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课时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云南的歌会》第1课时教案

《云南的歌会》第1课时教案

《云南的歌会》第1课时教案«云南的歌会»第1课时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几个局面。

2.重点学习〝山野对歌〞以及本文的人物的人物描写。

3.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明及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学习〝山野对歌〞及人物描写。

课前预备:课前预习、掌握本文的生字、词语。

教学设计:一、导入同窗们知道我国少数民族英雄聚集最多的省份是哪一个吗?(云南)我们都知道少数民族多才多艺、能歌善舞,云南聚集了全国最多的少数民族,官方歌唱活动简直浸透到了生活的各个范围,他们心歌唱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传递知识。

明天就让我们随着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妙笔去参与一场〝云南的歌会〞!(板书课题)二、研习新课1.自读课文,熟习内容,思索一个效果:文章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写了哪三种不同方式的歌会?请用四个字的短语给每个歌会拟一个小标题。

2.假设你作为一名游客离开了云南,依据课文的引见,你喜欢参与哪一种歌会?为什么?(要求结合相关语段内容回答)3.学习〝山野对歌〞。

① 团体熟读2-3自然段。

② 刚刚我们讲到了〝山野对歌〞的地点是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在为这一局部拟小标题时,可以采用地点加歌唱方式的方法,因此这一点在此前曾经讲到),那么〝对调子〞都唱些什么?(唱的多是情歌酬和)③〝多〞字说明什么?能不能去掉?文中哪里说明了这一点?(不能,〝多〞字说明〝对调子〞少数以情歌为主,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内容。

——也唱其他故事)④〝对调子〞采用什么方式?(或见景生情、或提问、或互嘲互赞)⑤〝对调子〞侧重于竞赛性质,比拼的是什么?(机智才干)⑥ 作者在这里重点描写了〝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的情形(指名朗诵这一局部),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这个年轻妇女?(举措、外貌)经过作者的描写,你觉得这个少数民族妇女具有什么样的性情特征?⑦ 作者在这个对歌局面中,侧重写的是什么?(唱歌人)有什么作用?(以人衬景,烘托愉快生动的局面,表现山野对歌的热烈与欢乐)。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和理解云南歌会的相关词汇;(2)能够掌握云南歌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特点;(3)能够分析云南歌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云南歌会的起源和发展;(2)通过欣赏云南歌会的音乐、舞蹈等表演形式,提高审美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云南歌会的魅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云南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3)培养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云南歌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云南歌会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3. 云南歌会的主要内容和文化内涵;4. 云南歌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价值;5. 云南歌会的保护与传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云南歌会的起源、发展、表演形式、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2. 教学难点:云南歌会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保护传承。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云南歌会的相关知识;2. 欣赏法:观看云南歌会的音乐、舞蹈等表演形式;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云南歌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4.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云南歌会的实践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云南歌会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2. 新课内容:讲解云南歌会的起源、发展、表演形式等知识;3. 欣赏环节:播放云南歌会的音乐、舞蹈等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其艺术魅力;4. 讨论环节:分组讨论云南歌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分享讨论成果;5.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参加云南歌会的实践活动,如学唱云南歌曲、舞蹈等;6. 总结环节: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云南歌会的保护和传承。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云南歌会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云南歌会表演形式、艺术特点的理解和欣赏能力;3. 学生对云南歌会文化内涵、社会价值的认识和讨论参与度;4. 学生参与云南歌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的民间音乐、传统文化的特点和背景;2、通过亲身体验学习乐器、学唱云南的民间歌曲,提升音乐素养和美感鉴赏能力;3、了解和学习云南的传统舞蹈,提升体能素质和舞蹈技巧;4、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个人能力、自我探究能力、合作精神等。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本次教学设计基于一个主题——《云南的歌会》,带领学生通过实地体验和学习来了解云南的民间音乐、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舞蹈技巧和音乐能力。

1、学习云南的民间音乐:(1)通过老师介绍掌故以及图册、文献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云南的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流派、演奏乐器、歌词和故事背景等;(2)选择一些简单易学,较具代表性的云南民间歌曲,带领学生上课亲手学习演奏弦乐器、口弦、竹笛、唢呐等乐器,体验并学会演奏云南民间歌曲;2、了解和学习云南传统舞蹈:(1)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云南传统舞蹈的基本特点、舞蹈类型、流派和舞蹈造型等;(2)选定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带领学生一起学起跳舞动作和编排整场舞蹈;(3)模仿和表演云南传统舞蹈,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和舞蹈技巧。

