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应具有的四个特征

合集下载

好课的四个标准

好课的四个标准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4、注重写作、阅读与口语交际技能的训练,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5、营造开放的,师生互动、真诚投入的教与学的氛围。

6、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

7、注重师生情感世界的融通,强化教师以人格感化学生的意识。

8、注重学生能力的迁移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于上课和说课(一)好课的四个标准——有人、有料、有趣、有变“好课的背后折射的是教师的教育哲学,一个好教师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有他的价值认知和价值取向的,他既不会随心所欲,天马行空,也不会为人左右,失去自我。

好课的艺术,就在于‘放得开,收得拢’,这艺术会让人觉得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会让师生难以忘怀。

”总结起来是四句话——要有人,要有料,要有趣,要有变。

如果浓缩一下就是要有味,能让人回味无穷的味。

课堂要“有人”1、你的课堂上,有生命的成长吗?有人的第一层含义,当然是有学生。

作为一位教师,应该努力从教育的本原来认识我们的课堂,教育是面对人,帮助人的生命生长的,着眼生命生长的课堂,必然是基于学生实际,要从学生生命生长需要出发的。

我们在课上总是习惯于指向考试,指向升学,我们灌输给学生的,很少是指向批判、体验、创造的。

考试升学,找好工作,讨好老婆,过好日子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着眼于人的,但是人生绝对不仅仅是这么一条直线,如果我们的课堂给他们的就这么一条直线,那么将来他们一旦遇到挫折,离开这个轨道的时候,他们就不知所措了。

2、给课堂注入个人风格“有人”的第二层含义,就是有我们自己。

所谓有我们自己就是要有我们的个人风格,是我的“课堂”,这里面包含着“我的”教学哲学。

每个人包括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

没有教师的个体意识,就会失去教学的创造性。

做教师的,学徒,到匠人,到艺人,到专家,这个过程中我们所教的每堂课本就是不一样的。

这原本是常识,可是我们在课堂教学评价时往往只有一个标准,这标准更多的时候是无视施教教师和受教学生的。

3、课堂上要关注情境中的人所谓“有人”,还包括不在场的人,比如教材的编写者,教学纲要、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制定者,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这些孩子身边的人,这才是我们挂在嘴上的“教学情景”。

高中语文一堂好课的“四大要义”--以杨彬老师执教的《与妻书》为例

高中语文一堂好课的“四大要义”--以杨彬老师执教的《与妻书》为例
二是课堂结尾创设的模拟情境。要求学生用书信的形式 表达读完这封“最难忘的革命家书”后的内心所想。这一模拟 情境其实就是“项目化学习”,它很好地呼应了前面的家书评 选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模拟情境” 运用相似原理,依据教学需要,抓住事物主要特征,运用一定 手段进行复现。杨老师考虑到高中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语 言描述的方式激起学生的表达意愿:这封“最难忘的革命家 书”,文字优美瑰丽,情感悲抑纠结,陈意映读后心如刀绞, 几欲赴死;林依新因此奋发图强,承父伟志;千百万革命者读 后前赴后继,慷慨就义;新时代的中学生读后长风破浪,直挂 云帆……生活中有无数个“你”读过这封家书,“你”是谁? “你”想对林觉民说什么?请用书信的形式表达“你”的内心 所想……学生们进入了模拟情境中,将眼前形象与心理积淀、 实际感受与想象联想有机勾连,心潮澎湃,欣然命笔,即兴交 流和展现的书信思维新颖、信仰明晰、情感真挚、文辞朴茂, 令人深受感动。无疑,“情境学习”比老师用线性方式“一二三” 地告知道理、提出要求强得多。特别是模拟情境,只需相似, 语言描述简单易行,因此建议在教学中多多使用,减少位置记 忆、机械灌注之类的教学环节,还学生主动、生动的“学习场”。
四、好课要将“立德树人”任务转化为可操作的路径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 所有语文老师、所有语文教学都要具有课堂落实“立德树人” 的“价值思维。”《与妻书》是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中的重要篇目, 这本身就昭示了教学内容的强烈革命性。对此,杨老师具有清 醒的认识与适切的操作。 首先,杨老师在导语中开宗明义:家书承载着中华民族生 生不息的血缘文化,维系着人间亲情,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是中华民族亲和力的体现。其次,在批注过程中,他强调三个 维度时,突出了“革命文化”板块,不但渲染了“夫妻情深”,还 强化了 “家国情怀”。在“学语言”的基础上,学生阅读、关注 的重点大都倾向于革命大义、革命抱负、理想信仰,而不是单 纯纠结于卿卿我我、朝朝暮暮。第三,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更多 的交流是“我以我血荐轩辕”“苟利国家生死以”;透过文字与 情感,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爱国情怀、革命人格、使命担当。这是 借文明道、文以载道,而不是油水分离、空洞说教。

