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听课笔记.doc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精选5篇)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精选5篇〕小学数学听课笔记1这次的停课已经完毕了,我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感觉自己的教学方式还是有的,进步的听课当中,我也听取了别的老师在上课期间是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就让我翻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也让我在这个过程当中理解到了更多的教学方式,知道了,自己有哪些缺点,应该怎么去面对这一点是非常非常开心的,也是值得一提的,这是停课期间,我也学习到了很多教学方式,就是技巧,我在后面听课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应该做好哪些东西应该做好哪些教学规划学习到了很多珍贵的教学经历,我也有了一些心得。
首先在这次听课当中,我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听课当中,我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教学方式,也理解到了各种老师在教学当中发挥的一些才能,这就让我更加看清了自己在工作当中应该做好哪些,我的教学方式一直都是在挑战自己,我希望自己可以有所进步,这次的听课让我更加坚决了自己,也让我在这个过程当中学习到了很多很多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学才能,有很多种方式,但是在听课这个过程当中是直接看到别人的教学经历,这也让我成长了很多,也让我吸收了很多知识,不仅仅对我来讲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挑战,也是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这份工作已经不断地打磨了,我也让我在这个过程当中需求了足够多的经历,听课的过程虽然说比拟枯燥,但是我却感觉是非常充实的,也是感觉非常的有乐趣,可以看到别人的一个教学方式,对于我来讲是非常有趣的,也是有很大帮助,因为这其中直接牵涉到的别人的教学经历,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时刻都清楚自己在教学方式当中有哪些缺乏,需要做到哪些地方?有什么东西要改正,这都是我面对的一些问题,所以在下一阶段的工作当中,我一定会加强对自己教学方式的一个完善,也会进步自己的才能,做好了这些才可以有希望,在下一阶段的工作当中处理到位,积极的做好相关的工作规划,让自己时刻处在一个清醒的状态,下面保持好状态,这份工作对我而言是非常好的,也是有一个正面的影响作用,让我也可以把控好时机,从这个听课过程当中汲取到的学习经历,教学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的。
五年级的数学听课记录
五年级的数学听课记录
日期:2021年10月18日
上课时间:上午8:00-8:45
教师:李老师
学生:五年级全体学生
地点:教室
本次数学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分数的计算。
课程设计如下:
1. 复习分数概念:教师简要回顾了分数的定义和分子、分母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回忆起分数的意义及如何表达。
2. 分数的加减法: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分糖果、分苹果等,向学生介绍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了几个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
3. 分数的乘法:教师给出了两个分数的乘法示例,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可以简化为对分子和分母的相乘。
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了一些练习。
4. 分数的除法:教师以分享苹果为例,向学生解释了分数的除法概念,并进行了简单练习。
教师在整个课程中注重了学生的互动和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并解答问题。
通过引入生活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分数的计算。
教师还给予了学生一些实际应用分数计算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程的最后,教师进行了一次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分数计算的掌握情况。
大部分学生表现出良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疑惑和错误。
教师对这些学生进行了一对一辅
导,并鼓励他们多加练习。
总结:本次数学课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例演示,使学生对分数的计算有了初步的掌握。
课程设计合理,教师教学生动,学生参与积极。
在巩固作业中,学生需要继续加强练习,特别是对分数的应用问题进行更多的练习和思考。
五年级上西师版数学听课笔记
五年级上西师版数学听课笔记
听课笔记应根据实际情况书写,主要包括听课内容、老师讲解的重点、以及自己的感想等。
以下是一个五年级上西师版数学的听课笔记,供您参考:
听课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听课内容:
1. 认识小数
老师讲解了小数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重点是小数点的位置和读法,以及小数的基本性质。
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老师通过实例讲解了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包括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等。
还讲解了小数加法和减法的验算方法。
3.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老师讲解了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包括扩大积和商、移动小数点等。
还讲解了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应用,如计算面积、长度等。
4. 小数的混合运算
老师讲解了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包括先乘除后加减、括号内的优先等。
还通过实例讲解了小数混合运算的步骤和技巧。
感想:
通过这次听课,我深刻认识到了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小数运算的实用性和技巧性。
我学会了小数的读法、计算方法、验算方法以及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步骤。
这些知识对于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有用。
同时,老师的讲解非常生动有趣,让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这些知识。
老师的耐心解答也让我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和责任心。
我相信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一定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的除法】听课笔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的除法】听课笔记听课笔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的除法》
1. 教学目标
掌握小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法的运算。
理解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
小数除法的定义: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一份的数。
小数除法的运算法则: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关系。
常见的应用场景:购物、分物品等。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数除法的运算法则。
难点:如何处理除不尽的情况,如循环小数。
4.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黑板:用于书写关键公式和例题。
投影仪:展示小数除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软件:动态展示小数除法的运算过程。
5.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练习的方式。
学生活动:进行小数除法的练习,并讨论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6.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如“如果你有10个苹果,要分给5个人,每人能得到多少?”
