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历史教师专业课》考试大纲(中国古代史)
2020历史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2020教师招聘历史试题考纲三、考试范围与内容(一)考试范围考试范围和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初高中)、中学历史知识体系(初高中)、高等教育对应于中学历史知识体系和中学历史教学理论。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远古人类北京人2.半坡、河姆渡农耕遗存3.黄帝及尧舜禹的传说(二)夏商周时期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2.夏、商、西周的经济农业耕作方式井田制手工业生产方式3.夏商周青铜文化4.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诸侯争霸商鞅变法农业耕作水利工程百家争鸣(三)秦汉时期1.秦汉时期的政治秦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巩固王朝的措施汉代儒学刺史制度2.秦汉时期的经济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与推广丝织业和冶铁业城市和商业丝绸之路3.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造纸术书法(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三国鼎立2.西晋短暂统一3.北魏孝文帝改革4.魏晋南北朝的书法(五)隋唐时期1.隋唐时期的政治隋朝的统一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2.隋唐时期的经济农具改进纺织业和陶瓷业商业3.隋唐的科技文化雕版印刷术书法唐诗(六)宋元时期1.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王安石变法行省制度2.宋元时期的经济棉纺织业商业对外贸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思想文化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绘画宋词和元曲理学(七)明清时期(1840年前)1.明清时期的政治内阁军机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2.明清时期的经济郑和下西洋商帮和会馆商品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3.明清的思想文化明末清初的思想京剧的产生明清小说西学东渐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一)列强的对华侵略1.两次鸦片战争2.甲午中日战争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三)洋务运动(四)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1.维新变法2.清末新政3.辛亥革命(五)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2.中西文化交流与冲突3.科举制度的废除(六)北洋时期的社会革命1.新文化运动2.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第一次国共合作4.北伐战争(七)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2.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与实践3.红军长征(八)抗日战争1.侵华日军的罪行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4.延安整风与中共“七大”5.抗日战争的胜利(九)解放战争1.重庆谈判2.内战全面爆发战略反攻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一)过渡时期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建国初期的民主法制建设3.社会主义改造(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实践2.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曲折(三)“文化大革命”时期“文革”对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的影响(四)改革开放新时期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五)新中国外交与科技成就1.外交政策和成就2.科技成就第四部分世界古代史(一)古代埃及、印度文明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象形文字2.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3.法兰克王国(二)古代希腊、罗马文明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2.雅典民主政治3.罗马法第五部分世界近代部分(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开辟2.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2.宗教改革3.启蒙运动(三)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确立4.日本明治维新(四)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克伦威尔2.华盛顿3.拿破仑(五)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巴黎公社(六)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1.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2.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第六部分世界现代史(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历史背景2.战争进程3.战争影响(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十月革命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三)一战后的世界1.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2.甘地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凯末尔改革4.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四)第二次世界大战1.历史背景2.战争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五)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2.赫鲁晓夫改革与戈尔巴乔夫改革3.苏联解体4.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六)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与经济全球化4.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七)现代科学技术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2.量子论3.现代信息技术第七部分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内容(一)学科《课程标准》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1.中学历史课程性质、理念和目标2.中学历史教学实施、评价及其应用3.中学历史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及其应用4.中学历史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5.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二)教学实践1.课文分析,教学设计2.教学技能,听课评课3.命题与试题评价。
特岗教师招聘初中历史教师考试题
特岗教师招聘初中历史教师考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专业基础知识部分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A、夏商时期B、商周时期C、周秦时期D、秦汉时期2、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的著作是()A、《梦溪笔谈》B、《考工记》C、《齐民要术》D、《农政全书》3、下列史实反映唐代中印友好交往的是()A、佛教传人中国B、法显游历天竺C、义净西行研究佛学D、鉴真渡海传播佛法4、下列政治制度中属于辽代的是()A、猛安谋克制B、“蕃汉分治”C、察举制度D、行省制度5、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的是()A、宋应星B、徐霞客C、李时珍D、徐光启6、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魏源B、姚莹C、林则徐D、徐继畲7、最先在中国投资兴办近代工业的是()A、中国地主B、中国政府C、外国商人D、中国商人8、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A、平壤之役B、威海之战C、黄海之战D、辽东之战9、下列条约中,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侵略要求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1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1、“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A、《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B、《五一六通知》的发表C、《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D、《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的发表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A、处决查理一世B、成立共和国C、“光荣革命”D、两党制确立13、法国历史上,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法律规范的文件是()A、《人权宣言》B、1791年宪法C、《民法典》D、《独立宣言》14、北美独立战争中,战争形势出现转折,美国开始掌握战争主动权的战役是()A、纳西比战役B、马斯顿荒原战役C、尔密战役D、萨拉托