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小学数学课堂作业指导意见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指导性评价意见

小学数学指导性评价意见

小学数学指导性评价意见努力探索新课程数学教学和评价方面的方法,在现阶段的听课调研过程中感觉到老师们的新课程教学更加理性,也更加有效。

在这里有几个问题希望能进一步的关注和研究。

1.如何根据校本教学研究的方法开展自主反思、同伴互助,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

如采取教例研究、叙事研究等。

2.一、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继续强调口算与听算训练。

以往在2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时要求每个学生能达到每分钟15题以上。

现在的数学课程标准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要求,也反对机械重复的训练,但是我们的老师不能以此为借口而不进行必要的训练。

因为这些基本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开展口算量数方面的探索,到底每分钟几道比较适合本校实际。

3.重视新课程数学教学评价卷的命题工作。

从外面“拿”一些试卷,可能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方便,但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如有的新课程评估试卷更多强调“知识”的测查,缺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缺少过程与方法的体现。

我们希望我们的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钻研课程标准,领会课标的评价基点,合理地研究和选择试卷,力争自己出试卷。

4.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点,努力缩短与教学内容的差距。

由于学生平时接触面不广,好多生活常识都是由父母包办,生活独立体验缺乏,对形式多样的内容理解起来有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能否开展研究与实践。

单从试卷上来看,以前试卷更多的是计算,填()等,形式单调,理解简单。

教师可以不读题学生就能够完成;而新课标的测试卷,更多的是一种方法、思想、过程、活动、能力的体现,它需要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所以,老师们可以合作探讨一年级数学阅读与一年级语文识字量的关系。

5.开展教学的有效性分析与实践。

如有学生在上课中讲的“头头是道”,下课后做起作业来就有困难了,还有一部分学生做过的练习形式会做,没练过的就不会做了。

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运用知识能力欠缺,这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本质的体现。

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一、总体要求第一条作业是沟通教与学的纽带,设计与实施应落实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第二条作业有多种功能,设计与实施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发挥作业的诊断、巩固、提升等功能,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学科素养。

第三条作业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业设计与实施须遵循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数学学习认知规律,注重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全面要求与个别要求的统一,把握作业量与质的辨证关系。

二、具体要求一、作业设计第4条作业设计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将作业设计纳入到教学的全过程。

设计时要立足单元整体视角,在研读教材、分析学情和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作业的内容、数量与形式。

第5条作业可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

要合理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注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以求实效性。

作业设计的要求是“紧扣目标、促进思维、形式多样、分层要求”。

提倡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创意的作业设计。

第6条课堂作业具有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功能,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

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练习时间,并做好充分反馈与交流,便于较为全面地了解课堂教学效果。

第7条作业设计要对课本例题和习题作深入解读,结合教学实际,合理选取,适度改编,恰当应用。

还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要,自主进行改编、创编,但要注意题目的科学性和表达的规范性。

第8条布置的课外作业要适量,可根据需要布置调查、游戏、设计制作、探究说理、数学日记、项目化学习等,并根据不同作业内容、形式、难易度给定不同的时间要求,可以有长、短作业,注重分层与选择。

二、作业布置第9条教师要严格控制每天布置的书面作业总量,确保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三至六年级各学科协调布置,回家作业每天完成总时间不超过60分钟。

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小学数学教学应致力于实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全面育人,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教书育人于一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将品格、习惯、兴趣和方法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学原则(一)主体性原则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只有当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独立创作的活动时,教学才富有创造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培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把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结合起来。

(二)活动性原则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做数学”的机会。

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行为、情感、认知等多方面才会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他们才能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创新性原则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注重数学现实原则数学现实具有整体性,它是一种认知结构,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数学现实具有实践性,它是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客观世界,并进行思考所获得的知识内容;数学现实具有个体性,按照学生的生活情境,它属于一个个体的、变化的、发展的动态系统,在个别指导时,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在班级授课时,则要顾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城乡生活环境、普遍认知水平等因素。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1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着眼建设小学数学高质量教学体系;遵循小学数学教与学的规律,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帮助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好奇心与求知欲,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设计原则(一)把握数学课程精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围绕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意识、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

