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运动和变化》练习题
高一地理地壳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地壳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1. 简答题:请解释什么是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是指地球上地壳发生的各种变动和运动的总称。
这些运动包括地壳的隆起和下陷、山脉的形成、地震的发生等。
2. 填空题:请填入合适的词语,完成下面的句子。
- 地壳运动的主要原动力是内部的热能。
- 地壳运动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
3. 选择题:请选择正确的答案。
- 地壳运动是由以下哪种能量驱动的?
A. 风能
B. 太阳能
C. 内部热能
D. 水能
答案:C
- 以下哪种不属于地壳运动?
A. 地震
B. 地壳的隆起和下陷
C. 火山喷发
D. 河流的形成
答案:D
- 地壳运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A.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B. 风力运动和地磁运动
C. 水能运动和光能运动
D. 动力运动和磁力运动
答案:A
4. 简答题:简要说明地壳运动对人类的影响。
地壳运动对人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壳运动产生的地震和火山活动可以造成严重的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外,地壳运动还影响地貌的变化,塑造了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
人类需要充分了解地壳运动,以便更好地适应和预防可能的自然灾害。
以上是《高一地理地壳运动练题(含答案)》的内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初一科学上册 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含答案2020

七年级科学上册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基础闯关全练1.(2019浙江温州期末)自从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进行,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可以证明地壳变动。
下列证据不能说明地壳存在变动的是( )A.板块交界处爆发火山B.高山岩石中有海洋生物化石C.我国南海进行填海造岛D.不断扩张的东非大裂谷2.下列情况中哪个不能作为地壳变动的证据( )A.台湾东部由于地震出现了一个约两米的断层小崖B.台湾北部白沙湾一带发现位于满潮线以上的大量珊瑚礁C.科学家在我国最高的喜马拉雅山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D.台湾的北滨公路水南洞附近的岩层因久雨造成山崩,交通中断一个月3.欧洲著名的维苏威火山在20世纪发生了六次大的喷发,推测它是( )A.休眠火山B.活火山C.死火山D.不能确定4.下列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所有火山的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是相似的B.人类活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C.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壳D.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淹没城市,但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很肥沃5.在夏威夷的火山国家公园,有一群愿意与火山生活在一起的人,因为在他们心里,火山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夏威夷比格艾兰岛的基拉韦厄火山,海拔1 247米,活动极为频繁。
火山喷发的时候,熔岩像喷泉一样翻涌奔腾,气势汹涌,势不可挡。
夏威夷比格艾兰岛的基拉韦厄火山属于( )A.死火山B.活火山C.休眠火山D.不能确定6.(2015山东济南中考)图片显示的自然灾害是( )图3-4-1A.地震B.寒潮C.春旱D.台风7.火山喷发和地震的相同点是( )A.都对地形没有影响B.能量来自地球外部C.能量来自地球内部D.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8.下列事件中不会因为地震而发生的是( )A.感冒B.水灾C.海啸D.火灾9.(2019浙江杭州富阳期末)2017年4月12日,浙江临安发生4.2级地震时,我市有轻微震感。
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B.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准确预报地震C.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D.所有的地震都会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10.火山喷发和地震大多发生在( )A.陆地的城市中B.沙漠或荒野中C.基本上都在海中D.地壳活动活跃的地带能力提升全练1.图中插旗的小岛处由陆地变成了海洋,引起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图3-4-2A.地壳运动B.海平面上升C.海平面下降D.大陆漂移2.下列关于地壳变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的断裂和弯曲是地壳变动留下的痕迹B.地壳的水平运动都会形成海陆变迁C.喜马拉雅山是陆地变成海洋的证据D.地壳变动的主要能量来自人类3.温州雁荡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高中地理:地壳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地壳运动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A.六大板块都包括大陆和海洋B.阿拉伯半岛归属与印度洋板块C.地震都发生在板块的消亡边界上D.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2.澳大利亚大陆属于()A.太平洋板块B.南极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亚欧板块3.下列词语中,从地质学观点看正确的是()A.稳如泰山B.坚如磐石C.斗转星移D.水滴石穿4.下列岩石中,能够找到化石的是()A.花岗岩B.大理岩C.玄武岩D.石灰岩页岩5.组成花岗岩的矿物有()A.石英、长石、云母B.长石、云母、方解石C.石英、云母、方解石D.石英、长石、方解石6.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类,划分依据是()A.比重大小B.分布特点C.成因不同D.性质不同7.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A.岩石受到风化、侵蚀被破坏B.地壳表层物质的搬运和堆积C.喀斯特地貌、河流中下游三角洲和冲积平原的形成D.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8.由于大陆板块西移,使大洋板块直接俯冲到它的下面,造成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而形成的山脉是()A.阿巴拉契亚山脉B.喜马拉雅山脉C.落基山脉D.阿尔卑斯山脉9.长城西段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原因是()A.流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水的溶蚀10.下列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正确的一组是()A.流水侵蚀——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B.风力侵蚀——谷底加宽、加深C.海浪侵蚀——海蚀崖、角峰D.冰川侵蚀——喀斯特地形11.下列地形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A.桂林山水B.东非大裂谷C.泰山玉皇顶D.渭河平原12.下列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地理事物是()A.黄土地貌B.崇明岛C.白头山天池D.夏威夷群岛读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2题。
13.岩石A B C D由老到新的关系排列应是()A.ABCD B.ACBDC.ACDB D.ADCB14.如果在A岩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珊瑚化石,那么能够推测当时的沉积环境是()A.温暖的深海 B.寒冷的深海C.温暖的浅海 D.寒冷的浅海15.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箭头②表示外力作用,其余均为内力作用B.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C.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D.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才能形成变质岩16.读图1“某地地层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 图2(1)按岩层新老关系,C处岩层比B处岩层____________。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图Ⅰ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 )。 A.向斜、背斜和断层 B.断层、向斜和背斜 C.背斜、向斜和断层 D.背斜、断层和向斜 解析 根据岩层形态可以直接判定①、②、③处的地质构 造分别是背斜、向斜与断层,故C项正确。 答案 C
