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颈椎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早期应该怎么治疗
脊髓空洞症早期应该怎么治疗脊髓空洞症是威胁人们生命的一种疾病,我们不能置之不理,但是很多时候若是在早期的时候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还是可以较为简单治疗的,但是很多人就是不了解到脊髓空洞症的早期症状才会导致自己措施最佳的治疗时机,而导致病情加重的。
脊髓空洞症本病多见于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症状呈极缓慢的进展。
由于空洞所在位置、大小及范围的不同,症状也不一致,其好发部位多在颈胸交界的脊髓内。
早期症状多为相应支配区自发性疼痛(空洞始于中央管背侧灰质后角底部),出现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逐渐扩大至双上肢和胸背部,呈短上衣样分布的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触觉和深感觉保存,病人常发现损伤后无痛觉而就诊。
晚期空洞扩展至脊髓丘脑束,出现空洞水平以下传导束性感觉障碍。
前角细胞受累出现相应节段肌萎缩、肌束颤动、肌张力减低和腱反射减弱,空洞位于颈膨大时双手肌萎缩明显。
空洞水平以下出现锥体束征,病变侵及第8颈神经~第1胸神经侧角交感神经中枢则出现Horner征。
关节痛觉缺失可导致神经源性关节病,关节磨损、萎缩和畸形,关节肿大,活动度增加,运动时有摩擦音而无痛觉,即夏科(Charcot)关节。
皮肤营养障碍也较常见,如皮肤增厚、过度角化,痛觉缺失区表皮烫伤、割伤造成顽固性溃疡和瘢痕形成,甚至指、趾节末端无痛性坏死、脱落(Morvan征)。
晚期可出现神经源性膀胱和尿便失禁。
延髓空洞症很少单独发生,常为脊髓空洞的延伸,多不对称,症状体征多为单侧性。
空洞累及三叉神经脊束核出现面部洋葱皮样痛温觉缺失,自外侧向鼻唇部发展;累及疑核引起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累及舌下神经核伸舌偏向患侧、同侧舌肌萎缩及肌束颤动;累及面神经核出现周围性面瘫;前庭小脑通路受累出现眩晕、眼震和步态不稳。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关于脊髓空洞症的一些早期症状,我们若是有所了解,一旦发现自己身上出现类似症状就可以及时就医确诊了,这样才不会导致病情加重才能发觉。
临床脊髓空洞症起源和分类、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及治疗措施
临床脊髓空洞症起源和分类、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及治疗措施起源和分类①交通性脊髓空洞症:扩张的脊髓中央管与第四脑室相通;②非交通性脊髓空洞症:扩张的脊髓中央管与第四脑室不相通;③原发性实质内空洞:即中央管外空洞,空洞在脊髓实质内,与脊髓中央管及第四脑室均不交通。
另外还有两种空洞:①萎缩性脊髓空洞:出现于脊髓软化后;②肿瘤性脊髓空洞。
发病机制脊髓空洞症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中央管的通畅性及其在脊髓空洞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仍引起争议。
临床症状临床中,脊髓空洞症发病年龄通常为20-30岁,偶尔发生于儿童或成年以后,文献报道发病年龄最小3岁,最大60岁。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病程进展缓慢,最早出现的症状常早节段性分布,首先影响上肢,当空洞逐渐扩大时,由于压力及胶质增生的作用,脊髓白质内的长传导束受累及,在病变以下出现长传导束功能障碍,两个阶段之间可间隔数年。
脊髓空洞症的主要症状有:感觉障碍:最早的症状常是单侧的痛觉、温度觉障碍,如病变累及前连合时可有双手、臂部尺侧或一部分颈、胸部的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及深部感觉完好或轻度减退,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为脊髓空洞症特殊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运动障碍:当脊髓前角细胞受累后出现受累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如手部小肌肉(骨间肌、鱼际肌)及前臂尺侧肌肉萎缩、无力,且有肌束震颤,逐渐波及上肢其他肌群及肩胛带和一部分肋间肌,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肌张力减退,以后在空洞水平以下,出现锥体束征,肌张力增加及腱反射亢进,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消失,并出现病理反射空洞如在腰低部则在下肢出现运动及感觉障碍。
自主神经及营养障碍等其他症状:病损节段可有皮肤营养障碍,溃疡经久不愈等,局部出汗过多或过少,晚期可有神经源性膀胱及大小便失禁,半数以上有脊柱侧弯畸形、脊柱裂、弓形足等畸形。
由于关节感觉缺失引起关节磨损和畸形,关节肿胀,形成Charcot关节。
皮下组织增厚、肿胀及异样伴有局部溃疡及感觉缺失称Mervan综合征。
脊髓空洞症 病情说明指导书
