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2 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 教案 (1)

合集下载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3 两栖类、爬行类 教案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3 两栖类、爬行类 教案

两栖类和爬行类(课后修改稿)一.教学设计思路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是八年级生命科学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章内容的学习将为第4节“生物的分类”以及第五章“生态系统”等内容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教材中,动物的主要类群是按照生物进化的顺序逐一介绍,而把脊椎动物放在无脊椎动物之前来学习,是因为学生在《科学》教材中已经学习过脊椎动物,对内容比较熟悉,这部分内容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是“常见的脊椎动物类群”的第二课时,学生已经解剖过鲫鱼,了解了鱼类的主要特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区分两栖类和爬行类,重点围绕卵和肺的结构认识这两类动物适应水、陆环境。

教学从鱼类特征复习引入,继而学习两栖类和爬行类,而学生对这两类总是不能很好的区分,运用比较、观察、试错、资料补充等手段促进学生的思考与学习,从而认识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二.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观察、触摸等方式归纳出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2、能列举两栖类、爬行类动物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

3、通过对两栖类与爬行类动物的观察、比较,明白生物的结构功能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4、通过对动物结构与环境的适应性的了解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增强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增进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解,体验生物进化的意义,培养科学的环保意识。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主要特征;两栖类、爬行类动物与环境的适应。

难点:两栖类、爬行类动物与环境的适应。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组提供一只牛蛙,一只乌龟,分别装在透明的容器内.。

一个鸡蛋,放在塑料杯中,培养皿一个,供观察羊膜卵用。

2、课件PPT。

学生准备:查找箭毒蛙、大鲵、扬子鳄、巴西龟的资料,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两栖类和爬行类生活环境体表特征呼吸器官运动器官生殖方式体温鱼类水中鳞片,有黏液鳃鳍卵生不恒定牛蛙两栖类幼体水中成体陆地皮肤裸露有黏液幼体鳃成体肺、皮肤幼体鳍成体四肢卵生不恒定乌龟爬行类陆地表皮干燥,有鳞片或骨板肺四肢卵生(羊膜卵)不恒定两栖类和爬行类学习单班级姓名学号一、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体表特征呼吸器官运动器官生殖方式体温鱼类牛蛙二、小组讨论:像扬子鳄这样的濒危物种以及一些国家级保护动物,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2 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 教案 (1)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2 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 教案  (1)

生命科学学科初中教学设计《观察和解剖鲫鱼》一、设计思路“观察和解剖鲫鱼”是上教版八年级《生命科学》第四章第二节第一单元“脊椎动物”第一课时的内容,为后面其他脊椎动物的学习奠定重要基础。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学习要求为“初步学会观察和解剖鲫鱼的方法和技能(A级)”。

本节课由图片展示脊椎动物的特征引入,以设问“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引出课题。

整节课以“鱼有哪些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作为一条主线,以观察和解剖鲫鱼作为载体,具体教学设计如下:(一)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1、观察鲫鱼的外形这是学生第一次观察小动物,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由左到右)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此环节是学生理解鲫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关键。

为使学生能全面地观察、分析,教师可帮助学生设计实验提纲:如注意观察鲫鱼的体色、体形;头部器官:鼻孔、鳃;鳞片和侧线;鳍等。

2、解剖并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这是学生第一次解剖小动物,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安全的使用解剖工具,并以问题的形式点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引发学生逐步地思考和实验。

为了引导学生在解剖后更系统的观察,特别设置“用标签标明鱼的各个内脏”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二)注重提升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1、深化理解设计首尾呼应,以“鱼有哪些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为主线,学生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鲫鱼适应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感受观察和解剖小型脊椎动物的实验过程和方法。