讲授新课:详细解释小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以及如何处理除不尽的情况。
巩固练习:提供几个小数除法的例子,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归纳小结:总结小数除法的关键点,以及其与整数除法的区别。
7. 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进行小测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计算题。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测试结果,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建议。
8. 作业布置
计算以下小数除法:÷7、÷4、÷2等。
找出生活中的小数除法应用实例,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五年级上册数学《5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听课笔记
五年级上册数学《5 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听课笔记一、导入教师行为:1.1 教师首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方程的概念,如:“假设你手里有10颗糖果,分给两个小朋友后,每个人得到的糖果数相等,那么每个人得到了多少颗糖果?”1.2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问题,引出未知数和方程的概念。
1.3 简要介绍方程的定义,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学生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达。
•聆听教师的讲解,明确方程的定义。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方程的概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和聆听讲解,对方程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过程2.1 方程的意义教师行为:•深入讲解方程的意义,强调方程是表示两个数学表达式之间相等关系的数学语句。
•举例说明,如“3x = 15”就是一个方程,其中“x”是未知数,“3x”和“15”是两个数学表达式。
•进一步解释方程的组成部分,即等号和两个表达式。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理解方程的意义和组成。
•通过例子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详细的讲解和例子,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方程的意义和组成,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2 方程的识别与构造教师行为:•给出一些数学表达式,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原因。
•引导学生尝试构造简单的方程,如“2x + 3 = 9”等。
•讲解构造方程的基本方法,即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设置未知数,并列出等式。
学生活动:•判断教师给出的数学表达式是否为方程,并说明理由。
•尝试构造简单的方程,并分享给同学。
•聆听教师的讲解,掌握构造方程的基本方法。
过程点评:•通过识别和构造方程的活动,学生巩固了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并掌握了构造方程的基本方法。
•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三、板书设计(提纲式)1.导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与方程概念的引出2.方程的意义•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组成:等号、两个数学表达式3.方程的识别与构造•判断数学表达式是否为方程•构造简单的方程•构造方程的基本方法四、作业布置•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方程的意义和构造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除法:解决问题》听课笔记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除法:解决问题》听课笔记一、导入(教师行为)1.1 教师通过情境导入,描述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如:“同学们,假设你们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买了3.6千克的水果,共花费了14.4元。
那么,每千克这种水果的价格是多少呢?”1.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提问:“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我们之前学习的小数除法在这里可以如何应用?”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聆听教师描述的问题情境。
•学生思考并尝试用小数除法的知识来解答这个问题。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情境导入,将小数除法与实际生活问题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过程(教师行为)2.1 问题分析与建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已知条件(总价和重量)和未知条件(单价)。
•教师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即总价÷ 重量= 单价,并指出这是一个小数除法的应用。
2.2 计算过程•教师详细演示如何进行计算,即14.4 ÷ 3.6 = 4(元/千克)。
•教师强调小数除法的计算规则和注意事项,如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等。
2.3 学生练习•教师给出多个类似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2.4 问题拓展与变化•教师变化题目条件,如增加购物数量或改变总价,让学生再次计算并比较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对结果的影响,并总结规律。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理解问题的分析和建模过程。
•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拓展与变化,提高解题能力。
过程点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和进行计算。
通过多个练习和问题拓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拓展思维。
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三、提纲式板书设计•小数除法:解决问题•问题分析:总价÷ 重量= 单价•计算过程:注意小数点对齐•拓展变化:改变条件,观察结果变化四、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作为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小学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三篇导读:本文小学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科目:数学年级:五年级授课者:张尊敬课题:方程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学生:秤、电子秤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二、介绍天平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一)等式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学生:20+30=50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x+20=702x=100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70+20=9050-20=30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30 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学生:方程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反复读。
举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20+30=50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30+x=50x+20=702x=10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四、练习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2、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
