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表面活性物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条件对表面活性剂的CMC影响也很显著
(1)温度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Kraft点,即临界溶解 温度;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则有浊点,即升高至某一 温度溶液会突然浑浊,表面活性剂析出。产生原因是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很弱。在水溶液中,聚氧 乙烯链呈折形,亲水的氧原子位于链的外侧,在升温 或加入盐类时水分子有脱离倾向,转而析出。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原料来源广泛,性质稳定,不受盐类及 溶液pH的影响,而且可与阴、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使 用,在水和有机溶剂中均可溶解,因而应用范围极为广泛。
(4) 两性活性剂
可分为非离子-阴离子型、非离子-阳离子型、阴离子-阳离 子型和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型四类,如
聚氧乙烯烷基醇醚硫酸脂钠盐 RO(CH2CH2O)n SO3Na 二聚氧乙烯基烷基甲基氯化铵 [RCH3N(CH2CH2O)n1H (CH2CH2O)n2H]Cl 烷基二甲基铵丙酸内盐 R(CH3)2N+CH2CH2COO咪唑啉
其中,m代表侧链的亚甲基数,一般为8,10,12,s代表 两极性头之间的亚甲基数。
Bola型表面活性剂:双头单尾,由疏水链两端各连接一个 亲水基团构成
X(CH2)16N+Me3Br
具有高度的热稳定性,在生物膜模拟方面具有极好的应用 前景。
6.2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界面上的吸附---Gibbs吸附
根据其碱性(胺基或季胺基)和酸性基团(羧酸、磺酸、 硫酸和磷酸)对pH的敏感性可分为pH敏感型和pH不敏感 型。若碱性基团和酸性基团均对pH敏感,则该表面活性 剂存在等电点,即它在水溶液中随着pH的变化可以不同 的离子形式存在。
若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只含有一个pH敏感基团, 如N-十二烷基甜菜碱,其季铵基团对pH不敏感,pH<5时 以正离子形式存在,pH≥5时均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不 会以负离子形式存在。
6.4 表面活性剂聚集体的微观性质
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多样的聚集结构,但争论也较 多。
目前一般认为,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小于CMC时,表面 活性剂已存在几个分子的聚集体,称为预胶束,其数 量较少,而且不稳定。
浓度超过CMC以后,表面活性剂自发形成胶束,如果 体系中不含添加剂,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CMC不多时, 形成的胶束一般为球形;浓度大于CMC10倍时,往往
表面活性物质在表面上的定向排列在液-液、固-液表面也 同样存在,如水-苯界面,润滑油与固体的界面,有时会 更明显。
6.3 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溶液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浓度关系曲线上有一特征点, 过了这一点以后浓度虽然继续增加表面张力却不再变化。 而且其他物理化学性质也有突变,如摩尔电导率、渗透压 等性质。
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醚(即破乳剂4411)是一类 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它是著名的原油破乳剂。 聚-4-乙烯溴化十二烷基吡啶是阳离子型的,聚丙烯酸 钠是阴离子型的。
有些高分子物质并不具有显著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 也不形成胶束,但可以吸附于固体表面,从而具有分 散、稳定和絮凝作用,也被称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如褐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盐、明胶、淀粉衍生物、 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等。
对于1-1价型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上的吸附可 取n=2. 可由σ-c曲线求出一定浓度时dσ/dc的值,由此计算Γ值
吸附量有一极限值,表示吸附已达饱和,称为饱和吸附 量Γ∞
Γ是表面过剩量,但浓度很稀时表面过剩量比内部浓度大 很多,可近似看作是表面浓度。
可由计算每个吸附分子的截面积:
