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交实验、自由组合定律》

合集下载

四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版)

四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版)

“四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时,在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产生比例相等的配子。

无论是自交法还是测交法,其本质都是测定杂合体F1代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这就是回答问题的本质方向,也是对教材基本理论的本质的考查。

二.验证基因分离定律方法的分类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大致分为自交法、测交法、单倍体育种法、花粉鉴定法。

四种方法的目的都在于呈现F1代产生了四种比例相同的配子,如AaBb产生了AB、Ab、aB、ab四种配子,且AB:Ab:aB:ab=1:1:1:1。

四法中的自交法、测交法、单倍体育种法都为间接验证,而花粉鉴定法为直接验证。

三.答题模板这种题目一般情况F1不会直接给出,我们需要从题干中选择合适的亲本杂交得到F 1,大多数情况题干中会给到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甲/乙。

1.间接验证法(自交法、测交法、单倍体育种法)实验思路:选择纯合甲和纯合乙进行杂交得到F1,再将F1进行自交/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测交/取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F2/测交后代/(单倍体幼苗,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得到植株),观察并统计其表现型及其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反之则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直接验证法(花粉鉴定法)该方法不能随意套用,一般情况下,要考察花粉鉴定法,题目会给到相应的铺垫,提到花粉可以进行染色。

如果题目未提,则一般不用。

实验思路:用纯种甲植株与纯种的乙的植株杂交得到F1植株,取F1的花粉粒加碘液染色后,经显微镜观察并统计花粉粒的颜色及其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

反之则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五.对点练习1、自交法:双杂合子F1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则这两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1章 第2节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1章 第2节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

第2课时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学习目标] 1.简述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过程,并说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2.说出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3.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掌握核心概念间的关系。

一、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1.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交配。

(2)遗传图解(3)实验结论①F1是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

②F1产生了YR、Yr、yR、yr四种类型、比例相等的配子。

③F1在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1)发生时间:形成配子时。

(2)遗传因子间的关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3)实质: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归纳整合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2)联系①均适用于真核生物核基因的遗传。

②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规律同时起作用。

③分离定律是最基本的遗传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例1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

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A.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B.黑光×白粗→25黑粗C.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D.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答案D解析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就是论证杂种F1产生配子时,是否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产生四种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配子,最佳方法为测交。

D项符合测交的概念和结果:黑粗(相当于F1的双显)×白光(双隐性纯合子)→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四种类型,比例接近1∶1∶1∶1)。

例2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A.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B.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的组合C.两亲本间的组合D.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答案D解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生物在产生配子时,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如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

如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

如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
1、测交法:杂种F1与隐性类型杂交,若后代出现两种基因型与表现型的个体,证明了杂种F1产生了两种配子,即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杂种F1与双隐性类型杂交,若后代出现四种基因型与表现型的个体,证明了杂种F1产生了四种配子,即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自交法:杂种F1自交后代F2中出现显隐性两种表现型的个体,也是由于F1产生了两种配子,即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无论是自交法还是测交法,其本质都是测定杂合体F1代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植物常用自交法进行验证,根据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结果,若杂合子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则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根据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结果,若杂合子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则两对性状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采用测交法进行验证时,若杂合子测交后代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则该性状遗传符合分离定律,若双杂合子测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扩展资料: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 Rr)自交产生F2,非等位基因(Y、y)和(R、r)可以自由组合就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自由组合定律及验证课前预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预习填空)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决定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⑴选用作为实验材料,其优点包括、、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

⑵先研究相对性状,再研究相对性状。

⑶用方法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

⑷采用的科学实验程序。

3.相关概念⑴孟德尔“遗传因子”的别称是。

⑵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⑶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如纯种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

⑷等位基因:控制的基因,如控制豌豆子叶颜色的基因Y和y。

课堂学习一、回顾: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结合右图说出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过程。

⑴;⑵。

2.孟德尔假说的主要内容:⑴;⑵。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1.补充完善右图F1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的遗传分析图解(包括基因型、表现型比例)2.为什么测交可以检测F1的基因型?三、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1.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2.思考:⑴青霉进行孢子生殖时,不同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吗?⑵原核生物繁殖后代时,不同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⑶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适用于自由组合定律,那三对呢?四对呢?小结: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什么条件呢?3.巩固练习:⑴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①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重组类型即F2中与F1代性状不同的类型。