脊髓空洞症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脊髓空洞症概述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是指在多种原因的影响下,在脊髓中央管附近或后角底部有胶质增生或空洞形成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脊髓疾病,病变多位于颈髓,亦可累及延髓。
脊髓空洞症与延髓空洞症可单独发生或并发,典型临床表现为双上肢和胸背部痛温觉减退或缺失等感觉障碍;肌肉无力、肌萎缩、肌束颤动、肌肉张力下降等运动障碍;皮肤增厚、皮肤和手指苍白等神经营养性障碍。
英文名称:syringomyelia。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神经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一般无遗传性。
发病部位:脊髓。
常见症状:双上肢和胸背部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肌肉无力、肌萎缩、皮肤增厚、皮肤和手指苍白。
主要病因:先天性发育异常、脑脊液动力学异常、血液循环异常。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脑脊液检查、X线、延迟脊髓CT扫描、MRI、肌电图。
重要提醒:脊髓空洞症发病较隐匿,患者应早诊断、早治疗,以免疾病进一步发展。
临床分类:根据Barnett的分型,临床上可将脊髓空洞症分为以下四型:1、脊髓空洞伴第四脑室正中孔堵塞和中央管扩大;2、特发性脊髓空洞症;3、继发性脊髓空洞症;4、单纯性脊髓积水或伴脑积水。
二、脊髓空洞症的发病特点三、脊髓空洞症的病因病因总述:脊髓空洞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脊髓空洞症不是一种单独病因所引起的一种独立疾病,而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脑脊液动力学异常、血液循环异常等多种致病因素共同导致的一种综合征。
基本病因:1、先天性发育异常本病常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脊柱裂、脑积水、颈肋、弓形足等畸形,故认为脊髓空洞症是脊髓先天性发育异常。
有人认为是由于胚胎期脊髓神经管闭合不全或脊髓内先天性神经胶质增生导致脊髓中心变性所致。
2、脑脊液动力学异常颈枕区先天性异常影响脑脊液自第四脑室进入蛛网膜下腔,脑室压力搏动性增高,不断冲击脊髓中央管使之逐渐扩大,导致与中央管相通的交通型脊髓空洞症。
脊髓型颈椎病如何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如何治疗在临床上,脊髓型颈椎病属于一种常见的颈椎病,而且颈椎病具备五个分型,主要包含了颈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神经根型几个类型。
而在其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脊髓型,其通常是因为颈椎发生了骨质增生、韧带钙化,包括椎间盘的退变等,其会对脊髓造成刺激与压迫,从而出现了脊髓一系列的症状。
比较常见的就是双下肢出现麻木与发冷的情况,还可能会出现疼痛与双下肢无力。
在进行相关的检查的时候,患者会出现病理反射阳性、踝阵挛阳性、肌张力增高的情况,就这种情况就别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
那么对于脊髓型颈椎病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文章问您进行简要的介绍。
脊髓型颈椎病有哪些主要的病因呢?(一)静态因素由于椎间盘质地出现了变性,含水量也在逐渐的减少,出现了高度下降和周缘的突出,椎间盘后部被覆的后纵韧带出现了增厚与骨化的情况,而且椎体边缘也发生了骨质增生的情况,其相对应的椎板间黄韧带以及椎间关节应力都出现了增加的情况,而且韧带的关节囊发生了增厚,弹性逐渐降低,使椎管径线出现减少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前后径来说,也就是矢状径的减少造成了脊髓压迫症,属于一种静态因素。
(二)动态因素动态因素主要指的是颈椎发生了伸屈活动,这样提高了脊髓的应力,时期发生了变形,而且颈椎在伸展的时候,也使椎管的长度出现,导致脊髓出现松弛,而且脊髓组织变得更加的“短粗”,使整个截面积变大,而且黄韧带自侧后方折入椎管,纤维环及被覆的后纵韧出现了后突,导致脊髓受压提升。
而且颈椎在发生屈曲的时候,椎管整体拉长,脊髓也出现了变扁、变宽的情况,弓弦作用使其整体出现前移,而椎管前方的骨赘和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都抵压着脊髓,加重了脊髓的损害。
(三)先天因素很多的研究人员认为患者出现了发育性的椎管狭窄都很有可能会降低发生脊髓型颈椎病的阈值,这种情况就表明先天发育导致患者出现了椎管狭窄,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脊髓型颈椎病。
(四)慢性的损伤脊髓的出现了功能障碍,主要的病理原因就是发生了脊髓受压和脊髓血供障碍,出现脊髓内神经纤维数量减少的情况,也会导致轴浆流出现阻断、扭曲、变形、脱髓鞘变化,神经细胞坏死、凋亡以及脊髓炎症缺血等情况,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发生胶原的增生,还可能会发生瘢痕情况或者是囊性病变。
康复案例:我患有五年的脊髓空洞症,术后复发了还能治好吗?吃什么药能治好脊髓空洞症?
