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整理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1.学习理论:学习是认知和行为的变化,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其中,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认为学习是通过环境的激励和惩罚来形成的;认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思维过程,侧重于理解和记忆;社会认知理论则关注观察学习和模仿的影响。

2.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过程。

经典的理论有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者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发展需要,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

4.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态度。

它研究个体与他人的互动、归属感和态度形成等问题。

教育中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帮助理解学生间的关系、合作学习和学校氛围等因素对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5.教育评估:教育评估是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教育政策等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各种测量工具和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和态度,从而提供改进教学和学校管理的依据。

6.教育心理学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材料,提供恰当的反馈和支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7.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在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得到应用。

例如,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调节能力,解决学习障碍和行为问题,改善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心理健康等。

总之,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问题的学科,它涉及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评估等多个领域。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1.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如何最有效地获取、组织和应用知识和技能。

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2.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描述儿童和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的理论。

根据该理论,儿童经历一系列的认知阶段,从简单的感觉和运动发展到复杂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推理。

3.知觉和注意力:知觉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而注意力是指个体选择性地集中精力和关注力的能力。

了解知觉和注意力的原理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好的教学材料和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智力和智力测试:智力是个体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力测试是通过标准化的测试工具来测量个体的智力水平,以评估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潜力。

5.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和内在需求。

理解学习动机可以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就。

6.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学习、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

它关注学习者如何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获取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通过合作和协作来解决问题。

7.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内容。

学习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而记忆是保存和回忆所学内容的能力。

了解学习和记忆的原理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

8.教育评估和测量:教育评估和测量是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成就和发展水平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提供必要的支持。

9.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策略和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了解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10.学习障碍和特殊教育:学习障碍是指个体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特殊教育是为这些学生提供特殊支持和教育服务的领域。

了解学习障碍和特殊教育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支持这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个体心理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将围绕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展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学习动机、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过程及其与学生学习的关系。

2. 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学习规律,能够根据学生特点制定教学策略。

3. 学会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包括课堂观察、测验、实验、咨询等,提高教学效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育心理学概述(10课时)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2. 学习动机(10课时)学习动机的理论模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与策略3. 记忆与思维(10课时)记忆的原理及影响因素记忆与思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记忆与思维能力的策略4. 情感与学习(10课时)情感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师生情感交流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提高学习效果5. 个体差异与教学(15课时)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学习规律个体差异对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6.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20课时)课堂观察与评估的方法实验设计与实施咨询与干预技术的运用7. 实践环节(20课时)学生分组实践活动,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指导与学生反思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四、考核方式与标准1. 平时成绩(50%):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试成绩(50%):考察学生对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掌握情况。

3. 学生分组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综合评价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资源与建议1. 建议学生提前预习相关资料,做好课堂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教学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学时学分:51学时,每周3学时编写单位:编写人:审定人:编写时间:一、课程性质与地位教育心理学是师范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主要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既要探讨学生如何学习,又要研究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

该课程主要阐述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该课程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对将来要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起到很好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心理学概述、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学习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社会心理与行为、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等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探索学校教育的心理规律,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为学生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四、课程实施建议(一)师资条件1.专任教师具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熟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知识,了解相关教学要求,并且熟悉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而且能够改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主讲教师必须具备2年以上带学生去幼儿园见习、实习的实践经验。

2.兼职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幼儿园等教育一线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幼儿园一级以上职称。

(二)教材的选用与编写《教育心理学》,尚金鹏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三)课程资源与开发利用应具有校企融合的多家幼儿园可供师生进行考察与实地研究;教材需配备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案、课程标准等方便教学。

(四)其它条件教学条件:应配备多媒体、幼儿园仿真实训室、网络教学平台等硬件教学设施。

教育心理学课程

教育心理学课程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育心理学课程:揭开教育的心理学面纱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未来的人才,然而,如何培养出具有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这需要我们对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入。

