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资料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
重点篇目:《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2。
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
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
复习范围:(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 (二)词的本义探求例2。
复习办法:A。
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
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
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
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
《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个,按( )分卷,依( )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收字( )个,全书分( )卷,按()排列.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
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2。
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汉字结构六书的内容(1)象形许慎对象形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意思是:随着物体的轮廓弯转曲折,画出它的形象。
例如日月二字的写法:甲骨文:日月金文:日月小篆:日月* 象形字举例:斤:甲骨文:斤;金文:斤;小篆:斤。
《说文》:“斫木也。
”《庄子·徐无鬼》:“运斤成见。
”。
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行:甲骨文:行;金文:行;小篆:行。
《说文》:“人之步趋也。
”按:据甲文字形,“行”象四通八达的道路。
《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本义: :道路。
文:金文:文;小篆:文。
《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本义:花纹;纹理。
而:金文:而;小篆:而。
《说文》:“颊毛也,象毛之形。
”干:金文:干;小篆:干。
《说文》:“犯也。
从反入,从一。
” 按:据甲文字形,干象盾牌。
本义:盾牌。
(2)指事许慎对指事的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看了就能认识,仔细体察就能领会其中的含义,例如上下二字。
上下二字甲骨文作上下。
弧线表示标准线,“—”表示在上方或下方。
篆文将弧线变成了直线,将弧线上下的“—”变成了竖线“ |”。
指事字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a、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例如:一: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
《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二:金文:二;小篆:二。
《说文》:“地之数也。
从偶一。
”三:金文:三;小篆:三。
《说文》:“天地人之道也。
从三数。
”四:金文:四;小篆:四。
《说文》:“阴数也。
象四分之形。
”b、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示符号的指示字,例如:刃:金文:刃;小篆:刃。
《说文》:“刀坚也。
象刀有刃之形。
”本:金文:本;小篆:本。
《说文》:“木下曰本。
从木,一在其下。
”末:金文:末;小篆:末。
《说文》:“木上曰末。
从木,一在其上。
”亦:金文:亦;小篆:亦。
“亦”是“腋”的古字。
古代汉语资料
古代汉语资料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历史上的古代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
古代汉语的资料丰富多样,包括文献、诗词、碑刻、书法、字画等等。
这些资料记录了古代汉族人民的思想、文化、历史等方面的信息,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古代汉语的文献资料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线索和信息。
古代中国的文献包括经典、典籍、史书、子集、子部等。
例如《周礼》、《尚书》、《毛诗》、《楚辞》、《左传》、《史记》等是揭示古代中国社会生活、政治制度、思想观念的重要文献。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汉族人民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社会制度等等。
诗词是古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也是研究古代汉族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古代汉族人民以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志向、风景等等。
例如《古诗十九首》、《花间集》、《乐府诗集》等是古代中国诗词的代表作品。
通过对这些诗词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汉族人民的审美观、文学风格、艺术表达等等。
碑刻也是古代汉语中重要的文献资料,记录了各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重要事件和人物。
碑刻具有雄浑、独特的书法风格,包括了汉隶、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字体。
例如秦始皇兵马俑、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等都是重要的碑刻文物。
通过对这些碑刻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汉族人民的历史、宗教、艺术等诸多方面。
书法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研究古代汉族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古代汉族人民通过书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境界、人生态度等等。
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风格。
例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是古代中国书法的代表人物。
通过对这些书法作品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汉族人民的审美观、书法艺术风格等等。
字画也是古代汉语中的重要资料,记录了古代汉族人民的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