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五年级上册数学《6多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听课笔记
五年级上册数学《6 多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听课笔记一、导入(教师行为)1.1 教师首先回顾之前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询问学生是否还记得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
1.2 教师展示一个梯形,并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图形吗?它是什么形状?我们该如何计算它的面积呢?”学生活动:•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识别梯形,并尝试给出计算梯形面积的初步想法或猜测。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回顾旧知,有效引导学生进入新知的学习,同时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的梯形面积学习做铺垫。
二、教学过程(教师行为)2.1 知识铺垫•教师简要介绍梯形的基本特征,如上下底、高等。
•展示一个与梯形同底同高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两者面积的关系。
2.2 探索梯形的面积公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在一起,会得到什么图形?它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动手操作或想象拼接过程,教师辅助展示拼接后的图形(平行四边形)。
•教师提问:“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它与单个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梯形的面积是拼接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面积= (上底+ 下底) × 高÷ 2,并解释公式中各个部分的意义。
2.3 练习与应用•教师给出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梯形,让学生计算其面积。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并强调公式中各项的对应关系。
•学生完成后,教师选择典型题目进行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动手操作,验证教师的结论。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应用梯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点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通过练习和应用,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计算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5简易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例9)》听课笔记
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例9)》听课笔记一、导入(教师行为)1.1 教师首先回顾之前学习的简易方程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设立未知数、建立方程以及解方程的方法。
1.2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如果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几倍加上另一个数等于某个已知数,那么我们该如何找到这两个数呢?”随后,教师给出例9的问题情境:“一个数的5倍加上这个数的3倍等于32,求这个数是多少?”学生活动:•学生回忆并思考之前学习的简易方程知识。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尝试理解并想象这个实际问题情境,并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法。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设计合理,通过提问和实际问题情境的引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展开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教学过程(教师行为)2.1 问题分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一个数的5倍加上这个数的3倍等于32”,并确定未知数为这个数(设其为x)。
•教师帮助学生分析这个问题中涉及的数学关系,即5x + 3x = 32。
2.2 建立方程•教师详细讲解如何根据题目中的数学关系建立方程:5x + 3x = 32。
•教师强调方程中未知数x的意义,并指导学生理解方程表示的数学关系。
2.3 解方程•教师教授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即5x + 3x = 8x。
•教师展示解方程的过程:8x = 32,从而得到x = 4。
•教师强调解方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2.4 检验与解释•教师引导学生将求得的解代入原方程进行检验,确保解的准确性。
•教师解释解的实际意义,即这个数是4。
2.5 练习与巩固•教师提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理解教师分析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积极参与方程的建立和解方程的过程,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过程点评:教学过程设计清晰,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实际问题的数学关系,并帮助他们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7篇)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1今天在师傅的带领下,我有幸听了人民路小学汤瑛老师的课,教学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
自己刚好也教五年级,所以这节课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从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之后,还有两个单元,一个是统计,还有一个是数学广角。
这两个单元是比较难上的,网上的资料也不多,真的也不知道怎么来上。
听了汤老师的课(数字与编码),对这个内容有了新的认识。
数学广角这个内容是比较难上的,问题在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到底要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
这节课从学生要了解编码的几个方面入手,解决了编码的作用、方法、解读、原则和来历的问题,同时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编码。
课后,很多老师对这节课说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汤老师对于教学方法的强调。
其实学生学数学就是要有方法,汤老师在要学生编码的时候一直强调要先分级再编码。
教学生方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有了方法,对于解决类似的问题就没有任何疑问了。
对于评课的汇总:1.信息量比较充分;2.调整练习(练习要与教学内容相对应);3.教学目标明确性;4.练习量还要加多,利于学生巩固;5.前呼后应;6.对学生的回答不要急于评价,呈现更多的学习材料;7.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先思考再动手);8.鼓励、激励学生,调动课堂氛围;9.对于数学广角整体内容的梳理;10.参与与反馈(关注全体学生)丁校用了五个词来形容:简单,明白,准确(材料等各方面),生动(生活化),深刻(数学味)。
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2一、引子:教研室组织新课程培训,我校施老师将执教研讨课《购物策略》。
教材创设了“商店促销商品”的生活情境,提供了三种常见的优惠策略;甲店是“买一送一”,乙店是“打九折”,丙店是“累积达到一定数目后,打八折”。
教材通过几个小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让学生了解各个商店优惠策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了解各个商店店优惠策略的含义,然后通过对几个小问题的研究与讨论,选择适当的购物策略,使问题得以解决。
