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导学案.docx
高中政治 2.4.1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3页内容,结合两个观点,思考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科任
《文化生活》第四课教案
集体备课部分
课题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中心发言人
备课时间
第三周
上课时间
第四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记传统文化的特点、涵义。2、理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3)传统文艺的继承。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1页“相关连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课堂总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传统文化的涵义、继承方式,以及传统文化在今天的重要性和采取的正确态度。我们要从中体会重视传统文化、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重点
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
难点
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享有的文化,是人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长期积累形成的,认识文化的发展过程,理解传统文化继承的意义,对我们有重要作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2)
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调研报告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主要有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文学等。
而近年来,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的不断加深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在迁移默化中改变。
西方文化不断传入我国,并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我国的传统文化却在慢慢被侵蚀,大量传统文化流失。
尽管我们口头上呼吁大家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文化西化现象在现今社会似乎愈演愈烈,传统文化是否还能在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中依然挺拔,学校又该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
传统文化离不开学生,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学生的参与。
下面我们主要围绕校园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无知,许多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漠然处之的现象也并不鲜见。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学生自身问题:1.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和重视不足。
他们是学英文、吃汉堡、看大片、玩电脑长大的。
这些独生子女“唯我独尊”,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深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对于西方文化充满了向往。
调查发现,学生对端午、中秋、清明等民族传统节日的兴趣日趋淡漠,而对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十分熟悉。
年轻一代对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渐渐没兴趣了,认为这些节日土气、不够时尚,反而对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一些节日兴趣浓厚。
2.“功利主义”的影响。
现在中国正处于转型期,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受到严重的冲击,社会浮躁、急功近利,一切必然影响到学生。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课件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二是改变着人 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三是改变着 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问题探究| (1)材料一说明科技在文化发展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2)为什么要将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引入校园生活? 提示:(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 代科技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这些文化遗产的手段 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 展。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这是由教育的特点和作用决定的。 ①特点: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 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引入校园是充分利用 教育途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唤起广大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 爱。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二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学习目标]
[学习指导]
1.全面认识、理解文化继承 1.围绕文化的发展,从文化继承与
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文化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
2.理解掌握影响文化发展的 因素两个角度,整体把握本框内容。
儒商文化,我们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它的局限性,
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立足于社会实践加以创新,片面
2.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导学案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考点要求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5、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二、考点梳理(一)传统文化继承1.传统文化含义和特点(是什么?)(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继承方式和途径表现为: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②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3)传统文化的特点:①继承性——突出表现在对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继承;②相对稳定性——保留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因时而变;③鲜明民族性——鲜明民族特色,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注意:传统文化的特点是考点重点掌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不是永恒不变的。
2.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为什么?)①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双重性)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怎样做?)①(如何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腐朽的内容,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
②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导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江苏省射阳县高中政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导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射阳县高中政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导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射阳县高中政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导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目标】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学程指导】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阅读P39第一段回答:传统文化的含义2、阅读P39-41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提示:含义、地位两个角度(1)传统习俗(2)传统建筑(3)传统文艺(4)传统思想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1)阅读P39第一段理解“继承性”的内涵。
(2)阅读P42第一段理解“相对稳定性”内涵。
(3)阅读P42第二段理解“鲜明的民族性”内涵。
2、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阅读P43 你认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而言是财富还是包袱?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阅读P42最后一段,回答: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2)结合探究,阅读P43第二段,回答: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体系构建】【预习自测】1.屈原故里端午民俗是中国上古楚文化、端午礼俗等的活态见证,这一节日民俗还传承了《楚辞》与其他民间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交化内涵。
下列对屈原故里端午民俗理解正确的是:①端午民俗具有继承性②端午民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应给予保护③端午民俗等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持久的影响④端午民俗等传统民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 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A。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习目标】1、文化的继承性,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2、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重点)3、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重点)【自主学习】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____________的文化。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1)传统习俗的继承: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__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39页)(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2.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1)传统文化如能顺应,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社会进步、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2)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3.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正确态度:“、”、、。