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根据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制订《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旨在优化学校作业管理水平,提高作业设计的规范性、科学性,增强作业实施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发挥数学课程的全面育人功能。

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使用好数学教科书数学教科书是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作业设计要结合教科书内容、学习目标和学生实际,与教科书课时内容配套的习题可以直接选用,也可以通过选编、改编、创编等方法,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作业。

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加强学科教研组合作,确保设计的作业具有层次性、覆盖性和针对性,以便准确了解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改进教学行为和调整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作业批改规范及书写要求

小学数学作业批改规范及书写要求

2020 小学数学作业批改规范及书写要求为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通过学生的作业书写,教师的作业批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严格认真的处事态度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的要求,规范我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结合数学学科自身特点的需要,力求从学生认真、规范书写作业习惯入手,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制定。

总的要求:作业布置与批改应做到“有布置必先做,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一、作业布置1. 作业设计精心作业设计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兼顾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准确、全面覆盖相关知识点,突出重点,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思考性、综合性的内容,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提倡根据不同对象设计不同程度和数量的作业,提倡贴近生活适时适量设计一些具有研究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多样化的课外作业。

2. 作业布置适当作业布置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作业要符合学科特点,对完成作业的形式、时间和书写要有明确要求。

凡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都必须提前做。

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

提倡分层、分类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二、作业本外观要求1. 作业本封面的书写要统一。

本子封面上的四条横线上分别写明校名、班级、姓名、学号。

补充习题、练习册根据本面要求书写。

2. 作业本要保持整洁,做到无卷角、无破损,不随意撕本子和在作业本上乱写乱画。

未经老师同意,不得随意更换作业本。

三、作业书写要求1. 三年级以下(含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书写作业用铅笔。

2. 三年级以上(含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书写作业用钢笔、圆珠笔、水性笔,不可用可擦笔。

同一班级且一本本子内须用同一种笔书写,不得混用,字的大小约占线格的三分之二。

作图用铅笔。

3. 每次作业第一行与上次作业老师批改日期行空一行,居中写上日期(如9 月1 日),第二行写题目,题号写在左侧题次栏里。

4. 计算题和文字题要完整地抄题(包括题目要求),抄题时距题次格空一个字的距离(约半厘米,一个等号的长度),解题时按题型要求书写。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指导意见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指导意见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指导意见“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战场,是教师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主阵地。

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最终达到“人的发展”的目的。

为了进下一步规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特制定本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如下:一、基本要求遵循数学教学从现实背景抽象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索总结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教学规律。

构建创设情境----探究学习----拓展应用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

二、具体要求:1.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既要符合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又要与数学学习紧密相连,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规律的目的。

2.探究学习(1)系统的把握教材: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深刻体会教材意图,分析认真研究教材的知识系统和逻辑关系,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紧密结合数学知识挖掘其蕴涵的思想方法、数学文化,能瞻前顾后的分析教材、统揽全局把握教材,把每一部分知识纳入到所在知识系统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感受数学文化,感悟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2)让目标成为课堂的灵魂:三维目标的设计要全面、准确、具体、实用,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紧紧围绕目标设计,让目标成为有效调控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点拨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等一切学习活动的主线,突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灵魂作用。

(3)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研究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准确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找准教学的起点。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从现实生活中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特别是要让学生经历由现实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一直到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一“数学化”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和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构建意识和初步的建模能力。

2020最新小学数学作业批改规范及要求

2020最新小学数学作业批改规范及要求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020最新小学数学作业批改规范及要求为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通过学生的作业书写,教师的作业批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严格认真的处事态度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的要求,规范我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结合数学学科自身特点的需要,力求从学生认真、规范书写作业习惯入手,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制定。

