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答题技巧
言语理解答题技巧及练习
![言语理解答题技巧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1c7cc66548d7c1c708a1451e.png)
言语理解与表达——广义主旨题广义主旨题,也就是题目要求抽出文意主旨。
主旨题一定要避免以偏概全,另外切忌推理引申。
主要的提问方式有:“主要说明、主要意思、主要谈论、主要讲述、核心意思、主要表达、主要告诉我们”这些表达一般都是要求你领悟这段文字的主旨句。
可以根据“主要”两个字来做判断,如果看到“主要”二字,基本上就是要求找出段落主旨。
此类题目解题技巧:1)段落主旨题要重视段落的首末句。
有时主旨句出现在中间,比较少见,起呈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遇到段落中前后段意思转折式,应该提高警惕,这往往是主旨所在。
2)没有明确的主题句,要进行归纳,重视首末句。
3)段落的主题句要看第二、第三句话,如果是对第一句话进行阐述,那么第一句就是主题句,如此类推。
如果最后一句是对全段总结,那么该句就是主题句。
如果段中转折,那么该句可能是主题句。
4)作者反复强调的是主题。
5)首段出现疑问句,那么这个问题就是全文探讨的内容,对该问题的解答就是文章主旨。
当有转折词出现时,那么段、句的中心往往在这些词的后面。
(篇章阅读)注意:要从选项中选择一个与四句话共同指向对象意思最接近的。
找不到共同指向的论点,应该求助于排除法。
选项干扰特点:一般是以偏概全,只是文章的细枝末节,不能覆盖全文。
出现细节性的名词信息。
过于笼统,范围太大,远远超过文章范围。
过分肯定或否定。
习题与解析1、在公路发展的早期,它们的走势还能顺从地貌,即沿河流或森林的边缘发展。
可如今,公路已无所不在,狼、熊等原本可以自由游荡的动物种群被分割得七零八落。
与大型动物的种群相比,较小动物的种群在数量上具有更大的波动性,更容易发生杂居现象。
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 )。
A.公路发展的趋势B.公路对动物的影响C.动物生存状态的变化D.不同动物的不同命运答案:B解析:“可如今”是重点应注意的关联词。
一般段落中转折句往往试主旨所在。
2、去年下半年,由中国逻辑学会等单位组织的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对4种中央级报纸和24种省级报纸进行检查。
言语理解答题之片段阅读答题技巧
![言语理解答题之片段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edeba3d31126edb6f1a10e0.png)
言语理解答题之片段阅读答题技巧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考生想要取得高分就要勤于练习,从练习中总结方法与技巧。
今天中公教育团队给考生介绍下言语理解答题技巧中的片段阅读答题技巧,希望考生们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片段阅读的答题步骤:先读问题,有针对性地答题。
在做片段阅读题时,不要急于阅读片段文字,要先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选项,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片段中的文字,这样,既可以辨清题型,又使阅读具有目的性,不会因盲目而浪费时间,从而提高做题速度,节约答题时间。
1、题旨概括题。
是片段阅读中归纳主旨、概括中心题型的简称。
表述方式一般简单明了,如这段文字主要意思/阐明/告诉/强调/论述的是等这类问法。
2、意图推断题。
这种题型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文章合理推断,探求言外之意。
问题表述中一般含有“意在”、“想要”、“推出”等词。
3、观点态度把握题。
指把握文段的观点和态度,也指把握作者通过文段所表达出来的立场。
表述方式一般直接点名,如符合/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作者对XX的态度是等等。
4、标题选用题。
指为文段选出一个最合适的标题。
问题表述一般为“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5、细节判断题。
表述方式有:下列说与原文相符/不相符的是;下列表述正确/不正确的是。
6、词句理解题。
表述方式一般有:XX的实质是;文中XX如何理解;XXX指的是;对文中XX理解有误的是。
7、语句衔接与连贯题。
一般表述为:语句排序;填入划横线部分恰当的一句是;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论述的是。
根据这些题型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做题时是要求找主旨,还是推断意图,或是细节理解等等。
总之对于片段阅读不管你是从选项做题还是从阅读开始,你都要先看问题,带有目的性去做题。
最新招考公告、备考资料就在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liaoning/。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答题技巧:拨开迷雾 直奔主题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答题技巧:拨开迷雾 直奔主题](https://img.taocdn.com/s3/m/b025a8f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3.png)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答题技巧:拨开迷雾直奔主题正确的答案往往包含了文章片段的主题词,考生们不要被大量的文字所束缚,也不要被出现的专有名词所恫吓,不要被奇怪的事例所迷惑,假如是真爱,就要练就自己“众里群他千百度,低头伏案,主题词就在字里行间处!”不要扭扭捏捏,不要支支吾吾,有爱就直接、大声地说出来!【例1】可以说,科学____的发端几乎与行星运动和血液循环研究在同步前进。
