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测试 (文言文阅读)专题十三 第二节 文言虚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测试(文言文阅读):专题十三第二节
文言虚词(安徽)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②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选自《左传》)
【注】①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②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然明也是郑国大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②不知木兰是.女郎③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④是.
吾师也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④为“这”;②表示判断,“是”;③为“对,正确”。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解析:例句与D项都解释为“在”;A项为“对”;B项为“比”;C项为“与”“同”。
答案: D
【参考译文】郑国人在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的得失)。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那些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实行它们;那些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它们。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毁掉乡校)难道能很快制止这些议论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到那时)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做治病的良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 )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袄( )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3.文中括号内应填的虚词是( )
A.遂而则B.乃而故
C.乃以则D.遂以故
解析:乃:竟然。而:连接相承关系。故:所以。
答案: B
4.下列四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惟其言而莫之.违②援琴撞之.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④左右请除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①②④都是代词,其中“莫之违”是宾语前置句,“莫违之”。句③是助词“的”。
答案: D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两个“莫”字意义不相同。
B .“师旷侍坐于前”“琴坏于壁”“有小人言于侧者”中三个“于”字意思相同。
C .“寡人也”“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中两个“也”字作用相同。
D .“以为寡人戒”的“以为”与《出师表》中“愚以为宫中之事”的“以为”意思相同。 解析: D 项“以为寡人戒”中的“以为”是“以(之)为”,两个词,“把它作为”;“愚以为”是“我认为”。A 项中前“莫”是“没有什么事”之意,后“莫”是“没有谁”之意。
答案: D
【参考译文】 晋平公与大臣们饮酒,喝得酣畅时,竟然叹息道:“没有什么事比做人君更快乐的了,因为他的话没有谁敢违抗。”师旷在面前陪坐着,拿起琴就撞了过去,晋平公分开衣襟避开了,琴在墙上撞坏了。晋平公问:“太师撞谁呢?”师旷答道:“刚才有小人在大王身旁说话,所以撞他。”晋平公说:“是我说的。”师旷说:“啊!这不是统治人应说的话。”周围的人请求杀了他,晋平公说:“放了他,把这件事作为我的借鉴。”
三、阅读下列短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齐人伐燕,胜之.②句读之.不知
B.⎩⎪⎨⎪⎧ ①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②以.
弱天下之民 C.⎩⎪⎨⎪⎧ ①取之而.燕民不悦②吾从而.师之 D.⎩⎪⎨⎪⎧ ①人力不至于.此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解析: A 项代词,它(燕国);宾语前置的标志。B 项连词“来”,表目的。C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D 项介词,引出后面的“此”;介词,从。
答案: B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8题。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魁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
7.下列句中加点的“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的“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
B .其.
词有“魁伟之文……” C .其.重之也如此 D .乐其.
林泉之胜 解析: A .代词,指代黄庭坚;B.代词,他的;C.代词,代指苏轼;D.指示代词,那。 答案: D
8.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学甫而.不为者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 ①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②樊哙覆其盾于.地 C.⎩⎪⎨⎪⎧ ①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D.⎩⎪⎨⎪⎧ ①其重之也.如此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解析: A .而:连词,前表转折,译为“却”,后表因果,译为“因而”;B.于: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