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分析

合集下载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是上海世博会展馆群中一处景点,位于黄浦江畔,占地面积约600
多万平方米。

作为世博会的遗产,后滩公园是上海市政府借助世博会机遇开展城市更新的
重要项目之一。

后滩公园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获得了广大市民的认可。

公园规划创新,结合了传统、
现代、自然和文化元素,展示了上海在世博会期间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公园内有不少纪
念碑和雕塑,如五星红旗和上海世博会会徽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繁荣和进步。

后滩公园的建筑和景观设计极具观赏性。

公园内有多个主题花园,如中国园、国际园、城市生态园等,每个花园都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公园内还有一座露天音乐喷泉,每天晚
上都有音乐喷泉表演,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

后滩公园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娱乐设施。

公园内有一个大型运动场,足球场
和篮球场等体育设施,供市民进行各类户外运动。

公园内还有迷宫花坛、游乐设施和露天
剧场,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后滩公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公园内缺乏一些基础设施,如厕所和餐饮店等,给
游客带来了不便。

由于公园规模较大,游客往往需要长时间步行才能够游览完整个公园,
给游客的体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公园管理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乱扔垃圾、乱涂乱画等
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力度。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作为上海世博会的遗产,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极具观赏性的建筑
景观赢得了广大市民的认可。

虽然公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不断完善和提升管理水平,
相信后滩公园将会成为上海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成为举办世博会的地点,是一个以生态环境和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城市公园。

它囊括了独特的生态景观、创新科技展示和城市休闲娱乐功能,成为了上海市民和游客们的休闲胜地。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的特色和魅力。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以其独特的生态景观而闻名。

公园内有大片的湿地和芦苇荡,还有多处人工湖泊和小溪。

这些自然景观成为天然的生态屏障,起到了调节城市气候、防治风沙、净化空气的作用。

公园内还有植被茂盛的草坪和郁郁葱葱的树木,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郊游健身的理想场所。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宁静和舒适,远离繁忙的城市生活,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还是一个集科技创新展示和体验交流为一体的场所。

公园内建有世博馆、科技馆和公共科技服务中心,这些展馆和中心为市民和游客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国内外科技创新成果的平台。

无论是科技展览、科普活动、还是科技产品体验,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尤其是在世博馆,游客们可以通过互动展示和多媒体演示,全面了解世博会的理念和精神,感受到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是一个集城市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公园。

公园内有大片的绿地和湖泊,供人们散步、垂钓、骑行、草坪野餐等各种休闲活动。

公园还有专门为孩子们设置的儿童乐园、亲子活动中心,提供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游乐空间。

在公园的音乐喷泉和露天舞台,还时常举办各种文艺演出和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

无论老少,无论是夏日的炎炎烈日,还是秋风乍起,人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休闲乐趣。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以其独特的生态景观、科技创新展示和城市休闲娱乐功能而备受市民和游客们的喜爱。

公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游客量过大时公园管理不足等等。

但相信随着城市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公园管理的不断完善,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会变得更加美好,成为更多市民和游客们的“城市绿肺”和“休闲胜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是一座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占地面积约3000亩,毗邻黄浦江,紧邻世博园区,是上海世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世博会留下的重要遗产,后滩公园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世博文化,打造了一个集自然景观、休闲娱乐、文化艺术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现代城市公园,备受市民和游客青睐。

后滩公园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

公园紧邻黄浦江,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园内有人工湖、湿地、河道等丰富多样的水体景观,打造了宛如城市绿洲般的景观,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在这里,游客可尽情欣赏江水悠悠,绿草如茵,花香四溢,感受浦东新区独特的滨江生态风光。

后滩公园融合了现代都市文化和世博文化,展示了当代上海城市的风采。

公园内有大量的雕塑、景观艺术作品,其中不乏世博文化的遗迹,展示了世博会给上海带来的独特文化影响。

公园还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展览和活动,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上海的现代都市气息,了解上海的城市变迁,同时也能感受到世博会给上海带来的文化盛宴。

后滩公园作为城市休闲娱乐的胜地,拥有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设施,满足了市民和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公园内设有亲水码头、游船码头等水上交通设施,游客可以乘船游览黄浦江的美景;公园还有开放式草坪、儿童游乐设施、户外健身器材等多种娱乐设施,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游客前来享受。

在这里,大家可以尽情放松身心,感受城市繁忙之外的宁静与快乐。

值得一提的是后滩公园的生态环境和生态保护措施。

公园内有大片湿地生态区,吸引了众多候鸟栖息和繁衍,成为市民了解自然生态、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场所。

公园科学规划,注重绿化和绿色交通,积极推行垃圾分类、节水节电等环保措施,努力打造生态友好型公园。

后滩公园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优秀的生态环境,成为市民和游客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绝佳去处。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是一座集自然景观、文化艺术、休闲娱乐和生态保护为一体的城市公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分析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分析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建设了很多口惠而实不至的项目,而后滩公园则是本届世博会真正的绿色成就之一。

这个位于上海浦东区黄浦江沿岸14公顷的景观项目被评为201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综合设计类最高奖——杰出设计奖(2010 ASLA Awards - Excellence of Design )。

评委会称其设计“有力而精致(Powerful and Exquisite)”位于欧洲展馆和黄浦江之间的这块长条状的地块,曾是上海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污染纵横、毫无生机的棕地。