一堂好课必须具备以下五个特征

一堂好课必须具备以下五个特征

叶澜教授说,一堂好课必须具备以下五个特征:
1.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2.是一堂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3.是一堂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4.是一堂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5.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专家认为,一堂好课必须具备以下五个特性:
1.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参与教学有广度和深度);
2.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学生有实际的收获);
3.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进度,能与学生共同生成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育教学资源);
4.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5.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反思性。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一堂好课,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知识传授和良好的学习体验。

那么,我们如何评价一堂课程的好坏呢?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首先,一堂好课应该具有清晰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清楚地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自己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要学到什么程度。

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不至于迷失在知识的海洋中。

其次,一堂好课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至于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另外,一堂好课还应该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不要只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还要结合实际,引入一些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得到更为全面的知识。

此外,一堂好课还应该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

只有让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思维能力,他们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游刃有余。

最后,一堂好课还应该具有良好的课堂管理和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

综上所述,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还包括了教学目标的明确、学生兴趣的激发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了,才能够真正评价一堂课程的好坏。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阵地。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因此,人们对老师的评价往往与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密切联系在一起。

那么,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呢?从发展性教育的角度出发,好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中,大多数人都认识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在判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上具有重要作用,但究竟应该确立什么样的目标,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以往,人们主要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对知识特别是教材内容的掌握上,对教材以外的目标考虑较少。

当前,在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越来越强调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这里所说的学生的发展包括三个方面:1、基础目标指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

它是国家对未来公民提出的最一般要求,是教学质量的最基本体现。

基础目标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且具体明确,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并反映各门学科的不同特色。

2、提高目标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主体性是学生作为认识、实践和自身发展主体的本质属性,是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根本特征。

主体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方面。

自主性又称独立性,指不受外部强迫与控制,独立、自由地控制自己的思想、支配自己的行为,集中表现为自尊自信、自我调控、独立判断决断、自觉自理等。

主动性是对现实的选择和对外界适应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上,主动性强调学生有高的成就感,强的竞争意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主动积极地参与及强的合作交往能力。

创造性是对现实的超越,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

主体性强的学生不仅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如爱标新立异,爱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喜欢出“新点子”等,而且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到底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呢?或者说评价一堂好课是否有一定的标准。

应该说,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就应该有一定的评价标准,而作为一门艺术,贵在创新,就不应该有唯一的评价标准。

作为一堂好课,最基本的衡量标准还是可以归纳出来的。

数学教学专家邱学华归纳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是三个字:(1)趣、(2)实、(3)活。

语文特级教师袁浩归纳一堂好课的标准是四个字:(1)新、(2)实、(3)活、(4)乐。

上述两位专家对一堂好课特征的归纳可谓殊途同归,精辟凝炼。

假如再将两位专家的观点归并梳理一下,就可概括出四个字:趣、实、活、新。

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先生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提出了三个层面六个度的新课堂评价标准。

第一个层面是教师层面,包括亲和度和整合度。

第二层面是学生层面,包括参与度和练习度。

第三个层面是师生互动的层面,包括自由度和拓展度。

第一,一堂好课要有亲和度。

亲和度指的是教师从情感因素与非情感因素入手,与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建立良好的融洽的亲近感情,使学生愿意接受教师,达到亲其师、信其道、传其道。

也就是说更多地加入了“情商”的成分。

举个例子来说吧,在一堂物理实验课上,一个小时候就拆装东西的男学生由于好奇,竟拆散了实验仪器,正打算重新安装,被老师发现了,这时,这位优秀的教师面对这个平时调皮,上课老是开小差,竟然又弄坏了仪器的学生平静地说:“为什么把仪器拆了?”这位学生只答了两个字“好奇”。

这位教师停了片刻,笑着说:“哦,是这样。

”此时这位老师不但没有批评这个学生,反而若有所悟地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这看上去是件坏事,可从这件事里我们能看出某某同学善于动手实践的能力很强,我希望在这一点上大家向他学习,要有好奇心,多问为什么,积极动手,大胆创新地做好每一个实验。

”这时,这个学生带着一种安全的、自豪的、自信的神色继续重新安装仪器。

虽然那堂课没有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我以为那是一堂好课,应该说是这位充满爱心的老师以热情点燃热情,在随后的学习生活中,这个学生成了一个爱师、爱其课和勤奋向学的好学生,成绩直线上升,还在一次模型制作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新课程标准下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

