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3优质学案:第3课 美苏争霸

合集下载

选修3第4单元第3课美苏争霸

选修3第4单元第3课美苏争霸

□西柏林人只能远远 地向他们在东柏林的
亲人招手。
4.关系紧张的史实:
(1)美国U-2飞机事件(1960.5) (2)柏林墙事件(1962.8) (3)古巴导弹危机(1962)
☆1959年1月,卡斯特罗建立了古巴革命 政权,苏联军事援助古巴并建立导弹基 地; ☆苏联被迫撤出古巴。
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 古巴境内的一处导弹发射阵地。
普京谈到柏林墙时表示,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种阻挡工事和分 界线,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她为什么能够屹立 成百上千年?因为她保护了人民,而柏林墙却分离了人民。‛ 下列对长城和柏林墙命运不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都是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 B.中国的万里长城因是民族象征而闻名 C.柏林墙因象征‚冷战‛而令人痛恨 D.普京比较两者的用意在于重视民心所向
4.关系紧张的史实:
(1)美国U-2飞机事件(1960.5)
影响:美苏关系进入新的僵持时期
赫鲁晓夫在联大会议上举着U-2飞机的照片 并对美帝国主义的悍然侵略进行了猛烈抨击。
U-2飞机驾驶员鲍尔斯,他被判在苏联 监狱服刑10年。
4.关系紧张的史实:
(1)美国U-2飞机事件(1960.5)
影响:美苏关系进入新的僵持时期 (2)柏林墙事件(1961.8) ◆第二次柏林危机后,东柏林地区人心惶惶, 不断逃往西柏林。 ◆苏联修筑柏林墙
1 2 3 4 5
5. 对 20 世纪 60 ~ 80 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
)
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对峙,互有攻守,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
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历史选修3人教新课标4.3美苏争霸教案

历史选修3人教新课标4.3美苏争霸教案

第3课美苏争霸知识网络一、美苏争霸的原因1、根本原因: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加剧2、重要原因:苏联实力的增强3、历史原因:沙俄的大国沙文主义传统4、直接原因:赫鲁晓夫对外扩张战略与美国霸权政策相冲突二、美苏争霸的经过(三个阶段)三、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A、美苏关系演变的影响:消极:⑴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⑵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⑶两极格局解体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①冷战思维仍然存在②两极格局解体后各种矛盾激化③大国的强权政治依然成为和平的潜在威胁积极:⑴美苏互相牵制避免了新世界大战的爆发;⑵美苏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

B、启示:①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

③国际地位由综合国力决定,要努力发展社会经济④综合国力主要取决于科技水平,要重视科技和教育,走科教兴国道路。

⑤必须承认世界的多样性、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

疑难解析量,一个国家在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时,要注意发展综合国力。

片面发展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对比是难以持久的。

⑴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⑵内容:①调整与欧、日、中国的的关系,实行必要的局部收缩,确保战略重点。

②维持与苏联的均势,从实力出发,以谈判为手段,继续与苏展开争霸斗争。

⑶实质: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国统治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保住已有的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新的策略。

基础金题1.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抗B.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C.德意志的民族分歧D.东西德的正式分裂2.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对外政策的主要特点是A.与美争霸,对外扩张B.联合第三世界,孤立美国C.打击资本主义,维护社会主义D.打击美国,压制中国3.在美苏争霸中,苏联采取进攻战略的顶峰是A.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B.苏联入侵阿富汗C.苏联把导弹运入古巴D.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4.下列不能表明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的是A.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B.美苏在欧洲都集结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状态C.德国和西柏林问题陷于僵局,随时有爆发危机的可能D.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对立5.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战略防御的态势。

《美苏争霸》学案1(新人教版选修3)

《美苏争霸》学案1(新人教版选修3)

第3课美苏争霸学案导学【课程标准】了解七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三维目标】【重点难点】重点:美苏对峙、从对峙走向缓和的主要表现难点: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学习方法】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思考、讨论,。

使学生从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新课】战后初期,形成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全球对峙,即所谓“冷战”格局;那么美苏对峙局面是如何形成的?【知识梳理】阅读教材,完成系列表格【探究学习】1 、美苏争霸过程中,互有攻守,这是由什么决定的?美苏双方的经济军事实力的消长2 、美苏对华政策的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美苏的对外战略和国家利益【探究延伸】1990年苏联剧变前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许多民意测验机构在苏联进行的多次民意测验。

结果表明:支持实行资本主义的人在5%~20%之间;高达80%的人民都希望坚持社会主义。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说说你的看法和认识,说说你的理由。