3、举办一场“云南的歌会”:(1)通过学习云南的民间音乐和舞蹈切入,通过举办一场以“云南的歌会”为主题的表演活动,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习到的云南民间音乐、舞蹈,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和肯定,激励学生努力表现出自己的风采;(2)学生自行设计舞台布景、化妆造型,选择演出的音乐、舞蹈作品进行演出,进行团队合作和分工合作,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评价:通过老师和同学的互动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充分肯定和认可;同时,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及时纠正和帮助。

可以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如下:(1)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个人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采用360度评价法,让学生在班级同学、老师、亲友等多方面得到评价和肯定;(2)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和答辩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个人的学习目标,对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讨论,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云南的歌会》一文。

(2)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及其文化价值。

(3)学会云南歌会中的几种基本唱法和表演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云南歌会的场景和特色。

(3)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等方式,深入了解云南歌会。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增强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认同感,激发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导入及课文朗读(1)介绍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及其文化价值。

(2)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2. 第二课时:课文理解与讨论(1)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主线。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第三课时:表演技巧学习(1)教授云南歌会中的几种基本唱法和表演技巧。

(2)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表演。

(3)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展示,互相评价、学习。

4. 第四课时:实地考察与采访(1)安排学生实地考察云南歌会的现场,感受歌会的氛围。

(2)组织学生采访歌会参与者,了解云南歌会的传承和发展。

(3)回到课堂,分享考察和采访心得,讨论云南歌会的现状和未来。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三、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3. 学生在表演实践中的表现及团队协作能力。

4. 学生实地考察、采访的积极参与度和成果分享。

5.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以及对云南歌会的认识和反思。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云南歌会的文化内涵。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地考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云南歌会。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云南的歌会》第一课时教案

《云南的歌会》第一课时教案

《云南的歌会》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游历云南的歌会的所见所闻。

1.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1.3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课文主题。

2.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不同歌会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云南的歌会的独特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3.2培养热爱生活、关注民间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游历云南的歌会的所见所闻。

1.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2.1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聊聊同学们对云南的印象,引出课题《云南的歌会》。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主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一段,分析作者游历云南的歌会的所见所闻。

1.1分析歌会的场景描写,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1.2讲解歌会中的民间风情,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讲解课文第二段,分析作者对云南的歌会的感悟。

2.1分析作者对歌会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2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课堂互动1.让学生分为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并举例说明。

五、课堂小结2.强调课文中的描写方法,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

六、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云南的歌会的短文。

2.收集有关云南的歌会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三段,分析作者对云南的歌会的感悟。

1.1分析作者对歌会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1.2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1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优秀6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优秀6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优秀6篇教学目标:篇一知识与能力:引导同学对字词的积累,和对文章品读、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

过程与方法:整体掌握文章的内容。

体会、学习作者有所偏重的描写方法。

情感与态度:感受作家笔下的美好生活。

了解祖国各地的风俗。

让同学更爱我们的祖国文化。

《云南的歌会》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从整体把握文章框架,能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教学重点)2、引导学生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精彩的语言;(教学难点)3、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及过程课时1一、导入新课。

播放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师生欣赏。

教师讲解导入: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

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感受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

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í)西譬(pì)喻糯(nuò)米蹲(dūn)踞忌讳(huì)酬(chóu)和铁箍(gū)熹(xī)微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忌讳:忌怕而隐避。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读音字形,并能学以致用(造句)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和特点。

3、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4、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中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过程与方法:学生充分预习,合作、探究,讨论法、点拨法、幻灯片演示法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作者对自然、对人生、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激励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朗读、揣摩、品味文章的美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析文中的精彩描写。

【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课前听到一首用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

突然有一种冲动,我想到云南去,同学们想不想去?既然这样我们就随沈从文一起到云南去,去参加“云南的歌会”,了解云南的民歌!感受云南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板书课题师:在学习本节课之前,我想让同学们了解一下云南的民歌,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学习本课。

(多媒体展示)(设计目的:此环节主要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做铺垫。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1、指名朗读。

其余学生听读、熟悉课文,注意字音。

(师:示范朗读1—2段学生推荐学生朗读师指名学生朗读集体朗读)2、朗读评价(师生评价指导:学习大家的文章一定要注意文中的细节和用词)3、多媒体展示字词(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对引经据典、滚瓜烂熟、别开生面等成语进行造句,全体学生对每个字词读三遍)三、合作探究,深入研究,把握知趣。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和特点,了解我国多元文化的魅力。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云南歌会中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的美。

