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O U R N A L O F Z H E J I A N G C O L L E G E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V o l 30N o 1J a n 2006
护理与康复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刘 娅
浙江省绍兴市体育运动学校 绍兴 312000
摘要: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是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课题。通过分析回顾了国内、外有关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效应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探讨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5509(2006)01 0087 02
PE Exercise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L iu Ya P E and S p or ts S chool of S haox ing City ,Zhej iang P rov ince (312000)
Abstract:PE exer cise and psy cho log ical health is a new subject in the field o f spor t psy cho log y study.T hroug h analy sis,it t races back so me import ant r esear ch fr uits at home and abr oad o n the eff icacy o f PE ex ercise and psy cho lo gical health,explo res the sta tus quo ,ex isting pr oblems and future dev elo pment in the field.Key words :P E ex ercise,psycholog ical health
体育锻炼有助于身体健康,这己为许多人所熟知。当一些人体弱多病、身体状况不佳时,除服药打针外,他或她会考虑通过身体活动来增强体质、恢复健康。然而,当某人在工作或生活中遭受挫折而情绪长期低沉,或患有明显的心理疾病时,他或她很少会想到通过体育锻炼来改善情绪,消除心理问题。
迄今为止,已经有许多学者就体育锻炼与一些心理健康指标(如情绪、个性、人格、自我概念、认知过程等)之间的关系,以及体育锻炼对治疗心理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作为促进心理健康重要手段之一的体育锻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关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的研究也就成为现在乃至以后国际运动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领域中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将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讨论,在介绍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1 体育锻炼对智力的影响
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一般来说,测定人脑细胞的反应速度可以看出他的思考速度和智商的高低,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是促进脑细胞反应速度提高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的许多高级思维功能取决于人的右脑半球,由于大脑对身体的感觉和运动是对侧支配的,而体育锻炼又能经常活动平时较少活动的左侧肢体,所以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就有利于挖掘大脑右半球的智力潜能,发展人的智力。
2 体育锻炼对情绪状态的影响
情绪状态主要包括心境、激情、应激等。它是研
究者们用来检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效应的最主要的指标之一。体育锻炼的情绪效应包括短期情绪效
应和长期情绪效应。
2 1 体育锻炼的短期情绪效应 许多研究发现,参加愉快的、非竞争性的或有节奏的体育锻炼会产生显著的短期情绪效应,从而形成良好的情绪状态。如状态焦虑、抑郁、紧张和心理紊乱等水平显著降低,精力和愉快程度显著提高,对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良好。体育运动可以给个体带来诸如愉快、信心、自豪的情绪体验;但锻炼后即刻进行的测量结果表明,高强度的锻炼对情绪有消极的影响。
2 2 体育锻炼的长期情绪效应 H avden 等人(1984)有关有氧锻炼与焦虑和抑郁关系的研究发现,长期有规律的锻炼者在较长时间内很少焦虑和抑郁;有规律地从事中等强度(最人心率的60%~75%)的锻炼,每次锻炼时间20~60min,有助于情绪的改善。
2 3 体育锻炼的应激效应 M org an 等人研究指出,高强度的体育锻炼(80%的最大摄氧量)可以降低应激,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与习惯于坐着的人相比,更少产生生理上的应激反应。国内学者朱健民研究发现,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群体应激反应明显低于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群体。3 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的形成及其发展与人的行为活动密不可分。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锻炼者自己是活动的主体,这样就有利于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的紧密结合,从而促进人格的显示和发展。著名学者麦亦尼认为,游戏和运动具有启发创造性、消除紧张、保持友谊、使人乐观等心理保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1月第30卷第1期