基础自主梳理
(2)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 地质构造是不一定准确的。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误区警示
(1)风化作用就是风力作用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 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 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 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 作用是外力作用。 (2)“V”型谷分布在流水侵蚀强烈的河流上游的山 区、“U”型谷分布在冰川侵蚀强烈的山区、“宽谷”分布在 地势平坦、流速较慢的河流下游。
波
浪
波浪遇倾斜海岸, 速度减慢
沙滩
冰川在移动过程中 冰 川 融化,其中夹杂的
物质发生堆积
冰碛地貌、冰碛湖等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融会贯通】
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判断 (1)干旱、半干旱的地区以_风__力__作用为主,多_风__力__侵__蚀__地 貌和_风__力__沉__积__地貌。 (2)湿润、半湿润地区_流__水__作用显著,多_流__水__侵__蚀__地貌和 _流__水__沉__积__地貌。 (3)高山地区多_冰__川__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 碛丘陵等地貌。 (4)沿海地区多_海__浪__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河滩等 地貌。
新版中图版地理必修一每课一练:2.3.1地质作用和内力作用(含答案)

新版地理精品资料2019.4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1课时地质作用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不属于地质作用的是()A.火山爆发B.围海造田C.沧海桑田D.变质作用2.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于()A.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B.地球本身的重力能C.地球外部,主要是天体引力造成的D.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3.如下图中所示,山岭属于地质构造中的()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30°45′N~31°43′N,102°51′E~103°44′E)发生8.0级地震。
地震给灾区人民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读图回答4~5题。
4.有关该次地震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火山活动引起B.地壳运动引起C.山崩和滑坡引起D.人类活动诱发引起5.从地质作用方面分析,下列地质现象的成因与该次地震相似的是()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B.崇明岛的形成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D.约旦地沟的形成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一片海洋,按照其上升的速度计算,目前的高度应是20 000多米,但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公布的珠穆朗玛峰测量高度是8 844.43米。
据此完成6~7题。
6.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A.外力作用B.内力作用C.变作用D.流水作用7.导致珠穆朗玛峰只有8 844.43米的主要原因是()A.岩浆活动B.内力作用C.地壳运动D.侵蚀作用读下图,完成8~9题。
8.下列名山或山脉的地质构造与图中①处地质构造相类似的是()A.华山B.喜马拉雅山脉C.阿尔卑斯山脉D.安第斯山脉9.图中②处的山地成因为()A.背斜成山B.向斜成山C.褶皱隆起成山D.断层上升成山读“板块分布示意图”(甲图)及“板块碰撞示意图”(乙图),回答10~11题。
10.阿尔卑斯山脉是由图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板块相撞而成的()A.①②B.①③C.③④D.④⑤11.乙图属于板块交界处的一种类型,箭头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图表示板块的生长边界B.台湾岛就处在乙图所示的板块边界上C.东非大裂谷的形成过程与乙图相同D.在板块相撞地带都会产生乙图所示地形二、综合题12.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假如你作为一位地质工程师,试对下列问题作一些简要分析。
初中地理《地壳运动》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地理《地壳运动》练习题(附答案)1. 地壳运动是指地壳( )。
- [ ] a. 随时间改变- [ ] b. 漂浮在地幔上- [ ] c. 不断运动变形- [ ] d. 覆盖在地心上答案:c. 不断运动变形2. 大地震通常会发生在( )。
- [ ] a. 极寒地区- [ ] b. 平原地区- [ ] c. 沿海地区- [ ] d. 高山地区答案:c. 沿海地区3. 积雪最常见的形态是( )。
- [ ] a. 雪片- [ ] b. 雪块- [ ] c. 雪花- [ ] d. 雪山答案:c. 雪花4. 火山爆发时,火山口会( )。
- [ ] a. 打开释放岩浆- [ ] b. 收缩形成火山锥- [ ] c. 变得更加平缓- [ ] d. 释放大量烟雾答案:a. 打开释放岩浆5. 抚仙湖是一座( )。
- [ ] a. 火山口湖- [ ] b. 人工湖- [ ] c. 黄土湖- [ ] d. 淤泥湖答案:a. 火山口湖6. 我国汶川地震是发生在( )年。
- [ ] a. 2005- [ ] b. 2008- [ ] c. 2011- [ ] d. 2014答案:b. 20087. 长江三峡是以( )为代表的地质景观。
- [ ] a. 峡谷- [ ] b. 高原- [ ] c. 海岸- [ ] d. 平原答案:a. 峡谷8. 断层是指地壳中两块岩石( )。
- [ ] a. 平稳相连- [ ] b. 天然分离- [ ] c. 移动滑动- [ ] d. 摩擦磨损答案:c. 移动滑动9. 大气的垂直运动主要有( )。
- [ ] a. 水平流动- [ ] b. 上升流动- [ ] c. 旋转流动- [ ] d. 下降流动答案:b. 上升流动10. 风的真实名字是( )。
- [ ] a. 科学名- [ ] b. 假名- [ ] c. 英文名- [ ] d. 戏称答案:a. 科学名。
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题: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含答案)

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复习题——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内力作用的是:A.侵蚀作用 B.沉积作用 C.变质作用D.风化作用2、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形区是:A.黄土高原 B.泰山、庐山C.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D.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3、有关断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断层的形成与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有关②泰山、喜马拉雅山都属于断层山③断层构造地带常发育成沟谷、河流④断层带对修水库有利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是:A.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B.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C.地壳表现为抬升和下沉D.岩层发生上下位移和弯曲变形5、下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陡崖6、下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形成巨大褶皱山脉的地质作用是()A.岩浆活动 B.地壳垂直运动 C.地壳水平运动 D.沉积作用读右图回答8~9题。