而如今这里成了野生生物的天堂、天然的洪水控制系统和都市田园。

该公园由俞孔坚领衔的中国设计公司——土人设计进行设计。

他的团队撕下黄浦江岸原有的水泥防洪堤,代之以只需少量维护的一系列松散的生态友好型的岩石作为防范上海遭受洪水的高效系统。

“我们希望尽可能多地使用可持续材料,”俞教授告诉我们。

“后滩公园中的栈道完全取材于竹子,而对于从旧场地的工业建筑拆下的材料,我们也予以回收并整合到了各种新的建筑里”。

黄浦江的水质是劣5类,中国最差的水质。

通过叠瀑墙、梯田和引入低维护、生长期短的芦苇、玉米、水稻和荷花等湿地植物这些自然过程的净化,如今后滩公园沿岸的水质已经达到了3类。

这就意味着每天有240 0立方的水经过后滩公园的净化处理可被作为非饮用水安全地用于世博会的各个地方。

这种利用自然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较之传统方法可节约50万美元。

后滩公园的农作物随季节轮换着生长,目前这里向日葵灿烂地盛开、水稻也在吱吱地钻出地面。

“这里成了野生物种的避难所,”俞教授说。

“如今,成群结队的鸳鸯和乌龟在黄浦江安了家,而等到世博会落下帷幕时这里将会有更多物种,因为这里的生境将不断改善并持续生长。

”简介:后滩公园以一种生命系统的姿态证明了生态基础设施可为社会和自然提供一种新型的生态水治理和雨洪调控方式。

这一独特的、生产性的、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并展现未来生态文明的后工业景观设计是以低管理成本、高收效景观为基础的新美学的一曲赞歌。

从滨水公园的景观利用角度分析上海后滩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特点

从滨水公园的景观利用角度分析上海后滩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特点

从滨水公园的景观利用角度分析上海后滩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特点
上海后滩湿地公园位于黄浦江畔,是规划建设中的城市公园,目前已初步建成部分区域并开放。

从滨水公园的景观利用角度分析,上海后滩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水景构造特色鲜明:上海后滩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重点突出水生态。

作为城市内陆湿地的代表,公园的设计充分利用黄浦江水环境和现有自然景观,在整个公园布局中处处可见水景构造,如人工湖、水系廊道、滨水步道、游泳池等。

2. 生态环境维护:设计中注重生态环境维护,遵循保持自然与人工良好的平衡原则。

公园的孕育和依托于城市地域,必须考虑和处理城市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对水体保护、完善湿地水文生态系统、增强绿地质量等问题有完善的设计方案。

3. 人性化设计理念:公园设计中考虑了人性化的方面,如景观路径的隐秘性和视觉层次感、场馆与休闲设施的满足功能性及美学等。

同时还以公共服务保障意识为主导,施工过程中优先保障业主的生活与工作期望,在尊重居住条件和不能占用公共资源的原则下规划业主公共服务网点及服务中心。

4. 功能齐全:公园规划设计中注重满足公共多元化需求,配套立体公共设施如停车场、游乐场、运动场等场馆设施。

同时还配备了各种服务设备如无线网络等,满足市民在休闲、娱乐、运动、生活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

总体来说,上海后滩湿地公园绿地设计注重达成城市与生态共生的目标,突出城市湿地绿道设计理念,为市民提供集休闲、文化、环保为一体的园林景观空间。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是上海市黄浦区的一个大型城市公园,位于上海世博园区的东部,占地面积达到1000多亩。

作为上海市内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以其宽广的绿地、丰富多彩的植被和独特的设计风格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游玩观光。

公园内有各种各样的场馆和设施,包括游乐设施、运动场地、湖泊和人工河流等,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是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的开放时间为每天早晨6点到晚上10点,入园免费,非常适合全家人或朋友一起前来游玩。

由于公园内绿化率极高,春季到来时,桃花、樱花、玉兰花等各种花卉竞相绽放,香气四溢,游客可在花海中尽情徜徉,享受盎然的春意。

夏季时,公园内的草坪成为了市民避暑纳凉的好去处,人们或踏青或野餐,或在湖边嬉戏,感受大自然的清凉。

秋季时,公园内的树木叶子变红,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景象,走在林荫小道上,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在冬季,公园会有冬令营地和滑冰场等活动,让游客在这个季节也能尽情享受户外乐趣。

公园内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雕塑和艺术作品点缀其中。

在湖畔树林间,游客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精美雕塑,这些雕塑或是传统的中国风格、或是抽象的现代风格,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公园内还设有多个主题花园,如月季园、菊花园、牡丹园等,每到花开季节园内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美景,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

公园还设有许多适合家庭亲子同乐的游乐设施,如旋转木马、蹦床、攀岩墙等,让孩子们能够在玩乐中锻炼身体,享受快乐。

在公园内,游客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休闲运动场地,如篮球场、网球场、足球场等,供市民进行运动锻炼,也是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公园还设有成年人健身区和老年人健身区,供市民进行身体锻炼,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身着运动服的人们在晨练、跑步、打球,也可以看到老年人们在花园里悠闲地散步,享受舒适的生活。

公园内的人工湖泊和河流也是公园的一大亮点。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的艺术考察报告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的艺术考察报告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的艺术考察报告一、前言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是一处集自然生态、文化历史和艺术创意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本报告旨在对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内的艺术元素进行考察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公园。

二、景观设计1. 湿地花坛在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内,有许多花坛点缀其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湿地花坛。

这些花坛采用了湿地植物进行布置,不仅美观大方,还能够起到净化空气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2. 互动艺术装置在公园内还有许多互动艺术装置,例如“水母”、“蝴蝶”等。

这些装置都采用了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设计制作,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也注入了现代时尚感。

游客可以通过与这些装置互动来感受到不同寻常的艺术魅力。

3. 水景公园内的水景设计也非常出色,例如“水墨长廊”、“水下花园”等。

这些设计都充分利用了水的特性,通过形态和流动展现出了不同的意境和美感。

在这些水景中漫步,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三、艺术表演1. 音乐喷泉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内最著名的表演便是音乐喷泉。

每到夜晚,游客们便会聚集在音乐喷泉前欣赏这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喷泉根据音乐旋律变换不同颜色和形状,配合灯光效果呈现出绚烂多彩的画面。

2. 舞台表演公园内还有许多舞台表演,例如街舞、杂技、魔术等。

这些表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为公园增添了不少生气。

四、文化历史1. 世博遗址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是上海世博会的遗址,保留了不少世博会的建筑和装置。

这些建筑和装置充分展现了当时的科技水平和人类智慧,也是上海城市文化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滨江文化公园位于黄浦江畔,是上海滨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公园内可以看到许多与滨江文化相关的景观和建筑,例如“龙舟”、“渔船”等。

这些元素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够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上海滨江文化。

五、总结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是一处集自然生态、文化历史和艺术创意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旁,是2002年世博会的遗址。

