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中国成语故事初一

中国成语故事初一

中国成语故事初一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叮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国成语故事初一,欢迎查阅。

中国成语故事初一1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大夫名叫伍举。

有一次,他的岳丈犯了法偷偷地逃跑了,有人造谣说,伍举的岳丈畏罪潜逃,是伍举向他通风报信并送他逃走的。

伍举怕楚王听信谣言治他的罪,便带着一家老小逃到临近的郑国去了。

伍举在郑国住了一段时间,觉得不安全,便准备再逃往晋国。

正在伍举将要逃亡的时候,伍举的好友、蔡国大夫声子恰巧出使晋国。

他在路过郑国时碰到了伍举,便问:“你怎么到郑国来了?发生了什么事?”伍举把自己外逃的前因后果和准备逃往晋国的想法告诉了声子。

声子听后为伍举抱不平,说:“你暂时到晋国去躲一段时间也好,但我一定使你早日回到楚国!”于是,伍举又带着一家老小,跟着声子一起前往晋国。

声子在晋国办完事后,特地来到楚国。

楚国的令尹子木接见了声子,并询问他说:“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相比,你以为哪国的大夫才能要胜一筹呢?”声子回答说:“晋国的人才没有楚国多,晋国虽然有不少大夫很有才能,不过他们多半都是楚国人。

这些人因为在楚国得不到重用,所以到了晋国。

楚国不少有用的人才都被晋国收走了。

就像杞梓、皮革等,在晋国都受到了重用。

有人说,这叫楚材晋用!”声子接着说:“楚国不珍惜人才,让人才外流,所以同晋国交战,好几次被晋国打败。

这就是因为有不少楚国人在为晋国出谋划策。

”子木听后大吃一惊。

声子接着又说:“这次你们大夫伍举因受到别人的诬陷,不得已出走他国了,我听说他现在也到了晋国。

可惜,楚国的又一个人才将被晋国利用,这对楚国来说是一个损失啊!”子木觉得声子说得很有道理,马上下令恢复伍举的职位,并派人把他接回到楚国。

中国成语故事初一2春秋时期,郑国的郑庄公手下有两位宠臣,一个是以仁孝闻名天下的老将军颍考叔,另一个是英俊倜傥的青年将军公孙子都。

七年级古代成语故事

七年级古代成语故事

七年级古代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大道理大智慧,通过描写生活的一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而明白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七年级古代成语故事,欢迎查阅。

七年级古代成语故事1唐朝开元年间,有一位姓卢的读书人,人称卢生。

这一年,卢生要进京考取功名,走到邯郸时天已到中午了。

于是,他在邯郸北边找了一家客店,住下来歇歇脚。

恰巧,道士吕翁也住在客店里。

于是,卢生和吕翁就坐在一张席子上,说东道西地谈起来。

卢生看看自己身上破旧的衣服,叹口气说:“我是一个读书人,本应当早早考取功名,做上高官,痛痛快快过一生。

可是我没有赶上好运气,直到现在还这样穷困,真叫人伤心啊!”听了卢生的话,吕翁笑了笑说:“我们这样不是也很好吗?不过你想得到荣华富贵,我可以满足你的欲望。

”说着,从挎袋里掏出一个青磁枕头,递给卢生说:“你枕上这个枕头睡一觉,就什么都有了。

”这时,店主人正在生火做饭,洗好的黄梁米刚刚下到锅里。

卢生枕上吕翁给自己的青磁枕头,不久就进入梦乡。

卢生梦见自己先是娶了一位富贵人家的小姐,妻子不但美貌动人,而且陪嫁了许多东西,家里很快富裕起来。

第二年,他进京赶考考中了进士,不久又做了京城里的长官。

后来,他因领兵打仗有功,受到皇帝的奖赏,并做了朝中的宰相官,掌握着朝中的大权。

他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亭堂楼阁。

出门有兵马前呼后拥,回来后有美女陪伴。

他有5个儿子,个个都有学问和才干,而且都做了官。

他的5个儿子又生有十几个孙子,真是子孙满堂,福禄齐全,享受到了人间的奢华富贵生活。

他一直活了80多岁,才辞官不做了。

正在这时,一声鸡叫,卢生从梦中醒来。

他睁眼一看,吕翁仍然坐在旁边,自己身上还是那身破旧衣服。

店主人家蒸煮的黄梁饭冒着热气,还没有熟呢!卢生想想几十年荣华富贵,竟是短暂的一梦,很觉惊异。

吕翁笑道:“人生就是这样!要想真正地享受荣华富贵,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去创造。

