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小组讨论报告

合集下载

催眠研究报告

催眠研究报告

催眠研究报告催眠研究报告引言:催眠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心理学领域研究,它涉及到人类意识、注意力和认知过程的深度调节。

本报告旨在综述催眠研究的历史、方法和发现,并探讨其在临床和非临床应用中的潜力。

历史:催眠术起源于古代文明,古埃及、巴比伦和古希腊文化中的一些实践已被认为是催眠术的先驱。

然而,正式的催眠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奥地利医生弗兰兹·安东·梅斯默的工作。

他提出了“动物磁性”的理论,认为通过触摸和传递磁场可以治疗一些疾病。

梅斯默的研究促进了催眠术的发展,最终成为现代心理治疗和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方法:催眠研究使用多种方法来诱发催眠状态。

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语言指令、引导和暗示来诱导被试进入催眠状态。

此外,也有其他一些诱导方法,如音乐、光线和触摸等。

研究人员通过观察被试的行为、生理指标和脑电图等来评估催眠的效果。

发现:催眠状态下,人们的意识和注意力呈现出特殊的状态。

催眠可以改变人们对时间、空间和身体感觉的感知。

研究还发现,催眠可以调节大脑中的特定区域活动,并对认知功能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还表明,催眠可以改变人们对疼痛的感知,对心理疾病如焦虑和抑郁症的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临床和非临床应用:催眠在临床和非临床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催眠常用于疼痛管理、手术前焦虑的缓解以及对各种心理疾病的治疗。

在心理治疗中,催眠可以帮助人们调整行为模式、改变不良习惯和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此外,催眠还可以用于增强记忆和学习能力。

非临床领域中,催眠被广泛应用于娱乐、表演和个人发展。

结论:催眠研究的发展使我们对意识和认知的理解更加深入。

它在心理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治疗和改善自身能力的方法。

然而,催眠研究仍面临许多挑战,如个体差异、诱导方法的标准化等。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催眠的机制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潜力。

心理催眠课心得体会报告范文(18篇)

心理催眠课心得体会报告范文(18篇)

心理催眠课心得体会报告范文(18篇)第二段:催眠能力的培养。

心理催眠是一门需要技巧和练习的艺术。

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通过培养自己的催眠能力,可以提高催眠的效果。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放松自己,通过深呼吸和想象美好的事物来缓解压力,使自己更易于进入催眠状态。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通过声音和语言的运用来引导受催眠者,使用柔和的语调和积极的暗示,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入催眠状态。

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聆听和观察受催眠者的反应,以便调整自己的引导方式,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第三段:治疗效果的实践。

心理催眠在治疗心理问题方面表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效果。

我在治疗焦虑症、压力和失眠等问题时,通过催眠帮助受催眠者改变了他们的心理状态。

在催眠状态下,他们能够放松身心,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从而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对于一些受伤的人来说,催眠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

通过催眠,他们可以减轻疼痛,并改变对伤口的感觉,加速康复进程。

我曾经见证过一位朋友通过催眠治疗成功地戒掉了吸烟的习惯,这无疑证明了心理催眠在习惯改变方面的有效性。

第四段:自我意识的提升。

心理催眠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心理问题,还可以帮助个人提高自我意识。

在我个人的实践中,催眠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我自己不愿意面对的情感和需要。

通过与自己的对话,我可以探索我内心深处的欲望和潜力。

此外,催眠也帮助我更好地与他人沟通,通过观察和理解他们的语言和肢体语言,我更容易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真实感受。

这种提升的自我意识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第五段:结尾和总结。

通过与心理催眠的接触,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它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从催眠能力的培养到治疗效果的实践,再到自我意识的提升,心理催眠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治疗和发展方式。

然而,催眠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催眠的安全和有效性。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学习和探索心理催眠,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更多的人解决心理问题,提升自我意识。

催眠分析报告

催眠分析报告

催眠分析报告引言催眠分析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催眠师与被催眠者之间的合作,使被催眠者进入一种放松、专注和易于建立沟通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被催眠者可以更容易地接受正面的建议和改变不良习惯。

本文将介绍催眠分析的原理、应用领域和效果评估。

催眠分析的原理催眠分析是基于催眠的概念和理论开发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催眠的目标是通过改变被催眠者的意识状态来实现心理治疗的目的。

催眠分析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放松状态:在催眠分析过程中,被催眠者会进入一种松弛和放松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意识活动减少,对外界的注意力集中在催眠师的引导上。

2.意识改变:催眠分析通过改变被催眠者的意识状态,使其更容易接受催眠师的建议。

在催眠状态下,被催眠者的潜意识更容易接受积极的建议,并改变不良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3.潜意识开放:催眠分析通过打开被催眠者的潜意识,帮助被催眠者探索和解决内心深层的问题。

在催眠状态下,被催眠者可以更容易地回忆起过去的经历和感受,并通过催眠师的引导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

催眠分析的应用领域催眠分析在各种心理治疗领域中都有应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心理疾病治疗催眠分析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心理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

通过催眠分析,可以帮助患者探索和解决内心深层的问题,并提供积极的建议和观点,以改变其不良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2. 辅助学习和记忆催眠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

通过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和注意力,催眠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记忆和理解知识。

3. 运动和表演技能提高催眠分析可用于提高运动员和表演者的技能水平。

通过催眠分析,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解决焦虑和压力,并提供积极的建议和指导,以提高他们在比赛或演出中的表现。

4. 疼痛管理催眠分析可以用于缓解慢性疼痛和其他类型的疼痛。

通过催眠分析,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知和不适感,并提供舒适和放松的体验。

催眠分析的效果评估对于催眠分析的效果评估主要是通过临床研究和患者反馈来进行的。

催眠案例报告

催眠案例报告

催眠案例报告
在临床心理学领域,催眠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治疗方法。

通过催眠,治疗师可以引导患者进入一种放松、集中注意力的状态,从而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改变不良习惯,甚至缓解疼痛。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催眠治疗的案例,以展示催眠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患者简介,小王,25岁,因患有焦虑症而前来求诊。