该公园占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上海市内最大的城市滨水公园之一。

它以独特的设计和美丽的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城市居民。

世博后滩公园的设计非常引人注目。

公园在改造之前是一个废弃的码头,通过设计师用心创造,将过去阴暗沉闷的景观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绿色和美丽的公园。

公园内有大片的绿地、花坛和竹林,让人感到亲近大自然。

公园还拥有一个人工湖和几座小桥,与周边的建筑物和绿树形成了互动,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和谐的环境。

世博后滩公园的景观非常美丽。

公园里有许多漂亮的花坛,四季都会有花儿开放。

每当春季来临,公园内的樱花盛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夏季,公园里的荷花池中荷花盛开,景色宜人。

秋季,公园里的枫树叶变成金黄色,是拍照的好时机。

冬季,公园里也有一些花朵和绿色的景观,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无论季节如何变化,世博后滩公园都能给人带来美丽的景色和愉悦的心情。

世博后滩公园的设施完善,为游客提供了多种娱乐和休闲方式。

公园内有一条宽阔的环湖长廊,游客可以在此散步或慢跑。

公园还有一个儿童游乐区,供孩子们玩耍。

公园内还有一些文化设施,如艺术展厅和音乐喷泉,为游客提供了一种艺术和文化的体验。

而公园周边还有一些商业设施和餐馆,为游客提供了便利。

世博后滩公园是一个适合休闲和放松的场所。

公园内有许多长椅和露天座位,游客可以坐下来休息,享受美丽的景色。

公园内还有一些户外健身器材,供游客锻炼身体。

公园内没有大型游乐设施和游客密集区域,所以相对较为宁静,适合人们远离城市喧嚣,享受大自然。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以其独特的设计、美丽的景观和完善的设施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城市居民。

在这里,人们可以放松身心,欣赏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无论你是想散步、跑步、娱乐还是休闲,世博后滩公园都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平常日还是周末,这里都值得一去。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分析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分析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建设了很多口惠而实不至的项目,而后滩公园则是本届世博会真正的绿色成就之一。

这个位于上海浦东区黄浦江沿岸14公顷的景观项目被评为201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综合设计类最高奖-—杰出设计奖(2010 ASLA Award s - Excellence of Design ).评委会称其设计“有力而精致(Pow erful and Exquisite)"位于欧洲展馆和黄浦江之间的这块长条状的地块,曾是上海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污染纵横、毫无生机的棕地。

而如今这里成了野生生物的天堂、天然的洪水控制系统和都市田园。

该公园由俞孔坚领衔的中国设计公司—-土人设计进行设计.他的团队撕下黄浦江岸原有的水泥防洪堤,代之以只需少量维护的一系列松散的生态友好型的岩石作为防范上海遭受洪水的高效系统。

“我们希望尽可能多地使用可持续材料,”俞教授告诉我们。

“后滩公园中的栈道完全取材于竹子,而对于从旧场地的工业建筑拆下的材料,我们也予以回收并整合到了各种新的建筑里".黄浦江的水质是劣5类,中国最差的水质。

通过叠瀑墙、梯田和引入低维护、生长期短的芦苇、玉米、水稻和荷花等湿地植物这些自然过程的净化,如今后滩公园沿岸的水质已经达到了3类.这就意味着每天有2400立方的水经过后滩公园的净化处理可被作为非饮用水安全地用于世博会的各个地方。

这种利用自然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较之传统方法可节约50万美元。

后滩公园的农作物随季节轮换着生长,目前这里向日葵灿烂地盛开、水稻也在吱吱地钻出地面。

“这里成了野生物种的避难所,”俞教授说。

“如今,成群结队的鸳鸯和乌龟在黄浦江安了家,而等到世博会落下帷幕时这里将会有更多物种,因为这里的生境将不断改善并持续生长。

”简介:后滩公园以一种生命系统的姿态证明了生态基础设施可为社会和自然提供一种新型的生态水治理和雨洪调控方式.这一独特的、生产性的、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并展现未来生态文明的后工业景观设计是以低管理成本、高收效景观为基础的新美学的一曲赞歌。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湿地公园设计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湿地公园设计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湿地公园设计2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的规划范围是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的浦明路沿黄浦江一侧所有用地。

会后后滩湿地公园用地总面积为18.2公顷。

此方案的设计特色为“一条蓝带串起的四种文明”。

其中,“蓝带”为三带一区、三场九园、步道网络形成的总体结构;“四种文明”为“滩”的回归、五谷禾田、工业遗存、后工业生态文化。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湿地公园的设计面临六大问题和挑战:第一大问题,后滩地区保有上海市区、黄浦江边仅有的一块天然湿地,它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目睹着黄浦江畔农耕经济的兴衰起落,如何遵从生态设计原则、秉承场地文脉、满足多重体验需求?第二大问题,如何保护、恢复与重建生态湿地?第三大问题,世博会期间人流量特大且集中,设计日流量为40万人次,高峰日流量60万人次,极高峰日流量80万人次。

而场地内的合理容量在2.66万人,极限容量在3.78万人,且场地南部临接世博园区西入口人流等候广场,场地中部的水门码头是世博园南区唯一的水上门户,场地东部则联系世博园区中心绿地,如何解决世博期间人流等候与疏散问题?第四大问题,依据世博园区总体规划的防汛设计要求,防汛墙的设计标高为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6.7米。

而黄浦江的平均潮位为2.24米,平均高潮位3.29米,平均低潮位1.19米,防洪标准与黄浦江水位之间的高差多达 5米左右,如何解决场地千年一遇防洪标准与湿地之间的高差问题?第五大问题,世博会期间和会后场地的功能定位发生了变化:会时的功能定位偏向于安全疏散、游憩等候等功能的世博绿地,会后则突出湿地保护、湿地生态的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等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

如何满足会时与会后场地的双重需求?第六大问题,如何运用现代理念和先进技术营建后滩湿地公园?为综合解决以上六大问题,提出以下六大设计对策:第一大设计对策:四种文明串写场地脉络。

