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
2.比大小(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2.比大小(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2.比大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主要涉及第二章第三节“比大小”。
教材中通过引入水果图片,让学生认识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学会用“大于”、“小于”和“等于”进行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观察物体的大小,并运用“大于”、“小于”和“等于”进行比较。
2.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运用“大于”、“小于”和“等于”进行比较。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观察物体的大小,并运用比较符号进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果图片、卡片、实物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卡片和实物,讲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举例说明如何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并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比较练习。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练习题目包括:比较水果大小、比较动物身高、比较物品重量等。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例题如下: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请问:小红比小明多几个苹果?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比较大小的符号:大于:>小于:<等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比较大小题目一:比较水果大小苹果>橘子香蕉<橙子西瓜=草莓题目二:比较动物身高兔子>猫狗<狮子大象=长颈鹿题目三:比较物品重量书本>铅笔篮球<足球书包=椅子2. 作业答案:题目一答案:橘子<苹果;香蕉<橙子;西瓜>草莓题目二答案:兔子>猫;狗<狮子;大象<长颈鹿题目三答案:书本>铅笔;篮球<足球;书包>椅子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随堂练习、例题讲解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比大小》(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比大小》(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比大小》(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设计的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77页的“比较大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并能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地、正确地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相应的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卡片、实物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哪个物体大,哪个物体小。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讲解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步骤,并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比较学具的大小,并用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1. 观察2. 比较3. 表示七、作业设计1. 比较下列物品的大小,并用符号表示比较结果:(1)苹果和橙子(2)书本和笔记本(3)小鸟和飞机2. 小组内互相比较身高,并用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正确地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比较不同物体的大小,如:家具、交通工具、动植物等。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我选择了生动且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来作为实践情景引入的部分。
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6篇
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6篇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篇1[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册教材17页[教材分析及思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在前面学过的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的基础上进行的。
新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了三只猴子分水果(4个梨,3个桃子,2只香蕉)的主题内容,在一个班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效果并不是很好。
感觉这一内容离儿童的实际生活远了一点点,给学生的感觉不够鲜活。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进行教学。
也指出课堂教学中学习材料的提供途径应该是多样的,可以是教师提供,也可以是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应该是丰富的,便于学生进行探索与研究。
根据这一理念的指导,在第2个班教学时我有所改进,我从学生自己身上所具有的东西入手,引导他们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从而引出“t;、>和=”的认识和新知识的学习过程。
改变后的情境更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认识符号“”、t;、“=”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大小。
2、能力目标: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数字啊?(出示1--5数字卡片)。
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同桌互相找找说说对方身上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用1-5来表示的。
比一比谁最棒,找得又快又多!2.同桌互找互说。
一人说另一人听。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请愿意向全班同学汇报的同桌来说说。
(1个鼻子,2只眼睛,2只耳朵,2只手,2只脚,1条辫子,3个兜,衣服上有4朵花,4个字,5个手指头)[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
在第二次的教学中,我一开始就创设让学生去同桌身上找能用1-5来表示的东西的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学生个个兴趣高涨地去找去发现,并快乐地体验到原来自己身上也藏着这么多的数学知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比大小的实际意义;
2.能够用大、小符号比较物体的大小;
3.能够根据题意和实际情景,进行大小比较。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理解比大小的概念;
2.训练学生使用大、小符号进行比较;
3.帮助学生将比大小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内容
1.比大小的实际意义;
2.大、小符号的运用;
3.有关比大小的实际题目。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展示设备;
2.大、小物体模型;
3.比大小的实际题目。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物体,引导学生认识大小的概念。
2. 学习比大小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种物体的大小,并开始认识大小之间的关系。
3. 训练使用大、小符号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使用“大于”、“小于”符号进行物体大小的比较。
4. 进行实际练习
设计一些实际题目,让学生进行比大小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拓展
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比大小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从实际中认识到比大小的重要性,并掌握了使用大、小符号进行比较的方法。
七、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比较大小,并记录下来。
八、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找出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比大小的基础上,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精品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比大小的概念,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比大小的操作。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实物进行比大小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比大小的概念。