加战役15、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最大的影响是()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B、促进了英国重工业的发展C、标志着英国手工工场时代的结束D、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束缚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是()A、钢铁工业采用了新技术B、石油开采及石油化工业的产生C、生物基因工程取得重大进展D、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使用17、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A、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B、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D、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18、19世纪中期,民族解放运动主要集中在()A、亚洲地区B、欧洲地区C、拉丁美洲地区D、非洲地区19、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有共同点的是()A、大国凭借实力建立国际关系格局B、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C、惩治了法西斯战犯D、确立了新的世界殖民体系20、欧共体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使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B、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D、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二、多项选择题。
招聘教师考试大纲《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全国初中历史考试大纲2024版
全国初中历史考试大纲2024版一、考试性质与目标1、考试性质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历史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2、考试目标(1)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制度等。
(2)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线索和阶段特征的理解和把握,能够构建历史知识的框架体系。
(3)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能够从不同类型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4)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判断。
(5)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二、考试范围1、中国古代史(1)史前时期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知道河姆渡、半坡居民的生活;了解炎帝、黄帝的传说。
(2)夏商周时期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了解西周的分封制;知道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3)秦汉时期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知道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了解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知道江南地区的开发。
(5)隋唐时期知道隋朝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了解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知道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了解唐与周边民族的交往。
(6)宋元时期知道北宋的建立和重文轻武政策;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科技文化成就。
(7)明清时期知道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了解清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知道郑和下西洋;了解闭关锁国政策。
2、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太平天国运动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精选)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云南特岗教师考试中学历史教师考试大纲
云南特岗教师考试中学历史教师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历史)一、考试性质:是招聘合格的初中历史教师的选拔性考试。
考试大纲体现大学本科历史学和历史教育及相近专业的水平,是命题教师命题和参加应聘考生备考的主要依据。
二、考试时间、形式及试卷机构考试以卷面笔试为主,实行闭卷考试。
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组成,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三、考查内容(一)中国古代史:1.先秦时期;2.秦汉时期;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4.隋唐时期;5.五代、宋元时期;6.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二)中国近代史:1.两次鸦片战争;2.太平天国运动;3.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4.边疆危机和瓜分狂潮;5.救亡: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6.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7.北洋军阀的统治;8.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9国民大革命;10.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中日民族矛盾的发展;11.全民族抗日战争;12.解放战争;(三)中国现代史: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失误;3.“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6.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四)世界古代史:1.人类的起源;2.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3.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古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政治;4.西欧封建国家;5.拜占庭帝国的兴衰与俄罗斯国家的兴起;6.阿拉伯帝国和欧斯曼帝国;7.亚洲的封建国家(五)世界近代史:1.资本注意的兴起和资产阶级革命;2.工业化时代的西方与世界;(六)世界现代史:1.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3.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4.二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5.20实际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七)中学历史课程论和教学论: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中学历史教学法》四、参考书目第二部分——模拟试题(历史)该部分共有两卷,满分120分,第一卷是基础知识部分,满分100分,第二卷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满分20分。
(精品)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中学历史)
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中学历史)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中学历史)教材第一章:中学历史课程基础第一节:中学历史课程的性质、理念和目标一、中学历史课程的性质一)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让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研究与发展打下基础。
3.人文性: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综合性: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二)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通过不同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研究,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
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研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中学历史课程的理念一)初中历史课程的理念1.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
中学历史大纲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中学历史学科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
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
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
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一)考查考生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基本线索。