(2)面对传统文化,要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
(3)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4课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课件2新人教版必修3
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诱思·自主学习区
学案2
3. 思想运动 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思想运动 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提醒 思想运动中各种思想既相互对立、展开激烈辩论, 同时又相互影响、相互汲取营养,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和 发展,而不能认为思想运动中各种思想相互对立、争辩导 致社会混乱,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点拨·合作探究区
学案2
问题探究
(1)结合材料一,分析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什么要借助现代科 技? 答案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 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这些文化遗产的手段和方式 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2)结合材料二,分析文化的思想运动与社会变革、文化发展有 什么关系? 答案 思想运动往往会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文艺复 兴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同时也促进了文化自身 的发展。
B.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D.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文化的传播所起的重
要作用,B 项符合题意。A 项不符合题干主旨;C 项说法错
误,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发展的
方向;D 项错误,民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赏析·真题感悟区
点拨·合作探究区
学案2
【方法技巧】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属于运用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要把握文 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结合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进一步升华。在 考试中常采用主观题形式考查。
赏析·真题感悟区
【动态发布】 2012·安徽文综,39(3) 2012·江苏单科,20 2012·新课标全国卷,39(1) 2012·广东文综,31 2010·北京文综,24源自点拨·合作探究区学案2
高中政治必修3教学设计16:4.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
师:这首歌火了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对华阴老腔感兴趣,大家发现,华阴老腔有着漫长的发展演变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年间。在这么漫长的历史中,华阴老腔几经变化,成为现在大家看到的样子。观看视频《沉默与嘶吼:船工号子演变而来的艺术》,思考华阴老腔在历史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发展?并着重分析为什么会变化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难点: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情景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
近年来,央视推出《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孩子听写大会》、《朗读者》等节目,北京卫视在2015年推出《传承者》,今年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也广受好评。这些综艺节目的出现掀起了全社会阅读朗诵的热潮,点燃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火炬。
师:这首歌爆火的原因是谭维维将老腔和现代摇滚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在这首歌中,谭维维在继承了华阴老腔,使这首歌充满韵味,同时又不是原封不动的承袭,而是给华阴老腔加入了被现代人所喜欢的摇滚元素,对华阴老腔有所发展。既然这首歌既有对华阴老腔的继承,又有对华阴老腔的发展。能不能请同学们帮我从这首歌中归纳出继承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师:除此之外,还有同学发现华阴老腔还有哪些变化?
生:原来是家戏,传男不传女,但是现在没有这个限制了。
师:同学们观察地非常仔细,那是什么因素在其作用呢?
生: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变
师:的确,人们的思想比原来要开放很多,人们思想的解放得益于历次的思想运动。比如说,新文化运动,这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变革,进而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新授
文化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2016年春晚,谭维维一首《华阴老腔一声喊》让人惊艳,让华山脚下的老腔被全国人民认识,使濒临失传的华阴老腔重新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同学们欣赏《华阴老腔一声喊》。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 第四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我们今天享有的文化,是世界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也是人类世世代代长期积累下来的。
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才能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
本课由两框教学内容组成。
即“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下设三目,即“传统文化面面观”“传统文化在今天”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一目是探究活动导入。
结合针灸、京剧、书法等传统文化的发展,引导学生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
接着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目“传统文化在今天”,主要阐述传统文化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它又能够随着时代、实践的不断发展而获得新的内涵。
所以说,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一个民族的文化作为这个民族社会实践的反映,必然深深地打上该民族的烙印,传统文化还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第三目主要阐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以及怎样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因为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而对其全盘肯定,或者因为其存在消极影响而全面否定的思想和做法都是片面的。
正确的态度是辩证分析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共设三目。
第一目“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主要讲述文化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应对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挑战,还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应该把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辩证地统一起来。
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
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只有不断革除旧文化,推出新文化,才能保持传统文化的旺盛生命力,才能使我们的民族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目“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材从三个方面作了阐述。
从文化自身而言,思想运动是促进文化发展的助推器,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思想文化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3)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影响 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特点 (1)继承性主要表现: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思想的继承。
(2)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澄清认知]对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相对稳定不意味着固定不变;二是相对稳定性体现着文化影响的深远持久。
(3)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影响(作用)(1)积极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消极影响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拓展链接]结合文化的一般作用理解传统文化的作用二、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2)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3)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一、判断题1.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提示: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提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对待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提示: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批判继承。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的继承》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的继承》精品教案●学情简要分析知识方面:学生在初中对传统文化有所涉猎,并且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学生对本框知识的学习并不困难。