经典成语故事初一

经典成语故事初一

经典成语故事初一(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经典成语故事初一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经典成语故事初一,欢迎查阅。

七年级经典成语故事

七年级经典成语故事

七年级经典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大道理大智慧,通过描写生活的一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而明白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七年级经典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查阅。

七年级经典成语故事1话说有一天,县令应郴(chēn)请自己的下属杜宣来家里喝酒。

酒席设在厅堂里,俩人面对面落座,应郴给杜宣倒酒,杜宣背后的墙面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由于光线的折射,弓的影子映射在杜宣的酒杯中,犹如蛇形一样。

杜宣低头一看自己的酒杯,以为真有一条蛇在杯中蠕动,顿时吓啦一跳。

可是应郴是自己的顶头上司,领导倒的酒不敢不喝啊,杜宣没办法,只能一咬牙一跺脚,硬着头皮把这杯酒给喝啦。

应郴再给他倒酒的时候,杜宣就借故推辞,没待一会儿就起身告辞啦。

回到家中,杜宣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感觉刚才喝下去的那条蛇好像在肚子里蠕动,顿时觉得胸闷腹痛,结果一病不起,连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

家里人请啦很多大夫来诊治,可都诊断不出病因,病情也不见好转。

过啦几天,应郴来杜宣家中看望他,问他是怎么得病的,杜宣便讲啦那天喝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

应郴安慰啦他几句,就回家啦。

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为什么杜宣的酒杯里会有蛇呢。

突然,墙上挂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啦应郴的注意。

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果然,酒杯中有弓的影子,猛一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

应郴这下明白是怎么回事啦,马上命人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那天坐的原位上,情景重现,让他仔细观察酒杯里的影子,并对他说,老杜啊,你说那杯子里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啦。

杜宣仔细一看,果然如此,这下他心中的疑虑立即消失,所谓的病也很快就痊愈啦。

是此,杯弓蛇影。

七年级经典成语故事2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初中语文文言文成语故事

初中语文文言文成语故事

1、掩耳盗铃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2、请君入瓮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周兴》【原文】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与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来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译文】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 我有罪,我招供.”3、高山流水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翻译: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4、唇亡齿寒【出处】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原文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 (肙力)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5、望梅止渴【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原文: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译文:有一次,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时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都干渴难忍.于是曹操传下命令说:“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这话,都流出口水,靠这种办法,使部队坚持走到前边有水源的地方.6、盲人摸象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洪进禅师》原文:《大般涅盘经》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译文: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有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7、拔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译文: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8、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天鹅)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认真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做事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9、截竿进城《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坚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译文:鲁国有个人扛着根又粗又长的毛竹进城.到了城门口,他把毛竹竖起来拿,被城门卡住了,他把毛竹横着拿,又被两边的城墙卡住了.他折腾了半天,累得气喘吁吁,还是进不了城.旁边有个老头儿边看边乐:“你可真是个大草包!脑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这一大把年纪,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你怎么不请教请教我呢?”卖毛竹的人连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头儿捋(lǚ)着白胡子说:“这事儿简单.你把毛竹锯为两段,不就进去了吗?”“毛竹锯断了就不顶用了.”“那总比你卡在城外强吧!”卖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锯子,把毛竹锯断,拿进城去了. 告诉我们我们要多动脑,不要让头脑僵化了.10、入木三分原文:《书断•王羲之》“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译文: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说:“你看《笔说》.”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再传授给你.”王羲之诚恳的请求父亲:“现在就给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会埋没幼年的才华.”父亲很高兴,于是就给了他.不到一个月,书法便大有长进.卫夫人见了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羲之一定是看了《笔说》,最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稳重的风格.”泪流满面地说:“这孩子一定会比我还有名.”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11、闻鸡起舞《晋书•祖逖传》【古文】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形容人很勤奋12、杯弓蛇影【原文】尝②有亲客③,久阔④不复来.广⑤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⑥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⑦,既饮而疾⑧.”于时⑨河南⑩听事(11)壁上有角(12),漆画作蛇(13).广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15)?”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16),客豁然意解(17),沈疴(18)顿愈.【翻译】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了.问到原因时,友人告诉说:“前些日子他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仿佛看见杯中有一条"小蛇"在晃动.心里虽然十分厌恶它,可还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里,就身得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乐广心想,杯中所谓的"小蛇"无疑是角弓的影子了.于是,他便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问道:“今天的杯中还能看到'小蛇'吗?”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乐广指着墙壁上的角弓,向他说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积久难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实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13、按图索骥[原文]《汉书•梅福传》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①,蹄如累麴”之语②.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③,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④.”[译文]伯乐《相马经》中有“高高的额头,眼睛鼓起,马蹄像叠起来的酒药饼子”之类的话.他的儿子,拿着父亲写的《相马经》,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不像叠起来的酒药饼子.”父亲知道儿子愚笨,不生气反而笑道:“这马喜欢跳,不好驾驭.”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14、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15、叶公好龙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译文]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16、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17、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文]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18、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初中语文成语故事