方案采用立体分层布局的方式,以后滩地区发展的时间脉络、空间背景和场地禀赋作为线索,将湿地公园分为湿地生态景观层、农耕文明景观层、工业文明遗存层和后工业文明体验层四个功能层次,由此叠加形成场地的总体功能布局。

浅析上海后滩湿地公园

浅析上海后滩湿地公园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相霜浅析上海后滩湿地公园摘要:上海后滩湿地公园是由俞孔坚教授带领土人景观团队设计完成的一大力作,作为上海世博园重要景观绿地。

最终建成为解决当下中国乃至世界的湿地环境设计提供一个成功的案例参考。

关键词:湿地公园;土人景观;植物1简介上海后滩湿地公园服务于上海世博会,结束后作为上海的公共绿地供市民使用。

公园东至打浦桥隧道的浦明路沿黄浦江,南临世博园区新建浦明路,西至倪家浜,北望卢浦大桥,位于“2010上海世博园”区的西端,是呈狭长状的滨江地带,总用地14公顷。

公园建成前工业污染严重,重新进行景观设计,改造成为水体具有自我循环净化的城市公共景观绿地。

巧妙结合原场地湿地属性与旧工业钢铁元素,充分开发利用原始湿地景观是世博环境设计的亮点,充分展示世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后滩公园的水体净化是通过自然生态运行可以完成,日后无需使用人力物力去操纵,这种新的湿地公园管理模式成为今后湿地公园建设的模范。

上海后滩湿地公园建于2007年初,2009年建成,历时两年半。

起初是钢铁厂和后滩船舶修理厂所在的地方,保留黄浦江边原有的江滩湿地部分,在此基础上对江边水泥护岸和后滩码头进行景观改造和植物配置。

整个后滩湿地公园的江边植被都是适宜生长的本土物种,体现“滩”的回归。

在湿地的基础上,选择种植江南四季作物,采用乡间梯田的灌溉方式,因地制宜巧妙的解决了场地高差问题,同时可储水。

水面层层清澈见底,台阶流水潺潺。

遥望高楼,行走于园中小径,唤起居住于大都市市民对乡土农业文明的回味,都市人与土地间产生 了微妙联系。

彰显沧桑岁月痕迹的生锈钢板,折叠成雕塑小品,在地面伸展延长,不同角度的框景。

木栈道与钢铁衔接,交错且富有韵律感,园中地面铺装变得丰富。

园中还有一条狭长的幽径,行走在草坪上排列有序的汀步,两旁种植着高高的乔木,一侧是隐约可现的江岸风光,一侧是园内整齐的树阵,行走在极其幽静的围合小路。

上海后滩湿地公园功能分区

上海后滩湿地公园功能分区

上海后滩湿地公园功能分区摘要:一、引言1.上海后滩湿地公园概述2.功能分区的重要性二、功能分区规划1.生态景观区2.文化展示区3.休闲活动区4.湿地净化区5.生态保护区三、各功能分区详细介绍1.生态景观区: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结合,提供丰富的视觉效果2.文化展示区:展示场地历史与文化,增强游客认知3.休闲活动区:提供各类休闲设施,满足游客娱乐需求4.湿地净化区:采用人工湿地系统,实现水净化和生态修复5.生态保护区:保护原有湿地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四、功能分区对公园整体价值的提升1.生态价值2.社会价值3.经济价值五、结论1.功能分区在上海后滩湿地公园中的重要作用2.公园未来发展展望正文:上海后滩湿地公园位于黄浦江东岸,占地18公顷。

公园规划设计秉承生态、人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巧妙地将自然与人工相结合,成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

功能分区作为公园规划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公园的整体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言上海后滩湿地公园原为钢铁厂和船舶修理厂所在地,经过精心设计,改造成为了一个集生态、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

功能分区旨在优化公园资源配置,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提升公园的整体品质。

二、功能分区规划1.生态景观区:位于公园核心区,占地14.2公顷。

保留了原有的江滩湿地、柳树和芦苇群落,为多种鸟类提供栖息地。

同时,改造了水泥硬化防洪堤,形成了生态型的江滨潮间带湿地。

2.文化展示区:位于公园西侧,展示场地的历史与文化,让游客了解公园的深厚底蕴。

3.休闲活动区:位于公园中部,提供了各类休闲设施,如自行车道、漫步道、亲水平台等,满足游客的娱乐需求。

4.湿地净化区:采用人工湿地系统,实现河水净化和生态修复,提高了公园的生态价值。

5.生态保护区:位于公园东部,保护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三、各功能分区详细介绍1.生态景观区:以自然景观为主,结合人工景观,为游客提供丰富的视觉效果。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是上海市黄浦区新成立的一座城市综合性公园,位于黄浦江畔,占地约298.78公顷,是上海市市级城市森林公园。

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遗产,世博后滩公园通过改造提升,已经成为了上海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热门去处。

今天,我们就来评述一下这个有着独特历史价值的公园。

世博后滩公园的设计理念非常独特。

公园坚持生态优先,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形成生态、绿色、环保的景观特色。

在公园内,有林荫大道、湖泊荷花,绿树成荫,是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

公园内还有许多世博会遗留下来的文化景观,如比利时馆的水生植物区、英国馆的草坪广场、法国馆的自然庭院等,这些世博会的文化遗产为公园增添了独特的历史韵味。

世博后滩公园的设施完善,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休闲体验。

公园内设有多个主题景区,如荷花世界、花园迎宾、千年森林等,每个景区都有其独特的特色,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游览体验。

公园内还有运动健身区、儿童游乐区、文化演艺区等休闲设施,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的游客的需求。

公园内建有环岛绿道、湿地地坪、楼群绿地、百合坊等多条游览线路,游客可以选择不同的线路进行游览,达到多元化的休闲体验。

世博后滩公园的文化氛围浓厚,为游客提供了深度的文化体验。

公园内建有世博会遗留下来的文化展示区,这里陈列着世博会上各个国家的展馆和馆内的展品,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世博会的盛况和各国文化的魅力。

公园内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艺术表演,如音乐会、戏剧表演、艺术展览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公园的文化内涵,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世博后滩公园的服务质量非常好,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游览体验。