(3)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云南歌会中蕴含的浓郁民族风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各民族文化的情感。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云南歌会的背景和特点的掌握。

3.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2. 云南歌会中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的美的欣赏。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3. 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教案。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学习任务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云南歌会的音频,让学生感受云南歌会的氛围。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提问:“云南的歌会”有什么特色?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成果。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背景知识和民族风情。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主旨。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的美。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练习:(1)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反馈。

六、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云南歌会的背景和特点的掌握。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云南的歌会》这篇文章的基本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关注云南歌会的文化背景和特色。

教学内容:1. 介绍沈从文及其作品《云南的歌会》。

2. 简介云南歌会的起源、发展及其重要性。

教学步骤:1. 播放云南歌会的音频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云南歌会的魅力。

2. 引导学生讨论云南歌会的特点,如唱腔、服饰、民俗等。

3. 介绍文章作者沈从文,及其作品《云南的歌会》。

4. 提问:为什么说《云南的歌会》是一篇优秀的作品?它有哪些独特之处?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预习任务。

第二章:文本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文本解析,深入理解《云南的歌会》的主题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步骤:1. 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感知文本内容。

2. 引导学生细致阅读,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3.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描绘手法、修辞手法等。

4.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课堂讨论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云南歌会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讨论云南歌会的现状及其传承问题。

2. 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云南歌会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学步骤:1. 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云南歌会的现状及其传承问题进行讨论。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 引导全班同学共同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云南歌会。

4.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实践任务。

第四章: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云南歌会的认识和体验。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组织学生参观云南歌会或相关展览。

教学步骤:1. 安排学生参观云南歌会或相关展览。

2.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体验,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优秀4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优秀4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优秀4篇《云南的歌会》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1、能力目标:了解作者及其创作风格;揣摩课文所写歌会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情景,体会内容和写法上的差异;体会作者的情感。

2、德育目标:了解云南的歌会,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领略民族风情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是一片极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面中的唱歌的情景,三个场面的内容各是什么,写作手法上的不同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的。

教学流程示意(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

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整体感知: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在哪三个场合唱歌的情景?↓研读探究: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课堂练笔↓提问总结↓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蝴蝶泉边》的视频材料后导入:学生静静地欣赏聆听初步了解云南的民歌及相关传统二、作者简介简介沈从文作品及风格认真听读了解名家作品,积累文学知识三、检查预习[多媒体展示]考查生字词的读音及词语解释学生积极参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四、整体感知媒体展示问题: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在哪三个场合唱歌的情景?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并踊跃回答问题用简单的问题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五、研读赏析用多个问题及媒体图片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仔细认真地探究文本认真阅读、思考、回答及发问1.要学生由浅到深地真正了解歌会的相关知识,符合认知规律;2.有感情地阅读及赏析文句,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3.趣味性的图片,可以引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4.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了综合能力。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4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4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

2.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品读、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

3.过程与方法: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美好的生活和少数民族同胞的特有风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析文中的描写。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赏析。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美好的人生。

教学设计导入:云南的民俗介绍云南是个多民族地区,在人民的生活中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他们以歌唱倾诉爱情,激起劳动的热情,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对婚姻的祝福,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歌唱成了传授知识的工具。

据说,解放前云南一些少数民族打官司也是唱歌。

因此,在许多民族中,小孩子还在咿呀学语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一个高明的歌手常常会在本民族中得到人们特别的尊重。

今天我们就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抒情美妙笔触,来领略一下云南民歌的风采。

默读课文,疏通字词主要是落实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问题导读,整体感知1.通过课前预习阅读本文,想一想:跟你听过、看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什么特点?(提示:可从歌唱的人、地点、内容、环境气氛等方面进行比较)演唱会所受的拘束较多。

而少数民族同胞们在蓝天白云、在树林山野中歌唱,人人都是唱歌的高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歌唱者淳朴自然,歌会气势壮观。

2.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提示: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文字来共同探讨云南歌会的迷人之处。

)作者极爱这种淳朴自然的民间文化。

因此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赞美。

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理清框架,把握三个场面的内容及特点1.作者写了云南歌会的三个场面,请你概括一下它们的内容及特点。

第一部分:山野对歌。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云南的歌会》。

(2)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和意义。

(3)掌握一定的云南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云南歌会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艺术形式。

