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_2016-2020年_

合集下载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2年)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2年)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2年)辽宁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2-2022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沈阳是辽宁省省会,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名城。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沈阳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沈阳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在《总体规划》确定的347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整治与改造,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心镇,优化村镇布局,加强对村镇建设的指导,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

加强沈阳经济区各城市分工协作,发挥沈阳市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2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725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720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新城新区。

要落实好《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

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

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一、规划期限和层次1.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2. 规划层次规划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为沈阳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市区、1个县级市和3个县,面积12881平方公里。

划定市区范围为城市规划区,面积3471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实行城乡规划建设的统一管理。

中心城区以四环路为基础,面积1545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推进东北金融中心、综合性枢纽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实力,把沈阳建设成为立足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的国家中心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沈阳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之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约发展、合理布局,把沈阳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强历史文脉保护和特色风貌建设,把沈阳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城;加快向经济开放、文化包容的东北亚国际大都市迈进。

三、城市性质和职能1. 城市性质辽宁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 城市职能(1)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与科技创新产业基地;(2)国家重要的国际交流中心和文化产业基地;(3)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枢纽;(4)东北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5)东北地区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6)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

3. 城市规模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1130万,城镇人口99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87.5%左右。

中心城区城市人口73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73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3平方米。

四、区域协调发展(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指位于全国城镇体系顶端,对内引领、带动区域发展,对外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城市。

1. 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义随着国家更加注重区域均衡与协调发展,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经济板块”格局中,东北地区需要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带动东北地区的振兴和发展。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沈阳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沈阳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沈阳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
正文:
----------------------------------------------------------------------------------------------------------------------------------------------------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沈阳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全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是《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细化和落实,是布局重大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沈阳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确保顺利完成全市“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重点任务。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7月31日
——结束——。

沈阳市文化事业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

沈阳市文化事业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
4. 优化空间布局: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文化设施和空间布局,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5. 引进和培育人才:加大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来沈阳市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人才保障。
6.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推动沈阳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现状
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沈阳市文化产业总产值逐年增加,逐渐成为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如数字娱乐、创意设计等领域。3.集聚效应初步显现:部分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载体。
问题
产业布局不够合理:部分地区文化产业布局分散,缺乏整体规划,不利于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2.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制约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3.人才短缺问题突出:文化产业人才储备不足,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沈阳市文化产业规模扩大,但面临资源整合、市场化、创新能力瓶颈首先,沈阳市的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但是,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瓶颈,如文化资源整合不够充分,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沈阳文化设施建设成效与完善发展需求其次,沈阳市的文化设施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一些发达城市相比,沈阳市的文化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2. 文化设施建设:沈阳市加大了对文化设施的投入,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文化场馆,如博物馆、图书馆、艺术中心等,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活动场所。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沈阳市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16-2017年)的通知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沈阳市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16-2017年)的通知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沈阳市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16-2017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12.15•【字号】沈政办发〔2015〕85号•【施行日期】2015.12.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沈阳市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16-2017年)的通知沈政办发〔2015〕85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沈阳市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16-201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12月15日沈阳市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16-2017年)为推进智慧沈阳建设进程,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促进信息通信网络提速降费,切实改善民生,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3〕31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辽政办发〔2015〕41号)、《中共沈阳市委办公厅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智慧沈阳建设实施方案(2015-2017年)>的通知》(沈委办发〔2015〕1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以建设“宽带城市”、“无线城市”、“光网城市”、“高清城市”,全面支撑“互联网+”和“智慧沈阳”发展战略为目标,以惠及市民、提升市民信息通信幸福感为宗旨,以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和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为重点,着力构建适度超前、水平先进、高速通畅、覆盖城乡、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壮大信息消费、拉动有效投资,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实现沈阳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原则(一)政府推动,企业主导。

辽宁省沈阳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年)

辽宁省沈阳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年)

辽宁省沈阳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年)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

智慧城市是国际上公认的推进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有效提升政府效能、创新社会管理、改善民生服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保护生态环境的现实选择。

沈阳市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以及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全国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正面临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的重大挑战。

紧紧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战略机遇,深化落实国家推进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以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释放数据红利为核心,加快推进智慧沈阳建设,实现数据兴市、信息强市、智慧融市、创新立市,已成为沈阳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加速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抉择和必由之路。

本规划结合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发〔2014〕4号)、《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1770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等文件精神,是全面规范沈阳市智慧城市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2016-2020年推进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依据和行动指南。