初中语文成语故事

初中语文成语故事引导学生接触成语、熟悉成语,既能使他们体验到成语故事的乐趣,又能使他们开阔视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初中语文成语故事。

初中语文成语故事1:刮目相看东吴吕蒙,勇敢善战,20多岁就已成为名将,但出身贫贱,早年没有读书机会,在吴主孙权的启发下,于繁忙的军旅生活中,利用一切空隙时间发愤读书,越读越起劲。

随着知识领域的不断扩大,见解也日益深刻。

军师鲁肃领兵经过吕蒙驻地,以为吕蒙是个大老粗,不屑去看他。

部下有人建议,吕将军进步很快,不能用老眼光看他,还是去一趟吧!鲁肃前去看望,吕蒙设宴招待。

席上,吕蒙问:军师这次接受重任,和蜀国大将关羽为邻,不知有何打算?鲁肃答道:兵来将当,水来土淹,到时再说吧!吕蒙听了,婉言批评说:现在吴蜀虽然结盟联好,但关羽性同猛虎,怀有野心,战略应该早定,决不能仓促从事啊!并为鲁肃筹划了五项策略。

鲁肃听了,非常折服,并拍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我总以为老弟只会打仗,没想到学识与谋略也日渐精进,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初中语文成语故事2:城狐社鼠晋朝时候,朝廷上有个左将军叫王敦,他的长史官是谢辊,他俩常在一块议论朝廷上的事情。

有一天,王敦对谢辊说:“刘隗这个人,奸邪作恶,危害国家,我想把这个恶人从君王身边除掉,以此来报效朝廷。

你看行吗?”谢鲲想了一想,摇着头说:“使不得呀,刘隗的确是个坏人,但也是城狐社鼠啊!要挖掘狐狸,恐怕把城墙弄坏;要用火熏死老鼠,或用水灌死老鼠,又怕毁坏了神社庙宇。

如今这个刘隗就好比那城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

他是君王左右的近臣,势力相当大,又有君王作靠山,恐怕不容易除掉他。

”王敦听了谢辊的话,虽然心里不高兴,也只好罢休。

初中语文成语故事3:作威作福东汉刘懿皇帝死后,中常侍(宦官名)孙程趁机联络了18个宦官,迎立济阴王刘保做了皇帝,这就是汉顺帝。

汉顺帝18岁时,举行京中会考,南郑人李固在会考中名列第一,被汉顺帝封为“议郎”。

李固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敢于直言,他看不惯宦官们政权夺利、贪赃枉法的丑恶行径,多次上书汉顺帝。

七年级简短成语故事

七年级简短成语故事

七年级简短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锻炼表达能力,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七年级简短成语故事,欢迎查阅。

七年级简短成语故事1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

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历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