()②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的黄色圆粒豌豆可产生配子类型有YY和Rr。

()③YYRR是纯合子,YYrr和Yyrr都是杂合子。

()⑵假定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

现在基因型为AaBb的双亲,从理论上推测在他们所生后代中视觉正常的可能性是()16 6 16 16⑶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F1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和9 和27 和27 和81四、孟德尔研究的启示和再发现1.回顾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过程,结合教材11面讨论题,想一想孟德尔关于遗传规律的研究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2.辨析概念:⑴“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自由组合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 D.表中Y、y、R、r基因的载体有染色体、 叶绿体、线粒体
• 【答案】 D
• 2.(2009年天津五区县联考)小麦高秆与矮
秆是一对相对性状,抗锈病与易染锈病是
一对相对性状。让一种高秆抗锈病的小麦
与另一种矮秆抗锈病的小麦杂交,得到的
后代如下图(已知高秆对矮秆是显性,两对
性状遵循自由组合规律)。下列与之有关的
• 如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多 少种基因型?多少种表现型?
• 先看每对基因的传递情况。
• 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 (1AA∶2Aa∶1aa);2种表现型;
• 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 1种表现型;
• 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 (1CC∶2Cc∶1cc);2种表现型。
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一定是显性
• B.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 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 C.子代中,矮秆抗病的纯合子占矮秆抗 病的1/4
• D.子代中,高秆抗病的小麦一定是杂合 子
• 【解析】 两个抗锈病的亲本杂交,后代 出现易染锈病即性状分离,则易染锈病为 隐性,且亲本为杂合子,两对非同源染色 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子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
亲本 杂种子一代YyRr × 隐性纯合子yyrr
配子 YR Yr yR yr
yr
测交 YyRr Yyrr yyRr yyrr 后代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1 ︰1 ︰1 ︰1
四、自由组合规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 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 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 由组合。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

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详细过程)
【讲授新课】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现象:(板书)
P 黄色圆粒 x 绿色皱粒

F1 黄色圆粒
↓自交
F2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315 108 101 32
9 : 3 : 3 : 1
通过实验现象引出亲本类型,重组类型的区分
〖引导〗回顾孟德尔揭示分离定律所采取的科学方法。

——假说演绎法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验证假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分组讨论〗
分小组对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

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1.不论正交、反交F1都为黄色圆粒,这能说明显、隐关系吗?
2. F2为什么出现了新的性状组合?
3.数量统计后代性状分离比9︰3︰3︰1,这与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3:1有数学联系吗? (二)数据分析
1、分析每对性状的F2:
①粒色:黄/绿 = 315+101 / 108+32 ≈ 3∶1
②粒形:圆/皱 =315+108 / 101+32 ≈ 3∶1
2、结论: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仍遵循分离定律;
2)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遗传因子互不干扰。

3、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9∶3∶3∶1数量比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3∶1数量比。

《测交实验、自由组合定律》

《测交实验、自由组合定律》

3
:
1
:
3
: 3 : 1
1
4高 1
: 4矮 : 1
6无芒:2有芒
例3、两个亲本杂交,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 其子代的基因型是:1YYRR、2YYRr、1YYrr、 1YyRR 、2YyRr 、1Yyrr,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 型是(C )。 A YYRR和YYRr C YYRr和YyRr 解: B YYrr和YyRr D YyRr和Yyrr
【拓展题】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 种子(R)对皱粒种子(y)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 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 4 种类型,对性 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2、假定某一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DdEEFf, 此个体能产生配子的类型为( D ) A.5种 B.8种 C.16种 D.32种
二、配子的结合方式问题 3、基因型分别为AaBbCc和AaBbCC的个体杂交 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的种类:8×4=32
三、根据双亲求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数
假 说
发现问题 做出假设 实验验证
两对相对性状 的杂交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设计测交实验
演 绎 法
得出结论
自由组合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上的意义
1、动植物育种工作方面 用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进行杂交,使 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产生所需要的优 良品种。
例如:不同品种的水稻,一个品种无芒、不抗病(aarr); 另一个品种有芒、抗病(AARR)。
例2、将高杆(T)无芒(B)小麦与矮杆无芒小麦 杂交,后代中出现高杆无芒、高杆有芒、矮杆无芒、 矮杆有芒四种表现型,且例为3:1:3:1,则亲本的基 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自由组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自由组合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改名为 “基因”;并提出了表型(也叫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表型
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
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是指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矮茎的是dd
等位基因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 同位置)如:基因D与d.
解析:
父亲:AaBb 母亲:aaBb 孩子:aabb