患者自述:我今年50岁了,患有脊髓空洞症有5个年头了,这五年的治疗路程可以用“艰辛”二字概括了。
最后有了轻生的念头,幸亏好心人指点,才可以有了我生命的重生。
起初得病症状不是很明显,就是觉得腰疼比以往稍重,以为是干活时间长,日积月累累坏的,买了点膏药贴贴看,几天过后没效果,后来伴随着腿疼、麻木,走路不稳才意识到病情严重性,家人带我去了一家小医院检查说是腰间盘突出,我们按照医生开的药方、特效膏药回家治疗,一段时间过去了没有任何的治疗效果,腿疼还有加重,家人不放心又带我去了省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把我们吓到了,确诊患者脊髓空洞症,严重的会瘫痪,乃至长期卧床。
晴天霹雳般的消息让我们全家陷入了困惑。
医生建议我手术,我们回家商量后决定做手术治疗,可我心里很难受,手术费用会不少,我们生活会受到影响,老公看出我的心思劝我钱是可以再挣的,我也会意的笑了一下。
手术安排在了住院的第三天,术前医生找老公签了一份同意书,老公看着犹豫了一下,签了字。
手术很成功,术后恢复也不错,一周后出院了。
在家人的照顾下我还吃胖了不少,半年后我上班了,为了多挣点钱填补手术花掉的费用,省吃俭用,生活刚觉得进入轨道,病情复发了,老公才告诉我手术前签的同意书上有一条是可能复发,当时犹豫了一下想着也许不会复发,没想到术后一年就复发了。
医生建议我二次手术,我很苦恼,家里的经济刚有好转,而且不敢保证以后不复发,感觉活着就是给家人添麻烦,想过轻生,被老公看穿了,整天开导我。
后来老公劝我保守治疗,不住院,花钱少,我也知道这是老公怕我多想,我们都不大相信中药可以治好。
突然一天我同事打电话给我,说她打听到一个治疗脊髓空洞症的中药,{空洞,康副-汤},说治疗效果好,治好了不少患者,让我也试试,告诉了我专家的联系方式V:kbr 久久八。
我给家人商量后都很支持让我服用试试,第二天我们来到了专家门诊,专家根据我的情况配制了一个疗程的药物,让我根据嘱咐服用试试看效果,如有改善就来拿第二个疗程的药物,如没有效果说明药物不适合我的体质。
脊髓空洞症手术治疗方法
脊髓空洞症手术治疗方法脊髓常见的疾病有很多,在对脊髓疾病治疗上,要先对疾病进行了解,这样治疗的时候才能够选择正确方法,脊髓空洞症是很普遍疾病,患有这样疾病的原因比较多,治疗这类疾病要长时间进行,使得能够改善患者病情,那脊髓空洞症手术治疗方法怎么样呢,也是很多人不了解的。
脊髓空洞症手术治疗方法:1.后颅窝和上颈椎减压术分离两侧小脑扁桃体,解除正中孔闭塞,在延髓门部可发现脊馈中央管上口未闭,取一肌肉小球或丝线团将其阻塞。
适用ch咖i型畸形并有延髓症状者,病程早期,疗效明显。
2.脊髓空洞腹腔分流术此方法类似于脑室腹腔分流术,不同之处在于脊朗空洞内所含脑脊液较少,脑脊液流经椎管外分流管的流量也较脑室腹腔分流大为减少,为了维持足够的脑脊液流量,通常选用低压分流装置。
脊销切开置管同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
将分流管置入脊髓空洞内之后,分流管自原硬脊膜切口旁另作一小切口穿出硬脊膜,经椎旁肌照膜下和皮下隧道将分流管引至腹部切口处,送入腹腔内。
这一手术的好处在于分流管被蛛网膜粘连阻塞的危险大为减少。
即使远端分流管阻塞,也只需开腹而不需打开椎管来矫正分流管。
3.终室切开术脊髓空洞症患者中央管扩张,回锥可低至腰3水平,因此在扩张的中央管的最低点行引流,可使病人症状得到缓解,即在腰1、2、3处椎板切除,在距圆锥1.5—2cm处切断终丝,然后追寻向上钳夹切除,终室切除后要确定脑督液从中央管流出。
4.脊髓空洞切开及空洞蛛网膜下腔引流即利用鼠edm 脑室分流装置中脑室直管插人2—3cm,打通空洞隔膜,固定导管,将囊液引流至蛛网膜下腔。
适用于交通型及创伤性脊髓空洞症.最近应用显微外科方法,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
5.带蒂大网膜脊髓移位置入空洞,可改善紊乱的脊髓血液循环,吸收液体,且有引流作用。
在对脊髓空洞症手术治疗方法认识后,在治疗脊髓空洞症的时候,都是可以选择以上治疗方式,不过要注意的是,对脊髓空洞症制作过程中,患者饮食上也是要合理安排,对一些油腻、辛辣食物都是不能选择的,否则对疾病治疗没有任何帮助。
治疗脊髓空洞症的研究进展
治疗脊髓空洞症的研究进展脊髓空洞症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脊髓病变,它的发生可能与各种畸形或肿瘤等致病因素导致的脑脊液循环不畅有关。
人们针对其形成特点研发出各种治疗方法。
其中外科手術治疗逐渐向微创方向发展,并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此外,在脊髓空洞症的发病机制上又有学者提出了新的论点——脑脊液回流障碍。
这一论点会在该病的治疗上为人们指出新的道路。
标签:脊髓空洞症;手术治疗;手术原则;手术注意事项;微创理念;脑脊液障碍脊髓空洞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脊髓病变,由于部分患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实施的治疗措施虽然对那些畸形或肿瘤诊断明确者效果明显,但对于病因不明者的治疗仍局限于防止和延缓病情的进展。
因此,单纯强调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不可取,当前对脊髓空洞症的治疗应向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向靠拢。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手术治疗发展迅速,并逐渐向微创、局限、充分减压等符合当代外科理论的方向发展。
为了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脊髓空洞症的治疗进展,并针对不同病因来源的患者进行最佳的个体化治疗,下面将对近年来国内外治疗脊髓空洞症的情况进行综述。