8、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9、下列山地中,成因和上图所示不同..的是:A. 庐山B. 喜马拉雅山C. 华山D. 泰山10、下列地形区主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长江三角洲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C、喜马拉雅山脉D、沙丘11、与下图中代号对应正确的是:A.①—背斜,④—地垒 B.①—地堑,③—地堑C.②—断层,④—地垒 D.①—向斜,③—背斜12、下列地形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黄土高原B.东非大裂谷C.桂林的石灰岩溶洞D.塔里木盆地的戈壁13、山东省泰山、江西省庐山、陕西省华山的地质构造属于()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14、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原因是:A.风力侵蚀搬运作用严重 B.流水沉积作用严重C.冰川侵蚀搬运作用严重 D.流水侵蚀搬运作用严重15、下图中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地理现象是:16、下列地形区,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有:A.东非大裂谷 B.冲积扇 C.秦岭 D.阿尔卑斯山17、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地质作用是: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18、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其外力作用主要有: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搬运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19、长城西段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原因是: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化和风蚀 D.水的溶蚀20、下列地貌区的地表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的是:A、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貌B、河西走廊中辽阔的戈壁滩C、青藏高原上林立的雪峰D、长江三角洲读下面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21~22题:21、上述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上述四种地貌景观的成因,与岩石的性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23、下列地质作用中,属外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A.变质作用B.搬运作用C.岩浆活动D.地壳运动24、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读甲、乙两图,回答25~26题25、甲图所示地貌名称是: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背斜26、乙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是: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27、下图中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读图甲和乙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28~29题。
中考地理-地壳运动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地理-地壳运动经典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成层理是指岩石中的_______与_______等微小结构按一定的次序排列着。
A. 粒度、组成B. 有机质、无机质C. 磁性、电性D. 时间、空间答案:A2.()下列内容能够证明地壳在运动的是:_______A. 地震B. 火山喷发C. 山体崩塌D. 所有选项答案:D3.()下面关于地震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A. 地震大多由人类活动引起B. 微弱的地震对人类生产、生活几乎没有影响C.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D. 地震之前客观存在一定的预报因素答案:C4.()下面哪组理论基础是和板块构造学说相一致的?_______A. 海洋扩张学说——大陆对消B. 全球大地构造学说——构造深层学说C. 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学说——地球大气学说D. 固体地球物理学说——热力学学说答案:A二、填空题1.地震是因为地______不能保持稳定而发生的。
答案:地壳2.世界地震分布日本、太平洋沿岸、地中海等带都对应着板块______或者_______带。
答案:相互碰撞、相互摩擦3.地震后,地壳的哪些变化和地震有关?(用两个字回答)答案:裂变三、简答题1.请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以及该学说的主要证据。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外壳由许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相对稳定地带构成,称为"板块"或"构造板块",它们在地球表层向各个方向运动。
主要证据包括:(1)海底扩张现象。
洋脊两侧的构造边缘沉积物相同、古地磁方向相似,说明它们曾经沿着同一个轨迹运动过。
(2)地震分布现象。
板块交界处易发生强烈地震,地震的深浅以及震源的性质表明板块沿着斜面相对运动、挤压变形。
(3)岛弧现象。
大洋洋底深处向陆地直下俯冲,板块在地幔上融化,形成上覆火山岛弧。
2.简述地震的成因以及地震预报的方法。
地震的成因是地壳的不稳定(包括地震带上板块运动、断层面等)以及地球内部的环境。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3.4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3.4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一、基础题1.下列证据不能证明地壳变动的是()A. 石灰岩溶润B. 雅鲁藏布大峡谷C. 沧海桑田D. 悬崖峭壁上断裂的岩层2.下列各图反映的自然现象,主要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沙漠中的岩石B. 冰川中的斗谷C. 地下溶洞D. 华山北坡大断崖3.下列各种自然现象中,不能反应地壳变动信息的是()A. 断层B. 褶皱C. 火山D. 风蚀蘑菇4.下列受地震影响最大的是()A. 震中B. 震源C. 震中距较大处D. 不能确定5.在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救不可取的是()A. 迅速关闭电源、燃气B. 避开高大建筑物C. 注意保护头部D. 乘电梯迅速下楼6.下列各省区中,地震发生比较频繁的是()A. 浙江省B. 黑龙江省C. 台湾省D. 河南省7.下列现象属于地震前兆的是()A. 井水冒泡,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B. 鸡飞狗跳C. 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D. 出现地光8.下列地形变化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A. 千岛湖B. 杭州西湖C. 夏威夷群岛D. 喜马拉雅山9.宝岛台湾是地震多发地区,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引发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B. 海浪的冲刷C. 台风的影响D. 气温的变化10.我省磐安、临安等地都有地震发生。
地震发生时,选择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 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B. 室外的人跑到楼内躲避C. 迅速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D. 高楼层的人们应立刻乘电梯撤离二、中档题11.下列现象肯定不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是()A.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 受暴雨袭击,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洪灾C. 菲律宾马尼拉东南405公里处一座火山喷发D.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12.下列火山地震活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是( )A. 中国汶川大地震B. 美国旧金山地震C. 意大利维苏威火山D. 冰岛火山13.地震发生时,我们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有()①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面在头上②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③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④躲到高层教学楼下面⑤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高墙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④⑤D. ①②⑤14.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A. ⑴⑵⑶B. ⑴⑵⑷C. ⑴⑶⑷D. ⑵⑶⑷三、拓展题15.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备战2015高考】全国2015届高中地理试题汇编(10月):E单元 地壳运动及变化