总的要求:------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作业布置与批改应做到“有布置必先做,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一、作业布置1.作业设计精心作业设计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兼顾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准确、全面覆盖相关知识点,突出重点,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思考性、综合性的内容,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提倡根据不同对象设计不同程度和数量的作业,提倡贴近生活适时适量设计一些具有研究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多样化的课外作业。

2.作业布置适当作业布置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作业要符合学科特点,对完成作业的形式、时间和书写要有明确要求。

凡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都必须提前做。

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

提倡分层、分类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二、作业本外观要求1.作业本封面的书写要统一。

本子封面上的四条横线上分别写明校名、班级、姓名、学号。

补充习题、练习册根据本面要求书写。

2.作业本要保持整洁,做到无卷角、无破损,不随意撕本子和在作业本上乱写乱画。

未经老师同意,不得随意更换作业本。

三、作业书写要求1.三年级以下(含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书写作业用铅笔。

2.三年级以上(含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书写作业用钢笔、圆珠笔、水性笔,不可用可擦笔。

同一班级且一本本子内须用同一种笔书写,不得混用,字的大小约占线格的三分之二。

作图用铅笔。

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小学数学教学应致力于实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全面育人,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教书育人于一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将品格、习惯、兴趣和方法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学原则(一)主体性原则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只有当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独立创作的活动时,教学才富有创造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培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把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结合起来。

(二)活动性原则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做数学”的机会。

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行为、情感、认知等多方面才会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他们才能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创新性原则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注重数学现实原则数学现实具有整体性,它是一种认知结构,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数学现实具有实践性,它是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客观世界,并进行思考所获得的知识内容;数学现实具有个体性,按照学生的生活情境,它属于一个个体的、变化的、发展的动态系统,在个别指导时,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在班级授课时,则要顾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城乡生活环境、普遍认知水平等因素。

作业教学指导意见

作业教学指导意见

作业教学指导意见教学指导意见一、背景介绍在进行作业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作业完成质量,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意见。

本文将针对作业教学指导提供详细的内容和数据。

二、指导意见1.明确作业目标和要求在布置作业之前,教师应该明确作业的目标和要求,并向学生清晰地传达。

例如,如果作业是关于数学题目,教师可以明确指出要求学生掌握解题的步骤和方法,以及正确的答案形式。

2.提供充足的例题和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业内容,教师可以提供充足的例题和练习。

这些例题和练习应该涵盖作业中的关键知识点和难点,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3.解答学生疑惑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疑惑和困难,教师应积极解答学生的问题。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个别辅导或在线交流等方式,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4.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作业不仅仅是为了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在作业中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法。

5.及时批改和反馈教师应尽快批改学生的作业,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反馈内容应具体、明确,指出学生在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同时,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或个别辅导的方式,进一步解释和讲解作业中的错误和难点。

6.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业教学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更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作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数据示例为了更好地说明作业教学指导的内容和效果,以下是一些数据示例:1.在对100名学生进行作业教学指导后,他们的作业完成质量平均提高了20%。

2.通过提供充足的例题和练习,学生的解题正确率从60%提高到80%。

3.及时解答学生疑惑后,学生对作业的理解程度提高了30%。

4.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学生在作业中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展示了他们的创造力和灵活性。

小学数学教案指导建议

小学数学教案指导建议

小学数学教案指导建议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算术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数学概念的介绍和理解,如数字、加减乘除等。

2. 算术技能的训练,如口算、列式计算等。

3. 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
1. 手指操作法:通过手指操作和物件操纵,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算术运算。

2. 游戏法:设计各种趣味性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提高学习兴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3. 分层次、分步骤进行讲解和训练,确保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价:
1. 经常性的口头回答和书面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定期的小测验、月考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

3. 综合性的评价,包括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

六、教学反思:
1. 及时总结和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反馈机制,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3. 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河南省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河南省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河南省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一、总体目标(一)发挥作业育人价值小学数学作业在培养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要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发挥小学数学作业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在数学作业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健康意识、法治意识、审美意识和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要体现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在作业设计与实施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检测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树立从作业过程中检测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表现的意识,从基于课程标准、作业目标、作业内容和作业评价中,及时发现、分析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充分发挥作业对日常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诊断和学情分析功能,为全面改进课堂教学提供真实依据。

