministration, i n accorda nce with the la w, the rulerass-r oots g overna nce accordi ng to law is an importa nt foundation for pr omoting t he constructi on of rule of la w but also the most ba sic devel opment environment. Despite my good social or der i n Ge neral, but there are law-a biding consci ousness, social order is not standard, r egardless of faith, Twining vi sit visit and ot her outstanding problems. We want t o actively promote t he field of multi-leve l governance accor ding to l aw, promote t he conti nuous improveme nt of the soci al envir onment. To prom ote universal complia nce. Actively foster t he r ule of law cult ure, carry out la w publi cit y and e ducation on honesty a nd tr ustwort hine ss, g uide t he masse s and consci ously abi de by t he la w, failing to fi nd method, problem-solvi ng method, method of gradually cha nging t he w orld, he is not l ooki ng for but some one "unspoken rules", formed all la w law, abi de by t he good atmosphere. T o stre ngthe n the com prehe nsive ma nagement of public security. Deepeni ng pea ce xinga n constr ucti on, strongly agai nst vi olence crime , mafia and serious criminal offences, to pr 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 nd i nterests of citize ns, legal persons, carry out crimi nal poli cy of temper justice with m ercy, t he maximum stimulating social vitality, and earne stly safeguard social harmony a nd stabilit y. To resolve social confli cts by law. To further smoot h channels of reporti ng social conditi ons a nd public opi nion, impr oving regulati on, arbitration, as we ll as di spute resolution mechani sms, impl ement fully the petitioners ' cases "thir d-party" hearing s and supervising system of letters a nd calls, a nd t o resolve t he i nvolved law l awsuit into the or bit of rule of law, vexatious, Twi ning visit vi sit, dist urbi ng social order a nd other malicious extortion, resolutely crack dow n. Five, im proving cadres V itale, provi de strong prote ction for forest devel opme nt XI General S ecretary stressed t hat the compre hensive revitali zation i n Northeast Chi na, ne eds a high qual ity, solid style, ca dres of the dare to play. Cadre cadre s is a pledge, shoul d want to do w ork and able to do good, e nthusiasm i s paramount. Treat party cadres, it s ne cessary to Strict management, a nd warm care, ena ble t he br oad masses of ca dres w ork hard work , this i s two parallel pri nci ples. In stri ct accordance with t he standards of good ca dres selecti on a nd a ppointme nt, the real officers, dare officers, t hose who want t o pla y, good as excellent cadres at al l levels of leadership i n the past. At present, some leadi ng ca dres w ork initiative is not high, beyond political , idl e, lazy gover nance gover nance, not as, slow, messy a nd a phenomenon still exi st to varying degrees, affected a nd re stricted e conomi 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e m ust mobilize the enthusia sm of cadre s as an urgent task, a dhere to combination of incentives a nd constraints, a nd a dher e to the stri ct management a nd w arm care, pra ctical sol ution "for the officers not to" problem, motiva te cadres a nd better lead the ma sses t o an undertaking, t he ca dres and create t he ne w achievement in a dare to play, g ood at shows as new. To ide ntify the pr oblem, a ccurate pul seof law to vi sit and contribute to make visits to t he vexatious visits arr ogance. On these issues, w e nee d to have a proper understa ndi ng, should take the le ad to esta blish a se nse of fear of the law , stre ngthe n the a ppli cation of the rul e of law and the r ule of law w ork of thinki ng and take up resp onsibi lity for the constr ucti on of the r ule of law. Put learning first. Premise is ignorant of the la w , a bide by the law. Leading cadre s at all levels should take the lead i n studying the Constituti on a nd la ws and regulati ons cl osely related t o work assum d by, an a ccurate grasp of the basi c position of our party to a ddress the issue of the rul e of law , k now n for the scale to do t hings, figure out how to use it right, w hat things do, w hat not to do, it can never "legal literacy". To enhance the awarene ss of the rule of law. Firmly establish the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民族英雄)在广州虎门销烟。
2017秋新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速写速记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3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五四运动(1)导火线:1919年5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等口号,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
(3)爆发:1919年5月4日,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游行示威。
(4)经过:第一阶段以学生为主;第二阶段,6月5日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斗争的主力军。
(5)结果: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6)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召开: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
(2)内容: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消灭资本私有制,没收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确定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为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
(3)性质: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
(4)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在联系(1)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2)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组织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中的骨干和领导为党成立早期组织奠定了干部基础。
(3)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并领导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第14课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北伐胜利进军1.国共合作(1)中共“三大”: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4课红军长征课件岳麓版
三、意义 1.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2.长征的胜利,保存了_中__国__共__产__党__和_红__军__的基本力量,使中国 革命_转__危__为__安__,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征,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 军与陕北的红军在陕西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 在甘肃会宁会师,从而宣告长征的结束。 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 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的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 熟。 3.我们要学习红军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革命协作主义精神。 要学习红军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要学习 红军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战地日记(三) 1936年10月21日 晴 虽经历了千辛万苦,付出了很大代价,但我们却保存了党和 红军的基干力量,摆脱了老蒋追击。这两天,我们同红二、红四 方面军会合了,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我们相信只要保存下 革命的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3)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 因有哪些?长征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你认为长征精神 是什么?