E单元地壳运动及变化目录E1 地壳物质循环 (1)E2 内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E1 地壳物质循环【文综地理卷·2015届广西省桂林中学高三10月月考(201410)】E1 E2 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2.图中甲地多见芽、溶洞等地形,推断可知岩层应为:A.页岩 B.板岩 C.石灰岩 D.花岗岩。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形判读、石灰岩的岩溶地貌特征。
【答案解析】1.D 2.C解析:第1题,图示隧道穿过区域岩层向上弯曲,故地质构造为背斜(交通线路在山区打隧道时要经过背斜构造);该背斜的顶部虽然受到侵蚀,但仍然高于隧道两端,故地形是山地。
第2题,由石芽、溶洞等地貌(喀斯特地貌显著特征)可推断此处的未知岩层为石灰岩。
【思路点拨】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地质构造【文综地理卷·2015届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01408)】E1广西来宾县著名的奇石---国画石,又称花草石。
其画面的形成是原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各种矿物质沿石内裂隙渗透、染色的结果。
下图表示的是岩浆与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示意图。
结合以上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3.来宾国画石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属于A.①B.②C.③D.④【知识点】本题考查岩石的物质循环【答案解析】3、D解析:图中②只有①转化,且可以生成③④,而③④可以互相转化,判定②是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③④是变质岩和沉积岩,可以互相转化,而④又转化成了岩浆,所以④是变质岩,材料中高温高压就是指变质作用,故国画石是变质岩,选D.【思路点拨】判定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变质岩与沉积岩可以互相转化是解题的关键。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练习题(带答案)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练习题(带答案)一、选择题当地时间6月5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南部的普耶韦火山开始喷发,这是该火山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首次喷发,火山灰形成的烟雾在全球范围内扩散。
据此回答1~2题。
1.该火山喷发的熔岩来自( ) A.地壳 B.岩石圈 C.地幔 D.地核 2.在该火山口附近最可能发现的岩石是( ) A.石灰岩 B.页岩 C.玄武岩 D.花岗岩【解析】第1题,熔岩即岩浆,来自地幔的软流层处。
第2题,玄武岩是喷出型岩浆岩,最有可能在火山口附近找到。
【答案】 1.C 2.C (2012•江苏高考)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读图回答3~4题。
3.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解析】第3题,地下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构造,地表为谷地则为背斜谷,根据这两个条件从图形中筛选出①④符合题意。
第4题,⑤处地层发生明显的断裂和位移,岩层相对下降。
【答案】 3.D 4.C (2012•湖南联考)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5~7题。
从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 5.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 A.褶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 6.图中甲和丁两处可能都有含煤层和煤层气,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甲、丁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7.若该地地表甲处为谷地,丁处为山岭,其成因是( ) A.地壳运动所致 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 D.外力作用所致【解析】第5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丁处岩层最新,而两翼岩层由新到老,故为向斜。
第6题,读图可知,甲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所以顶部为含煤气层,最容易发生瓦斯爆炸或井喷事故;丁处为向斜,为良好的储水构造,所以最容易发生透水事故。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测试题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外力作用的是:()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C.侵蚀作用D.变质作用2.如果不考虑外力作用的强烈影响,造成谷地地形的地质构造是:()A.背斜或地堑B.向斜或地堑 C.背斜或地垒 D.向斜或地垒3.下列各类地形中,以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是:()A.阿尔卑斯山 B.峡谷 C.黄土高原 D.山麓冲积扇4.下列地理事物中,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A.沙丘 B.三角洲 C.角峰 D.溶洞5.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严重破损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流水侵蚀作用B.风化和风蚀作用C.喀斯特作用D.海蚀作用6.下列地理事物中,以外力为主形成的是:()A.汾河谷地B.黄河下游的“地上河”C.东非裂谷D.夏威夷群岛7.红海将会不断扩大,是由于红海位于:()A.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带 B.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张裂带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带 D.板块的消亡边界8.在板块生长边界往往形成:()A.海沟 B.岛弧 C.海岸山脉D.海岭9.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正确叙述是:()A.深海沟都是由板块张裂而形成的 B.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C.红海处于板块的消亡地带 D.喜马拉雅山处于板块的生长地带10.在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A.裂谷或海洋 B.海沟和海岭 C.岛弧链和海岸山脉 D.摺皱山脉和高原二、综合题11.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两处的岩块相对上升的是________,相对下降的是________(2)图中的C处的地质构造属,在地貌上属于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的D处的地质构造属于______________,在地貌上属于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4)如果要找石油和天然气就在图中的_________处,找地下水应在图中处。
(5)如果建一地下隧道,应选在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 12.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板块名称:A ,BE__________ ____,F____ ________(2)____ _____板块俯冲到_____板块之下形成了深海沟和岛弧链。
第2章 第5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含答案解析)

第五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雁荡山为浙江省著名的旅游地,其中在不同时期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地层中发育的多级岩嶂、岩槛瀑布尤为独特。
下图为该类景观发育过程中的某三个阶段。
读图回答1~2题。
1.构成该地景观的主要岩石是()。
A.大理岩B.岩浆岩C.沉积岩D.变质岩2.该类景观的发育过程及主要内力作用是()。
A.③②①地壳下沉B.②①③地壳下沉C.②①③流水侵蚀D.②①③地壳抬升解析第1题,由题干可知形成该地景观的主要岩石为岩浆岩。
第2题,图示景观主要是由地壳抬升、河流侵蚀而形成的。
答案 1.B 2.D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地地质构造和地貌成因分别是()。
