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第26课
高一历史 必修一26 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统一关税与外贸 1967年 欧 洲 共 同 体 共同的农业政策 趋向货币一体化
发展
趋向政治一体化
共同的外交政策 趋向军事一体化
煤钢共同体
原子能 共同体 经济共同体
1993年称 欧洲联盟
欧洲共同体
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 更名为欧盟。
欧盟的会旗:1986年5月29日正式悬挂,
会旗为天蓝色底,上面有12颗金黄色的星, 表示欧洲联盟12个成员国。制作会旗的目 的是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 增强人们对欧盟和欧洲同一性的印象。
2、影响
(1)资本主义世界形成日、美、西欧三足鼎立 (2)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促使世界向多 极化发展。
材料: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 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 去了。”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开 了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1972年9月,日本 和中国恢复邦交。1982年上台的中曾根康弘首 相在多次场合公开声明,日本还要谋求做一个 政治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并 积极争取得到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
1、原因: 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②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 2、概况:
不结盟运动的概况
1、创始人 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铁托
尼赫鲁
纳赛尔
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
不结盟运动的概况
1、创始人 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2、成立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 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铁托
成为资本主
义世界第二 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 日本5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60年代末期,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 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 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仅次于美 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条件
许多国家相继获得独立
目 的 ① 摆脱美苏控制②维护自身独立
时间 地点
1961年 贝尔格莱德
政策
非集团、不结盟
影响
① 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 ② 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③ 标志着新兴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冲击两极格局。
四、中国的振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中国的振兴,冲击了两极格局
日本新干线列车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
日本的汽车工业
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
日本5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60年代末期,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 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 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仅次于美 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1945年的日本
1980年的日本
如果你是这位美国老兵,你将如何介绍 日本经济崛起的经验?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
①欧洲衰落 —求发展
②美苏影响 —保安全
材料2 二战后的西 欧,面临来自东方苏联 和东欧盟国的威胁,以 及来自西方美国的经济 渗透和政治控制。
材料说明了什么?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
①欧洲衰落 —求发展
②美苏影响 —保安全
③共同心理 —有渊源
④法德和解 —是关键
材料3 视频《欧洲先驱论 统一》
小结
西欧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中国的振兴 不结盟运动 强大的美国 强大的苏联
实力迅速上升 实力相对下降
多两 极极 化格 趋局 势下 出的 现世
界
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
二、日本的崛起
1、表现: 2、原因:
①进行民主改革
②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内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3、政策: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反对霸权主义,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影响、意义:
①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的崩溃 ②标志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 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小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欧洲的联合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多极化趋势出现
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
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
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
》(1950年)
④关键因素: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的关键
材料四: 欧罗巴,希腊神话中的公主,欧罗 巴与万神之王宙斯相爱并生下三个儿子,她所 居住的大地被命名为欧罗巴,即今天的欧洲大 陆。从古自今,一个统一的欧洲就是欧洲人的 欧罗巴梦想。
美国 西欧
苏联苏联日本
“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第一位 ……,中在经国济上 也远远处于第一位。…不…结现盟在,世界不再仅仅有两
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 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 西欧、苏联、中国、日本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1年讲话
【课程标准】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 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 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①单一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②经济一体化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 ③成员国不断增加(627国)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
欧盟)
1.原因:
2.欧洲一体化进程
3.影响: 对欧洲
①经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 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②政治: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百强校】广西桂林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课件 (共24张PPT)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欧洲的联合是绝 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 大国的附庸。 ──《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二:欧洲联盟一开始是作为两极化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出 现的,但在今天,它应当被看成是对全球化进程的一种呼应。 ——[英]安东尼·吉登斯 材料三:“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 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 系……” ——维克多·雨果 请结合教材并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解析:1974年美国虽然经济受到了影响,但依 然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故选B。
3. 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对此,美国 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会见法国代表团时说:“(欧洲) 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 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 美国对“共同市场”所持态度 A.表明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其霸权服务 B.旨在推动欧洲一体化 C.意味着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 D.有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
2004年9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 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第59届联合国 大会上发表讲话称,日本希望成为安 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表示理解,但强调:
联合国安理会不是公司董事会,不是 按照会费的多少确定其组成。
你同意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吗?
