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学界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学界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

——09级人文教育陈俊良 0939108 一段屈辱的、悲壮的历史已经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宣告结束,等待着的是另一段轰轰烈烈的崭新的历史。那么,中国近代史应该是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110年的历史,为了更好更全面的去了解和认识这段历史发展过程,也为了方便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中国的历史学家们对此展开了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即上限下限的分界问题的热烈讨论。

这场讨论是以1954年《历史研究》创刊号中,胡绳首先提出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为开端的。解释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关系到如何分清近代史体系问题,并且胡绳把分期问题的讨论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文革前(1954年—1957年)以分期问题为讨论主题,另一个是文革后以基本线索为讨论主题。对于近代史的分期问题,许多历史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分期标准,从而也就产生了各异的分期的划分阶段。

胡绳提出“基本上用阶级斗争的表现来作为划分的标准”,他提出的以中国近代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及辛亥革命为“三次革命高潮”。并且他还提出了具体的七个历史阶段:1840-1850年,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64—189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形成时期;1895-1900年,近代史的第二次革命高涨时期;1901-1905年,资产阶级同盟团体开始革命;1905-1912年,政权让位给袁世凯(第三次革命高涨时期);1912-1919年,资产阶级革命(旧民主主义革

命)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些反对他的人认为,胡绳提出这“三次革命高潮”是以1840-1919年为限,如果把中国近代史的下限放到1949年即1840-1949年,他的这个观点就不符合实际了,因为后来还发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等革命高潮。

而孙守仁提出“以某个时期矛盾性质的某些变化”作为分期的标准,与胡绳不同的是,孙守仁把中国近代史分为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1840-1864年,国内矛盾处于主导地位时期,即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为主的时期;1864-1894年,中外和好稳定状态时期,也就是发生以地主阶级为领导的洋务运动时期,此时主要是中国向外国列强学习时期;1894-1905年,中外矛盾激化时期,以中日甲午战争和义和团运动为主的动乱时期;1905-1919年,中外关系温和时期,主要是指辛亥革命时期。

关于其他的分期标准还有金冲及提出的“以生产方式的表征和阶级斗争的表征相结合作为分期标准”;李荣华提出的“通过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全面考察,以其表现出的特点作为分期的标准”等等。这些问题的讨论,到了现在,还有不少学者提出不同的分期标准。

以上这些,是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标准及划分阶段的讨论,主要代表就是胡绳、孙守仁、金冲及等人物。在他们的带动下,五十年代期间,展开的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体现出某些局限性。

首先是具有的重要意义:

(一)“三次革命高潮”的论断,既强调了三次革命高涨时期,这三个革命高潮推动了中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步伐,同时又强调了反帝反封建是历史现实决定的不是凭空杜撰的,在当时,中国人民正受着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势力的无情欺压,这必然要使得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首要的任务。再者,它肯定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几次革命的运动中,人民群众在其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它确立了近代史新的学科体系,换言之就是“一条红线,两个过程,三次革命高潮,八大事件”。“一条红线”就是指阶级斗争;“两个过程”即一是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一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三次革命高潮”是指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八大事件”即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二)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性质变化的论断,主要是近代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外国侵略者与中国反侵略者的矛盾,外国侵略者起决定作用和外国侵略性质的变化引起中国社会性质的深刻变化。鸦片战争开始,外国列强纷纷来袭,中国部分清军及官僚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着无数次的反侵略运动,因此,国内的主要矛盾就转向了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起先,外国列强是采取较温和的侵略方式如进行鸦片贸易,后来转为采用武力、战争的手段来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达到其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无形的就已经逐渐改变了中

国社会的性质。

其次是其局限性:

第一是运用理论的局限。很多的历史学家在分析和探讨近代史分期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从整个历史全局笼统地来进行某一个或某一段历史时期的研究,这样就会忽视细节,研究的内容的结果也就不太精确了。

第二是研究内容的局限。五十年代的这场讨论,加强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研究,也很好的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特别是“三次革命高潮”及后来的什么“八大事件”的总体概括,在当时肯定是具有先进意义的,可是,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到了后来这样的概括也就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

第三是思维方法的局限。整个历史的发展是合力的结果,并不是单一力量就可以推动其发展的。在这场讨论中,许多学家们就没有考虑这个“合力”的因素,所以,导致不能把一些有用的历史因素拿来当资料或对象进行研究分析。

综上所述,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学界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的内容的简单评述。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因此,其中必定有许多的不足和难以解决的地方。不过,有了这些宝贵的经验,为以后的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研究就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