新课程标准下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

新课程标准下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行实施,给语文课带来了新的评价理念,一堂好的语文课大致应该具备以下特征:1、课程能够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通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教材,合理解读文本,提倡个性化阅读,能过有效地创设情境,能够引到学生深入感知文本,学会与文本3、教师能有效地展示教学基本功,做到扬长避短,且不能以己之长威压学生。

做到语言清晰流畅,使用普通话;教态大方,表情具有感染力;板书条理,合理而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4、教师教学观念更新彻底,能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意识的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具备良好的心态和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更新思想观念,重视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5、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教育机智”,让课堂成为思想和智慧碰撞飞扬的地方。

遵循“教无定法,但有法可循”的原则,确立灵活的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6、课堂应该具备自由、民主、宽松、开放、和谐的特质,教师能够主动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重视和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体验,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7、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课堂之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决不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和“好看”等“伪活跃”效果,而是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引导和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思维状态真正地活跃起来,有效地增加思维量,主动参与教学当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表达,学会质疑,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个性化阅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思想的乐趣。

也许这样的课少了些“热闹”,并不好看,但学生受益,同时也有力地体现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程度这一观点。

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一堂好课

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一堂好课

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一堂好课?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一堂好课?不同的时期,标准不尽相同。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应该明确地表现在课堂教学主体——学生的身上,那么,怎样的课才算一堂好课呢?一般认为好的一堂课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看教学双方是否都要有充足的准备。

教师要了解自己的课堂,教什么、怎么教、教学对象的情况如何,学生同样要有充分的准备——预习,学生预习的深浅程度是一堂课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条件,知道自己今天来学什么,怎么学,什么地方需要重点注意的,可以说,有良好预习习惯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比懵懵懂懂、浑浑噩噩来听课的学生要高出一个水平,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其次,看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好的一堂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激励学生一生对科学知识的执着追求。

这也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

我认为评课中“看学生”就是能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时而聚精会神地听,时而全神贯注地思考,时而欣喜地举手发言,时而富有感情地朗读,时而下笔有神地练习……一堂课下来,学生兴趣盎然,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这节课就是好的。

第三,好课就是要看教学目标实现状况。

一堂好课教学目标要明确、突出,课堂思路要清晰,知识点要落实,教学过程要协调、和谐,学生思维要活跃。

教态自然大方;语音清晰、标准、洪亮,语调抑扬顿挫、有变化,充满激情,有吸引力;书写简明规范、流利清秀;多媒体的应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堂好课必然建立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前提下。

在这样的课上,教师肯定会向学生传授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选择最好的、最适合教学对象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过程的方案,实现学生在自己起点上的最大可能的提高,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第四,课堂要看氛围营造状况,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氛围。

积极的课堂氛围是融洽与和谐、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消极的课堂氛围一般表现为过于寂静、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的基本特征。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到底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或者说评价一堂好课是否有一定的标准。

应该说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就应该有一定的评价标准,而作为一门艺术,贵在创新,就不应该有唯一的评价标准。

俗话说:“各有各法,只要得法”。

但作为一堂好课,最基本的衡量标准还是能够归纳出来的。

数学教学专家邱学华归纳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是三个字,所以本人想从微观操作层面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气氛七个方面对好课的标准作更深入的探讨。

1、教学目标要明确“三要点”教学目标“三要点”具体指“知识吸收点、智能开发点、思想教育点”。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从“三要点”去构建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体系。

“知识吸收点”是指本学科本堂课中要让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智能开发点”是指智力和水平的开发,智力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水平就语数来说主要指听、说、读、写、算、操作等。

“思想教育点”不但仅指思想理解的提升,还包括兴趣的激发,习惯态度的形成,感情的陶冶,意志的锻炼等。

其中“知识吸收点”是好课的基础,“智能开发点”是好课的关键,“思想教育点”是好课灵魂,在教学中教师应准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2、教学原则要突出“三为主”教学原则的“三为主”具体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其中以“学生为主体”应力求让学生在一堂课上有“三得”:“名有所得、一举多得、自求自得”。

“各有所得”是针对学生间的固有差异提出的,要求教师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一举多得”是根据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提出的。

学生学习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促动的过程。

“自求自得”是根据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提出的。

教法是为学法服务的,教师的教归根到底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

让学生自己探求知识,自己寻求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新课改背景下,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课堂评价的尺度呈多元化——新课标的尺度,学生接受程度是尺度,动态生成的效果是尺度,听课教师的主观感受也是一个潜在的尺度。