A.向斜内力作用后,流水沉积B.背斜内力作用后,外力侵蚀C.断层外力作用后,地壳抬升D.海沟板块运动后,外力侵蚀4.若只考虑岩层的软硬程度,依地形的高低起伏来判断,图中乙、丙、丁三种岩层由硬至软排列应为()。
A.乙、丙、丁B.乙、丁、丙C.丙、乙、丁D.丙、丁、乙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甲地从岩层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所以甲地地质构造为背斜;其地貌为谷地,成因是地壳运动形成褶皱后,背斜顶部被外力侵蚀。
第4题,不同性质的岩层软硬程度不同,岩性较软的容易被侵蚀,而岩性较硬的不容易被侵蚀,保留在地表海拔较高的位臵。
读图可知,乙岩层露出地面最高,说明岩石最坚硬;丁岩层露出地面最低,岩层最软。
答案 3.B 4.A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B.③①④C.④②①D.④①③6.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解析第5题,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从图中信息“石钟乳、石笋”可知该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可溶性岩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是在溶洞内发育形成的,故应先有溶洞,再有石钟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上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同步练习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地理事物中,由地质作用产生的是()①梯田②月球表面的环形山③海塘④渭河平原⑤构成泰山的变质岩⑥小行星A.①④B. ③④C.④⑤D.②⑥2.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A.侵蚀作用B.固结成岩作用C.风化作用D.变质作用3.有关板块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球地壳分为六大板块B.板块漂浮在地漫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C.海沟位于板块张裂处D.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内部比较稳定4.下列现象属于地质构造的是()A.风蚀城堡B.地震C.向斜D.沙丘5.下列地貌类型与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A.台湾海峡——海水侵蚀B.科罗拉多大峡谷——板块碰撞C.马里亚纳海沟——板块碰撞D.成都平原——流水侵蚀6.能够正确判断背斜构造的依据()A.在地形上是山地的,构造上就是背斜B.在地形上是谷地的,构造上就是背斜C.岩层一般向上拱起的,构造上就是背斜D.岩层一般向下弯曲的,构造上就是背斜7.有利于储存石油的地质构造是()A.向斜构造盆地B.背斜构造盆地C.向斜自流盆地D.背斜穹窿构造8.日本群岛的形成是由()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张裂而形成的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而形成的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而形成的D.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而形成的9.位于板块交界处的山脉有()①喜马拉雅山脉②阿尔卑斯山脉③安第斯山脉④美国的海岸山脉⑤阿巴拉契亚山脉⑥乌拉尔山脉⑦大分水岭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⑦C.①③⑤⑦D.②③④⑥10.读“五种外力作用方式关系图”判断:太湖平原是在图中数字_所代表的外力作用下形成的()A.1B.2C.3D.511.下面城市之间的距离正在由于板块运动而变短的是:()A.东京、北京B.纽约、巴西利亚C.伦敦、华盛顿D.开罗、罗马12.在沙漠地区常见到的蘑菇石是以下哪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C)A.风化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风力堆积作用13.下列地貌形态属于流水沉积而成的是(B)A.流动沙丘B.河口三角洲C.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D.喀斯特地貌14.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是(C)A.花岗岩B.玄武岩C.石灰岩D.大理岩15.下列我国省区中,地表岩石在温度影响下所受风化作用最大的是(D)A.台B.琼C.鄂D.新16.下列属于地质构造的是(C)A.地震、断层B.火山、地壳运动C.褶曲、地垒D.变质作用、侵蚀17.如果不考虑外力作用的强烈影响,造成谷地地形的地质构造是(B)A.背斜或地堑B.向斜或地堑C.背斜或地垒D.向斜或地垒18.下列地理事物中,以外力为主形成的是(B)A.汾河谷地B.黄河下游的“地上河”C.东非裂谷D.夏威夷群岛二、综合题:1、图4.2.1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1)从地质构造看,A是,B是,C是。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上册4.4地壳运动同步练习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上册4.4地壳运动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运动构造着地球的地表形态,它是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A.海洋B.地壳2.正在上课,突然发生了地震,此时我们不能做的是()。
A.马上躲到课桌下面B.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有秩序地迅速撤离教室C.贸然冲出,跳楼逃生3.发生地震时,哪种避险方法不合理()。
A.迅速躲到墙角B.用枕头保护好头部C.迅速乘坐电梯下楼4.当地震发生时,究究在17楼的家里写作业,他应该如何避震()。
A.躲在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B.躲在墙角或坚固的家具旁C.乘电梯快速下楼5.科学家推测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海洋的依据是()。
A.喜马拉雅山上有很多珍稀野生动植物B.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大量古海洋生物的化石C.喜马拉雅山峰海拔很高6.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火山喷发和地震形成的原因是()。
A.挤压B.风化作用C.地壳运动。
7.发生地震时,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A.发生地震时,遵循“先躲后逃”的原则,首先要就近躲避,地震后马上逃到安全的地方。
B.如果家住在高楼,应立即乘坐电梯离开,到室外躲避。
C.如果正在室外,要选择开阔、稳定的地方就地避震。
8.下列现象中,()与地壳运动无关。
A.地表的变迁B.四季的形成C.火山喷发9.地震时,如果来不及跑出建筑物,应该寻找安全性高的“避震空间”。
下列空间中相对安全性最高的是()。
A.卫生间B.客厅C.阳台10.下列哪项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A.地核运动B.地壳运动C.人类活动11.地震是世界上危害和影响很大的地质灾害,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岩浆受热B.地壳运动C.人的活动二、填空题12.地球内部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圈层。
大多数地震是由___________运动造成的。
高一地理题库第四章地壳和地壳的变动

高一地理题库第四章地壳和地壳的变动一、单项选择题1.在同一次地震中,不同的地区:A.震级和烈度都不同B.震级和烈度都相同C.震级不同,烈度相同D.震级相同,烈度不相同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太平洋西部边缘深海沟的形成是由于:A.两个大洋板块碰撞形成B.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C.两个板块张裂形成D.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3.下列地质作用中,属外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A.变质作用B.固结成岩作用C.岩浆活动D.地震4.破坏性地震是指:A.5级以上的地震B.4级以上的地震C.3级以上的地震D.2级以上的地震5.位于莫霍界面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是:A.岩石圈B.地壳C.地幔D.地核6.下列地区中,地质构造属于地垒的是:A.汾河谷地B.东非大裂谷C.泰山D.渭河平原7.下列地理名词中,用来表示地震本身能量大小等级的是:A.震级B.烈度C.震中D.震源8.地球内部各圈层中,地幔层的特点是:A.平均厚度60―70千米B.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C.平均每深100米,地温增高3C°D.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A.氧、铝B.氧、硅C.硅、镁D.硅、铝10.