配子 1/4AB 1/4Ab 1/4aB 1/4ab

1/2aB 1/8AaBB 1/8AaBb 1/8aaBB 1/8aaBb

1/2ab 1/8AaBb 1/8Aabb 1/8aaBb 1/8aabb
患多指不患聋哑(A_B_)3/8 患多指患聋哑(A_bb)1/8 不患多指不患聋哑(aaB_)3/8 不患多指患聋哑(aabb)1/8
不一定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观察实验,提出问题
P
×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F1
黄色圆粒
×
F2
黄色 黄色 绿色 绿色 圆粒 皱粒 圆粒 皱粒
315 101 108 32
9 : 3 : 3 :1
实验现象:
1.F1为黄色圆粒,说明
黄色、圆粒为显性性状
2.F2中出现了亲本没有的性 状组合——重组性状
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
3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ryr1
Y_R_ Y_rr yyR_ yyrr
9 : 3 : 3 :1
黄圆 1/16 YYRR 双显性 2/16 YyRR
2/16 YYRr 4/16 YyRr

自由组合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1分析孟德尔遗传阐明自由组合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验,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第章的教学内容。

1. 教材内容的结构杂交实验(二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2. 教材内容的特点(1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

教材内容按照孟德尔的探索过程的顺序来构建框架体系。

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削枝强干,重点突出,内容简洁流畅,便于学生沿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进行思考和从实验中领悟科学的方法。

(2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强调了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呈现方式上,编者的主旨思想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犹如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浓郁的历史背景中获取科学知识和及领悟科学方法。

3. 本节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高中生物新课程三个必修模块之一《遗传与进化》的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不仅从微观层面上阐述生命的延续性,而且立足于整个生物界,从宏观层面上阐述生命的发展过程、原因和结果。

4. 本节与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中的其他单元的联系本节的内容都与其他单元有紧密的联系。

本单元讲述的是140年前孟德尔对遗传现象的推测,以及根据推测总结出的遗传规律。

但推测是否正确,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是什么?分子生物学基础是什么?需要后期的研究成果去验证、解释和发展。

例如,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的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揭示的是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第3章(基因的本质揭示的是遗传规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第4章(基因的表达揭示的是基因控制性状的机制;第5章(基因的突变及其他变异是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角度解释性状的变异;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讲述的是遗传规律的应用及其发展;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从群体的角度,讲述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孟德尔遗传规律相关知识总结

孟德尔遗传规律相关知识总结

孟德尔遗传规律相关知识总结⾼中⽣物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总结⼀、基本概念1.交配类: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2)⾃交:植物体中⾃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

⾃交是获得纯合⼦的有效⽅法。

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相交,来测F1的基因型2.性状类:1)相对性状:同种⽣物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2)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3)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4)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3.基因类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3)等位基因:位于⼀对同源染⾊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4)⾮等位基因:位于染⾊体上不同位置的基因。

4.个体类1)表现型:⽣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3)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条件(外因)4)纯合⼦:由相同基因组成的个体。

例如:AA aa5)杂合⼦:由等位基因组成的个体。

例如:Aa1.(2008上海)下列表⽰纯合体的基因型是A.AaHH B.AAHh C.AAHH D.aaHh2.(2015年江苏⾼考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定律⽀持融合遗传的观点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在有丝分裂中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交,⼦代基因型有16种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测交,测交⼦代基因型有8种3.采⽤下列哪组⽅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①鉴定⼀只⽩⽺是否纯种②在⼀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A.杂交、⾃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纯合⼦⾃交后代都是纯合⼦B. 纯合⼦测交后代都是纯合⼦C. 杂合⼦⾃交后代都是杂合⼦D. 杂合⼦测交后代都是杂合⼦5.(2014新课标卷)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状)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

