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诗经两首 氓 采薇检测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诗经两首 氓 采薇》同步测试1

人教新课标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诗经两首 氓 采薇》同步测试1
诗句的艺术感染力。
C.第三节诗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慷慨从军一同
出发这一中心。
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5.“岂日无衣”改成“怎目无衣”好不好?为什么?
(三)阅读《君子于役》,完成后面的练习。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7.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8.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9.写出了繁重的徭役给百姓家庭带来的痛苦,反映了思妇孤寂、焦虑和深沉的思想感情。
10.(1)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意思
答对即可)
(2)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
有一位好木匠,晚年的他很少手把手地教徒弟做工,只是习惯唠叨,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道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想来,这位木匠的绝活肯定是在这一点上下足了功夫。其实,做人与处世,和木匠的工艺一样,也得讲究“留一道缝隙”。
D.“正是归时底不归”,有怨有望,然而良人不归出于被迫,农妇只“怨天”不“尤人”。
这一句点破题目中的“怀”字。
2.这首诗最后一句有“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的艺术特点。下面四首诗中,没有这个特点
的一首是( )
A.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B.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诗经》两首(氓 采薇)基础训练

《诗经》两首(氓 采薇)基础训练

《诗经》两首(氓采薇)基础训练一、基础巩固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和释义有错的一项是() A.氓.(ménɡ民)之蚩蚩匪我愆.(yǎn拖延)期体无咎.(jiù灾祸)言B.靡(mǐ没有)室劳矣躬自悼.(dào伤心)矣言笑晏晏..(yàn欢乐的样子)C.隰.(xí低湿的地方)则有泮.(pàn通“畔)渐.(jiān渐湿)车帷裳.(chánɡ布幔)D.将.(qiānɡ请)子无怒其黄而陨.(yǔn落)淇水汤汤..(shānɡ水势很大的样子)解析:A项,“愆”应读qiān。

答案:A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载.笑载言载:动词词头,无义B.以我贿.迁贿:财物C.女也不爽.爽:直爽、爽快D.静言.思之言:助词,无实义解析:C项,爽:过错。

答案:C3.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句()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C.淇则有岸,隰则有泮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解析:B项,说—脱;C项,泮—畔;D项,于—吁。

答案:A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为了赶在学术会前完成论文,他夙兴夜寐....,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

B.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C.商店经理信誓旦旦....地说:“我们的商店无假货。

”但一检查,几乎全是假货。

D.香皂买回来后,屡试不爽....,气得我奔向商店,大呼:“退货!”解析:A项,“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B项,“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C项,“信誓旦旦”,誓言说得真实可信;D项,“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爽:差错的意思。

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答案:D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A.其黄.而陨B.二三..其德C.夙.兴夜寢D.雨.雪霏霏解析:D项,雨:名词活用作动词,下;A项,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黄;B项,二三:数词活用作动词,有时二、有时三。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采薇)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采薇)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士也罔.极(wú)渐.车帷裳(jiān)夙.兴夜寐(sù) 靡.室劳矣(mǐ)B.咥.其笑矣(xì) 隰则有泮.(pàn)岁亦莫.止(mù) 淇水汤.汤(shānɡ)C.载.饥载渴(zǎi) 体无咎.言(jiù)自我徂.尔(cú) 信誓旦.旦(dàn)D.匪我愆.期(qiān) 乘彼垝.垣(ɡuǐ)象弭.鱼服(mí) 雨.雪霏霏(yù)项,“罔”应读“wǎnɡ”;C项,“载”应读“zài”;D项,“弭”应读“mǐ”。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躬:自身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D.我戍未定,靡使.归聘使:使者项,使:指使、委托。

3.下列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岂不日戒,狁孔棘项,“二三”,数词用作动词;B项,“雨”,名词用作动词;D项,“日”,名词作状语。

4.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

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

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

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

“尔”都是代词,代指“你”。

第一个“彼”,代词,指“那”;第二个“彼”,代词,指“对方、他们”。

5.比较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C.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

句的“言”是动词,说;②句的“言”是名词,预兆。

③④两句的“靡”意思都是“无,没有”。

二、延伸阅读6.补写出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课后检测 第4课 诗经两首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课后检测 第4课 诗经两首