(3)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民族文化交流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云南的歌会》的内容介绍。

2. 云南歌会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意义。

3. 云南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讲解与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云南的歌会》。

(2)掌握云南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

(3)欣赏云南歌会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艺术形式。

2. 教学难点:(1)云南方言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对云南歌会音乐、舞蹈和服饰等艺术形式的深度欣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云南歌会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云南歌会的氛围。

(2)教师简要介绍云南歌会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云南的歌会》。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云南歌会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艺术形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云南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

(2)教师对云南歌会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艺术形式进行深度讲解。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云南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练习。

(2)学生欣赏云南歌会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艺术形式,进行审美评价。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云南歌会的重要性和欣赏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文《云南的歌会》的课后练习题。

2. 收集有关云南歌会的资料,进行阅读拓展。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云南的歌会文化。

激发学生对云南民族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简介云南的歌会文化。

观看云南歌会的视频资料。

1.3 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云南的歌会文化,包括歌会的起源、意义和特点。

播放云南歌会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云南歌会的魅力。

第二章:歌会的种类与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种类及其特点。

培养学生对云南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云南歌会的种类:山歌、对歌、赛歌等。

云南歌会的特点:旋律优美、歌词丰富、形式多样。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云南歌会的种类及其特点,引导学生关注云南歌会的音乐元素。

学生欣赏不同种类的云南歌会音乐,分析其特点,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章:歌会的传承与保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传承与保护现状。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云南歌会的传承方式:口头传统、师徒传授等。

云南歌会的保护现状:政府政策、民间组织参与等。

3.3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云南歌会的传承与保护现状,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和传承云南歌会,提出建议和方案。

第四章:歌会的社会意义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社会意义。

培养学生对文化交流的认识和价值。

4.2 教学内容云南歌会的作用:庆祝节日、交友相亲、传承文化等。

云南歌会的影响力:促进社区团结、传承民族精神等。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云南歌会的作用及其对社区和民族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交流的价值。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其他文化交流活动,进行小组讨论。

第五章:云南歌会的参与与体验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参与和体验云南歌会。

培养学生对云南歌会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5.2 教学内容参与云南歌会的准备工作:学习歌谣、准备表演道具等。

体验云南歌会的过程:演唱、舞蹈、互动游戏等。

5.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如何参与和体验云南歌会,引导学生关注歌会的参与环节。

《云南的歌会》的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的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的教学设计《云南的歌会》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云南的歌会》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云南的歌会》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民歌悠久的历史文化及歌会的民情民风,了解沈从文及其“边城派”文学的特点。

2、积累“譬喻、引经据典、酬和”等词语,并学会运用。

3、深刻领会文中优美的意境,感受作者对云南的热爱之情,及云南歌会的文化气息。

4、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归纳、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比较三个场合的不同情景以及作者的详略得当的布局。

【教具准备】远程网中八年级下册《云南歌会》CAI课评、MP3及下载歌曲《小河淌水》。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导入:同学们,彩云之南指的是?(云南),它是我国聚居了最多少数民族的省份,那是一个水美、山美、人美歌声更美的地方。

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远赴云南,去感受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

点击课件(云南歌会图片展),瞧,他们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笑靥里盛满了柔情蜜意,他们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非常幸运的是,我们班上也有一位云南妹子,她就是×××,请她为我们献上一首云南民歌,好吗?2、揭题:感触着这份快乐,让我们走进这篇美文《云南的歌会》二、新知探索1、作者概况知多少:⑴本文作者是谁?关于他你了解多少呢?抽学生就课前自己从网络、图书等搜集到的资料汇报。

⑵点击课件上的作者简介,然后予以补充,并着重介绍《边城》。

2、处理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⑴边点击课件边抽学生读生字,说生词含义⑵生齐读3、品读与体味:⑴生自由组合并选择喜欢的段落朗诵表演。

⑵师予以点评。

⑶这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以教师练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云南歌会的三个场面,请用简短的语言对这三个场面的盛况予以概括。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和特点,掌握一些云南民族文化的基本知识。

(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课文中的文化内涵。

(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云南歌会与其他地区歌会的异同,提高自己的比较分析能力。

(3)学会从多元的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云南歌会的魅力,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激发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和特点。