2、情感教育鱼类作为人类的朋友,我们也要关爱他们、保护他们。

所以在进行解剖实验之前,注意提醒学生要将鱼先处死以减少它们的痛苦,希望学生体会动物为人类作出了很多贡献,今后更加懂得关心、爱护身边的小动物。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观察和解剖鲫鱼的方法和技能;2、知道鲫鱼的外形结构和特点;3、知道鲫鱼的内部主要器官的分布和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解剖鲫鱼,分析、归纳鱼类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2 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 课件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2 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 课件
鱼类
学习报告一: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
观察 观察 项目 方法
观察结果
用途
体形 看一看 呈 梭 形。
减少水的 阻力 。
体色 比一比 背部 深灰 色,腹部 白 色。 隐蔽和保护自己。
体表
摸一摸
鳞片上有 黏液 , 鳞片呈 瓦 状排列。
保护自己,减少水 的 阻力。
鼻孔 探一探 鼻孔 不通 (通/不通)
是 嗅觉 器官。
项目
观察结果
是 呼吸 器官,鳃是_弓___形, _红_ 色。 鳃上分布着丰富的毛__细__血_管_。鳃主要 鳃 由鳃__丝__和_鳃__耙____构成,当水流经 过鳃时,鳃丝内毛细血管中的血液 与水中的氧进行了气体交换 。
是 白 色,由前后 两 个 囊 状结 鳔 构组成,里面充满 气体 。
鲫鱼的呼吸
鱼鳍 数一数 共有 7 个,成对的有 2 对。 是 运动 器官。
侧线 找一找 鳞片上 有 (有/无)小孔。 是 感觉 器官。
尾鳍
背鳍
臀鳍
腹鳍
奇鳍:背鳍、尾鳍、臀鳍 偶鳍:胸鳍、腹鳍
胸鳍
侧线 侧线孔
鲫鱼的解剖步骤
解剖鲫鱼的顺序
1
2
3
4
5
6
四剪两去除 注意:剪刀头稍向上挑起,以免损伤内脏。
学习报告二:观察鲫鱼内部结构
鳃弓 鳃耙
鳃丝
离开了水 的鳃
浸润在水中 的鳃
鳔 肾脏

心脏
卵巢

肾脏

心脏
胆囊 肝胰脏

卵巢
游速最快的鱼——旗鱼。平时速90千米,短距离的时速约 110千米。
眼睛最奇特的鱼——比目鱼
飞得最远的鱼——飞鱼。较强壮的飞鱼一次滑翔 可达180公尺,连续的滑翔距离可远至400公尺。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2 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 课件 (1)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2 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 课件 (1)
肝脏:为位于肠的迂曲中的极不规则的腺体。呈淡褐色, 因同时混合胰脏,故又称肝胰脏。
胆囊:在肝脏有脾脏,它属哪一系统?
D.生殖腺
卵巢或精巢
总结: 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征?
初步学会解剖鲫鱼的技能
二、实验内容
鲫鱼的外形观察、 解剖鲫鱼,观察内部器官、系统。
三、器具和材料
解剖器、解剖盘、鲜活鲫鱼
四、实验操作与观察
1.鲤鱼的外形
2. 解剖鱼
外形观察完毕,剪去鱼左侧体壁,掀去左鳃盖, 先原位观察内脏器官的结构。
思考:
解剖鲫鱼时,剪刀头应向上挑 起?
3.观察鲫鱼的内部构造 A. 鳃 鳃丝 鳃耙 鳃弓 鳃盖
实验:观察和解剖鲫鱼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完全适应水生生活的类 群,具有一系列适应水生环境的形态特征 和生理特性,如,体表有鳞,以鳃呼吸, 用鳍作为运动器官,凭上下颌摄食,属变 温动物。也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 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鲫鱼的结构观察,了解鱼类的主要特 征以及鱼类适应于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A.鳃
B 鳔:位于体腔内消化管背方的一个囊, 呈纺锤状、中央部特别缢陷,分成前后 二室,自后室接近中央部处发出鳔管, 此管通向哪里?
C 消化系统
从肛门前l厘米左右处剪一孔,插入剪刀,向前 方沿体壁的腹部正中线至口缘完全剪开,仔细除 去一侧的体壁,将内脏及口腔露出。 1.口腔:2.咽:3.食道:4.消化腺

鲫鱼观察实验教案

鲫鱼观察实验教案

鲫鱼观察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1)理解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2)理解鱼的生殖发育特点。