字画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包括了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等。
例如,文征明、仇英、石涛等是古代中国字画的代表性人物。
通过对这些字画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汉族人民的审美观、绘画技法、艺术表达等等。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第一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耳、刀、马、牛、羊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等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数词:一、二、三、四、注意: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
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
(2)古今词义基本不同1、旧词的死亡原因:历史事物的消亡膢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倡优——演员、艺人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打瞌睡——泛指所有的睡觉《韩非子》:“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
”卖掉(卖的结果)——卖的行为《左传·蹇叔哭师》:“穆公访诸于蹇叔。
”咨询(事)——探访、拜访(人)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所谓词义范围的变化,是就一个词新旧义位的比较而言。
一般认为,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扩大:意义由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
《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诸侯之妻——自己及他人的妻子2.缩小:意义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战国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泛指居处、房屋——帝王的殿堂、居室《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岳父《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泛指金属——专指黄金。
3.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到了另外一个范围。
(词义转移: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的对象从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两事类间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无类属关系。
古代汉语专题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专题复习资料一、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先秦时期,一些学者就开始对汉字进行思考,对于汉字的本质、起源与功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易•系辞下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上古结绳而治.岳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央。
”这里把文字与八卦、结绳看做同类事物,而前者是由后者发展演变来的。
《系辞传》的作者认为,文字这类事物是从天地万物中抽象出来的一种“象”,它们的作用在于沟通神明,表现万物,因而可以用于治理社会,了解事物。
先秦的学者对于汉字的构造也有所思考,《周礼》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左传》有“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的说法,《韩非子》也说“古者,仓颉之造字也,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
这一时期,人们还对文字进行了收集、整理和规范。
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撰写了《史籀篇》;秦始皇实行“书同文”的政策,李斯编写了《仓颉篇》,赵高编写了《爰历篇》,胡毋敬编写了《博学篇》。
他们对汉字的形体和用字都进行了规范,并以之作为朝廷制定的标准字样,用于正字与教学。
二、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部首”的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1、许慎创造了“部首”。
2、部首是《说文解字》各部字的第一字,也是每部字所共有的偏旁。
《说文解字》按照偏旁相同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
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部首”。
3、许慎用540个部首统摄了9353个汉字,不仅建立起汉字部首系统,而且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揭示了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建了一种优秀的范式。
另外《说文解字》的编排方法为辞书的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
三、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连的理论是怎样形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1、郑樵、戴侗等人在许慎的“六书说”的基础上,创建了汉字子母、父子相连的理论。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一、中古汉语史
1、中叴汉语是汉语从西汉时期开始,到宋代的一个发展阶段;
2、中古汉语的发展是汉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汉语的积极影
响至今仍在。
3、中古汉语的词汇脱胎于西汉语,但与现代汉语的词汇存在很大不同。
4、中古汉语的发音差别也比较大,属于变调语言,声调改变词义的
方式也有很多,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
二、中古汉语的文字
1、中古汉语使用的文字有两种:秦汉文字(即甲骨文)和隶书,前
者一般用于官用文书,后者用于普通百姓书写。
2、秦汉文字又称甲骨文,指从西汉到明朝之间出现的一种古老的汉
字文字,它是汉字的始祖,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古文字。
3、隶书则是汉字书写技法之一,它是中古汉语使用的官方文字之一,是中国经典的文字,它的灵活性强,可以表现汉字的特殊形态。
三、中古汉语的语法
1、中叴汉语的语法又分为句法和句式两部分。
2、句法指的是语成语法规则,汉语的句法主要有动、不动、状语、
定语等。
3、句式指的是组成句子的形式和结构,中古汉语的句式有主谓宾结构、主宾状补结构、主谓补宾结构等。