第4课《诗经》两首(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chī)乘彼垝垣.(huán)靡.室靡家(mí) 载.饥载渴(zài)B.四牡骙.骙(kuí) 尔卜尔筮.(shì)淇水汤.汤(tānɡ) 夙.兴夜寐(sù)C.匪我愆.期(qiān) 于嗟.女兮(jiē)渐车帷裳.(chánɡ) 体无咎.言(jiù)D.象弭.鱼服(mǐ) 将.子无怒(jiānɡ)雨雪霏.霏(fēi) 小人所腓.(féi)2.下列各组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躬自悼矣情投意合匪夷所思糜有朝矣B.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踟蹰不前其黄而陨C.一劳永逸无食桑葚即见复关搔首挠耳D.向隅而泣激流勇退无与士眈循序渐进3.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无与士耽.(沉溺、迷恋)女也不爽.(过错)B.体无咎.言(灾祸) 言笑晏晏..(欢乐的样子)C.不遑..启居(无暇) 王事靡盬.(休止)D.夙.兴夜寐(早晨) 今我来思.(思考)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B.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D.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C.①丧乱既平,既.安且宁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①信誓旦旦,不思.其反②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二、文本阅读(15分)阅读《采薇》,完成6~9题。

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狁之故。

不遑启居,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诗经》两首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诗经》两首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一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课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一、基础巩固(20分,1~5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chī)乘彼垝垣.(huán)载.饥载渴(zài) 小人所腓.(féi)B.尔卜尔筮.(shì) 靡有朝.矣(zhāo)其水汤.汤(tāng) 四牡.(mǔ)业业C.匪我愆.期(qiān) 于嗟.女兮(jiē)渐车帷裳.(cháng) 不遑.(huáng)启居D.将.子无怒(jiāng) 体无咎.言(jiù)犹可说.也(yuè) 四牡骙骙..(kuí)解析:A项,“垣”应读yuán;B项,“汤”应读shāng;D项,“将”应读qiāng,“说”应读tuō。

答案:C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载.笑载言载:动词词头,无义B.以我贿.迁贿:财物C.女也不爽.爽:直爽、爽快D.静言.思之言:助词,无实义解析:C项,爽:过错。

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每句都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C.匪来贸丝/于嗟鸠兮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解析:A项,莫—暮;C项,匪—非,于—吁;B项、D项无通假字。

答案:C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B.⎩⎨⎧ ①不遑启居,狁之.故②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C.⎩⎨⎧ 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D.⎩⎨⎧ ①我心伤悲,莫.知我哀②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解析:A 项,①介词,把,②目的连词,来;B 项,①②都是助词“的”;C 项,①动词,到达,②副词,就;D 项,①不定指代词,没有人,②同“暮”。

答案:B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高中语文第5课《诗经》两首(氓、采薇)专项测试同步训练888

高中语文第5课《诗经》两首(氓、采薇)专项测试同步训练888

高中语文第5课《诗经》两首(氓、采薇)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召南·鹊巢维鹊有巢①,维鸠居之②。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③。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④。

之子于归,百两将之⑤。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⑥。

之子于归,百两成之⑦。

注解:①(维鹊有巢)维,语助词,无实义。

鹊,喜鹊。

②(维鸠居之)鸠,斑鸠。

居,侵占。

③(百两御之)两,同“辆”。

御,迎接。

④(方)占有。

⑤(将)陪送,护卫。

⑥(盈)满.⑦(成)完成。

这里指结婚礼成。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①夭夭:桃花怒放的样子。

②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华:同花。

③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④宜:和顺、亲善。

⑤蕡:肥大。

有蕡即蕡蕡。

⑥蓁:叶子茂盛。

1.对诗中有关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之子于归”指姑娘新婚出嫁,找到了归宿。

B.“百两御之”指迎亲的车队数量之多,可见其富有。

C.“宜其室家”祝愿新郎新娘有美好的生活。

D.“宜其家人”是指新娘应该能适应新的家庭生活。

2.对两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鹊巢》是一首凄苦悲怨的弃妇诗。

B.《桃夭》是一首欢乐祥和的颂婚诗。

C.两首诗在结构上都是重章复唱,各章节所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

D.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兼起兴的手法,显得生动而有情趣。

3.按要求指出两诗中的比喻含义:“鹊”喻指_____,“鸠”喻指________;“桃华”喻指_____,“桃实”喻指_____,“桃叶”喻指_____。

4.由于两诗的流传影响,后来衍化出了两个使用很广的成语,请写出这两个成语并解释其常用义。

《鹊巢》的成语:《桃夭》的成语:2,找出下面句子的词类活用情况士贰其行二三其德夙兴夜寐雨雪霏霏3,对《石头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写石头城险要的形势,“故国”指石头城,暗示出对历史人事的评价:“六朝统治者利用地形来建立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可谓煞费心机。