(3)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通过观察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的主要结构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通过观察鱼的外部形态和主要内部结构的实验,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1.通过学生观察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和生理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因为修订后的大纲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所以本节课把以上内容列为重点。

2.鱼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1.学会对鲫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方法,因为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整理和报告方法是较难掌握的。

2.动脉与静脉的概念,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概念。

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动脉、动脉血、静脉、静脉血等概念,因此应该让他们学的扎实,为以后学习其它脊椎动物循环系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把容易混淆的动脉、静脉、动脉血、静脉血等概念认识清楚。

教具准备鲫鱼骨骼的标本、活鲫鱼(或其他的鱼)、剖开体壁的鲫鱼或鲫鱼内部结构模型、有关内容的多媒体软件、鲫鱼的内部结构剪贴图。

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实验趣导→观察鲫鱼内部结构的实验操作→归纳总结出鱼类的主要特征2.教学过程说明:(1)观察鲫鱼的循环系统心脏可结合观察解剖开体壁的鲫鱼或鲫鱼的内部结构模型的实验,或多媒体软件,组织学生观察心脏的颜色及组成,鲫鱼的心脏体积很小,位于体腔最前端,即最后一对鳃弓的后下方。

注意把静脉窦与心房分开,心房在前,静脉窦在后。

把心室和动脉球分开,心室浅红色,壁厚,而动脉球是白色的,心室在前面,心房在后面,并观察与心脏相连的血管。

动脉与静脉动脉与静脉、动脉血与静脉血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为此教师在讲此课前,可根据鲫鱼的循环系统图解作一个抽拉式幻灯片(制作方法:在心脏和血管里画斜杠,斜杠画的要细、密、同时流动脉血的位置画红杠,流静脉血的位置画蓝杠,这是幻灯片的上面一篇,下面一篇用电脑激光打印机又细又密的画竖杠。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1 鱼类 教案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1 鱼类 教案

鱼类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生命科学》第二册第四章第二节中的内容,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比较低等的一个类群,通过对鲫鱼的观察和解剖,逐步学会有序的观察的方法。

了解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利用多媒体演示解剖过程突破难点,帮助学生认识鲫鱼的内部结构和功能,掌握鱼类的基本特征。

四、学情分析:在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类群”,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开展打下了基础。

但初二(5)班的学生学习总结归纳的能力较差,教师在讨论环节需要适时的指导。

本节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可能从课外能了解到一些内容,但无法形成理论系统,老师需要指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相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五、教学目标:1、了解鱼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2、了解鱼类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的关系。