地质构造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A.地壳的变形与变位B.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内部结构的变化C.岩层的水平位移或垂直升降D.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与堆积11.下列各组选项中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A.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D.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12、关于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和一个烈度B.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大小有直接关系C.发生地震时,烈度和震级都因地而异D.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中距离没有关系13.形成风蚀柱、角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14.东非大裂谷在地质构造上属于:A.地垒B.地堑C.背斜D.向斜15.在地球内部圈层中,莫霍界面划分开的两个圈层是:A.岩石圈和地幔B.地壳和地幔C.地幔和地核D.地壳和地核16.岩石按其成因分为三大类: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B.喷出岩、沉积岩、变质岩C.喷出岩、侵入岩、沉积岩D.花岗岩、岩浆岩、大理岩17.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的强烈影响,谷地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往往是:A.背斜或地堑B.向斜或地堑C.背斜或地垒D.向斜或地垒18.下列地质作用中,对地壳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A.固结成岩作用B.外力作用C.风化作用D.内力作用19.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这两个板块是: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B.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C.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D.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20.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侵蚀作用表现的是:A.岩石的崩解B.石灰岩被水溶蚀C.沙尘漫天飞扬D.三角洲不断扩大21、地壳的平均厚度为:A.6千米B.17千米C.33千米D.60-70千米2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A.全球岩石圈分为七大板块B.各板块既包括大陆也包括海洋C.板块张烈地区常形成海洋和裂谷D.板块碰撞地区都形成高山23、读图4-1,震中是图中的:图4-124、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25、下列有关地壳演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新生代时,环太平洋形成高大山系B.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C.植物界经历了由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演化D.动物界经历了由爬行动物→鱼类→哺乳动物的演化26、六大板块中,几乎全在海洋的是:A.印度洋板块 B.非洲板块 C.美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27、亚欧大陆雏形基本形成的地质年代是: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28、下列地质年代中,铁矿主要形成在:A.中生代 B.古生代 C.元古代 D.太古代29、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相碰撞形成的山脉是:A.喜马拉雅山脉B.阿尔卑斯山脉C.落基山脉 D.安第斯山脉30、在沙漠地区常见到的蘑菇石是以下哪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31、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的地质年代是:A.元古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第三纪 D.中生代第四纪32、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变形、变位称为:A.地质作用 B.地质构造 C.褶皱 D.断层33、如果在野外发现岩石中含有三叶虫的化石,可以确定此岩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是: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34、下列地理现象中,是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是:A.石灰岩溶洞 B.东非大裂谷 C.撒哈拉沙漠 D.长江三角洲35、人类出现的地质年代是:A.新生代第三纪 B.新生代第四纪 C.中生代 D.古生代36、在下列岩石中,生物化石只能存在于:A.岩浆岩中 B.变质岩中 C.沉积岩中 D.火成岩中37、下列我国省区中,地表岩石在温度影响下所受风化作用最大的是:A.台 B.琼 C.鄂 D.新38.岩石圈的范围是指:A.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B.地壳和上地幔C.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 D.地壳39.地热释放的一种最经常的形式是:A.火山 B.地震 C.地热流 D.温泉40.我国东北和华北抬升成陆地是在:A.古生代 B.元古代 C.新生代 D.中生代41.关于侵蚀作用的正确叙述是:A.U形谷是流水侵蚀的产物B.V形谷是冰川侵蚀的产物C.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的产物D.云南路南石林是风力侵蚀的产物42、地球内部三个圈层中,地幔位于:A.莫霍界面以上,地面以下 B.古登堡界面以上,地面以下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D.古登堡界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43、下列金属元素中,在地壳内含量最多的是:A.镁 B.铁 C.铝 D.钙44、六大板块中,几乎全在海洋的是:A.印度洋板块 B.非洲板块 C.美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45、地壳的平均厚度是:A.60-70千米 B.33千米 C.17千米 D.6千米4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日本群岛的形成是由于:A.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形成 B.两个大洋板块相撞形成C.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张裂形成 D.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形成47、下列地质作用中,属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A.风化作用 B.岩浆活动 C.侵蚀作用 D.固结成岩作用48、亚欧大陆雏形基本形成的地质年代是: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49、破坏性地震是指:A.3级以上的地震 B.5级以上的地震C.6级以上的地震 D.人有感觉的地震50、下列地质年代中,铁矿主要形成在:A.中生代 B.古生代 C.元古代 D.太古代51、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相碰撞形成的山脉是:A.喜马拉雅山脉B.阿尔卑斯山脉C.落基山脉 D.安第斯山脉52、在沙漠地区常见到的蘑菇石是以下哪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53、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的地质年代是:A.元古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第三纪 D.中生代第四纪54、关于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和一个烈度B.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大小有直接关系C.发生地震时,烈度和震级都因地而异D.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中距离没有关系55、下列地理事物中,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A.三角洲 B.沙丘 C.角峰 D.溶洞56、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以下哪种作用形成的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57、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变形、变位称为:A.