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
信息科技(上海市中小学生的义务教学科目)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我们改变以前以“传授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角色发生了转 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网络的便利,通过一些著名的专题网站如,惟存网、K12等,了解了很 多新的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理论,认真学习并大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失败教训。同时,我们 认真学习《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并与《国家课程标准》相比较,这样就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课程。 我们针对高中《信息科技》(地图版)教材每一单元都做了详细的教材分析。
有新闻报道说:一位中年父亲因不会上网而遭到自己9岁孩子的嘲笑,一位年过40岁的母亲因不知如何“杀 毒”而被女儿瞧不起,这种现象说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父母因电脑知识的缺乏而被孩子认为是 落伍。这种现象在学校内也存在,许多学生操作电脑、玩电脑软件的本领,不但超过了一般教师,有的甚至比信 息科技学科教师还精通,这时,往往会认为这些学生已经具有相当高水平的信息素养了。其实,这都是误解了信 息科技的本质,信息科技的本质在于如何利用它解决问题,而不是对信息技术自身的操作技能,其内涵远远要比 简单的学习电脑要丰富的多,孩子不能因为掌握了一些电脑知识而沾沾自喜,家长和教师也完全不必因为自己暂 时不懂或不精电脑而感到不自信,因为电脑操作水平的高低并不代表其信息素养的高低,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需 要,不仅是简单的会操作计算机,更重要的是能够根据需要,正确、有效、灵活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工作、 学习、生活。例如: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语文、数学、外语等各个学科的学习;通过网络而又不仅仅局限 于网络收集学习资料,并进行筛选和处理;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交流与合作;创造性的表达信息,提高学 习、研究和生活的效率等。
小学信息科技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链设计研究
小学信息科技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链设计研究严均钰 上海市闵行区罗阳小学●问题链的概述问题链导学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中的一种。
问题链从不同的维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按教学功能分,可以分为新旧知识衔接问题链、巩固问题链、归纳问题链等;按呈现方向分,可以分为正向链、逆向链、双向链;按适用过程分,可以分为导入链、衔接链、发散链、递进链、并列链;按表现形式分,可以分为图表链、图文链等。
但在实践教学中,往往不是一种类型问题链的简单运用,而是多种类型问题链的综合运用。
聚焦核心素养的问题链是指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教学目标,围绕着某个信息化环境下产生的问题情境,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分解成若干逻辑相联的子问题,再将子问题串联成有序列的问题链。
教师在课堂中按问题链中问题的先后顺序提问,有序地推动课堂教学,从而实现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的全面提升。
●聚焦核心素养的问题链设计的价值1.问题链串起解决问题的方法链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一般会创设一个信息化环境下较复杂的问题情境,师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会衍生出一些待解决的子问题。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厘清思路,从而形成最优解决方案,这个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计算思维的培养过程。
基于解决问题的问题链,教师可以以解决问题的步骤为主线,在核心环节上设计关键问题,形成问题链,沿着问题链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发现、分析、思考和探索,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2.问题链串起新旧知识的知识链在以往的课堂问题设计中,往往存在过度关注单课时的知识点,而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的现象,这种碎片化的知识不仅容易遗忘,而且不利于综合利用。
基于知识学习的问题链设计,从纵向看是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层层递进,一步步走向新知“连成线”的过程;从横向看,是一个知识点向与其相关联知识“结成网”的过程。
这样纵横交错摘要:小学信息科技围绕核心素养的问题链设计更加聚焦学科素养的培养过程,更加关注知识体系的架构,更加注重学生思维的深度培养,是信息素养培养的有力支架与推手。
小学信息科技(第一册)汇总
新教材的体例与项目设置
小学基础型课程的教材以单元与课的形式呈现。 在教材的编排方面,教材依托学生生活为背景,以项目活 动方式组织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可以通过下表来理解项目 和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
项目内 容 (单元名称 )
学做贺卡 (做张贺卡寄深情)
学习内容
画图软件
所在教材位置
第一册第二单元
制作“环保”小报 (地球妈妈笑哈哈)
1、形式多样:操作练习,自我测试、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等。如:请同座给 自己的作业写评语等。 2、内容丰富:基础知识掌握、操作能力水平、项目成果评定;能否投入合作 学习、是否在学习中又新发现等方法过程类;还有能否克服困难、能否为他 人进步高兴等情感价值类。如《制作贺卡》项目的评价设计中就有能熟练掌 握、画面的构思、布局、色彩的搭配等就体现了知识技能类评价要求的内容。 3、较强的操作性也是这些评价还有一个特点。 教参中提供的单元评价表,教师可在教学中留意参考。
新教材中操作栏目设计
“试一试”栏目: 作用: ①模仿已学知识和操作② 巩固已学知识和 操作
“练一练” 栏目 作用: ①巩固已学知识和操作②灵活应用所学知 识
“想一想”: 作用: 变通、迁移或创新运用所学知识
《信息科技(第一册) 》教 材 分 析
第一册教材内容介绍
第一册教材课时安排
第一册教材中各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信息科技(第一册) 》 教材分析
华师大版《小学信息科技》 编 写 组 08-09-09
教材培训主要内容
教材编写的背景介绍
第一册教材的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案例介绍(两例) 对新教材使用的几点希望
华东师大版《小学信息科技》新教材
编写依据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编写 适应上海大都市建设发展对上海教育的要求 吸收上海《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师的创造和教 学经验;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的经验 借助近10年来华东师大版《小学信息科技》教材 编写传统和研究成果,依托上海地区课程、教学 和教研专家智慧 因此,她是集体的智慧,是共同创造的结晶。
小学信息科技第一册教材分析