(三)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小学数学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与深化,是补充与完善教学内容的有效手段,与教学活动的其他环节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通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和实施,帮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在探索真实情境和数学问题所蕴含的数学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实施建议(一)作业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严格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紧扣现行教材,精选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的作业内容,关注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充分考虑作业设计的价值,设计能体现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的考查,体现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和跨学科的综合性作业,丰富作业设计内涵,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以有效的作业设计来评估学生的学业水平达成情况,确保“减负增效”效果。

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数学是小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适当的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可以巩固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

下面是我对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指导意见。

一、作业设计原则1.巩固性原则:数学作业设计应注重巩固学生已学过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通过作业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与巩固当天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记忆与运用能力。

2.拓展性原则:数学作业设计应注重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作业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理性原则:数学作业设计应合理安排,既不能过难,使学生产生挫败感,也不能过简单,使学生感觉无聊。

作业的难度应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

4.差异性原则:数学作业设计应注重个体差异。

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能力、兴趣和学习风格各不相同,作业的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特点,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任务。

二、作业设计要点1.设计适量的练习题目:作业中的练习题目应量力而行,既不能太多导致学生时间不够,也不能太少使学生感到轻松。

练习题目的种类应多样化,既包括基础题目,也包括拓展提高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提供思考题目:作业中应包含一定数量的思考题目,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思考题目可以是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多样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式。

3.设计实践性题目:作业中应设计一定数量的实践性题目,要求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中进行解决问题。

实践性题目可以是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乐趣。

4.加强交流与合作:作业设计应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行交流与合作。

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性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

三、作业实施建议1.及时批改并及时反馈:老师在学生上交作业后应及时批改,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2020年小学数学课堂作业指导意见

2020年小学数学课堂作业指导意见

2020年小学数学课堂作业指导意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载体,是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

作业批改是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因此,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流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规范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一、基本原则1.遵循课标,依据教材《新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整体深化指明了方向,明确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标任务,质量标准,也提升了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更加关注思维过程、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对课程标准的具体落实,是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的重要依据,教材中的作业系统也从不同角度为教师提供了学生作业内容及形式的模板。

因此,要学习、了解课标中对各个学段的相关要求,梳理教材中的作业体系,明确各年级教材课后题的内容及形式,并以此为标准设置作业种类,确定作业内容,设计作业形式。

2.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小学是学生数学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必须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双基训练,同时帮助学生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精心设置作业内容,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分层设计、因材施教、共同提高。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让优秀学生发挥潜力,中等学生发展能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巩固基础。

3.度量适中,减轻负担布置作业要适量,课堂作业应在课堂内完成,不得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通常情况下,学生作业量大小、难易程度的确定应该是以班级内中等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独立、正确地完成为标准。

作业的内容要根据《2011版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教材为本,以布置课本内容为主,附加课外补充题目,作业量控制在10-15分钟之内完成,避免机械重复的作业和繁琐的运算,保证质和量,精选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题目。