小学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精选4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精选4篇)小学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篇1一、教学例1:谈话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
老师这里有四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图中的阴影部分你会用分数来表示出来吗?出示例1中的四幅图,让学生看图说出四个分数:1/3、1/2、2/6、3/9引导比较:这四个分数的分母为什么不同?前两个分数的分子为什么都是1?其他两个分数的分子为什么不同?你知道其中哪几个分数是相等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3=2/6=3/9。
提问:你怎么知道这三个分数是相等的?(从图中看出来的。
)这3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它们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也就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3个分数的分母变大,分子呢?(也变大)因为平均分的份数多了,要使分数大小不变,所取的份数应该怎样?(也要多)师:为什么这三个分数的分母和分子各不相同,而它们的大小相等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一起要来探究的内容。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1.动手操作。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指出:这些正方形纸都一样大。
提问:你能先对折,涂色表示它的1/2吗?学生折纸、涂色。
反馈后,提问:你能通过继续对折,再创造出和1/2相等的其他分数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组织交流,学生的折法可能有:(1)连续对折两次,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2份表示2/4,1/2=2/4折法可能有:(2)连续对折三次,把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4份表示4/8,1/2=4/8折法可能有:(3)连续对折四次,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6份,其中的8份表示8/16,1/2=8/16折法可能有:……引导学生交流不同的对折方法,同时完成板书:1/2=2/4、1/2=4/8、1/2=8/16师:你能再写出几个与1/2相等的分数吗?猜一猜可以写出多少个与1/2相等的分数。
2.师:请大家观察例2每个等式中的两个分数,看一看它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5简易方程:解方程(例3)》听课笔记
五年级上册数学《5 简易方程:解方程(例3)》听课笔记一、导入教师行为:1.1 教师首先回顾之前学习的解方程的基础知识,如移项和合并同类项等。
1.2 随后,教师提出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方程例子,如“2x - 3 = 5x + 1”,并询问学生这个方程与之前学过的方程有何不同。
1.3 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方程中含有两个x的项,并指出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解含有多项未知数的方程。
学生活动:•学生回顾解方程的基础知识。
•观察新方程,并与之前学过的方程进行比较,发现不同之处。
•思考如何解这个新类型的方程。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回顾旧知和提出新问题,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学生通过观察新方程,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过程2.1 讲解例题教师行为:2.1.1 明确写出例题:“解方程2x - 3 = 5x + 1”。
2.1.2 讲解解此类方程的基本步骤:首先,将所有包含x的项移到等式的一边,常数项移到另一边;然后,合并同类项;最后,解出x的值。
2.1.3 演示解题过程:首先,将方程改写为2x - 5x = 1 + 3,即-3x = 4;然后,两边同时除以-3,得到x = -4/3。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理解并掌握解此类方程的基本步骤。
•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并尝试自己解方程。
•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解此类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详细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清晰地理解了解此类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学生的参与度高,能够积极思考和总结解方程的方法,提高了学习效果。
2.2 学生练习与反馈教师行为:2.2.1 设计几个类似的含有多项未知数的方程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2.2 巡视课堂,观察学生的解题过程,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2.2.3 收集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和纠正。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解此类方程的方法。
•遇到问题时,主动向教师或同学请教。
五年级上册数学听课笔记记录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听课笔记
以下是一份五年级上册数学听课笔记记录,供您参考: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知识点引入:通过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问题。
知识点讲解: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面积=底×高。
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公式的含义和运用。
知识点应用: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同时,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让学生深入理解公式的应用。
知识点小结: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运用方法,强调公式的核心和运用范围。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应用能力。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运用方法,难点是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深入理解公式的应用。
通过知识点引入、讲解、应用、小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并培养应用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记录是一份大致的听课笔记,具体内容可能因课程内容和教师讲解风格而有所不同。
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记录和整理,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多边形的面积及可能性》听课笔记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多边形的面积及可能性》听课笔记一、导入(教师行为)1.1 教师首先回顾之前学过的多边形知识,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并询问学生这些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2 教师通过一个小故事或实际问题,引出多边形的面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可能性在决策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进入复习主题。
学生活动:•学生回忆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讨论。
•学生被教师的引导吸引,对即将复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教师成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复习内容上,通过回顾和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复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教师行为)2.1 多边形面积复习•教师首先列出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解释其推导过程。