洛克所创造的显微镜将截至那时我们无法看见的微小物质呈如今人类眼前,进而将科学的开展扩展到了新的领域。
《显微术》是新兴实证的宣言,这与《浮士德》中的巫术相差十万八千里。
然而,显微学这门新的科学要做的可不仅仅是准确的观测。
从伽利略开场,这门科学便是一种系统的实验法,一种数学关系的识别法。
相应地,牛顿和莱布尼兹分别提出微积分和微分学。
最后,鉴于笛卡尔和斯宾诺莎推翻了关于认知和理性的传统理论,所以这场科学____也是一场哲学____。
毫不夸大地说,正是这一系列的知识创新催生了现代解剖学、天文学和物理学。
对这段文字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A.显微学在科学开展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B.实证的出现使欧洲科学界发生重大变革C.自然科学的进步能引发人类对哲学命题的考虑D.显微镜的创造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的重大事件【解析】答案:A。
这个文段的主题词是—显微学,而只有A选项含有这个主题词,应选A。
文段中,先介绍了显微镜的创造对科学开展的重大作用;“然而”之后,进入了重点局部,“显微学这门学科不仅仅是...是...”介绍了显微学对其他领域开展的影响。
B项“欧洲科学界”在文段中未提及,排除。
C项并非文段主旨所在,D项“显微镜的创造”不是文段的重点所在。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例2】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雕塑一直未被看作是与绘画同等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学术中,也只有“画学”而没有“雕塑学”,历史上的这种不重视,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具有极高史料研究价值的石雕作品流失海外,而今天,新兴家们的目光也只停留在艺术品的财富表象上,因此使得元、明、清三代的铜塑金佛像价格一路飞涨,而面对那些真正表达中国雕塑文化及历史风貌的高古石雕时,他们表现得却有些畏畏缩缩、举棋不定,这难免让人觉得遗憾。
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解题高分技巧
![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解题高分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3789860a32d7375a41780aa.png)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从历年的考情来看题量也是比较稳定保持在40道题目。
言语部分成为很多考生学习突破的瓶颈。
在此来带大家认识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认知存在几种误区:误区一:逻辑填空就是凭语感,做题错误率高逻辑填空这一部分文字量阅读逐年增大,词汇量也在不断加大。
文段多集中的时下的书面议论、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下的文段特征、上下句之间语义关系也更加紧密,一般考生由于平时很少阅读,语感并不准确。
加之对于词语准确意思把握不够到位,造成这一部分准确率比较低。
解题技巧一:关注关联词如何在这一部分拿到高分,除了平时的阅读积累外,考场上对于题目的分析尤为重要。
在对题目的分析中关联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标志。
在转折结构中,转折前与转折后语义形成相反或者相对的关系,选择的词语也构成前后的反义关系。
例1、在环境问题上,我们所面临的困境不是由于我们____________,而是我们尽力做了,但却无法遏制环境恶化的势头,这是一个信号,把魔鬼从瓶子里面放出来的人类,已经失去把魔鬼再放回去的能力。
A.无所顾忌B. 无所不为C. 无所事事D. 无所作为【答案】D。
解析:“无所顾忌”指没有什么顾虑、畏惧。
“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
“无所事事”形容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
“无所作为”指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没有做出什么成绩。
由“不是……而是……”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做了”意思相反,表示没有做,据此排除 A、B。
“无所事事”侧重于闲,“无所作为”侧重于没有成绩。
由“无法遏制环境恶化的势头”可知,“无所作为”填入更恰当。
本题答案为 D。
因果关系中,前后形成因果关系,所选择的词义应该是对原因的推断或者是对结果的推断的推断词。
例2、以鸟类迁徙为话题的纪录片《迁徙的鸟》向我们完美展示了一个自然界的奇迹。
虽然大部分地表已被人类改造得________,但在天空中,鸟儿仍是主角,无论雪鹅、野鸭还是云雀,都自有其尊严。
言语理解题答题技巧
![言语理解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5f44a5d83d049649a6658bb.png)
言语理解题答题技巧一、逻辑填空逻辑填空重点考查语境分析和词语辨析,二者并重。
语境分析主要考查通过分析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寻找呼应点的能力,国考中常见的逻辑关系有,解释关系,反对关系、递推关系和联合关。
词语辨析主要考查含义侧重、语义轻重、搭配对象、适用范围、词性和句法功能以及感情色彩等辨析角度,考查的词语类型包括实词和成语。
二、片段阅读片段阅读考查考生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等。
中公教育专家预测2021 年重点考查主旨观点题,辅之考查细节判断题和其他小题型。
主旨观点类的题注意对材料主题词和行文脉络的把握,主题词主要通过高频词汇和文段关键句中的论述对象来确定,行文脉络在国考文段中主要为转折、因果、总分、分总和并列。