有棒状、盘状等不对称形状的胶束。胶束由球形向棒状转 变的浓度称为第二临界胶束浓度。若体系中存在添加剂如 无机盐等,即使表面活性剂浓度没有大于10倍的CMC, 有时也可能出现不对称形状的胶束。
已发现不仅有层状、柱状胶束形成,而且有具有粘弹性的 虫状胶束等多种聚集结构形成。
第六章
表面活性物质
物质溶于水后对水的表面张力影响有三种情况: I. 等 随溶液浓度增加而略有上升,如无机盐、酸、碱
II. 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表面张力逐渐下降,如低分子 醇、胺、羧酸等极性有机化合物
III. 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溶液的表面张力先是急剧下 降,到了一定浓度后趋于恒定,如肥皂中的硬脂酸钠、 洗衣粉中的烷基苯磺酸钠等。
(6) 特殊表面活性剂
氟表面活性剂:以碳氟链为疏水基,如全氟辛酸 CF3(CF2)6COOK
特点: 具有极高的表面活性,不仅可以使水的表面张力 降低至20mNm-1以下,而且能降低油的表面张力。化 学性质极为稳定,具有抗氧化、抗强酸和强碱及抗高 温等特性。
硅表面活性剂:以硅氧烷为疏水基,如二甲硅烷的聚合 物,其表面活性仅次于氟表面活性剂。
对于直链的活性剂,CMC值与疏水基碳原子数目的 关系可由下式表示: lgCMC=A+Bn
n是碳原子数目 疏水链中苯环的作用要比六个-CH2小得多,一个邻 近头基的苯环对CMC的贡献相当于3.5个-CH2基。
(3)疏水基碳链长度相同而化学组成不同时,CMC存在 明显的差别。碳氟表面活性剂的CMC远小于相同碳 链的碳氢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表面活性 剂,既可作洗涤剂,也可用作起泡剂、乳化剂、分散 剂和增溶剂等。
(2) 阳离子型活性剂
溶于水后起作用的是阳离子,常见的有四种类型: 胺盐型:[RNH3]Cl,即RNH2.HCl 季胺盐型: RNR3Cl 吡啶盐型: 多乙烯多胺盐型: (m≤1)
原因:表面活性剂溶于水后首先在表面吸附并定向排列, 达到一定值时表面达到饱和吸附,表面张力不再降低,内 部分子开始聚集,形成胶束,用CMC表示。
•CMC(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由不同方法得到的 数值有所不同,通常以表面张力方法为准。
有如下规律:
(1)疏水基相同时,直链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CMC大 约比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小两个数量级; (2) 同系物中,不论离子型的还是非离子型的活性剂, 疏水基的碳原子数目越多,CMC就越低。可以看出, 对于直链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同一个亲水基团 的同系物,疏水基每增加两个碳原子,CMC约降低为 原来的1/4。对于直链非离子型活性剂,每增加两个碳 原子,其CMC值约降低到原来的1/10。根据经验总结,
生物表面活性剂:由酵母、细菌作培养液,生成具有特 殊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如鼠李糖脂、海藻糖脂等,以及 非微生物的但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表面活性剂如胆汁、磷 脂等。
Gemini型表面活性剂:双头基相连,具有非常低的临界 胶束浓度和较好的润湿性,其表面活性比单头基高
1-3个数量级。
•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是二价阳离子季胺盐型,可简写为Cms-Cm.2Br
胺型 聚氧乙烯脂肪胺 酰胺型 聚氧乙烯烷基酰胺 混合型 吐温(Tween)是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聚氧乙烯 醚,属于脂醚型;
糖脂和糖醚 烷基多苷(APG)
其中R为疏水的烷基,x是糖苷单元的平均数目,通常 R=C4-C6,x=1-3。这是20世纪90年代后商品化的绿色 表面活性剂,无毒、对皮肤无刺激、易生物降解,很 有发展潜力。
6.1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按结构分类 (1)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在水中解离后,起活性作用的是阴离子基团,又可分 为两种类型:
盐类型:由有机酸根与金属离子组成,如羧酸盐型, RCOO-Na+, 磺酸盐型RSO3-Na+
酯盐类型:既有酯的结构又有盐的结构,如硫酸酯盐, ROSO3-Na+, 磷酸酯盐ROPO3-Na+
两性表面活性剂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对皮肤的低刺 激性,良好的抗盐性,且兼备阴离子和阳离子型表面活 性剂的特点,既可做洗涤剂、乳化剂,也可用作杀菌剂、 防霉剂和抗静电剂,因而发展较快。
(5) 高分子型表面活性剂 该类表面活性剂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几千以上,甚至 高达几千万,也有非离子、阴离子、阳离子和两性型之 分,特点是相对分子质量大且含有极性和非极性两部分。
结构特征:两种不同极性的原子基团组成,一种是亲 水基团,与水分子作用力较强;另一种是疏水基团, 容易与油分子接近。又叫双亲物质。