沈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沈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 从国内环境看,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沈阳经济 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引导 下,沈阳力争建设成为全国装备制造中心。党中央、国务院对老工业基
地振兴的高度重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作用,为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从省内环境看,沈阳经济区建设对沈阳提出新的发展要求。 沈阳经济区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力争成为具有 全国影响力的城市群。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发展策略将有力地推动 区 域融合、产业互补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通过交通廊道、工业走廊和城 镇发展带的链接,培育连接带上若干经济增长节点,有利于促进区域和 城乡土地统筹利用,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益。
(四) 指导了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期间,实施了东部和北部山区 超坡耕地退耕还林工程,开展了科尔沁草原风沙和柳绕地区水土流失的 防护林带建设工程,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八条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
(一)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全市农用地内部结构不协 调,土地利用结构单一,耕地面积比重大,特色林果面积小。耕地中旱 地面积大,农田水利设施不齐全,抗旱能力差。建设用地中产业布局分 工不明显,沈阳经济区等重大发展战略的调整使原有建设用地布局难以 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用地布局有待调整。
(一)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农用地保持基本稳定,建 设用地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其他土地得到合理开发。规划到2010年 和2020年,农用地分别为989611公顷和989390公顷;建设用地分 别为211447公顷和235644公顷;其他土地分别为87030公顷和63054公顷。
因地制宜调整用地布局,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空间格局。
15.20%,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58315公顷,交通水利用地面积33663公顷,其他建设用地面积3875公顷;其他土地面积102271公 顷,占土 地总面积的7.94%,其中水域面积61001公顷,自然保留地面积41270公顷。

沈阳城市规划简介

沈阳城市规划简介
沈阳城市规划简介
09级建筑学 夏淼
城市简介
沈阳,辽宁省省会, 沈阳,辽宁省省会, 省会 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 中国 个副省级城市 之一,中国七大区域 之一,中国七大区域 中心城市之一 之一, 中心城市之一,中国 特大城市, 特大城市,东北地区 最大的国际大都市, 最大的国际大都市, 东北地区政治 金融, 政治, 东北地区政治,金融, 文化,交通,信息和 文化,交通,信息和 旅游中心 中心。 旅游中心。同时也是 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 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 基地之一 之一, 基地之一,被誉为共 和国长子,素有“ 和国长子,素有“东 方鲁尔”的美誉。 方鲁尔”的美誉。
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向东扩展到抚顺市界
在新规划中,沈阳中心城区规划结构为“一主、五副、 在新规划中,沈阳中心城区规划结构为“一主、五副、一个风景 一主是指主城,规划范围644平方公里,规划主城通过南拓 平方公里, 区”。一主是指主城,规划范围 平方公里 扩大发展空间,延续金廊服务功能跨越浑河向南拓展, 金廊服务功能跨越浑河向南拓展 扩大发展空间,延续金廊服务功能跨越浑河向南拓展,在浑南新 城区构筑城市新都心,形成浑河南北两岸均衡发展的态势。 城区构筑城市新都心,形成浑河南北两岸均衡发展的态势。 “五副”是指在主城外围建设的功能完善的五个副城,分别是 五副”是指在主城外围建设的功能完善的五个副城, 蒲河新城、铁西新城、沈抚新城、航空新城和永安新城。 蒲河新城、铁西新城、沈抚新城、航空新城和永安新城。 一个风景区是指东部的棋盘山风景区,是城市重要的生态保护、 一个风景区是指东部的棋盘山风景区,是城市重要的生态保护、 文化创意、休闲娱乐、风景旅游功能区。 文化创意、休闲娱乐、风景旅游功能区。 规划预计, 规划预计,到2020年,沈阳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用地将达到 年 715平方公里,而目前沈阳的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是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而目前沈阳的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是500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在记者看到的规划草图中,未来20年的沈阳中心城区向东将一直 在记者看到的规划草图中,未来 年的沈阳中心城区向东将一直 扩展到抚顺市界。 扩展到抚顺市界。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报送“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年度实施情况的函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报送“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年度实施情况的函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报送“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年度实施情况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6.11.24•【字号】辽环函〔2016〕311号•【施行日期】2016.1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报送“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年度实施情况的函省发改委:你委《关于做好“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落实工作的通知》(辽发改规划﹝2016﹞1161号)收悉。

按照通知要求,现将我厅为责任单位和牵头单位的主要指标、任务的年度实施情况报送如下: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做法1、指标完成情况一是减排指标。

2016年9月,环保部《关于印发2016年各省(区、市)环保约束性指标计划的通知》(环办规财函[2016]1579号),确定我省2016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比例分别为2.7%、1.8%、4.0%和4.0%。

初步测算已完成削减比例分别为2.5%、1.6%、3.5%、3.4%,预计年底可完成国家年度任务。

二是环境空气质量指标。

国家下达的年度指标为2016年细颗粒物同比下降5%,优良天数达到72.5%。

通过全省各市及省直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我省空气质量大幅改善,2016年前10个月PM2.5(细颗粒物)浓度41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2.8%,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79.6%,同比改善了4%。

三是地表水质量指标。

2016年1-10月份,我省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47.7%,完成规划确定的44.2%年度目标。

但是,因为上半年旱情严重、缺少生态水等原因,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水体断面比例为16.3%,未完成规划确定的不高于3.5%的年度目标。

2、主要做法一是超前谋划。

4月份省政府出台《辽宁省2016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确定了1837个重点项目,预计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比例分别为4.5%、5.6%、4.3%和4.2%,目前完成项目1669个,各项指标已完成序时进度。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一、规划期限和层次1.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2. 规划层次规划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为沈阳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市区、1个县级市和3个县,面积12881平方公里。

划定市区范围为城市规划区,面积3471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实行城乡规划建设的统一管理。