所以,这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辩证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提高学生全面、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能力方面: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可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对学生来说一提“传统”会感觉离自己很远,所以通过让他们自己搜集资料感受传统文化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基础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教材分析】在文化的传承中,如果说文化传播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那么文化继承就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
本框的题目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包括三目。
第一目:“传统文化面面观”,旨在通过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思想的继承,感受传统文化及继承性,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习热爱、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第二目:“传统文化在今天”,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点,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辩证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的能力第三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说明为什么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以及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运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方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
提高学生分辨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二、知识目标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及传统文化的特点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明确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个人发展的重要性阐述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之措施。
高中政治第2单元4.1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1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懂得文化的继承性;(2)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3)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
2.能力目标:(1)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2)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认识和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预习检测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概念:传统文化是在长期①中形成并②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③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包括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的继承。
其中④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⑤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⑥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⑦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特点:具有⑧和鲜明的⑨。
2.传统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如果⑩社会生活的变迁,具体内涵,传统文化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另一方面,如果不能社会生活的变迁,具体内涵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们成长的作用。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因:谁也不能摆脱的影响,只能积极面对;正确发挥的作用,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正确对待的影响,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四、选择题1.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是我们经常谈到的三个概念。
下列对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传统文化都是先进文化B.文化、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先进文化,同时也存在着落后文化C.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而传统文化没有这种差别D.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都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2.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以其神奇的聚落环境,特有的空间形式、绝妙的防卫系统、巧夺天工的建造技术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令世界瞩目。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
(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对待传统文化,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我们应全盘继承;另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应予以抛弃。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两种观点展开辩论:
学生总结:以上两种观点是否是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如果不是,正确的态度是什么?(结合学习过的哲学知识进行分析。视情况,教师可做适当总结。)
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阻碍作用
D、传统文化必须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与时俱进,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6、近年来,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洋节”备受我国年轻人的青睐,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却日益受到冷落。为此,有些专家、人大代表建议将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定为国家法定假日,为传统节日立法。为传统节日立法()
通过对传统习俗和传统思想继承性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在今天依然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导入下一问题: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材料一:古语云:“君子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事各顺其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材料二、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某某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A、可以有效地抵制洋节日的入侵
B、能够弘扬民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C、能够使青年人重视传统节日,不再过西洋节日
D、能够发挥文化对人影响的强制作用
一轮复习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导学案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知识归纳】考点一:传统文化的继承1、是什么——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和表现形式传统文化的特点: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提示】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典例】2012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 563周年的日子。
孔子的思想智慧、人格魅力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而是随着历史变革和进步不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 )。
A.较大的包容性 B.较强的保守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民族精神的火炬)传统思想地位举例2、为什么——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①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双重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怎么办——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①态度:②做法:③关系:考点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1、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关系: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根本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醒】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中,科学技术、思想运动、教育是从文化自身角度讲的,属于内部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则属于外部因素。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四课 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课标导学】一.知识目标1.识记传统文化的涵义。
2.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理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分析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联系实际,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我们要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自主学习】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____________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______________的文化。
没有文化的_____________,就没有文化的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指在一定___________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它对人们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产生持久的影响。
3.______________,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___。