六、教学重点:鲫鱼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1学生能正确描述鱼类的特征。

2对鲫鱼呼吸器官——鳃的气体交换功能的描述
七、教学方法:多媒体 PPT 实验
八、教学过程:
2、鱼类的内部结构观察,推导各器官的功能。

了解实验注意事项
思考,归纳,总结
二、拓展1、指出以下图片中哪些
不属于鱼类,并说明
理由
2、文昌鱼:无脊椎到脊
椎动物的过渡型
课堂拓展
三、巩固完成练习学生当堂答题通过练习题,
可及时反馈教
学效果。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2 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 课件 (2)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2 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 课件 (2)
7.体表有侧线(感知水流的变化,使
鱼准确改变游泳方向 )
……
练习册关于鲫鱼的外部形态相关作业P34
1.鲫鱼的身体 深灰色 色,呈 纺锤(梭形) 形。 2.鲫鱼的鼻孔是 不通 的。(通/不通) 3.鲫鱼的鳞片呈 覆瓦 状排列。 4.鲫鱼的侧线是由 鳞片上的小孔 所组成的。 5.鲫鱼有 5 种鳍。可根据它着生的部位给它命名,如 着生在臀部的,叫做臀鳍。其中有 2 种鳍的数目是 偶数,叫做偶鳍;有 3 种鳍的数目只有一个,叫做 奇鳍。 6.鲫鱼的鳃是 红 色的,形状呈 弓 形,上面还 能看到 丝状结构 。(什么形状的结构)
观Head察line和解剖鲫鱼
Placeholder for your own sub headline
上海市蒙山中学生命科学实验课
鲫鱼有哪些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观察内容
背鳍
1.体色:背深腹浅
2.体型:纺锤形(梭形) 胸鳍
3.鼻孔:鼻孔为盲管,仅为嗅觉器官。
腹鳍
尾鳍 臀鳍
4.鳞片:覆盖全身、覆瓦状排列,有粘液,黏滑。
观察内部结构(由前往后、由上往下、由表及里)
1.呼吸系统: 注意观察鳃和鳔 2.循环系统: 注意观察心脏 3.消化系统: 注意观察肠、肝胰脏和胆囊 4.生殖系统: 观察精巢、卵巢。
1.身体呈纺锤形(减小水的阻力)
2.体表覆盖着鳞片,并有黏液(减
少阻力,保护身体)
3.体慢色慢背缺深氧腹死浅亡(,具这有是保因护为作温用度) 3.用越鳃高呼,吸氧(气鳃在内水众中多的的溶鳃解丝度有越利于 鱼小从水。中而摄高取温氧同气时)会加快鱼身体 4.用鳍游泳 5.产内卵的,新卵陈在代水谢中,受需精要更多的氧 6.体气内。有鳔(保证身体悬浮于某一深度)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2 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 教案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2 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 教案

第4章生物的类群
第2节动物
实验观察和解剖鲫鱼
一.教学设计思路
观察和解剖鲫鱼,可使学生在了解鱼类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鲫鱼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同时鲫鱼的解剖技巧也为掌握解剖其它的小动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解剖鲫鱼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他们会感到有较大的困难,所以解剖鲫鱼的方法和技巧作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掌握。

另外通过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让学生认识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强化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特点,进一步理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2.知道鲫鱼的内部结构,知道其各器官的分布和功能。

3.初步学会鲫鱼的解剖技能。

方法与过程:通过鲫鱼的解剖,初步学会解剖小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继续培养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
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通过鲫鱼观察与解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2.掌握鲫鱼的解剖技能,学会解剖鲫鱼方法。

难点:认识鲫鱼的内脏器官,并说出各自的名称。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PPT
学生实验:鲫鱼(建议20-30cm)、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解剖盘、放大镜、大头针、脱脂棉,培养皿、清水。

五.教学过程:
作业:完成观察和解剖鲫鱼的实验报告。

沪教版生命科学第二册4.3《观察和解剖鲫鱼》word教案

沪教版生命科学第二册4.3《观察和解剖鲫鱼》word教案

课题:4.3观察和解剖鲫鱼
课型:实验课
实验目的:
1、知道鲫鱼的形态结构及其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2、知道鲫鱼的内部结构,知道其各器官的分布和功能。

3、初步学会解剖鲫鱼的技能。

实验器材:
材料:鲫鱼。

器具:解剖剪、蜡盘、尖头镊子、解剖针、放大镜、吸水纸。

方法步骤
1、解剖时,用左手握住鱼的头部和背部,使鱼的腹部向上,右手拿解剖剪。

2、解剖剪及其使用方法:解剖时,剪刀头应向上挑起,防止解剖时误伤鱼的内部器官。

3、先将剪刀头出入鱼的肛门,沿腹中线由后往前将鱼的腹壁剪开,一直剪至口的后方为止;然后将鱼放在解剖盘中,使其侧面向上。

从鱼的肛门处沿着体腔背侧,右后往前剪至鳃盖后缘,再沿着鳃盖后缘,剪到胸鳍前面的腹中线,除去一侧体壁。

4、剪去鳃盖的后半部分,露出鳃。

5、观察时,应注意按照一定顺序进行。

一般是由上而下,由表向里,由前往后,一个一个系统地观察。

思考:观察鲫鱼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时,请思考其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注意事项:
解剖时,按上述解剖的方法,剪去鲫鱼一侧的体壁和鳃盖后半部分。