细节型题考生要注意对常见的选项设错类型更为敏感,如:无中生有、正话反说、强加因果、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
三、语句表达语句表达考查语句排序和语句衔接两种题型。
这两种题型与片段阅读有很大的相通之处,都考查对段落主题词的把握和行文脉络的分析,且所给题目的材料内部结构会更加多样化。
总体来看,语句表达看似复杂,其实具有很强的技巧性。
语句衔接主要注意话题和思路的一直性。
语句表达主要注意抓选项逻辑起点,材料行文脉络和标志词,常见的标志词类型有指示代词、关联词、重复词和顺序词。
1.下列各句中,表达最为得体的一句是。
A.我们的新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充分肯定,由此可见这次尝试是成功的B.承蒙新老客户的支持和爱戴,产品的销量逐年增加C.为了促进销售,购买本公司产品的消费者人人有赏D.下午,我将莅临贵单位考察合作事宜2.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专家们介绍,占地17亩的成都博物馆将与天府广场区域周边建筑风格相融合,具有传统、时尚的成都特色B.《中共党建辞典》已经收录了“网络反腐”的词条,这表明我党正积极探索利用网络反腐,监督官员廉洁自律C.从第一声啼哭开始,眼泪便成为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点缀,心灵创伤、肉体疼痛等原因都可能使人落泪D.关于给乙肝病毒携带者颁发健康证的问题,国家相关文件从理论和政策两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和详细的说明3.文字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
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答题诀窍
![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答题诀窍](https://img.taocdn.com/s3/m/e08dab463968011ca2009134.png)
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答题诀窍言语理解与表达做为公务员考试的常考题型,占据了行政职业能力试卷的半壁江山,对于如何在解答阅读理解题的过程中如何稳中求胜,甚至为其他题型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则成为考生最关注的问题,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答题诀窍,供大家分享。
提高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答题技巧1.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考生平时不但要多阅读一些材料,还要从主观上要能克服注意力容易分散即所谓“思想开小差”的毛病,阅读时应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从客观上克服各种无意中形成或由来以久的坏习惯,如出声阅读,抖动双腿,玩弄纸笔等。
这些“小动作”,会分散注意力、影响思考,降低阅读速度。
2.有意识的读一些科技文章综观行测的文章阅读真题,其选材主要以科技说明文为主。
科技说明文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内容往往反映的是某一领域的最新研究动向,由于文章内容比较专业,再加上考生平时对领域内研究了解的较少,在真正考试的时候难免会因为陌生而不能在第一次阅读时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造成因多次阅读而占用其他题型时间。
3.找关键词句在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学会抓主要的词句,找出段落中的主题句,从而正确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注意到是否对自己有利用价值。
一般而言,考生要尤其问号后面的话,和“但是”后面的话,这往往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之所在,这些特征几本出现在第一段最后一句,和第二段第一句,考生在遇到时应多加留意。
4.扫读是快读或速读的一种。
其特点是快,但又要全部扫及。
它既可以理解为“仔细地审视”,也可以理解为“粗略地浏览”。
由于阅读习惯不同,有些人习惯先看文章再做题目,而有些人习惯先看题目,带着问题去读文章,建议大家在做题初期采用前一种方法,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技巧的熟练而采用后一种方法。
后一种方法是扫读的绝好运用。
从形式上看,扫读是粗粗地一扫而过,一目十行,但从考生的注意方面来看,却又是高度的集中,在快速阅读中仔细挑出重要的信息。
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答题技巧
![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f016ca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00.png)
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答题技巧《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一、言语理解技巧1. 什么是言语理解?言语理解是指通过对语言信息的分析和解释,从而获得对信息意思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言语理解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2. 如何提高言语理解能力?- 多读书、多听讲座和演讲,提高语文水平。
- 练习阅读文章或听力材料时,先快速浏览,抓住关键词和主题,再联系上下文逐步深入理解。