1 保守治疗虽然在脊髓空洞症的治疗中,保守治疗并不占主导位置,但对于脊髓空洞无张力,病情静止无发展,尤其是中年以上的患者还应该采用保守治疗,密切观察病情进展,如伴有疼痛等刺激症状时才考虑手术治疗[1]。
目前普遍采用的保守治疗方法为功能锻炼,按摩理疗,服用B族维生素等营养神经类的药物等。
除上述治疗外,早期还有深部X线照射或放射性同位素131碘治疗,但因效果不确切,已逐渐被淘汰。
对于术后患者的恢复,保守治疗会起到增强手术治疗效果的功效。
因此,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理念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2]。
2手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及枕颈部其他畸形、肿瘤等均可导致脊髓空洞症的发生和恶化[3]。
由于保守治疗无法矫正畸形和解除梗阻,所以大多数的脊髓空洞症患者需要手术进行治疗[4]。
手术治疗的首要步骤就是颅颈交界区的减压,此步骤对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导致的脊髓空洞症尤为重要,通常包括切除部分枕骨,打开枕骨大孔,如减压仍不充分可切除颈1和颈2的椎板[5]。
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治疗脊髓空洞症的回顾分析
3 . 1 脊 髓 空洞症 的发病 机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制 至今 未 明 。G a r d n e r 【 2 认为 , 在第 四脑 室 与 脊髓 中
央管之间存在异常的脑脊 液循环 , 第 四脑室脉络丛
搏 动波 形 成 的 冲 击 力 向 下 传 导 , 构成 “ 水 锤 样 效
脊液对管壁产生的吮吸效应降低 , 这也有助 于减轻 脊髓 空洞 。( 2 ) 该 手 术 可 以迅 速 排 除 空洞 内 液 体 , 解除脊髓压迫 。吴洪喜等… 认为 , 单纯后颅凹减压 可以使空洞不再加重 , 但是 已经存在的空洞及其症 状和体征缓 解不佳 , 复查 M R I 发 现空 洞缩小不 明 显 。蛛 网膜下 腔分 流 可 直 接 减小 空洞 , 由此 引起 的 症 状 和体征 可直 接 得 到缓 解 。章 翔 等 ¨ 也 观 察 到 行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后 , 空洞迅速减小 、 神经系 统症状 、 体征恢复快。( 3 ) 该手术损伤相对较小, 只 需根据术前定位暴露相应节段 的脊柱椎板 , 完成局 部 的减 压 、 引 流 。对 多 段 空 洞 引 流 效 果 同 样 满 意 。 H e i s s 等 证实 , 空洞分隔 的存在并不影 响液体在 空洞内的流动。本组 2 例合并 C h i a r i I 畸形的患者 单纯采用蛛网膜下腔分流, 疗效亦满意。如采用部 分学 者 提 出的枕 骨大 孔 减 压 +分 流术 , 则 需增 加 更 大的暴露区域 。从颈椎稳定的角度考虑 , 枕颈 区存 在多组保持颈椎正常姿势的肌 肉, 枕骨大孔减压时 不能 避免 地损 伤这 些 肌 肉 , 这 容 易 导致 术 后 颈 椎 生
空洞 。
3 . 2 脊 髓空 洞 的分 型 目前 比较 新 的 一 种 分类 方 法是 Mi l h o r a t l 1 基 于尸 检 结 果 , 同 时根 据 动 物 实 验
脊髓空洞症的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脊髓空洞症的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研究进展脊髓空洞症是脊髓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病变。
其特点是脊髓内形成囊肿(CySt)样改变,这种囊肿随时间由内向外不断扩大,压迫并损伤脊髓神经组织,导致四肢力量逐渐减弱,背部、肩部、手臂及腿部僵硬,并出现慢性疼痛;也可出现头痛、温感觉消失、膀胱及括约肌功能丧失等表现。
大部分患者呈缓慢进展,但也可能因咳嗽或者紧张等导致急性症状。
美国神经疾病和中风研究所将脊髓空洞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伴随Chiari畸形的脊髓空洞;另一类是不伴随Chiari畸形,即由于创伤、脑膜炎、脑出血、肿瘤或者蛛网膜炎等引起的脊髓空洞。
脊髓空洞形成的部位以及影响的范围不同,出现的症状不同。
目前对脊髓空洞症形成的原因和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手术治疗也未达成共识。
现就脊髓空洞症的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发病机制既往经典理论1965年Gardner提出“水锤理论(WaterHammer)”,认为脑脊液因进入蛛网膜下腔通路受阻而不断冲击脊髓形成水锤效应。
此理论的前提是空洞与第四脑室相通,但Mi1horat等发现大部分脊髓空洞并未与第四脑室相通。
Wi11iams提出颅-脊压力分离理论,认为Va1SaIVa 动作(吸气后强力闭呼动作)时颅内压升高,但近端蛛网膜下腔阻塞致脊髓上下压力不均,脑室系统和硬膜下腔出现压力分离,脊髓下端对上端脑脊液产生抽吸(suck)效应,空洞形成后咳嗽或喷嚏使硬膜外静脉丛迅速充盈,压迫管状空腔(syrinx)下端,腔内液体被挤压冲击中央管及周围实质产生搅动(SIOSh)效应。
O1dfie1d等则提出异常搏动波(AbnOrnIaIPU1SeWaVe)理论,认为后脑(hindbrain)部分阻塞导致脊髓受压,脑脊液的异常搏动波切割中央管,导致空洞扩大。