剪刀头绝不可以插入体腔太深,剪刀头应稍稍向上挑起,以免损伤鲫鱼内脏。

特别是肛门内侧有输尿管、输精管或输卵管等,稍不慎就会损伤这些器官,影响实验效果。

解剖时不能让剪刀头刺破这些器官。

讨论:鱼类有哪些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后记:。

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

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
观察和解剖鲫鱼
执教者:高 爽 2019.5.24





脊椎动物:具有脊椎骨形成的脊柱。
学习任务
1. 观察鲫鱼的 外部形态。
2. 鲫鱼的解剖。
3. 观察鱼的 内部结构。
4.思考:鲫鱼的内外部形态结构如何 与水生生活相适应?
侧线的功能
1. 完成解剖; 2. 对照教材P24 辨认
各个内脏器官; 4 3. 将标签黏贴在鲫鱼
第一刀,从鲫鱼的肛门插入,沿着腹中线由后往前, 一直剪到口的后方;
将鲫鱼放在解剖盘中,头朝左,尾朝右,侧面朝上。 第二刀从鱼的肛门,沿体壁的背侧,由后往前,剪到 腮盖的后缘。由于鲫鱼的背部有较厚的肉质,所以这 一刀需要较大的力气。
第三刀,从腮盖的后缘背侧一路剪到腹中线,除去一 侧体壁。并取下一侧体壁。 最后一刀,剪下腮盖的后半部分,露出腮。
2.呼吸系统 鳃
鳃耙 鳃弓
鳃丝
2.呼吸系统 鳃 鳔
3. 排泄
输卵管
雌鱼: 卵巢与 输卵管
雄鱼: 精巢与 输精管
卵巢黄色,精巢白色
鲫鱼的生殖系统
5.消化系统
口 口腔 咽喉齿 消化管 肛门
肝胰脏 胆囊
1.观察和解剖鲫鱼。 首先,左手握住鲫鱼的头部和背部,使其腹面朝上,右 手持解剖剪,注意,解剖剪钝的一面插入肛门,解剖 使,见到应向上挑起,避免损伤内脏。
二. 鱼的解剖




背鳍
胸鳍 腹鳍
臀鳍 尾鳍
鱼纲特点:
(1)生存环境: 水生 (2)形态特征: 体表覆鳞片,有鳍 (3)呼吸器官: 鳃 (4)体温特点: 不恒定 (5)生殖方式: 卵生,少数卵胎生
一. 外部形态

4.2 动物(课时1)鱼 类 教案-沪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二册

4.2 动物(课时1)鱼 类 教案-沪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二册

第4章第2节动物(第1课时)
鱼类
一、设计思路
本课试通过对鲫鱼的观察及解剖,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鱼的解剖技能,初步理解鱼类的形态结构特点适应水生环境的重要性。

多媒体的使用和探究活动的开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探究性。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鱼的外形与解剖鲫鱼,初步学会解剖鱼的技能,了解各器官功能,理解鱼对水生环境适应的重要性,激发对生物的兴趣,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鱼鳃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鱼鳃的结构
四、教学准备
鲫鱼20条,鱼缸12个,剪刀12把,浅底塑料盘12个,放大镜12个。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2 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 课件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2 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 课件