- 注重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语境,不断积累词汇和常用搭配,在理解时能更准确、更全面。
- 主动思考和交流,加强语言推理能力。
3. 言语理解技巧的应用言语理解技巧在考试、工作和日常交流中都至关重要。
良好的言语理解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对方的意图,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表达技巧1. 什么是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通过语言、文字和非语言方式将自己的意念清晰地传达给他人的能力。
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中,表达技巧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2. 如何提高表达能力?- 多加练习,学习表达思想的方式、细节处理等技巧。
- 锻炼逻辑思维,能更清晰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给他人。
- 多注意修辞和比喻的运用,能更生动地传达自己的情感。
3. 表达技巧的应用表达技巧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比如在演讲、写作、工作沟通、面试等方面都能够体现出来。
良好的表达能力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让我们的想法更加清晰明了。
三、答题技巧1. 什么是答题技巧?答题技巧是指在考试或竞赛中,能够高效准确地解答问题并获得高分的能力。
在学习生活中,答题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2. 如何提高答题能力?- 对于选择题,要细心审题,注意排除错误选项。
- 对于主观题,要先仔细阅读题目,理清思路后再开始作答。
- 多做各种类型的试题,总结解题方法,逐渐形成自己的解题套路。
3. 答题技巧的应用答题技巧在各类考试和竞赛中都非常重要。
良好的答题能力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考试,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结回顾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答题技巧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言语理解答题技巧
![言语理解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69e7c6ecf84b9d528ea7aa9.png)
言语理解技巧:5大关键点快速突破语句填充题解答语句填充题,首先可从话题统一和前后照应的角度思考,遇到散文性文段时,意境协调、句式一致、音节和谐也是常涉及的考点。
因此,中公教育专家总结可从以下五个关键点进行突破:一、话题统一“话题统一”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围绕着一个中心,集中地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
实现话题统一的两种手段:1.保持主语一致。
现代汉语的话题一般由主语来表示,共同的主语是贯穿语段中各句的灵魂,是联系各句的纽带。
所以,说话时要尽量保持主语的一致性。
2.保持陈述对象一致。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是做到话题统一的重要方面。
陈述对象一致与主语一致有一定重合的地方,但并不等于主语一致。
陈述对象一致还包括语段内部句群间陈述内容的一致。
【例题1】在人类的历史上,文明冲突的现象一直存在,或者说,政治和经济的利益常常披着文明精神的外衣发生冲突。
但另一方面,。
甚至可以说,冲突具有短暂性,而融合具有留存性和长远性。
在许多情况下,冲突本身也成为融合的工具。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A.文明更是融合的B.历史更是融合的C.文明也是融合的D.历史也是融合的【解析】与前文的“文明冲突”相对应的应是文明融合,而不是历史融合,故排除B、D。
由后文的“甚至可以说”可知作者要突出的是文明融合,故用表递进的“更”比较贴合文意,答案选A。
二、前后照应“前后照应”指语段中的信息要前后吻合,彼此呼应,在表意上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前后照应的三个角度:1.词语照应。
此种照应指的是正确选项中的词语与文段中关键词语之间的照应。
2.观点照应。
此种照应指的是正确选项中包含的观点应与文段的整体观点相一致。
3.问答照应。
此种照应指的是问句中问与答、肯与否之间的协调一致。
【例题2】“让人人都过上好日子”这种说法是没错的。
但是是否因此就可以认为“提倡艰苦朴素”这一口号已经过时了呢?我们今天还要不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了呢?。
言语细节理解题解题技巧
![言语细节理解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b296a9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e.png)
言语细节理解题解题技巧
言语细节理解题的解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仔细阅读题目和选项,确保理解题意。
2. 在原文中找到与题目相关的细节信息,注意细节的准确性。
3. 对比选项和原文中的细节信息,确定正确答案。
4. 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细节,可以结合上下文进行推理。
在解题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被题目中的干扰信息所迷惑,如过于绝对、夸大或缩小等表述。