思路:社会主义制度曾经使苏联空前强大,赢得了世界的尊重,给苏联带来过前所未有的荣耀和辉煌。

不能因苏联的最终解体而否认前苏联的辉煌和一切。

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

社会主义制度有其优越的,但还不成熟,因此要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满足人民的社会生活需求。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3课美苏争霸教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3课美苏争霸教案

第3课美苏争霸知识网络一、美苏争霸的原因1、根本原因: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加剧2、重要原因:苏联实力的增强3、历史原因:沙俄的大国沙文主义传统4、直接原因:赫鲁晓夫对外扩张战略与美国霸权政策相冲突二、美苏争霸的经过(三个阶段)三、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A、美苏关系演变的影响:消极:⑴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⑵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⑶两极格局解体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①冷战思维仍然存在②两极格局解体后各种矛盾激化③大国的强权政治依然成为和平的潜在威胁积极:⑴美苏互相牵制避免了新世界大战的爆发;⑵美苏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

B、启示:①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

③国际地位由综合国力决定,要努力发展社会经济④综合国力主要取决于科技水平,要重视科技和教育,走科教兴国道路。

⑤必须承认世界的多样性、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

疑难解析和科技力量,一个国家在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时,要注意发展综合国力。

片面发展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对比是难以持久的。

2、合作探究:试述在美苏争霸的不同阶段,美国和苏联对中国采取的政策,并分析它们采取这些政策的⑴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⑵内容:①调整与欧、日、中国的的关系,实行必要的局部收缩,确保战略重点。

②维持与苏联的均势,从实力出发,以谈判为手段,继续与苏展开争霸斗争。

⑶实质: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国统治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保住已有的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新的策略。

基础金题1.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抗B.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C.德意志的民族分歧D.东西德的正式分裂2.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对外政策的主要特点是A.与美争霸,对外扩张B.联合第三世界,孤立美国C.打击资本主义,维护社会主义D.打击美国,压制中国3.在美苏争霸中,苏联采取进攻战略的顶峰是A.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B.苏联入侵阿富汗C.苏联把导弹运入古巴D.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4.下列不能表明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的是A.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B.美苏在欧洲都集结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状态C.德国和西柏林问题陷于僵局,随时有爆发危机的可能D.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对立5.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战略防御的态势。

选修三第四单元第3课美苏争霸

选修三第四单元第3课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赫鲁晓夫的对外基本战略;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的美苏争霸;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80年代的美苏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美苏争霸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2)通过美苏争霸的后果的影响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美苏争霸的形成和发展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和演变是两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外交战略以及国际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认识。

(2)通过对美苏争霸过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从而对学生进行反霸斗争的教育。

(3)通过三个阶段中美苏与中国关系的变化分析,让学生认识:一个国家内政外交与整个国际格局有互动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及其原因是重点。

2、难点分析:在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情景再现法,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课时及课型:新课,1课时五、教学手段:多媒体、黑板、粉笔六、教学过程导入:设问,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重大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忆并回答)讲授:一、争霸格局的成因苏联提出新的战略(电脑多媒体出示材料)(问题1)与斯大林时期相比,对外战略有何不同?(问题2)赫鲁晓夫敢于提出新战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小结:斯大林时期面对美国的霸权政策采取对抗形式,而赫鲁晓夫想通过合作的形式实现与美国的争霸(问题2)赫鲁晓夫敢于提出新战略的原因是什么?(电脑多媒体出示材料)小结:从世界范围看,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民族运动发展,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苏联从新的实力出发,提出了新的战略。

2、美国欲霸全球,但力量有限但是争霸格局的形成是双方面的,看美国这时处于怎样的境地。

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选修3学案:第4单元-第3课 美苏争霸 Word版含解析

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选修3学案:第4单元-第3课 美苏争霸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高中历史选修3精品学案2:第3课 美苏争霸

高中历史选修3精品学案2:第3课 美苏争霸

第3课美苏争霸【课程标准】了解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

【知识清单】一、美苏对峙1.背景(1)美国政策的调整:斯大林逝世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主张通过________谈判,逐步“软化”苏联;1961年入主白宫的____________对苏联采取“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和平战略”。

(2)苏联调整战略目标: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一套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____________的战略目标。

2.表现(1)“戴维营精神”①背景:苏联在进一步增强国力,发射世界上第一颗______________的同时,又主张通过互访和会谈改善__________,以实现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②产生:1959年,赫鲁晓夫首次访问美国,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举行会谈,双方表示在____________上恢复谈判,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