四、中古汉语的文类
1、中古汉语的文类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礼仪文章、礼记、汉书、史记、世说新语等。
2、礼仪文章是对礼乐仪礼。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三字”(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问题(尤其是讲过的课文里出现过的)、词的本义与引申义(注意常用词部分)、辞赋的基本知识。
以上这些将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
古注要重点掌握,将会出一道大的分析题。
二,上古音、中古音、诗律是重点。
上古音主要掌握三十韵部及三十三声纽、弄清旁转、对转、准双声、旁纽等概念的含义。
中古音主要掌握中古音声母、声调向现代音转化的规律。
诗律会出一道大的分析题,分析律诗的平仄格式及拗救。
三,标点翻译(有可能从我们上过的课文中出,也有可能从课外读物中出)及文段的语法分析(词类活用、宾语前置、被动句、判断句等)。
第一题、客观题一、古今字(子路曾)鼓瑟希:希(希疏)—稀莫春者:莫(暮的本字)—暮(子路)使子路反见之:反—返(古今异义词:丈人古义老人今义岳父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下去的一天(氓)古今异义:至于,古义:到;今义:达到某种高度。
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泣涕,古义:低声哭泣落泪;今义:眼泪和鼻涕。
贿,古义:财物;今义:用财物贿赂。
)(逍遥游)其翼若垂天之云垂:本义为象草木花叶下垂的样子引申远边之义此为本义垂—陲志怪者也志—识“鹏之徙与南冥冥—溟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小知不及大知知—智(秋水)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古今字:虚(河水流进)与墟(许行)古今字:禽兽偪人。
偪与畐、则贾相若贾与价圣人有忧之有与又(天伦)臧与藏臧本义奴隶。
申出“收藏”之义此为引申夭与妖(在“妖怪”这一义上)、北与背、臧与藏(后起区别文)、队与坠(历山)古今字:畝与(登大雷)古今字:景与影、泻为写、与派(静女)释”、“怿”也是古今字的关系。
二、通假字(秋水)舟车之所通卒,通萃,聚集卒”本义为在官府中服务的杂役所穿的衣服,后代指杂役。
“萃”本义为草的样子,草茂为众草聚集,可引申为“聚集”义(天伦)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常通尝通假字:党与倘、常与尝、睹与(登大雷)通假字:澱与淀、陇与拢(情采)通假字:谟与模静女)“归”通“馈(氓)匪:通“非”,不是。
语言学:古代汉语学习资料
语言学:古代汉语学习资料1、名词解释乐音正确答案: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2、填空题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辞典是O,它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等。
正确答案:《尔雅》3(江南博哥)、填空题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句中,“以”的词性是O,其语法作用是连接两个形容词,相当于“又”。
正确答案:连词4、名词解释部首正确答案:汉字检字法把一群字的共同偏旁提出来作标目,以便排列和查检汉字,这个作为标目的偏旁就是部首。
例如“燃、灯、烧、烤”,其中的偏旁“火”就是部首。
5、名词解释判断句正确答案:是指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对主语做出判断,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
6、单选下列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OA、信——伸B、遁——避C、说一一悦D、距一一拒正确答案:D7、问答题闽(六书汉字的结构)正确答案:形声:从虫门声8、填空题“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o正确答案:勉励9、问答康举例说明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
正确答案:词义范围的变化主要有扩大、缩小、转移三种情况。
①词义的扩大指一个词的意义后代比前代所表达的概念外延大而内涵小,即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比如“河”本指黄河,后来指一切河流。
②词义的缩小指一个词的意义后代比前代所表达的概念外延小而内涵大,即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比如“妃”原指一般的配偶,后来专指皇帝的妾以及太子、王、侯的妻子。
类似例子还有“宫、臭”等。
③词义的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移到另一个范围,比如“寺”原指官署、官舍,后来用来指僧众供佛、居住之所的名称,类似还有“钱、涕、乐府、坟”等。
每点各2分。
10、名词解释数量词活用为动词正确答案: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IK名词解释汉语规范化正确答案:根据汉语发展的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语音、语法、词汇各方面的标准,以便更进一步的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其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自考资料】古代汉语
第一章汉字的结构与演变第二章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第三章古书的用字第四章古书汉语词的构成★★★造字方法相同、构件不同:①同为会意,所取义符不同。
如:災——灾、塵——尘。
②同为形声,所取义符不同。
如:鷄——雞、杯——盃。
③同为形声,所取声符不同。
如:猿——猨(猿和猨同为形声,所取声符不同,它们属于变换构字成分而形成的异体字。
)④同为形声,所取义符和声符都不同。
如:村——邨。
造字方法相同、构件相同、写法不同:①构件所处的位置不同。
如:够——夠、峰——峯。
②笔道形态略不同。
如:土——圡、決——决、况——況。
分化字★★为了使文字更明确的记录语言,人们就使用更多的字形来分担文字的记录职能,这就是文字的分化。
我们把用来分担汉字记录职能的字形称为分化字,把原来兼有多个记录职能的字形称为源字。
分化文字职能的方法★★★假借其他字分化职能:为了分化一个字的多个记录职能,有时人们会借用其他字来进行分担,使表意更为明确。
利用异体字分化职能:为了减少字量的目的,可以在异体字认同之后把多余的字形取消。
利用异体字分化文字职能,则为异体字的不同字形赋予不同职能,使原本冗余的形体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造新字分化职能:分化源字职能最常见的方法是造新的字形。
造新字的方式包括在源字基础上增加构件,在源字基础上更换构件或对源字作形体改造。
分化字的类型★★★分化本义:有些字被常用的假借义或引申义占用后,会另造一个新字来承担它的本义。
分化引申义:当引申义与本义的距离较远时,有时会为引申义造字,将引申义分化出去。
分化借义:原来本义与借义共用一字,后来为了区别,用新的字形将借义分化出去。
分化广义:源字的表义很广,后来这个意义的一部分由分化字承担,源字和分化字的意义都更具体。
第五章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第六章多义词和词义引申第七章词义关系第八章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第十一章副词动量表示法★★①数词+动词。
