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

合集下载

高三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

高三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

高考题展1.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父之不能相存。

耕种之,锄之。

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

簸扬子,凡几涉手而入2.乡闾贫弱赖以不困。

洪武初,宁海及邻县饥,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斗麦责谷二斗三升。

时贤母家有麦数廪,召诸子谓曰:“饥者众,而吾家幸有馀,安忍乘时取倍蓰3.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4.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答案:B解析:ACD 是定语后置句;B 是状语后置句。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

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子叫做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

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动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一)用“者”、“也”为标志表示判断。

可分为四种状况。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构成“… …者, … …也。

”式。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庖丁解牛》 2、“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

构成“……者也”式。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 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 3、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 …者, … …”式。

①粟者.,民之所种。

②天下者.,高祖天下。

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 …, … …也”式。

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即时训练1、找出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 A.此三者,吾遗恨也 B.求人可使报秦者C.梁,吾仇也D.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答案:B解析:ACD 三项都是判断句;B 是定语后置句,者是定后的标志,可译为“……的(人)”。

2018年语文高考全国卷1文言文翻译

2018年语文高考全国卷1文言文翻译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 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 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 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 行马。 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 为先锋。诸葛诞叛乱被平定以后,鲁芝升任大尚书,掌管刑狱 审理。武帝即位,鲁芝转任镇东将军,爵位晋升为侯。皇上因 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 十间房屋。鲁芝因为年已七十,告老退职,(为此)上疏十多 次,于是被征召为光禄大夫,位列特进,配给吏卒,门前像官 署一样设置木栅。
学习文言文基本要求
积累实词、虚词 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逐句翻译(字字落实) 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
1、积累实词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古字通假 偏义复词 词类活用 2、积累虚词(18个)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 以、因、于、与、则、者、之 3、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介宾结构 后置)、省略句 4、固定结构 如:无乃……乎、无以 5、逐句逐段翻译(字字落实) 6、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
字字落实,句句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 言 文 翻 译 的 原 则
(1)字字落实:忠于原文,不增不减。(落实关键 词语) (2)句句通顺:合乎文意,明白通顺。(落实特殊 句式) (3)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 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 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4)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 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 句子结构。 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 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2018届高考文言特殊句式(倒装句)

2018届高考文言特殊句式(倒装句)

蚓 无 利 之爪牙,强 之 筋骨。
1、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
求人可使报秦者,末得。(《廉》)
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也是形体具备而规模较小的雁荡山
2、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
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廉》) 率领谢庄精通武艺善于格斗的少年 马之千里者(《廉》) 能日行千里的马
3、中心词+之+定语式结构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
佩带着长长的长剑,戴着高高的帽子
4、中心词+而+定语+者式结构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天下之大, 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能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人,……
5、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
谓语前置
正常 主语+谓动词 主语 +谓动词
不正常了
自从表现差被调换位子后, 我就……
谓语 前置
即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偶尔将谓语置 于主语之前。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 强烈的疑问或感叹。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2、“美哉,我少年中国!”(《少年中国说》) 译文:“我的少年中国,美丽啊!” 3、美哉,山河之固!(《资治通鉴》) 译文:山河险固真好啊! 4、小人哉,樊须也!(《论语 子路》) 译文:樊须真是个小人啊!
1、“相”或“见”字解释为“动作 行为偏指一方时”,宾语前置。
例如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
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

近年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翻译

近年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
1.民 思 其 德,为立祠 安阳亭西
百姓 思念 王涣 恩德,在安阳亭西 为他 建造祠堂


辄 弦歌
而 来
荐之。 祭祀他。
每到进食时 就 奏乐歌咏
2.一岁 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 换 留 补 换
一年间审理的案件,不过几十件,(补主语)任峻声 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2017新课标Ⅱ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 姓歌之。
2017新课标Ⅱ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 姓歌之。 (1)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 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 (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 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卷】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又谓珪刚直忠谠,(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状语后置) (1)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 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 (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 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
近年高考文言文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翻译)
见识高考【2018全国卷Ⅰ】把文中画横线的
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 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句式5大类型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句式5大类型