③终止:1960年,苏联击落一架美国U-2间谍飞机,双方围绕这一事件展开激烈交锋,“__________”转瞬间烟消云散。

(2)“柏林墙”的修筑:针对民主德国居民从东柏林涌入西柏林的情况,1961年,苏联和民主德国沿西柏林四周修筑起一道“__________”。

美国及西方盟国被迫接受这一既成事实。

(3)古巴导弹危机①背景:1959年,古巴人民在__________的领导下,通过革命建立了政权,苏联给予古巴经济军事援助,并在古巴建立秘密导弹发射场,但被美国发现。

②概况:肯尼迪政府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所有导弹设施,但苏联公开予以否认,并加紧把导弹运往古巴;美国立即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并以发动________相威胁;苏联最后同意从________撤出苏联导弹。

③影响: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的一次核赌博,此后,苏联大力发展核武器,美国竭力保持自己的核优势,美苏两国的____________不断升级。

二、从对峙走向缓和1.背景(1)美国战略的调整:由于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再加上陷入了越南战争的泥潭,美国总统________被迫改变对外政策,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__________。

《第3课 美苏争霸》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第3课 美苏争霸》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美苏争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50~60年代美苏的争霸战略;赫鲁晓夫访美;U-2飞机事件;柏林墙事件;古巴导弹危机。

美国陷入越战泥潭;苏联战略武器的迅速发展;美国的战略收缩;苏联的扩张;美苏限制和裁减核武器协议;中欧裁军会议和欧洲安全会议;美苏之间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2)理解:50~6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占有优势地位;60~70年代的美苏争霸态势为苏攻美守。

(3)运用:美苏争霸既有尖锐对抗又有相对缓和,构成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2、过程与方法:(1)从整体把握美苏双方在争霸的前两个阶段的基本态势,逐步掌握综合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

(2)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关的文字,图表资料,以及通过情景再现等方法提高处理历史资料以及感受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争霸中矛盾最为尖锐激化的事件,曾将世界拖到核战边缘,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与安全。

(2)苏联的对外扩张是霸权主义的表现,大大影响其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形象。

(3)通过本课讲述,使学生认识霸权主义政策对和平的威胁和破坏,培养热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苏对峙中最为紧张激烈的表现—古巴导弹危机。

难点:美苏对峙与缓和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影响。

教学工具幻灯片图片视频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叙述了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后,双方争霸对峙的情况。

在美苏争霸的过程中,始终表现为紧张与缓和并存的情况,但总体趋势是走向缓和。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情景再现等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师课堂上可多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进行教学。

使学生从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中历史选修3精品学案6:第3课 美苏争霸

高中历史选修3精品学案6:第3课 美苏争霸

第3课美苏争霸知识梳理一、美苏对峙1.争霸局面的形成:美国方面,艾森豪威尔的“软化”政策和肯尼迪对苏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与美国的战略。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的争霸态势:缓和与紧张并存;美攻苏守,战略优势在美国。

(1)缓和: 精神(1959年9月)——美苏合作,表示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

(2)紧张:苏联击落美国U—2间谍飞机(1960年5月),“”的修筑(1961年),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二、从对峙走向缓和1.美国对外收缩战略: 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外交方针。

(1)原因: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1973年中东产油国大幅提高油价引发石油危机,导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2)表现:从越战中脱身;主动谋求同对话;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

2.苏联对外扩张战略:“缓和”与霸权扩张并存。

(1)原因: 上台后,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着力提高综合国力,使苏联在战略武器方面与美国达到大致平衡。

(2)苏联的“缓和”战略a.表现:与西方国家加强交往。

b.实质:赢得时间、积蓄实力,以便进行大规模的对外扩张。

(3)苏联的霸权扩张:向中东、南亚次大陆和非洲投入大量财力和物力,在亚非拉取得二十多个海空军基地的使用权,出兵占领 (1979年达到霸权主义的顶峰)。

3.美苏争霸中的缓和表现:(1)1963年8月,苏、美、英签署部分禁止条约。

(2)1968年1月,苏、美、英等国签署防止核扩散条约。

(3)1972年5月,美苏签署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和苏美相互关系准则等文件。

(4)1973年参与召开“裁军会议”。

(5)1975年参加欧安会。

4.美苏关系缓和下的斗争:美国积极推行“和平演变”策略,以“尊重人权”为口号扩大影响,削弱苏联对东欧的控制;通过东西方人员和思想的“自由交流”向苏联、东欧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智能测试一、选择题1.美国《地理杂志》刊发了一幅“逃兵”的照片,1961年8月13日凌晨,在柏林墙即将合封时,一位参与围墙修建的民主德国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联邦德国。