刘 娅: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健价值。由于体育锻炼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
的,它总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因此,经常参
加体育运动的人更易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们可以通过进行体育锻炼来达到增强人的社会适
应能力、应变能力,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
心理调控能力等。
4 体育锻炼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自我概念是指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心理、
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
认识所组成的。
许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与自我概念显著相关,
运动参与者的身体知觉能力高于非运动参加者。
Salokun以青少年为受试对象,探讨篮球、曲棍球对
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影响,结果发现,体育运动训练
对于自我概念的发展具有正面的意义。Tucker
(1983)研究了男性大学生肌肉力量与心理健康的相
关。他发现,在体重作为协变量的情况下,力量与身
体自尊、情感稳定性、外向和自信呈正相关。力量训
练组比对照组在自我概念上产生了显著性的提高,
且自我概念的提高与肌肉力量变化相关。skirnar等
人(1986)在一个单组准实验设计研究中发现,有氧
锻炼提高了中年女性的内部身体意象和身体能力
感。随机地将中年妇女分配在3种处理条件下:6个
星期的上肢力量训练组,6个星期的下肢力量训练组
和无训练的控制组。研究结果表明,训练组身体自
我的概念提高达到了非常显著性的水平。
5 与心理健康效应有关的体育锻炼处方
在锻炼心理学领域,体育锻炼处方是指锻炼者
为了获得较大的心理效应而制定的包括锻炼内容、
运动量等方面的计划。它主要包括锻炼的种类、频
率、强度、次数、持续时间等方面。锻炼心理学的研
究表明,体育锻炼运动处方的上述几个方面与个体
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密切相关。
5 1 体育锻炼的种类 Bosscher(1993)调查两种锻
炼方式(一种锻炼方式是散步和慢跑,另一种锻炼方
式是踢足球、打排球、练习体操与放松练习相结合)
对于严重抑郁症住院病人治疗效果的研究指出,慢
跑和散步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显著减轻;:Mantis
en(1993)在回顾了以往的研究文献后指出,进行有
氧的或不强烈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降低轻度和中度的
抑郁症状,并认为自尊心增强,身体状态明显好转。
相反,混合组被试术报告有任何生理或心理的变化。
Beg er(1992)研究发现,无氧锻炼(如举重)与有氧锻
炼一样具有减轻抑郁程度的作用。
散步或慢跑被试在处理应激情景、改善情绪方
面显著优于力量或柔韧组被试。然而,生理结果与
心理结果不同,在应激任期间,散步或慢跑组被试与
柔韧或力量组被试在生理反应方面未有差异。
5 2 体育锻炼的强度 通常把锻炼强度分为3个
主观负荷强度等级,即:A(RPE7~10),运动后即刻
感觉非常轻松或轻松;B(RPE11~14),运动后即刻
感觉尚轻松或稍累;C(RPE15~19),运动后即刻感
觉累、很累或精疲力竭。由于在运动中锻炼者很难
用生理学指标监控锻炼强度,锻炼个体对活动负荷
的主观评价尤显实用。文献已证实,RPE与H R、
VO2max、VE等高度相关。如,:Berger(1993)等发现,
有规律地从事中等强度(最大心率的60%~75%)运
动,有助于情绪的改善;Steptoe等研究指出,适中的
体育锻炼能够改善焦虑、抑郁、紧张等情绪状态;还
有些研究表明,中等或大强度的长期锻炼能够治疗
非精神病患者的抑郁症。对大众的健身锻炼而言,
最好是从事以中等强度为主的体育锻炼。
5 3 体育锻炼持续的时间及频率 到目前为止,对
于每次锻炼所持续的时间多长才能够产生最佳的心
理健康效应的说法不一。Berg er(1993)等人认为,每
次锻炼时间20~60m in,有助于情绪的改善;Long等
人认为,坚持进行8~10周的体育锻炼是取得心理
健康效应的最佳时间;还有研究表明,对于焦虑患
者,体育锻炼所持续的时间越长,锻炼的心理健康效
应就越好。现有的大多数研究所采用的锻炼频率都
是每周2~4次或3~5次。
总之,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是一个具有理论与
实践价值的研究课题,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充分重
视锻炼医学和锻炼心理学评价锻炼强度的交叉研
究,重视强度变化对个体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影
响,以期寻找获得锻炼身心健康效应的理想途径。
参考文献:
[1] 邢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
社,2002.
[2] M o rg an W P,Ellickso n K A.H ea lth,anx iety,and phy si
cal ex ercise.Anx iety in sport:A n inter nat ional per spec
tiv e[J].Hemisphere,1989,(5):56 59.
[3] Berger B G,M cinman A.Exer cise and the qualit y o f life
[M].In:Singer R N,M ur phey M,T ennant L K,H and
bo ok of r eser ch on spo rt psycholog y.N ew Y o rk:M ac
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3.
[4] 殷恒婵,傅雪林.对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效应研究的分析
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4,(6):37 39.
[5] 季浏.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4,(9):16 20.
(收稿日期 2005 09 14)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1月第30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