(二)考查考生掌握基本的史学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比较、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考查考生了解历史研究动态和中学历史教学状况,运用所学知识辨析和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四)考查考生了解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能在教学中加以运用的能力。
(五)考查考生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一)学科专业知识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1.中国历史的开端(1)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2)中国新石器文化2.夏商周时期(1)商、西周的政治制度(2)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3)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3.秦汉时期(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4.魏晋南北朝时期(1)魏蜀吴的政治与经济(2)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3)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4)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5)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5.隋唐五代(1)隋朝的统一及其政治、经济制度(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3)隋唐的民族关系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4)隋唐的文化和科技6.宋、辽、西夏、金、元(1)宋、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2)宋代经济的繁荣(3)元代的统一及其影响(4)元代行省制度(5)宋元的科技与思想文化(6)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7.明清(前期)(1)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2)郑和下西洋(3)清代的疆域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4)清代的政治军事制度(5)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6)明清的思想、文化和科技8.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9.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1.列强对华侵略及不平等条约(1)两次鸦片战争(2)中法战争(3)中日甲午战争(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太平天国运动3.洋务运动4.维新运动5.义和团运动6.辛亥革命7.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3)清末新政和晚清教育改革8.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新文化运动(2)五四运动(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9.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2)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和红色根据地的建立(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4)抗战前十年的中国社会经济10.抗日战争(1)抗日救亡运动(2)西安事变(3)侵华日军的罪行(4)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5)延安整风与中共“七大”(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1.国共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1)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2)全面内战的爆发(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2.中国近代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1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风俗的变迁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1)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内外政策(2)新中国政权的巩固与经济建设(3)社会主义改造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实践(2)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曲折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4.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真理标准的大讨论(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5.新中国的外交及其成就6.新中国教育与科技文化第四部分:世界古代史1.古代埃及、印度文明(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象形文字(2)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2.古代希腊、罗马文明(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2)雅典民主政治(3)罗马法3.古代宗教(1)佛教(2)基督教(3)伊斯兰教第五部分:世界近代部分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开辟(2)殖民扩张(3)两次工业革命2.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2)宗教改革(3)启蒙运动3.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3)法国大革命(4)俄国农奴制改革(5)日本明治维新(6)德意志与意大利的统一4.近代科技与文化(1)近代自然科学(2)近代思想文化第六部分:世界现代史1.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2.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1)苏联的“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模式”(2)印度甘地主义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4)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5.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6.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2)赫鲁晓夫改革与戈尔巴乔夫改革(3)苏联解体(4)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7.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与经济全球化(4)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8.现代科学技术(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2)量子论(3)现代信息技术(二)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其应用1.中学历史课程性质与目标2.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3.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4.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与组织形式5.中学历史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6.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7.中学历史教与学的评价8.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一、考试对象历史学专业本科插班生二、考试目的本考试大纲是应我院历史学专业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的要求编制的。
《中国古代史》(专升本)考试,是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历史学专业该课程的要求进行的选拔性考试,目的是从报考插班生的专科毕业生中选拔优秀者入学深造,考察学生在掌握中国古代史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考试进一步促进考生提高历史学的理论水平,初步具备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素养。
本门课程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二个层次。
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在简单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分析较为复杂的历史与现实问题。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1、考试方法:闭卷、笔试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3、考试时间:120分钟4、试题总数:29题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命题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命题的原则是:题目数量多、份量小,范围广,最基本的知识一般要占60%左右,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要占20%左右,较难的题目要占20%左右。
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题目,即使大题目也不应占分太多,应适当压缩大题目在总的考分中所占的比例。