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

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

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

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

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见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天道酬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也说明了机遇和灵感往往只光顾有准备的头脑,只垂青于孜孜以求的勤勉者。

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指古今中外所称道的多劳多得。

出处:出自《论语》的“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谢、厚报的意思“勤”即勤奋、敬业的意思,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

七年级简短成语故事2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小有名气的诗人,名叫赵嘏(ɡǔ)。

他的诗写得很有特色,连的大诗人杜牧也十分欣赏。

因为赵嘏曾在一首诗中写出“长笛一声人倚楼”的佳句,所以他又被人称为“赵倚楼”。

当时,在吴地有一个名叫常建的人,也很喜欢写诗,对赵嘏十分仰慕。

文言文的成语故事

文言文的成语故事

文言文的成语故事文言文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既具有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义,又有妙趣横生的典故和灵活多变的语言环境,下面是文言文的成语故事,欢迎参考阅读!文言文的成语故事1: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翻译: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

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

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现实教育的方法。

”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文言文的成语故事2: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翻译: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文言文的成语故事3:毛遂自荐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阅读版本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阅读版本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阅读版本1、南辕北辙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

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

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

”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要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

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管中窥豹成语故事史料记载:“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

’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此段文字中的王子敬即王献之,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末子,聪明伶俐。

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

有一天,他父亲的几个学生在玩打牌。

在一旁观看的献之竟然能够给他人出谋划策,说上几句行内话。

哪知学生们都笑他道:“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献之听到他们这样说自己,很是气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

”说完,就甩开袖子走了。

“管中窥豹”的成语便出于此。

该成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

一种是褒义的,意指人们可以从观察到的事物的一部分来推测该事物的全貌。

阅读-语文七年级上册成语故事--《塞翁失马》

阅读-语文七年级上册成语故事--《塞翁失马》
AABC型词语: 洋洋得意、念念不忘、头头是道、欣欣向荣、斤斤计较、 窃窃私语、亭亭玉立、息息相关、多多益善、默默无闻
知识积累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塞翁失马” 这个 成语,其实现在大家常常把它和另一句一起连用。
现在人们常常这样用:“塞翁失马,焉知非 福”,也作“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这句话的意 思和“塞翁失马”的意思一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 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 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 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 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
失马 得马 儿子坠马
安慰塞翁 前来祝贺 纷纷慰问
没准会带来好福气 也许会惹出什么麻烦 或许是福气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塞翁面对丢失马和得到马以及儿子摔下马 不同反应的故事,告诉我们福和祸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坏事 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有可能变成坏事的道理。
文章梳理
(2)大家是如何理解“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
马不停蹄:比喻不停顿地向前走。
头脑风暴
(1)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见类似的事情呢, 可不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呢?
家庭作业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再写出3个AABC类型的词语,不要和课堂上的重复哦!
(3)课堂上讲的有“马”字的
五个成语是:(
)、(

)、(
)、( )。
)、
为优秀的 自己鼓掌!
8、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 (yìng)征(zhēng)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 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 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文章研读
面对孩子摔断了腿,塞翁是如何反应? 邻居们认同塞翁说的话吗?
塞翁的孩子为什么会保全性命?

初中四字成语故事_成语故事大全

初中四字成语故事_成语故事大全

初中四字成语故事初中四字故事塞翁失马战国时期,靠近北部边城,住着一个老人,名叫塞翁。

塞翁养了许多马,一天,他的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

邻居们听说这件事,跑来安慰,劝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

塞翁见有人劝慰,笑了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会带来什么福气呢。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很好笑。

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

过了几天,丢失的马不仅自动返回家,还带回一匹匈奴的骏马。

邻居听说了,对塞翁的预见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而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

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

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

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

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

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

”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

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

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初中四字成语故事入吾彀中这句成语原出于五代时王定保所著的「唐摭言」。

这是一部记述唐代贡举制度及杂事的书,其中记述之详,一般史志所不及。

据书中记载,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私自去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看到许多新智取的进士鱼贯而出,便得意得很的说道:「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这句话就是说:「天下的有为青年,都已进入了我的圈套了!」李世民是唐代开国元勋,文才武略,都很出众,到他自己接帝位后,更是在中国历史上取得一次大统一,他的声威,远及域外。