小王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感到焦虑不安,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经过初步评估,我决定采用催眠治疗的方法来帮助他缓解焦虑症状。

催眠治疗过程,在治疗开始前,我与小王进行了充分沟通,解释了催眠治疗的原理和过程,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

在小王的同意下,我开始了催眠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小王进行深呼吸、放松肌肉等方式,帮助他进入了一种放松、安宁的状态。

随后,我开始对小王进行建议性暗示,引导他放松身心,摆脱焦虑情绪。

在催眠状态下,小王逐渐接受了我的建议,并表现出放松和舒缓的状态。

治疗效果,经过数次催眠治疗后,小王的焦虑症状明显减轻。

他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焦虑感明显减少,睡眠质量也有所改善。

在随访中,小王表示自己的情绪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对催眠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结语,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催眠治疗在缓解焦虑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当然,催眠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对于一些心理疾病,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催眠治疗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手段,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在应用过程中仍需谨慎对待,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为大家对催眠治疗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心理治疗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催眠案例报告

催眠案例报告

催眠案例报告报告人:XXX报告时间:XX年XX月XX日患者信息:姓名:XXX性别:女年龄:32岁职业:空姐主诉:因长期乘坐飞机引起的失眠和情绪不稳定。

病史:患者长期从事空中乘务工作,在不同的时区中频繁穿梭,工作时长不固定,经常在不同的时段内睡眠,生活习惯紊乱。

因此,患者出现了失眠、情绪不稳定的症状。

治疗过程:患者来诊时,被诊断为失眠症和情绪障碍。

经过详细了解病史和症状表现,本人为其设计了催眠治疗方案。

第一次治疗时,本人安排患者在舒适、安静、温馨的环境下接受治疗。

在语言引导、自我暗示下,患者很快进入了催眠状态。

在催眠状态下,患者可以深度放松,慢慢排除精神紧张,获得了美好的信息和感受。

治疗后,该患者主动表达了感受身体放松、思维变得清晰、情绪更加平稳的感觉。

第二次治疗时,患者仍保持催眠状态进入治疗。

治疗中,本人注重引导患者寻找内心中的安全感、舒适感和自我控制感,在语言的指导下,患者可以感受自己每次催眠都会带来愈加深入、愈加美好的精神境界。

治疗中患者表示:感觉身体更加放松,精神状态更加平衡,情绪得到了缓解。

第三次治疗时,患者再次接受催眠治疗。

本人在治疗中的引导中,因患者出现了一些比较明显的情绪反应,注重细致地引导,带领患者穿越古老经典的情感世界,轻松剖析情绪深层次的涵义和演进轨迹,让患者能在治疗中解决及释放情绪问题。

治疗后,该患者表示感觉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变得愈加健康、情绪得到释放、心情更加愉悦,睡眠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

总结:通过三次催眠治疗的辅助下,该患者的失眠和情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缓解和改善。

催眠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方式,有助于患者放松身心,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失眠和情绪问题,使患者重拾健康的身心状态。

失眠患者小组活动计划方案

失眠患者小组活动计划方案

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失眠已经成为现代人普遍面临的问题。

为了帮助失眠患者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我们特制定本小组活动计划方案。

二、活动目标1. 增强失眠患者对失眠的认识,了解失眠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2. 通过小组互动,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应对失眠的能力。

3. 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睡眠质量。

4. 增进患者之间的交流,建立互助支持网络。

三、活动时间每月第一个周六下午2:00-5:00,连续进行6个月。

四、活动地点社区活动中心多功能厅五、活动对象社区内失眠患者,每期活动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

六、活动内容1. 开场介绍(30分钟)- 活动主持人简要介绍活动目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 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介绍失眠的基本知识和常见原因。

2. 小组讨论(60分钟)-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讨论自己的失眠经历,分享改善睡眠的方法。

- 心理咨询师引导讨论,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失眠原因。

3. 放松训练(60分钟)-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放松、肌肉放松等放松训练,学习缓解失眠的方法。

- 专业瑜伽教练或心理咨询师现场指导。

4. 睡眠知识讲座(60分钟)- 邀请睡眠医学专家讲解睡眠的生理机制、睡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 回答患者关于睡眠的疑问。

5. 小组互助分享(30分钟)-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自己在本期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鼓励,建立互助支持网络。

6. 总结与反馈(30分钟)- 活动主持人总结本期活动内容,收集患者反馈意见。

- 邀请心理咨询师针对患者反馈进行解答和指导。

七、活动准备1. 场地布置:准备舒适的座椅、茶水、纸笔等。

2. 物资准备:放松训练所需的瑜伽垫、音乐、眼罩等。

3. 邀请专家:提前联系心理咨询师、睡眠医学专家等。

4. 宣传推广: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宣传。

八、活动评估1. 活动结束后,收集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活动效果。

2. 对活动内容进行总结,根据患者反馈调整活动方案。

催眠活动总结报告

催眠活动总结报告

催眠活动总结报告催眠活动总结报告我受邀参加了一次催眠活动,并在此撰写一份总结报告,对于此次活动进行评估和总结。

本次催眠活动是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催眠师主持,旨在帮助参与者放松身心、解压和改善睡眠质量。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催眠师的专业能力和沟通技巧。

催眠师以亲切和和蔼的态度迎接了我们,并向我们解释了催眠的原理和效果。

他的表达清晰明了,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催眠的作用和目的。

他还在活动开始前耐心回答了我们的问题,让我们更加放心参与。

其次,催眠师使用了一系列专业的催眠技术,带领我们入定。

他的声音温和柔和,充满了安全感。

通过催眠音乐和指令,我们逐渐陷入放松的状态,感受到身心的舒展和解脱。

每个人的体验可能稍有不同,但大多数人都表达了对此次催眠体验的满意。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深感催眠的放松作用。