客观性的题目占较重的份量。
6、题目类型(1)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少选、多选不给分。
每题2分,共20分)(3)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4)简述题(3题,共34分)(5)论述论(每题16分,共16分)四、考试内容、要求第一章中国原始社会1、了解中国历史是怎样开端的。
2、掌握氏族是怎样形成的,母系氏族在什么条件下过渡到父系氏族,以及两个阶段的各自历史特点;掌握丰富的史前文化类型和特点等。
中考中国古代史考纲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考纲要求】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1、河姆渡人距今约六千多年。
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
水稻和蔬菜。
(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
)2、半坡人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陕西西安市半坡村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三、神奇的远古传说1、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发展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
2、黄帝——人文初祖3、尧舜禹: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
当时采用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禅让的依据:有德有才)第2讲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考纲要求】一、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二、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目的:为了巩固统治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作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三、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2、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影响: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4、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
同时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和他的献身精神。
第3讲统一国家的建立【考纲要求】一、秦兼并六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秦朝的统治:1、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考试大纲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历史教师专业课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招聘初中历史教师考试大纲》是为选拔合格的初中历史教师而编写的。
本考试大纲主要为教师命题和考生备考提供依据。
既可作为招聘特岗教师的指导用书,同时也可作为一般初中招聘历史教师的指导用书。
二、考试范围本大纲以历史学专业(本科)的主干基础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学历史教学法》作为考核的学科范围。
三、考试内容I.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原始社会我国境内的原始群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文化遗址父系氏族公社的文化遗址远古的历史传说(二)夏、商、西周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西周的建立与巩固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三)春秋战国大国争霸铁器的出现与影响牛耕的出现及其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变法运动及其影响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经济的发展兼并战争与秦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五)三国、两晋、南北朝军阀混战与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曹魏的政治与经济诸葛亮治蜀西晋的士族门阀政治西北边境各族的内迁西晋的灭亡东晋偏安江南南朝政权的更迭南方经济的发展十六国的兴亡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隋代周并统一全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与中外交往(六)隋唐隋朝的建立与统一隋朝的政治与经济隋末农民大起义唐朝前期的政治恢复生产的措施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唐朝边疆各族的发展及其与唐的关系唐朝的对外交往安史之乱及其对唐朝的影响两税法的内容及其意义唐后期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与唐末农民起义隋唐时期的文化(七)五代、辽、宋、夏、金、元五代的更替与十国的割据契丹的兴起与辽的建国周世宗改革北宋的建立北宋的政治与经济社会矛盾的激化与北宋的政治改革北宋与辽的战争西夏的建立与宋夏和战金的建立与辽、北宋的灭亡南宋与金的对峙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统一元朝的政治和经济马可·波罗及其《游记》元末农民大起义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八)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明朝的建立与巩固明初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边疆民族的发展与明朝的对外关系满族的兴起及其与明朝的关系宦官专权与内阁纷争“夺门之变”张居正改革与一条鞭法封建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明朝后期的统治危机与明末农民起义清军南下清朝专制统治的加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缓慢发展清朝前期疆域的巩固抗击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平定三藩之乱加强对西北、西南边疆的统治明清时期的文化Ⅱ.中国近代史(一)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中英贸易与鸦片走私林则徐主持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广东三元里人民的武装抗英斗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及其危害五口开放及近代阶级关系的变化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初起(二)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的前期斗争和胜利发展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措施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趁火打劫,侵吞中国大片领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和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开始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及其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历史意义及失败原因(三)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的产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的产生、形成及其评价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近代海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早期中国工人阶级(四)从边疆危机到瓜分危机中国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法新约》的主要内容与危害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五)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斗争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及其原因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兴起和高涨百日维新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失败原因及其历史意义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不断高涨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八国联军武装干涉和中国军民英勇抗击《辛丑条约》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六)辛亥革命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资产阶级爱国运动及留学生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成立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三民主义纲领革命派与改良派大论战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清起义清政府的“铁路干线国有”政策与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与湖北军政府的成立革命浪潮席卷全国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南北议和与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意义及失败的原因、教训(七)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