•教师通过例题,让学生练习计算各种多边形的面积,并强调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多边形面积计算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2.2 可能性复习•教师解释可能性的概念,并通过具体例子说明可能性的大小如何计算。
•教师通过游戏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可能性的存在和计算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可能性计算的一般规律和应用场景。
2.3 综合应用•教师设计一些综合性题目,让学生将多边形面积和可能性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应用。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理解并掌握多边形面积和可能性的知识。
•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和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尝试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过程点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并加深理解。
同时,教师还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通过游戏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价值。
整个教学过程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能力的培养。
三、提纲式板书设计•多边形面积复习•面积计算公式•计算步骤与注意事项•一般规律总结•可能性复习•可能性概念•可能性大小计算•应用场景总结•综合应用•综合性题目练习•自主提问与解答四、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与多边形面积和可能性相关的练习题作为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订正。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小数听课笔记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小数听课笔记一、课程介绍今天我们将学习五年级上册数学中的小数乘小数这一重要知识点。
我们将一起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其原理,并通过实例掌握如何灵活应用。
二、学习笔记1. 知识点梳理(1)小数乘小数的概念:小数乘小数的运算,涉及到小数位数的乘法。
(2)计算方法:使用竖式计算,或者因数扩大缩小倍数法进行计算。
(3)解题技巧: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以及特殊情况的处理。
(4)应用场景:工程预算、销售统计等。
2. 重点难点解析(1)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解题技巧。
(2)难点:特殊情况的处理,如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积的符号改变等。
3. 典型例题分析(1)例题1:0.85×0.65=?如何运用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解:按照竖式计算的方法,我们进行如下计算:步骤1:将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开始依次相乘。
步骤2:将乘积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答案:0.5575解释:本题的关键在于对齐小数点,从低位开始相乘,方便后续的计算和结果的整理。
(2)例题2:1.25×2.5×0.8=?如何运用解题技巧进行简化计算?解:首先,我们将1.25和2.5相乘得到3.125,然后再与0.8相乘。
答案:3.12解释: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有多个数可以相乘,通过简化计算可以提高效率。
4. 课后练习(1)练习1:请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进行计算:0.18×0.6=?解:按照竖式计算的方法,我们进行如下计算:步骤1:将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开始依次相乘。
步骤2:将乘积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答案:0.108(2)练习2:请根据实际生活,编写一个需要运用小数乘小数知识解决的应用题。
题目自拟。
(3)练习3:对练习1和练习2进行反思和总结,体会小数乘小数的实际应用价值,以及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解:通过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技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小学听课记录(15篇)(可直接编辑使用).docx
经过一天的精彩展示,圆满结束。
纵观整个展示课,感觉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丰富,数学素养深厚,每节课各有所长。
反思整个展示课,认为成功与缺憾并存。
下头以宁晓英教师的《周长》一课为例,谈谈的一点看法。
认为这节课具有以下优点:1、注重实践,构成概念。
宁教师能将本节课的教学资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生活经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知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
如:开课之初,从一个“周”开始,利用教具“树叶、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五角星等”,让学生动手描出周长,从而建立周长的概念,设计巧妙。
教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意创设生活情境,组织教学,密切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2、注重参与,学生合作。
本节课能在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上下功夫,教师起到设计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
教师比较关注学生全程参与,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
鼓励学生用自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时光。
学生学的主动,学的活泼,敢于发表意见。
善于动脑思考,这些都是新课标所倡导的。
如:在测量周长一节中,让学生在纸上描画每个图形的周长,清晰建立“周长”的概念。
不足之处:1、教师讲解过多,不敢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寻找周长的测量方法“这一教学环节中,宁教师一个图一个图的带着学生尝试各种方法,讲解过多,包办过多,显得改环节显得单调冗长。
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动手尝试,而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路。
和新课标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2、没有注意引用比较的方法,巩固学生的概念。
如:在教学“封闭”概念时,教师仅仅限于让学生认识封闭图形。
而没有设置比较图形“不封闭图形”,让学生经过比较,加深对“封闭图形”的理解。
这样教学,学生的认识就比较淡薄,对封闭的理解流于浅表,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
八年级下册《织女星和牵牛星》1、教师导入新课2、学生作报告,报告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一、星空博览:展示有关天文学的图片二、作者介绍:叶至善的生平三、说明文简介:介绍说明文的有关知识点: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介绍织女星、牵牛星、光年、银河四、课程小练:学生自行出题,抢答题目,自行考核,主要考察对课文资料的理解。
五年级上册数学《4可能性》听课笔记
五年级上册数学《4 可能性》听课笔记一、导入教师行为:1.1 教师通过一个小游戏或实际问题导入新课,例如:“如果我要抛一个硬币,你们认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哪个更大?”1.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通过讨论引出“可能性”的概念。
1.3 简要介绍可能性的基本知识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
•回顾之前学过的概率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游戏或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讨论环节有助于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过程2.1 讲解可能性的概念教师行为:•详细介绍可能性的概念,包括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定义和区别。