2. 不要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选择答案,而是要根据原文中的细节信息进行判断。
3. 对于一些涉及数字、时间、地点等具体信息的题目,要特别注意细节的准确性。
总之,言语细节理解题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阅读能力和细心、耐心、严谨的态度。
通过仔细阅读原文、对比选项和运用推理技巧,可以逐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五大快速解题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五大快速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277d40b90c69ec3d5bb75dd.png)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五大快速解题技巧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题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方能在考场上提高解题效率,专家在此帮考生一一予以解读。
方法一联系上下文在词句理解型题目中,所考查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常常是对其本身的含义进行引申,或是临时被赋予更为深刻的含义,这时必须将词语或句子放至整个文段中,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进行分析。
【例题】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使得对中国银行业投入巨资的西方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仍是投资,没有盈利。
不过,外资银行对中国信用卡市场并没有失掉信心。
虽然中国的消费者没有透支消费的习惯,而这个“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居民的个人负债率很低,中国内地的个人消费信用市场才刚刚开始发展,这对外资银行是极具吸引力的。
这段文字中的“硬币”指代的是()。
A.中国银行业B.中国消费信贷市场C.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D.中国居民的经济状况解析:题干要求找出“硬币”一词指代的内容,需联系上下文进行判断。
根据“硬币”所在的句子可知,“硬币”的一面是“中国的消费者没有透支消费的习惯”,另一面是“中国居民的个人负债率很低”。
再往前看,具有两面性的是“中国消费信贷市场”,一面是对中国银行业投入巨资的西方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还未盈利,另一面是外资银行对中国信用卡市场并未失去信心。
正是“中国的消费者没有透支消费的习惯”,所以外资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暂未盈利,也因“中国居民的个人负债率很低”,所以外资银行信心未失。
综上,可知“硬币”指的是“中国消费信贷市场”,即B项为正确答案。
方法二划分层次这里的层次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句子结构,二是句间关系。
划分句子结构有助于对句子的理解,同时也往往是理解重要词语的关键。
一般而言,划分句子结构只要抓住主谓宾即可。
有些题目不需要仔细划分句子层次,只需理清各分句间的关系,就可以迅速得出答案。
【例题1】无论什么文章,一旦选进语文教材,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独立存在的作品,而是整个教材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基本功训练的凭借”。
言语理解类题型解题技巧讲义
![言语理解类题型解题技巧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0b41391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7.png)
言语理解类题型解题技巧讲义第一大类:片段阅读第一章:主旨概况、意图推断题第一节:根据提问方式判断题型主旨理解题是阅读理解最重要的题型,其包括查找概括和意图推断两种类型。
查找概括主旨题主要是如下典型提问:“主要讲述(谈论、强调、说明、阐明、阐述、分析、介绍)的是……”;“这段文字的主旨(议题、话题、关键词、核心意思)是……”;“概括(复述、归纳、总结)最准确的是……”。
一般情况下,查找概括主旨题的解原则是选择言内之意,去查找或概括,不要引申。
意图推断主旨题主要有如下典型提问:“意在说明(阐明、强调)……”;“想表达的是……”;“意图是……”。
一般情况下,意图推断主旨题的解题原则是选择言外之意,在查找或概括主旨的基础上要适当引申。
第二节:找主旨句(一)通过行为脉络找主旨句1.分—总的段落有两种:一是作者先列举现象、解释原因、引用别的论断、铺垫背景,之后总结一个观点或是作出评价,在这种段落中,作者强调的后边总结得出的观点或是作出的评价;二是文段先提出问题,最后是谈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这种段落中,作者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对策。
2.总-分-总的段落有两种:一是先提出观点,再论证观点,最后又重申评价观点,在这种段落中,主旨是最后对观点的重申评价;二是文段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主旨是解决问题。
3.分-总-分的段落先是列举例子、解释原因、引用其他言论之后作者得出一个观点,之后作者再对得出的观点进行论证。
在这种段落中,查找概括的主旨是中间作者得出的观点,意图推断的主旨要在中间得出观点的基础上合理引申4.分—分结构的特点是文段前后是语意并列的关系,那么前后的语意在这个段落中地位是相同的,在这样的文段中,主旨需要概括兼顾前后语意,不可片面。