中心城区以四环路为基础,面积1545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推进东北金融中心、综合性枢纽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实力,把沈阳建设成为立足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的国家中心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沈阳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之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约发展、合理布局,把沈阳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强历史文脉保护和特色风貌建设,把沈阳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城;加快向经济开放、文化包容的东北亚国际大都市迈进。

三、城市性质和职能1. 城市性质辽宁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 城市职能(1)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与科技创新产业基地;(2)国家重要的国际交流中心和文化产业基地;(3)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枢纽;(4)东北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5)东北地区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6)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

3. 城市规模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1130万,城镇人口99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87.5%左右。

中心城区城市人口73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73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3平方米。

四、区域协调发展(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指位于全国城镇体系顶端,对内引领、带动区域发展,对外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城市。

1. 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义随着国家更加注重区域均衡与协调发展,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经济板块”格局中,东北地区需要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带动东北地区的振兴和发展。

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_企业报告(业主版)

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_企业报告(业主版)

1.4.1 重点项目
(1)信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服务(75)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沈阳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
警平台结果公告
有限公司沈阳市分
4112.8
2022-07-29
本报告于 2023 年 02 月 19 日 生成
3/20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1.1 总体指标 ...........................................................................................................................1 1.2 需求趋势 ...........................................................................................................................1 1.3 项目规模 ...........................................................................................................................2 1.4 行业分布 ...........................................................................................................................3 二、采购效率 .................................................................................................................................6 2.1 节支率分析 .......................................................................................................................6 2.2 项目节支率列表 ................................................................................................................7 三、采购供应商 .............................................................................................................................9 3.1 主要供应商分析 ................................................................................................................9 3.2 主要供应商项目 ................................................................................................................9 四、采购代理机构........................................................................................................................12 4.1 主要代理机构分析 ..........................................................................................................12 4.2 主要代理机构项目 ..........................................................................................................13 五、信用风险 ...............................................................................................................................14 附录 .............................................................................................................................................15

《沈阳市促进大数据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政策解读

《沈阳市促进大数据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政策解读

《沈阳市促进大数据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政策解读近期,我市出台了《沈阳市促进大数据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沈政办发〔2016〕23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我市未来三年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构建数据强市的工作任务和具体举措。

一、编制背景1.高度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标志着大数据发展已经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了“通过促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释放技术红利、制度红利和创新红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

2.抢抓大数据发展机遇。

大数据持续激发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催生新业态,同时,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为有效处理复杂社会问题提供新的手段。

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

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3.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

我市是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和沈阳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是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全国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沈阳始终肩负着东北振兴当先锋打头阵的历史使命。

持续推动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对于沈阳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赋予沈阳的各项战略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4.充分发挥我市的良好基础。

我市工业基础雄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装备成为两大新的增长极,“沈阳制造”244产业新体系逐步构建。

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以“惠民、兴业、善政”为核心的各项重点工程纷纷启动,信息化和城市化全面深度融合。

以大数据发展为主体、以智慧城市建设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两翼,彼此支撑、互为动力、协同发展的“一体两翼”创新之路正在形成。

城市概况及总体规划简介(沈阳市

城市概况及总体规划简介(沈阳市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二00三年四月一:自然地理条件 (1)1、地理位置 (1)2、人口分布 (1)二、历史沿革 (1)三:社会经济发展 (2)四、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2)1.修订总规的重点是: (2)2.规划区范围: (2)3、规划期限: (2)4、城市发展目标: (3)5、城市性质: (3)6、城市规模: (3)7、城市用地功能布局 (3)8、城镇体系规划: (4)一:自然地理条件1、地理位置沈阳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辽宁省中北部,是辽宁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和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

市域范围在东经122°25′9″-123°48′24″、北纬41°11′51″-43°2′13″之间,东西长115公里,南北长205公里,总面积12980平方公里。

其中中心城区规划用地为1150平方公里,现状建成区面积248平方公里,人口376万。

2、人口分布全市下设九区、一市、三县,即和平、沈河、大东、皇姑、铁西、东陵、新城子、于洪、苏家屯区、新民市(县级市)和辽中、康平、法库县。

市域总人口688.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438.3万人,占总人口的63.6%。

二、历史沿革沈阳历史悠久,新乐遗址的考古挖掘证明,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新时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劳动、繁衍、生息,并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远古文化。

夏、商、周为古代斥候所(军事哨所),继汉代侯城之后,今沈阳地区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候城似乎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烟灭了。