4。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组成部分。
5.传统思想的继承。
传统思想,包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______________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具有深刻影响。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习目标】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4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5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学习重、难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预习案一、知识梳理(利用课前15 分钟,通读教材,在教材上做好勾画,初步掌握课本重点)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1)传统文化: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化。
其主要的表现形式:①传统习俗——风尚、礼节、习惯,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传统文化在其延续中体现了了文化的继承性。
2、传统文化是历史中形成的,对今天生活具有影响的文化。
3、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应加以分析、区别对待。
(2)特点: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我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佳节倍思亲;大陆与台湾同祖、同根、同源)(3)影响: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中华文化的特点不能相混淆: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不能认为“一民族如果具有厚实的传统文化,就一定能促进这个民族快速的发展与进步。
”①传统文化不会主动的自发影响这个民族,需要一定的途径,也需要人主动积极的加以应对。
②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糟粕,不能说它对这个民族起到的都是积极作用,必须加以区别对待。
③即使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必须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才能对民族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留和发展。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面对传统文化,我们我们需要继承,但不能“沿袭”更不能“抛弃”,“沿袭”即为守旧,导致民族文化的落后,阻碍文化的发展。
“抛弃”将使民族的发展失去根基。
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继承与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就是文化传承。
(3)意义: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地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继承不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社会制度的更替决定着文化发展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新旧文化之间的斗争)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促进文化的发展。
(4)教育的方式与水平也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5.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3)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二、体系构建(先建森林,后见树木)探究案体验探究(自主思考,组内交流、组间合作竞争)【探究一】有人认为,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应扩充其新的内涵。
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民族的内容;在清明提倡植树和缅怀亲人与先烈,讲一讲先烈和亲人在世时的一些丰功伟绩;在中秋节宣传合谐;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老等等。
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应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
【探究二】我的祖先在期的社会生和生活践程中,造了煌的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些文化延数千年而不衰,它的一些精迄今仍具有大的生命力,需要我去承、改造和弘。
(1)如何正确和理文化承与文化展的关系?(2)今天要中文化的繁荣,必注意哪些因素的影响?【探究三】近年来,随着城化程加快,古村落已寥若晨星,有不少成“空心村”。
了保好、利用好古村落,找回那种“倚杖柴外,听暮蝉”的意景象,“ 找广十大最美古村落”活在 2012 年已启,同,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古村落承保机制,深入挖掘古村落所含的精神文化内涵,提高古村落价、文化价的。
合材料,运用“文化承性与文化展”的有关知,述承保古村落的依据。
案一、1.“小孩小孩你,了腊八就是年,窗花点鞭炮,回家年笑⋯⋯”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早已成烙在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心的中国。
以上材料明A.待中国文化要持一分二的点B.文化具有民族性、相定性C.俗是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D.文化社会的展起极的作用2.早在古代,藏民族就按一定的婚姻制度建家庭,并形成了一套相关的礼俗。
吐蕃期,藏族的婚俗礼便已基本定型。
随着代的迁,今天藏族的婚俗礼在保存中,又悄然生着化。
而且,不同地区的藏族婚俗礼各具特色,富有明的地域特点。
可,藏族的婚俗文化①在期的史展中形成,又把握好了承与展的关系②具有相定性和区域性③会藏族的家庭、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④是藏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2013 年 7 月 28 日,2013 年孔子学院总部理事座谈会在贵阳举行。
贵州省委副书记李军在致欢迎词时说,孔学堂不只是“庙堂”,更是学堂,主要功能是讲学、研究、培训;建设孔学堂不是为了复古,是为了复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国梦”服务。
这启示我们()①传统文化作为优秀民族文化,一定要继承和发扬②传统文化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③ 顺应时代变迁的传统文化更具有生命力④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革故鼎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春运,不是迁徙,而是情感的回归;春运的列车无论驶往哪个方向,都是开往回家的路上。
在布满现代生活方式的今天,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每年的这个时刻,无论身处何方,都会燃起人们对“家”的渴望。
这表明A.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一成不变C.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主要标志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5.作为“百戏之祖”的木偶戏和皮影戏已有 2 000 余年历史,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
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木偶戏和皮影戏,2013 年 7 月,为期10 天的全国木偶戏、皮影戏优秀剧 ( 节 ) 目展演在山东东营举办。
之所以重视传承和发展木偶戏和皮影戏,是因为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发展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6.2013 年 5 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演讲时指出,印度文化中和谐包容、精神超然、希冀未来的人生理念,中华文化中以和为贵、刚健自强、厚德载物的处世哲学,对于解决人类面临的深层问题和妥善应对各种挑战,都具有重要启示。
可见①中印应该相互吸纳彼此的传统文化②中印文化各具特色,都有自己的精华部分③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④中印文明交融互鉴将焕发新的时代活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7.“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传统叫法,以“天宫”命名目标飞行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
这表明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②传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点③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网游正在世界各地唱响“中国好声音”。
对网游企业而言,应该深入推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把中国元素用更加丰富的技术表达出来,让中国文化借着这个新载体传播得更远。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①科技进步使文化民族性加强②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发展③科技进步引领文化发展走向④科技进步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我国是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度。
回答9~10 题。
9.我国古代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如“化名成俗,其必由学”的重教化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诲人不倦”的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等。
然而也有“重人伦、轻物理” 、注重死记硬背等错误主张。
可见①传统文化是制约我们价值取向的历史包袱②我们要用现代教育思想取代古代教育思想③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我们要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0.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
党的十七大提出“重视学前教育”,十八大要求“办好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①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②在幼儿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③使幼儿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文化财富④可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一位中学生在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理由”时振振有词:“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学生们都在忙着学习高科技,无暇顾及传统文化。
”这是发生在“佛山传统文化知多少”论坛上的真实情景。
为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这是因为①继承是为了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③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益的东西④传统文化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高二《文化生活》活动单 4 答案【探究一】本题以民族节日与现实相结合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