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

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

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一、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 实验材料。

- 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如子叶颜色(黄色和绿色)、种子形状(圆粒和皱粒)等。

2. 实验过程。

- 亲本:纯种黄色圆粒(YYRR)×纯种绿色皱粒(yyrr)。

- F1代: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

- F1自交:YyRr×YyRr。

3. 实验结果。

- F2代出现了四种表现型:黄色圆粒(Y - R - )、黄色皱粒(Y - rr)、绿色圆粒(yyR - )、绿色皱粒(yyrr),比例为9:3:3:1。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 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 黄色和绿色由Y和y控制,圆粒和皱粒由R和r控制。

2. 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 F1(YyRr)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YR:Yr:yR:yr = 1:1:1:1。

3.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16种受精方式,产生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1. 测交亲本。

- 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交。

2. 测交结果。

- 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YyRr:Yyrr:yyRr:yyrr = 1:1:1:1,表现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 1:1:1:1,证实了F1产生配子时,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1. 实质内容。

-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 细胞学基础。

-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五、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 指导杂交育种。

- 例如,有两个纯合亲本,一个是抗倒伏易染锈病(ddRR),一个是易倒伏抗锈病(DDrr)。

- 让它们杂交得到F1(DdRr),F1自交后在F2中选择既抗倒伏又抗锈病(ddR -)的个体。

高中生物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 第2课时 自由组合定律教案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 第2课时 自由组合定律教案高中生物教案

第2课时自由组合定律1.验证方法:测交法。

2.遗传图解(1)由测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可推知:①杂种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的比例为1∶1∶1∶1。

②杂种子一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

(2)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可证实:①F1产生4种类型且比例相等的配子。

②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二、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三、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1.实验选材方面: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2.对生物性状分析方面:先研究一对性状,再研究多对性状。

3.对实验结果的处理方面:运用了统计学分析。

4.实验的程序方面:提出问题―→实验―→分析―→假设(解释)―→验证―→总结规律。

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表型:也叫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1.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解释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现象。

2.能够预测杂交后代的类型和它们出现的概率,这在动植物育种和医学实践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在杂交育种中,人们有目的地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再筛选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

(2)在医学实践中,对某些遗传病在后代中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学的推断,从而为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测交实验必须有一隐性纯合子参与。

( ) 2.测交实验结果只能证实F1产生配子的种类,不能证明不同配子间的比例。

( ) 3.孟德尔在以豌豆为材料所做的实验中,通过杂交实验发现问题,然后提出假设进行解释,再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 ) 4.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AABb。

( )[答案]1.√2.×提示:测交实验能检测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三大遗传规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交换定律

三大遗传规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交换定律

F1代杂种
(Aa) Aa
Aa
隐性纯种
aa (aa)
a
a 配子
F1代杂种 (Aa)
Aa
高茎
aa
隐性纯种
(aa)
矮茎
子代 Aa
Aa
aa aa
显性杂种(1)比 隐性纯种(1)
(Aa)
(aa)
子代 Aa Aa aa aa
合计
64株其中: 高茎30株(1) 比 矮茎34株(1.13)
(Aa)
(aa)
五、孟德尔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
4n=42=16(如左图)子代个体数
第三节 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
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萨顿假说”
1900年三位科学家先后通过自己的豌豆杂交证实了孟德尔发现的颗粒遗传学说。1902年 萨顿(W.Sutton,1877-1916)完成了1种蝗虫的染色体研究,确认其体细胞的染色体为24条, 按形态可区分为12对;在生殖细胞的形成中成对染色体通过配对、再分开,每个配子只能得 到成对染色体的1条,不同对的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进入同一配子。1903年他在《遗传中的 染色体》一文中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萨顿假说”——染色体携带基因,染色体在减数分 裂 中 的 行 为 符 合 孟 德 尔 的 “ 分 离 与 自 由 组 合 规 律 ” 。 1909 年 , 丹 麦 生 物 学 家 约 翰 逊 (W.L.Johannsen, 1857—1927)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个新名字,叫做“基因” (gene),并且提出了表现型(phenotype)和基因型(genotype)的概念。表现型是指生物 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如高茎 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allele),如D和d。