公园内设有完善的服务设施和便利的交通网络,如停车场、厕所、休息区、导览站等,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公园内还有专业的导游和志愿者,他们热情周到地为游客提供导览服务和问询服务,让游客能够更好的了解公园的历史和文化。

公园内的安保措施也非常到位,游客可以放心游览,享受安全、舒适的休闲体验。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介绍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介绍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介绍《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介绍》篇一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唠唠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这个超酷的地方。

你要是到了上海,不去后滩湿地公园,那可就像到了北京不去故宫一样,亏大了。

这个公园就坐落在黄浦江畔,那位置,简直绝了。

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就被它那大气的入口给镇住了。

你想啊,那感觉就像是一个神秘的绿色世界在向你招手,“嘿,快来探索我呀!”一走进公园,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绿色的迷宫。

那一片片的芦苇荡啊,长得比我还高呢。

风一吹,芦苇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在那儿跳舞,“沙沙沙”的声音就像是它们在窃窃私语。

我当时就在想,这芦苇荡里会不会藏着什么小秘密呢?也许有小精灵在里面休息呢,哈哈,虽然有点幼稚,但这就是那种氛围给我的感觉。

公园里有好多弯弯曲曲的小道,就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带在草丛里穿梭。

我沿着小道走啊走,偶尔还能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石头,有的像乌龟,有的像兔子,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天然的动物园。

走着走着,突然就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

顺着声音找过去,原来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

溪水在石头缝里欢快地流淌着,那水啊,干净得就像镜子一样,我都能看到水里的小鱼在游来游去,它们的小尾巴一摆一摆的,就像小扇子似的。

我当时就想,这小鱼可真幸福啊,生活在这么美的地方。

不过呢,这个公园也有一些让我觉得不太完美的地方。

比如说,有些地方的标识不是很清楚。

我当时想找那个著名的观江平台,结果绕了半天圈子。

我就寻思着,这公园的管理方是不是该把标识弄得更清楚一点呢?这要是游客第一次来,还不得晕头转向的呀?但是呢,这也不影响我对这个公园的喜爱。

在公园里还有一些很有创意的小建筑。

那些建筑就像是从地上冒出来的一样,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融合得特别好。

我看到有一个小亭子,它的顶是那种很奇特的形状,像一个倒扣的大碗。

我坐在亭子里休息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古代的诗人,在这儿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我就想啊,这世博后滩湿地公园不仅是一个休闲的好去处,也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地方。

上海后滩湿地公园功能分区

上海后滩湿地公园功能分区

上海后滩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原创版)目录一、上海后滩湿地公园简介二、上海后滩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1.生态景观区2.食物生产区3.防洪防汛区4.水净化区5.生物栖息地三、上海后滩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四、上海后滩湿地公园的历史沿革与规划设计五、上海后滩湿地公园的交通路线正文上海后滩湿地公园位于黄浦江东岸,与浦明路之间,占地 18 公顷。

公园原为钢铁厂和后滩船舶修理厂所在地,经过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领衔的土人设计团队的设计,于 2009 年 10 月建成。

公园旨在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具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实现自然自我循环净化,让景观成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肌体。

上海后滩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主要包括生态景观区、食物生产区、防洪防汛区、水净化区和生物栖息地。

其中,生态景观区是公园的核心区域,通过创建湿地净化系统与生态景观基地,实现场地生态修复、生态稳定和生态健康可持续。

食物生产区主要用于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为游客提供绿色食品。

防洪防汛区通过改造原有水泥硬化防洪堤,使其成为生态型的江滨潮间带湿地,起到防洪防汛的作用。

水净化区主要通过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对黄浦江的水质进行净化。

生物栖息地则是为各种鸟类和鱼类提供栖息地,发挥河水净化和防止洪水侵蚀等功能。

上海后滩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是一个集食物生产、防洪防汛、水净化和生物栖息地生成于一体的复合生态系统。

公园的设计理念是创建可实现自我维护的生态系统及可持续发展,通过湿地净化系统与生态景观基地的创建,实现了原场地的生态修复、生态稳定及生态的健康可持续。

在历史沿革方面,场地及其周边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根据海岸线推移的位置判断,场地所在位置公元 8 世纪前(唐朝统治时期)已经成陆。

场地曾隶属南市区,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在规划设计方面,公园的设计团队在保留原有江滩湿地的基础上,结合场地特点,设计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生态系统。

上海后滩湿地公园的交通路线便捷,游客可乘坐地铁 1 号线和地铁13 号线,在世博大道站下车,步行约 1.0 公里即可到达公园。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案例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案例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案例今天咱来说说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这个超酷的地方。

一、位置和基本情况。

这后滩公园就在上海那黄浦江畔,就像是一颗绿色的明珠镶嵌在那繁华都市的江边。

以前啊,这块地可能就是普普通通的江边地儿,说不定还有点乱糟糟的呢。

可现在完全不一样啦,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大公园。

二、公园里的独特景观。

1. 湿地景观。

那里面有一大片湿地,就像大自然的小水世界。

湿地里的水啊,清澈得很,还能看到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水草也随着水流轻轻摆动,就像是在跳舞一样。

你要是走近湿地,还能听到各种小动物的声音呢,像青蛙的呱呱叫,仿佛在开一场小型音乐会。

2. 梯田式的花园。

有那种梯田式的花园,一层一层的,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

春天的时候,花开得五颜六色的,就像一幅巨大的油画。

沿着梯田走上去,感觉自己就像是在花的海洋里漫步,微风一吹,花香扑鼻,整个人都陶醉了。

3. 江边步道。

江边的步道那可是绝佳的散步去处。

一边是浩浩荡荡的黄浦江,江水奔腾不息,江上还有船只来来往往,有的是那种大货船,装着满满的货物,感觉像是江上的大力士;另一边就是公园的美景。

在步道上走着,既能享受江风的吹拂,又能欣赏到公园的绿树红花。

三、环保理念的体现。

1. 水的净化。

这后滩公园在水净化方面可厉害着呢。

它就像是一个超级净水器,把那些可能有点脏的江水通过一系列巧妙的设计,像是湿地的过滤啊,植物的吸收啊之类的,变得清澈干净。

那些脏东西被植物和微生物分解转化,就好像是一群小清洁工在默默地工作。

2. 生态多样性保护。

公园特别注重生态多样性的保护。

为了让小动物们有个家,他们保留了很多原生的植物和栖息地。

各种鸟儿都喜欢来这儿,因为这儿有它们爱吃的虫子,还有安全的地方做窝。

你经常能看到鸟儿在树上叽叽喳喳,或者在湿地边觅食,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小型的自然保护区。