高中语文第5课《诗经》两首(氓、采薇)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第5课《诗经》两首(氓、采薇)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第5课《诗经》两首(氓、采薇)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找出通假字岁亦莫止彼尔维何彼路斯何2,赏析《卫风·氓》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从表达方式上看,是一首什么词?采用第几人称叙事抒情的?2、我们现在是21世纪的中学生,能理解距今2600年前的爱情?思考:(1)词歌中有没有不懂的字词句?(2)歌写“氓和我”如何恋爱?如何结婚?(3)概括婚恋双方的举动,反映什么情感或性格。

3、3-5章没有一字提及婚后的幸福生活,而是写婚后“氓”的变心,我的痛苦。

思考:(1)“氓”变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印证第一章哪些词句?(2)“我”有没有过错?(3)“氓”有没有责任心?(4)“我”痛苦是不是仅仅来自变心的丈夫?(5)“我”的痛苦生活得出什么教训?4、阅读最后一章思考:(1)我对这个薄情的丈夫是不是乞求?何处可以看出?反映她性格另一面?(2)“我”与丈夫离异后会不会有幸福生活?5、“我”的形象相当感人,靠那些艺术手法?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组是:A.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本想和你白头到老,现在这种想法使我十分痛苦B.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君王要发兵了,修理好我的武器,和你一起上战场。

C.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婚期就订在秋天吧。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放牧归来送草芽,草芽美丽又稀奇。

4,《诗经》是我国_________总集,共_____篇,故又称“ ____”;其“六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国风”开创了我国________________的风格的优秀传统。

5,关雎》的前四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选出对这四句诗翻译正确的一项:()A.呱呱叫着的雎鸠,在河中的沙洲上。

那漂亮娴静的姑娘啊,君子特别喜欢去追求。

B.关了很久的雎鸠,一飞飞到河中的沙洲上。

那漂亮娴静的姑娘啊,是君子好的配偶。

C.呱呱叫着的雎鸠,在河中的沙洲上。

诗经两首(氓、采薇)达标检测

诗经两首(氓、采薇)达标检测

《诗经》两首检测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愆期(qiān)垝垣(huán)孔疚(jiù)尔卜尔筮(shì)熏陶渐染(jiān)B、涉淇(qí)夙兴夜寐(sù)咎言(jiū)自我徂尔(cù)匪夷所思(fěi)C、不遑(huánɡ)象弭(mǐ)归聘(pìn)雨雪霏霏(yù)风靡一时(mí)D、桑葚(shèn)棠棣(dì)嗟叹(jiē)咥其笑矣(diē)载歌载舞(zài)2.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A.①⑤B.②⑥C.③⑧D.④⑦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A.何以知之B.何陋之有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内心痛苦的样子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6.下列句子中无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7.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竭我盈,故克之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8.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③三岁为妇,靡室劳矣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采薇课堂检测题

采薇课堂检测题

采薇课堂检测题采薇课堂检测题《采薇》一诗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犭严狁之故( )( ) 不遑启居( ) 我戍未定( )王事不盬( ) 小人所腓( ) 靡使归聘(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望风披糜忧心忡忡即来之,则安之世外桃园B.糜糜之音纵横驰聘弥天大谎人才辈出C.兵荒马乱戍马倥偬仓遑逃窜箭拔弩张D.寻物启事莫名其妙沧桑巨变山清水秀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问候C.行道迟迟:很晚D.戎马既驾,四牡业业:高大的样子4.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C.彼尔维何/彼路斯何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填空1、《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 ”)或“诗三百”,《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 )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诗经》主要收集了( )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3、《诗经》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故可以说《诗经》奠定了我国诗歌( )传统。