唐末,当契丹势力进入辽东以后,辽政权建沈州,后被金攻占,最终在金兵与蒙古军的争斗中毁灭。

1266年元设沈州,是一座府城,以后升格为沈阳路。

沈阳路的治所就在今沈阳市原古城内。

1371年明军攻占沈阳路城。

1620年,后金(清)占领明中卫城,1625年,努尔哈赤建都沈阳,皇太极于1634年改沈阳为盛京。

1644年清政权迁入北京,盛京成为陪都,1657年又名奉天。

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多规合一平台之地下管线平台建设研究

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多规合一平台之地下管线平台建设研究

第42卷第10期2019年10月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GEOMATICS&SPATIALINFORMATIONTECHNOLOGYVol.42ꎬNo.10Oct.ꎬ2019收稿日期:2018-05-07作者简介:赵舒扬(1993-)ꎬ男ꎬ辽宁沈阳人ꎬ助理工程师ꎬ学士ꎬ主要从事工程测量㊁地理信息项目的生产工作ꎮ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多规合一平台之地下管线平台建设研究赵舒扬(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ꎬ辽宁沈阳110004)摘要:为满足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多规合一平台建设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需求ꎬ作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之一的城市地下管线数据的现势性必须得到保证ꎮ地下管线平台在独立运行基础上与多规合一平台对接ꎮ管线数据生产在满足约束条件下必须使既有数据资源的利用最大化ꎮ地下管线平台建设在综合选定软硬件资源的基础上ꎬ进行系统支撑和平台架构及拟实现功能设计ꎬ在完成系统物理布置及系统集成后通过试运行来验证既定目标的实现ꎮ关键词:多规合一平台ꎻ地下管线平台ꎻ智慧城市ꎻ平台架构中图分类号:P208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5867(2019)10-0162-02StudyonConstructionofUndergroundPipelinePlatformofMulti-ruleinonePlatformforIntelligentCityConstructioninShenyangZHAOShuyang(Shenyang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SurveyingResearchInstituteꎬShenyang110004ꎬChina)Abstract:Inordertomeettheneedsofthebasicgeographicinformationdataintheconstructionof multipleplansmergingintoonearea platformofsmartcityofShenyangꎬthepresentsituationoftheurbanundergroundpipelinedataasoneofthebasicgeographicinformationdatamustbeguaranteed.Theundergroundpipelineplatformꎬwhilerunningindependentlyꎬisdockingwiththe multipleplansmergingintoonearea platform.Pipelinedataproductionmustmaximizetheutilizationofexistingdataresourcesundercon ̄straintcondition.Theundergroundpipelineplatformisbuiltonthebasisofsyntheticallyselectingthesoftwareandhardwareresourcesꎬandcarriesonsystemsupportꎬplatformarchitectureandfunctiondesignwhichintendstorealize.Aftercompletingthearrangementofsystemphysics-andsystemintegrationꎬthesystemistestedtoverifytherealizationofthesetpurpose.Keywords: multipleplansmergingintoonearea platformꎻundergroundpipelineplatformꎻsmartcityꎻplatformarchitect0㊀引㊀言沈阳市地下管线平台建设是在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多规合一平台建设的大背景下进行的ꎮ2012年ꎬ数字沈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完成ꎬ为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ꎮ沈阳市的基础地形图数据生产及数据库建设ꎬ早在20世纪80年代ꎬ采用的是航测成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技术模式ꎬ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ꎬ整套技术成为国内首创并推广到全国各城市ꎮ沈阳市地下管线普查及信息系统建设早在2005年就已经立项ꎬ到2008年建设完成ꎬ当时普查覆盖范围为沈阳市主城区ꎬ面积290km2ꎬ普查总量11800kmꎬ其信息系统㊁数据结构及实施方案成为 沈阳模式 在全国推广ꎮ随着全国范围内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推进ꎬ尤其是多规合一理念在沿海城市付诸实施的实践ꎬ已为我国智慧城市在大数据应用背景下储备了足够的建设经验和可借鉴的成功案例ꎮ沈阳市于2015年多规合一管理平台已试运行ꎬ数字沈阳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已接入该平台ꎬ作为多规合一基础数据之一的地下管线数据已不能满足该平台多规合一审批的需求ꎬ表现在:①原有管线数据为当时2008年数据ꎬ数据现势性已不满足要求ꎻ②2008年数据格式亦不满足要求ꎻ③290km2覆盖范围的二环为主城区的数据不满足当今三环为主的455km2城区管线审批的需求ꎮ为满足多规合一平台对沈阳市455km2覆盖范围管线数据需求ꎬ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多规合一平台之地下管线平台建设时机已经成熟ꎬ地下管线系统平台也是构成多规合一平台核心构成之一ꎮ1㊀沈阳市地下管线平台建设目标与制约因素1.1㊀沈阳市地下管线平台建设目标本项目建设目标主要是获取沈阳市三环以内地下管线现势数据㊁建立信息系统㊁实现动态全生命周期管线数据管理ꎬ系统建成后接入多规合一平台ꎬ在多规合一平台统一管理之下能实现独立运行ꎮ1)管线数据库建设ꎮ获取八大类管线现势数据ꎬ即给水㊁排水㊁燃气㊁热力㊁电力㊁电信㊁工业㊁其他ꎮ2)机房建设ꎮ包括基建㊁弱电㊁空调㊁消防系统ꎮ3)网络及支撑平台建设ꎮ系统支撑硬件设备包括应用服务器㊁数据库服务器㊁漏洞扫描㊁㊁磁盘阵列㊁交换机㊁防火墙㊁IPS㊁数据库审计㊁机柜㊁KVMꎬ在系统集成基础上形成硬件支持系统ꎮ系统支撑软件包括WindowServer企业版操作系统㊁