典型例句 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所„„ „„为所„„ 无标志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感斯人言[《琵琶行(并序)》]
标志词语
例1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注意特殊句式)
初,吴之未平也,浚在弋阳,南北为互市,而诸将多相袭 夺以为功。吴将蔡敏守于沔中,其兄珪为将在秣陵,与敏书 曰:“古者兵交,使在其间,军国固当举信义以相高。而闻疆 场之上,往往有袭夺互市,甚不可行,弟慎无为小利而忘大备 也。”候者得珪书以呈浚,浚曰:“君子也。”及渡江,求 珪,得之,问其本,曰:“汝南人也。”浚戏之曰:“吾固疑 吴无君子,而卿果吾乡人。”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句式5大类型
《考试说明》明确规定需掌握的4类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 式是: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其他如 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高考翻译时不作要求)这4类句式与 固定句式是翻译题中对有关句式的要求和采分点。
必须掌握的特殊句式及翻译方法 一、判断句——译为判断词“是”的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动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等为 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 示判断:
(选自《晋书· 周浚传》,有删改)
(1)浚曰:“君子也。” 周浚阅后说:“真是个君子啊。” (“君子也”,判断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南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固疑吴无君子,而卿果吾乡人。

2018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文言句式与文言翻译 含解析

2018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文言句式与文言翻译 含解析

文言句式与文言翻译(时间:45分钟分值:54分)一、基础题组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分)禁家人侵渔张养浩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

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

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

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纚(现在多写作“”,编者注)踵也。

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

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欢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

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者,未易与言。

有官君子,其审择焉。

(节选自《三事忠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1)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欢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2018全国卷文言特殊句式学案(附练习)

2018全国卷文言特殊句式学案(附练习)

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1)主语后用“者”,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

例: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主语后单用“者”,或谓语后单用“也”表示判断。

例: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②梁,吾仇也。

(3)“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

例: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用“者”或“也”表示判断的,翻译时去掉“者”、“也”,在主宾之间加判断词“是”。

2、用副词“乃”、“则”、“皆”、等表示判断。

这种形式也比较多见。

例: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用副词“乃”、“则”表判断的要把这些词替换成“是”;用“皆”、辅助表判断的要添加判断词“是”3、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

(文言文中用“是”作判断动词的较为少见)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用动词“为”表示判断的判断句,翻译时要把“为”替换为是;如是用“是”表判断的则保留。

4、用“非” 辅助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吾本非文人画士……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成现代汉语时,要用“不是”。

5.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气直接表示判断或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秦,虎狼之国。

③此人力士。

二、被动句1、用介词“于”、“受”、“受……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例而君幸于赵王。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2、用“见”、“见…于……”表示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示被动。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用介词“被”表示被动(文言文中较少见)。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文言文特殊句式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题型,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记忆对于高考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请认真复习!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

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性曹。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

如: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5.“者”“也”都不用,即“……,……”式。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司马迁《鸿门宴》)7.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8.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司马光《赤壁之战》)二、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A、沛公安在?
B、大王来何操?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C
D、籍何以至此?
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是寡人之过也 B、燕王拜送于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夫晋,何厌之有
下列各项与“何厌之有“句式 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四)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 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在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 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 三种:
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例一: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肯顾我) 例二: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例三:时不我待。 (时不待我)
总 结 :
一、判断句
二、被动句 三、省略句
(一)定语后置 (二)宾语前置 (三)状语后置 (四)主谓倒装
四、倒装句
高考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 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 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 句等。下边我们举例加以说明:
一、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 “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 代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古代汉语需要借 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一)用“乃、则、即、皆、必”等副词表示 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兵势所逼迫。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