在催眠状态下,我的身体能够完全放松,心理压力也被大大减轻。

催眠师通过引导我们思考和放松,使我们能够暂时忘记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进而改善睡眠质量。

许多参与者在活动结束后反馈了他们在晚上睡眠中的改善,这正是催眠师主张的效果之一。

除了放松身心和解压之外,我还从催眠活动中学到了一些有关自我调整和情绪管理的技巧。

催眠师在催眠过程中引导我们思考和想象,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找到改善问题和情绪的方法。

这些技巧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情绪波动。

最后,我要衷心感谢催眠师和活动组织者。

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使得这次催眠活动能够圆满成功。

通过这次催眠活动,我不仅得到了放松和解压,还学到了有益的技巧和知识。

我相信这次活动对于所有参与者来说都是一次有意义的体验。

总而言之,本次催眠活动为参与者提供了良好的放松和调整机会,提高了睡眠质量,同时也帮助我们学习了一些自我调整和情绪管理的技巧。

催眠师的专业能力和沟通技巧为整个活动增添了一份安全感和信任感。

希望未来还有更多的催眠活动,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催眠的神奇力量。

集体催眠术

集体催眠术

集体催眠术作者:马维详 | 文章出处:网络集体催眠是对一组受术者同时进行催眠,集体催眠的人数没有一定的限制,可有数人到数十人甚至数百人。

可为了治疗的目的,根据不同的病种和要求来组合进行集体催眠治疗。

在集体催眠前应进行充分的心理准备,要求遵守催眠的规则,勿影响他人,各人倾注于自身的感受和体验,这样易于取得成功。

集体催眠并不是所想象的那样困难,如果施术得当甚至比个别催眠会更易成功,因为在群体中相互有影响和促进作用,而且有一种集体的安全感。

施术时根据条件可取坐位或卧位,分六个步骤进行:第一,入静各人闭目全身放松,聆听自己的呼吸声,各受术者进入入静状态。

第二,凝视要求凝视自己的脚尖,如围圈而坐进行催眠时可以凝视中间的一物(一般微微发亮的金属球或针最为理想),要全力集中,不要它视,注意施术者的指令,而不要求回答,只要求聆听和体验。

然后用一种缓慢而清晰的声音暗示:"现在都已集中注意力凝视,你们会逐渐地感到视力模糊,已感到模糊了,你感到疲劳就闭上眼睛,有人已闭上眼睛了,已不想睁了,闭上眼休息吧!'。

第三,放松暗示受术者:"请注意,现在开始放松面部肌肉,体验一下面部肌肉放松后的舒适感,再放松上肢,放松!放松!"此时会看到受术者手部微微移动,说明在执行指令,如发现个别人未动可能未执行指令或已进入催眠状态,可以试验一下肌肉是否放松,以证实催眠与否。

如个别受术者未达到第三步,就个别加强暗示。

第四,催眠当受术者已入静和放松后就采用催眠暗示语进行暗示:"现在你们已感到非常轻松,非常沉静,你们再体验一下这种舒适感,你们会感到全身温暖,暖流在全身流动。

你们能清晰地听到我的指令,你们只与我保持联系,只与我联系,只听到我在说什么,你们已进入催眠状态了,睡吧!睡吧!在睡眠中只能听到我的指令,你们都已进入催眠状态了。

"可以对受术者用各种暗示的方法进行检验,以证实是否进入催眠状态。

催眠实训报告

催眠实训报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

催眠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在我国逐渐受到关注。

为了提高自身的心理辅导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催眠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了解催眠的基本原理、操作技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训内容1. 催眠的基本原理催眠是一种高度放松的状态,通过引导个体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使其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减弱,从而产生暗示性效应。

催眠的原理主要包括:(1)神经可塑性:催眠状态下,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使得暗示更容易被接受。

(2)心理暗示:催眠过程中,催眠师通过暗示语言、动作等引导个体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

(3)放松状态:催眠师通过引导个体放松身心,降低心理压力,使个体更容易接受暗示。

2. 催眠的操作技巧(1)建立信任关系:催眠师与被催眠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为催眠过程打下基础。

(2)引导放松:通过呼吸、肌肉放松等方法,引导被催眠者进入放松状态。

(3)催眠暗示:运用语言、动作、声音等手段,对被催眠者进行暗示,使其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

(4)结束催眠:在催眠过程中,适时引导被催眠者从催眠状态中醒来。

3. 催眠的实际应用(1)心理治疗:催眠可以用于治疗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疾病。

(2)缓解疼痛:催眠可以减轻疼痛感,适用于慢性疼痛患者。

(3)提高记忆力:催眠可以帮助提高记忆力,适用于学习、考试等场合。

(4)戒烟、减肥:催眠可以帮助个体克服烟瘾、减肥等不良习惯。

1. 提高了自身的心理辅导能力: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催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催眠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为今后从事心理辅导工作打下了基础。

2. 增强了自信心:在实训过程中,我成功引导多位同学进入催眠状态,增强了自身的自信心。

3. 丰富了人生阅历:实训期间,我与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交流学习,拓宽了人生视野。

4. 了解了催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训,我认识到催眠在心理治疗、缓解疼痛、提高记忆力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四、实训总结本次催眠实训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心理辅导能力,还丰富了人生阅历。

学会催眠心理暗示教案

学会催眠心理暗示教案

学会催眠心理暗示教案教案标题:学会催眠心理暗示教案目标:1. 了解催眠心理暗示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催眠心理暗示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催眠心理暗示的能力,以提高自我调节和自我治疗的效果。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催眠心理暗示的概念,并与平常的心理暗示进行对比,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知识讲解:2. 解释催眠心理暗示的原理和作用,强调其在自我调节和自我治疗中的重要性。