四、对市民和游客的意义。

1. 休闲好去处。

对于上海市民来说,这后滩公园就是一个超级棒的休闲场所。

平时工作累了,周末或者下班后来这儿,散散步,遛遛狗,在草坪上野餐一下。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是作为上海世博园遗址的综合性公园。

公园占地面积达到约29公顷,是上海市目前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

公园内设施齐全、绿树成荫,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评述一下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的特色和魅力。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部分,公园紧邻黄浦江,与陆家嘴金融区隔江相望。

从公园内的观景台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陆家嘴的高楼大厦、外滩的城市风光,甚至还能眺望到对岸的浦西地区的景色。

这样的位置让公园成为了市民和游客观赏上海城市风景的绝佳场所。

公园内的设计和设施也非常人性化。

公园内的主要景观包括了世博广场、月亮广场、风情长廊、滨江栈道等。

其中的世博广场是公园的核心区域,广场上有巨大的标志性雕塑和水景,让人仿佛穿越时光回到2010年的世博园。

公园还设置了多个儿童游乐区、运动健身区、休闲区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要。

尤其是在夏日,公园内的喷泉和水池是小朋友们的天堂,让他们尽情地享受水上乐趣。

对于想要锻炼身体的市民来说,自行车道、健身器材和露天广场都是不错的选择。

公园内的餐饮和娱乐设施也较为齐全,给游客提供了更舒适和便利的体验。

公园内的绿化面积很大,树木葱茏,鲜花盛开。

尤其是在春季,满园的桃花、樱花和梨花竞相开放,香气扑鼻,景色怡人。

游客置身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心情愉悦。

公园内的植物种类齐全,除了常见的花草树木外,还有一些珍稀植物,极大地丰富了公园的生态环境。

公园内的文化活动和展览也非常丰富多彩。

经常有音乐会、文艺演出、手工艺品展览等活动在公园内举行,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参观。

公园还不时地举办一些环保、科技和文明展览活动,通过展览和宣传向市民普及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活素养。

这些活动的举办丰富了公园的文化内涵,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和学习的机会。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不仅是一座城市的绿肺,更是一处集休闲、娱乐、运动和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公园。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是上海市区内的一座大型综合性公园,位于浦东新区世博园区附近,是上海世博会的遗址之一。

该公园占地面积宽阔,景色秀丽,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公园内设施齐全,绿树成荫,花香鸟语,是市民进行休闲运动、放松身心的理想场所。

下面我将从景色、设施、环境等方面对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进行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公园内河流蜿蜒流淌,碧波荡漾,水鸟嬉戏其中。

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

公园内还有各种美丽的花卉,四季不同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尤其是春秋季节,花草树木都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景象,让人流连忘返。

公园内的建筑也独具特色,世博纪念碑、雕塑等艺术装饰让这里增添了文化气息。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的景色令人感到宁静美好,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的设施齐全,满足了不同人的需求。

公园内有宽敞的草坪,适合孩子们奔跑嬉戏,也适合市民进行晨练、太极等休闲运动。

公园内还有健身器材、篮球场、乒乓球桌等体育设施,方便市民进行体育锻炼。

对于喜欢广场舞的中老年人来说,公园内还有专门的广场舞活动区,他们可以在这里跳舞锻炼身体。

公园内还设有儿童游乐区,为家庭带来了更多的娱乐选择,是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锻炼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公园还设有休闲座椅、咖啡厅等休息设施,方便市民进行休息放松。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的设施齐全,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需求。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的环境整洁优美。

公园内均匀铺设了道路,易于市民行走,也方便轮椅和婴儿车的推行。

公园内的绿化植被得到很好的保护和管理,草坪整洁,花草树木修剪整齐,没有垃圾和杂草,环境整洁优美。

在公园内散步或跑步,都能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和舒适的氛围。

公园内还有专门的清洁人员和安全巡逻人员,确保了公园环境的整洁和市民活动的安全。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的环境优美整洁,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还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公园内的一些设施和道路仍然有待完善,如景区的指示牌和信息标识不够清晰,容易让游客迷路;公园内的厕所设施也需要进一步改善,以提高游客的使用体验。

(完整版)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分析

(完整版)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分析

后滩公园湿地系统主要分三个功能区: 1.原生湿地保护区 2.近自然湿地修复区 3.湿地游览活动区
污水净化的流程
Part V 总结评价
后滩公园展示了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指明了建立低碳和负碳城市的一条具体途径;
后滩公园建立了一个可以复制的水系统的生态净化模式,为解决当下中国和世界的 环境问题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板,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分析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
By 重庆大学12级景观 14.11.13
Part I 湿地公园简介
公园简介
世博后滩公园为上海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之一,位于“2010上海世博园”区之西端,位于黄浦江之 东岸之与浦明路之间,南临园区新建浦明路,西至倪家浜,北望卢浦大桥,占地14.2公顷。 场地原为钢铁厂(浦东钢铁集团)和后滩船舶修理厂所在地。 2007年初开始,由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领衔“土人设计”团队设计,2009年10月建成。
多种水生植物、多种净水方式净化了原本受了污染的水源
净化后的三类水不仅可以提供给世博公园做 水景循环用水,还能满足世博公园与后滩公 园自身的绿化溉及道路冲洗等需要。
除大量使用乡土物种以及水体净化等生态措施外,设 计充分利用旧材料、节约造价、倡导低成本维护等生 态理念,包括旧砖瓦的再用,黄浦江护岸的生态友好 型设计、建筑物的节能设计,以及可降解竹材作为会 时大面积铺地,以满足同时考虑赛时和赛后的人流需 要,等等。
活动空间
丰富多彩的活 动空间与活动 种类,使游人 在公园中感到 欢快愉悦
Part IV 净化系统
后滩公园湿地净化过程可分为 10 个步骤: ①初过滤(过滤格栅及自然沉淀);②蓄水池(具有自然沉淀池功能); ③曝气跌水净化与景观墙;④生物/生态净化; ⑤重金属净化;⑥病原体净化; ⑦营养物净化;⑧综合净化; ⑨水质稳定和控制;⑩清水蓄积(清潭粉荷),然后消毒加压输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建设了很多口惠而实不至的项目,而后滩公园则是本届世博会真正的绿色成就之一。