新时期的曙光二次革命与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袁世凯复辟帝制与讨袁的护国运动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护法运动英俄日疯狂侵略中国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与工人阶级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北洋军阀统治的衰落五四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中共一大与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共二大军阀混战与华盛顿会议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酝酿(九)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统治的崩溃国共合作的形成国民革命的兴起全国革命高潮的掀起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统一战线内部的分化和斗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工农群众运动的高涨国民革命的失败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经验教训及其重大意义(十)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国民党的派系纷争与联合“北伐”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内政和外交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各地武装起义和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中共六大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与反“围剿”战争(十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和全国人民的抗日反蒋斗争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一二八事变和淞沪抗战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加强长城抗战与《塘沽协定》抗日反蒋斗争王明“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及意义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和瓦窑堡会议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西安事变和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十二)抗日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面抗战和片面抗战两条路线的对立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开辟日本侵华策略的变化和汪精卫集团的投敌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和国民党对内政策的倒退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解放区军民的艰苦抗战和局部反攻抗战后期两种中国命运的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基本经验和伟大历史意义(十三)国民党统治的崩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和各党派的政治主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解放区军民准备自卫战争国民党的军事进攻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国统区的社会危机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夺取全国胜利的纲领和政策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严重危机伟大的战略决策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及其伟大历史意义Ⅲ.中国现代史(一)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成立时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抗美援朝运动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五反运动国民经济的恢复(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一五”计划建设的成就(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与失误1956年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共八大及其重大历史意义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及其严重扩大化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纠正“左”倾错误的重大曲折国民经济的调整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和经济上调整任务的胜利完成(四)“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全国大动乱和“全面夺权”中共九大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和林彪集团的篡权阴谋“九一三”事件中共十大“批林批孔”运动围绕四届人大的斗争1975年的全面整顿及其反复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深远意义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经济调整与改革中共十二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出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邓小平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中共十四大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Ⅳ.世界古代史(一)原始社会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原始公社制的产生、演变及解体国家的产生原始文化(二)古代埃及埃及国家的形成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古埃及文化(三)古代西亚诸国苏美尔城邦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衰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的兴衰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腓尼基和巴勒斯坦波斯帝国的兴起与对外扩张大流士改革帝国的灭亡(四)古代印度印度河流域的文明雅利安人人侵国家的产生和种姓制的形成婆罗门教摩揭陀称霸早期佛教孔雀帝国的兴衰古代印度文化(五)古代希腊爱琴文明与荷马时代斯巴达国家的建立雅典国家的产生希波战争奴隶制的高度发展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伯罗奔尼撒战争亚历山大帝国的兴衰马其顿统治下的希腊古希腊文化(六)古代罗马王政时代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罗马的对外扩张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与阶级关系的变化奴隶起义格拉古兄弟改革马略军事改革苏拉独裁前三头同盟凯撒独裁后三头同盟与共和制的灭亡帝国早期三世纪危机基督教的兴起与早期传播帝国晚期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古罗马文化(七)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法兰克王国和加洛林帝国西欧城市的兴起与十字军东侵英国封建制的建立法国等级君主制的形成英法百年战争和农民起义德意志封建制的发展意大利城市共和国(八)拜占廷帝国与东欧封建国家拜占廷帝国的兴衰拜占廷文化俄罗斯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九)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与奥斯曼帝国伊斯兰教的产生阿拉伯统一国家的形成阿拉伯文化的主要成就蒙古的统一和西征蒙古各大汗国的建立及演变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与对外扩张(十)朝鲜、日本和南亚主要封建国家新罗统一朝鲜高丽王朝李朝日本古代国家大化革新幕府统治北印度封建制的形成印度教的兴起莫卧儿帝国的统治(十一)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中古非洲主要国家简况美洲印第安人文化(十)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普法战争巴黎公社(十一)德意志和意大利的民族统一运动德意志统一的道路与进程德意志统一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意大利统一运动中的两大派别统一的进程(十二)俄国农奴制改革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农奴制危机的加深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产生克里米亚战争1861年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十三)美国内战领土扩张与对外侵略西进运动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与斗争内战的爆发内战的两个阶段美国内战的性质和历史意义林肯在美国内战中的作用(十四)日本明治维新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封建制度的解体民族危机的加深“尊王攘夷”倒幕运动明治政府废除封律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十五)资本主义入侵下的亚非拉诸国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李朝的改革法国和美国对朝鲜的侵略英国对印度的侵略和榨取印度民族大起义巴布教徒起义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列强的入侵和埃及的半殖民化奴隶贸易南非人民反对人侵者的斗争拉美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考迪罗的统治墨西哥的改革Ⅵ.