4、《诗经》“六义”是指( )与赋比兴。

5、《采薇》是属于《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中( )部分的。

二、选择1.《诗经》的作者是( )A.贵族B.平民C. 各个阶层人士D. 士人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这主要是根据( )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A.作者B.地域C.内容D.音乐3、《采薇》诗中没有表现的思想感情倾向是( )A.对周天子的愤怒B.对战争的厌恶C.对和平的向往D.思乡自伤之情4、《诗经》收录了大致是( )时期的作品。

A、夏代B、先秦C、周初至春秋中叶D、东周5、下列几项与《采薇》中“薇”意义完全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A.时间B.气节情志C.饮食D.音乐三、简答1、以你所熟悉的《诗经》篇章说一说什么是赋比兴。

高中语文 41 诗经 采薇限时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41 诗经 采薇限时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诗经》两首之《采薇》时间:30分钟分值:30分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望风披糜忧心忡忡即来之,则安之世外桃园B.糜糜之音纵横驰聘弥天大谎人才辈出C.兵荒马乱戍马倥偬仓遑逃窜箭拔弩张D.寻物启事莫名其妙沧桑巨变山清水秀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问候C.行道迟迟..:很晚D.戎马既驾,四牡业业..:高大的样子3.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3分)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C.彼尔维何/彼路斯何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4.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

《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8分)秦风·兼葭蒹葭苍苍①,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②从之,道阻且长;溯游③从之,宛在水中央。

兼葭凄凄,白露未晞④。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⑤,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⑥;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⑦。

兼葭采采,白露未已⑧。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⑨。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⑩;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⑾。

【注释】①苍苍:茂盛的样子。

下文“凄凄(同‘萋萋’)”“采采”都与“苍苍”的意思相同。

高中语文 第4课《诗经》两首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4课《诗经》两首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4课《诗经》两首一、知识积累与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垝垣./恒.信卜筮./吞噬.夙.兴夜寐/风餐露宿.B.愆.期/繁衍.咎.言/内疚.熏陶渐.染/防微杜渐.C.不遑./仓皇.桑葚./甚.至风靡.全球/萎靡.不振D.象弭./弥.补腓.骨/绯.红载.笑载言/厚德载.物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愿,请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体:卜筮的卦象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遂:顺心,满足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宴:宴会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下面各句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不见复关,泣涕涟涟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匪来贸丝,来即我谋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之耽兮,不可说也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

,。

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

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①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②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③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④《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⑤《诗经》是按《风》《雅》《颂》三部分编辑的⑥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A .④①②③⑤⑥B .②④①⑥⑤③C .①⑥②⑤③④D .③④①⑤②⑥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人教版】必修二《诗经》两首(氓采薇)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必修二《诗经》两首(氓采薇)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士也罔.极(wú)渐.车帷裳(jiān)夙.兴夜寐(sù) 靡.室劳矣(mǐ)B.咥.其笑矣(xì) 隰则有泮.(pàn)岁亦莫.止(mù) 淇水汤.汤(shānɡ)C.载.饥载渴(zǎi) 体无咎.言(jiù)自我徂.尔(cú) 信誓旦.旦(dàn)D.匪我愆.期(qiān) 乘彼垝.垣(ɡuǐ)象弭鱼服(mí) 雨.雪霏霏(yù)项,“罔”应读“wǎnɡ”;C项,“载”应读“zài”;D项,“弭”应读“mǐ”。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躬:自身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D.我戍未定,靡使.归聘使:使者项,使:指使、委托。

3.下列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狁孔棘项,“二三”,数词用作动词;B项,“雨”,名词用作动词;D项,“日”,名词作状语。

4.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

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

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

“尔”不同,两个“彼”不同。

“尔”都是代词,代指“你”。

第一个“彼”,代词,指“那”;第二个“彼”,代词,指“对方、他们”。

5.比较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C.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③与④意思也不同。

句的“言”是动词,说;②句的“言”是名词,预兆。

③④两句的“靡”意思都是“无,没有”。

二、延伸阅读6.补写出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

(1),。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氓》《采薇》 检测试题 含答案

《氓》《采薇》 检测试题 含答案

《氓》《采薇》基础检测题100分1.下列“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氓之蚩蚩 \②桑之未落\③士之耽兮④女之耽兮⑤桑之落矣⑥总角之宴⑦静言思之⑧送孟浩然之广陵⑨夫晋,何厌之有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⑨⑩\⑧C ①②\③④⑤\⑥\⑧\⑦⑨⑩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⑨\⑧⑩答案 D①氓之蚩蚩 \\②桑之未落\③士之耽兮④女之耽兮⑤桑之落矣主谓间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助词,的。