3. 分析催眠心理暗示的基本技巧,包括语言暗示、肢体语言、声音和节奏等因素的运用。

示范演练:4. 通过示范演练,向学生展示催眠心理暗示的实际效果。

可以选择一个简单的催眠心理暗示实验,如放松身体、缓解焦虑等。

小组合作:5.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设计一个催眠心理暗示实验,并在小组内进行实践。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实验结果和体会。

讨论和总结:6.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结果,让他们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

7. 引导学生讨论催眠心理暗示的潜在应用领域,如压力管理、自我激励等。

8.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通过学习催眠心理暗示,可以提高自我调节和自我治疗的效果。

作业:9.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催眠心理暗示,如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来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在下节课分享自己的体验。

教学评估:10.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11.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分享体验,评估他们对催眠心理暗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 视频示范催眠心理暗示实验- 小组合作设计实验的材料- 课堂讨论记录表拓展活动:- 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医生来讲解催眠心理暗示的应用案例和注意事项。

-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心理治疗机构,让他们亲身体验催眠心理暗示的效果。

注: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可根据教育阶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洗脑催眠的实验报告

洗脑催眠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心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催眠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逐渐受到关注。

然而,催眠并非神奇,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为了探究洗脑催眠的实质,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催眠过程中被试者的心理变化,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

二、实验目的1. 观察洗脑催眠过程中被试者的心理变化。

2. 分析洗脑催眠的潜在机制。

3. 探讨洗脑催眠在现实生活中可能的应用与风险。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20名志愿者,年龄在18-25岁之间,性别不限,身体健康。

2. 实验设备:催眠椅、录音笔、催眠暗示语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2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分别称为A组和B组。

2. 实验步骤:(1)A组为实验组,接受洗脑催眠;B组为对照组,不接受催眠。

(2)对A组进行催眠,使用录音笔记录催眠过程中的暗示语和被试者的反应。

(3)催眠过程中,催眠师使用暗示语引导被试者放松、集中注意力,并逐渐进入催眠状态。

(4)在催眠状态下,催眠师对被试者进行洗脑催眠,使用暗示语引导被试者改变观念、价值观等。

(5)观察A组和B组在催眠前后的心理变化,包括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

(6)实验结束后,对A组和B组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被试者对催眠的感受和看法。

五、实验结果1. A组在催眠过程中,大部分被试者表现出放松、注意力集中等状态,部分被试者进入催眠状态。

2. 在催眠过程中,催眠师使用暗示语引导A组被试者改变观念、价值观等,部分被试者表现出对暗示语的认同。

3. 实验结束后,A组被试者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与催眠前相比,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变。

4. B组被试者在实验过程中未接受催眠,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与催眠前相比,无明显变化。

5.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A组被试者对催眠的感受较为复杂,部分被试者表示催眠过程中感到愉悦,但也有部分被试者感到不适。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1. 洗脑催眠过程中,被试者心理变化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催眠状态下,被试者的意识水平降低,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降低,更容易接受暗示。

催眠作用实验报告

催眠作用实验报告

催眠作用实验报告催眠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引导被试者进入一种特定的意识状态,使其放松身心,增加对建议的接受度。

催眠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本实验旨在探究催眠对被试者的作用以及催眠的效果与技巧之间的关系。

实验一共招募了30名被试者,他们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催眠经验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差异。

实验采用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设计,在实验条件下进行。

首先,在实验组中,我们采用了催眠技巧来引导被试者进入催眠状态。

催眠师采用了身体放松、专注注意力、暗示等技巧,通过柔和的声音引导被试者进入催眠状态。

催眠师在催眠过程中对被试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暗示,如放松身心、放松呼吸、感受愉悦等。

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了被试者的身体状况,如呼吸规律、肌肉放松度等,并记录下来。

在对照组中,我们采用了安静的环境和轻柔的音乐来放松被试者。

被试者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自由地放松身体,没有催眠师的干预和建议。

同样记录了被试者的身体状况。

实验结果显示,在催眠组中,催眠师的引导和建议能够使被试者更加快速地进入催眠状态。

他们在催眠状态下,呼吸更加平稳,肌肉放松度更高。

同时,被试者也更容易接受催眠师的建议,在催眠状态下,他们更愿意按照催眠师的建议做出动作或回答问题。

而在对照组中,虽然被试者也可以放松身体,但没有催眠师的引导和建议,他们无法达到催眠状态下的深度放松。

进一步分析结果,我们还发现了个体差异对催眠作用的影响。

在实验组中,有些被试者对催眠的接受度较高,更容易进入催眠状态,而另一些被试者的接受度较低,难以达到催眠状态。

这可能与个体对催眠过程的理解、心理状态以及对催眠师的信任程度等因素有关。

在对照组中,被试者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小,因为没有催眠师的引导和建议。

总结起来,本实验结果表明催眠能够对被试者产生一定的作用。

催眠技巧对被试者的放松程度和建议接受度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个体差异也需要考虑,不同个体对催眠的接受度不同。

因此,在实践中,催眠师应该根据被试者的特点和需要采用不同的催眠技巧和建议。

催眠活动总结报告

催眠活动总结报告

催眠活动总结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对催眠活动进行的总结和回顾。

催眠是一种心理治疗技术,通过调整人的意识状态,达到放松身心、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本次催眠活动通过在社区开展催眠课程,为参与者提供了机会体验催眠的效果,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改善睡眠、增强自信等。

在本文档中,将对本次催眠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以及效果进行详细介绍和总结。

2. 催眠活动组织本次催眠活动于日期在社区活动中心举办,共有参与者人数人报名参加。

活动组织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活动策划在活动策划过程中,我们制定了明确的活动目标和主题,确定了活动日期、时间和地点。