②动词+数词+量词。
第十三章介词★★作宾语。
如:爱共叔段,欲立之。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语言,它是现代汉语的前身。
在古代,汉族常用汉语进行交流和表达情感。
以下是古代汉语的一些基本内容。
1. 关于古代汉字
古代汉字主要有两个来源: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刻在龟壳或兽骨上的文字,而金文是刻在铜器上的文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不断演变,形成了现代汉字。
2. 古代汉语的语法
古代汉语的语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多不同之处。
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古代汉语的主谓结构不如现代汉语那么严格。
在古代汉语中,有时候并没有固定的主语和谓语,而是由上下文来决定。
3. 古代汉语中的文言文和白话文
古代汉语分为文言文和白话文两种形式。
文言文是古代文学、历史书籍等正式场合所使用的语言,语法结构精细、措辞高妙,往往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理解。
白话文则是口语化、表达直白的汉语,适用于非正式场合和日常生活交流。
4. 古代汉语的成语和俗语
古代汉语的成语和俗语丰富多彩,其中一些还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
例如,“一马当先”、“画龙点睛”、“井底之蛙”等等。
5. 古代汉语的发音
古代汉语的发音与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
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些音节是现在已经不存在的。
例如,“儿”字的发音是“兒”、“那”字的发音是“乸”。
总之,理解古代汉语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虽然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但是通过学习和复习,我们仍然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启示。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完整版)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古代汉语资料
古代汉语考试资料一,语词义项的古今变化,并举例说明:1,词义扩大:一个词的某一义项内涵较大而外延较小,后来随着词义的发展变化,该词义减少了内涵,由具体变抽象了,从而扩大了外延,于是词义所指的范围扩大,我们称之为词义的扩大。
“响”的本义是“回声”。
《玉篇》:“响,应声也。
”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
”引申为“声音”。
《说文》:“响,声也。
”段玉裁注:“浑言之也。
”如《水经注·江水》:“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又如苏轼《石钟山记》:“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响”由“回声”义发展为“声音”义,内涵缩小而所指范围扩大了。
2,词义缩小:一个词的某一义项内涵较小而外延较大,后来随着词义的发展变化,该词义增加了内涵而缩小了外延,于是词义所指的范围缩小了。
“丈人”,原指一般的老人。
《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后世则指岳父。
《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丈人丈母不知,今日浑成差事。
”3,词义转移:即由甲范围移到乙范围。
它的主要特点是新义产生后,旧义就不存在了。
而新旧意义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汤:古义是“热水”。
《孟子·告子上》:“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列子·汤问》:“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的今义则是菜汤、米汤等,作为“热水”的意义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了,只有在“赴汤蹈火”、“扬汤止沸”、“固若金汤”等成语中还保存着。
“汤”在表示“水”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古今义的内在联系。
今天一些洗温泉的地方命名还保留了“汤”的古义“热水”,如“灰汤温泉”。
4,词义易色:一个词的某一义项所表现出的原本是某种感情色彩,随着词义的发展变化,该词义所表现出的感情色彩也随之产生了变易:或由褒义词变成了贬义词或中性词;或由贬义词变成了褒义词或中性词;或由中性词变成了褒义词或贬义词。
因此,我们称之为词义的易色。
例:“爪牙”,在先秦时常用来比喻武臣,也泛指辅佐君主的人,是褒义词。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绪论一、古代汉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接近口语的古白话。
二、根据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前者,即上古的文学语言以及历代模仿他的典范作品第一单元一、文选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2、春秋三转:《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3、鲁国12公: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4、自东汉以来,为《左传》作注的很多,现在最通行的是《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注疏》(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5、经:儒家的书籍6、传:直接注解经文,就经文所未言者而引申发挥7、注:直接解释正文的词义句意8、疏:又称义疏,正义;既解释正文,还解释注文9、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个称号。
谥号是固定的一些字,根据死者生前事迹选用其中一两个字作为谥号,以褒贬其善恶。
10、作用谥号的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褒义的:文武昭景惠穆等(2)、贬义的:灵厉幽炀等(3)、表同情的:哀怀悼等11、春秋时有五等爵:公、候、伯、子、男二、古汉语通论1、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音序;部首和笔画;编码2、《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奉敕编纂的。
书成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
它是在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和张自烈的《正字通》的基础上编成的。
字头按部首排列,分成214部,部首又按十二地支,分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集,每集又各分上、中、下三卷。