地质作用 B.地质构造 C.褶皱 D.断层58、如果在野外发现岩石中含有三叶虫的化石,可以确定此岩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是: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59、下列地理现象中,是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是:A.石灰岩溶洞 B.东非大裂谷 C.撒哈拉沙漠 D.长江三角洲60、人类出现的地质年代是:A.新生代第三纪 B.新生代第四纪 C.中生代 D.古生代61、在下列岩石中,生物化石只能存在于:A.岩浆岩中 B.变质岩中 C.沉积岩中 D.火成岩中62、下列我国省区中,地表岩石在温度影响下所受风化作用最大的是:A.台 B.琼 C.鄂 D.新63、现在世界上的许多高山都是在下列哪个地质年代中形成的: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第三纪 D.新生代第四纪二、双项选择题1.由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地理现象有:A.海陆变迁B.褶皱成山C.向斜成谷D.背斜成谷2.下列地理现象中,在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A.断块山地B.背斜成谷C.火山地震D.沧海桑田3.下列四种地貌中,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角峰B.石灰岩溶洞C.V型谷D.U型谷4.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是: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B.硅铝层不连续分布C.地壳厚度不均D.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又是由矿物组成的 5、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B.横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C.在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加快D.地震时,在震中的人们先感到左右摇晃,然后是上下颠簸6.按照板块构造学说,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成形成:A.裂谷B.海沟C.山脉D.海洋7.我国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有:A.青海、宁夏B.东南沿海C.西藏、云南D.西北地区8.下列地表形态,主要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有:A.U型谷B.地堑C.块状山地D.角峰9.世界上主要高大山系形成的地质年代是在:A.古生代B.中生代C.新生代第三纪D.新生代第四纪10、关于地壳结构特点的正确叙述有:A.大陆地壳厚度大于大洋地壳厚度B.地壳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C.硅铝层在大陆、大洋地壳中普遍存在D.硅镁层仅在大陆地壳中存在11、下列地表形态中,主要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有:A.长江三角洲B.江西庐山C.桂林溶洞D.汾河谷地12、下列地质年代中,是重要的造煤时期的是: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元古代13、以下地理现象中,在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是:A.背斜成山 B.背斜成谷 C.向斜成山 D.向斜成谷14、下列地貌类型中,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蘑菇石 B.角峰 C.V型谷 D.U型谷15、从世界范围来看,地震主要集中在:A.所有板块的内部地区 B.所有板块的边缘地区C.环太平洋地带 D.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16、下列山峰中,属于地垒成山的是:A.恒山 B.泰山 C.庐山 D.长白山17、利用下列哪种生物化石,可以确定岩层是在古生代是形成的:A.恐龙 B.三叶虫 C.始祖鸟 D.大羽羊齿18、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外力表现形式的是:A.地壳运动 B.搬运作用 C.固结成岩 D.火山活动19、下列地理现象中,在风力堆积作用下形成的是:A.沙丘 B.黄土高原 C.三角洲 D.风蚀城堡20、在中生代时出现在地球上的动物有:A.恐龙 B.灵长类 C.珊瑚 D.始祖鸟21、下列地貌类型中,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A.石灰岩溶洞 B.塔克拉玛干沙漠C.鄱阳湖平原 D.黄河三角洲2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A.重力能 B.核能 C.地热能 D.太阳辐射能 23、常见的造岩矿物是:A.长石 B.石英 C.石墨 D.沙土24、下列地区中,在地质构造上属地堑的是:A.长江三峡 B.雅鲁藏布江谷地 C.汾河谷地 D.渭河平原 2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主要原因是:A.高原上年降水量过多B.高原上原有沟谷多,坡度大C.原有森林、草原被破坏,缺少植被D.雨季降水集中,土壤质地疏松26.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有: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B.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C.地壳厚度不均D.硅铝层不连续分布27.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有:A.固结成岩作用 B.变质作用 C.火山和地震 D.沉积作用 28、下列地质年代中,是重要的造煤时期的是: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元古代 29、以下地理现象中,在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是:A.背斜成山 B.背斜成谷 C.向斜成山 D.向斜成谷 30、下列地貌类型中,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蘑菇石 B.角峰 C.V型谷 D.U型谷31、从世界范围来看,地震主要集中在:A.所有板块的内部地区 B.所有板块的边缘地区C.环太平洋地带 D.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32、下列山峰中,属于地垒成山的是:A.恒山 B.泰山 C.庐山 D.长白山33、利用下列哪种生物化石,可以确定岩层是在古生代是形成的:A.恐龙 B.三叶虫 C.始祖鸟 D.大羽羊齿 34、在我国各省区中,地热资源最丰富的是:A.河南 B.云南 C.内蒙古 D.西藏35、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外力表现形式的是:A.地壳运动 B.搬运作用 C.固结成岩 D.火山活动 36、下列地理现象中,在风力堆积作用下形成的是:A.沙丘 B.黄土高原 C.三角洲 D.风蚀城堡 37、在中生代时出现在地球上的动物有:A.恐龙 B.灵长类 C.珊瑚 D.始祖鸟38、在外力作用下,对地表岩石以破坏作用为主的是: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39、下列地貌类型中,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A.石灰岩溶洞 B.塔克拉玛干沙漠C.鄱阳湖平原 D.黄河三角洲40、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A.重力能 B.核能 C.地热能 D.太阳辐射能41、常见的造岩矿物是:A.长石 B.石英 C.石墨 D.沙土42、下列地区中,在地质构造上属地堑的是:A.长江三峡 B.雅鲁藏布江谷地 C.汾河谷地 D.渭河平原4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主要原因是:A.高原上年降水量过多 B.高原上原有沟谷多,坡度大C.原有森林、草原被破坏,缺少植被D.雨季降水集中,土壤质地疏松44、由于板块张裂作用形成的有:A.太平洋西部的海沟 B.大西洋 C.东非大裂谷 D.地中海45、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B.横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C.在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加快D.地震时,在震中的人们先感到左右摇晃,然后是上下颠簸三、综合题1.读水循环及地质构造示意图(图4―2),回答下列问题:图4―2(1)在组成整个水循环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水汽输送在图中用标有字母的箭头表示,地下径流用标有字母的箭头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强化训练七水的运动
(适合1、2、3、4、5、6、7、26)
一,单项选择题
国际能源网2009年1月报道:全球环境基金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开发能源新项目----地底热岩技术,正在东非大裂谷迈出21世纪新的一步,以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电力供应。
东非大裂谷地热能开始发电于2009年开始运营。
据此回答⑴~⑶题。