2020~2021学年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指导意见

2020~2021学年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指导意见

2020~2021学年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指导意见一、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共安排了九个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认识方向》、《认识万以内的数》、《分米和毫米》、《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期末复习》, 另外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 上述教学内容根据2011年版的课标的修订, 可以归入“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 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了4个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认识万以内的数》和《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1)《有余数的除法》本单元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事实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 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以及余数的含义, 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认识除法竖式, 会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以及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能应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时、分、秒》本单元使学生通过对钟面的观察活动,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并能正确认、读钟面上表示的时间. 使学生联系用1时、1分、1秒的时间进行的各项活动, 初步建立有关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发展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使学生在认识时、分、秒的过程中, 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并能主动克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获得成功的体验. (3)《认识万以内的数》本单元使学生通过现察、操作、数数等活动, 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 了解万以内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 知道万以内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会认、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 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根据万以内数的组成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口算;认识“≈”, 并能用“≈”表示一个接近整百、整千的数的近似数;会用算盘表示数. (4)《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整数加、减法教学的最后一个单元. 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 探索并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整十数加整十数(和大于100)、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大于1000)以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口算;能正确地进行接近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估算.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 探索并理解两、三位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会进行加法和减法的验算;能通过估算确定两、三位数加减法的和或差的大致范围, 以检验计算和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2.“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3个单元:《认识方向》、《分米和毫米》和《角的初步认识》. (1)《认识方向》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的基础上编排的. 认识方向既是学习“图形与位置”的重要内容, 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技能之一. 教材主要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认识东、南、西、北及相应的平面图;第二段, 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2)《分米和毫米》本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 要知道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 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 能够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线段的长度, 测量或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3)《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常见的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平行四边形、线段等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 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认识角的基本特征, 初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认识平面图形的一般方法. 3. “统计与概率”安排了1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过简单分类的基础上教学的, 这是学生初次接触统计活动. 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能按不同标准对简单数据进行分类;初步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 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能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数据;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4.“综合与实践”安排了2次:《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1)《测定方向》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组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方位、方向等知识, 以小组为单位, 在校园内开展测定方向的实践活动. 使学生经历运用所学知识测定方向的活动过程, 会利用指南针或方向板辨认校园里的八个方向, 能用学过的方向描述校园里物体或场所间的位置关系, 积累一些确定和描述方向的经验, 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2)《了解你的好朋友》这次综合与实践活动, 主要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有关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了解自己的好朋友在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方向的情况, 并在参与调查活动的过程中, 进一步体会按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 了解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一般过程, 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经验, 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另外教材还安排了《期末复习》单元. 本单元是全册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 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增进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 明晰各部分内容的发展线索及其内在的联系, 形成科学、合理的认知结构, 促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能和发展, 感悟数学思想,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册内容的教学, 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技能方面(1)联系对数的已有认识,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 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 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会用算盘表示万以内的数;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并能进行估计;联系对四则运算的已有认识和相关计算经验, 探索井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以及三位数的加、减笔算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能结合具体情境, 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加、减估算:联系对乘、除法的认识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经验,探索并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能正确计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能认识钟表, 认识时、分、秒, 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操作活动, 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 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 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认识除法竖式, 会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以及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能应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获得初步的1时、1分、1秒的时间观念, 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能正确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 •通过观察、操作、数数、交流等活动, 认识万以内的数, 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 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组成口算几百加几十、几千加几百, 以及相应的减法;认识约等号“≈", 会求一个接近整百、整千的数的近似数;了解用算盘表示数的方法, 能在算盘上表示出万以内的数. •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整十数加整十数(和大于100)及相应的减法, 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大于1000))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口算:理解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能正确地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会对加、减法进行验算. •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 知道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 并进行测量;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 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会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词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进步积累平面图形的学习经验. •结合现实情境, 认识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 认识简单的平面图, 能正确运用学过的方向描述现实生活中及平面图上物体或场所间的位置关系. •联系生活经验, 在观察、操作、比较、交流等活动中, 认识分米、毫米等长度单位, 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 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和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 . •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直观认识角, 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初步知道角是有大小的, 能正确地识别锐角、直角和钝角. (3)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 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 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了解画“正”字等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能结合统计数据回答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 体会数据在表达与交流中的作用, 感受数据蕴含信息.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万以内的数和用算盘表示数的过程中, 逐步加深对数的意义、十进制计数法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 提高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发展数感. (2)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等计算的过程中, 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 不断积累口算、估算和笔算的经验, 提高计算能力, 发展初步的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3)在应用加、减法运算, 有余数的除法, 时、分、秒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不断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 积累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解题思路的经验, 进一步增强有根据、有条理进行思考的意识, 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在认识角和直角, 认识方向, 认识分米和毫来, 以及相关的操作、测量、交流等活动中, 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 初步体会现实空间中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感受平面图形与相应物体的联系, 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5)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 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分类, 体验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问题解决方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 联系学过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经验和方法, 从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用学过的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进一步学会借助摆学具或画图等方式分析数量关系;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 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在描述物体方位的过程中, 初步学会用画图和口头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中, 初步学会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一般方法. (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与同学合作, 能有条理地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不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时思考, 逐步增强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 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数学活动, 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收获与进步, 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在探索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和验算方法等活动中, 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3)在进行四则运算的过程中, 进一步形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 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4)在经历将现实问题数学化, 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的学习价值, 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三、教学建议(一)本册教材教学内容的教学建议1.认真钻研教材, 合理把握教学的“度”本册教科书的教学内容, 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各个领域的具体目标, 在统筹规划第一学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确定的. 选择教学内容时, 还充分考虑了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 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力求面向全体学生, 兼顾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钻研教材, 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既不能降低思维训练水平, 也不能随意拔高要求. 例如, 认识方向, 方向具有确定性和相对性的双重属性. 东北、西北、东南、西南都是指一个区域, 是对一类方向的粗略描述. 在平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是教学的重点. 不要求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描述行走路线;再比如:把一年级尚未涉及的加、减法口算集中安排在笔算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之间进行教学. 测定方向(综合与实践)中, 教材提供的是场景图, 不是平面图, 判断不同方向景物的依据是图中指南针所显示的结果. 选择的观测点不同, 观测结果也随之变化. 认识万以内的数, 用方块表示数, 突出的是数所表示的数量多少. 用计数器和算盘表示数, 突出的是计数的位值原则. 借助计数器和算盘数数, 突出的是“满十进一”. 用计数器表示数过渡到用算盘表示数, 是为了落实课标的要求. 数的读、写要特别关注中间、末尾有0的情形. 2.创设情境, 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现实的学习素材, 是学生熟悉的、在生活里接触或经历过的内容. 这样的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逐步形成数学意识, 感受数学的价值. 这样的素材, 还便于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和客观事实出发,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 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 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 根据这样的认识和二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 教师可以创设合适的情境进行教学. 一方面, 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习数学. 例如, 选择学生跳绳的数据, 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 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研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进而提高学习两、三位数加法和减法计算的主动性, 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 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认识不同的方向, 利用方向对物体“确定位置”, 发展空间观念. 此外还可以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发展应用意识等等. 另一方面, 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 用“童心园”情境、调查小组里同学的蛀牙情况等,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类统计等. 3.关注教学细节, 给予学生思考空间数学教学是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 而每个教学环节又是由一些教学细节组成的. 