全书共收字47035个,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
3、《辞源》:是商务印书馆编印的,出版于1915年。
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一部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这部书用部首排列法,214个部首。
单字先注音,后释义。
商务印书馆1958年修订,《辞源》不再作为语词和百科兼收的综合性词典,而是一部“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语文工具书,专收古汉语词汇。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_2
一、填空1、“声母”又称声又叫纽。
2、《切韵》的作者是陆法言《广韵》的作者是陈彭年和邱雍。
3、传统语言文字学分为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
4、古注的类型有(转注体)、(章句体)、(义疏体)、(集解体)、(补注体)、(音义体)等。
5、音义另有(音训)、(音诂)、(音注)、(音解)、(音证)、(音隐)、(音释)等名称。
6、古注的体例:西汉毛亨的《毛诗故训传》,东汉郑玄的《毛诗笺》,唐陆德明的《毛诗音义》,唐孔颖达的《毛诗正义》(又叫“疏”)。
7、高邮王氏四种:王念孙《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8、汉语言文字学分为(古文文字学)和(现代文字学)。
9、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被汉朝人称之为(“三仓”)10、补注体注释有补、补疏、补释、补义、补正等名称。
11、文字学应当是研究文字的(形体)以及(形体与声音)、(语义)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12、清代说文四大家及其代表作: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简称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简称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
13、乾嘉学派中吴派的代表人物是惠栋 ,皖派的代表人物是戴震。
14、隶书是指古汉字在秦汉之际由小篆到隶书的改变,也叫“隶定”“隶古定”。
15、“吾誰欺?欺天乎?”属于宾语前置中的疑问代词做宾语这种情况。
16、《尔雅》:“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这种训释方式在训诂学上叫互训。
17、《楚辞·离骚》:“霑余露之浪浪。
”洪兴祖补注:“浪,音郎。
”这种注音方法叫直音法。
18、传是我国古书注解最早的名称。
19、汉代及魏晋时代学者对十三经所作的注和唐宋时代学者所作的疏,合称“十三经注疏”。
20、守温字母是唐末和尚守温创立的三十个声母的代表字。
21、声类是指对韵书中代表声母的反切上字所作的分类。
22、古籍在刻印、传抄过程中出现的失落字现象称为夺文(脱文)。
23、讹文是指讹误的文字。
古代汉语知识总结资料
1. 关于逢丑父、郑周父的“父”的读音。
读上声的“父”:《汉语大词典》
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诗·大雅·大明》:“維師尚父,時維鷹揚。
”马瑞辰通释:“父與甫同。
甫爲男子美稱。
”《春秋·隐公元年》:“三月,公及邾儀父盟于眛。
”穀梁传:“儀,字也。
父,猶傅也,男子之美稱也。
”《战国策·秦策三》:“昭王謂范雎曰:‘昔者,齊公得管仲,時以爲仲父。
今吾得子,亦以爲父。
’”
2.“毋”读阳平。
3.“匯”、“彙”的區別
《漢語大字典》
匯
彙
《漢語大詞典》有“詞彙”,無“詞匯”。
4.調緩急
《漢語大字典》:
《漢語大詞典》:6.调剂。
汉桓宽《盐铁论·本议》:“故鹽鐵均輸,所以通委財而調緩急,罷之不便也。
”
王利器“新編諸子集成”《鹽鐵論校注》
5.“重複”與“重復”
《漢語大字典》
複
復
《漢語大詞典》:兩詞都有。
“重復”下解釋詳細。
“重複”,亦作“重復”。
兩本簡化字、繁體字對照字典都認為作“複”。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书: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冯谖客孟尝君、季氏、阳货、大同、许行、老子四章、曹商使秦、艺文志诸子略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一套书写符号。
当今世界的文字,大体可分为两类:表音性的和表意性的。
前者以语词的声音要素为直接记录对象;后者以语词的意义要素为直接记录对象,汉字属于后者。
一、“六书”所谓“六书”,乃是前人分析汉字的结构和使用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清代以后,“六书”的名称和次序如下:1、象形2、指事3、会意4、形声5、转注6、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的解说:1、“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就是这样一类字,看到它的外形就可以知道它指的是什么,仔细辨察它的结构就可以明白它的意思了,上、下二字就属于这一类。
指事是一种用记号标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纯体指事字。
在汉字中为数极少,纯系指事性的符号。
加体指事字。
在象形字基础上增加指事性符号,表示字意之所在。
2、“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这类字,是把事物的形态描绘下来,其书写的特点是随事物不同的形体而曲折变化,日、月就属于这一类字。
3、“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一般认为,“以事为名”指形旁而言,“取譬相成”指声旁而言。
形符与声符相配成为一个新字,江、河就属于这一类字。
4、“四曰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意思是说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字合在一起,它们意义相合,表示的就是新字的意义,武、信就属于这类字。
5、“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6、“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本无其字”是指本来没有这样一个字。
“依声托事”指找一个同音字或音近字来表示某个词义。
如“不亦乐乎”的“亦”许慎的贡献:说明“六书”每一类的特点,并举了例字,奠定了汉字形体学的基本理论,人们称这种基本理论为“六书说”。
古代汉语知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大全古代汉语一、基本概念六书——“六书”就是汉字的六种结构类型,包括“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现在一般认为,前四种是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指事——《说文》解释:“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就是这样一类字,看到它的外形就可以知道它指的是什么,仔细辨察它的结构就可以明白它的意思了,“上”、“下”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象形——《说文》解释:“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这类字,画成那个事物的样子,随着那个事物形体的弯曲而弯曲,“日”、“月”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形声——《说文》解释:“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这类字,根据事物的类别特点选一个字作为该字的形符,再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为该字的声符,形符和声符相配而形成一个新字,“江”、“河”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会意——《说文》解释:“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