初中语文白话文成语故事

初中语文白话文成语故事

1、掩耳盗铃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2、请君入瓮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周兴》【原文】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与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来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译文】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 我有罪,我招供.”3、高山流水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翻译: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4、唇亡齿寒【出处】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原文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 (肙力)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5、望梅止渴【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原文: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译文:有一次,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时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都干渴难忍.于是曹操传下命令说:“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这话,都流出口水,靠这种办法,使部队坚持走到前边有水源的地方.6、盲人摸象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洪进禅师》原文:《大般涅盘经》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译文: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有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7、拔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译文: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8、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天鹅)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认真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做事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9、截竿进城《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坚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译文:鲁国有个人扛着根又粗又长的毛竹进城.到了城门口,他把毛竹竖起来拿,被城门卡住了,他把毛竹横着拿,又被两边的城墙卡住了.他折腾了半天,累得气喘吁吁,还是进不了城.旁边有个老头儿边看边乐:“你可真是个大草包!脑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这一大把年纪,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你怎么不请教请教我呢?”卖毛竹的人连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头儿捋(lǚ)着白胡子说:“这事儿简单.你把毛竹锯为两段,不就进去了吗?”“毛竹锯断了就不顶用了.”“那总比你卡在城外强吧!”卖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锯子,把毛竹锯断,拿进城去了. 告诉我们我们要多动脑,不要让头脑僵化了.10、入木三分原文:《书断•王羲之》“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译文: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说:“你看《笔说》.”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再传授给你.”王羲之诚恳的请求父亲:“现在就给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会埋没幼年的才华.”父亲很高兴,于是就给了他.不到一个月,书法便大有长进.卫夫人见了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羲之一定是看了《笔说》,最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稳重的风格.”泪流满面地说:“这孩子一定会比我还有名.”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11、闻鸡起舞《晋书•祖逖传》【古文】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形容人很勤奋12、杯弓蛇影【原文】尝②有亲客③,久阔④不复来.广⑤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⑥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⑦,既饮而疾⑧.”于时⑨河南⑩听事(11)壁上有角(12),漆画作蛇(13).广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15)?”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16),客豁然意解(17),沈疴(18)顿愈.【翻译】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了.问到原因时,友人告诉说:“前些日子他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仿佛看见杯中有一条"小蛇"在晃动.心里虽然十分厌恶它,可还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里,就身得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乐广心想,杯中所谓的"小蛇"无疑是角弓的影子了.于是,他便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问道:“今天的杯中还能看到'小蛇'吗?”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乐广指着墙壁上的角弓,向他说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积久难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实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13、按图索骥[原文]《汉书•梅福传》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①,蹄如累麴”之语②.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③,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④.”[译文]伯乐《相马经》中有“高高的额头,眼睛鼓起,马蹄像叠起来的酒药饼子”之类的话.他的儿子,拿着父亲写的《相马经》,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不像叠起来的酒药饼子.”父亲知道儿子愚笨,不生气反而笑道:“这马喜欢跳,不好驾驭.”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14、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15、叶公好龙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译文]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16、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17、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文]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18、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成语故事)古代成语故事初中

(成语故事)古代成语故事初中

古代成语故事初中〔〔成语〕〔故事〕〕大都是两三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或陆续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开展演进,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表达新思想意识的成语,就自然会不断地陆续地产生,更需要我们现如今的传承下去,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古代成语故事初中,欢迎查阅。

古代成语故事初中1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容许,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古代成语故事初中2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