我们还成立了一个专业的催眠团队,负责活动的策划和执行。

2.2 活动宣传为了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吸引更多的参与者,我们采用了多种宣传渠道,包括社区公告栏、社交媒体平台、口碑传播等。

我们还设计了宣传海报和宣传册,通过传单发放和线下宣传活动进行推广。

2.3 参与者报名与筛选参与者通过线上报名渠道进行报名。

我们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则进行名额分配,同时也考虑了参与者的个人情况,如年龄、健康状况等,以确保活动的安全性。

2.4 活动准备在活动前,我们将活动场地进行了布置和装饰,以营造放松舒适的氛围。

同时,我们还准备了音乐、道具等催眠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活动组织者也进行了催眠师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催眠技巧。

3. 催眠活动实施3.1 活动流程安排本次催眠活动分为多个环节,包括活动介绍、催眠前准备、催眠过程、觉醒和体验分享等。

我们的活动流程如下:•活动介绍:主持人向参与者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催眠前准备:催眠师通过一系列的放松训练和冥想引导,为参与者创造适宜的催眠环境。

•催眠过程:催眠师使用催眠话术和技巧,引导参与者进入催眠状态,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觉醒:催眠师通过逐渐唤醒的方式,使参与者从催眠状态中恢复过来。

•体验分享:参与者有机会分享他们在催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催眠师也会提供相应的指导和解答。

心理催眠实验报告

心理催眠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催眠是一种古老的心理治疗方法,起源于19世纪。

催眠状态下,个体容易接受暗示,从而产生积极的心理变化。

近年来,催眠在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教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探讨催眠对个体心理状态的影响,验证催眠在心理治疗中的效果。

二、实验目的1. 探讨催眠对个体心理状态的影响;2. 验证催眠在心理治疗中的效果;3. 为催眠在心理咨询、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招募30名志愿者,年龄在18-25岁之间,无精神疾病史,身心健康。

2. 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30名志愿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

3. 实验步骤:(1)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心理测试,了解其心理状态。

(2)对实验组进行催眠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疏导。

(3)催眠治疗过程:由专业催眠师进行,包括放松训练、暗示训练和问题解决训练。

(4)催眠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心理测试,了解其心理状态变化。

(5)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理状态变化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理状态无显著差异。

2. 催眠结束后,实验组在心理测试中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催眠对个体心理状态有积极影响。

3. 在催眠治疗过程中,实验组在问题解决训练中的表现优于对照组。

五、实验分析1. 催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个体的心理状态,提高其心理素质。

2. 催眠治疗在心理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为心理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3. 催眠治疗在心理咨询、教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六、实验结论1. 催眠对个体心理状态有积极影响,能够改善个体的心理素质。

2. 催眠治疗在心理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为心理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3. 催眠治疗在心理咨询、教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七、实验建议1. 进一步研究催眠治疗在不同心理问题中的应用效果。

2. 探讨催眠治疗与其他心理治疗方法的结合应用。

3. 培养专业催眠师,提高催眠治疗的质量。

北师大心理学 小组报告 催眠

北师大心理学 小组报告 催眠

• 各类神经症 • 转换型癔症(失语,瘫痪) • 心因性遗忘 • 情绪反应状态 • ......
four
参考文献
[1]张亚. 催眠疗法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治疗中的应用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程族桁,王奕冉.催眠疗法缓解高中生考试焦虑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 践,2008(09):884-885. [3]焦歆益. 睡眠医学与催眠疗法[C]. 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等:中国睡 眠研究会,2019:107-117. [4]徐清照,周丽.催眠结合认知疗法对抑郁症的治疗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10):193. [5]陈斌. 催眠疗法在抑郁大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和个案治疗中的应用初探[D].西北师范 大学,2008. [6]孙芬,梁爽.催眠疗法对现代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社会心理科学.2017,32 (01):14-16
6、解除催眠状态。
抑郁症的催眠疗法
depression
抑郁症属于低弱的情绪,情感障碍,临床 实践表明,催眠疗法对抑郁症的治疗效 果非常显著。这主要由患者的心理特
点所决定。
常用疗法:
宣泄法
电影法
认知观念矫正
针对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 态、焦虑状态或压力状态 的人,对于那些蒙受挫折而
心境抑郁的人
在催眠状态诱发抑郁症患 者产生抑郁的情景,他们在 “屏幕”上看到的是自我 的心象,可以真切的揭示产
催眠
Group 1
1708180030 李小雪 1717050017 郭芮君 1707030100 张翔宇 1707030066 任智钰 1707030097 张铭杨 1707030059 麦家豪 1707050030 林凌潇
one
The concept and purpose of hypnosis.

催眠案例报告

催眠案例报告

催眠案例报告在心理治疗领域,催眠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催眠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探索潜意识,解决心理问题。

下面我将介绍一个催眠案例,让大家了解催眠在实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患者小王,25岁,因工作压力大、睡眠质量差、情绪波动大等问题,前来寻求心理治疗帮助。

经过初步评估,发现小王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同时伴随着失眠和食欲不振的症状。

在与小王进行深入交谈后,我决定采用催眠治疗的方式来帮助他缓解压力、调整情绪。

在第一次催眠治疗中,我引导小王闭上双眼,放松身体,呼吸放慢,然后逐渐进入催眠状态。

在催眠状态下,我引导小王回忆起一些愉快的经历,让他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放松。

同时,我对小王进行了一些正念建设的暗示,帮助他树立积极的心态,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经过几次催眠治疗后,小王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失眠和食欲问题有所改善。

在催眠状态下,小王也逐渐学会了自我催眠的技巧,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我放松,调节情绪。

在治疗的过程中,我还对小王进行了一些认知行为疗法的辅助,帮助他建立起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观念。