3、消化系统 1)口腔、咽 2)食道、肠、泄殖
腔、胆囊 3)消化腺:肝胰腺
出现真正的牙齿。牙齿由外胚层的釉质 和中胚层的齿质以及髓腔构成,与软骨鱼类 的盾鳞同源
胆囊位于肠管前部右侧,大部分埋在肝胰脏 内,★掀动肝胰脏,从胆囊的基部观察胆管如何 通入肠前部。
观察完毕, 移去消化管 及肝胰脏, 以便观察其 他器官。
轻触一下水面,鱼会很快警觉而逃离原处,鱼所以 对水的振动反应这么快,主要是靠鱼侧线的作用。 感受到鱼耳所不能感受的低频振动。
鳞的种类
• 盾鳞:最原始,软骨鱼特有(表皮与真皮) • 硬磷:少数硬骨鱼具有,在硬骨鱼中最原始(真皮) • 骨磷:(真皮)
(二)内部解剖:注意解剖要点
剪开体壁时剪刀尖不要插入太深,而应向 上翘,以免损伤内脏;
注意揭开左侧体壁之前先将体腔膜与体壁 分开,以使内脏器官与体壁分开时不致被损 坏,不损坏覆盖在前后鳔室之间的肾脏和紧 靠头后部的头肾;
实验观察及记录应注意顺序性。
如何解剖?解剖后按怎样的顺序观察?
l. 原位观察
2.生殖系统由生殖腺和生殖导管组成。 (1)生殖腺 (2)生殖导管
观察毕, 移去左侧生 殖腺,以便 观察消化器 官。
鼻孔1对,用解剖针从鼻孔探入,★鼻腔通 口腔吗?鼻腔参与呼吸过程吗?眼1对,位 于头部两侧,形大而圆,无眼睑,眼后头部 两侧为宽扁的鳃盖,鳃盖后缘有膜状的鳃盖 膜,籍此覆盖鳃孔。
2.躯干部和尾部
躯干部和尾部体表被以覆瓦状排列的圆鳞,用 手抚摸鱼体表,★是否粘滑?这有何作用?躯体两 侧具侧线,被侧线孔穿过的鳞片称侧线鳞,★侧线 有何功能?体背和腹侧有鳍。
鮣鱼第一背鳍形成吸盘
鳕鱼
2 个 臀 鳍
尾鳍(candalfin)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4.2.2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教案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4.2.2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教案

第二节动物
常见的脊椎动物类群(鱼类)V观察和解剖鲫鱼〉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鲫鱼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统一。

2、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初步学会解剖的规范性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
1、鲫鱼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初步学会解剖鲫鱼的技能。

三、教学难点
1、解剖鲫鱼的方法和技能。

2、辨认鲫鱼的内脏结构,并知道其功能。

四、教学准备
鲫鱼骨骼标本、鲫鱼、解剖剪、解剖盘、银子、水槽、玻璃片、放大镜、吸水纸、细铜丝线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2节动物
常见的脊椎动物类群(鱼类)1、鲫鱼的外部形态:体形、体色、鳞片、侧线、鳍、鲍盖等
2、鲫鱼的内部结构:鲤、消化系统、生殖腺等
3、鱼类的主要特征
4、鱼类与人类的关系。

沪教课标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

沪教课标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

探一探 找一找
记录现象
呈_流___线__型___型 背面颜色__深___(深/浅) 腹面颜色__浅___(深/浅)
功能 减少水中阻力
隐蔽、保护自己
体表覆盖
_湿___滑__/_粘
有 __鳞___片___

手感
减少水中阻力
以下是奇鳍的有__a__d___e___; 是偶鳍有____b__c______。
解剖针、脱脂棉、培养皿、鲫鱼 器官标签纸
三、实验步骤:
观察---解剖---贴标签---拍照上传
5
四、思考与讨论:
4.3 观察与解剖鲫鱼
1. 我们小组解剖的鲫鱼是_____(雌/雄)性。 说说如何鉴别。
2. 鱼鳔有什么作用? 除了鱼鳔,鲫鱼还有哪些结构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
a.背鳍 b.胸鳍 c.腹鳍
d.臀鳍 e.尾鳍
运动、保持平衡
通( ) 不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只具有嗅觉功能,不
具有___呼__吸____功能
位于身体的两__侧_(一侧/两侧) 感知水流方向
请用红色带箭头的实线在图中表示出解剖的路线与方向。
4.3 观察与解剖鲫鱼
一、实验目的 :课本 P23 二、实验材料:鲫鱼、解剖盘、解剖剪、镊子、
实验与实践
观察与解剖鲫鱼
学校:上海市民办扬波中学 班级:初二(2)班 教师:胡铮霖
4.3 观察与解剖鲫鱼
一、实验目的 :课本 P23 二、实验材料:鲫鱼、解剖盘、解剖剪、镊子、
解剖针、脱脂棉、培养皿、鲫鱼 器官标签纸
三、实验步骤:
2
观察项目 体型
体色
观察方法 看一看
比一比
体表
摸一摸