2.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比大小的学习。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比大小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大小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2.实物:水果、玩具等具有大小不同的实物。
3.PPT或黑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展示几种大小不同的实物给学生看,引导学生讨论并提出哪个大、哪个小。
2. 学习比大小(20分钟)1.讲解比大小的概念,并通过实物让学生进行比大小练习。
2.让学生模仿老师比大小,然后让学生两两合作进行比大小活动。
3. 操作练习(15分钟)1.发放练习册,让学生进行比大小的练习。
2.辅导学生对比大小时的思路和方法。
4. 拓展活动(10分钟)1.让学生自带实物进行比大小游戏,如比大小接力等。
2.教师在辅导学生过程中提出扩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 总结(5分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比大小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大小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初次接触比大小概念时,需要引导他们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以促进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学生回家后可以和家长一起做比大小游戏,锻炼他们在生活中的比大小能力。
2.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 》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比较不同大小的物品,认识大小的概念。
2.掌握简单的比较大小的方法,能够用“大”、“小”来描述物品的大小关系。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大小的知识,如购物、整理物品等。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大”、“小”这两个比较大小的概念。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知识进行实际的比较大小操作。
三、教学内容1.“大”、“小”的认识与比较。
2.巧用大小比较进行购物。
四、教学准备1.黑板、彩色粘贴纸、学生小组活动资料。
五、教学过程1. 游戏导入•老师出示两个不同大小的实物,让学生用“大”、“小”进行比较。
比如:一个大苹果和一个小苹果,让学生说出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2. 概念讲解•通过多组示例的比较,让学生理解“大”、“小”的含义,并进行简单的概念讲解。
3. 认知巩固•让学生自己带来一个物品,让同桌的同学互相比较大小,用“大”、“小”进行描述。
4. 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若干物品图片,让学生用粘贴纸标注“大”、“小”,然后组内讨论每个物品的大小关系。
5. 温故知新•示范购物情景,老师出示不同大小的物品图片,让学生选择大小合适的物品进行模拟购物练习。
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比较物品的大小,掌握了描述大小的词语“大”、“小”,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七、课后作业1.整理房间,将物品按大小分类整理。
2.背诵课文中出现的描述大小的词语。
以上是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希木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物品的大小关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通用8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通用8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篇1【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符号“>”、“<”和“=”,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及其他有关图片。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什么?3后面是什么?(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
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1、出示主题画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子梨桃子香蕉3432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3=33>23<43等于33大于23小于4(1)老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向大数,尖端朝向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和“=”的?2、出示第17页下面做一做:(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两种东西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4,谁会读?一只熊吃了一颗玉米。
玉米够吗?三、练一练第18页练习三的第3题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四、归纳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符号“>”、“<”和“=”来表示,比较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篇2教学内容:比大小P17教学目标:1、通过计数和比较活动,体验比较方法的多少。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最新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最新范文1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正负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会解决正负相差的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运用抵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一、游戏感知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
1、师生游戏师:同学们,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玩过吗?(玩过)好,我们就来玩玩,谁愿意和我玩?(师生游戏,其它学生当裁判,并要求做好记录)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你认为谁赢了?师:比赛的时候还要给比赛双方记录成绩,你认为怎样记录成绩好呢?(揭示课题)出示评分规则:胜一局记1分,平一局记0分,负一局记-1分。
【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体验负数在生活中产生的必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师生共同记录比赛成绩)师:现在我俩的得分分别是多少?师:你是怎样想?生:+1和-1可以互相抵消?师: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结果是多少?2、生生游戏师:你们想自己玩一次吗?两人一组,3局定胜负,必须有一人记录成绩。
(学生活动)(反馈比赛结果)3、深入了解抵消的应用师:如果老师想反败为胜,你认为老师至少还要胜几场?师:这时两人得分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师:除了像+1和-1,+2和-2这样的数相抵消结果为0,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师:+5和-3,-5和+3还能互相抵消吗?小结:意义想反的两个数,我们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把正数和负数合并起来,我们可以采用抵消的方法进行计算。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正负数的意义,理解抵消在正负数计算中的应用,从而使机械的数学计算变得有趣。
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只是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二、从时间轴上求正负数的相差数。
(课件出示:天宫神八交会对接)师:从这张图片你看明白了什么?师:你知道太空人两餐相差多长时间吗?师:你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吗?【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现实的情境,并以别开生面的“神八、天宫一号太空一吻”的场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负数所表示的意义,并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合作交流、不断探索以获得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优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比大小的基本概念。
2.能够运用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进行大小比较。
二、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辅助教具:数字卡片、大于、小于、等于符号卡片。
3.教学环境:教室内需要有黑板或白板。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和数字卡片2,请学生比较这两个数字的大小。
学生积极参与比较,认识到数字1比数字2小,引出比大小的概念。
2. 学习内容
1.明确比较的对象,可利用水果或玩具等实物让学生比较大小。
2.引入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大小比较的训练。
3.练习:出示一系列的数字或物品,让学生两两比较大小,用符号表示
大小关系。
3. 拓展与应用