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课型标准也不尽相同。

正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现编述各家主要观点如下,寄望于从不同角度归纳出共识。

叶澜教授从课堂本身的性质判断,提出了“五实”的标准:①扎实(有意义、有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②充实(有效率,每个学生都有提高);③丰实(生成性,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有形成过程);④平实(常态课,对听课者做到旁若无人);⑤真实(有待完善,课后反思重建,正如于漪所言:“语文是有缺憾的课,任何课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朱永新教授从学生、师生关系、课堂内外几个角度观察,提出了“六度”的标准:①参与度(主动积极参与);②整合度(知识方法技能);③自由度(宽松和谐自然);④达成度(当堂落实达标);⑤练习度(发现体验实践);⑥延展度(关注社会生活)。

巢宗祺教授从课堂、教师、学生三个角度审视,提出“四点”意见:①这节课本身有意义,②这节课有效、真实,③师生情绪饱满,④师生才智得以充分展现。

崔允淳教授提出三点标准:教的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郑金洲教授提出“十化”标准:①课堂教学生活化,②学生学习主动化,③师生互动有效化,④学科教学整合化,⑤教学过程动态化,⑥教学资源优化,⑦教学内容结构化,⑧教学策略综合化,⑨教学对象个别化,⑩教学评价多元化。

山东教育学院的周卫勇教授提出了三条标准:①学生不仅掌握了这节课的绝大部分内容,而且还能学到其他更多的内容;②学生上完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在研究这节课的内容;③学生的学习是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机械的。

一堂好课的标准,从教育美学的角度看:①教学结构(前因后果清楚);②过程流畅(过渡自然);③文化审美(内涵浓厚)。

教师怎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

教师怎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

教师怎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教师的基本功,基本文化素养,对教材、学生的理解水准,驾驭课堂的水平等都将影响着教师的上课质量。

要想上好每一节课,必须要理解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的一些主要原因。

如:上课不准备或者准备不充分,踩着西瓜皮,滑到那里算那里,这样的课很难有效果;学科功力不够,自己都不懂或懂得不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教学水平差,肚子里东西倒不出,课堂管不住,教学自然无效果;一节课的内容太难,学生接受不了;内容太易,学生本来就懂或者不讲就懂;内容太少,学生受益不多;内容太多,食多不化。

总之,内容不当,教学效果一定打折扣。

其他如教学目标不切实际;老师无魅力,学生学习无兴趣;作业布置没有针对性;事后补救不即时,辅导没跟上等等。

都可能使课堂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上好每一节课呢?也就是说上好每一节课应该注意什么呢?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称为备课。

如:熟悉材料,研究新课标,收集材料,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学情,准备教具,课前实验,选择教法、学法、设计习题等。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听课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

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我花了约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了教师备课的真谛。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增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预习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

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

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认真备课。

教师备课时不能仅仅关心本节课上什么内容,怎样上课。

一堂好课的十条评价标准

一堂好课的十条评价标准

一堂好课的十条评价标准一、精神面貌:手握钢枪上战场我认为,评价一堂好课的第一标准就是看师生的精神面貌,是精神抖擞还是吊儿郎当,是全神贯注还是心不在焉,是勤学好问还是冷漠懒散……好的精神面貌应该是和谐、活跃、民主、高效、务实的,由此营造的课堂气氛能让每个参与者都有见贤思齐的上进心、分秒必争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表现欲,身处其中都感到振奋、激昂、欢快、充实。

二、求知欲望:追根究底探黄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怎样提高兴趣?概括说来,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组织得当的教学过程。

内容、形式、过程、环境,都会引发学习兴趣,也可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所以,评价一堂课,第二个方面就看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郁,看老师的煽风点火是否奏效,看课程设计是否能激趣,看合作探究有没有吸引力,看研习收获有没有成就感,看多元互动有没有感召力,看学生的注意力有没有分散转移。

三、教学方式:自主互动求实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借助与同学合作的力量,应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获取新知锻炼能力,并在不断进取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所以,评价一堂课的第三个标准就是学生是否自主,有没有互动,有没有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教学,有没有优势互补倡导合作学习,有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的角度去设计问题,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并提供阶梯式套餐四、教学效率:张弛有度分劳逸综前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元的互动性、自行获取知识的实践性,等等,其实,还可以用一个词来总而言之,那就是“有效性”。

教学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员参与的影响面,二是个体效率的平均值。

效率可以有高低,但如果流于形式没有效益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作用,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

好课首先是充实的、紧张的、有序的、提高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事干,都在忙忙活活,还能井然有序。