数一数
鼻孔 侧线

生物教案(鲫鱼)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生物教案(鲫鱼)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案名称:生物教案(鲫鱼)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鲫鱼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掌握鲫鱼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1. 鲫鱼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鲫鱼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四、教学难点:1. 鲫鱼解剖结构的观察和理解。

2. 鲫鱼生态习性的探究。

五、教学准备:1. 鲫鱼标本或图片。

2. 显微镜或其他观察工具。

3. 相关教科书或教学资料。

4. 实验器材和材料。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鲫鱼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鲫鱼标本或图片,引起学生对鲫鱼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鲫鱼有什么了解?鲫鱼有哪些特点?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鲫鱼的基本特征,如体型、颜色、鳞片等。

2. 讲解鲫鱼的生活习性,如栖息地、食性、繁殖习性等。

三、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鲫鱼的生活习性和生物学特性。

2.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鲫鱼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强调鲫鱼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鲫鱼的生物学特性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鲫鱼。

2. 提问:鲫鱼有哪些生物学特性?二、实验(2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鲫鱼标本或图片,使用显微镜观察鲫鱼的解剖结构。

2. 让学生触摸鲫鱼的身体,感受其鳞片和粘液。

三、讲解(15分钟)1. 讲解鲫鱼的生物学特性,如体温调节、呼吸、游泳等。

2. 解释鲫鱼如何在水中生存和繁衍。

四、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鲫鱼的生物学特性。

2.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鲫鱼的生物学特性。

2. 强调鲫鱼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三课时:鲫鱼的生态习性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鲫鱼的生态习性。

2. 提问:鲫鱼如何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三、讲解(15分钟)1. 讲解鲫鱼的生态习性,如栖息地选择、食物链位置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科学学科初中教学设计
《观察和解剖鲫鱼》
一、设计思路
“观察和解剖鲫鱼”是上教版八年级《生命科学》第四章第二节第一单元“脊椎动物”第一课时的内容,为后面其他脊椎动物的学习奠定重要基础。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学习要求为“初步学会观察和解剖鲫鱼的方法和技能(A级)”。

本节课由图片展示脊椎动物的特征引入,以设问“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引出课题。

整节课以“鱼有哪些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作为一条主线,以观察和解剖鲫鱼作为载体,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一)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
1、观察鲫鱼的外形
这是学生第一次观察小动物,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由左到右)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此环节是学生理解鲫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关键。

为使学生能全面地观察、分析,教师可帮助学生设计实验提纲:如注意观察鲫鱼的体色、体形;头部器官:鼻孔、鳃;鳞片和侧线;鳍等。

2、解剖并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
这是学生第一次解剖小动物,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安全的使用解剖工具,并以问题的形式点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引发学生逐步地思考和实验。

为了引导学生在解剖后更系统的观察,特别设置“用标签标明鱼的各个内脏”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二)注重提升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1、深化理解
设计首尾呼应,以“鱼有哪些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为主线,学生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鲫鱼适应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感受观察和解剖小型脊椎动物的实验过程和方法。

2、情感教育
鱼类作为人类的朋友,我们也要关爱他们、保护他们。

所以在进行解剖实验之前,注意提醒学生要将鱼先处死以减少它们的痛苦,希望学生体会动物为人类作出了很多贡献,今后更加懂得关心、爱护身边的小动物。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观察和解剖鲫鱼的方法和技能;
2、知道鲫鱼的外形结构和特点;
3、知道鲫鱼的内部主要器官的分布和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解剖鲫鱼,分析、归纳鱼类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从中感受观察和解剖小型脊椎动物的实验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关心、爱护小动物;
2、感悟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初步学会观察和解剖鲫鱼的方法和技能;
(二)难点
通过观察和解剖鲫鱼,分析、归纳鲫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

四、教学准备
(一)媒体资源
PPT,视频《鱼类的呼吸》、《鱼鳔》。

(二)实验器材
鲫鱼、解剖盘、剪刀、镊子、放大镜、细铁丝、纱布、吸水纸、自制标签、一次性手套。

五、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