我们只有关注细节、捕捉细节, 从细节上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 掌握基本知识, 形成基本技能, 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知识和新经验. 比如:生活中的“角”与数学中的“角”含义不尽相同, 笔算加法的重点是计算过程中进位的处理. 隔位退位是笔算减法的学习难点, 退位点可以让学生标上. 4.以人为本, 重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实实在在的平均分活动, 帮助学生建立“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根据教材安排的活动线索, 着重组织好如下几个步骤的活动. 第一, 让每个小组准备10枝铅笔或10根小棒, 提出:10枝铅笔, 每人分2枝, 结果怎样?每人分3枝, 结果怎样?每人分4枝、5枝、6枝呢?要求学生根据上述问题有次序地进行操作, 并把操作结果填在表中. 第二, 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 把操作结果进行分类. 第三, 根据分类情况, 即时指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也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出示一道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介绍余数及算式的读法. 第四, 让学生根据上述操作中其他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 尝试列出不同的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结合事理, 探索并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识、理解数学知识的特点, 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 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认识、体验、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 教学“认识角”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角和直角, 既可为进一步认识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做好准备, 又能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更为丰富的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认识秒”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 从不同角度体验1秒的实际长短.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5.重视综合实践, 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数学发展与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也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空间与时间. 因此在实践活动中, 教师要精心组织、提前谋划, 让每一位学生都经历操作实践过程, 巩固有关数学知识技能, 拓宽思路、发展思维,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获得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 在《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的教学中, 要让学生多合作、多交流, 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6.灵活取舍、合理利用习题目前, 学生除了数学课本以及与之配套的《补充习题》, 还有根据主管部门审定使用的教辅材料《练习与测试》. 面对这些专家们精心选编审定后的习题, 切忌不能拿来就用, 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水平等情况, 对习题进行灵活取舍, 值得做的习题必做, 可做可不做的习题选着做, 价值不大的习题就不做. 鼓励自主改编习题, 最大化地发挥每道习题的功能. 改编或者设计习题时要难易适度、灵活多变、利于比较且要题型多样. (二)本册教材各单元的教学建议1.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1)通过“平均分”的操作引出有余数的除法.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无论是按每几个一份去分, 还是平均分成几份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 即, 有时正好分完, 有时还有剩余. “正好分完”的情况, 得到的商是完全商, 而不能正好分完的情况得到的商是不完全商. 有余数的除法, 主要研究“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 所以“平均分”的操作依然是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重要支撑. 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时, 教材通过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 引导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实现对原有知识结构的扩展, 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除法的含义, 获得良好的认知结构. (2)借助直观, 引导学生认识除法竖式,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本单元教学的有余数除法, 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 其与上学期学习的表内除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不能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 这就需要用竖式进行计算. 所以, 教材先教学除法竖式的认识, 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材分别创设了把12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每5个放一盘的问题情境, 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 解决把12个苹果每4个一盘平均分的问题, 告诉学生“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同时示范用竖式计算除法的过程, 帮助学生认识除法竖式. 接者, 引导学生通过在图上圈一圈的操作, 解决把12个苹果每5个一盘平均分的问题, 并告诉学生“有余数的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同时示范竖式的写法, 启发学生通过思考“12里最多有几个5”, 学会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这样, 让学生联系具体的操作活动, 依托除法的竖式, 通过类比推理学习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有利于他们体会有余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进一步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3)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 教材十分重视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教学, 引导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出发, 经历“提出有余数除法的问题——联系除法含义列出算式——根据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算出结果”的过程. 这样的过程, 有别于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学习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动手操作的过程, 而是前面所学习知识的综合应用, 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商和余数的唯一性, 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此外, 在练习一的第9、 10题中, 通过连续两问的形式,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问题的事理来理解“30张纸, 每4张纸做一个灯笼, 不够做8个灯笼”和“把45个皮球, 每6个装一盒, 至少需要8个盒子”的问题, 进而初步体会“进一”和“去尾”的求商方法, 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锻炼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是: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时、分、秒(1)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呈现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地都会接触到些与时间有关的问题, 已经积累了一些认钟表的生活经验, 这些经验正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 因此, 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呈现教学内容, 引领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认识常用的时间单位, 初步建立有关的时间观念. 例如, 在认识时、分时, 用学生上学时看一看钟面上的时间这一习惯动作来引入对钟表的认识, 进而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在认识几时几分时, 用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小朋友早晨起床、吃早餐、上学、到学校的场景, 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在认识秒时, 用100米赛跑的计时场景引人“秒”, 让学生感受“秒” 也是人们在生活中常用的、很小的时间单位.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 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有机会接触钟表, 对钟面并不感到陌生. 为此, 教材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 主动探索并理解相关的知识. 例如, 对于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共有多少个小格等问题, 教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 而是呈现了一个钟面图,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 在交流中主动发现钟面上大格与小格的个数, 以及大格与小格之间的关系. 这样安排, 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认知平台, 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获得对钟面结构的深刻印象, 为进一步认识时间打下扎实的基础. 此外, 在教学几时几分和时间单位的进率时, 教材都十分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 主动地获取知识. (3)在活动中体验并建立时间观念. 时间单位看不见、摸不着, 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建立清晰的时间观念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 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练习中,。