五、知识容量:科学合理有梯度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好课堂的教学内容具有如下特征:①教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

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一堂好的课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一次启发思维、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过程。

那么,究竟怎样的课程才能称得上是
一堂上好的课呢?下面,我们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
三个方面来探讨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首先,一堂上好的课程应该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备课
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精心设计教
学内容。

内容要新颖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
内容要有深度,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得到真正的知识提升。

其次,教学方法也是决定一堂课好坏的关键因素。

教师应该根
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讲解、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等。

这样可以使课堂氛围更加
活跃,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最后,教学环境也是影响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个良好的教
学环境可以让学生感到舒适、放松,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教室的
布局要合理,教学设备要完善,教学用具要齐全。

同时,教师的语
言和态度也是影响教学环境的重要因素。

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和和蔼的态度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综上所述,一堂上好的课程应该是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教学环境良好的课程。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得到全面的提升,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创造更多上好的课堂,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能有所收获。

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上好一堂课的标准在我们的生活中,上好一堂课是非常重要的。

一堂好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程才能算是上好一堂课呢?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一堂上好的课程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清楚地知道这堂课的目标是什么,要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

同时,教学目标也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能过高或过低,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挑战与成就。

其次,教学内容也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教学内容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此外,教学内容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除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是影响一堂课质量的重要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既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教学方法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做出调整,使教学过程更加顺畅。

最后,教学手段也是一堂好课不可或缺的部分。

教学手段包括教学工具、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方面。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地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学手段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的来说,上好一堂课的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进行全面的考量和准备。

只有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多样,才能够真正做到上好一堂课的效果。

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

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

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1、一堂好课的传统评价标准第一、内容丰富;第二、概念明确;第三、重点突出;第四、脉络清楚;第五、语言生动;第六、多媒体屏幕显示和板书得当;第七、学时准确;第八、着装典雅.2、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1)、课程的策划与设计(2)、先进教育理念的渗透(3)、知识技能的重点和难点(4)、操作与活动要符合体验的目标(5)、教师要有推动课堂教学生成的能力3、一堂好课的评价原则(1)、好课必须能激起学生兴趣(2)、好课必须要有好的设计(3)、好课必须适应每一个学生(4)、好课应该成为“家常课”(5)、好课应是一种智慧生成课三、好课应该有亮点和特色1、突出某一教学的环节2、师生互动的效果——教学生成3、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作业四、教师上好课应具备三个层面的能力(见层面1)五、怎样观察一堂课(1)、三听:一听——听教师向学生发出的信息二听——听师生交流的信息三听——听学生发出的信息2)、四看:一看——看教师的教态真切否?二看——看教学目标落实否?三看——看师生的互动多向否?四看——看学生的情绪主动否?(3)、一关注:关注——课堂教学中智慧生成的过程与效果。

六、评课记什么?怎么记?1、定性评价的观察记录法:定性评价的主要优点:第一、能整体把握对课堂的真实感受;第二、能体现评课人对课堂现象的理解、思考和深层次分析;三、能灵活地抓住个别有价值的细节;第四、能简便、自由的记录;第五、能主动地、有导向地引领课堂教学的方向。

定性评价的局限性:第一、凭主观经验判断,缺乏严谨的设计和检测;第二、缺乏评价的规范性和统一的指导思想,导致定性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第三、主观性、随机性和个别性导致了评价的随意性,缺乏逻辑性和严密的操作系统;第四、由于评价者个人水平或视角差异,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结论,导致被评价者盲从。

七、评课说什么?怎么说?1、评课说什么?(1)、从优点中发现优点的成因①明显优点的成因②不易被人发现的优点揭秘(2)、从问题中寻找形成问题的原因①课堂为何缺乏生机?②学生为何不配合?③作业为何效果差?④活动为何不活跃?⑤公开课为何表演多?⑥小组合作为何没有效?2、评课怎么说?(1)、实话实说(2)、心理零距离(3)、开门见山说本质(4)、发掘亮点重激励(5)、肯定当中谈希望(6)、放大倾向以引导(7)、简练概括说关键(8)、评课需要灵活性个人感悟:教学是一种不断产生遗憾,不断产生反思的行为,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

谈谈一节好课必备的几个条件

谈谈一节好课必备的几个条件

谈谈一节好课必备的几个条件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课的好坏。

课的好环,是通过上课这一具体教学实践活动反映出来的。

老师这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一堂好课必须具备条件有哪些?我也来浅析自己的看法。

1.要有完整的教案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图。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完整的教案就好象建筑师的施工图纸。