而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有助于我们对教育现象做出深入分析,从而推进教育改革,让我们更好地服务教育事业。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中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特点,以及人与教育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学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教育中的学习、记忆、思维、情感、动机、人格、评价和教育心理学方法等学科范围。

作为独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不仅限于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个人素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育管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教育心理学的教育价值教育心理学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教学方式:教育心理学研究教材的设计和教学的方式方法,优化教学内容,降低教育内容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2. 促进个人发展:教育心理学反思教育形式、方法、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作用。

通过理论和实践探讨,提高教师的个性发展能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3. 增强学生自身素质:教育心理学强调了知识、态度和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

让学生成为独立思考的人、自律自省的人、具有对未来有所预见性和洞察力的人。

4. 培养人文精神:教育心理学提出了人性化教育、关爱教育、创新教育等概念。

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目标,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掌握创新思想、拥有内在动力。

三、教育心理学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教育心理学是为教育领域提供思想支持的学科,其目的是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实践教育工作。

教育心理学课程设置的初衷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教育的内在逻辑,了解教育中的人性体验。

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对学生有严谨的要求,学生要注重实践实验去学习,要深度理解概念,学会把握原理。

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4、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5、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6、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7、教育心理学在西方的发展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独立。

8、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l908年,房东岳翻译了日本学者小泉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近代在我国最早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9、(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l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等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维特罗克(生成学习理论及技术)10、布鲁纳1994年总结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四个方面:1.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专业必修课)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专业必修课)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必备项)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

它是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教学对象为上述专业的本科三年级学生。

该课程的活动主要由课堂讲演、课堂讨论、课例录像分析、课堂观摩以及探究学习等五部分构成。

1.课程中文名称:教育心理学2.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3.适用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等。

4.课程地位: 专业主干课程5.总学时:54学时6.总学分:3学分7.先修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二、课程目标(必备项)1.通过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能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和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2.通过学习理论的学习,探讨学习的实质、过程、条件因素以及动力等学习基本问题,为师范生今后指导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这两个与教学技能关系密切的问题,通过教学心理的探讨,以求提高师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促进他们贯彻实施和灵活运用学习原理和培养教学策略。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必备项)(一)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主要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3.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研究趋势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要求:主动联系教育实际,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建立对教育心理学整体框架的认识。

课前学习要求:阅读教材与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献重点、难点:1.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结构。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价值。

3.教育心理学的简要发展历程和一般趋势。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般程序和主要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思考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哪些主题?2.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教育心理学的可分为哪几个阶段?4.教育心理学当前的主要研究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5.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一般研究程序及所用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笔记整理(完全版)

教育心理学笔记整理(完全版)

教育心理学笔记整理(完全版)第一章:合格的老师教师心理素质包括智力、情感、意志、教育教学、人格素质和教育信念。

教师的教学素质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

知识结构由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组成。

本体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实践性知识:开展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

条件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教学能力分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的特点、某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设计能力(上课前对教学过程中各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的能力)、操作能力(教师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监控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成功的实现教学目标,以教学活动为监控对象,不断积极主动进行计划监控评价反馈调控的能力,[监控对象]分为自我指向和任务指向))、反思能力(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一种主观判断。

教师控制点:教师将学生的好或坏的学业表现归因为外部或内部原因的倾向。

第二章 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概念教学:概念获得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

1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概念原型2 利用变式,排除非本质干扰 3 正反例比较,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

4及时正确反馈,促进概念获得。

运用概念中巩固概念。

编码系统:一组相互联系的概念或类别。

学习就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并帮助形成清晰的新编码系统。

可以1 合理运用定势2 调整学生的动机水平3 编码方式的指导 4 布置多样化的练习。

教学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并获得智力的最大发展。

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学什么都要使学生掌握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智力发展三阶段:动作性、映象性、符号性表征。

教育心理学大纲(莫雷)

教育心理学大纲(莫雷)