人教版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第3课《美苏争霸》

人教版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第3课《美苏争霸》

第3课美苏争霸一、美苏的对峙:1、争霸局面的形成:肯尼迪对苏的“和平战略”——赫鲁晓夫的“平起平坐”战后斯大林时期在对外战略上,基本目标之一是揭露美国的霸权政策,抵制美国的扩张行动。

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加剧直接原因:赫鲁晓夫对外扩张战略与美国霸权政策相冲突2、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争霸态势:缓和与紧张并存。

(1)缓和:戴维营精神(1959年9月):美苏合作外交,表示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

(2)紧张:①苏联击落美国U-2间谍飞机(1960年5月)②“柏林墙”的修筑(1961年)③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由于在危机中所显示出战略劣势二、从对峙走向缓和(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末):总体态势——美守苏攻1、美国对外收缩战略:尼克松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外交方针(1)原因:①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②1973年中东产油国大幅提高油价引发石油危机,导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这场石油斗争,不仅在经济上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孤立和打击了美国和以色列,大大加强了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实力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帝反殖反霸斗争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2)表现:①从越战中脱身②主动谋求同中国对话:尼克松于1972年2月访华,是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一个同美国没有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为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并为改善和发展中美两国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③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 70年代,东西方关系进入了所谓的缓和时期。

④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核心:“伙伴关系”用于调整与欧、日的关系,通过与欧、日建立“伙伴关系”,维系西方战略同盟,分担安全责任,建立新的、相对更为平等的美欧关系。

后盾:“实力”政策是维持美国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地位,推行“现实威慑战略”手段:“谈判”则是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和美国与其他国际力量之间关系的调节手段。

2、苏联对外扩张战略:“缓和”与霸权扩张并存(1)原因:勃列日列夫上台后,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着力提高综合国力,使苏联在战略武器方面与美国达到大致平衡(2)苏联的“缓和”战略表现:与西方国家加强交往实质:赢得时间、积蓄实力,以便进行大规模的对外扩张(3)苏联的霸权扩张:①向中东、南亚次大陆和非洲投入大量财力和物力;②在亚非拉取得20多个海空军基地的使用权;③出兵占领阿富汗(1979年,霸权主义的顶峰)3、美苏争夺中的缓和表现:(1)1963年8月,苏美英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2)1968年1月,苏美英等国签署防止核扩散条约该条约具有明显的缺陷,但它在防止核武器扩散、推动裁军、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等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高中历史选修3精品课件2:第3课 美苏争霸

高中历史选修3精品课件2:第3课 美苏争霸

(2)“柏林墙”(1961年) 其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全 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 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 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 成的边防设施。它是德国分裂的象征, 也是冷战时期的标志性建筑。
(3)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 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 事危机。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 巴部署导弹。这个事件被看作是冷战的顶 峰。在世界史中人类从未如此近地站在一 场核战争的边缘。
拓展阅读
核战争对大家都是危险的……肯尼迪总统宁愿做出某些让 步以求达成谈判解决,也不愿利用当时的压倒性优势发动 一起核战争。
——雷蒙德·加特霍夫 《冷战史:遏制与共存备忘录》
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从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肯 尼迪与赫鲁晓夫的来往信件就达25封……在这些信件中,双 方虽相互指责,但都表明了避免因这场危机而使世界陷入核 大战,以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
2.表现 (1)美国从越战中脱身,并主动谋求同中国对话,对苏联采取 “缓和”外交,在争夺的同时,希望用军事协议和经济关系 束缚苏联。 (2)苏联于70年代初开始推行“缓和”战略,与西方国家加强 交往。 (3)美苏开始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一些协议。
重要协议
◆1963年:《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苏、美、英) ◆1968年:《防止核扩散条约》(苏、美、英等59个国家) ◆1972年:《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和《美苏相互 关系准则》等(苏、美)
(2)苏联调整战略目标
①目标: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 进一步增强国力(如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
②措施 卫星) 赫鲁晓夫首次访美(1959年9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3《美苏争霸》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3《美苏争霸》教学设计(共1课时)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些关于美苏争霸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题,检验一下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美苏争霸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2.选择美苏争霸时期的一个争议性问题,如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撰写一份讨论报告,报告中需包括问题背景、小组成员的观点及论据、最终共识。此项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请同学们认真完成,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历史博物馆,增强学生的历史现场感。
-开展课后阅读活动,推荐与美苏争霸相关的历史书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描绘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图片,如美国总统肯尼迪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对峙,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图片背后的故事吗?它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美苏争霸,就是冷战时期的一个重要历史现象。”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冷战时期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深入分析美苏争霸时期的重要事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进行案例教学,通过具体事件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美苏争霸背后的战略博弈。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第3课 美苏争霸》教学设计(吉林省县级优课)