⑥总角之宴⑦静言思之代词,代那件事,指自己不幸的遭遇。

(或释为:助词,无义。

)⑧⑩动词往、到⑨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翻译2、下列句子所含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答案D 【夙兴夜寐】夙:在早晨,夜:在夜里名词作状语【士贰其行】贰:使……不专一使动用法【二三其德】二三:使……三心二意使动用法【三岁食贫】贫:贫苦的生活形容词作名词.其黄而陨:黄,名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士贰其行:贰,数量词作动词,“有二心”. 【士贰其行】贰:使……不专一使动用法【二三其德】二三:使……三心二意使动用法.二三其德:二三,数量词作动词,“经常改变”. . 三岁食贫:贫,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函名词作状语籍名词作动词3.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A.何以知之 B.何陋之有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答案】 C C句属于正常语序,无宾语前置现象。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内心痛苦的样子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答案】 A “孔”意为“很”。

5.下列句子中无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答案】 C A项“二三”数词活用为动词;B项“雨”名词活用为动词;D项“日”名词作状语。

高中语文第5课《诗经》两首(氓、采薇)专项测试同步训练881

高中语文第5课《诗经》两首(氓、采薇)专项测试同步训练881

高中语文第5课《诗经》两首(氓、采薇)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氓(meng)之蚩蚩(cici) 静女其姝(shu) 修我矛戟(ji) B.静女其娈(luan) 乘彼垝(gui)垣与子同泽(ze)C.夙(su)兴夜寐(mei) 隰(xi)则有泮(pan) 贻(tai)我彤管D.洵(sun)美且异无与士耽(dan) 渐(jian)车帷裳(chang)2,对下列古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A.“无边落水萧萧下”(《登高》),写出冬季万物萧条,令人感到凄凉。

B.“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这句颂扬诸葛亮对刘备、刘禅父子两代的耿耿忠心。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这两句借庄周化蝶和望帝化杜鹃为比,意在说明往事如梦幻,远大抱负和美好理想化为云烟。

D.“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以拟人的手法写潮,更衬托出城池的荒废。

3,选出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潦倒(贫困失意)开济(开创和扶助)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B.瑟(一种弦乐器)女墙(指城上的矮墙)频烦(犹“频繁”,连续多次)C.故国(旧的国家)竹喧(竹林中传来喧闹声)浣女(浣沙的姑娘们)D.暝(天黑)淮水(秦淮河)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4,对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A.首句实写客中寒食景色,尾句遥念故园寒食景色,一起一收紧扣诗题。

B.“独”字是“空”字的延伸,又是“想”字的伏笔,“想”由“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二字对全诗有穿针引线的作用。

C.第三句居全诗主位,借景抒情,运笔曲折而含蓄。

D.尾句景中见情,透露了诗人的归思,表达了对诸弟和故园的思念。

5,下列诗词文集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剑南诗稿》②《侠客行》③《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④《李义山诗集》⑤《秋浦歌》⑥《登高》⑦《示儿》⑧《书愤》⑨《山居秋暝》⑩《行路难》A.王维:②⑤⑨B.陆游:①⑦⑧C 李商隐:③④⑩D.杜甫:③⑥⑧6,儒家经典的“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著作,“五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部著作。

高中语文 第14课《诗经》两首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14课《诗经》两首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第14课《诗经》两首同步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氓.之蚩蚩(mánɡ)静女其姝.(shū)匪我愆.期(y n)B.静女其娈.(luán) 乘彼垝.垣(ɡuǐ) 尔卜尔筮.(shì)C.夙.兴夜寐(sù) 隰则有泮.(pàn) 贻.我彤管(yí)D.洵.美且异(xún) 无与士耽.(dān) 渐车帏裳.(chánɡ)解析“氓”应读“ménɡ”,“愆”应读“qi n”。

答案 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4分) A.体无咎言夙兴夜寐嗜草乘彼垝垣B.糜室劳矣城隅彤管踟蹰C.自我徂尔有炜洵美于嗟鸠兮D.泣涕涟涟送子涉骐晏晏帏裳解析A.“嗜”应为“蓍”;B.“糜”应为“靡”;D.“骐”应为“淇”。