但1evine认为上述所有理论不能解释空洞内压力高于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压力,并且发生胶质增生、水肿、血管壁增厚等现象;他提出站立位或者咳嗽时,由于心动周期导致的脑脊液脉冲式搏动会在梗阻处上方形成短暂的脑脊液高压,梗阻处上部的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而下部则发生塌陷,血管口径大小的不均匀改变对脊髓产生机械压力,加上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导致血-脑脊液屏障部分破坏,使得晶体和蛋白样液体产生超滤效应。
脊髓空洞治疗方法
脊髓空洞治疗方法
脊髓空洞的治疗方法通常取决于空洞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以下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1. 处理潜在病因:如果脊髓空洞是由先天性异常或其他潜在疾病引起的,例如脊柱裂等,治疗应着重于处理这些潜在病因,如手术修复。
2. 处理症状:对于一些症状轻微的患者,可能不需要治疗,只需定期随访观察。
如果患者出现疼痛、感觉异常、肌力减退等症状,常规治疗包括药物疼痛管理、康复训练等,通过减轻症状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外科手术:在一些严重症状或神经功能丧失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标是减轻脊髓压迫、封闭空洞,通常通过切除空洞周围的异常组织。
4. 分流术:对于具有交通性空洞的患者,可以通过分流术来排除脊髓内液体的积聚,以减轻压力和症状。
治疗脊髓空洞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症状、神经功能状态和空洞的大小位置等因素。
请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秋季脊髓空洞症患者应警惕不要受风寒几大身体部位
秋季脊髓空洞症患者应警惕不要受风寒几大身体部位脊髓空洞症是一种脊髓神经发育异常引发的病症,而且是一种难治疗疾病,为了减少病情的严重和其他疾病的侵入,日常应做好保健措施。
尤其是秋季的到来,天气逐渐转凉,患者应提高警惕身体的几大部位不要受到风寒,否则会引发病情严重,增加治疗难度。
1、头部。
头部为“诸阳之会”,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部位。
如感受风寒,头部首当其冲。
寒气入侵头部,会引发感冒、鼻炎、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症状,秋季气温下降时,脊髓空洞症患者外出时应戴顶薄绒帽,每天清晨梳头最好有百余次,有助于头部经络气血通畅,促进诸阳上升,百脉调顺。
如晚上洗头要用毛巾擦干或用吹风机吹干才可入睡。
2、口鼻。
口鼻是空气进出的通道,寒气可以随呼吸侵入肺部。
咳嗽、吐痰、鼻塞、打喷嚏等,都是口鼻受寒的表现。
秋季患者外出时应戴上口罩,减少风寒的刺激。
3、颈部。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是神经中枢最重要的部位,更是心脑血管的必经之路,如果受寒,不但加重脊髓空洞症病人病情,还会引发其他慢性病。
秋季天凉了,患者要注意穿立领装,外出时戴围巾等。
4、腰部。
腰为肾之府,腰部受寒,易引发疼痛,全身乏力。
脊髓空洞症患者秋季外出是最好选择长款衣物,或佩戴护腰。
闲暇时可用双手搓腰,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起到温煦肾阳、畅达气血的作用。
5、肚脐。
肚脐是最怕着凉的地方,屏障功能较差,易受凉而染风寒。
秋季天气转凉脊髓空洞症病人注意肚脐保暖,平时穿件贴身的纯棉背心,避免受凉。
6、脚底。
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差,又远离心脏,易使血液循环不畅。
脚一旦受寒气侵袭,会导致抗病能力下降,秋季脊髓空洞症病人应注意穿保暖透气、吸湿性好的棉袜,每天晚睡前,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20分钟,可将寒气从足底排散。
然后按摩脚掌的涌泉穴,起到调理脏腑、舒通经络的作用。
脊髓空洞症患者在秋季应注意身体部位的保暖,可以减少冬季发病的机率。
积极配合科学的治疗方法,让病情尽早的康复。
理筋、调曲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2例临床观察
关 键词 :脊髓 型颈椎 病
调曲
松筋
笔 者从 2 0 0 7年 8月至 2 1 0 0年 5月 ,采用 松筋 、 调 曲治疗 4 2例 脊髓型颈 椎病 患者取 得较 好 的疗 效 , 现 报 告如下 :
一
按 《 中国整脊 学》L 2 疗效标
痊 愈 :主 要症 状 、体 征消 失 ,颈 曲明显 改善 能正 常生 活和 工作 ;显 效 :主 要症状 消 失 ,四肢肌 力恢 复 达 四级 ,无 脊 髓刺 激体 征 ,颈 曲明显 改善 。好 转 :上
拙 、迈步 发紧 、痉 挛无 力和跌 跤 。 2 .2 肢体麻 木 、灼 热样刺 痛 。
2 .3共 济失 调
性。
脊 髓 型颈 椎病 是 由于外 伤或 者颈 椎长 期过 度 负荷 引起慢 性 劳损 导致 钩椎 关节 紊乱 、 曲度变 直 、椎 间盘 向后突 出、黄 韧带肥 厚 等一 系列 退行 性变 而 引起 椎 管
3 .4 短 期病情 迅速恶化 的 . 二 、 治疗方 法
曲
采 用针 刀松解 、四维 悬 吊牵 引 调
1 .针 刀松解 术 1 .1定 点:枕 部为 隆突旁及 项平 面压痛 点 ;颈部
为 小关节 突 处 ;肩 部 为斜角 肌 、斜方 肌 、肩胛 提肌 止
点。
边,腰 曲变化对颈 曲的影响,主要是脊柱韧带的传导
松解 加腰 椎 四维 悬 吊牵 引术 。结果 :愈显率 为 7 .%, 8 6 有 效率为 l%。结 论 :松筋 、调 曲治疗脊髓 型颈 椎病 9 是一种 疗效好 、安全性 高 、费用 低廉 的方 法 。
1 .3腰 椎 四维悬 吊牵 引
俯 卧位 ,半身悬 吊,力