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

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

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

初中语文文言文成语故事

初中语文文言文成语故事

1、掩耳盗铃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2、请君入瓮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周兴》【原文】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与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来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译文】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 我有罪,我招供.”3、高山流水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翻译: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4、唇亡齿寒【出处】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原文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 (肙力)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5、望梅止渴【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原文: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译文:有一次,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时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都干渴难忍.于是曹操传下命令说:“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这话,都流出口水,靠这种办法,使部队坚持走到前边有水源的地方.6、盲人摸象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洪进禅师》原文:《大般涅盘经》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译文: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有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7、拔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译文: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8、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天鹅)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认真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做事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9、截竿进城《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坚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译文:鲁国有个人扛着根又粗又长的毛竹进城.到了城门口,他把毛竹竖起来拿,被城门卡住了,他把毛竹横着拿,又被两边的城墙卡住了.他折腾了半天,累得气喘吁吁,还是进不了城.旁边有个老头儿边看边乐:“你可真是个大草包!脑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这一大把年纪,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你怎么不请教请教我呢?”卖毛竹的人连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头儿捋(lǚ)着白胡子说:“这事儿简单.你把毛竹锯为两段,不就进去了吗?”“毛竹锯断了就不顶用了.”“那总比你卡在城外强吧!”卖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锯子,把毛竹锯断,拿进城去了. 告诉我们我们要多动脑,不要让头脑僵化了.10、入木三分原文:《书断•王羲之》“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译文: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说:“你看《笔说》.”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再传授给你.”王羲之诚恳的请求父亲:“现在就给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会埋没幼年的才华.”父亲很高兴,于是就给了他.不到一个月,书法便大有长进.卫夫人见了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羲之一定是看了《笔说》,最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稳重的风格.”泪流满面地说:“这孩子一定会比我还有名.”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11、闻鸡起舞《晋书•祖逖传》【古文】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形容人很勤奋12、杯弓蛇影【原文】尝②有亲客③,久阔④不复来.广⑤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⑥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⑦,既饮而疾⑧.”于时⑨河南⑩听事(11)壁上有角(12),漆画作蛇(13).广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15)?”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16),客豁然意解(17),沈疴(18)顿愈.【翻译】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了.问到原因时,友人告诉说:“前些日子他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仿佛看见杯中有一条"小蛇"在晃动.心里虽然十分厌恶它,可还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里,就身得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乐广心想,杯中所谓的"小蛇"无疑是角弓的影子了.于是,他便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问道:“今天的杯中还能看到'小蛇'吗?”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乐广指着墙壁上的角弓,向他说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积久难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实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13、按图索骥[原文]《汉书•梅福传》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①,蹄如累麴”之语②.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③,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④.”[译文]伯乐《相马经》中有“高高的额头,眼睛鼓起,马蹄像叠起来的酒药饼子”之类的话.他的儿子,拿着父亲写的《相马经》,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不像叠起来的酒药饼子.”父亲知道儿子愚笨,不生气反而笑道:“这马喜欢跳,不好驾驭.”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14、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15、叶公好龙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译文]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16、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17、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文]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18、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简短成语故事初一

简短成语故事初一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简短成语故事初一,欢迎查阅。

简短成语故事初一 1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谪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

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

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 妙呀!”“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

”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地的臣子弦章说了一番。

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

”国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

弦章看了摇摇头,说:“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

后人便把“上行下效”来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

在我们的现实社会里不是正多看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吗?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经常在外吃喝玩乐,不理业务,他的下属也跟着不务正事,这便是“上行下效”。

这成语约含义是否定的,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了。

简短成语故事初一 2春秋时期,鲁国有个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

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yì),善于弹琴。

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

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

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成语故事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成语故事

第一编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话题一成语故事(一)闻鸡起舞名篇阅读:初,范阳祖逖①(tì),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②,同寝,中夜闻鸡鸣,蹴③(cù)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祖逖:晋朝人,少孤,轻财好侠,慷慨有节操,博览古今书籍。

②司州主簿:官名。

③蹴:踢。

标题解读:“闻鸡起舞”原意为半夜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实战演练:1、解释下列带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1)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________________(2)此非恶.声也________________(3)因.起舞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注意加点字词的翻译)(1)中夜闻.鸡鸣。

________________(2)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闻鸡起舞”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揠苗助长名篇阅读:宋①人有闵②(mǐn)其苗之不长而揠③(yà)之者,芒芒然④归,谓其人⑤曰:“今日病⑥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⑦而往视之,苗则槁⑧(gǎo)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注释:①宋:周代诸侯国。