教学建议:(1)可以用开放式教学方式是是教学过程,通过问题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具体的学习过程则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开展。(2)切合学生现实水平的基础上选择和提出学习问题,准确把握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难度还是需要教师充分权衡考虑的 。(3)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信息资料的获取、归并和整理。注意培养学生根据资料形成和表述自己的观点能力。 (4)要防止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过程,使更多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受益和得到能力上的提高。
第16页/共36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完成作品的学习过程,掌握计算机绘画的本领; 2.通过本单元项目的进行,了解一张贺卡设计的基本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教材,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提高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
第二单元 做张贺卡寄深情
第17页/共36页
教学建议(1)、要注意本单元中教学重难点的分析和解决,如画出标准的正方形、圆形工具辅助选择框的不同作用、曲线的绘制有的需要观察细致、有的需要有一定的操作技巧,教师要做好示范,同时要留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2)教学光盘中配有 “画图”软件使用的介绍和操作演示学生计算机使用,注意引导学生留意观察,培养学生做事又有耐心良好心态。(3)因为是项目学习,要告诉学生注意作品的保存。(4)利用学生差异形成的教育资源,要发挥“小老师 “的作用。
第7页/共36页
“试一试”栏目: 作用: ①模仿已学知识和操作② 巩固已学知识和操作“练一练” 栏目 作用: ①巩固已学知识和操作②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想一想”: 作用: 变通、迁移或创新运用所学知识
新教材中操作栏目设计
第8页/共36页
《信息科技(第一册) 》教 材 分 析
第一册教材内容介绍第一册教材课时安排第一册教材中各单元教材分析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指导纲要[终稿]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指导纲要一.导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
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现代传媒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将为学生提供更为充足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是将信息技术融入所有课程的教学活动之中,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接受更为优质的教育。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中,作为课程方案的宗旨,提出了要“依托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和数字化城市的教育环境,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改善学习方式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关注学生学习经历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因此,对全体学生进行信息科技教育是落实新课程方案的重要保障之一。
上海市的中小学已经全面普及了信息科技课程和基本实现“校校通”,各种信息技术工具被广泛引入学科教学之中,信息科技课程已经进行了多种思路的改革试验,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改革就是在上述背景和基础上进行的。
为了进一步发挥信息科技课程在新课程体系中的作用,鼓励和规范信息科技课程中的各种有益的试验,努力吸收当今世界上信息科技教育的新理念,在信息科技课程的理念、体系、内容、实施等方面探索新的突破,构建具有国际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符合上海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全新的信息科技课程体系,特制订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指导纲要。
1.课程定位上海市普通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是一门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为目标,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本载体,以学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懂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一起学为基本学习过程,融知识性、技能性和工具性于一体的重要的基础课程。
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既承担着让中小学生了解、熟悉、掌握信息科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任务,又承担着通过学习,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解决真实、开放问题能力的任务的能力,同时,它还承担为学生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载体的信息化学习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必要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的任务。
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
《 中小学信 息科技课程指导纲要 》提 出信息 科 技学科是一 门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在 信息化 环境下学习能力 为 目标 的,形成 以学信息技术 、 用信息技术 、懂信息技术 、与信息技术一起学 为
基 本 学 习 过程 ,融 知 识 性 、技 能 性 和 工具 性 于一
国犹他州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 ,当代著名教
关键词 :首要教学原理
小学信 息科技
课堂教学
小学信息科 技学科 的特殊性和快速的发展使 其在实际教学过 程中存在诸多 问题 ,并切实影响 了课堂教学效果 。建立一套指导课堂教学设计 的
设计 。再者 ,很 多信息科技教师都是从其他学科 转业过来 ,或本身就是兼课 的。让他们完全理解 信息科技学科的课程理念 ,从而设计 出符合课程 精神 的教学设计 ,是 比较 困难的。因此 ,为他们 提供一种建立在课程理念之上 ,又符合教育规律
的课 堂设 计指导 体 系意义 重大 。
指导体系 ,才能使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设计 有
据可依 ,从 而保证课 堂教学 的质量 。本文 旨在运
用 首 要 教 学原 理 ,结 合 小 学 信 息 科 技课 程 指 导 纲 要 精 神 ,提 出 能 指导 、规 范 课 堂 教 学设 计 的 指 导
体系。
一
二 、信 息科 技课 程理 念 与首要 教学 原理 之 间存在的联系
、
小学信息科技课 堂教 学现状分析
《 要 教 学 原 理 》最 早 发 表 与 2 0 年 美 首 02 国教育 技术专业 杂志 《 教育技术 》 ( d c t n E u ai o
T cnlg ehooy)第 三期 。作者 M ・ 维 ・ 里 尔是 美 戴 梅