5.总结关系是把前述材料分析研究,或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做出有策略性或者概括性的结论。
表示总结关系的常见标志词主要有“因此、所以、于是、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可见、看来”等。
言语理解片段阅读解题技巧
![言语理解片段阅读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b35b991856a561252d36f8f.png)
言语理解片段阅读解题技巧2第一、注意高频词语依常理可知,反复可以表强调,故短文中反复提到的词语一般都是文段的中心词,是文段主要强调的对象。
而确定对象是快速找出答案的第一步。
例题:美元的贬值只是个相对概念:美元的贬值,就是其他的货币升值,对于中国来说,就是人民币的升值。
未来即使美元出现贬值,但对人民币资产却不会出现缩水。
相反,中国的外汇储备、基础货币、银行流动性可能以超过人们的想象而增加,并重复2002-2007年的结果,当然,“中国制造”也将把日本和德国的一些高端制造彻底拿下,就象2002年以来,“中国制造”在全球扩张一样。
这段文字着重强调的是()。
A.美元贬值对中国的影响B.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制造”的影响C.“中国制造”的前景D.人民币资产的前景解析:文段中反复提到“贬值”一词,可见“贬值”极有可能是文段主要强调的对象,可初步确定答案为A.第二、注意模糊词语这里所谓的模糊词语指的是表不明确指代的指示代词,如,某。
一般在片段阅读中原文出现某人、某事、某物、某地时,描述的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作者要强调的却是普遍现象。
据此,可以直接排除题支中特指个别现象的选项。
例:某公司的经验充分显示出,成功的行销运作除了有赖专门的行销部门外,还需要有优异的产品,精密的现场调研,更少不了专业的业务部门、公关部门、擅长分析的财务部门以及物流后勤等部门的全力配合与支持。
如果行销部门独强而其他部门弱,或是行销部门与其他部门不合,或是公司各部门已无法有效地整合,都会使行销运作无法顺利有效进行,难以发挥应有的强大威力。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该公司各个部门所有的整合是其成功的关键B.各部门团结合作是该公司取得成功重要经验C.成功的行销运作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D.行销部门只有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才能极好地发挥作用解析:文段中“某公司”为模糊指代的个别现象,作者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该个别公司的经验来阐述一个普遍的道理。
四大技巧教你30秒解决言语理解主旨概括类题目
![四大技巧教你30秒解决言语理解主旨概括类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cfaa2328bd64783e09122b0c.png)
四大技巧教你30秒解决言语理解主旨概括类题目“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是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测查的重点内容。
主旨概括类题能够较为全面考察考生的语义、语境理解能力与提练概况能力。
从07、08、09三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来看,关于主旨概括类题均超过8道题,比重较往年有所增加。
学一手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的专家表示,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仍会将这类题作为重点考查,在题量上基本保持8-10题,可能会在难度上略有提高。
一、主旨概括类题型特点与考点主旨概括类题,就是指出作者写这篇文段的主要目的以及作者要向我们说明、反映什么思想,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同时也包括作者的写作意图。
文章的主旨只能有一个。
主旨概括类试题的标志性语言表述形式是:“这段文字的主旨是”、“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这段文字的主要谈的是”、“这段文字的主题是”、“最适合这段文字的标题是”等。
主旨概括类试题对报考者要求的特点是:要求体现对文段整体主要内容的理解概括与抽取能力。
主旨概括类试题题型的特点是:一般文段,尤其是说明和议论文体的文段,通常有直接的或间接的主题句子。
二、主旨概括类试题的解题技巧技巧一:抓住主旨句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即寻找题干中包含主旨的句子。
主旨概括题测查的是报考者对文段整体的理解概括能力,一般来说,答案选项中的三个干扰项的共同特点就是以偏概全,就事论事。
从历年考试真题来看,主旨句在文段中通常有主旨句表明主题或中心。
分析总结历年真题,文章段类试题中的主旨句通常有四种表现方式:第一、位于段首。
一般用演绎推理法论述主题的文段,常常要到段首去找主旨句,因为这类思维方式下的写作从规律上说,就是先点明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具体论述。
【例题】2009 年国考真题尽管黄金的地位已今不如昔,但魔力依然不减。
纸币在通货膨胀面前无能为力,而黄金天生具备保值功能,在通货膨胀时代尤为耀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沅算子法”主要是指依靠算子解题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算子,就是一些对语义起运算作用的词。
包括副词、连词、时间名词、介词等等。
有时还有一些实词。
朱沅算子法遵循两个基本原则,这就是1.从形式出发,用标志解题2.汉语的“核心语义后置”规律例子: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即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注重美与善的统一。