经过两个月的催眠治疗,小王的情绪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工作和生活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通过催眠治疗,小王学会了更好地面对压力,调节情绪,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催眠治疗在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上的有效性。

当然,催眠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对于一些精神疾病患者,催眠治疗可能并不适合。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催眠治疗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在专业心理治疗师的指导下,催眠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调整情绪,解决心理问题,提升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介绍,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催眠治疗的应用效果,以及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催眠案例报告模板范文

催眠案例报告模板范文

催眠案例报告模板范文
概述
本报告将介绍一位受试者在催眠下经历到的情况以及催眠治疗对其是否有效果
的判断。

该受试者是一位20多岁的男性,因长期抑郁、焦虑而前来治疗。

催眠前情况
在催眠前,该受试者表现出明显的紧张和抵抗情绪。

在进行入眠引导时需要更
加细心耐心,才能够达到催眠状态。

在进入催眠状态后,身体逐渐放松,情绪也逐渐变得平静。

催眠治疗过程
在催眠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先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倾听和引导。

然后,治疗师进
行了一些暗示,让受试者可以回忆出自己的一些积极、快乐和有意义的事情,以此来增强其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肯定感。

接着,治疗师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暗示,让受试者能够想象自己正在进行一场轻松、愉快的旅行,以此达到放松和舒缓心情的目的。

催眠后情况
在催眠后,受试者表现出一定的愉悦感和放松感,同时也表现出自信心和减少
了一些烦躁和紧张的情绪。

在回顾整个催眠过程中,受试者表达了对治疗师的感激和信任,认为自己在得到了良好的帮助和安慰,同时也感觉到了治疗的成果。

治疗效果评估
在接下来的治疗中,受试者的情绪变得更加平静和稳定,对于催眠治疗的反应
也变得更加积极和配合。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受试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和改善。

在最后一次催眠治疗后,受试者表示自己的心情得到了极大的舒缓和放松,对于治疗效果感到满意。

结论
可以得出结论,催眠治疗在该受试者身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和效果,对于改善
其情绪、减轻焦虑和烦躁等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也说明了催眠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受试者的自我肯定感和价值感,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帮助。

神奇的催眠教案

神奇的催眠教案

神奇的催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16课《神奇的变化》。

本节课主要介绍催眠的概念、原理和现象,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催眠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催眠的概念,知道催眠是一种神奇的心理现象。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催眠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催眠的概念、原理和现象。

难点:催眠的原理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催眠实验,引发学生对催眠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和视频,讲解催眠的概念、原理和现象,让学生了解催眠的基本知识。

3. 实验观察:让学生观看一系列催眠实验,观察催眠状态下的个体表现,引导学生分析催眠的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催眠现象,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催眠的作用和原理。

5.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催眠,感受催眠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催眠概念:一种神奇的心理现象原理:大脑皮层的活动受到特定刺激的影响现象:催眠状态下的个体表现作用:放松身心、提高专注力、改善睡眠等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次自己或他人的催眠经历,并分析催眠的特点。

答案:略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催眠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答案:略3. 设计一个简单的催眠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催眠的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

通过观察和体验,学生对催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理解催眠的原理和作用。

但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催眠的恐惧心理较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克服。

拓展延伸:1. 深入了解催眠的原理,探究催眠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

2. 学习相关心理辅导技巧,运用催眠帮助他人解决心理问题。

催眠报告

催眠报告

催眠报告- (1)个案家族图个案面对的问题:头痛和失眠个案所要的成果:放松和睡眠所用的催眠技巧/ 步骤 :渐进方松法让个案近入催眠壮态,用电视画框引导法,用视觉,感觉带领个案近入更深层,(个案在催眠时看到母亲样子就哭了),一路带领她看下去并给她暗式说母亲现在很安祥,快乐,同时也要个案快乐。

唤醒个案时,用倒数数字的方法。

个案过后的反应:放松了很多,头也没那么痛了。

我的感想:觉得自己很容易投入感情,会跟个案一样有伤心的感觉。

催眠报告- (2)个案家族图个案是个女人,已婚,有两个孩子。

个案面对的问题:好奇心个案所要的成果:想知道她和她的前男友在前世是什么关系。

所用的催眠技巧/ 步骤 :用书本做注视焦点转移法让个案近入催眠壮态,由于个案看不到什么,再用电视画框引导法,用视觉,感觉带领个案近入更深层,(个案在催眠时看到小时候和父亲去旅行,由于不是个案要的结果,所以我得到个案的同意,引导个案把电视的频道转到另一个频道。

个案去到一间屋子里,看到很多陌生人,一会儿又说去到一间咖啡店,但是还是找不到她所说的前男友,只好放弃,把她唤醒。

唤醒个案时,用倒数数字的方法。

个案过后的反应:好像去旅行回来。

我的感想:好像被个案玩弄的感觉,因为个案在催眠时说话的动作很夸张,就好像平常和朋友谈天吹牛一样的感觉。

创新的催眠方法让个案想象自己正在停车场要把车子驾出来,经过一层又一层的停车场,车子一直在另一个停车场转到另一个停车场。

但他停在一个停车场时,他看到了什么。

就好像在车子里看到车子外发生了什么事。

因为不管外面发生了什么事,自己在车子里,上了锁,是感到安全的。

不知可不可以行的通,因为没给个案试用过,而且要个案是会驾车的才行。

我想到这个方法,因为如果给我自己使用我会有很大的安全感,也可以放心的去看一些我要看又害怕看的东西。

初级催眠–个案的报告姓名:吴美玲日期:22/06/200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催眠小组讨论话题导读1、催眠导论2、催眠铺垫活动3、催眠体验4、催眠治疗的应用5、总结活动参加催眠小组各位同学大家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希望大家围绕这些讨论话题看相关的书籍,并在寻找和思考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通过大家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总结,作为发言的提纲。