第14课 红 军 长 征
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及重要图片: (1)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结果及意义。 (2)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 (3)掌握“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遵义会议会址”“大渡河 上的泸定桥”“油画《三大主力会师》”等图片。 2.重·难点: (1)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 (2)难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和长征精神。
(2)红军不仅摆脱了敌人,而且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从瑞金出发 后,他们又经过了哪些地方(或经历了什么事件),才取得了红军 长征的最终胜利? 【参考答案】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渡过乌江 →夺取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抢渡大 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
2016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红军长征练习岳麓版
第14课红军长征01知识管理知识点1长征的开始直接原因:1933年秋,红军第________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长征的开始:________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8万多人,从江西________、福建长汀等地出发,突围长征。
突破4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折损过半。
毛泽东提出放弃去湘西,转向敌军力量薄弱的________的建议,攻占了遵义城。
知识点2遵义会议时间、地点:________年1月,中共中央在________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目的:解决________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内容: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________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________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确立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________。
知识点3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冲出重围:四渡________;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与陕甘根据地的红军在________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__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________,为开创________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02基础过关知识点1长征的开始1.“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长征组歌》。
“红军急切上征途”的直接原因是( )A.准备北上抗日B.北上与陕北红军会师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2.长征在新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它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素尔兹·伯里的笔下,它是“前所未有”的事;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它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 岳麓版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1919—1936年)复习要点: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主要内容一、五四爱国运动1.北京学生掀起爱国运动1起因:1919年5月,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第一阶段:5月4日——6月3日,中心在北京,主力为学生。
①爱国学生集合,游行示威;②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等;③北洋军阀政府逮捕学生;④全国各地积极响应;⑤6月3日,北洋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
第二阶段:6月3日以后,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①地工人纷纷罢工和游行示威,声援学生;②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
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特别提示】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3结果:①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
②罢免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
③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2.意义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的爱国运动。
2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3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4运动波及全国广大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5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6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1准备:①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成为新思潮的主流;②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和刊物涌现;③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青年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初二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讲解
初二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讲解
北伐战争
黄埔军校建立:背景:1924年国民党召开一大,标志着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建立:1924年5月,广东,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作用:培养大量军事政治人才,奠定国民革命军基础。
北伐战争: 1926年-1927年;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主要战场:两湖战场;主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1927年初,国民政府广洲迁到武汉。
国民革命的失败: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4月;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内外政策: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二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知识点,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新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初二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科学技术和思想
文化(二)
新学期初二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第七单元。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2课 北伐战争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2课北伐战争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知识点练习第九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1940年国民政府明确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重庆成为抗战大后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在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工业区中,重庆是唯一的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区。
B、重庆成为抗战时期全国商业和对外贸易的中心。
C、重庆成为全国唯一的军火生产基地。
D、重庆成为抗战时期全国教育的中心。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某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B、南昌起义的战斗情景C、秋收起义的战斗情景D、长征途中的战斗情景【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这所学校的创办者是( )B、孙中山C、李大钊D、周恩来【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成果是( )A、福州船政学堂B、广州陆军小学C、武昌陆军预校D、黄埔军校的创办【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党从中吸取的最大教训是( )A、必须反对帝国主义B、必须坚持武装斗争C、必须建立统一战线D、必须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权【答案】:第6题【单选题】201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
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有( )①创办黄埔军校②领导辛亥革命③领导五四运动④创建中华民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有( )①中共一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北伐战争——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③八七会议——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④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历史要点(岳麓版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 课五四爱国运动1.导火线(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弱国无外交”)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2.开始时间:1919年5月4日3.斗争主力:学生(前期);工人(无产阶级)(后期,斗争进入新阶段指“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4.两个中心:北京(前期5月4日);上海(后期6月3日后)5.斗争方式:学生罢课、集会、游行(前期);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后期)6.领导人: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7.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此次运动的性质)、“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8.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②撤消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③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有:根本原因是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其次是运动波及全国广大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形成了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强大压力。