《教育心理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本课程《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该课程对于学生正确把握教育心理学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和历史,理解教育心理学的价值和机制,阐明学生学习的内在过程、特点及规律,探索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外部因素。

把握教育教学心理的过程和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与教学改革中的现实问题,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要求进行课程和内容的教学设计,知晓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念、技术和模式,提升自己在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教育心理学基础。

2.基本要求1、以科学精神为指导,通过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构建传授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原理,理解教育心理学的价值和机制,把握教育教学心理的过程和方法,掌握和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理论、学习心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规范的学习以及教学的设计及其成效的考核与评估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技能;3、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要求进行课程和内容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在正确理解教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运用有关理论分析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

4、能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和自己的学习活动,以满足学生日后从事教育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培训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认知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绩测验的命题能力、研究能力。

5、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结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6、了解教师等外部因素与学生学习的关系,了解这些外部影响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并能利用这些因素对学生施加有效的、积极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育心理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231002(二)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al Psychology(三)开课对象:师范心理专业(四)课程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属于专业教育课。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研究学校教育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它的前导课程是教育学、心理学。

(五)教学目的通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问题的能力,为其学好学习心理学和从事教育实践活动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德育心理、学习心理、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教学设计、学生的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教学交往与课堂互动、教师心理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习题课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重视。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54学时学分数:3学分(八)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德育心理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外主要的德育心理理论,掌握品德、品德态度等概念,形成纠正学生过错行为的能力。

1、掌握外国主要德育心理的研究成果。

2、掌握品德、品德态度的概念。

3、理解品德与品德态度之间的关系。

4、掌握学生过错行为的原因和纠正。

教学时数:6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德育心理概述一、国传统的德育心理思想二、国外德育心理研究三、国内的研究第二节品德及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一、品德与品德态度的概念二、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三、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转化和纠正考核要求:1、德育心理概述1.1 皮亚洲杰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论(识记)1.2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识记)2、品德及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2.1 品德与品德态度的概念(识记)2.2 品德与品德态度的关系(领会)2.3 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领会)2.4 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转化和纠正(应用)第二章学习心理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有关学习思想,掌握学习动机、知识掌握、技能的形成的基本理论,形成运用这些基本理论解决学习中问题的能力。

教育学专业教育心理学课程

教育学专业教育心理学课程

教育学专业教育心理学课程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自己的学习道路上,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课程,其中包括教育心理学课程。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心理活动与教育过程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对于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着重讨论教育学专业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内容1. 心理学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课程首先介绍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主要流派和理论。

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能够对心理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为进一步学习教育心理学打下基础。

2.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儿童和青少年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们的心理发展对教育有着关键的影响。

在教育心理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社会心理发展等内容,以及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这部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并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3. 学习与教育学习和教育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议题之一。

学生将学习学习过程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教学方法与策略、学习困难与支持等内容。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

4. 个体差异与教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包括认知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

在教育心理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个体差异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了解个体差异对教育的影响,并学习如何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进行个性化教育。

5. 教师与教室管理教育心理学将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教室管理和教师发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生将学习关于教师角色、教师学习、教师效能、教室管理等内容,以及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作为教师的能力和素养。

二、教育心理学课程的重要性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课程具有以下重要性:1. 提高教学效果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方式和需要,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计划。

教育心理学-每章节重点知识归纳-适用于北京地区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心理学-每章节重点知识归纳-适用于北京地区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一、知识点1、加涅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动机、选择、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阶段。

2、学与教相互作用模式:5种因素共同影响3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4、教育心理学于19世纪初、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

5、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这是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被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有“教育心理学之父”之称。

二、简答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一)学与教的要素5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教学、评价和反思过程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心理问题,教育心理学兴起。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3.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第二章一、知识点1、心理发展的含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3、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0-1乳儿期 1-3婴儿期 3-6、7幼儿期 6、7---11、12童年期(学龄初期)11、12---14、15少年期(学龄中期) 14、15---25青年早期(学龄晚期)成年期老年期。