言下之意则是中国古典美学不那么重视美与真的统一。
笔者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比西方美学更看重美与真的统一。
它给美既赋予善的品格,又赋予真的品格,而且真的品格大大高于善的品格。
概而言之,中国古典美学在对美的认识上,是以善为灵魂而以真为最高境界的。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A 正确而不流行B 流行而不正确C 新颖而不流行D 流行而不新颖我们先看题目要求:“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这里不是问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而是评价型题目。
如果?****鄣阈偷奶饽浚 饫锟隙ㄒ 庋 省巴ü 舛挝淖治颐强梢灾 溃 髡叩墓鄣闶恰薄U庋 幼盼颐蔷脱杆黉 浪母鲅∠睿 纯粗饕 窃谑裁绰塾蚰诘摹R豢矗 *****赜凇罢 贰⒘餍小倍 缘摹;赝罚 牢亩危 坝幸恢趾芰餍械摹 保 谝痪浠案嫠呶颐橇艘桓稣庋 男畔ⅲ 馐且坏馈靶榛我?****”型题目,“很流行”肯定是作者想要批判的,回头看看选项,B、D与这个一致,马上排除!再回头看文段,“笔者认为,”快速向后浏览,发现直到最后都是作者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没有第三方来证明他的正确与否,因此,选C。
这里有一个问题,算子是什么?在这里,算子是“有一种”、“流行”、“笔者认为”。
当然,在浏览文段时,有的同学可能很慢,告诉这些同学,浏览的时候,你不要细看文字,一扫而过即可。
抓住最想要的东西就行了。
言语理解的杀手锏——朱沅老师的“十不看”强调“扫描式阅读”,“能省则省”,这一点大家都感到不好接受,恐怕自己遗漏了信息,不过,事实证明,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朱沅老师说:凡是见到以下的算子,后面的内容皆可不看!1.“否则”2.“假如”、“如果”、“好像”、“从表面看”3.“人们认为”4.“尽管”、“不可否认”、“虽然”、“似乎”5.“不管……、还是……”6.“能使”7.“不仅仅”、“不仅”8.“在”、“通过(表示手段、方法)”9.“为了”10.“例如”、“如”还有一些,只是笔记记得匆匆,没有记全,能回忆出来的只有这么多了。
说明,这些词所引领的后面的小分句都不是考察的对象,大胆放心不看就行了。
看了就浪费时间!“如果”之类的词语后面的内容一般不看,但是,有时也要细看,什么情况下细看呢?就是在通篇都在打比方说明一个道理时,要全看。
如果是假设性的反面论证,就不看。
言语理解与表达有效的方法——关键词法关键词法是指对言语的理解要抓住重要的词语,从而将其组织起来表达符合题干的意思。
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考生要认真地阅读,有些题可能1分钟都读不完。
这时候,考生就要“好读书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用历史文化残余与历史重构法的方式,将快速阅读过后头脑中残存的信息组织起来,在答案中寻找具有相同形式或内容的选项。
阅读的技巧1、从弱原则就是绝对性的选项一般都是错的2、推论不选选项如果是命题者的推论一般不选3、无、偏、反、混“无”就是材料中没有的“偏”就是片面的选项不选反就是和材料表达内容相反的不选混就是材料杂糅的选项不选4、抓关键词5、抓关键句6、不要轻易地作出定性分析(好坏对错)或者做结论7、不要进行评价、支招和批论8、命题人对正确选项是负责的比如选项是“人们对汽车节能毫不在乎” 应改为“人们对汽车节能不是很在乎”才能作为正确选项。
毫不在乎不是一个什么好词,一般命题人在设计正确选项的时候不会那么不负责任。
1、注重对文章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一是意义明显的,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解释;另一种情况是意义隐晦的词语,虽然在语言环境中有具体的内容,但作者并没有把它用文字明确地表示出来,需要应试者调动自己以往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归纳和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对文章的大量重要信息进行筛选。
3、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这一点至关重要,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主题。
要善于抓住文中关键句子或关键词,它们有时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有时也会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或中间。
4、抓住关键的语言环节,主要是指关键词语和中心句。
包括主要名词、代词和表示转折、因果、并列的关联词,表示判断、因果、主次、概括总结的语句。
其中,文段的中心句常在段首或段尾,文段中的长句往往又是经常出题的对象。
5、一般而言,语气过于绝对、片面的选项都不正确。
阅读不同分类的应对技巧(一)逻辑型的阅读题1、提问方式有①以下那项正确:②据此可知:③哪项可以直接推出:④哪项和题干矛盾:2、应对原则:用逻辑慎用或者不用主观3、解法:换位思考命题人的设错原则:①故意扩大外延②故意缩小内涵③故意偷换概念④故意违反逻辑其中第三和四比较常用(二)主观型的阅读1、提问方式:这段材料的主旨/主要内容/所要表达的/强调的/意在说明的/中心是什么或者接下来要说什么……2、应对原则:用主观(作者或者材料的主观,不是命题人的主观)分析,慎用或者不用逻辑3、解法:进行结构分析⑴分析句(段)意⑵分析关系(句子之间的)①并列关系的,重点是并列语句所围绕的中心②递进关系的,一般最后一句更接近中心③转折关系的,一般转折的后面是重点④因果关系的,一般果是重点⑤从属关系的,主旨句是重点重要提示综合分析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考试的试卷情况可以看出,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常用的题型为:第三种题型语句表达(主要是第一种形式和第二种形式)和第四种题型阅读理解。