《第3课 美苏争霸》教学设计(吉林省县级优课)

《美苏争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赫鲁晓夫的对外基本战略;理解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的特征及表现;熟悉50年代至80年代美苏对华关系。

2、过程与方法:(1)从整体把握美苏双方在争霸的三个阶段的基本态势,逐步掌握综合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

(2)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关的文字,图表资料,提高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3、态度、价值观方面:(1)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和演变是两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外交战略以及国际环境是密切联系的。

(2)通美苏争霸过,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

难点:在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及原因。

课前准备教师:下发导学案,布置任务,让学生结合导学案和教材对本课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导学案和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初步了解本课内容,并提出自己在自主学习中的疑惑。

教学工具幻灯片、导学案教学设计一、导入二战后在雅尔塔体系基础上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冷战对峙的局面,美苏之间展开了对世界霸权的争夺。

二、展示本课学习目标1、识记美苏争霸的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美国、苏联的政策及发生的重大事件。

2、理解两个阶段美苏的争霸态势、特点。

3、理解美苏争霸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三、自主学习情况反馈1、表扬导学案完成优秀的小组和个人,鼓励同学们向他们学习。

2、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出的疑问。

3、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

四、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课的重难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并在讨论结束后由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小组之间提出质疑或补充。

合作探究一:根据教材概括美苏争霸两个阶段的时间及各阶段美国、苏联的政策和重大事件,并分析各阶段的战略态势及争霸特点。

合作探究二:分析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五、总结提升1、本课小结以表格形式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导学案 第四单元第3课 美苏争霸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导学案 第四单元第3课 美苏争霸

4-3 美苏争霸导学案【使用说明】1.课前:利用约15分钟通读课本,完成导学案的预习内容,将预习中的疑问填写在我的疑问处。

学科小组长负责检查初改,并于当天晚上收齐上交给科任老师。

2.课上:5分钟组内检查基础知识记忆,10分钟小组积极合作、讨论交流,10分钟展示小组成果,15分钟组际交流点评,5分钟小结分层达成目标状况及完成当堂练习。

3.课后:整理导学案,练习限时完成,当天收交。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赫鲁晓夫、肯尼迪对外战略、u-2飞机事件、柏林墙事件、古巴导弹事件、美国的战略收缩、苏联的战略扩张。

理解美国的“和平演变”策略更具隐蔽性和蛊惑性。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世界舞台上可以呼风唤雨的大国政治家们应该怎样面对国家利益和人类命运的选择。

【课前预习】阅读第一目、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写出1.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2.戴维营会谈、古巴导弹事件体现了美苏双方是一种怎样的关系?3.“柏林墙”的修建,说明了什么?阅读第二目,在课本上标注4.美苏关系缓和的表现有哪些?“和平演变”的特点是什么?我的疑问:【课内探究】合作探究一:美苏争霸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和态势分别是什么?合作探究二:试从经济、军事两方面分析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在与苏争霸中采取守势的原因。

合作探究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甚至没有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

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

那时美国实际上生产全世界全部产品的50%以上。

这只是25年以前的事。

现在,25年已经过去了,让我们看看今天的局势以及今后5年或者10年可能出现的局势。

我不想把自己限制在5年或者10年的范围,我只是说,在今后10年,我们将看到发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比过去25年发生的变化更大,而在这方面过去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第一,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第二,现在我们有了三个力量中心──美国、西欧和日本,要注意的是,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的非常有力的竞争者;它们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盟国,但是它们在全世界争夺经济领导地位方面同我们进行着竞争,而且竞争得很厉害。

4.3《美苏争霸》教案(新人教选修3

4.3《美苏争霸》教案(新人教选修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历史第三册[人教版]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三节美苏争霸(第3课时)【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美苏对峙1.戴维营精神2.柏林墙3.古巴导弹危机二、从对峙走向缓和1.主要表现2.“和平演变”重点:美苏对峙、从对峙走向缓和的主要表现难点: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师课堂上可多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进行教学。