兴趣让我们聚在一起,希望大家能在我们共同的学习中能体验到催眠带给我们的乐趣,2013年4月8日催眠小组讨论总结1、催眠导论 (3)1.2催眠历史 (4)1.3催眠术的实质 (14)1.4催眠的用途 (14)2、催眠体验铺垫:认识自我团体活动 (15)3、催眠体验:自我探索 (19)3.1营造氛围 (20)3.3敏感度测试 (20)3.4第二次敏感度测试(变相增加敏感度备选) (22)3.5诱导策略 (23)3.6体验阶段 (23)4、催眠治疗的应用 (25)4.1催眠治疗之减肥 (25)4.11何为肥胖(改变人们对胖的不合理认知) (25)4.12造成肥胖的原因 (26)4.13了解求助者对肥胖的看法(找出一些不易发现的信念,以此为突破口,减肥就会变得自然而然,轻松简单) (27)4.14催眠减肥的原理 (27)4.15催眠减肥法- 催眠过程 (28)4.16催眠减肥法- 主要优势 (29)4.17催眠过程的应注意的问题 (29)4.18催眠减肥法- 具体案例 (30)4.19催眠师的选择 (30)4.10催眠减肥引导词模版(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调整) (31)4.2催眠治疗之失眠 (33)一.什么是失眠? (33)二、失眠的来源(确定催眠治疗的范围) (34)三.对失眠的看法(信念系统) (35)四、失眠的症状(界定是否是失眠) (35)5.总结方案:心理法庭 (39)1、催眠导论1.1催眠开题报告1.11学习催眠的一个基本原则:导人向善1.12打开催眠大门的两把钥匙:放松,想象1.13催眠的三大门派:独裁派:崇尚强大的意念标准派: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合作派:多层次的沟通1.14学习催眠的途径体验:体验过才会更好地引发阅读:借鉴前人经验是必经之路思考:技巧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内化为能力实践:是学习催眠的目的是检验和提升催眠能力的最根本途径1.15、进行催眠的操作步骤收集资料、设定目标、解疑答惑;(敏感度测试)导入浅度催眠状态;加深催眠状态;催眠治疗;唤醒及被催眠者反馈1.16成为合格催眠师的基本要求统整性;信心灵活;创造性;耐心;言语表达;观察力,终极主线:实践——反思——实践……1.2催眠历史(1)催眠有一个悠久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时间、纵向)(2)催眠源于东方,发展于西方。

(空间、横向)3.催眠史上的代表(1)古埃及的“睡眠寺院”(古埃及在地缘上大部分属于北非地区,但是在历史学范畴中一般将其视为近东文明,所以一般认为古埃及是东方国家。

)历史上有关催眠现象的最早记载是在公元前3766年。

有这样一段记载称,古埃及的巴比鲁斯的一位咒术师制造出了很多与催眠相似的现象。

据说在古埃及,很多病人聚集到“睡眠寺院”,那里的神官用咒语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给病人治病。

其中甚至有记载称,在睡眠过程中,病人的梦中会出现启示,并教授病人治疗方法。

这与现在依然在进行的基于催眠暗示的梦的诱导很相似。

当时的神官是掌权者,神官本身就具有一种强有力的威光暗示。

人们一旦受到神官的暗示(咒语),会比现代人更简单地进入恍惚状态(当然,当时还没有这种词语)吧。

他们相信借助神官的帮助,可以得到神的庇佑,从而使疾病痊愈。

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很严重的疾病也被简单地治愈了吧。

(2)中国的“祝由术”《黄帝内经》在3500年前就提到过催眠现象。

中医第十三科是祝由科。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扫除封建迷信活动,中医里面的祝由科被去掉了。

但经过专家的研究发现,实际上祝由科是最原始的人类催眠疗法。

什么叫祝由疗法?“祝”就是“告诉”,“由”就是“缘由”,祝由疗法体的含义就是,告诉你疾病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把原因去除掉,疾病就好了。

例如,因迷信思想而导致的“鬼怪附体”,致使腰酸背痛不能动弹,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一癔病附体。

治疗时可以这样进行:将病人带到一个专门的治疗场所,让病人躺下,再引导他专注放松,迷迷糊糊入睡,待他安静迷糊后,对他进行下面的语言诱导治疗:“你现在是不是腰酸背痛、动弹不得?”“是。

”“那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有一个懒鬼附在我身上。

”(并非真的有鬼附体,而是他自己心理上觉得是鬼附体了,是一种不良的自我暗示)“那懒鬼怕什么?”“怕火盆,怕红,怕桃树枝。

”“好的,拿一个盆来烧火,把他抬起来过火盆。

”然后,四个人把他抬起来在火盆上过火,反复来回过几次后,突然大力一敲火盆,并大喊一声:“滚!”(注:其实是心理暗示)接着问:“是不是走了?(注:还是心理暗示与引导)”“好,走了。

(旁边有人答道)”于是,病人“信以为真”地感觉康复了。

然后再用桃树枝在病人身上打一打(其实还是心理暗示),促进他更好地康复。

祝由疗法其实就是进入病人的心灵世界,用符合他内在看法的方法去解决他的问题,用他的话、他自己的逻辑影响他改变,是用他的钥匙开他的锁。

简单地说,祝由疗法就是谈话交流,解释心理问题和疾病的原因,从而达成共识。

达成共识以后,对方形成和认定了虚假的疾病因果逻辑关系,然后虚拟地去除病因(因),病因(因)消除了,病的结果(果)就自然好转或消失了。

有很多疑难病症实际上是不良的心理暗示病,要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病人内在的看法‘以及对病情的逻辑关系认定,用他(病人)的钥匙开他的锁,才能更好地解决病人的病困。