4、关键期的定义: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技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2.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3.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

具体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

1)五要素①学生是研究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是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也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研究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学生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

2)三过程①研究过程是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教学后的检测和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是XXX。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教育心理学》是各师范专业及师范方向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

它是心理学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同时也探讨认知领域、运动技能领域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学习的具体心理学规律。

此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教育和心理学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结合了理论与实践。

二、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目标:1. 理论知识: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 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解析学校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3. 实践联系: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现实问题,并为授课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4. 个人发展:学会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1. 理论系统掌握好教材的内容结构及学科的理论系统。

理解并掌握本学科的一些基本见解、原理和理论。

2. 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关注获得可靠事实的科学方法。

结合理论思考与实证研究。

3. 教育实践紧密联系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学会利用本课程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关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现实问题。

联系个人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教学设计和评价的心理学基础。

难点: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以及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困难的理解与应对。

五、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将结合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质量、小组讨论和期末考试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教育心理学》(根据具体选用的教材填写)参考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学期刊、教育心理学专业书籍、相关研究报告等。

七、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与责任教师:提供清晰的教学大纲,组织并参与课堂讨论,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及时给予反馈。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与讨论,完成作业和实践任务,主动寻求和提供帮助,尊重教师和同学。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课程介绍

教育心理学课程介绍

教育心理学课程介绍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呀?教育心理学呢,就像是我们探索教育这个神秘花园的一把神奇小钥匙。

它可有趣啦,是心理学和教育相结合的一个超酷领域。

这个课程主要就是研究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这些学生的心理现象呀,还有各种心理规律呢。

比如说,为啥有的同学一到考试就紧张得不行,有的同学却能轻松应对?这背后的心理因素就是教育心理学要研究的内容之一哦。

二、课程内容超丰富呢!1. 学习理论方面。

这里面会讲到好多不同的学习理论,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这个理论就很有意思,它觉得我们的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来形成的。

就好比我们小时候做对了一件事,得到了老师或者家长的表扬,这个表扬就是一种积极的刺激,然后我们就会更愿意去做这件正确的事啦。

还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呢,它强调我们的大脑是怎么对知识进行加工的,就像是我们的大脑是一个超级精密的加工厂,知识就是原材料,我们怎么把这些原材料加工成有用的东西,这里面学问可大了。

2. 学生心理发展也是重点内容哦。

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心理是一直在发展变化的。

在这个课程里,会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怎样不同的心理特点。

比如说,小学生可能更多地是依赖直观的形象来理解事物,而到了大学,我们就能够进行更抽象的思考啦。

了解这些特点,对于老师怎么教我们就特别重要啦。

如果不了解这些,就像厨师不了解食客的口味一样,做出来的“教育大餐”可能就不合我们的胃口喽。

3. 教学心理也必不可少。

这部分讲的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还有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背后的心理学依据。

比如说,为什么小组合作学习能让我们学得更好呢?这背后就有教育心理学的原理。

原来呀,在小组合作中,我们能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这样知识就像流水一样在我们之间流动起来啦。

三、学了这个课程有啥好处呢?1. 对于我们学生自己来说。

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

就像有的人是视觉型学习者,看图片、看文字就能学得很好;有的人是听觉型学习者,听老师讲课、听音频就更容易掌握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课程整理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凭借已有经验和知识,通过与相应的环境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中积累经验(知识)、构建心理结构,以适应环境变化的活动,并通过自身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表现出来。

这一界定有三个要义:1学习是主体身上发生的变化;2这种变化能保持相对持久;3这种变化是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是后天习得的。

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其它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基础。

它反映了心理学家对人类(有机体)学习实质(性质)、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条件等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

换言之,学习心理学(学习理论)试图解释学习本质、学习规律、产生条件以及为开展教学促进(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学习准备:是指个体原有知识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学习的适应性。