Linux企业版服务器端操作系统㊁OracleDatabase企业版㊁WebLogicServer企业版㊁ARCGIS软件包(ARCGISServer㊁ArcGISDesktop㊁ArcGISEngine-RuntimePack)㊁SKYLINE(政府包)三维空间数据发布系统㊁空间数据转换处理系统㊁存储备份软件㊁反病毒软件ꎮ4)构建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体系ꎮ实现地下管线信息数字化㊁网络化㊁三维可视化管理ꎮ5)建立公共数据交换服务平台ꎮ建立具有空间化㊁数字化㊁网络化㊁智能化和可视化的操作体系系统ꎬ将地下管线信息以数字的形式进行获取㊁存储㊁管理㊁分析㊁查询㊁输出㊁更新ꎬ建立公共数据交换服务平台ꎮ1.2㊀沈阳市地下管线平台建设制约因素1)建设资金的有限性任何项目建设都必须受资金投入的制约ꎬ必须在有限的资金使用条件下进行资金的有效分配ꎬ项目资金分配项包括:①项目前期准备ꎻ②机房建设ꎻ③系统硬件ꎻ④系统支撑软件ꎻ⑤系统开发及应用软件ꎻ⑥地下综合管网物探㊁数据整合及数据建库ꎻ⑦其他费用ꎮ2)管线数据的多源性沈阳市三环内数据多源ꎬ包括2008年集中普查数据㊁测绘院常规探测数据㊁地铁等相关项目探测数据㊁非市本级财政出资区域探测数据㊁本次需探测三环内新数据等ꎮ上述管线数据存在ꎬ形成时间不一㊁数据结构多样㊁个别区域数据叠覆等现象ꎬ如对上述数据简单化处理ꎬ可能存在因重复建设而造成的资金的巨大浪费或管线数据冗余等重大问题ꎮ多源数据的应用策略是ꎬ兼顾原有数据格式的基础上制定本次普查的数据标准ꎮ对三环以内的地区网格化ꎬ以网格单元为单位ꎬ采用人机交互方式逐条㊁逐段㊁逐记录进行筛查ꎬ内业存在疑问及属性字段不能确定者进行内业标注ꎬ作为外业核查依据与参考ꎮ严格按数据标准进行外业核查与探测ꎬ最后将数据进行整合建库ꎮ3)作业的复杂性沈阳市系高纬度地区ꎬ冬季漫长不适合作业ꎬ工期及作业模式设定ꎬ必需经过严密论证和作业试验ꎮ2㊀沈阳市地下管线平台系统结构和逻辑结构2.1㊀系统总体结构基于SOA规范ꎬ本平台由管线数据采集与更新系统㊁数据管理系统㊁数据共享服务平台㊁内网门户㊁管控一体化平台㊁和三维系统构成ꎮ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ꎮ图1㊀系统总体结构图Fig.1㊀Systemoverallstructure2.2㊀业务逻辑沈阳市地下管线综合数据库是整个数据流转的关键ꎬ是实现管线平台及多归合一实现的关键ꎬ系统业务逻辑如图2所示ꎮ图2㊀系统业务逻辑图Fig.2㊀Systembusinesslogic3㊀功能及设计3.1㊀平台架构本系统采用C/S结构设计ꎬ实现对地下管线空间信息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ꎮ考虑到系统的数据及运行安全㊁(下转第167页)361第10期赵舒扬: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多规合一平台之地下管线平台建设研究图4㊀电子地图功能模块Fig.4㊀Electronicmapfunctionmodule4㊀电子地图在其他方面的建设应用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现已建立了很多全国统一标准的大小比例尺的电子地图ꎬ使得很多企业㊁政府机关㊁个体等都可以把电子地图应用到自己的开发建设中去ꎬ例如ꎬ2016年伦敦奥组委㊁伦敦市政府等联合推出了为运动员㊁教练㊁观众服务的奥运场馆电子地图ꎻ孙煦骄㊁齐向明[4]等人提出电子地图在提高定位经度方面的构建应用ꎻ广州智能勘测科技有限公司的宋海明[5]提出来电子地图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ꎮ还有一些大型的公司ꎬ像阿里巴巴㊁百度㊁谷歌都已经开放了自己的地图服务平台ꎬ比如ꎬ高德地图开放平台㊁百度地图开放平台等ꎮ总之ꎬ电子地图的应用已经成为人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信息化方式ꎮ5㊀结束语本文以智慧社区助老关爱平台V1.0为背景ꎬ简述电子地图和数据库建设在该平台开发中的实际应用ꎮ首先ꎬ介绍了MYSQL数据库设计和实现ꎬ包括物理结构的概念模型设计㊁逻辑结构模型设计㊁数据库表对象及表之间关联模型的设计以及数据库应用实例ꎬ充分体现了数据库在存储二维㊁三维数据中的简单㊁实用的原则ꎮ然后ꎬ介绍了电子地图的制作流程㊁平台对电子地图的调用㊁电子地图的其他应用ꎬ为后期的智慧社区助老关爱平台V2.0的开发提供有效的支持ꎮ参考文献:[1]㊀王珊ꎬ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述[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ꎬ2006.[2]㊀钱慎一ꎬ张素智.Oracle11g从入门到精通[M].第1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ꎬ2009.[3]㊀魏松ꎬ贺丹娜.基于MYSQL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ꎬ2012(14):207-209.[4]㊀孙煦骄ꎬ齐向明ꎬ刘东楠ꎬ等.以提高定位精度为导向的电子地图应用策略研究[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ꎬ2014(4):47-50.[5]㊀宋海明.路径规划中电子地图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ꎬ2013(10):56-63.[编辑:张㊀曦](上接第163页)维护㊁更新及不同用户对系统需求ꎬ系统具备分层次分配管理权限的功能ꎬ使终端分别具备数据全部操作㊁部分数据下载㊁部分数据裁切㊁部分综合查询㊁部分表格输出等不同的数据管理权限ꎮ系统平台架构如图3所示ꎮ图3㊀平台架构图Fig.3㊀Platformarchitecture3.2㊀实现功能平台主要有文件管理㊁图层管理㊁地图操作㊁地图定位㊁打印输出㊁管线质检㊁管线编辑㊁工程资料管理㊁管线查询统计㊁管线分析㊁矢量数据管理㊁栅格数据管理㊁缓存数据管理㊁元数据管理㊁历史数据管理(矢量)㊁坐标转换㊁用户管理㊁日志管理㊁备份与恢复㊁系统帮助等功能ꎮ4㊀结束语沈阳市地下管线系统管理平台建设历时3年ꎬ入库数据按管线长度计21000kmꎬ建成后为多规合一平台对地下管线数据应用提供可能ꎬ对沈阳市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ꎮ参考文献:[1]㊀杨骏. 数字城市 中的空间本体数据库研究[D].西安:西北交通大学ꎬ2007.[2]㊀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ꎬ重庆市勘测院ꎬ上海市发展信息研究所ꎬ等.CJJ100 2004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ꎬ2004.[3]㊀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ꎬ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ꎬ建设部综合勘测研究设计院ꎬ等.GB/T201740 2008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ꎬ2008.[4]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ꎬ2003.[5]㊀洪立波ꎬ李学军.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ꎬ2012.[编辑:任亚茹]761第10期王兵兵等:电子地图和数据库在智慧社区助老关爱平台建设中的应用。