⑴位于东非大裂谷东西两侧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南美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C.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非洲板块
⑵从形成原因上看,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是()
A.板块张裂作用 B.板块挤压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⑶东部非洲与中部非洲都地处低纬度,但自然景观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 B.太阳辐射 C.地形特征D.人为破坏
答案:⑴D ⑵A ⑶C
例2 (2011届太原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塞拉比斯古庙遗址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岸,这座古庙早已倒塌,只剩下三根大理石柱子,每根石柱中间都有“百孔千疮”的一段,而它的上截和下截却保存得比较完整。
读图,完成⑴—⑵题。
答案:⑴B ⑵A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
A.褶皱 B.背斜C.向斜D.断层
4.图中甲和丁两处可能都有含煤层和煤层气,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甲、丁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5.若该地地表甲处为谷地,丁处为山岭,其成因是( )
A.地壳运动所致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D.外力作用所致
(2010·聊城模拟)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C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而且该地没有发生过地层倒置现象。
据此完成6~7题。
6.据图判断该地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
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变质作用④外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F处
B.假如C地层上为松散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
C.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2地向下打井开采
(2011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图4反映了塔里木盆地中沙尘暴形成时的风场状况,读图完成7~8题。
8.粉尘和黄土堆积海拔最高的区域在
A.昆仑山北坡 B.天山南坡C.帕米尔高原东侧 D.盆地东部
9.盆地东部所示地貌
A.能指示当地的盛行风风向 B.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是典型的风化地貌 D.是流水沉积地貌
大约七到八亿年前,如今的新疆南部地区
是一片汪洋大海。
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
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
读下图,回答3~
4题。
(和田河中上游流域图)
3.从岩石成因看,山玉属于( )。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岩浆岩 D.玄武岩答案 B
4.子玉是由山玉“天琢”而成,与“天琢”有关
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 C.岩浆作
用D.冰川作用
解析内力作用是地表地貌的塑造师,外力作用是地表地貌的雕刻师。
答案 A
位于冰岛南部的艾雅法拉火山于2011年4月14日喷发,火山灰在7 000~10 000米的高空形成了火
山灰云团。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冰岛火山喷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火山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B .造成北极地区冰盖大面积融化,形成洪水
C .将增强大气的吸收作用,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D .火山喷发后当地昼夜温差变小 4.该岛屿拥有丰富的 ( )。
A .地热资源
B .石油资源
C .淡水资源
D .人力资源 答案 3.D 4.A
5.(2012·韶关二模)读秦岭北坡陡峭的断崖示意图,形成秦岭北坡断崖的地质作用
( )。
A .流水侵蚀作用 B .风力侵蚀作用 C .地壳水平运动
D .地壳垂直运动
解析 秦岭北坡陡峭的断崖是由于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的断层。
答案 D
(2012·安徽省城名校联考)图示地区为我国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和地表地貌剖面图,图中数字表示的是地层编号(1—5表示地层年代由老到新)。
据此回答9~11题。
9.图中所示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的省区是 ( )。
A .新疆
B .福建
C .安徽
D .广东 10.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该地水资源短缺
B .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C .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为偏南风
D .图示区域有2个背斜,1个向斜,1个断层 11.如果图示的4号地层中含有石油,则最佳采油地点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 9.A 10.C 11.A 1.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25分)
(1)下列字母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A________,C________。
(2)在地貌上B 表现为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的汾河谷地按成因划分属于图中的________处地貌。
(填字母)
(4)如果该地打算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铁,则地铁隧道的工程地址应定在A 、B 两处中的__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该地有丰富的石油,那么石油一般储存于A 、B 两处中的____________处,它能够大量保存石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根据岩层的弯曲状况判断。
第(2)题,从地貌上看B 为山岭,从地质构造上看属向斜部位。
第(3)题,汾河谷地是断层构造地貌,D 处为断层地貌。
第(4)、(5)题,隧道工程选址应位于背斜地区,背斜地区有良好的储油结构。
答案 (1)背斜 断层 (2)山岭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3)D (4)A 背斜构造中岩层向上拱起,能起到支撑隧道上覆岩层的作用,又能使地下水顺岩层向两侧渗流,减小渗漏;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大,相对疏松,采石工程难度较小,也可降低工程成本。
(5)A 背斜中的不透水岩层能够防止石油、天然气的挥发与渗漏,使地质时期的油气逐渐富集。
2.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25分)
(1)图中A 、B 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
(2)C 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示地区2009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什么影响?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A 处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字形,B 处于河流下游,河谷呈槽形。
第(2)题,C 处于河谷谷口,典型地貌为冲积扇。
第(3)题,分析两图可知耕地面积变大,林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第(4)题,本区聚落形成沿河、沿海聚落带,与地形、水源、交通有关。
答案 (1)A 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字形。
B 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形。
(2)冲积扇 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3)2009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减少,耕地增加,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沿河、沿海岸分布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