答案 C3.下列各句,全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4分)①既见复关,载笑载言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③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④桑之落矣,其黄而陨⑤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⑦彤管有炜,说怿女美⑧女也不爽,士贰其行[A.①④⑦B.②⑤⑧C.③⑥⑧ D.③⑤⑦解析②“说”通“脱”;③“于”通“吁”,“无”通“毋”;⑤“泮”通“畔”;⑥“爱”通“薆”,“隐藏”之意,“见”通“现”;⑦“说”通“悦”,“女”通“汝”。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4分)A.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期..B.将子无怒,秋以为C.女也不爽..顿丘..,士贰其行D.送子涉淇,至于解析B项“以为”是“以之为”,省略句,意思是“把它作为”。

C项“不爽”是“没有差错”的意思。

D项“至于”在这里是“到”的意思。

答案 A5.《诗经》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4分)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B.河水清且涟猗C.忧心烈烈,载饥载渴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解析C项是“赋”,其余为“兴”。

诗经两首(氓、采薇)达标检测

诗经两首(氓、采薇)达标检测

诗经两首(氓、采薇)达标检测《诗经》两首检测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愆期(qiān) 垝垣(huán)孔疚(jiù)尔卜尔筮(shì)熏陶渐染(jiān)B、涉淇(qí)夙兴夜寐(sù)咎言(jiū)自我徂尔(cù)匪夷所思(fěi)C、不遑(huánɡ)象弭(mǐ)归聘(pìn)雨雪霏霏(yù)风靡一时(mí)D、桑葚(shan)棠棣(dì)嗟叹(jiē)咥其笑矣(diē)载歌载舞(zài)2.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A.①⑤B.②⑥C.③⑧D.④⑦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A.何以知之B.何陋之有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内心痛苦的样子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6.下列句子中无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7.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竭我盈,故克之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8.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③三岁为妇,靡室劳矣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相同。
B.(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C.(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相同。
D.(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是语助词。
7.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饥载渴”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阅读《诗经·伐檀》一诗,回答8~10题。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10.C(提示:“觉醒”不恰当)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6~7题。
采 薇 (《诗经 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①。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②。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衷。
[注释]①依依:柳条柔弱随风不定之貌。②霏霏:雪飞貌。
6.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A.重复“伐檀”、“伐辐”、“伐轮”,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重复“县貆”、“县特”、“县鹑”,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重复“不素餐”、“不素食”、“不素飧”,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___。
9.《诗经》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围墙,遥望那复关(来的人)。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如在早晨,没想到你会变心。
4.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黑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1)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D.爱而不见(xiàn)将子无怒(jiāng) 犹可说也(yuè) 自牧归荑(kuì)
2.下列加黑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无与士耽(沉溺、迷恋) 女也不爽(差错)
B.总角之宴(欢乐) 言笑晏晏(和顺温柔的样子)
C.匪我愆(延误)期 静女其姝(美丽)
D.夙兴夜寐(早晨)爱而不见(喜欢)
3.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人教新课标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诗经两首 氓 采薇》同步测试2
选择题
1.下列加黑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氓之蚩蚩(chī) 乘彼垝垣(huán) 说怿女美(yì)
B.尔卜尔筮(shì) 其水汤汤(tāng) 靡有朝矣(zhāo)
C.匪我愆期(qiān) 于嗟女兮(jiē) 渐车帷裳(cháng) 体无咎言(jiù)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8.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说明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A.荑,洵且美异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10.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反映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B.这首诗每段的三四句,是奴隶们对不劳而食的奴隶主发出的愤怒质问。
C.这首诗每段的末句,表现了奴隶对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感叹,标志着奴隶们的初步觉醒。
D.这首诗采用了“赋”与“兴”相结合的手法,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刺贪”的主题。
答案与提示
1.C 2.D 3.D
4.A 5.D(提示:“全部都是四言诗”错)
6.B(提示:“霏霏”是形容雪下得很大)
7.A(提示:这首诗没有运用起兴的手法)
8.奴隶们劳动的辛苦 奴隶主的不劳而获 对奴隶主不劳而获的讽刺
9.C(提示:其余为“兴”,C是“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