根据近两年的经验,一定要对阅读理多加练习。
另外,要重点练习阅读理解的第二种形式,即对综合性资料的分析。
因为对综合性资料的分析包括了对词语、句子和段落等多种形式的考察,只要熟悉了综合性资料,其他的题型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型和解题技巧第一种题型:词语替换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替换句中划线的部分,尽量使句子的意思保持不变。
第二种题型:选词填空。
从所给的四个词或四组词中选出一个或一组来填入句中的空格内,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
这两种题型主要考察应试者对词义的辨析,而被辨析的词主要是同义词或意义相近的词,造成了辨析词义的困难。
第三种题型:语句表达。
这种题型注重考查应试人员对于语气、词序、语法结构等在言语表达中的作用的理解程度。
具体的形式有多种,这里仅举五种。
第三种形式:从所给的几句话中选出缺少必要成分或有多余成分的一句。
例题 下面四句话中有一句缺一个必不可少的"的",请找出这一句:A 驰名中外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解决了岷江泛滥问题,使受益农田达三百多万亩。
B 《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介绍了她的事迹,她被武汉大学授予"模范教师"称号。
C 二战后,二十多年,慕尼黑一些古建筑上依然可以看见战争痕迹。
D 北京西山碧云寺是由明朝的大太监刘瑾出资兴建,他想把碧云寺附近作为自己死后的墓地。
解答:选项D"出资兴建"后缺少的一个"的","是……"无着落,其他三句不缺少"的 ",故正确答案为D。
第四种形式:从所给的几句话中选出写得最连贯、最顺的一句。
例题 下列各句,哪一句写得最连贯?A 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和对产品的设计和功能进行必要的分析是加强成本事前控制的关键。
B 加强成本事前控制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是对产品的设计和功能进行分析。
C 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分析产品的设计和功能是加强成本事前控制的关键。
D 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和分析产品设计和功能是加强成本事前控制的关键。
解答:选项A、B、D虽然没有语病,但句子成分之间衔接不紧,显得冗长、拖沓,而句子C则显得连贯、得体,故正确答案为C。
第五种方式是对长句的意思进行准确的理解。
即先给你一个复杂的长句,然后针对长句提出一个问题,提供四个选项,要求你根据长句的意思对这一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选择出正确答案。
例题 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
地方法院究竟允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A 允许B 不允许C 同允许和不允许无关D 对允许和不允许不置可否解答:此题的正确答案是B,即地方法院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
这一方式主要考查应试者对长句语意的理解和语言的组合、表达能力。
解这样的题要用紧缩法,先把主干成份分析出来,再对各个长定语进行分析。
在这种题型中,往往使用多重否定扰乱应试者的判断(如上例),只要利用"否否得肯"的规律,对长句子的各种成份尤其是定语进行分析,应试者也不难得出正确结论。
阅读理解解题方法(重点讲述对综合性资料的分析)因为从一篇综合性资料中可以抽取若干句子考察词语和语句,所以对于考察词语的问题首先要准确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一个词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有其确切含义,只有依靠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把词义理解准确、透彻。
对字义、词义的理解,其基本原则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同时对于任何语句,考生的语感很重要,答题时要注意语感,注重语句表达的准确性。
其次要熟悉基本的语法知识,依靠语法知识对句子进行分析,重点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恰当,次序是否合理,定语修饰的主体是否明确等等。
同时,综合性的资料可以对考生理解整体段落的能力进行考察,这就要求考生首先必须对给出材料有完整、准确的理解,要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主题;其次要善于抓住文中关键句子或关键词;第三要对文章的引申含义进行分析和深加工;第四要看选项与原文的意思是否一致。
没有办法的办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包括后面讲述的逻辑推理)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其他部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存在备选项长度上的不等性。
这种长度上的不等性可以为考生在不能很好确定哪一个是正确选项时提供选择的依据:分析以往的考卷可以看出,长的选项是正确选项的可能性有80%,因为命题人员在命题时,要充分保证正确答案没有歧义、没有异议,而要消除歧义和异议,表述正确,就需要有较多的文字作保证。
所以考生在作答很难的阅读理解题目时,可以考虑这一策略,不过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