切实可行的教案是上好一节课的首要环节。

所以备课者要求清晰完整地构思自己的授课方案,本节课的知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是什么?该节必备的预备知识有哪些?课堂上准备实施的哪些教学活动?该节将采取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课堂上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怎样引导学生会自主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信念锻炼学生的毅力?如何突出重点、掌握关键、突破难点?就连课堂上什么时候讲什么、写什么、板书在什么位置、什么时候做什么练习?该准备些什么工具,做什么实验?采用什么形式进行课堂小结?布置哪些课后作业更有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且又不加重学生负担……。

实践告诉我们,课前没有经过充分认真细致慎密的备课,授课时没有完整的教案就等于建筑师没有了施工图纸而盲目施工,这样是谈不上要能够上好一节课的。

因此有否完整的教案应作为评价一节课的好环的首要条件和先决因素。

2.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并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堂课有没有明确的目标,是不是达到了教学目标,这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主要尺度。

这里指的是既包括素质教育要求的总目标,又包括本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

这就是通过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和审美观。

一堂好课,应该是整节课都围绕着这些教学目标来进行。

确定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切实际目标,不仅不会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但是,教学目标决不是在于你在教案上写得多么好,而是在于你在课堂去实现教学目标有多少。

如何在课堂通过教学活动更好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呢?第一,不断强化目标意识和训练意识。

新课标背景下的一堂好课的六大标准

新课标背景下的一堂好课的六大标准

新课标背景下的一堂好课的六大标准都说“教无定法”,那一节好课是不是就没有了标准呢?我不这样认为。

好课是有标准的。

01好课可以从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感受来看,其标准是动态发展的从学习内容来看,一节好课,应该是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

从学习结果来看,一节好课,学生除了收获学科知识和技能,更要在学科思想方法上、迁移所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有所进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在“学会”和“会学”上有所进步。

从学习过程来看,一节好课,如果是教师讲授,基本要求是内容清晰、有条理,表达逻辑严密,情感积极投入,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但是,更好的是学生要独立或者合作完成具体的任务,学生是主动学习者,有分析预测、设计方案、动手实践、评价、质疑、表达观点等行为,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并可以进一步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从学习感受来看,一节好课,是学生听了还想听、不愿意下课的课。

学生往往经历了困难,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任务,成功的喜悦才会更强烈。

所以,好课的重要标准是看学生的收获,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有多少学生有收获。

学习真正发生了,学生有实际获得的课,就是好课。

好课的标准是动态发展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教育的目标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到三维目标,再发展到学科核心素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好课的标准也就随之变化了。

曾经,很多老师认为讲清楚、有逻辑就是好课,却忽视了学生有没有学会、是否理解了、是否会应用等问题。

在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记住了就可以。

而现在,能举一反三都无法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了。

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每个学科都要有贡献。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贡献,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好课要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

结合材料二,谈一谈一堂课的合理教学目标应具备的特征2021事

结合材料二,谈一谈一堂课的合理教学目标应具备的特征2021事

结合材料二,谈一谈一堂课的合理教学目标应具备的特征
2021事
问题:结合材料二,谈一谈一堂课的合理教学目标应具备的特征2021事。

我们常说要让课堂充满活力,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想不管是新手还是资深老师都会提出同样的疑惑。

其实,在解决了教什么、如何教、为谁教等一些概念性问题后,只需回归到课堂,你就会豁然开朗,原来简单易行却又有效的方法很多。

请结合自己的经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章。

(20分)合理的教学目标应具备以下特征:1.符合教育规律;2.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3.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4.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探索未知领域。

5.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

答案参考如下:(1)现象、本质兼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抓住最佳契机,并进行层次细分。

(2)由大向小,由近及远,从已知入手达成新知,在科学研究中形成的意识。

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品格。

(3)以物促知,知能互长,变无趣为有趣,实施激励性评价。

(4)由“认知技能训练”过渡到“思维拓展训练”,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学习,锻炼探索式阅读能力。

通过观察感悟,感悟中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度。

注意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5)层层递进,寻找差距,及时反馈矫正,使学生稳定情绪。

层层相连,环环紧扣,环环推进,渐入高潮。

(6)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灵活运用。

这也给我们广大教师留下了更多思考空间,只要用心去思考总能发掘出不
一样的精彩!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堂好课应具有的四个特征?1、好课有德研究课堂教学,从前通常总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层面上,关注的是教材的剪裁、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和选择。