(2)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民族风情的理解。

(2)如何从多元的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云南歌会的音频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云南歌会的魅力。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布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学习课文。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文化内涵。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民族风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结构,提炼课文主题。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引导学生从多元的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 完成练习题,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深入研究云南歌会,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云南歌会的兴趣1.2 教学内容介绍云南歌会的起源和发展讲解云南歌会在云南民族文化中的地位1.3 教学活动展示云南歌会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讨论云南歌会的特点和魅力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第二章:云南歌会的音乐特色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音乐特色培养学生对云南音乐的欣赏能力2.2 教学内容分析云南歌会的音乐风格和旋律特点介绍云南歌会中常用的乐器和演唱技巧2.3 教学活动播放云南歌会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云南歌会的音乐特色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听力和分析能力表现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第三章:云南歌会的舞蹈特色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舞蹈特色培养学生对云南舞蹈的欣赏能力3.2 教学内容分析云南歌会的舞蹈动作和表演风格介绍云南歌会中常用的舞蹈道具和服饰特点3.3 教学活动播放云南歌会的舞蹈片段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云南歌会的舞蹈特色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表现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第四章:云南歌会的文化意义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文化意义培养学生对云南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认同4.2 教学内容讲解云南歌会在云南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性分析云南歌会对于云南民族认同和交流的作用4.3 教学活动展示云南歌会的文化意义的相关资料和案例引导学生讨论云南歌会对云南民族文化的影响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表现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第五章:云南歌会的传承与保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传承与保护现状培养学生对云南歌会传承与保护的意识和行动5.2 教学内容讲解云南歌会的传承历史和现状介绍云南歌会保护的措施和方法5.3 教学活动展示云南歌会的传承与保护的相关资料和案例引导学生讨论云南歌会的传承与保护的意义和方法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表现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第六章:云南歌会的音乐形式与结构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音乐形式与结构培养学生对云南歌会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6.2 教学内容分析云南歌会的音乐形式,如独唱、对唱、合唱等讲解云南歌会音乐作品的结构,如引子、主题、过渡、尾声等6.3 教学活动欣赏云南歌会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音乐形式与结构6.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听力和分析能力表现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第七章:云南歌会的歌词特点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歌词特点培养学生对云南歌会歌词内容的解读能力7.2 教学内容分析云南歌会歌词的主题、内容、形式等特点讲解云南歌会歌词中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7.3 教学活动展示云南歌会的歌词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歌词的特点和内涵7.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表现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第八章:云南歌会在现代社会的影响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云南歌会未来发展前景的思考8.2 教学内容分析云南歌会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与影响探讨云南歌会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8.3 教学活动展示云南歌会在现代社会的相关报道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云南歌会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8.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表现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第九章:云南歌会的表演实践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云南歌会的表演培养学生对云南歌会的兴趣和热爱9.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云南歌会的表演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云南歌会的魅力和乐趣9.3 教学活动进行云南歌会的演唱和舞蹈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和展示9.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演能力表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感受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云南歌会优秀教案设计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对云南歌会的深入思考和持续兴趣10.2 教学内容回顾云南歌会优秀教案设计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10.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程总结和分享引导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10.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表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云南歌会优秀教案设计,包括课程导入、音乐特色、舞蹈特色、文化意义、传承与保护、音乐形式与结构、歌词特点、现代社会的影响、表演实践以及课程总结与反思等十个章节。

《云南的歌会》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云南的歌会》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云南的歌会》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现状和历史的渊源。

2、学生能够通过视频等形式体验云南的歌会的特色。

3、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创新设想自己的歌会。

二、教学内容:1、了解云南的歌会的历史渊源。

2、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独特性以及地域特色。

3、通过视频等形式体验云南的歌会。

4、创新设想自己的歌会。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通过云南的美食或者其他方面先引出云南这个话题,让学生了解云南的多元和多彩的文化。

2、核心环节(25分钟)(1)了解云南的歌会的历史渊源。

老师通过PPT展示云南的歌会的历史渊源和演变历程,让学生了解云南的歌会的产生和发展。

(2)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独特性以及地域特色。

老师从云南的人文、地理等多个角度,让学生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独特性和地域特色。

(3)通过视频等形式体验云南的歌会。

老师通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体验云南的歌会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对云南的歌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4)创新设想自己的歌会。

老师让学生自己发挥创意和想象,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设想自己的歌会,并设计相应的方案。

3、结合环节(10分钟)老师根据学生的设想和方案,针对每个方案,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改进,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的设想和方案。

4、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再次强调云南的歌会的文化特点和地域特色,让学生对云南的歌会有更加清晰、深入的认知。