省略句
6、复杂的省略。(有些句子省 略了较多的成分要联系上下文仔 细加以辨别)
如:
成名将其 上于盆而养之,饲之以 蟹白栗黄, 于促织 备 极护爱,留 之 以 待限期,以 之 塞官责。 庄宗 庄宗 其后用兵, 庄宗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 于 庙, 庄宗 负 之 而前驱 , 庄宗 及 庄宗 盛 之以锦囊, 请其矢, 凯旋而纳之。 翻译文言省略句时,省略的词语,特别是在现代 汉语中不能省略的部分,要补充翻译出来。
常用判断句式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者,......也。”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也。”
例:“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者也。”
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用副词 “乃”“则”“即”“皆”“耳” 等表判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陈胜者,阳城人也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9.刘备,天下枭雄
分析句子: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陈胜者,阳城人也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9.刘备,天下枭雄
答案说明: B句不是定语后置句。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 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 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 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 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 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判断句
判断句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 之间关系。 2.要作出判断。 3.句中能译出“是”字(表肯定或否定)。
5、直接判断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1周)文言特殊句式(一)(含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1周)文言特殊句式(一)(含解析)

文言特殊句式(一)【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秦废封建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

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

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

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

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

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

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

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

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

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

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

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技巧点拨】Ⅰ.熟练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结构等几类。

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的一般规律,固定句式则要熟练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一、判断句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在主谓之间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判断词“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1.“……者,……也。

”这是文言文判断句中最常见的句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和解说。

例: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③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④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⑤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也。

”判断句中,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示判断。

例: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②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徒慕君之高义也。

⑤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

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者,……。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例: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②粟者,民之所种。

4.“……者也”例:①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③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④莲,花之君子者也。

⑤晏子,齐之习辞者也。

⑥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有名词对名词做出判断。

例: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刘豫州王室之胄。

③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④秦,虎狼之国。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

高考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文言文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几种类型。

现作如下介绍:一、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式。

这种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者,……”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表示停顿,不译。

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

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柳敬亭传》3、“……,……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4、“者”、“也”都不用,主谓直接连接。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5、用动词“为”表判断。

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7、用“是”作动词,文言中也有,但起义较晚并且少见。

如:臣是凡人,偏在远郡。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动词前面用“见”表示被动。

如: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3、“受……于”表被动如:无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4、在动词前加介词“为”表被动。

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何也?《屈原列传》5、用“为”引进主动者,位于前再加“所”,表被动。

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语文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

小编准备了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 此帝王之资也。

(也)3.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 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 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二.被动句1.而君幸于赵王。

(于)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4.受制于人。

(受于)5.为天下笑,何也?(为)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为所)(典型的被动句)7.若属皆为所虏。

(为所)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9.洎牧以谗诛。

(无标志。

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非特殊句式)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

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四.否定句(非特殊句式)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五.词序(倒装句)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

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

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A.莫我肯顾B.古之人不余欺也②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汇总(共七大类)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汇总(共七大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一、表示疑问(一)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例】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财物时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二)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例】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2.“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三)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例】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凭什么使自己在赵国安身立足呢?)2.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四)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例】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五)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例】1.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2.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六)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更……”)【例】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七)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例】1.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蒋琬问道:“现在幼常(马谡)因为有罪而被处死,已经整肃了军纪,丞相为什么反而哭了呢?”)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一)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被雇来种地的,哪里能富贵呢?)2.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二)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例】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刀子和砧板,我们就像砧板上待割的鱼和肉,还告辞做什么呢?)(三)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1.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四)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子》)(五)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例】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唉!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六)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例】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豫州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七)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例】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八)……非……欤?(可译为“……不是……吗?”)【例】1.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九)宁……耶?(可译为“哪里……呢?”)【例】1.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十)顾……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十一)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即使才能低下,难道害怕廉将军吗?)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祸患常常在细微处累积,智慧和勇气多被所沉溺的事物困住,难道仅是听信伶人才会这样吗?)三、表设问(一)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例】1.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

2018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文言句式与文言翻译 含解析

2018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文言句式与文言翻译 含解析

文言句式与文言翻译(时间:45分钟分值:54分)一、基础题组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分)禁家人侵渔张养浩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

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

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

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纚(现在多写作“”,编者注)踵也。

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

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欢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

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者,未易与言。

有官君子,其审择焉。

(节选自《三事忠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1)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欢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1周文言特殊句式三含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1周文言特殊句式三含解析