沈阳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正式启动

沈阳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正式启动


( 一 、
_ ’
m l
n ・ y ・ n 口 ’

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论 坛
、 -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N a t i o n a l C o m p r e h e n s v i e P i l o t A r e a o f B i g D a t a

【 l 5 _№・ 钾- ■ 竺!= 二 = = 一
≤蠢 I
^‘

副 省级城 市唯一的国家大数据综 合试验 来 自全国乃至全球 的科技创新 资源 ,已经形
成 以 企 业 为 主 体 、市 场 为导 向 、产 学 研 结 合
的 自主创 新体 系 。
区 ,这 是 继 国 家 批 准 沈 阳 成 为 国 家全 面 改革
试 验 区 、沈 大 国 家 自主 创 新示 范区 和 中 国
( 辽 亍 ) 自贸 试验 区 之 后 ,对 沈 阳赋 予 的 又一
重要历 史使命 。而浑 南区作为沈 阳市 以智能
装 备 、健 康 医疗 、物 联 网 与 云 计 算 、创 意 设
同 时 ,为 更 好 地 支 撑 沈 阳 市 大 数据 综 合
示范作用 ,推进大数据整合 与开放 ,践行沈
阳 市 以大 数 据 为核 心 的 “ 一 核 四 业 ”智 慧 产
论 坛 最 后 ,来 自东 北 大 学 科 技 产业 集
团 、中 国 软 件 网 、航 天 数 据 、华 傲 数据 、诚
业发展规划 。其 中 ,值得一提的是 ,沈 阳市 浑南区的 国家大学科 技城是国家产业研合示
数据综合试验 区正式启动 。同期 ,由工信 部 信 软 司、沈 阳 市 政府 指 导 ,浑 南 区政 府 主 办 ,沈 阳国家大学科技城和东 网科技有 限公 司联合承办 的 “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 区建设