9.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彻底”指它斗争的坚决性;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反帝),内惩国贼(反封建)。
外争主权是指:巴黎和会上对德和约无视中国主权,中国应拒绝签字,国贼是指曹汝霖等人。
10.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运动波及全国广大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准备。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1.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节的由来)第 11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历史条件: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后,该思想得到广泛传播)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3.组织和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第一个共产党早起组织,起核心与纽带作用;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其他各地也相继建立)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二、成立的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1.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最后一天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2.代表:13位出席,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3、内容:①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②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不符合中国国情,因为中国是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
③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共一大)。
4、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
她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三、中共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确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
第 12 课北伐战争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一、黄埔军校的创建:1、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正式合作。
2、黄埔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时间:1924年;地点:广州黄埔领导机构: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恽代英等任教官目的: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军,以武力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统治。
办学方针: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
(最大特点)作用: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北伐胜利进军(1926年7月——1927年4月)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推翻封建军阀的统治,把国民革命推向全国。
2.时间:1926年总司令:蒋介石政府:广州国民政府主力军:国民革命军3.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
4.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战略方针:先灭吴佩孚部,后消灭孙传芳部,最后北上攻打张作霖。
5.主战场(西)是湖南、湖北战场,另外还有江西战场(中)与福建浙江战场(东)。
6.先锋: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7.结果: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三、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7月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蒋介石叛变革命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2、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927年——1949年4月23日垮台):时间:1927年4月18日;人物:蒋介石成立地点:南京;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结果:它的建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开始,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3、宁汉合流:武汉、南京国民政府合并,都“南京”,名仍为“国民政府”。
4、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它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统一。
第13 课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1.目的:反抗国民党的恐怖统治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3.意义: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建军节的由来)。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4.结果:起义军在转战中失败,一部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一部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
二、井冈山会师1.秋收起义:时间1927年9月,领导人毛泽东地点:湘赣边界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作出的重大决定是:放弃攻打长沙,转向农村进军。
2.1927年10月,向井冈山进军,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3.1928年初,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意义: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4.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的部队在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两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三、星火燎原:1.中央革命根据地:最大,1929年初,朱毛率红四军在赣南、闽西创立2.湘赣根据地:彭德怀以井冈山为中心建立。
3.之后,方志敏、徐向前、贺龙、邓小平先后建立根据地。
1930年上半年达到15个,红军发展到近10万人。
4.“红色故都”:瑞金第 14 课红军长征一、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1.1930——1933年,中共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围剿”2.1933年,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3.红军长征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领导)出发点:江西瑞金、福建长汀会师地点:甘肃会宁经过:①开始:1934年10月,党中央、中央红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向贵州前进——渡乌江,夺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过草地——进入甘肃,1935年10月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②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其中红二方面军从湖南桑植出发)。
二、遵义会议:时间地点1.内容:A.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B.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C.会后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
2.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长征胜利的意义: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1、“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关门。
”这首打油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2、“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歌反映的历史是()A. 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五四运动D.红军长征3、2013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多少年的纪念日()A 87年B 88年C 89年D 90年4、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的依据是()A、取消了博古、李德军事指挥权B、肯定了毛泽东正确主张,并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他C、选举毛泽东为最高负责人D、毛泽东独立负责军事指挥5、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得到的最重要的教训是()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必须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C、必须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D、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6、红军长征途中渡过下列河流的先后顺序是()①大渡河②湘江③赤水河④金沙江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④③①D、②③④①7、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A、任务不同B、对象不同C、领导阶级不同D、斗争方式不同8、万里长征是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
这里的转移是指()A党的工作重点转移 B革命中心地区的转移C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D中国革命任务变化9、请写出与下列历史结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⑵.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⑶.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10、材料题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请回答:(1)红军长征原因是什么?长征胜利的标志事件是什么?(2分)(2)结合这首诗说说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 (2分)(3)长征期间召开的什么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分)(4)“三军”具体是指红军哪几支队伍?(1分)为什么三军过后会“尽开颜”?(1分)(5)有哪些长征精神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2分)11、材料解析题:(15分)材料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1)、材料一是出自于哪一次运动的口号?(1分)(2)、这一运动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它是一场怎样的运动?(2分)(3)、材料二的“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指什么事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