•举例说明各类事件,并让学生尝试自己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一个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理解并掌握可能性的概念。
•积极参与举例活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详细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使抽象知识变得直观易懂。
•学生通过参与举例活动,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2.2 探究可能性的大小教师行为:•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如抛硬币、掷骰子等)探究可能性的大小。
•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学会使用频数表和统计图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并讲解如何估算概率。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根据数据绘制频数表或统计图,并分析实验结果。
•思考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并尝试估算概率。
过程点评:•实验环节的设计有助于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可能性的大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绘制频数表或统计图,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和可能性的大小。
三、板书设计(提纲式)1.导入:抛硬币问题、可能性概念引入2.可能性的概念•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举例说明3.探究可能性的大小•实验设计:抛硬币、掷骰子等•数据记录与分析:频数表、统计图•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四、作业布置•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可能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年级上册听课笔记
五年级上册听课笔记
课程名称:五年级数学课“小数乘法”
授课老师:张老师
听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一、课程导入
张老师通过回顾旧知引入新知,她先回顾了整数乘法的规则,然后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购买水果时,每斤苹果元,买3斤需要多少钱),引出了小数乘法的概念。
这样的导入方式既自然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内容讲解
1. 小数乘法的规则讲解:张老师详细解释了小数乘法的规则,包括如何处理小数点,以及如何进行乘法运算。
她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2. 互动练习:在讲解完规则后,张老师邀请学生上台进行互动练习,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规则的理解。
3. 随堂小测:为了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小数乘法的规则,张老师还进行了随堂小测,并且及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反馈。
三、课程小结
在课程的最后,张老师总结了小数乘法的规则,并且再次强调了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她还布置了一些课后作业,以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听课感想
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
张老师的教学态度认真,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她对小数乘法规则的讲解清晰明了,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
而且,张老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是一堂非常优秀的数学课。
五年级数学运算听课记录
五年级数学运算听课记录听课记录:本节课的主题是五年级数学运算,老师通过引入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活动,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
开始课堂,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小明有4颗苹果,小红有6颗苹果,那么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有的同学说是10个,有的同学说是14个。
老师鼓励同学们进行讨论,提醒大家要仔细听题,将问题理解清楚。
老师随后将问题写在黑板上,并激发同学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同学们通过相互交流,得出了正确答案,是10个苹果。
老师表扬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和积极性,并指导他们将这个问题归纳总结成一个公式,也就是“两个数相加等于它们的和”。
接下来,老师展示了一个简单的加法算式:“25 + 13 = ?”。
同学们目光聚焦于黑板,纷纷用手指进行计算。
随即,老师选取了几位同学上台解答问题。
解答过程中,他们使用了不同的策略,有的同学采用了竖式计算法,有的同学使用了进位法,有的同学则选择了心算。
经过同学们的努力,问题得到了正确解答:38。
老师引导同学们总结归纳了加法的进位规则,即当两位相加的和大于等于10时,就需要进位。
并结合实际例子,如购物、任务分工等,帮助同学们理解进位规则在生活中的应用。
随后,老师介绍了减法运算。
通过一个简单的示例:“45 - 18= ?”,同学们迅速完成了计算,答案是27。
老师提醒同学们,减法的结果是比被减数小的数,并引导同学们归纳总结减法的三个要素:被减数、减数、差。
在讲解了加法和减法之后,老师进行了一次小测验,检查同学们对于这两种运算的掌握程度。
同学们在纸上进行计算,并迅速提交了答案。
老师逐个收取答卷,并马上进行了批改。
同学们也互相检查答案,发现了一些错误,并及时进行了修正。
最后,老师总结了本节课的内容,并提醒同学们需要多进行加法和减法的练习,加深对于这两个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反思:本节课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举例演算、互动探讨等方式,将数学运算的概念和规则生动有趣地呈现给同学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听课笔记
科目:数学
年级:五年级
授课者:张尊敬
课题: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学生:秤、电子秤
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
二、介绍天平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
0.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
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学生:20+30=50
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 x+20=70 2x=100
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 70+20=90 50-20=30
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 30<70是等式吗?
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数学听课笔记-2[/page]
(二)方程
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
学生:方程
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反复读。
举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
20+30=50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四、练习
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
2、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
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
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
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