1.让学生分组,自行选择物品进行大小比较并用符号表示。
2.导入生活中的例子,如比较水果的大小、比较自己的年龄等。
4. 总结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大小比较的重要性,以及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运用。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生活实例引入比大小的概念,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通过小组合作以及个人操作,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加入更多趣味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最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比较大小教案一年级数学
比较大小教案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教案一年级数学篇1教学内容:教材38-40页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1、数数:从100倒数到50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你是怎样想的?”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
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1、教学例七:(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
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
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3、比大小。
(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
(2)十位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精选4篇)_0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精选4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1)学生用纸折分数(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3/4,1/4)、(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对于刚才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生1: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生2: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生3:…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大小)(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比大小》-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比大小》-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理解“比大、比小”的概念。
–能够准确比较不同数的大小关系。
–能够熟练运用大小关系的符号进行比较。
2.过程与方法:–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比大、比小”的概念。
–掌握大小关系的表示方法。
–能够准确比较不同数的大小关系。
2.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大小关系的符号进行比较。
–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不同数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准备1.课堂教具:板书、卡片、数字卡片。
2.教学环境:整洁、明亮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5分钟)1. 导入问题:老师出示一组数字卡片:“5”、“8”、“3”,请同学们帮忙将这些数字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 引导:通过讨论和整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引出“比大小”的概念。
二、学习新知(15分钟)1. 概念讲解:•讲解“比大、比小”的含义。
•讲解“大于”、“小于”符号的表示方法。
2. 分析实例:老师示范比较几个数字的大小关系,让学生跟随操作并观察记录。
三、巩固提高(20分钟)1. 练习时间:老师出示一些数字组合供学生练习,要求学生用大于、小于符号连成不等式。
2. 学生操作:让学生相互交换作业,互相批改并讨论对比。
四、作业布置(5分钟)作业内容:完成课堂练习,写出家庭作业。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
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好的学习态度。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理解“比大小”概念还存在一定困难,下节课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更多练习和讲解。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相关推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5各数的实际含义,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来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运用“=”、“>”、“<”来描述数的大小。
2、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开火车数数。
2、说一说上节课学了哪些内容?用“=”、“>”和“<”填空。
34 42 21 55让学生回顾怎样区分“=”、“>”和“<”,借助顺口溜来记忆。
二、巩固提升1、完成练习三第1题。
(1)指导学生看第1幅图,然后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
(2)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全班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指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然后独立解答,小组内相互交流,最后全班评价展示。
评选出每组画的同学,让其他学生说说为什么好,好在哪里。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1)师: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2)师:“数一数,比一比”是什么意思?怎样数才不会数错?引导学生先数出小狗和小猫以及花朵的数量并把数字写上去,再进行比较。
(3)还可以怎样比?4、完成练习三第4题。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师:图中都有哪些动物?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除了动物,你还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鼓励学生把一句话说完整,并且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进一步理解1~5各数表示的实际含义。
(3)师:小鸟和大象比,你能用式子表示吗?【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有序看图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符号“>”、“<”、“=”,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体验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大小的过程,学会用符号比较数字的大小。
3.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符号“>”、“<”、“=”,会用符号来描述5以内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难点:理解“>”、“<”、“=”的含义,会区分“>”、“<”。
【教学准备】课件,小猴、桃、梨、香蕉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课本第17页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些什么?预设:有3只小猴,2根香蕉,3个桃,4个梨。
师:想一想,每只小猴吃1根香蕉,1个桃,1个梨,怎么知道这些水果够不够分呢?预设:比一比就知道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1.学习“=”。
师:1只小猴吃一个桃,桃够分吗?预设:有3只小猴,3个桃,够分。
师:请你用手上的学具摆一摆,排一排,让别人一眼就看出小猴的数量和桃一样多。
(学生操作。
)师:同学们摆得都非常认真,摆得也很清晰。
现在,看看老师的方法是不是和你的一样呢?(课件演示。
)师:3只猴,3个桃都可以用数字“3”表示。
一一对应后,可以看见猴和桃一样多。
师:3和3同样多,还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谁知道?预设:部分同学知道是等于号。
(课件出示“=”。
)师:“=”是等于号,表示两个数相等。
(师带领学生读几遍:3等于3。
)2.学习“>”。
师:1只小猴吃1根香蕉,香蕉够分吗?预设:有3只小猴,2根香蕉,小猴比香蕉多,香蕉比小猴少,不够分。
师:请你用手上的学具摆一摆,排一排,让别人一眼就看出小猴比香蕉多,香蕉比小猴少。
(学生操作,师课件演示。
)师:3只猴可以用数字3表示,2根香蕉可以用数字“2”表示。
一一对应后,可以看见小猴比香蕉多,香蕉比小猴少。
师:3比2大,也可以用符号表示,谁知道用什么符号?预设:只有个别同学知道大于号。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
2.能够通过简单的实例进行大小比较。
3.能够灵活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二、教学准备
1.教材: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
2.教具:数字卡片、比较符号卡片。
3.教辅:比大小练习册。
三、教学内容
1.什么是比较大小?