浅谈高中生物三个测交实验在概念教学中的差异

浅谈高中生物三个测交实验在概念教学中的差异

浅谈高中生物三个测交实验在概念教学中的差异作者:王江源来源:《中学生物学》2013年第04期测交是指基因型未知的显性个体与隐性纯合体交配,以检定显性个体基因型的方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孟德尔在发现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及摩尔根在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中都分别用到了“测交实验”,然而,三者的作用却不尽相同!1.基因的分离定律中的测交实验孟德尔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做出4点假设之后,教材中这样写道“孟德尔的假说合理地解释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

但是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够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

所以,在分离定律中运用测交试验,孟德尔是为了“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

然而,孟德尔在这里为什么选择了测交实验呢?对于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这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来说,存在这样6种杂交组合:①AAxAA、②AAxAa、③AAxaa、④AaxAa、⑤Aaxaa、⑥aaxaa。

其中①和⑥在自然界中普遍发生,无需预测;④和⑤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已经有了;而②也无法说明问题。

所以⑤就成了孟德尔“巧妙设计”的验证实验。

所以,基因的分离定律中运用测交实验,是为了“能够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测交实验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运用测交实验又是为什么呢?首先,孟德尔对该实验现象的解释: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1:1:1:1。

而测交的一个性质正好体现了这一点——测交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与测交对象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相等。

这样也就有了教材中“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无论是以F1作母本还是作父本,结果都符合预期的设想”。

所以,自由组合定律中运用测交实验,是为了“验证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且比例相等”。

自由组合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自由组合规律的测交试验
返回
四、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 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 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 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为什么要强调是非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在同 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不能自由组 合?
1YYRR:2YYRr:2YyRR:4YyRr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1yyRR:2yyRr
1yyrr
纯合子占4/16即1/4 一纯一杂占8/16即1/2 两对杂合占4/16即1/4
重组类型各占3/16, 其中 纯合体占1/3,
杂合体占2/3
继续
自由组合规律图解
返回
(三)验证——测 交 :
1、推测: 测交 杂种一代 黄色圆粒 YyRr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返回
3/4黄色种子内应有
3/4的圆粒 1/4的皱粒
3/4的圆粒 1/4绿色种子内应有 1/4的皱粒 2、两对相对性状分离比进行分析:
黄色圆粒 3/43/4=9/16
比值 杂交实验结果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3/41/4=3/16
1/43/4=3/16
绿色皱粒
1/41/4=1/16
3(显) 比例 : 近似 1(隐) 比例 3(显) 近似 : 1(隐)
豌豆的粒形和粒色的遗传都遵循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分析2 返回
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 控制,每一对等位基因的传递规律仍然遵循着基因 的分离定律。 如果把两对性状联系在一起分析,F2出现的四 种表现型的比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接近于9:3:3:1。
父亲: PpDd 母亲: ppDd

《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①豌豆粒色实验P黄色X绿色②豌豆粒形实验P圆形X皱形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学习目的】1.理解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2.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3.能区分相关遗传概念【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教学用具】豌豆粒色遗传和粒形遗传的杂交示意图、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分析图解,两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图【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基因分离定律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分析孟德尔的另外两个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JJF1黄色F1圆形F2—F2—(①F]黄色豌豆自交产生两种表现型:黄色和绿色,比例为:3:1;②F]圆形豌豆自交产生F2有两种类型:圆粒和皱粒,比例为3:1)这节课我们在学习了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基础上,来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首先我们来了解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是在完成了对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后得出的。

那么,豌豆的相对性状很多,如果同一植株有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纯合亲本性状,如:豌豆的黄色相对于绿色为显性性状,圆粒相对于皱粒为显性性状。

我们将同时具有黄色、圆粒两种性状的纯亲本植株和具有绿色、皱粒两种性状的纯亲本植株放到一起来研究它们杂交情况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它是否还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呢?于是,孟德尔就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的过程是这样的。