四、教学评价:1、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同学互评、自评。

2、评价标准:(1)参与度。

(2)设计能力和创新性。

(3)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4)作品质量和创意度。

3、评价结果: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评价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全面反映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

同时,通过评价结果,不断调整和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本节课针对云南的歌会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例如课件讲解、视频体验、自己设计的歌会方案等,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云南的歌会的文化特点和地域特色。

教学设计:云南的歌会

教学设计:云南的歌会

《云南的歌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词语,了解作者。

过程与方法: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情感与态度: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三个歌唱场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2、教学难点:感受美好的生活和少数民族同胞的特有风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情境:多媒体播放《小河淌水》,学生体味云南民歌的韵味。

了解民歌、歌会。

2、我会识记---走近作者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京派小说代表人物,苗族,湖南凤凰人。

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3、我会积累---积累字词4、我会阅读---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结构之美)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1)、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合的民歌演唱,演唱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三个场面描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讨论归纳: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山野对歌,侧重于人物山路漫歌,侧重于景物环境村寨传歌,侧重于场面盛况(2)、以“我最喜欢场面,因为这里”的对话方式,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5、我会合作---突破重点(感受文章内容之美,写法之妙)同桌、邻桌之间合作讨论,共同探究。

(1)、本文描绘了三种不同场合的歌会,这三种场合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2)、三种不同的场合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讨论归纳:山野对歌(人物描写)(以人衬景)别开生面、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环境描写)(以环境衬人)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金满斗会(场面描写)(点面结合)民歌的展览大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6、我勤思考---拓展延伸比较云南歌会与我们平常所见的演唱会、音乐会在表演场地、演员、节目形式、排练如否几方面有什么不同。

7、我勤积累---布置作业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分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的歌会》课时教学设计
·单元要点分析·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丰富深厚的民俗文化始终与民族文化相伴随。

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民俗,实际上是指该民族或该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任何发达的或发展中的民族或群体,都毫无例外地生活在一定的民俗中。

学习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可以加深对我们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的,也有讲述民间艺人轶事,描绘街头商贩吆喝的,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

学习这些课文,你不仅能够感受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还能够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

·教学设计·
16.云南的歌会
教学目的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3.掌握本文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散文特点、结构
以读讲、探讨方式围绕课文内容和结构展开。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迤(yi2)西譬(pi4)喻糯(nuo4)米蹲(dun1)踞
忌讳(hui4)酬(chou2)和铁箍(gu1)熹(xi1)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二、导入
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

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三、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文中描绘的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

学生自评、互评。

四、学习课文
1.指定学生甲诵读1~3段。

指定学生乙诵读1~3段。

评议优劣。

2.归纳第一段:引出歌会地方。

3.讨论并归纳第二段的中心内容。

分析:“这是种别开生面的场所……却互不见面”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随口而出。


“在场的既多内行……解口渴去了”
争论后归纳:写歌会的场所、方式、胜负的情况。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小结
了解文章描写的别开生面的云南歌会,表现了云南人民无限趣味的生活,给读者崭新的视野。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1日课
听写词语,并用其中的三个词语口头造句。

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朴
即物起兴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
二、继续学习课文
(一)诵读三~五段
师生点评诵读情况。

(二)讨论第三段内容
归纳:写女歌手的情况(性情、外貌、穿着、本领。

)
(三)讨论第四段内容
1.本段属于什么描写?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
2.本段侧重写什么?
明确:歌声不断。

(1)山鸟呼朋唤侣(戴胜鸟、云雀)。

(2)赶马女孩子唱山歌。

环境:树林、山坡、花。

侧重“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

(四)讨论第五段。

1.段落主要内容:
写“金满斗会”。

2.发起、处所、人数、曲名、唱法(声响)、时间、参加者(妇女饰扮,熟人身份)、作用和歌师傅。

三、讨论问题
(一)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

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沈从文<边城>》
(明确:两段人物描写不同点是个别与群体,一重精神,一重具体的衣服。

第二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方法,把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

)
(二)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

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明确:用环境作背景,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

)
四、拓展训练
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分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的。

有兴趣的同学,不妨选择一两首唱一唱。

学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较。

例如:陕北民歌《信无防字》福州民歌(真鸟仔,啄波波,三岁孩子会唱歌……一条竹子插下土,皇帝落难去放牛)……
五、小结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本文虽然是描写音乐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在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品析词语、句子,感受语言文字创设的美妙情境。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训练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