这个位于上海浦东区黄浦江沿岸14公顷的景观项目被评为201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综合设计类最高奖——杰出设计奖(2010 ASLA Awar ds - Excellence of Design )。

评委会称其设计“有力而精致(Po werful and Exquisite)”位于欧洲展馆和黄浦江之间的这块长条状的地块,曾是上海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污染纵横、毫无生机的棕地。

而如今这里成了野生生物的天堂、天然的洪水控制系统和都市田园。

该公园由俞孔坚领衔的中国设计公司——土人设计进行设计。

他的团队撕下黄浦江岸原有的水泥防洪堤,代之以只需少量维护的一系列松散的生态友好型的岩石作为防范上海遭受洪水的高效系统。

“我们希望尽可能多地使用可持续材料,”俞教授告诉我们。

“后滩公园中的栈道完全取材于竹子,而对于从旧场地的工业建筑拆下的材料,我们也予以回收并整合到了各种新的建筑里”。

黄浦江的水质是劣5类,中国最差的水质。

通过叠瀑墙、梯田和引入低维护、生长期短的芦苇、玉米、水稻和荷花等湿地植物这些自然过程的净化,如今后滩公园沿岸的水质已经达到了3类。

这就意味着每天有240 0立方的水经过后滩公园的净化处理可被作为非饮用水安全地用于世博会的各个地方。

这种利用自然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较之传统方法可节约50万美元。

后滩公园的农作物随季节轮换着生长,目前这里向日葵灿烂地盛开、水稻也在吱吱地钻出地面。

“这里成了野生物种的避难所,”俞教授说。

“如今,成群结队的鸳鸯和乌龟在黄浦江安了家,而等到世博会落下帷幕时这里将会有更多物种,因为这里的生境将不断改善并持续生长。

”简介:后滩公园以一种生命系统的姿态证明了生态基础设施可为社会和自然提供一种新型的生态水治理和雨洪调控方式。

这一独特的、生产性的、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并展现未来生态文明的后工业景观设计是以低管理成本、高收效景观为基础的新美学的一曲赞歌。

净化水体之趣调控雨洪之美项目概况项目地址:上海浦东2010世博会园区项目面积:15公顷项目委托:上海世博局景观设计: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首席设计师:俞孔坚项目负责人:俞孔坚前期研究员:方琬丽、程成、奚雪松设计团队:凌世红、轰伟、袁天远、金圆圆、俞宏前、龙翔、孔祥斌、任冬丽、张媛、唐海波、蒋伟荣、邱宇、白绍辉、方渊、何美才、杨帆、张君迎、潘阳、张静、刘向军、丁红霞、牛静、张媛、林少华、臧亚南、邵宗博、刘德华、俞伏敏、陈娆、张炜、陈计伟、万向荣设计时间:2007年1月~2009年10月建成时间:2009年10月开放时间:2010年5月所获奖项:2010年ASLA专业奖之杰出设计奖工业文明的记忆(荻台江风)坐落于黄浦江边的后滩公园,为这片原为严重污染的工业棕地注入了新的景观活力。

我们将公园设计成了一个集生态雨洪调控、工业材料回收再利用、城市农业于一身的人工湿地,这种恢复性的设计理念旨在以一种富有美感的处理手法解决河水污染问题,整治这块荒芜之地。

如何解决景观和水生态问题在此项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挑战与目标1.环境整治场地现状垃圾填埋场该场地是一块紧邻上海黄浦江、呈狭长形的工业棕地,原为一家钢铁厂和一间船舶修理厂房旧址,现存工业痕迹所剩无几,已全然成为了一片建筑垃圾遍地的填埋场。

特别是黄浦江水污染严重,根据国家水质标准(I~V类,I类最优,V类最劣)场地内的水质为劣V类水,不可用作游泳等休闲娱乐用水,也不可供水生生物繁衍生息。

2.雨洪调控场地现状防汛墙现有的防洪墙为水泥硬质工程防洪墙,防汛墙的设计标高为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6.7米。

2.1米的潮间带河岸泥泞不堪、垃圾遍地、公众使用率低。

如果继续以惯用的修筑防汛墙的硬化方式处理,既会使河岸失去亲水性,又会阻碍河滨沿岸的生态过程。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套不同于以往的雨洪调控方案就成为设计师面临的第二大挑战。

二、生态文化创新典范景观设计师用再生、更新的设计理念将原场地改造成了具有生产、防洪、水体净化、生态保育、审美启智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公园。

它注定会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生态文化的创新典范。

1.人工湿地与更新设计人工湿地水体净化设计图公园的中心地带为一块1.7千米长、5~30米宽的带状人工内河湿地,它像一台不停转动的水污染处理器一样净化着黄浦江水,并努力打造一片重塑生机的江滨地带。

小瀑布和梯田的形式不仅创造了优美的水景,也增加了水中的氧含量,同时过滤了水体营养,减少了水中沉积杂质;并选取了各种湿地植物来吸收不同的污染物质。

实地测验表明,后滩公园每天可以将2400立方米水从劣V类水净化为III类净水,可供世博会非饮用水使用,与传统的水治理手法相比可节省50万美元。

2.与洪水为友内河湿地成为了二十年一遇与千年一遇的防洪堤之间的过渡带和缓冲区。

蜿蜒的水系将湿地两侧的各个景致串联在一起,在人声喧嚣的世博会区旁为游人构建起了一片休憩、教育、研究之地。

3.重塑文化意义梯地禾田农耕文明(内河人工湿地净化)在生态重塑的景观基质上,农业和工业的历史记忆与后工业生态文明相互交织重叠。

我们从千百年来中国的梯田中获得智慧的设计启迪,一方面用梯田来解决水边与路面3~5米的高差,同时也减缓了汇入内河湿地的雨水径流。

内河人工净化湿地这些梯田唤起了人们对于20世纪中期上海的记忆,那时周边场地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农业景象。