支 点在 胸腰 枢 纽关 节 ,悬 吊逐步 升 高 ,随时观 察 患者 变化 。每 次 4 0分钟 ,一 天一次 。 三 、疗效 观察 3 .1疗 效评定 标准
脊髓空洞症患者必知的康复过程
脊髓空洞症患者必知的康复过程脊髓空洞症是比较少见的一种脊髓病,是脊髓内有空洞形成,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脊髓退行性病变,是一种难治疗疾病,患者的康复过程缓慢,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做好日常的保健也是康复过程中的关键。
一、脊髓空洞症患者的日常康复锻炼是治疗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
原则上所有能主动运动的肌肉都应适当运动,这样可以有效预防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
对有损伤的关节肌肉做合理的康复锻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也是一种锻炼;劳逸结合,不要做中等体力以上的劳动和锻炼。
各种呼吸方式的锻炼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体位排痰、胸廓被动运动的训练等。
适度的活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加速病变组织的恢复。
二、脊髓空洞症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在治疗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患者对疾病有科学的认识,消除对该病的误解、恐惧心理。
正确对待病情,适当融入社会,做到科学的作息、饮食规律,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
丰富业余爱好,摆脱心理困扰、转移消极情绪很有好处,常听音乐,使心理困扰所造成的不快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转化;调整不良心态,战胜悲观抑郁,树立强烈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愉快的心情能够提高人的免疫功能,有助于更好的恢复。
三、做好合理的饮食也能帮助病人减轻病情,脊髓空洞症患者日常的饮食应以清淡食物为主,多吃高维生素和蛋白质食物,合理搭配谷类、瘦肉、豆制品等易消化食物,尽可能提高患者食欲,使患者饮食中的营养及能量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做到合理饮食。
脊髓空洞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进行有效治疗很关键。
那么,脊髓空洞症如何治疗呢?治疗脊髓空洞症中药验方空洞康复汤效果突出,精选40余种名贵中药入药,所含的名贵中药成份能够逐步激活并修复断裂的神经,重建或通过侧枝重建使损伤的神经功能得以恢复。
还能够进一步促进神经细胞的繁殖和再生能力,使神经网络全面更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神经组织,轴突树突紧密相连;从而达到周身经络通畅,气血和谐,肝肾滋养,柔筋壮骨。
治疗脊髓空洞症顽疾的最佳方案
治疗脊髓空洞症顽疾的最佳方案脊髓空洞症就是脊髓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病变。
病变特点是脊髓(主要是灰质)内形成管状空腔以及胶质(非神经细胞)增生。
常好发于颈部脊髓。
当病变累及延髓时,则称为延髓空洞症。
发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分为先天发育异常性和继发性脊髓空洞症两类,后者罕见。
1.先天性脊髓神经管闭锁不全,本病常伴有脊柱裂,颈肋,脊柱侧弯,环枕部畸形等其他先天性异常。
2.脊髓血液循环异常,引起脊髓缺血,坏死,软化,形成空洞。
3.机械因素,因先天性因素致第四脑室出口梗阻,脑脊液从第四脑室流向蛛网膜下腔受阻,脑脊液搏动波向下冲击脊髓中央管,致使中央管扩大,并冲破中央管壁形成空洞。
4.其他,如脊髓肿瘤囊性变、损伤性脊髓病、放射性脊髓病、脊髓梗死软化脊髓内出血、坏死性脊髓炎等。
脊髓空洞症的治疗存在的争议很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治疗方法:一、放射治疗:目前已经很少用了,因疗效不确切不能及时发现病灶。
二、保守治疗:采用中医疗法,对症治疗,常用肌松剂以及间断配合高压氧治疗,对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有一定作用如中医治疗等。
三、手术治疗:引流空洞内异常灌流的液体及消除引起脊髓空洞的原因是主要目的。
根据空洞临床表现、类型,并结合核磁共振检查进行选择。
但是风险性大,复发率高。
四、西药治疗:只是治标,它只是缓解患者当前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西药一般不能治根,容易产生毒副作用。
抑制和破坏脏腑功能、导致内分泌的永久性失衡和自身修复疾病的康复功能。
五、其他:适当锻炼,避免剧烈动作而引起静脉压升高。
做弯曲躯干胸部靠近大腿的动作,对空洞扩大的风险就大大的降低了。
从胚胎时期开始预防性治疗而防止出生缺陷的后脑畸形的产生。
老中医解析什么才是真正可以治疗脊髓空洞症顽疾的最佳方法目前,特效临床中药验方空洞康复汤是治疗脊髓空洞症疾病的最佳选择。
空洞康复汤是著名世家老中医孔彪儒教授在祖传400余年秘方的基础上结合数十年临床经验,攻关及临床研究所独创出特效复方中药,从发病根源入手,可修复患者受损的神经系统和增强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彻底治愈脊髓空洞症的目的,让脊髓空洞症患者告别久治不愈的痛苦。