其实,解决好“怎么学”、“为什么教”的问题远比上述两个问题更为重要。

每位学科教师首先要树立育人意识,全面了解并亲近学生,让学生喜欢你,有德的教学才是踏实的教学。

这里的“有德”是指,关注学生学习的心情、态度、习惯,关注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愉快合作、合理评价,让他们会倾听、会观察、会尊重、会欣赏、会助人、会共享、讲文明、讲道理……一些学科教学的问题是:“教书”才是根本,“育人”是教书的副产品,学科教师在课堂评价时更多关注知识,关注解答的对错,考试是优还是良。

其实,还有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要细心地去关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犹如春雨润物,让孩子们的精神生命在每节课的活动中得以成长。

2、好课有效上你的课之前与课后学生是不是有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是衡量一堂“好课”的重要尺度。

好课就应是“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怡情广识,受益匪浅。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利益多少,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受益面的大小。

一堂课对授课班级的学生来说是否有意义,对多少学生有意义,对这些学生有多少意义,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基本依据。

3、好课民主民主不是学生说到哪里,教师就跟到哪里。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与我们教师的预设是有差距的,有时甚至是出乎意料的,学生随时会暴发出很多出乎意料的问题和点子,这就要求教师抛开预设教案,从学生的动态变化中去动态生成我们的课堂教学。

不少教师有这样的体验,课堂上学生之间经常由于认识发生分歧而产生争论。

有些学生的发现甚至是教师始料未及的,有时学生的发言漫无边际,有时学生活动太专注于自己而难以静下心来……教师怎么办每一节课总有课堂教学目标,此时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以目标为导向,对学习过程中不理想的,甚至错误的东西进行匡正。

教师在尊重学生、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同时,更重要的一项任务是要始终明确预定的目标,从而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正确把握方向,即知道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及怎样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当学生认识发生偏差时怎样匡正,学习到什么程度才算完成了本次的学习任务,等等,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质——这就是教师的一权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增强目标意识。

4、好课求真一个班级有优秀的学生,当然也会有不优秀的学生。

说他不优秀,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或是学习成绩不好,或是捣蛋、有行为偏差。

在课堂教学中,要时时关注每一个学生,要注意从他们的反馈中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补救。

学生的想法有深刻的、符合逻辑的,也有肤浅的、违背常规甚至是错误的。

一堂课留有些许“缺憾”,几多“瑕疵”,不是任课教师追求的结果,而是事物的必然。

真实的课才是好课。

课堂对教师的驾驭能力、应变能力都是一种挑战,应对这样的挑战,疏漏、欠缺在所难免,而教师也正是在应对挑战、不断反思与修正失误之中才有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与教学智慧的生成。

总之,要上出一堂好课确实不容易,要做到大部分课是好课就更不容易了,因为好课还要关注目标达成度(自主、合作、探究、引领、语文)、动态生成的把握度(教师的能力),等等。

教学改革,落实学生主体学生,作为学习和成长的主体,而不仅仅是客体。

“主体”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强调人是自立的、自主的、自尊的、自信的、自强的。

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活生生的,是有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能力的人.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于目中无“人”,认为学生是求学者、受教者,是一只“空口袋”,只要老老实实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抄写背记就可以了。

因此,传统教学主张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形成了一套先教后学、先讲后练、以讲为主的教学规程和课堂模式。

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还是客体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一个分水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次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是“主导”。

教育的本质是自育,学习的本质是自学。

学校应该首先是“学”校而不是“教”校,“教”室应该是“学”室,“教”材应该是“学”材。

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作用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提高了。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在于讲好课,更在于引导和诱发学生自己学习,和学生一起学习,还要能应对学生思考和提出的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把教学引向新的高度和深度。

学生主体地位确立了,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就产生了,教育质量和效益自然就提高了。

同时,一批符合时代要求的好教师、名教师也就成长起来了。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经提出教育的两个原则:“自己掌握”和“愉快掌握”。

他认为,“教育的整个过程应该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所引起的心智活动应该一直是内心乐于接受的”。

他说:“学生自己得来的任何一项知识,自己解决的任何一个问题,由于是他自己获得的,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他所有。

”“自己掌握”和“愉快掌握”这两个原则其实是相联系的。

没有自己掌握,就很难有愉快掌握。

尝试教育的高效益正是因为体现了这两个原则。

但是,今天的教育领域,相当多的学校,仍然被传统教育的弊病所笼罩着。

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满堂“问”、满堂“做”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

传统教育的习惯力量表现了其极强的顽固性。

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于过分重视知识传授,而漠视思维训练,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研究的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是当前中国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教师照本宣科,将教科书和标准答案奉为圣旨。