”会意这类字,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字合成一个字,把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的意义组合在一起,来共同体现一个新的意义,“武”、“信”就属于这一类字。
古今字——指不同时代为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先后使用的不同形体的一组字。
使用在先的是古字,使用在后的是今字。
如:“债”字,本写作“责”,“债”是在“责”的基础上产生的,“责”与“债”形成了古今字。
异体字——异体字指形体结构不同,但意义完全相同可以相互替代的两个字。
如“泪”和“氵戾”、“凭”和“凴”等。
通假字——用甲字来记录与甲字同音或者近音的字的意义就是通假字。
如“说”通“悦”、“昏”通“婚”、“女”通“汝”等。
繁简字——简化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合称为繁简字。
由繁趋简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简体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
现代说的“繁简字”有特定含义,“简化字”特指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所颁布的简化字;“繁体字”特指与简化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
如“后”与“後”、“余”与“餘”。
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整理人:吴梦姣一、术语解释(5*4=20)1、声母方面①字母声纽音纽纽②五音七音(发音部位)唇音:重唇音轻唇音唇音:重唇音轻唇音舌音:舌头音舌上音舌音:舌头音舌上音齿音:齿头音正齿音齿音:齿头音正齿音牙音:牙音:半舌音:喉音:喉音:半齿音:③清、浊全清音:不送气、声带不振动次清音:送气、声带不振动全浊音:声带振动强烈次浊音:声带振动不强烈3、韵母方面(韵的分类)①韵韵部韵目②阴阳入阴声韵:没有韵尾和以元音结尾的韵。
阳声韵:以鼻辅音结尾的韵。
入声韵:以清塞音[p]、[t]、[k]结尾的韵。
③四呼开口呼:不是i u û或不以i u û为韵头的韵母。
齐齿呼:i和以i为韵头的韵母。
合口呼:u和以u为韵头的韵母。
撮口呼:û和以û为韵头的韵母。
“三十六字母”是古人总结的汉语的36个声母。
是宋朝人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
现代汉语的声母:21个声母+零声母韵母:39个对转:是指韵部之间的转化,转化的条件是以主要元音相同,韵尾不同。
所谓对转,是指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之间的转化。
这种语音的转化是以主要元音相同为条件的,韵部之间的差异是韵尾不同。
入声韵在对转理论上也算阴声韵,所以对转又称阴阳对转。
旁转:是指同类韵部间的转化,转化的条件是主要元音相近,韵尾相同。
有时候连主要元音也相同,只是韵头小异或声母小异,古人不叫旁转,现在我们也归入旁转。
通转:是指主要元音相同,又不属于“对转”一类的转化。
拗救:一个句子在该用平声(或仄声)的地方用了仄声(或平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或平声)的字,改为平声(或仄声)以作补救。
3、旧注的体例毛传:毛亨对《诗经》的注释。
“传”指阐明经义。
郑笺:郑玄对《诗经》的注释。
“笺”有补充订正毛传的意思。
孔疏:孔颖达对《诗经》原文以及毛传、郑笺等的注释。
“疏”不仅注释古籍正文,连前人的注释也一起加以注释,也叫做“正义”。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简体版)
15文员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谈谈汉字的特点。
2.简要说明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
3.许慎?说文?序里关于六书是如何解说的,举例说明。
4.谈谈六书理论的奉献和局限性。
5.简要说明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区别。
6.形声字的根本结构形式有哪六种,举例说明。
7.如何理解形声字的形〔意〕符?8.意符和部首有何异同点?9.为什么说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方式?10.分析以下汉字的形体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形义关系:人、解、高、大、诗、车、责、闻、刃、亦、星、虎从、莫、取、及、锡、见、斧、看11.简要说明繁简字之间的对应关系。
12.异体字形体上的分歧有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13.有哪三种情况不能认为是异体字,举例说明。
14. 什么是通假?用字通假的根本原那么是什么?15. 用字通假与造字的假借什么区别?举例说明?16. 什么是古今字?举例说明古今字有哪些特点?17. 古今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8. 通假字与古今字有什么不同?19.什么是文字学原那么的部首,什么是检字法原那么的部首,二者的关系怎样?参考答案:1.谈谈汉字的特点。
汉字是表意系统的文字;每个字都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汉字是一种以象形字为根本构字部件的表意体系文字。
汉字结构的开展,经历了表形、表意和音义结合三个阶段:〔1〕表形阶段:表形阶段的汉字,主要是直观描拟外物的具体形象的象形字,它们有的是直接从记事图画脱胎而来的。
〔2〕表意阶段:有些比较抽象、复杂的概念,用象形、指事难以造字,人们就用两个或几个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在一起表示,形成了会意字,汉字进入了表意阶段。
〔3〕音义结合阶段:表形和表意的字,只能用形象或抽象的图形符号来表示语词的含义,而不能表示语词的读音。
因此,每一个字的读音,必须一个一个地死记。
而文字的作用,就是记录有音的语词,因此,这些字在使用上和开展上,就受到很大局限。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人们就已经造好了的表形、表意字为根底,创造了音义结合的造字方法,汉字进入了音义结合的阶段。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判断句、被动句和句法成分的省略(一)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句式:1、用“者”、“也”表示判断。
(1)主语+谓语+也:制,岩邑也。
(2)主语+者+谓语+也:兵者,凶器也。
(3)主语+者+谓语:虎者,戾虫。
(4)主语+谓语:农,天下之本。
2、主语+副词+谓语+也: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3、用系词的判断句。