正确理性的看待中日关系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牢记过去惨痛的历史是为了更好的 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中日关系的改善和 发展,从而开拓中日关系更加美好的未 来。
(5)不断扩大:1993年,成立欧洲联盟……
欧洲一体化进程
1951年欧洲 煤钢共同体
1958年欧洲 经济共同体
1958年欧洲 原子能共同 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人教新课标)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学者徐蓝说,欧共体实行的以一系列《洛美协定》为代表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政策,尽管存在缺陷,却是欧共体与发展中国家探索南北合作的途径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有益尝试,更是欧共体希望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以加强其欧洲特性的突
出表现。
这实质上反映了( )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发展中国家与欧洲结盟
C.美国的影响力在减弱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答案:D
2.1961年,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段话道出了( )
A.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 B.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初衷
C.北约与华约建立的目的 D.多极化趋势加强的事实
答案:A。
2020版历史新教材人教必修一同步学案: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和答案
知识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来自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等界别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2)毛泽东在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几个重要文件。
(3)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2.开国大典(1)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会议,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3)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学习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包括序言和总纲、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
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知识点二人民政权的巩固1.新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1)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
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高一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思维导图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总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方针
具体内容: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发展过程:
①建国初期,先后与_____等十几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②1953年12月,提出_____________原则。 ③19547年4月,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_____________会议。 ④1955年4月,_________________。会上中国提出“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理论: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开始
实践:
①实施第一个_________,逐步实现_____________,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即进
行“_____________”。
②后来在京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个五年计划
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 ①历史因素: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亟待发展。
意义: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时间:1950.10--1953.7
原因:_____________,越过______,直逼中朝边境,扩大侵略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影响: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但中美关系彻底破裂,______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9)
主要内容
①:通过了《_____________》。 ②确立了_____________是根本_____________,中国___领导的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
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跟踪训练题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1.1967年10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外交季刊》上写道:“就长期观点而言,我们根本不能让中国永久排除在国际大家庭之外……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不可能听任十亿人口愤怒地在孤立状态中生活。
”尼克松所说的中国境况得以改变始于(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日邦交正常化C.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2.有学者说:“(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美两个国家都陷入了不安全的困境中,都无法独自应对同一个庞大的敌人,于是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这反映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是( )A.战略安全利益需要B.中美已解决意识形态的分歧C.中国多边外交活动初见成效D.和平与发展的时代需要3.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
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
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B.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C.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D.没有认清上海合作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4.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新中国外交历程时,不同时期的外交特点用一个小标题来反映。
其中适合用于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C.“一边倒”、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5.中国有句俗话,叫作“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
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6.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
”对这一原则认识的主要依据是它( )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D.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限7.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A.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8.1952年4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第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
高中历史必修1 第26-27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有人说,21世纪将是“反美世纪”,是美国与反美主义相持的两极世界。两极论者认为, 美国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对美国的道义权威和国家利益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世界各地的 反美力量正联合起来,寻求与美国抗衡。
有人说,21世纪将是多极世界,强国并立。多极论者认为,当今世界正处于由单极向多 极格局过渡之中,美国国力已经达到顶峰,将与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和 南非一起构筑更均衡的世界秩序。
《阿登纳回忆录》
① 共同心理——有渊源
法德和解——是关键
2 过程:
煤钢共同体 经济共同体 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欧洲共同体建立
1993年欧盟建立
3 影响:
(1) 经济:使欧共体经济实力大增
1950年西方主要国家经济实力对比
美国与欧共体GDP占世界总额的比重
国家或组织 美国
欧共体
1955年 36.2% 17.5%
实质
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政治上: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经济上:私有化基础上市场经济
钱其琛外长在回答《世界知识》杂志时说: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 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 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 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 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 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 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 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4.提出政治大国目标(20世纪80年代)
岳麓书社高中历史必修一.《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同17国建交 参加两次国际会议
中美关系紧张 中苏同盟破裂 “一大片”
一边倒
总结
“两只拳头回击”
联合国合法利的恢复 突
破 和
关键 中美关系正常化
转
推动
机
中日邦交正常化
建交热潮
无敌国外交
调
整
“不结盟”
1972年2月26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总统在赴杭 州的飞机上。访问杭州后,尼克松一行飞往上海。 1972年2月28日,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上海公报》 (又称《上海公报》)。
1973年2月17日晚上,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
利·基辛格博士。在基辛格此次访问期间,中美双方商定:各自在对方首都设立 联络处,以建立两国间的直接联系。同年5月,两国联络处开始工作。
• 1982年8月17日,中美双方发表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简称 “八一七”公报。
中美联合公报
• “八一七”公报 美国重申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 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
中 美 建 交
时间 1971.4
事件 美乒乓球队访华
中美上海公报
• 上海公报 公报指出:
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美国声明: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 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表明: 中美两国在经历20多年的对抗之后,开始步入 关系正常化的轨道。
中国的回应:毛泽东接见斯诺
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斯诺参加国庆典 礼,向美国传递愿意改善中美关系的 信号。
来华访问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游览长城
人教版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同步试题(含答案)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程标准: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1)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2)西欧国家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联系日益密切。
2.过程(1)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后来,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3.作用(1)经济上: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政治上: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①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③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
④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⑤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2)概况: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1)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
(2)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3.政策非集团,不结盟。
4.主张(1)初期: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
(2)20世纪70年代开始,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行动纲领。
5.影响(1)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2)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高中历史必修一 26课 新中国的外交 (共27页)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三、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2年9月,周恩来和来华访问的 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会谈。
1972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来访的日本 首相田中角荣,田中访华期间,两国政府 首脑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 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对中国外交带来什么影响?