1、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实验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15粒:108粒:101粒:32粒9:3:3:1孟德尔选用了豌豆的粒色和粒形这样两个性状来进行杂交,即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做亲本进行杂交。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总结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1)实验过程(2)结果分析(3)问题提出①F2中为什么出现新性状组合?②为什么不同类型性状比为9∶3∶3∶1?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1)理论解释(提出假设)①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控制。

②F1产生配子时,彼此分离,可以自由组合。

③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种,且数量比相等。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2)遗传图解(棋盘法)归纳总结3.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演绎推理、验证假说(1)演绎推理图解(2)实施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与演绎结果相符,则假说成立。

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测交实验结果4.自由组合定律(1)定律实质与各种比例的关系(2)细胞学基础(3)研究对象:位于 基因。

(4)发生时间: 。

(5)适用范围5.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1)指导杂交育种:把 结合在一起。

不同优良性状亲本――→杂交F 1――→自交F 2(选育符合要求个体)――→连续自交纯合子 (2)指导医学实践:为遗传病的 提供理论依据。

分析两种或两种以上遗传病的传递规律,推测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及群体发病率。

6.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判断下列有关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和测交实验的叙述(1)F1产生基因型为YR的雌配子和基因型为YR的雄配子数量之比为1∶1()(2)在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的F2中,与F1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个体占1/4()(3)F2的9∶3∶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4)F2的黄色圆粒中,只有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是杂合子,其他的都是纯合子()(5)若F2中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有120株,则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约为60株()(6)若双亲豌豆杂交后子代表现型之比为1∶1∶1∶1,则两个亲本基因型一定为YyRr×yyrr()2.判断下列有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内容及相关适用条件的叙述(1)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雄配子和雌配子可以自由组合()(3)某个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则说明此性状一定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4)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普遍适用于乳酸菌、酵母菌、蓝藻、各种有细胞结构的生物()(5)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具有相同的细胞学基础()(6)能用分离定律的结果证明基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7)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或1∶2∶1,则该遗传可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命题点一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验证1.已知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如图所示,且三对基因分别单独控制三对相对性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基因型为AaDd 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Dd 的个体杂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3∶3∶1∶1C .如果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它只产生4种配子D .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2.已知玉米的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下表为玉米6个纯系的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型(字母表示)及所在的染色体,品系②~⑥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的,其他性状均为显性纯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YY X 1/4RR=1/16YYRR 1/4YY X 2/4Rr=2/16YYRr 1/4YY X 1/4rr=1/16YYrr
例1:小麦高杆(D)对矮杆(d)是显性,抗稻瘟病(T)对易感稻
瘟病(t)是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
瘟病的矮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杆
遗传因子组成共_9__种:双杂合子共_4_/_1_6__;纯合子 _4__/_1_6__, 单杂合子共_8__/1__6__
观察F2,找规律总结
①基因型特点及比例
纯合子: YYRR、YYrr、yyRR、yyrr (能稳定遗传 的)各占1/16,共占1/4
双杂合子:YyRr,占1/4 杂合子
单杂合子:YYRr、YyRR、Yyrr、yyRr各占 2/16,共占1/2
3:1: 3 :1
4高 : 4矮 1 :1
6无芒:2有芒 3:1
例3、两个亲本杂交,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 其子代的基因型是:1YYRR、2YYRr、1YYrr、 1YyRR 、2YyRr 、1Yyrr,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 型是(C )。
A YYRR和YYRr B YYrr和YyRr
C YYRr和YyRr D YyRr和Yyrr 解:
②表现型特点及比例
双显性:黄圆 Y R 占9/16 单显性 黄皱Y rr占3/16
绿圆yyR 占3/16
双隐性: 绿皱yyrr占1/16
F1配子
表现型:
YR Yr yR yr 黄色圆粒:9/16 双显性类型
YR Y Y Y Y
RR Rr
Yr
YY Rr
YY rr
yR
Yy RR
Yy Rr
Yy
yr R r
温故知新
F1配子
YR yR Yr
yr (1:1:1:1)
Y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棋盘法
y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Yr Rr
Yy Rr
YY Yy
rr
rr
yr
Yy Rr
yy Rr
Yy rr
(1:1:1:1)
_1_6_种结合方式,性状:_4_种_
yy rr
比例:_9_:_3_:_3__:1
F1杂合体的 F1产生 F1产生配 F2基因 F2表现 等位基因对 配子的 子可能的 型的种 型的种