②闵:忧虑。

③揠:拔。

④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⑤其人:指他家里人。

⑥病:累坏。

⑦趋:快走。

⑧槁:草木枯干。

名篇解读:“揠苗助长”的意思是把禾苗拔起,帮助其生长。

七年级语文课文历史成语故事大全

七年级语文课文历史成语故事大全

七年级语文课文历史成语故事大全成语的学习是令多少人头疼的一件事,因为比较枯燥难记,不过如果大家熟练掌握,然后在写作上面经常引用成语的话,也可以增加你作文的文采,从而提高写作水平,今天小编教大家从故事的角度切入成语的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对于成语的兴趣,享受语文学习。

1、呕心沥血唐朝著名的诗人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

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

他每次外出,都让书童背一个袋子,只要一有灵感,想出几句好诗,他就马上记下来,回家后再重新整理、提炼。

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李贺在他短暂的二十六年生涯中,留下了240余首诗歌,这是他用毕生的心血凝结而成的。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刳(kū)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即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

后来人们常用“呕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

2、请君入瓮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

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

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

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

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

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

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

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

简短成语故事七年级

简短成语故事七年级

简短成语故事七年级成语故事大都是两三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或接连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开展演进,依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须要,表达新思想意识的成语,就自然会不断地接连地产生,更须要我们现如今的传承下去,下面为大家细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简短成语故事七年级,欢送查阅。

简短成语故事七年级1据记载,战国时期,诸侯称霸天下。

有识之士提出了两种主见,即“合纵”和“连横”。

前者主见弱国联合抗击强秦,后者主见弱国跟随秦折服其他弱国。

当时的齐、楚、燕、韩、魏、赵六国之间的合纵盟约非常坚固,秦国的相国张仪觉察后,便辞去职务,来到魏国,打算准备劝魏王退出纵约。

张仪得到魏襄王的信任,被任命为相国。

但魏襄王很有主见,他知道秦国野心很大,不讲信义,所以不愿联合秦国。

秦王闻之大怒,一面派大军袭取魏地,一面派人暗中不断厚赠张仪财宝。

四年后,魏襄王死,儿子哀王继位。

张仪又劝告魏哀王投靠秦国,也遭到拒绝。

张仪便暗中要秦国进攻魏国。

魏国战败了。

其次年,魏国又被齐国战胜于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

秦国又乘机攻魏,他们先把韩国大将申差的军队打了个一败涂地,使其他诸侯为之震惊。

魏国的失败,导致了纵约国关系出现裂痕。

张仪利用这种形势,劝服哀王依附秦国。

他从分析魏国地理形势、兵力状况、目前境况、“合纵”协约不行信等不利条件入手,最终用“积羽沉舟”作譬如,指出魏国假如无视这些不利因素,就会像轻的羽毛大量积累能压沉大船一样,遭到覆亡的危急。

魏哀王最终听从了张仪的劝议,背离“合纵”协议,恳求和秦国“连横”。

简短成语故事七年级2顾恺之是东晋时人,字长康,晋陵无锡人。

他多才多艺,不但诗赋写得很好,而且字也写得非常美丽。

他特殊擅长的是绘画,是当时的画家。

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大司马桓温的参军。

顾恺之跟随桓温南征北战很多年,两人结下了非常深厚的友情。

有一次,顾恺之跟随桓温到江陵去视察部队。

到江陵的其次天,江陵的官员前来拜见桓温,并送来许多捆当地的特产——甘蔗。

桓温见了非常开心,就说:“这里的甘蔗是非常出名的,大家一起来尝尝。

古代历史初一成语故事(10篇)

古代历史初一成语故事(10篇)

古代历史初一成语故事(10篇)我们使用的成语,也有来自外国的。

例如魏、晋、六朝、隋、唐时候,我国翻译了不少流行于西域和印度的佛经。

佛经里边的语句和典故,不少从早就成了我国的成语。

时代已经改变了。

生活在新社会不同于生活在旧社会,人们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起了很大的变化。

旧的清规戒律,已经不能拘束我们了,有一部分旧成语的内容,显然不适合于今天的社会。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古代历史初一成语故事1口若悬河【成语故事】晋朝读书人郭象,他善于思考问题,把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谈话上,他经过潜心研究老子、庄子的学说,不愿意做官。