外交 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
三大政策
2.“一边倒”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其三者的含义?
1949——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展
图二 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在《中 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上。
1.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交,新中国成立一 周年时,中国已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 交关系。
1949——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 1.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
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 本准则)
3.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
五大国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4.参加亚成就
一、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 2758号决议,驱逐了台湾 当局的代表,恢 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和一 切合法权利。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原因?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图一 周恩来迎接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图二 1972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
图三 1979年1月1日 中美发布 建交联合公报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1.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 2. 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关键) 中美建交(1979年)
必修一历史第26课知识点总结
小结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二战后,西欧国家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过程中,西欧国家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
2、条件:(1)各国政治体制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
(2)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
(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3)在美苏对峙下,欧洲国家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地位,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对抗美苏。
(4)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关键因素,法德是领头羊。
①1950年“舒曼计划”:法国外长舒曼提议法德实现煤钢的共同生产。
不仅促进了法德关系的改善,还为西欧国家的联合铺平了道路。
②“戴高乐主义”法国积极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宣示了独立自主的方针,谋求政治上独立和欧洲联合。
(5)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人造成了无穷的灾难,停止纷争,实现持久和平成人们普遍愿望。
(6)马歇尔计划的推动。
3、过程(1)1951年,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相继成立。
(3)1967年,三大机构合并,欧共体正式成立。
(4)1993年,欧盟成立。
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①欧盟总部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②盟旗为蓝底和12颗黄星图案。
③性质:欧盟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
(5)1999年欧元问世,2002年1月1日,欧元现钞进入流通领域。
4、影响(1)经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合作,实力增强。
(2)政治:摆脱美国控制,开展自主外交,加强政治上的联合。
二、日本的崛起1、原因(1)日本进行民主改革,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美国扶植①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②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资金和技术。
鼎尖教案高一历史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人教版必修一)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目标:识记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欧洲共同体的发展;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不结盟运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和发展。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重点:欧洲共同体;不结盟运动;中国的振兴。
难点:了解多种力量的崛起对世界两极格局带来的影响。
课前自主学习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1)二战使西欧丧失了的优势地位。
(2)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各国联系日益密切。
2.过程:(1) 年,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
它使之间的矛盾化解。
(2)后来相继建立和.(3) 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成。
3.影响:(1)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开始摆脱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日本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原因(1)奠定基础:美国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2)美国的帮助:削减直至免除战争赔款,将拆迁的全部发还。
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和。
(3)朝鲜战争的刺激:美国和西方国家大量采购物资,为日本商品进入敞开大门。
(4)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投资,重视。
提出“”和“”的口号。
2.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促使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原因:(1) 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
(2)要求摆脱控制和维护自身独立。
2.形成过程:(1)20世纪年代中期,不结盟运动兴起。
(2)1961年,第一次会议召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3.内容(1)奉行、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人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2)70年代开始,把反对美苏的作为重要任务,将建立作为行动纲领。
4.影响:标志着广大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岳麓版)
5.日内瓦会议(1954.4-7 )
6. 万隆会议(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
二、 中国外交新突破(20世纪70年代)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1971.10;第26届联大)
2、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和中美正式建交: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与《中美联合公报》的
发表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邦交正常化:
思考讨论
是什么促使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原因)
材料一: 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
重大进展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如 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 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国际秩序是 不可设想。
——尼克松
思考讨论
是什么促使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原因)
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弱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增强
2、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较长 的过程。请按表完成此过程。
时间
事件
1971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
尼克松访华
1978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1979
中美正式建交
1971年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在机场握手
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2、中日关系的改善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中国; ②中美《联合公报》震动了日本; ③主张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田中角荣当选首相。 (2)过程: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3)中美、中日建交的影响: 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外
交出现了新局面。
新中国外交的三个阶段
一、建国初期外交(1949--20世纪50年代期) 二、中国外交新突破(20世纪70年代) 三、新时期外交(改革开放以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
3、影响
2006年9月15日第14次不结盟运 动首脑会议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开幕
来自世界115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以及15 个观察员国、31个特约国和23个国际组织代表出席了这次 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 海地与圣基茨和尼维斯也在此次会议中加入不结盟运动, 使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由116个壮大为118个。中国代表 团作为观察员受邀参加此次会议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原因 进程 影响
扩大 欧盟的 盟旗、盟歌、 铭言、庆典 日、货币、 欧盟大厦、 主要机构、 主要体制等 简介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原因 表现 鉴览 会上 的太 阳神 塔, 象征 着本 日本 经济 的重 新崛 起
三位发起人他们分别是?