使学生从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导入新课】战后初期,形成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全球对峙,即所谓“冷战”格局;从50年代后期起苏联领导人提出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美苏对峙1.戴维营精神战后斯大林时期,苏联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在对外战略上,基本目标之一是揭露美国的霸权政策,抵制美国的扩张行动。

这一时期是美苏关系处于全面对抗的“冷战”时期。

1953年斯大林逝世。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主张通过对话谈判逐步“软化苏联。

1961年肯尼迪成为总统后采取对苏联的和平战略。

赫鲁晓夫认为,苏美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为了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

于是,赫鲁晓夫提出了一套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

为了实现美苏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苏联一方面增强国力,一方面希望通过互访改善美苏关系。

1959年9月15日至28日,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离华盛顿100公里的美国总统别墅戴维营举行了三天会谈,并发表了会谈公报。

学案3:第3课 美苏争霸

学案3:第3课  美苏争霸

第3课美苏争霸情境导入:1962年,美国高空侦察机发现,苏联正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射程覆盖了美国的许多重要城市。

美国立即采取强硬态度,肯尼迪发表电视演说,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

同时,美国在全世界的海、空、陆三军部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集结部队准备进攻古巴。

核战争笼罩世界。

在美国强硬态度面前,苏联撤除了在古巴的导弹,美国也作出不进攻古巴的保证。

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说明了什么?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的船只一、美苏对峙1.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的背景:(1)美国:美国总统主张实行“软化”政策;1961年实行“和平战略”。

(2)苏联:苏联最高领导人提出一套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2.美苏对峙大事:(1)1959年的戴维营会谈,双方表示在柏林问题上恢复谈判,在国际争端中不,此后,美苏双方都大力宣扬所谓“”。

(2)1960年5月,苏联导弹击落一架入侵的美国U-2间谍飞机,生擒飞行员,美苏之间围绕这一事件展开激烈交锋,“”也在转瞬之间烟消云散。

(3)“柏林墙”的修建:1961年8月,苏联和民主德国封锁了东、西柏林的边界,并沿西柏林四周修筑起一道“柏林墙”。

(4)1959年危机,此后,苏联大力发展核武器,美国也竭力保持自己的核优势,美苏两国的竞赛不断升级。

二、从对峙走向缓和1.背景:(1)美国国力大量消耗。

(2)苏联综合国力提高。

2.表现:(1)1969年1月,上台,调整了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并主动谋求同中国对话,对苏联采取“”外交。

(2)1963年和1968年先后签订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和防止条约,1972年5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同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签署了第一阶段协议和苏美相互关系准则等文件;1973年和1975年,召开了由东西方国家共同参加的“”和“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在会议通过的文件中,各国均表示互相尊重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及平等独立,不干涉内政,加强经济、科技和环境领域的合作。

人教版选修3《美苏争霸》教案(重点资料).doc

人教版选修3《美苏争霸》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四节美苏争霸(教学设计)设计教师:姚月婷一、内容与解析(一)内容本节讲述了3个问题,分别是: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的美苏争霸);60年代到80年代初的美苏争霸;80年代中后期的美苏关系。

(二)解析美苏争霸是20世纪50---80年代世界关系的重大事件。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是重点。

50至80年代的世界,是雅尔塔体系发展、演变时期。

这一阶段,在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美苏争霸的局面。

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提出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

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自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

进入60年代,两大阵营内部已经出现了剧烈的变化,由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进而演变为美苏争霸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造成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

本节的核心就是美苏争霸在不同阶段的演化过程,这个过程整体性强,环环相扣,不可割裂,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一内容,有助于对50至80年代的世界形成正确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能力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是难点。

进入60年代,两大阵营内部出现了剧烈的变化,由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进而演变为美苏争霸的局面。

所以,六七十年代是美苏争霸的政治格局的关键阶段。

这一阶段,美苏关系更加复杂化了。

学生对美苏双方战略调整的原因,在不同区域的不同表现,既明争暗斗又妥协缓和的基本态势的实质不易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利用材料,积极思维,共同分析,解决难点问题。

二、目标与解析(一)目标1、理解美苏争霸形成的原因,掌握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的美苏争霸2、理解并掌握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3、理解并掌握80年代的美苏关系(二)解析1.通过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3课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3课

第3课美苏争霸[目标导航] 1.了解美苏争霸的过程。

2.掌握美苏争霸中的重要事件(重点)。

3.理解各时期争霸的特点及其成因(难点)。

一、美苏对峙1.背景(1)美国①艾森豪威尔: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软化”苏联。