它直接影响到(促进或阻碍)学生学习新知识。

主要包括:1个体心理发展准备,包括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2知识经验准备,包括个体过去习得的知识特别是与新学习相关的知识;3学习的动机或倾向,包括个体的求知欲、价值观、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成就归因等。

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学习策略是指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所有方式。

学习策略是制约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认知策略问题。

精加工策略:指对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

记忆术是典型利用精加工的技术。

创造性:是指个体具有创造能力的品质或个性倾向与特点。

态度:是一种学习结果。

它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通过学习)的中介(调节)因素或一种调节机制,以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行为的选择性与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

道德情感:是指伴随个体的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道德行为:是指个人在一定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激励(道德动机)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所履行的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反映,是个人依据一定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品质。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由于需要而产生的动力(激发),将其行为指向一定目标(情境诱导)并维持朝向这一目标活动,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内部心理过程与状态。

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对象特点,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策略和技术进行的设计,以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特殊迁移:学习之间发生迁移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没有发生变化,即抽象的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经验的组成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

知识:是指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教学目标:简答1、简述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学习观: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索(内在动机),从事物和现象的变化中去发现原理。

学习与智慧的发展是同义语。

学习过程是通过认知表征获得知识并在头脑中形成编码系统。

学习过程包括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评价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

即形成与发展认知结构(观念组织构建)。

认知表征是指学习者通过知觉将外部事物转化为个体内在心理事实的过程。

认知表征有三种形式:动作表征、映象表征和符号表征。

认知表征不仅是个体获得的知识内容,也是个体呈现知识的方式。

学习方式——发现学习。

它是围绕的是同一问题不断地展开,而不是同一知识项目。

学习的中心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教学的基本原则: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学习准备性、直觉思维和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2、简述加涅有效学习的条件外部条件:主要包括教材和教师提供有意义的、经过组织的信息。

内部条件:原有知识基础和技能,学习者主动加工活动。

特别是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结合构成的学习取向,对有效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3、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也可能有低创造;低创造的智商是任意的;高创造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智商。

创造性要有高于一般水平IQ,具体包括信息加工能力,综合己有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

4、简述激发与维持学生动机的基本原则①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学习注意和树立学习意向,减少焦虑。

②利用学生的需要和内部动机。

③使教学内容更加有趣、丰富多彩。

④帮助每个学生建立切实可行的目标,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

⑤加强对学习活动的责任心,选择有挑战性的目标。

⑥提供反馈信息和内部控制。

5、简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和学习观的主要观点学习观: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自己建构意义的过程即获得知识(知识意义建构简称知识建构)。

知识观:学习者获得知识就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知识意义)的过程。

知识意义建构包括对新信息的理解和对原有知识信息的反思和重构。

知识的建构意义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主体价值观念等有关。

6、简述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意义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学科的发展(理论作用);有助于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教育改革;帮助教师了解、理解学习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帮助教师决策、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7、简述观察学习的特点①观察学习并不一定具有外显反应。

它与尝试错误学习不同,学习者可以通过非操作的形式获得被示范的行为反应。

②观察学习不依赖于直接强化。

在没有外部直接强化的情况下,观察学习同样可以发生。

③观察学习包含着重要的认知过程,认知过程在观察学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里的认知是指学习者在头脑里进行或使用符号表征和预见学习结果的能力。

8、简述概念的功能意义掌握概念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掌握概念有助于简化知识,并使其更有条理性;掌握概念能使学习者扩充知识9、简述注意策略的作用①能否对有关学习内容给予选择性注意,保持一定的觉醒状态,是学习者能否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

②能否预期重要信息并对重要信息保持高度的警觉,是判断学习者是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

10、简述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的特点小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特点:学习的近景动机向远景动机的初步发展;学习的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初步发展。