2.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讲解。
3.比大小的实例分析。
4.比大小的练习。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老师出示数字卡片1、2、3,让学生比较大小,引出比大小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
1.通过比较符号卡片“大于、小于、等于”,向学生介绍大于、小于、等于的意义。
2.通过实际情境讲解大于、小于、等于的应用。
第三步:示范操作
老师选取几组数字,让学生比较大小,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第四步: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册上进行比大小的练习。
五、教学反馈
1.教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及时检查和纠正。
2.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帮助理解比大小的概念。
六、教学拓展
1.可以通过游戏形式进行比大小的练习。
2.可以设计综合性的案例让学生进行综合运用。
七、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比大小的基本概念和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比较的方法。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大小的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教案一、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和比较大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大小的相对性,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大小的相对性,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 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比较大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大小的相对性,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难点: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比较大小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实物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玩具、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小猫,一张是大象,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大哪个小。
2. 讲解比较方法:教师通过PPT展示两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大小,引导学生学会用观察和操作的方法比较大小。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每组选取两个物体进行比较,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卡片,学生需要迅速判断并说出哪个大哪个小。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比较大小的方法步骤:1. 观察物体2. 比较大小3. 用语言表达七、作业设计1. 比较大小:请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玩具或图片,比较大小的练习。
答案:请学生将比较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
2. 小组合作:请学生分组进行合作,选取两个物体进行比较,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请学生将比较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如大小排序、大小分类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围绕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展开的,主要包括认识和比较大小。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大小的相对性,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条,分别是: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大小的相对性,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能够用“大于”、“小于”、“等于”表示物体间的大小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学习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2.学习用“大于”、“小于”、“等于”表示物体间的大小关系。
3.练习比较物体大小,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能够用“大于”、“小于”、“等于”表示物体间的大小关系。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苹果、橘子、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大小。
2.邀请学生用语言描述这些物品的大小关系,如“这个苹果比那个橘子大”等。
(二)新课讲解1.讲解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a.看一看:观察物体的大小,找出最明显的特征。
b.摸一摸:用手感受物体的大小,判断大小关系。
c.比一比:将两个物体放在一起,比较大小。
2.讲解用“大于”、“小于”、“等于”表示物体间的大小关系:a.大于:表示一个物体比另一个物体大。
b.小于:表示一个物体比另一个物体小。
c.等于:表示两个物体大小相同。
3.示例讲解: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比较物体大小的实例,如比较两支铅笔的长度、比较两个苹果的大小等。
(三)课堂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用“大于”、“小于”、“等于”表示大小关系。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错误。
(四)巩固提高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拓展延伸1.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大小比较的游戏,增强亲子关系。
2.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六)课堂小结2.强调用“大于”、“小于”、“等于”表示物体间的大小关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比大、比小”的概念,能用“比”这个概念进行简单的大小比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比大小的概念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2.难点: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进行大小比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材。
2.教具:比大小卡片、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黑板、彩色粉笔等。
3.环境:教室需要整洁、明亮,并保持安静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比”字1.导入:老师展示比大小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大小。
2.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读“比”字,让学生说说“比”字的意思。
3.拓展:老师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个比较大?”让学生用手指指出。
4.巩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什么是“比大”、“比小”。
第二课时:练习比大小1.导入:老师出示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让学生两两进行比较并说出结果。
2.练习: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比”字进行大小比较,写出比较结果。
第三课时:生活中的比大小1.导入:老师给学生出示几个物品图片,讨论哪个更大、哪个更小。
2.学习:让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的比大小情况,如比大的桌子、小的书等。
3.拓展:让学生在班级中找到几个物品进行大小比较,并向同学们做出解释。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主要以“比大小”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比”字,进行大小比较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帮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比大小”的概念,达到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一、教学内容:比大小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探索出由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
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3、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下限: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上限:通过活动,让学生探索出由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小猴吃水果的课件;投影仪;4个梨、5个苹果、9朵花的磁性软件;“<”、“>”、“=”的卡片,1~7共7张数字卡片;小棒2根。
三、教学过程:
板书:比大小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