他谈起话来引经据典,头头是道,人们对天很敬佩,评论他的谈话好像“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出处】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唐·韩愈《石鼓歌》【解释】若:好像;悬河:激流倾泻。

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

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口才很好【相近词】夸夸其谈、侃侃而谈、能言善辩【相反词】沉默寡言、噤若寒蝉、闭口无言【其它使用】◎ 他的发言既不象博古那样口若悬河,才华横溢;也不象毛泽东那样机智幽默,谈笑风生;更不象周恩来那样富有条理,准确周密;也不象朱德那样淳朴亲切,带有浓厚的泥土味。

◎ 总之,让性格内向者变得热情奔放、激情荡漾、口若悬河、高朋满座是既不现实也无必要的。

◎ 情况是这样,而你口若悬河,说自己有理,硬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人,我认为这种态度是不值得赞扬的。

古代历史初一成语故事2口血未干【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断打仗,晋国联合鲁国进攻郑国,郑国见他们来势凶猛,只好派代表公子马非到戏地与晋国大将荀偃歃血为盟,签订合约。

不久,楚国派兵来进攻郑国,晋国坐视不救,公子马非认为晋国口血未干而不救就与楚结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编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话题一成语故事
(一)闻鸡起舞
名篇阅读:
初,范阳祖逖①(tì),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②,同寝,中夜闻
鸡鸣,蹴③(cù)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①祖逖:晋朝人,少孤,轻财好侠,慷慨有节操,博览古今书籍。

②司州主簿:官名。

③蹴:踢。

标题解读:
“闻鸡起舞”原意为半夜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实战演练:
1、解释下列带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1)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________________
(2)此非恶.声也________________
(3)因.起舞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注意加点字词的翻译)
(1)中夜闻.鸡鸣。

________________
(2)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闻鸡起舞”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揠苗助长
名篇阅读:
宋①人有闵②(mǐn)其苗之不长而揠③(yà)之者,芒芒然④归,谓其人⑤曰:“今日病⑥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⑦而往视之,苗则槁⑧(gǎo)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
①宋:周代诸侯国。

②闵:忧虑。

③揠:拔。

④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⑤其人:指他家里人。

⑥病:累坏。

⑦趋:快走。

⑧槁:草木枯干。

名篇解读:
“揠苗助长”的意思是把禾苗拔起,帮助其生长。

比喻违反事物的发现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客观事物的发展有它的规律,仅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

实战演练: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闵其.苗之不长(那些)
B. 芒芒然归.(回来)
C.谓.其人曰(对……说)
D.予.助苗长矣(我)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注意加点词的翻译)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本文对我们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守株①待兔
名篇阅读: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②(lěi)而守株,冀③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择《韩非子》)
注释:
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桩。

②耒:农具名,状如木叉。

③冀:希望。

名篇解读:
宋国人的可笑行为形象有力地论证了这样一个道理:那些不能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盲目地效法过去而一成不变的人,和那个宋国人一样会成为后人的笑柄。

实战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兔走.触株______________ (2)因释.其耒______________
(3)冀复.得兔______________ (4)而身为.宋国笑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注意加点字词的翻译)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守株待兔”的故事可笑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自相矛①盾②
名篇阅读:
楚人有鬻(yù)③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
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fú)④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选自《韩非子•难一》)注释:
①矛:古代兵器,用于刺杀。

②盾:古代作战时防身的武器。

③鬻:卖。

④夫: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表议论。

名篇解读:
说话、写文章如果前后抵触,就会矛盾百出,楚人把两个相互矛盾的东西放在一起,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为了卖出货物,他片面夸大“矛”与“盾”各自的优点,使自己陷于尴尬的境地。

“自相矛盾”一词就来源于这个故事。

实战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誉.之曰__________ (2)物莫能陷.也__________
(3)吾矛之利.__________ (4)其人弗.能应也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誉之.曰
B. 陷子之.盾
C. 以子之.矛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注意加点字词的翻译)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楚人为什么“弗能应也”?(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