(1)用“为”做系词的判断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用“是”的判断句韩是魏之县。
(3)“惟”做系词的判断句: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4否定性系词“非”子非吾友也。
*判断句的表达功能:(1)表示类属关系:陈胜者,阳城人也。
(2)表示等同关系:梁父即楚将项燕。
(3)表示比喻:曹公,豺虎也。
(4)表达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二)被动句:1、语义上表被动:谓语动词如果是表示人的动作,而主语是一个非指人的名词:蔓草犹不可除。
2、谓语是及物动词:文王拘,屈原放逐。
3、被动句的类型:(1)“于”字句:及物动词+于+名词(施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乎”与于语法结构相同:志乎古,必遗乎今。
(2)“为”字句:①为+动词:父母宗族,皆为被戮。
②为+施事+动词: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着,何也?③为+施事+所+动词: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
(3)“见”字句:①见+及物动词:人皆以见侮为辱。
②见+及物动词+于+名词(施事)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③见的用法:慈父见背:离我而去。
见还:还我;见录:记挂我;见用:举荐我;见恕:恕我。
(4)“被”字句:①被:遭受,蒙受,覆着:下施万民,万民被其利。
②被后出现及物动词有虚化可能。
③被+及物动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④被介绍实施者成了介词,被+施事+动词:弥衡被魏武谪为鼓吏。
(三)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吾谁欺,欺天乎。
2、疑问代词作介词也要宾语前置:谚曰:“谁为为之,孰念听之”3、“为、以、与”都是介词,它们的宾语都是疑问代词,宾语都要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简答。
2、写出《十三经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发.已斑。
何用不归去,淮上对秋山。
(加“·”者为入声字)附参考答案:五、本题每小题6-7分。
2、写出《十三经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
答:《十三经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是:(每错一处扣0.5分,)《诗经》,唐孔颖达疏;《易经(周易)》,唐孔颖达疏;《尚书》,唐孔颖达疏;《礼记》,唐孔颖达疏;《仪礼》,唐贾公彦疏;《周礼》,唐贾公彦疏;《春秋左氏传》,唐孔颖达疏;《春秋公羊传》,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杨士勋疏;《孝经》,宋邢昺疏;《论语》,宋邢昺疏;《尔雅》,宋邢昺疏;《孟子》,宋孙奭疏。
六、本题共10分,其中标出平仄8分,指出拗救各1分;评分时每句1分,每错一处扣0.5分,扣完本句1分为止。
(符号说明:-平、︱仄、○︱可平可仄、△拗、*救。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
欢笑情如旧,萧疏发.已斑。
-︱--︱,--︱︱-。
何用不归去,淮上对秋山。
--︱-△,-︱︱--。
第七句“归”字拗,“不”字救五、简答题。
1、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加“·”者为入声字)附参考答案:五、本题每小题6-7分。
1、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该题每种方式举出一个例句即可)答:古汉语中宾语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如:A、寡人将谁朝而可?B、敢问何谓也?2、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如:A、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3、宾语用代词复指而前置。
如:A、鸡鸣而驾,塞井夷灶,惟余马首是瞻。
B、当臣持竿临河时,心无杂虑,惟鱼之念。
4、强调介词“以”的宾语时前置。
如:A、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B、《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六、本题共10分,其中标出平仄8分,指出拗救各1分;(符号说明:-平、∣仄、○-可平可仄、△拗、*救)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歧”字拗,“在”字救)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汉江临眺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加“·”者为入声字)八、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附参考答案:六、本题共10分,其中标出平仄8分,指出拗救各1分;(符号说明:-平、︱仄、○︱可平可仄、△拗、*救。
)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
(第七句“风”字拗,“好”字救)八、本题分值中标点占1/3,翻译占2/3。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
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翻译:郑国人在乡校里游玩,来议论执政的好坏。
然明对子产说:“毁掉乡校,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人们早晚工作后在这里游玩,来议论执政的好坏。
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施行它;他们所厌恶的,我们就改正它。
这是我们的老师。
怎么能够毁坏它呢?我听说过做忠善之事来减少怨恨,没有听说过作威来防备怨恨的。
难道不能很快地制止?但就象防备河流一样,大的决口发生,伤害的人一定很多,我们是不能够挽救他们的。
不如开个小口子让它得以疏导,不如我们听到以后把它作为两咬呀。
”然明说:“蔑我从今后知道您确实可以侍奉的,小人实在不才,如果真的能够如此,其实是郑国仰赖您,岂止是二三臣子呢?”仲尼听说了这番话,说:“从这件事来看,人们说子产不仁义,我是不相信的。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1分)2、具有使动用法的词类有名词、动词、形容词。
3、“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的词性是副词。
4、古书中因传抄刻印而误增加的字叫衍文,脱落的字叫脱文。
5、“梁父即楚将项燕”一句属于判断句式。