世界现代史(一)20世纪初的世界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美国和日本作为世界大国的兴起列宁主义的诞生和俄国1905年革命亚洲的觉醒(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爆发和性质大战的进程大战的结果和影响(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影响下的欧洲革命风暴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德国十一月革命东欧各国的独立与革命共产国际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动(四)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影响国际联盟(五)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恢复与政治调整盛极而衰的英国重建中的法国魏玛共和国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美国的繁荣日本的政党政治与协调外交国际关系的调整(六)20_30年代的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苏联的对外政策(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和世俗化改革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护宪运动和卡德纳斯改革(八)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主要表现以及危机的根源和后果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英、法的衰落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实质、结果和影响(九)走向大战大战前的局部战争慕尼黑协定英、法的绥靖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十)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初期阶段战争的扩大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十一)20世纪前半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学艺术(十二)战后世界的历史性巨变世界经济统一性的加强世界经济多样性的新局面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战争结束时国际舞台上的五大国雅尔塔体系的确立联合国活动的开始(十三)战后国际关系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对战败国的处置美苏“冷战”的兴起两大阵营的形成(十四)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经济建设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国力的增强苏联社会政治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赫鲁晓夫上台与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东欧各国的政权巩固与经济建设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巩固与经济建设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关系(十五)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的不平衡发展原法西斯国家的经济困境与民主化改革英、法的经济恢复和社会改革措施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对外政策与美国社会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帝国主义的一体化(十六)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与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独立印度尼西亚的独立以色列国的建立巴勒斯坦战争埃及共和国的成立与苏伊士运河战争古巴革命的胜利及其保卫独立的斗争印度支那抗美战争的胜利(十七)第三世界的崛起与两大阵营的分化亚非会议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不结盟运动与第三世界的形成1968年苏联出兵侵捷事件经互会与华沙条约组织的扩大及其矛盾的加深苏美关系的缓和与争夺肯尼迪、约翰逊对杜鲁门全球扩张政策的继承欧共体的形成、扩大及其意义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十八)世界科技革命的高潮及其社会影响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和进程科技发展的社会作用与新产业革命迎接科技革命挑战与维护全球生态环境(十九)从经济繁荣到经济滞胀的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与文化肯尼迪的“新边疆”和约翰逊的“伟大社会”尼克松的经济政策和水门事件卡特中间道路的经济政策和“新保护主义”的“里根革命”繁荣与滞胀的西欧经济与政治日本的经济飞跃与社会问题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的新发展(二十)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革命和发展变化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当代苏联文化东欧各国的改革与各国剧变(二十一)发展中的民族独立国家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印度独立后的政局演变与经济发展“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起飞阿以冲突迭起海湾国家的经济起飞与变迁海湾地区的冲突和战争南非的发达经济和种族隔离制的危机拉丁美洲的现代化与政局的变化(二十二)由两极走向多极化、合作、竞争和变革的世界旧国际格局的动摇与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南北关系和南南合作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的国际关系Ⅶ.中学历史教学法此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考生应对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学历史教材、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中学历史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类型结构,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因素,以及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新理念等理论知识进行复习,并运用上述理论对中学历史教材进行分析、处理。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历史》考试大纲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历史》考试大纲(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历史》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学科专业基础一、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1. 中国远古人类与主要文化遗址。
初中历史特岗教师面试教案
初中历史特岗教师面试教案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史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内容,包括黄河文明、夏、商、周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特点。
教学主题:探索中国古代文明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2.掌握夏、商、周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特点;
3.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二、讲解(15分钟)
1.介绍黄河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讲解夏、商、周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特点,包括夏代的建立、商代的兴起和周代的统一等。
三、讨论(10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讨论。
四、总结(5分钟)
通过总结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文明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更多信息,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是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能力。
同时,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们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招考试教案初中历史