DB21T 2551.2015 智慧城市 第1部分:总体框架

DB21T 2551.2015 智慧城市 第1部分:总体框架

4 智慧城市概念模型
智慧城市概念模型从建设周期、应用领域及技术要素的多维视角出发,给出了关于智慧城市整体范 畴的一种抽象描述,如图 1 所示。针对每个维度,具体描述如下:
a) 建设周期:建设周期指建设过程中包含的不同阶段,主要包括规划阶段、建设阶段、运营阶段 和评估改进。对规划阶段的要求见 DB21/T 2551.2-2015 第 5.2 条,对建设阶段的要求见 DB21/T 2551.2-2015 第 5.3 条,对运营阶段的要求见 DB21/T 2551.3-2015 第 6 章至 9 章,评估改进 所依据的指标见 DB21/T 2551.4-2015 第 5 章至 6 章;
6.1.2 感知设备
6.1.2.1 总体要求
感知设备是获取城市各种数据的途径,主要通过对城市各有关单位数据的采集和获取,实现智慧城 市的感知和识别,包含但不限于身份感知设备、位置感知设备、图像感知设备、环境感知设备、安全感 知设备、设施感知设备和其他感知设备。感知设备总体要求如下:
a) 感知设备应具有对人员、设施和环境等数据进行识别、采集和获取的功能; b) 智慧城市的感知设备应具有网络接入功能,应将感知数据传送到上层网络。
3.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ICT
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LAN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QoS
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LTE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ICS 01 A 00/09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 21/T 2551.1—2015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沈阳市2016年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沈阳市2016年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沈阳市2016年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1.31•【字号】沈政办发〔2016〕22号•【施行日期】2016.01.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沈阳市2016年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沈政办发〔2016〕22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沈阳市2016年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1月31日沈阳市2016年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点为加快推进智慧沈阳建设,按照国家“互联网+”行动和大数据发展的战略部署,根据《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沈政发〔2015〕66号)、《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沈政发〔2015〕6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面创新改革为统领,以“互联网+”为引擎,以促进信息和资源共享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成果导向,按照“工程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定量化考核”的工作思路,注重落实各项规划政策规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深度挖掘大数据资源,推进应用系统建设,狠抓智慧产业发展,推动智慧沈阳各项建设取得新突破,为建设“幸福沈阳”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原则(一)深化改革,创新发展。

以改革的思想引领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加快形成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智慧城市发展格局。

(二)市场主导,政府推动。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功能,探索多元化智慧城市投融资模式,带动智慧产业快速发展。

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前言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第二节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第三节发展基础第四节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节总体环境第二章发展构想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空间布局第一节优化开发区域第二节重点开发区域第三节限制开发区域第四节禁止开发区域第四章重点任务第一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二节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第三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第四节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第五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第六节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第七节推进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第八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第九节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第十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五章保障措施第一节法治保障第二节人才保障第三节实施保障前言“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创新改革的攻坚期,也是沈阳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期。