脊髓空洞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脊髓空洞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脊髓空洞症就是脊髓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病变。
病因不十分清楚,其病变特点是脊髓(主要是灰质)内形成管状空腔以及胶质(非神经细胞)增生。
常好发于颈部脊髓。
当病变累及延髓时,则称为延髓空洞症。
一般治疗采用神经营养药物,过去曾试用放射治疗,但疗效皆不确切。
鉴于本病为缓慢进展性,以及常合并环枕部畸形及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而且这些又被认为与病因有关,因此在明确诊断后应采取手术治疗。
但目前尚缺乏公认的统一的手术方式。
手术的效果仍需要通过较大量病例的实践与较长时期的观察。
手术的理论依据是:①进行颅颈交界区域减压,处理该部位可能存在的畸形和其他病理因素,消除病因,预防病变发展与恶化;②做空洞切开分流术,使空洞缩小,解除内在压迫因素,以缓解症状。
1、内科治疗1)口服10%碘化钾液10ml 3次/d。
2)椎管内注射131碘IUCI(以5ml脑脊液稀释后缓慢推注入蛛网膜下腔内,1次/周)。
部分病人可缓解症状。
2、颅后窝、颅颈交界区减压术按常规颅后窝减压术方式进行,包括切除部分枕骨和上颈椎椎板,将硬膜广泛敞开,分离粘连,着重于解除枕骨大孔区之小脑扁桃体下疝、蛛网膜粘连,使第四脑室中孔脑脊液流出畅通。
对脊髓空洞症有较好的效果。
如发现有肿瘤、囊肿等病理因素,需一并作处理。
3、脊髓空洞切开引流术行枕、颈切开术,将硬脊膜切开,探查空洞部位之脊髓,一般情况下可发现脊髓膨隆。
于脊髓最膨隆处的背侧中线、沿后正中裂选择一无血管区,纵形切开脊髓,到达空洞腔。
显露脊髓空洞,然后切开空洞并排放液体,于切开处向囊腔内放置一片硅胶膜,以丝线缝合于硬脊膜的边缘作为持续引流的引物,可改善症状。
4、脊髓空洞转流术按颅颈术式打开枕颈区,于空洞内放置一条细硅胶管,作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引流术;或将导管送至小脑延髓池或桥池作分流术,对解除脊髓空洞症状有较好效果。
其他治疗包括维生素B族、血管扩张剂、神经细胞代谢功能活化剂等,均可应用。
尚可根据病情采用体疗、理疗、针刺疗法,以促进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附36例手术经验总结)
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附36例手术经验总结)
郑丰任;左焕琮;焦书祥;左峰;马力;袁越;王世杰
【期刊名称】《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年(卷),期】1989(000)003
【摘要】本文总结自1985年6月以来3年间手术治疗36例脊髓空洞症的经验。
对28例患者术后6个月至3年随访结果显示,92.8%患者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其中优12例、良14例)。
并对本症的分型、手术适应症与手术方法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3页(P149-151)
【作者】郑丰任;左焕琮;焦书祥;左峰;马力;袁越;王世杰
【作者单位】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脊髓空洞症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观察(附10例报告) [J], 董艳芳;白玉廷;王伟志
2.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附35例分析) [J], 王煜;牛洪泉;陈坚;吴开华;薛德麟
3.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附24例报告) [J], 赵爱国;郑福坤
4.Arnold-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附32例报告) [J], 梁建峰;黄勤;曾白云;岑宇翔;曹国彬
5.Chiari I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附35例报告) [J], 史保中;朱莉雅;崔涛;朱刚毅;张鸿日;陆兆丰;乔鹏;郭孝龙;周江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髓空洞症健康教育
症状识别
患者如出现持续的疼痛、麻木或运动功能障碍, 应及时就医。
早期的诊断和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何时就医?
检查方法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MRI或CT扫描来确认诊断。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脊髓的变化。
何时就医?
专业诊疗
如确诊,应及时转诊至神经科或神经外科进行进 一步治疗。
多学科合作有助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什么是脊髓空洞症? 病因
脊髓空洞症通常与脊髓损伤、先天性畸形或某些 基础疾病如阿基米德病相关。
在某些情况下,病因尚不明确。
什么是脊髓空洞症? 流行病学
脊髓空洞症的发病率较低,但在某些高风险群体 中可能会更常见。
例如,脊髓损伤者或有家族史的人群。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年龄和性别
脊髓空洞症可影响任何年龄段的人,但在年 轻成年人中更为常见。
如何治疗脊髓空洞症?