②肯尼迪:提出“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和平战略”。

(2)苏联:赫鲁晓夫提出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2.表现(1)戴维营会议①目的:苏联为实现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②成果:双方达成一系列协议,形成了所谓的“戴维营精神”。

(2)U—2飞机事件:使美苏矛盾重新激化。

(3)柏林墙:由于美苏矛盾的加剧,苏联在柏林修筑柏林墙。

(4)古巴导弹危机①经过:苏联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引起美国强烈反对,战争一触即发之际苏联让步。

②影响:是美苏两国的一次核赌博。

此后,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思维点拨]1.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在美国处于攻势的情况下主动谋求与美国缓和关系,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美苏的和解。

但是“和解”只是双方的表面现象,实际上双方都没有放弃对世界霸权的争夺。

2.20世纪70年代,美国陷入“滞胀”,同时受到来自西欧和日本的竞争和挑战,影响了其全球战略。

而苏联借助有利的国际形势提高综合国力,并在战略武器方面与美国实现大致平衡。

美苏争霸态势逆转,美国被迫转入守势。

二、从对峙走向缓和1.原因(1)美国侵越战争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

(2)苏联的综合国力提高。

2.表现(1)尼克松调整政策①内容: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均势外交。

②措施: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主动同中国、苏联协调关系。

(2)苏联的“缓和”战略①在外交上与西方国家加强交往。

②在争夺世界霸权上采取了更为积极的进攻战略。

(3)美苏开始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一些协议。

(4)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

3.缓和下的较量(1)美国:积极推进“和平演变”策略,向苏联、东欧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美苏争霸[目标导航]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1.掌握美苏争霸中的重要事件。

(重点)2.理解各时期美苏争霸的特点及成因。

(难点)一、美苏对峙1.背景(1)美国①艾森豪威尔: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软化”苏联。

②肯尼迪:提出“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和平战略”。

(2)苏联:赫鲁晓夫提出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2.表现(1)戴维营会议①目的:苏联为实现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②成果:双方达成一系列协议,形成了所谓的“戴维营精神”。

(2)U—2飞机事件:使美苏矛盾重新激化。

(3)柏林墙:由于美苏矛盾的加剧,苏联在柏林修筑柏林墙。

(4)古巴导弹危机①经过:苏联在古巴修建秘密导弹发射场,引起美国强烈反对,战争一触即发之际苏联让步。

②影响:是美苏两国的一次核赌博。

此后,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思维点拨]美苏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当时美苏的实力变化决定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连遭挫折,而苏联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实力大增,于是苏联开始着手调整其外交政策,开始加紧与美国的争夺,形成美苏争霸的局面。

[概念阐释]戴维营精神所谓戴维营精神就是1959年美苏两国领导人在戴维营会晤时达成的在柏林问题上恢复谈判、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的精神,其实质是美苏两国一同称霸世界的构想。

二、从对峙走向缓和1.原因(1)美国侵越战争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

(2)苏联的综合国力提高。

2.表现(1)尼克松调整政策①内容: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均势外交。

②措施: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主动同中国、苏联协调关系。

(2)苏联的“缓和”战略①在外交上与西方国家加强交往。

②在争夺世界霸权上采取了更为积极的进攻战略。

(3)美苏开始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一些协议。

(4)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

3.缓和下的较量(1)美国:积极推进“和平演变”策略,向苏联、东欧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2)苏联:勃列日涅夫提出“缓和”绝不能放弃意识形态的斗争。

[易混易错]美国以“谈判”方式加强与苏联的抗衡,希望通过军事协议和经济关系制约苏联;苏联则以“缓和”战略同美国争夺,赢得时间加强其军事和经济实力,改变美国战略均势。

[归纳总结]两极对峙格局形成以来,美苏在争夺世界霸权的过程中,既有紧张对抗,又有对话缓和,对抗和缓和都服从其争夺霸权的需要。

美苏缓和的真正目的是维护美苏两极格局,实现“利益均沾”,同时,也是为了争取喘息机会,为下一轮的竞争做好准备。

[知识图示]主题一美苏争霸的实质和影响史料一我们现在应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卷入冲突中的国家的防务不会有益而只会使人激怒,甚至会挑起致命步骤的措施。

——1962年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史料解读](1)体现了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守势。

[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针对的是什么事情?苏联当时的态度说明了什么?答案“古巴导弹危机”。