作业教学指导意见

作业教学指导意见

作业教学指导意见一、背景介绍在教学过程中,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业教学指导意见旨在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方法,帮助教师合理设计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二、指导原则1. 知识点导向:作业应紧密围绕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突出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知识。

2. 循序渐进:作业难度应逐步增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进程,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

3. 多样性与个性化:作业形式应多样化,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4. 反馈与指导:作业应及时批改和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改进学习方法。

5. 合理安排时间:作业的数量和难度应适度,不占用学生过多的课外时间,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其他活动和休息。

三、指导内容1. 作业设计(1)明确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学习目标,明确作业的目标和要求,确保作业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2)合理难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合理设置作业的难度,既要考验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多样形式:作业形式应多样化,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合理量化:作业的数量应适度,不过多也不过少,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5)注意时效性:作业要与教学进度相一致,及时布置和收回,避免作业过期或延误。

2. 作业批改与评价(1)及时批改: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2)明确评价标准:教师应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3)个性化评价: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给予个性化的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4)鼓励与激励: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应注重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激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3. 作业指导与辅导(1)明确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明确作业的要求和目标,帮助学生理解作业的意义和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教育类文档,如果需要,欢迎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小学数学课堂作业指导意见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载体,是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

作业批改是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
效果,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因此,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流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有
机组成部分,规范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
质量。

一、基本原则
1.遵循课标,依据教材
《新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整体深化指明了方向,明确
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标任务,质量标准,也提升了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更加关注思维过程、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是课
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对课程标准的具体落实,是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的重
要依据,教材中的作业系统也从不同角度为教师提供了学生作业内容及形式的模板。

因此,要学习、了解课标中对各个学段的相关要求,梳理教材中的作业体系,明确
各年级教材课后题的内容及形式,并以此为标准设置作业种类,确定作业内容,设
计作业形式。

2.加强基础,培养能力
小学是学生数学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必须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双基
训练,同时帮助学生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
展规律,精心设置作业内容,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分层设计、因材施教、共同提高。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让优秀学生发挥潜力,中等学生发展能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巩固基础。

3.度量适中,减轻负担
布置作业要适量,课堂作业应在课堂内完成,不得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切实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通常情况下,学生作业量大小、难易程度的确定应该是以班级内中等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独立、正确地完成为标准。

作业的内容要根据《2011版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教材为本,以布置课本内容为主,附加课外补充题目,作业量控制在10-15分钟之内完成,避免机械重复的作业和繁琐的运算,保证质和量,精选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题目。

4.关注质量,培养习惯
关注学生的作业态度、书写姿势、书写质量、做题质量、本子整洁度等各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读题审题、规范书写、分析检验的学习习惯。

5.认真批改,及时反馈
批改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检验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也是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控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

教师认真及时地批改作业,既
有利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及时了解检查,更有利于教师反思改进教学,提高课堂质量。

教师批改作业要态度认真,建立激励机制,教师的评价要及时、有效,注重科
学性、导向性。

针对学生差异采用不同的等级标准,使学生树立信心,享受成功的
快乐;要充分发挥作业批改的纠错功能,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及时纠正反馈,并对学生作业修改做到认真复批,保证学习任务有效落实。

6.落实检查,促进教学
学校对课堂作业要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如实记录检查、及时反馈,促进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科学性、规范化。

二、基本规范
作业量设置:
作业量要适当,要突出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原则上每节课都要有适当练习,每次的作业量控制在10——15分钟之内,不得将课堂作业推至课下完成。

一至四年级每周平均不少于3次;五、六年级每周平均不少于4次,每次作业平均不少于3-5道题。

具体设置根据实际情况(如课型、当堂知识)进行微调。

(一)作业内容
(三) 作业书写
1.用笔规范
①一至五年级的作业书写都要用铅笔,尽量不用铅芯过细的铅笔,铅芯要软硬适中,要求干净整洁,如遇书写错误,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六年级用钢笔或者签字笔,每一次作业用同一种颜色笔书写,不得混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