以硬脂酸钠为例,C17H35COONa,C17H35为疏水基团, COONa为亲水基团。常以 “─○”表示。
疏水部分的碳原子数目有一定范围,碳原子数较少, 不具有聚集成胶束的能力,太多则难溶于水,对于脂 肪酸钠盐,一般在8到20之间才有表面活性。
憎水基团相同时,氧乙烯数目越多,浊点就越高。如壬基 酚聚氧乙烯醚的2%溶液,有9个氧乙烯基团的浊点在50度, 10个的在65度,11个的在75度。所以其CMC是随着温度 的上升而降低。 (2)电解质 强电解质能降低表面活性剂的CMC,以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尤为显著。原因是反离子压缩双电层。 反离子价数越高,水合半径越小,降低CMC的能力越强。 (3)有机物 影响较为复杂,尚无定论。 (4)不同表面活性剂 复配增效作用
表面活性剂的双亲结构特征决定了它在溶液中的存在 方式。
根据相似相溶规则,分子的极性部分倾向于留在水中, 非极性部分要逃离水分子的包围,或翘出水面或朝向 非极性有机溶剂。
表面掺有非极性亲油基团的,由高能变为低能,表面 张力下降。
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在体相和表面相浓度的关系可 以用Gibbs吸附公式来表示: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大多用于杀菌、缓蚀、防腐、织物 柔软和抗静电等方面。
(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溶于水后不解离,极性部分大多为氧乙烯基、多元醇 和酰胺基。聚氧乙烯类非离子活性剂可由其所含的氧 乙烯基的数目来控制它的亲水性能。
酯型 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Span型);聚氧乙烯脂 肪酸酯
醚型 聚氧乙烯烷基醇醚(平平加型);聚氧乙烯烷基 苯酚醚(OP)型
(5)水溶性大分子 具有一定疏水性的大分子往往使表面张 力等温线出现两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对应的表面活性 剂浓度小于CMC, 第二个大于CMC。这是由于表面活性 剂与大分子形成复合物所致。
第一个转折点意味着复合物开始形成,此时浓度称为临界 聚集浓度,以CAC表示;
表面活性剂浓度继续增大,结合达到饱和,正常胶束开始 形成,出现第二个转折点。此时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单体、 胶束、大分子和表面活性剂-大分子复合物平衡共存。
通常将能够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
wenku.baidu.com
也有一些物质并不要求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比如对固 体表面产生润湿或反润湿,对乳状液的乳化或破乳等, 也称为表面活性物质。
凡是能够使体系的表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都可 称为表面活性物质。
第三类物质可以显著降低表面张力,且在溶液中形成 胶束等聚集体,产生增溶、去污等作用,称为表面活 性剂,第二类物质称为助表面活性剂。
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直链脂肪酸、醇、胺来说, 只要疏水基的碳原子数目不大于8,不管碳链 长度如何,同系物的Γ∞值总是相近的。
由此求得醇类的S∞=0.274-0.289nm2, RCOOH 的S∞ =0.302-0.310nm2
数据表明表面上吸附的分子是定向排列的。但数据有所误 差,一是由于界面层的吸附分子周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水 分子,使数据偏大;二是仅考虑的表面过剩量,也使得计 算值大于实际值。
(4)亲水基团相同,疏水基碳原子数亦相同,疏水基中含 有支链或不饱和键时,会使CMC升高。 (5)疏水基相同时,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团对CMC 值影响较小,同价反离子交换对CMC影响很小。但二价 反离子取代一价反离子则使CMC显著降低。 (6)聚氧乙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氧乙烯数目的增多会使 CMC稍有升高。
式中,R为摩尔气体常数,为吸附量,单位常采用mol.m2
此式只适用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含有过量的无机 盐(所含无机盐的一种离子与表面活性剂反离子相同)、 体系中保持离子强度恒定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液。
若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液不含有过量的无机盐或未保持离 子强度恒定,由于表面活性离子、反离子已经与之相关的 等也要在表面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吸附,兼顾电中性原则, Gibbs吸附公式应采取以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