在这片稻谷作物繁茂、湿地植物丛生的城市农田中,人们享受着季节更替的美景:油菜花在春风中遍野绽放,向日葵迎着夏日艳阳灿烂盛开,稻花和着秋风徐徐飘香,三叶草在冬日里平添点点青翠。

后滩公园是人们在城市中体验农耕农产的绝好去处。

梯地台田景观我们通过在梯田中创造出各种空间的方式提升了湿地两侧的景观品质,使游人走入这个生命系统之中,能最直接地感受农田、湿地景观。

步道网络像“毛细管状”一样,吸引着游客在园内徜徉。

湿地生态景观场地以工业构筑物和原料的再利用来突显其工业渊源。

上海是中国现代工业的发源地,那些带有工业历史痕迹的残部断片在景观设计师的手中变为了悬空花园,或是俯瞰平台。

在那些被重新注入生命活力的废旧钢铁板材的身上,依旧可以嗅到场地往日的工业气息。

贯穿整个湿地的围合钢板框衬出上海的天际线,诉说着其久远的工业传奇。

这些重新组配的钢板被赋予了各种精巧构想,有些变为了步行道,有些改作了遮阴廊。

都市田园4.漫步径道之间体验景观之美生态修复景观、城市田园和工业记忆是后滩公园的3个重要的设计层面。

公园建构了一环、六纵、多条通往梯田的路径步道网络,将这三者交织为一体,使游人可以在这个多姿多彩的绿色休闲生态基础设施中寓教于乐。

这一步道网络既确保了湿地公园与外界的便捷联系,又保证了场地内部便利的可进入性;既满足了世博会期间大量的游客使用需求和封闭管理的要求,又满足会后作为城市公园的宜人性和可达性。

漫步径道体验生态景观之美许许多多的平台和场地“容器”构成了步道网络的节点,其中包括由工厂构件和码头改造而来的悬空花园。

这些平台和容器融入并扩大了步道网络,使之成为可供三五游人集会的场所。

道旁丛生的竹子和中国红杉如同帐帘一样分隔出了各种空间,树木围合而成的空间用来陈列现代艺术品和原场地上的工业残片。

三、结语后滩公园以一种生命系统的姿态证明了生态基础设施可为社会和自然提供一种新型的生态水治理和雨洪调控方式。

这一独特的、生产性的、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并展现未来生态文明的后工业景观设计是以低管理成本、高收效景观为基础的新美学的一曲赞歌。

作品名称: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作品地点:上海该设计荣获2010年ASLA唯一年度大奖——杰出项目奖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的规划范围是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的浦明路沿黄浦江一侧所有用地。

会后后滩湿地公园用地总面积为18.2公顷。

此方案的设计特色为“一条蓝带串起的四种文明”。

其中,“蓝带”为三带一区、三场九园、步道网络形成的总体结构;“四种文明”为“滩”的回归、五谷禾田、工业遗存、后工业生态文化。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湿地公园的设计面临六大问题和挑战:第一大问题,后滩地区保有上海市区、黄浦江边仅有的一块天然湿地,它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目睹着黄浦江畔农耕经济的兴衰起落,如何遵从生态设计原则、秉承场地文脉、满足多重体验需求?第二大问题,如何保护、恢复与重建生态湿地?第三大问题,世博会期间人流量特大且集中,设计日流量为40万人次,高峰日流量60万人次,极高峰日流量80万人次。

而场地内的合理容量在2.66万人,极限容量在3.78万人,且场地南部临接世博园区西入口人流等候广场,场地中部的水门码头是世博园南区唯一的水上门户,场地东部则联系世博园区中心绿地,如何解决世博期间人流等候与疏散问题?第四大问题,依据世博园区总体规划的防汛设计要求,防汛墙的设计标高为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6.7米。

而黄浦江的平均潮位为2.24米,平均高潮位3.29米,平均低潮位1.19米,防洪标准与黄浦江水位之间的高差多达5米左右,如何解决场地千年一遇防洪标准与湿地之间的高差问题?第五大问题,世博会期间和会后场地的功能定位发生了变化:会时的功能定位偏向于安全疏散、游憩等候等功能的世博绿地,会后则突出湿地保护、湿地生态的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等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

如何满足会时与会后场地的双重需求?第六大问题,如何运用现代理念和先进技术营建后滩湿地公园?为综合解决以上六大问题,提出以下六大设计对策:第一大设计对策:四种文明串写场地脉络。

方案采用立体分层布局的方式,以后滩地区发展的时间脉络、空间背景和场地禀赋作为线索,将湿地公园分为湿地生态景观层、农耕文明景观层、工业文明遗存层和后工业文明体验层四个功能层次,由此叠加形成场地的总体功能布局。

第二大设计对策:三带一区建构湿地基底。

方案以“双滩谐生”为结构特征建立湿地体系,共由滨江芦荻带、内河净化湿地带、梯地禾田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四个部分组成。

第三大设计对策:三场九园、步道网络编织交通体系。

方案以一环九纵多路径的交通路网和三场九园的休憩场所共同形成场地的交通网络。

三场:分别为西端“空中花园”广场(通过改造利用工业建筑形成),中部水门码头广场,东端漂浮的花园(与会展区相联系)。

九园:在场地中建立多个艺术“容器,”形成多重体验空间。

以网络的形式构建步道系统,串联各个体验空间,形成亲切自如的人行交通系统。

第四大设计对策:梯地禾田梳理场地高差。

方案利用场地农耕文明景观层的梯地禾田来消解场地千年一遇防洪标准与内河净化湿地之间的高差。

第五大设计对策:弹性设计满足双重需求。

本着节约资源、会后尽量少的改动原则,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会后的利用,在功能建筑体和公共服务设施、铺装场地等相关方面进行会时与会后的弹性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