教招考试教案初中历史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2.了解中央集权与分权制度之间的差异3.掌握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教学重点:1.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2.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运行机制教学难点:1.分析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2.比较明清时期与其他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差异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请学生回顾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回答以下问题: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几个主要阶段是什么?2.中央集权与分权制度有哪些区别?3.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二、讲解(15分钟)1.讲解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过程和原因2.解释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运作方式3.分析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的影响三、讨论(15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对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看法和评价2.比较明清时期政治制度与其他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差异3.讨论中央集权与分权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和影响四、练习(10分钟)请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练习题,检测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知识要点,并提出自己对政治制度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学生以明清时期政治制度为主题,写一篇关于中央集权与分权的文章,要求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比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明清时期政治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白中央集权与分权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和影响。
同时,通过讨论和练习,学生也提高了对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讲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历史教师专业课》考试大纲(世界近代史)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历史教师专业课》考试大纲以历史学专业(本科)的主干基础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学历史教学法》作为考核的学科范围。
世界近代史(一)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简要过程、后果及影响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实质和影响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的伟大成就德国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及其传播(二)封建专制时期的英、法和尼德兰革命英国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都铎王朝的统治法国专制君主制与胡格诺战争专制政权的加强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主要经过和历史意义(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前的英国革命的开始和内战共和国和护国政治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和1688年政变英国革命的历史意义(四)北美独立战争独立战争的背景与进程独立战争的性质、胜利原因和历史意义独立战争后的形势与《1787年宪法》(五)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革命形势的成熟和革命的开始革命的进程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六)拿破仑帝国维也纳会议和神圣同盟督政府的统治雾月政变拿破仑帝国及其对内政策拿破仑帝国的对外战争帝国的覆灭维也纳会议与神圣同盟(七)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独立战争前拉丁美洲各国政治经济状况独立战争与独立国家的诞生(八)1848年欧洲革命1848年革命的任务和性质1848年法国革命、德意志革命、奥地利革命、意大利革命(九)英国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及进程英国工业革命的社会经济后果工业革命的扩散工人运动的发展英国宪章运动(十)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普法战争巴黎公社(十一)德意志和意大利的民族统一运动德意志统一的道路与进程德意志统一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意大利统一运动中的两大派别统一的进程(十二)俄国农奴制改革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农奴制危机的加深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产生克里米亚战争1861年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十三)美国内战领土扩张与对外侵略西进运动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与斗争内战的爆发内战的两个阶段美国内战的性质和历史意义林肯在美国内战中的作用(十四)日本明治维新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封建制度的解体民族危机的加深尊王攘夷倒幕运动明治政府废除封律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十五)资本主义入侵下的亚非拉诸国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李朝的改革法国和美国对朝鲜的侵略英国对印度的侵略和榨取印度民族大起义巴布教徒起义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列强的入侵和埃及的半殖民化奴隶贸易南非人民反对人侵者的斗争拉美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考迪罗的统治墨西哥的改革(十六)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特点和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发展美、德、英、法、俄、日垄断组织发展的程度和形式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及影响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向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第二国际18711900年的国际关系(十七)亚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和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朝鲜人民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印度的革命运动越南的民族解放运动菲律宾的民族解放运动土尔其的改革运动巴西的废奴运动共和国的建立古巴独立战争阿拉比的抗英斗争非洲民族解放斗争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历史教师专业课》考试大纲以历史学专业(本科)的主干基础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学历史教学法》作为考核的学科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一)中国原始社会
我国境内的原始群
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文化遗址
父系氏族公社的文化遗址
远古的历史传说
(二)夏、商、西周
夏朝的建立
商朝的兴衰
西周的建立与巩固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
(三)春秋战国
大国争霸
铁器的出现与影响牛耕的出现及其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变法运动及其影响
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经济的发展
兼并战争与秦的统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
军阀混战与曹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曹魏的政治与经济
诸葛亮治蜀
西晋的士族门阀政治
西北边境各族的内迁
西晋的灭亡
东晋偏安江南
南朝政权的更迭
南方经济的发展
十六国的兴亡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隋代周并统一全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与中外交往(六)隋唐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隋朝的政治与经济
隋末农民大起义
唐朝前期的政治
恢复生产的措施与社会经济的繁荣
唐朝边疆各族的发展及其与唐的关系
唐朝的对外交往
安史之乱及其对唐朝的影响
两税法的内容及其意义
唐后期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与唐末农民起义隋唐时期的文化
(七)五代、辽、宋、夏、金、元
五代的更替与十国的割据
契丹的兴起与辽的建国
周世宗改革
北宋的建立
北宋的政治与经济
社会矛盾的激化与北宋的政治改革
北宋与辽的战争
西夏的建立与宋夏和战
金的建立与辽、北宋的灭亡
南宋与金的对峙
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统一
元朝的政治和经济
马可·波罗及其《游记》
元末农民大起义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八)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明朝的建立与巩固
明初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边疆民族的发展与明朝的对外关系
满族的兴起及其与明朝的关系
宦官专权与内阁纷争
“夺门之变”
张居正改革与一条鞭法
封建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明朝后期的统治危机与明末农民起义
清军南下
清朝专制统治的加强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缓慢发展清朝前期疆域的巩固
抗击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平定三藩之乱
加强对西北、西南边疆的统治
明清时期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