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优质课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设计说明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选修2-1第二章的第二节内容.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
2.教材地位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圆锥曲线》第一节的内容;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运用坐标法研究了直线和圆的性质,及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对椭圆概念与方程的研究是坐标法的深入,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因此,“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及其性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对解析几何有一定的了解,已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2)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椭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没有上升到成为“概念”的水平,将感性认识理性化将会是对他们的一个挑战.含有两个根式的方程的化简也会使学生的探究受阻,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探求,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2.在椭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其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
3.在教学中充分揭示“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形美的统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感受建立曲线方程的基本过程,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通过画图揭示椭圆上的点所要满足的条件,由此得出定义,推出方程.
2.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为了突破难点,关键是抓住“怎样建立坐标系”和“怎样简化方程”两个环节来进行方
程的推导.
四、教学方法及准备
(一)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教师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并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经历实践、观察、交流、分析、概括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一支铅笔、两个图钉(或胶带)、一根细绳、一张硬纸板.
五、教学过程设计
按照“引入课题——形成概念——推导方程——对比分析——例题讲解——归纳小结——作业布置”这七个环节来组织教学,层层推进,实现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本节课的开始由多媒体演示“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绕地球旋转运行的画面.
提出问题: “神州八号” 的轨道是什么形状?
待学生回答后,请学生叙述生活中见到的椭圆形象,并用课件展示我所搜集的椭圆形象,让学生形成椭圆的感性认识,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 这一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为引出新知做铺垫.通过举例和展示生活中椭圆形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椭圆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使他们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二)实验探索,形成概念
有了对椭圆的感性认识,如何来研究椭圆呢?
提出问题:曲线可以看作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 椭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呢?
这时借助于多媒体演示椭圆的画法,请学生拿出准备的学具动手画图,并思考问题.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我继续用问题引导:圆是如何定义的,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呢?
学生回答后我继续追问:在画图的过程中,哪些量在变,哪些量保持不变?
(1)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观察回答:“两定点间的距离没变,绳子的长度没变,点在运动.”
我继续提问:你们能根据刚才画椭圆的过程,类比圆的定义,归纳概括出椭圆的定义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归纳,然后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重点关注学困生,适时给予点
拨指导.几分钟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叫椭圆.” 接着对得到的概念进行剖析,提出问题:这个常数是任意的吗? 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尝试找出答案,若有困难,教师借助于演示
实验再次探索观察,学生不难发现,这个常数必须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这样,就得到了完整的椭圆定义: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
、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提高
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并培养其思维的严谨性.
(三)合理建系,导出方程
给出椭圆的定义后,教师即可指出:由椭圆定义,知道了它的基本几何特征,这只是一
种“定性”的描述,但是对于这种曲线还具有哪些性质,尚需进一步研究. 根据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我们需要利用坐标法先建立椭圆的方程“定量”的描述,然后通过对椭圆的方程的讨论,来研究其几何性质.
提出问题1:用坐标法求曲线方程的步骤有哪些?
问题2:如何来求椭圆的方程呢?
在学生回答问题1的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尝试求椭圆的方程。
教师指出,如何建系是求曲线方程重要而关键的一步,请学生观察椭圆的形状,你认为
怎样选择坐标系最合理?
先让学生尝试探究,并说明自己建系的理由.
学生可能会选择多种建系方式,例如选择以F 1或者F 2作为坐标原点,这时要加以引导
说明:建系一般应遵循简单、优化的原则.使点的坐标、几何量的表达简单化,方程达到最简洁,同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选择这两种方案来建系.
此时,我让学生以第一种方案建系,设出动点M 的坐标M(x,y),写出动点M 满足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