说明在当时美苏争霸中,苏联与美国抗衡的实力还有差距,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

史料二……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

这并不是坏事。

事实上,这可能是一件有积极意义的事情。

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摘录)(1971年7月6日)[史料解读](2)说明美国实力下降,尼克松调整对外政策,强调缓和。

[问题思考](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为什么说“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

(3)就以上史料,谈谈你对美苏争霸的认识。

答案(2)侵越战争受挫;日本和西欧的崛起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3)美苏争霸的主动权随着双方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而变化;美苏争霸是世界长期紧张、不得安宁的根源。

美苏争霸的实质与影响(1)实质:美苏争霸实际上是美苏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综合国力上的对抗和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推行强权政治的表现,旨在争夺世界霸权。

(2)影响总体上看美苏两国各有得失对美国①美国在争霸中,对外扩张,把世界很多地区纳入美国势力范围之内,使美国势力大大增强②在争霸中消耗了大量国力,也使美国经济发展后力不足对苏联①苏联在争霸中,积极发展国力,特别是军事力量,使其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使其国际影响大大增强②使苏联国内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社会主义遭受极大挫折对世界①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②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主题二“尼克松主义”史料一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利益有关。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讲话[史料解读](1)说明杜鲁门要求美国在全世界侵略扩张。

史料二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伙伴关系和实力是持久和平大厦的两个支柱,谈判则是第三个支柱。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史料解读](2)证明美苏争霸斗争中美国处于守势。

[问题思考](1)结合史料一、二说明尼克松的对外政策同杜鲁门的外交政策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2)史料二与史料一相比,反映出美国对苏联的政策有何变化?答案(1)不同:杜鲁门要求美国担负起“领导世界”的全部责任,在全世界到处侵略扩张;而尼克松主张美国有重点地扩张势力。

前者主要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扩张,而后者主张转攻为守。

原因: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而尼克松当政时期,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相对下降。

(2)杜鲁门政府主张在全球范围内遏制、对抗苏联;尼克松政府则主张与苏联谈判,推行“缓和”政策。

全面认识“尼克松主义”(1)原因美国经济增长趋缓;侵越战争的影响;苏联在战略武器方面与美国达到大致平衡等因素使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为确保美国的世界霸权,尼克松调整美国的对外政策。

(2)内容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均势外交。

(3)举措调整了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并主动谋求同中国对话,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在争夺的同时,希望用军事协议和经济关系束缚苏联,并减少对盟国承担的军事义务。

(4)影响“尼克松主义”是美国的全球战略由进攻型转为防守型的标志。

1.在美苏争霸中,主张对苏联采取“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是()A.里根B.肯尼迪C.艾森豪威尔D.尼克松答案 B解析主张对苏联采取“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是肯尼迪。

2.导致“戴维营精神”开始烟消云散的事件是()A.“柏林墙”的修筑B.美国U-2飞机事件C.古巴导弹危机D.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答案 B3.(2017·湛江高二检测)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中称:“美国人用军事基地包围我国,用核武器威胁我们,而现在他们就会知道当敌人的导弹对准你的时候是什么滋味,我们干的也不过是小小地回敬他们一下。

”这体现了()A.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B.战争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方式C.美苏间的军备竞赛逐步升级D.古巴的国家安全受到巨大损害答案 C解析材料中“包围”“核武器威胁”“导弹对准”说明美苏军备竞赛逐步升级,故本题选C。

4.(2017·武昌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之间的一次核赌博,危机结束后双方开始作出努力缓和两国关系和国际局势。

1963年8月5日,美、英、苏三国代表在莫斯科签署《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但这项条约并不禁止地下核试验,在条约签订后的5年里,核试验的次数增加了,而不是减少,运载核武器的导弹和其他运载工具更是得到大规模的发展。

但是,在美苏谋求巩固核垄断地位的过程中,法国于1960年试制成功第一颗原子弹;中国于1964年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同时郑重声明: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968年7月,美苏又声称基于“核扩散”可能带来的世界局势紧张问题而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在条约中规定:国际原子能总署有权检查无核国家的核技术情况。

中国和法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拒绝参加这一美苏合作主宰世界的条约。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根据材料,简析美苏共同谋求“核不扩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苏共同谋求“核不扩散”的影响。

答案(1)原因:古巴导弹危机中核武器威胁的震动;美苏试图谋求巩固核垄断地位的考虑;缓和美苏关系和国际局势的需求。

(2)影响:加剧了美苏两国军备竞赛和国际紧张局势;成为美苏奉行大国强权和霸权主义政策的工具;“核不扩散”事实上被主权国家国防建设战略与成果否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