文言特殊句式(三)【2015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御史梁晳次先生传【清】王士禛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晳次其别号也。

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

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长老惊异。

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

暇即与其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

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

先生固耽内典①,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

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

先生尝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

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

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

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取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予辈皆为赋诗。

未几,谢病归。

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

”盖纪实云。

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

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

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

”其雅操如此。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注】①内典:佛经。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2018高考文言句式专题

2018高考文言句式专题

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C)
A、豫州今欲何至? 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C、若事之不济(成功),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021/10/10
14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忌不自信。“不自信”
“不信自”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之有” “未有之”
2021/10/10
25
巩固练习
找出下面宾语前置的文言语句
1.贤哉,回也! 2.君何以知燕王?宾语前置 3.会于西河外渑池。 4.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5.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 6.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宾语前置 8.豫州今欲何至?宾语前置 9.又试之鸡,果如臣言。 10.惟兄嫂是依 宾语前置
②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2021/10/10
46
(三)省略宾语
•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 所省多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
事。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 • 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较。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 ── 中心词
2021/10/10
32
定语后置
2021/10/10
33
• 概念:定语是修饰限定名词的,要放在中 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但有时也 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称为“定语后置”。
2021/10/10
34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用“为”、“乃”、“则”、“即”、“非”、 “皆”“是” 等词表示判断
①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②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④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 生序》) ⑤(兄女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①还望见谅 ②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③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④人而无良,相怨一方。《诗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蔺列传》)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蔺列传》)
3 用“被”表示被动。 ①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4 意味上的被动。 ①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
省略句 主语 谓语(不多见)
2、 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常见否定词:不、未、毋、莫。
①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 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 ④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⑤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柳毅传》
3、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⑤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天时不如地利》) ⑥非人哉!(《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 ⑦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⑧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 ⑨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
被动句
1、“为”、“为……所”。 ①兔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满井游记》) 2、“于”“见”“见……于”“受……于” ①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市。
(《与朱元思书》)
倒装句
一. 主谓倒装
①悲哉世也! ②快哉此风!
二. 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1 用“于”字组成的介词结构,多数后置。
①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注:“于”译为“到”的不是倒装句,译为 “被”的叫被动句,省略“于”的叫省略句。)
2 用“以”字组成的介词结构多数后置。
②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
辑以羽翠。
《买椟还珠》
三. 定语后置 1 数量词作定语往往放在中心词之后。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2 “中心词+定语+者”“中心词+之+定语+者”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四、宾语前置:(动宾,介宾)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疑问代词:何、曷、谁、奚、安、胡、恶 ①子何恃而往?(《为学》) ②何坐?坐盗。(《橘逾淮为枳》) ③缚者曷为者也?(《橘逾淮为枳》)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⑤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 ⑥沛公安在? (《鸿门宴》) ⑦彼且恶乎待哉? (《逍遥游》) ⑧何以战? (《曹刿论战》)
(《桃花源记》)
4、省略量词: 林尽水源,便得一(座)山。 (《桃花源记》)
5、省略介词:于 ①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于)江中。(到)
(《引婴投江》) ②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 (从)
(《醉翁亭记》) 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于)人。(给)
(《曹刿论战》) ④急湍甚(于)箭,猛浪若奔。(比)
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
(否)焉。
《师说》
④惟命是从 (成语)
⑤惟利是图 (成语)
⑥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
⑦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
4、特殊形式的宾语前置 当“见”、“相”放在动词前面时,它
们相当于代词,“见”字表示“我”,“相”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
文言句式
判断句 谓语前置
文言
倒装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句式 被动句 定语后置
省略句
判断句:名词做谓语表示“是”或“不是”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提顿,谓语后面用“也” 表示判断。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醉翁亭记》) ②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④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 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2.直接用名词充当谓语表示判断。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廉颇蔺相如列传》)
宾语(动词宾语及介词宾语)量词 介词
1、省略主语: (余)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记承天寺夜游》) 2、省略谓语(少见): 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衰。 (《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人。
(《曹刿论战》) ②旦日,客从外来,与(之)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问(之)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