亚非拉的
的
3、影响
①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的 崛起,作为一支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 了国际舞台; ②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 ③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④开始改变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和西方国 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冲 击着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 向发展。
四、中国的振兴
五十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奠定社会主义 工业化初步基础。 1956年—1976年,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有挫折 但成绩很大。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经济发 展迅速,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 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 不断提高,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保持良好的合作 关系
练习
3.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是在 ( C)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4.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C ) A.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 B.1956年南斯拉夫、埃及、印度三国首脑会谈 C.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召开 D.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首脑会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课程标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
义。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
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
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知识清单】
知识点一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方针政策
(1)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奉行________的和平外交方针。
(2)三大政策: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________”的外交政策。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内容:20世纪50年代,在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的国家的友好关系中,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超越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2.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
(2)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________国际会议,在会上起来积极作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1955年参加在万隆举行亚非国际会议。
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提出
知识点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背景
(1)问题由来:1945年4月,全世界50多个国家在美国旧金山草拟了《联合国宪章》。
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又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没能恢复。
(2)条件: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加强。
同时,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斗争得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拥护。
2.恢复:________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23国的提案,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知识点三历史性的握手
1.中美关系的缓和
(1)背景
a.美国方面:霸权地位面临苏联的严峻挑战,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难以继续下去。
b.中国方面:中苏关系不断恶化,苏联构成对中国安全的直接威胁。
c.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变化,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
(2)进程
a.1972
项原则处理两国之间的关系,
出异议;
b.1978年12月中美发表《建交公报》,________年1月1日正式建交。
(3)影响
a.结束了双方多年的对抗,走到了合作的起点,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b.中美关系的改善,冲击了日本的外交政策,促进了中日建交的实现。
2.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________访问中国,签订了中日《
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知识点四、国际交流与合作
1.方针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________外交,并按照“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四项原则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2)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不断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巩固和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2.成果
(1)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促进了该组织的健康发展。
(3)2002年,在中国推动下,中国与东盟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强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知识点五、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同俄罗斯、美国、日本、法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丰富和完善,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3.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1年中国、俄罗斯等六国在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成立了____________。
4.2001年,中国加入《制止恐怖主义爆炸的国际公约》《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积极开展“________”外交,与各国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
【深化理解】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
1.原因:
(1)从美国方面看,一方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具有重要作用,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另一方面,随着美国经济增长趋缓,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
处于守势。
这样,美国就试图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遏制苏联的资本。
(2)从中国方面讲,改善中美关系,保持一种新的均衡关系有三种考虑:一是改善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二是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三是解决台湾问题,促进祖国的统一。
2.影响:
(1)使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的对峙,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
(2)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出现重大突破的关键环节,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促使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出现。
中美关系的缓和以及中日建交,使许多西方国家也纷纷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
【练习检测】
一、选择题
1.《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
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
这最能反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A.反对霸权主义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从1950年开始,苏联给中国大概40亿美元的信贷,包括291个工业项目……俄国提供了中国所有的喷气式飞机,大多数军事设施,即使现在中国购买的几乎所有的航空燃油都是从苏联通过铁路运来的。
”这主要由于新中国当时()
A.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原有外交关系B.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C.奉行结盟苏联的“一边倒”战略D.重返联合国提高了自身国际地位3.周恩来说:“团结就是在共同点上把矛盾的各方统一起来。
善于团结的人,就是善于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的人。
”下列外交政策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求同存异B.独立自主C.和平共处D.不结盟
4.从日内瓦会议到万隆会议,新中国外交日益显示出中国特色。
其中之一就是()A.坚持独立自主,冲击两极格局B.支持民族独立,坚决反殖反霸
C.倡导和平共处,谋求周边稳定D.壮大社会主义,遏制资本主义
5.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形成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二次建交高潮。
该外交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
A.推动日内瓦会议达成了共识B.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D.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6.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日本和美国分别建交。
这些成就
A.完全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B.体现了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C.结束了两极格局 D.体现了外交的独立自主
7.到2013年底,我国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300多项多边条约,累计派出参加联合国维和官兵和警察l4500多人次。
我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和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征之一是()A.多边外交日益丰富多彩B.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
C.经济外交取得丰硕成果D.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
二、非选择题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是妥协的艺术,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相互尊重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是可以实现和平共处的。
——周恩来
材料二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
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
当我们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的哪一外交政策?它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有什么重大意义?
(2)材料二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事件分别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内容,就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