中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特点: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不平衡性;城市和农村的中学生,学习动机无显著差异,但农村学生在目的性动机方面明显高于城市学生;男女中学生学习动机水平存在着显著差异,女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明显高于男生。

论述1、试论述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其中1到2点详细说明)①教师变量a教学效能感: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特指教师对自己能否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信念。

教学效能感对教学行为的影响(1.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高效能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接纳学生,信任学生;给学生自主空间)&低效能感(以学习而不是学生为中心;批评多于表扬)b教师期望:教师期望是教师对自己学生未来的行为或者学业成绩的推测,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现状了解的基础上。

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对其期望采取的相应行为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结果。

1.自我应验效应(自我实现的预言),即原先错误的期望引起把这个错误的期望变成现实的行为。

2.维持性期望效应,教师认为学生将维持以前的发展模式。

自我实现预言效应比维持性期望效应更有影响力,因为前者引导学生的巨大行为变化,但后者发生的频率更高,其累积效应也不可忽视。

3.皮格马利翁效应c反馈与评定:通过结果的反馈,学生既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进一步学好的愿望,也可以了解自己的特点,树立克服缺点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评定是指教师在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等级评价和评语。

利用学习结果进行反馈要注意:1.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避免遗忘和延续错误2.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3.学习结果的反馈要经常。

②任务变量a任务性质:任务分类:记忆任务,要求学生再认或回忆他们以前学过的内容;程序任务,解决问题的步骤;理解任务,要求学生集中将观念联系起来,创设某种程序或以某种方式对所学的内容进行(1)风险、模糊性过高或者过低的任务都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2)风险和模糊性适度;教师给予明确的指导b任务难度Array任务的难度包含两类,即任务的客观难度和主观难度,题目过难或者过分容易,没有区分效度,这不利于激发成绩好的学生。

任务难度和成功标准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动机。

c任务价值一般来说,学习任务对学生有三种价值:①成就价值,学生在任务中表现良好就会满足某些需要及取得成功。

②内在价值或兴趣价值,个体从活动本身获得乐趣。

③效应价值,可以帮助个体达到一个短期或者长期的目标。

如果学习任务能体现一种或者多种价值,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③家庭及同伴变量a家庭期::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家庭对其要求及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①成绩优良学生的父母的要求比成绩差的父母具体明确;②成绩优良学生的父母比成绩差的父母更重视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③成绩差的学生的父母格外关心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权利。

b同伴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好胜性动机和求胜的需要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提高。

竞赛的积极作用: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对某些学习活动尤其是简单的任务来说,竞赛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个人竞争和团体竞争:从成绩的提高来说,个人竞争优于团体竞争竞争的消极作用:使学习迟缓的人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对于知道自己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成功的人缺乏激励;对于某些人有过分的压力;对不合作是一种鼓励。

经常不断的竞赛活动还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力量,出现为竞赛得高分而学习的现象。

竞赛积极作用的发挥:按能力分组竞赛,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按项目分组竞赛,使不同智力、不同兴趣、不同特长的学生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己竞赛。

c群体目标设置:三种群体目标—合作型、竞争型、个体化1)合作型目标:团体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只有所有成员都达到目标,某一个体才有可能达到目标,取得成功。

容易激发以社会目标为中心的动机系统2)竞争型目标:个体成员之间的目标具有对抗性,只有其他人达不到目标,某个个体才可能达到目标,取得成功。

容易激发以表现目标为中心的动机系统3)个体化目标:个体是否成功与团体中的其他成员是否达到目标没有关系,个体注重的是自己学习的完成情况和自身的进步幅度,因此同伴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涉的。

激发以掌握目标为中心的动机系统。

2、试论述内部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的教学策略(1点)(举例)(P193)①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②控制学习焦虑③加强成就动机和归因训练3、试论述开展教学设计的意义(P201)①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②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③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能力培养4、试论述元认知在学习中的作用(P85)元认知可以提高学生认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元认知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元认知能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