如果一味呵斥病人为“迷信”没有任何治疗效果。

这些心理暗示病,光吃1药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他们所有的问题是他们内心的心理与看法出了问题,所以只能用符合他内在心理看法的方法才能引导和解决他们的问题,并把他们引导到科学的轨道上来。

(3)麦斯默术---动物磁力说弗朗茨•麦斯默(Franz Mesmer,1734-1815)通常被认为是现代催眠理论和实践的创立者。

他认为,人体内磁性流体的不均衡(如分布不均衡)导致疾病,而疾病则影响人的健康。

所以,通过一场痉挛性的康复“危机”而使得通道磁力进入受试者体内才能恢复机体平衡。

将“麦斯默催眠”导致的痉挛行为与当代催眠引起的放松行为进行对照很有趣,因为这表现了催眠现象(表现形式)是如何随着社会情境中隐含的信念和价值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麦斯默最初的催眠仪式使用了真正的磁铁;后来的“发现”显示动物磁力可以转到其他治疗目标身上,包括树、麦斯默式催眠师的手、一种被称做baquet的装置。

一个拜访过麦斯默家的人曾这样描述:前几天我在他家亲眼看到了他的操作方法。

在房间的中央有放一个大约一英尺半高、被称作baquet的容器。

容器很大,20个人都能很容易地围坐在它的周围。

容器上面有盖子,在盖子的边缘,有着和围坐的人数相对应的孔洞。

洞中插有铁棒,铁棒高矮不一,向外成直角弯曲,以代表将用到的人体的某个部位。

除了这些铁棒,还有一个铁棒将一个受试者和baquet连接在一起,此受试者再传向其他人,直至传遍周围所有人。

当麦斯默接近时即可感觉到其效应,据说不需直接接触,此人仅通过其眼睛和手的特定动作就能向他人传递能量。

我和一些亲眼目睹这些效应的人交谈过,他们曾随着麦斯默手部的运动产生了痉挛和移动……(引自Ellenberger,1970,p.64)。

麦斯默强调,惊人的治愈作用看似来自这种仪式,其实应归功于动物磁力的物理能量。

他拒绝任何心理成分的解释(如果我们记得心理学是在麦斯默所处时代之后才发展起来的学科时,就不会觉得他没有考虑心理解释令人非常惊讶了)。

由于只有麦斯默和少数几名超凡的人似乎拥有传导磁力的能力,所以麦斯默很快在法国和奥地利发起了盈利性活动。

然而,由于人们质疑他的理论和活他很快便处于强烈的科学审查压力之下。

几个主要的科学调查组的调查结论是,麦斯默的物理理论没有事实依据。

有趣的是,麦斯默催眠术所产生的不可否认的生动效应显示了想象、暗示以及非凡的人际关系具有治疗潜能,但是没有一个调查组考虑过此效应的可能性。

(4)布莱德---睡眠说最早使用催眠这个词的,是英国的外科医生詹姆斯·布莱德。

詹姆斯·布莱德( Janies Braid,1795-1860)是一位睡眠修正理论的早期支持者。

布莱德在早期工作中,要求受试者紧盯着略高于眼睛上方的兰个点,几分钟后,受试者的眼睛就会因疲劳而闭上。

布莱德认为这是睡眠样神经生理学状态的开始,它引起疲惫,进而导致控制眼睛和眼睑的神经中枢麻痹。

他起初称此为“神经催眠”,后来简称“催眠”( hypnotism,来自希腊词语hypnos,意为睡眠)。

后来,布莱德改变了他最初关于催眠的睡眠样本质的结论,建议以精神集中状态来代替,他将其命名为“单一观念”(monoideism,即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心理观念)。

(5)利保尔特与博恩海姆-----南希学派法国乡村的医师安布鲁斯·利保尔特和南锡医科大学教授希博莱特·博恩海姆,明确提出暗示在催眠中的重要性的,还提出了到今天为止我们仍然非常认同的“观念运动”概念。

所谓“观念运动”,就是人的脑子里出现什么观念,人就有什么样的身体动作。

利保尔特最初虽然是从麦斯麦术的研究走入催眠世界的,但是不久,他就摆脱了磁气治疗,并始用话语暗示进行催眠治疗。

他认为催眠与睡眠是类似的,而且催眠是通过暗示引起的睡眠。

曾经在农村开诊所的医师利保尔特能在催眠史上留名的契机,是从治疗博恩海姆的病人开始的。

据说那个长年受坐骨神经痛折磨的病人,被利保尔特用催眠疗法法完全治愈了。

这对博恩海姆也许是一个晴天霹雳吧。

因为自己没能治愈的患者,却被一种不知来由的方法非常简单地治愈了。

但是,他在直接见到利保尔特,,亲眼看到那种治疗场面之后,不得不承认利保尔特的疗法很有价值。

以此为契机,他们成了工作生涯的搭档,携手利用直接暗示进行了许多催眠治疗。

博恩海姆于1884年和1886年两次出版《暗示与将其应用于治疗》,这使两个人名满欧洲。

接着,为了学习他们的疗法,来自各国的许多医生都聚集到利保尔特和博恩海姆那里,加入了催眠研究。

利保尔特与博恩海姆的研究小组后来被称为南锡学派。

(6)吉恩,马丁·夏科----巴黎学派利保尔特与博恩海姆在南锡进行催眠治疗的时候,在巴黎的萨尔帕蒂里尔医院,有一个男人也在致力于催眠的研究。

他就是神经学专家吉恩·马丁·夏科。

夏科通过研究发现,催眠可以治疗癔病的许多症状,如瘫痪、失聪、失明等。

但他认为,只有歇斯底里的人才能被催眠。

夏科觉得催眠确实有科学的一面,但是他认为催眠状态是癔病的发作,是病理性的神经症。

由于他只局限于研究病人,所以没有办法推广,他也拒绝用这种方法给病人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