6、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谁、奚。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7、丁种句“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必须是仄声,如果用了平声,句式就成了“仄仄平平平”,末尾连续出现三个平声,这叫做三平调。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10分)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加“·”者为入声字)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六、本题共10分,其中标出平仄8分,指出拗字和救字各1分;(符号说明:○平可平可仄、△拗、﹡救。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又送王孙去,戚戚满别.情。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不”字拗、“吹”字救)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1分)1、“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一句使用的注释术语是谓,“泮读为畔”一句使用的注释术语是读为。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吾、予。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小子、鄙人5、“吾属今为之虏矣”一句属于被动句式,其标志为为等字。
6、近题诗在平仄方面有“粘”的要求,指在一首诗中,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必须和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第五章练习题一、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什么句式,前置宾语的请指出宾语并说明用法,谓语前置的请指出谓语,判断句、被动句请指明句式属于哪一种情况。
1、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谓语前置,谓语是“败矣”;2、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前置宾语是“何”,疑问代词作宾语3、是炎帝之少女。
判断句,主语 + 谓语;4、蔓草犹不可除。
被动句,语义上的被动句;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宾语前置,前置宾语是“己”,否定句代词作宾语;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判断句,主语 + 副词 + 谓语 + 也(表示肯定判断);7、孔子曰:“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前置宾语是“何陋”,宾语用代词复指;8、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宾语前置,前置宾语是“方城、汉水”,强调介词的宾语;9、天下者,高祖天下。
判断句,主语 + 谓语;10、子也,言伐莒者?谓语前置,谓语是“子也”;11、弥衡被魏武谪为鼓吏。
被动句,“被”字句;12、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主语 + 者 + 谓语 + 也;13、曰:“奚冠?”曰:“冠素。
”宾语前置,前置宾语是“胡”,疑问代词作宾语;1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被动句,“为”字句;15、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判断句,主语 + 谓语 + 也;16、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宾语前置,前置宾语是“奚”,疑问代词作宾语;17、巫妪弟子是女子,不能白事。
判断句,主语 + 判断词“是”+ 宾语;18、《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宾语前置,前置宾语是“一言”,强调介词的宾语;19、愿,吾爱之,不吾叛也。
宾语前置,前置宾语是“吾”,否定句代词作宾语;20、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判断句,(主语)+ 副词 + 谓语(表示否定判断);21、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前置宾语是“奚”,疑问代词作宾语22、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被动句,“为……所”句;23、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宾语前置,前置宾语是“不谷、先君之好”,宾语用代词复指;24、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被动句,“见”字句;25、许子奚为不自织?宾语前置,前置宾语是“奚”,疑问代词作宾语;26、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主语 + 谓语 + 也;27、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见……于”句;28、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宾语前置,前置宾语是“之”,否定句代词作宾语;29、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被动句,“于”字句;30、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宾语前置,前置宾语是“利”,宾语用代词复指;二、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第五章练习题答疑二、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答:古汉语中宾语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如:寡人将谁朝而可?2、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3、宾语用代词复指而前置。
如:鸡鸣而驾,塞井夷灶,惟余马首是瞻。
4、强调介词“以”的宾语时前置。
如: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第六章练习题二、填空题:下面各小题之下,都列举了可供选择的几种答案,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1、《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赵歧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
”2、《礼记·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
”郑玄注:“藉之言借也”。
3、《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郑玄注:“泮读为畔。
”4、《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
”王逸章句:“崔嵬,高貌。
”5、《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郑玄注:“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6、《诗经·魏风·葛屦》:“掺掺素手。
”郑玄笺:“掺掺犹纤纤。
”7、《楚词·离骚》:“恐美人之迟暮。
”王逸章句:“美人谓怀王。
”8、《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朱熹注:“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