类型 结合种类 类数 类数
一对
2
4
3
2
两对 4
16
9
4
三对 8
64 27 8
n对
2n
4n
3n 2n
如何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题
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
单独处理、彼此相乘
所谓“单独处理、彼此相乘”法,就是将多 对性状,分解为单一的相对性状然后按基因 的分离规律来单独分析,最后将各对相对性 状的分析结果相乘。其理论依据是概率理论 中的乘法定理。
2、实际做测交实验验证预测结果实际结 果表现型 项目
实际 F1作母本 子粒数 F1作父本
不同性状的数量比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31 27 26 26 24 22 25 26
1 :1:1 : 1
测交实验的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因此可以 证明,上述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的解释是 完全正确的。
四、自由组合定律
三、演绎推理:用假设预测测交实验的结果 预测:
三、实验验证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实验
测交 杂种子一代 黄色圆粒 YyRr
隐性纯合子
×
yyrr 绿色皱粒
配子 YR yR Yr yr
yr
测交 YyRr 后代
黄色圆粒
1:
yyRr
Yyrr yyrr
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皱粒
1 :1 :1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 _互__不__干__扰___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 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分__离___,决定不同性状 的遗传因子_自__由__组__合___。 实 质: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发生过程: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两对相对性状

发现问题
的杂交实验
P
无芒 不抗病
×
有芒 抗病
aarr
AARR
F1
有芒 抗病
AaRr
F2
有芒 抗病
有芒 不抗病
无芒 抗病
aaRR aaRr
无芒 不抗病
2、在医学实践中 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例如:父亲是多指患者(由显性致病基因P控制), 母亲的表现型正常,他们婚后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 先天聋哑(由隐性致病基因d 控制 ) 的孩子。
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
比例为

解: 高杆 D 矮杆 d
抗病 T 感病 t
P ttdd×TTDD
F1 TtDd XTtDd
F2 (1TT:2Tt:1tt) ×(1DD:2Dd:1dd) (3/4抗病:1/4感病) × (3/4高杆:1/4矮杆)
抗病抗倒伏:1/4矮杆×3/4抗病=3/16
Yy rr
Yy Yy RR Rr
黄色皱粒:3/16 单显性类型 绿色圆粒:3/16 新性状类型 绿色皱粒:1/16 双隐性类型
Yy Yy
R r r r 双显性类型 Y R 9
yy yy
R R R r 单显性类型 Y rr 3
y y y y 新性状类型 yyR 3
Rr r r
双隐性类型
yyrr 1
思考: 如何验证孟德尔的解释? 答:可采用测交方法进行验证
例2、将高杆(T)无芒(B)小麦与矮杆无芒小麦 杂交,后代中出现高杆无芒、高杆有芒、矮杆无芒、 矮杆有芒四种表现型,且例为3:1:3:1,则亲本的基 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解: 高杆 T 无芒 B 矮杆 t 有芒 b
P
T t B b× ttB b
高杆无芒 高杆有芒 矮杆无芒 矮杆有芒

做出假设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实验验证
设计测交实验


得出结论
自由组合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上的意义
1、动植物育种工作方面 用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进行杂交,使
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产生所需要的优 良品种。
例如:不同品种的水稻,一个品种无芒、不抗病(aarr); 另一个品种有芒、抗病(AARR)。
例如:YyRr×YyRr
F1: Yy(黄色)
Rr(圆粒)
×
×
基因型 (YY: 2Yy :yy) X (RR: 2Rr :rr)
比例 1/4 2/4 1/4
1/4 2/4 1/4
表现型 (3黄色:1 绿色) X (3圆粒:1皱粒)
比例 3/4 1/4
3/4 1/4
黄色圆粒 3/4X3/4=9/16 黄色皱粒 3/4X1/4=3/16 绿色圆粒 1/4X3/4=3/16 绿色皱粒 1/4X1/4=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