学生会听话,但不敢和不会思考;会答题,但不会独立分析和提出问题。

这对国家的发展是不利的。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根本不用担心中国,因为中国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内,无法给世界提供任何新思想”。

当然她说得太过分了。

但她的话不能不引发我们对现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深思。

知识不能改变世界,思维才能改变世界。

教学改革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从而造就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界充满了西方的话语体系,新名词、新概念到处泛滥。

作为一个全球现代化进程中的后起国家,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是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而也缺少自己的话语权。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许多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中国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这是中国本土的、原创的。

毫不夸张地说,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效果同外国教育理论相比毫不逊色。

这是值得中国教育界自豪的。

现在中国学界包括教育界,普遍流行的论文格式是西方式的。

这类文章一般框架比较宏大,论述系统全面,文辞铺陈华丽,内容却很难说充实,有的则相当空泛,真正有用的东西寥寥无几。

许多论述不能说不对,但是无用。

有许多文章还让人如入五里雾中,不知所云。

据说这类文章很少有真实的阅读量,只有评职称、算工作量、发奖金的统计量。

各级教育系统每年生产的论文数量,如果做一统计,其数量恐怕是惊人的。

但实际上这种文章绝大多数是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最后付之一炬、不了了之。

其浪费可谓惊人。

这种西式论文,孔夫子没写过,朱熹、王阳明没写过,陶行知也没写过。

为什么中国人偏偏要写这种又大又空的西式论文呢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我们当然要学习、研究、借鉴,但希望教育理论界不要太热衷于“贩卖”外国的教育理论,而要大力地扶植、重视和宣传我们本土创立的教育理论、方法和经验。

中国两千多年的教育历史和优良传统已引起世界的关注。

我们应多向国外讲中国的教育故事,把中国原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逐步推向世界,让世界教育界倾听中国的声音。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什么样的课是“好课”这是很多老师共同关注的话题。

并且这也正是在新课堂模式下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努力的方向。

如果一节好课,只是学生老老实实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抄写背记模仿练习,那么,知识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各种传播媒体教育平台将来可取代老师。

冷静下来细细思考,才发现传统的“先教后学、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让我们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和成长的主体,他们是一群活生生的,有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能力的人.;一味的“灌输式”教学,终会慢慢磨灭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

相反,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更多地引导和诱发学生勤于思考,自主学习和总结,学生主体地位确立了,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方法运用好了,学生自然会更喜欢你的课堂;同时,教育质量和效益自然也就提高了。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才是大家心目中的“好课”呢一、好课,必须是学生“全员参与”的课。

老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应该表现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这里的学生,指的是“每一个”。

全员参与,才能实现全员学习。

在当前班额人满的情况下,虽不能落实对个体学生的个别教育,但完全可以实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因材施教。

教学中,不管是演练还是实操,都需老师留意每个学生是否参与进来,你有责任顾及到班级的每一个成员。

二、好课,必须是学生“状态积极”的课。

教育不同于其他领域,根本性就在于主体必须有积极主动的意识。

外力的推动只会影响和激发内在学习状态,内在动力才是持久的。

这也就要求老师们,充分运用各招教学方式,设计好整堂课环节,并且课堂上不断地质疑、激发、引导、鼓励学生,有了问题时引导解决,获得成果时即时评价。

三、好课,必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课。

学习态度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学习,一种是被动学习。

主动学习,心情愉快,精力充沛;被动学习,心情烦躁,精神涣散。

学生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又快又好。

传统教学模式,理论和步骤抄写给学生,然后制作产品;这时候就已经剥夺了学生思考探索的权力;再者你都写好了,学生做与不做或提前做都已无所谓,就因为你在游戏前已让我知道结果。

所以,新课堂模式来临,让我们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实操中学生自己总结记录、探索发现;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展示,自主质疑,全员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将学习当作是一件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

四、好课,必须是有“教师主导”的课。

教师的课堂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习本身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主导”的核心在“导”,放下自己,眼里只有学生,心里装着学生的疑惑,“导”的作用就会发挥好。

实操课,老师“导”地更多的是带动学生有规律的演示和制作,有组织的讲解点评。

如果这一切主导好了,你就是真正“组织者、启发者、指导者”。

五、好课,必须是有“检测反馈”的课。

进行课堂检测并及时反馈,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一面展示自我、认可自我、修正自我的镜子,有了这面镜子就可以温故知新,查漏补缺。

也是老师反思课堂、改进教学的一面镜子,老师可以从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不断修正自己。

同时也是学生巩固落实的一个载体,课堂改革不是不要质量,而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质量,虽然质量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考得更好”应该是其基本要求,一节好课,就应该有最高的课堂达标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