在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背景下,坚持问题导向和标本兼治,科学谋划未来五年愿景目标,对于我市适应发展新常态、实施创新新举措、开创改革新局面,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沈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沈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集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施政方针和战略意图,是各级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十二五”《规划纲要》共提出22项主要规划指标,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新兴和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进出口总额、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在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耕地保有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单位GDP 能源消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氨氮排放总量、氮氧化物排放总量17项指标完成规划目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项指标低于规划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基础设施发展较快。沈阳市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运 行,移动通信网络基本实现城市全覆盖,公共场所无线网络覆盖逐步推进,三网融合快速推 进。初步建成了由东北区域超算中心和运营机房组成的云计算支撑环境。建成了电子政务内 网、外网和业务专网,实现了核心业务网上运行。全市政务云平台已初步应用,承载多项业 务应用,并提供政务信息交换及协同办公等服务。部分部门已建异地容灾备份中心,有效提 升了系统安全防范能力。智慧管网建设已启动,实现了城市排水、煤气、电力、电信、自来 水等管网设施的信息共享和数字化管控。
二、基本形势
(一)国家政策部署为沈阳打造智慧城市示范样板提供了良好契机。近年来,国家陆续 发布了物联网、云计算、宽带中国、信息消费、信息惠民、电子商务、智慧城市、“互联网 +”、大数据、智能制造、互联网金融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显加强了新常态下信息化促进 四化融合、加快创新发展的工作力度。智慧城市是汇聚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服务的 综合载体,满足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日益多元化的发展诉求。深化落实国家信息化系列政策 部署,打造智慧城市示范样板城市,已成为新时期沈阳深化信息化应用、加速经济社会转型、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和现实选择。
本规划结合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中发〔2014〕4 号)、《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 号)、《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1770 号)、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 号)、《国务院关 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 号)、《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 制造 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 号)等文件精神,是全面规范沈阳市智慧城市发展的 指导性文件,是 2016-2020 年推进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依据和行动指南。
(二)发展原则与战略定位。
整合共享,数据兴市。充分重视数据资源的重要性,推进现有数据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应 用,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目标,突破部门界限和体制障碍,加强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 社会间的数据共享,逐步有序推动数据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激发数据创新活力,提升数据创 新能力,充分释放数据红利,以“大数据”促进“大振兴”。
图 1 智慧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 3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二)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无线城市建设尚未全面开展,重点场所无线网络覆盖不 全,仍有提升空间。水、电、气、热、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传感器等尚未整合,地下 管网、城市部件等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感知和监控管理水平有待加强。政府部门业务尚未统一 接入政务云,云计算服务能力有待整合,系统统筹建设情况不理想,未能充分利旧。信息安 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各部门建设的信息化系统存在防护能力不强、安全隐患严重等问题。
6.智慧城市进入整合阶段。沈阳的信息化建设已取得显著进展,数字化阶段基本完成, 正处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整合化前期阶段。目前沈阳城区宽带用户普及率达 62%,超过国内平 均宽带普及率(40%)和国际平均宽带普及率(50%)。2015 年沈阳的信息社会指数在 26 个省 会城市中排名第 9,在 15 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 12,信息化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国内中上。
5.产业转型支撑力尚显不足。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薄 弱,提质增效面临较大困难。服务业贡献率不高,支撑作用不明显,现代服务业比重较小。 工业企业平均规模小,龙头企业较少,产能利用率低。信息化手段对传统优势产业的驱动和 引领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缺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共性信息化发展程度较低。新兴产业 发展缓慢,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业占比少,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尚未充分发挥,没
4.城市治理精细度有待增强。城市治安、综治执法、市场监管等领域的信息化决策支撑 能力、网络应急联动能力亟待提升。监督、预警、执法、受理等业务未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 段,市区两级平台对接不完善,业务系统和数据库更新不及时,视频监控、执法信息等尚未 实现跨部门的统筹建设和共享交换,在城市治理工作中存在管理粗放、效率不高、重复劳动、 数据偏差等情况。
5.传统产业稳步发展。沈阳市工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基本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业为 主、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入选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机械产业关键领域突破发展, 龙头企业的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领先,打破了国外市场的垄断。机器人、民用航空等新兴产 业发展势头良好。软件服务业产能居东北地区龙头地位,软件园区体系初步形成,东软软件 园已成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单体软件园,国际软件园配套设施、服务能力、基础设施居全 国前列。服务业内部结构明显改善,金融业成为支柱产业,文化、旅游等产业呈现良好发展 态势。
4.社会管理成效突出。构建了全市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和共享服务平台。平安城市视频 监控联网整合全市 2 3 万个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信号,基本覆盖全市重点路段、重点街面、 重点地区,实现了跨地区跨警种的图像信息共享和应用,社会自建视频监控点基本覆盖全市 重点地区。建成市级和 9 个城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形成市区两级联动,推进了城市部
(二)东北振兴战略为沈阳打造智慧产业改造升级提供了有力手段。东北地区面临较大 的经济下行压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沈阳的产业基础以装备制 造业等传统工业为主,亟需完善体制机制、鼓励创新创业、加速提质增效,通过智能制造、 科技创新,以数据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企稳回升,加快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 兴。以智慧城市为集中代表的信息化工作,作为“新四化”发展中的核心,已成为东北振兴 的战略重点,将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方面发挥驱动和引领的关键 作用。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沈阳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 年)
沈阳市人民政府
前言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 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 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智慧城市是国际上公认的推进城市走向绿色、低碳、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有效提升政府效能、创新社会管理、改 善民生服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保护生态环境的现实选择。
4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有成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
6.辐射带动引领性亟待建立。作为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和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沈阳与周 边城市的合作有待深化,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人才流转、产业配套、产能转移方面的能 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作为区域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创新中心和航运物流中心,对周边城 市的辐射带动性尚未完全发挥,产业间、区域间统筹协调的规划体系有待完善,区域性中心 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待增强。
2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件的数字化和网格化管理。建成了沈阳信用数据中心,实现了 37 家信源单位的互联互通, 被评为国家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建成了药品经营和生产的监管系统,实现了对 全市 2700 余家药品经营企业和 21 家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的实时监控。污染源在线系统全面 完沈阳市基础数据库建设尚未完成,数据共享开放和基于数 据的社会化应用程度低,数据红利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各部门自身的数据采集不规范,数据 更新机制不完善,无法保障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实时性,可用性较差。受到条线分割、 各自为政的束缚,部门间无法进行数据共享,“纵强横弱”、信息孤岛现象明显,数据开放 的条件尚不完备。
3.公共服务便捷度仍需提升。行政审批未能实现并联处理,市民、企业办事程序繁琐。 交通出行方面,交通拥堵、停车不便等问题突出,乘车信息服务便捷度不高。由于信息系统 相互独立,加剧了大医院看病难、看病繁问题,“掌上医院”等智能化服务系统对老年人的 服务能力不强。教育资源库建设与教师需求匹配度不高。全市健康卡、电费卡、公交卡、居 游卡等多张卡功能未集成,尚未实现“一卡通用”。
3.民生服务特色显著。“我的沈阳”智能门户上线运行,功能逐步完善。教育信息化成 果显著,教育城域网实现全面覆盖,基本普及校校通、班班通,建成 300 所数字校园,建设 了教育资源库和资源超市,提供“千节微课”网络视频教育服务。基础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面 实现网络互通和数据传输,居民健康卡试点发放,支持新农合报销、网上预约挂号等功能。 部分社区建成区级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网格化信息管理体系,提供低保、 医保、计生、综治、房产和就业等民生服务。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建成,对营运车辆实现视频 动态监控,向市民提供快速、直接、精准的乘车信息查询服务。
(四)沈阳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创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必然选择。智慧城市已被公 认为国内外应对城市化挑战、促进经济发展和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通过建设智慧 沈阳,能够促进提升全市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跨系统的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业务协 同水平,使得政府服务管理效能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更加精细,
5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居民生活品质日益提高,城市环境承载能力全面提升,从而推进城市从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型 升级,对于沈阳市创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具有重要意义。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关于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 网+”等政策部署,紧抓新一轮东北振兴、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 战略契机,以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释放数据红利 为核心,以信息惠民为宗旨,以产业振兴为基础,以善政法治为保障,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 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构建“智基、智心、智脑、智惠、智理、智业、智引”的智慧沈 阳体系,为沈阳市创建成为东北地区的智慧城市示范城市、综合建设成效进入全国智慧城市 前列奠定坚实基础。
1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