如何治疗脊髓空洞症? 非手术治疗
对于轻度症状,可能会采取物理治疗、药物 治疗等非手术方式。
这些方法旨在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如何治疗脊髓空洞症? 手术治疗
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以减压或去除空洞。
手术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需谨慎评估。
如何疗脊髓空洞症?
康复治疗
术后或治疗后,康复治疗是恢复功能的重要 环节。
男性患者的比例高于女性。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人群
有脊髓损伤、遗传性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的 患者更可能发展为脊髓空洞症。
早期识别和干预对预后至关重要。
谁会受到影响? 生活方式因素
某些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烟及缺乏锻炼可能会 增加脊髓空洞症的风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风险。
何时就医?
脊髓空洞症的偏方
脊髓空洞症的偏方脊髓空洞症是一种常见的人体疾病,这种脊髓空洞症发病率最高的年龄就在三十一岁和五十岁之间,而且一般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的。
脊髓空洞症主要就是人体脊髓的一种病变,而且严重的话,会出现身体瘫痪的症状,可见脊髓空洞症对于人体的伤害是巨大的,所以很多患者在第一时间就会去医院治疗,但是目前的医学对于脊髓空洞症的治疗效果是很一般的,这就使得很多患者在私下里还会寻求一些脊髓空洞症的偏方。
脊髓空洞症就是脊髓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病变。
病因不十分清楚,其病变特点是脊髓(主要是灰质)内形成管状空腔以及胶质(非神经细胞)增生。
常好发于颈部脊髓。
当病变累及延髓时,则称为延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的偏方一:肝肾不足,治法:滋补肝肾,添精益髓。
处方:熟地20克,龟版20克,白芍15克,枸杞子15克,当归10克,鸡血藤10克,苁蓉10克,菟丝子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牛膝10克,桂枝6克,桑寄生10克加减:肢颤抖动加羚羊角、双钩藤、全蝎;下肢挛急加僵蚕、地龙;兼肾阳不足加巴戟天、仙灵脾、补骨脂。
常用成方:虎潜丸、一贯煎、六味地黄丸。
疗效:按上述辩证分型,共治疗144例,其中显效68例,好转51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82.6%。
★脊髓空洞症的偏方二:肾虚髓空,治法:益肾填髓,补气活血。
处方:巴戟天15克,淫羊藿15克,菟丝子20克,鹿角胶12克,龟版胶12克,狗脊12克,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当归15克,赤芍9克,川芎6克,丹参12克,熟地15克,苁蓉30克,鸡血藤20克,桑寄生15克。
加减:肾虚明显加附子、肉桂;脾虚明显加党参、自术;肉萎血亏加桂枝、黄精;血瘀明显加桃仁、红花。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地黄饮子、桂附八味丸、振颓汤、益髓汤。
★脊髓空洞症的偏方三:血气不足治法:空洞康复汤基本方:川雪18g,桂枝9g,十亦15g,路路通15g,伸筋草15g,络石藤15g,白尖15g,红藤24g,鸡血藤24g,桑枝30g,龟板12g,草氏15g,秦艽9g,鳖甲12g,子丸12g,甘草6g,白芍9g,牟大10g,冬虫夏草1g,坎炁2g(研冲),工草10g,巴戟15g,胡桃15g,杞子15g,洋火叶15g,故纸15g,菟丝子15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治疗颈椎脊髓空洞症
近年来脊髓空洞症等脊髓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病严重的只能卧床、大小便不能自理、吞咽困难、性情怪癖等,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严重的心里和生活负担。
而颈椎脊髓空洞症疾病是脊髓空洞症疾病的一种,又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影响。
颈椎脊髓空洞症是怎么回事:
脊髓空洞症以颈胸段多见,可累及脑干延髓。
临床主要症状是受累脊髓节段平面内的皮肤浅感觉分离,以及受累平面以下的长束症状。
临床特点是肌肉萎缩,相应节段痛温觉消失,触觉和本体觉相应保留,肢体瘫痪及营养障碍等。
脊髓空洞症引起的运动障碍症状: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当脊髓颈、胸段空洞波及前角时,出现手部鱼际肌、骨间肌以及前臂诸肌无力、萎缩和肌束震颤。
手肌严重萎缩者可呈“鹰爪”手。
随病变发展,可逐渐波及上臂、肩带及部分肋间肌,引起瘫痪。
腰骶部的空洞则表现为下肢和足部的肌肉萎缩。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当病变压迫锥体束时,可出现损害平面以下一侧或双侧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体征。
因此治疗该病刻不容缓,以往,脊髓空洞症治疗主要依靠手术,常用方法有颅后窝减压术和脊髓空洞引流术,主要目的是排除空洞内的液体,减轻对脊髓的压迫,从而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一步发展。
有部分患者也可以采用放射治疗,但总体治疗效果大多不太满意。
脊髓空洞症专家说治疗此病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病情、分阶段、分步骤对症治疗,并且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治疗方案,因此,可以使用“中药”治疗。
中药“空-洞-康-复-汤”高效的药物成份能够活血镇痛,通脉透骨,迅速活化病变部位的缺血缺氧状态,改善脊髓的病态肿胀,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脊髓神经修复酶能够直达病灶,迅速修补损伤的神经细胞,兴奋中枢神经细胞,消除并抑制炎性水肿,使触觉逐渐恢复,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麻木、痉挛、僵硬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