表1 上海 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理念与首要教学原理之间联 系的分析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成套教材(华师大版)简介一、基本信息1. 教材品种●小学信息科技(第一册)、小学信息科技(第二册),配套光盘(共一张);配套教参(一本)●初中信息科技(第一册)、初中信息科技(第二册),配套光盘(各一张);配套教参(一本)●高中信息科技(统一模块),配套光盘(一张);配套教参(一本)●算法与程序设计(选学模块),配套光盘(一张);配套教参(一本)2.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 教材编写主持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上海研究部4. 教材主编王荣良,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上海研究部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应用技术、远程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
教材类出版物:《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接口技术》(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全国高中信息技术成套教材》(副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主要社会工作: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全国CBE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专委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通信地址:rlwang@二、教材设计理念1. 教材反映上海区域特征,体现上海二期课改的基本要求➢反映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特征;➢依托上海数字化城市环境和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按照“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全面反映《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体现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2. 教材设计以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为主线,注重能力培养,渗透德育教育➢全面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辩证处理学科知识体系与项目活动的关系,关注信息科技学科教学的核心内容;➢辩证处理操作实践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关注学生能力发展;➢结合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渗透德育教育,落实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科学建构信息科技课程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实践,全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民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校本课程课程纲要
新民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校本课程课程纲要一、开发教师:施卫忠龚健二、教学材料:1、校本教材:《PC好朋友》《PC好帮手》《PC小海龟》2、教学设计参考:《信息科技校本课程教案集》3、上课用课件:《教学课件包》4、教学用资料:《学习资料包》三、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四、授课时间:72教时。
二年级每周一课时;(上海市教学计划中兴趣活动课中的课时);三年级每周二课时;(上海市教学计划规定的课时);四年级每周一课时。
(上海市教学计划中兴趣活动课中的课时)五、授课对象:小学二、三、四年级六、课程背景:上海市“二期课改”明确提出:上海要构建以国际大都市为背景,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现代信息科技为标志的课程体系。
信息科技教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地位。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
上海市小学已经全面普及了信息科技课程和基本实现“校校通”,各种信息技术工具被引入学科教学中。
信息科技课程也进行了多种思路的改革试验,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别是农村在推进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困难。
农村乡镇小学的信息科技的开设和推进一方面需要适应学校自身的发展和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小学,所在乡镇经济还并不发达,虽然按照《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指导纲要》,在三年级开设了信息课,但信息科技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难度。
如学生的家中拥有电脑的比例只有10%,家长的信息科技观念和素养也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又如教材中指法学习、打字技能的掌握教学任务在课程规定的较短时间内无法完成,上网实践查阅资料的训练时间也不够充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有限。
面对信息科技给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面对二年的信息科技教学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开发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信息校本课程,以加快学生适应并融入信息化社会的步伐,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科竞赛加分项目
学科、科技类
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或省赛区一等奖、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竞赛(程序设计)一等奖、上海市青少年“金钥匙”科技竞赛一等奖、上海市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明日科技之星”评选),获以上奖项的高三学生,高考加20分。
其中的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包括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竞赛,包括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
上海市“海文杯”高三英语竞赛、高三数学竞赛、“东华杯”高三化学竞赛、“西部集团杯”计算机应用操作竞赛、中学生科普英语竞赛、“白猫杯”应用化学与技能竞赛、中学生数学知识应用竞赛、“上师杯”青少年物理实验竞赛,在上述比赛中获一等奖的高三学生,高考加10分。
可加分的项目为:中小学信息科技竞赛(程序设计)、“海文杯”高三英语竞赛、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上海赛区)、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上海赛区)、高三数学竞赛、“东华杯”高三化学竞赛、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上海赛区)、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上海赛区)、青少年“金钥匙”科技竞赛、“西部集团杯”计算机应用操作竞赛、中学生科普英语竞赛、“白猫杯”应用化学与技能竞赛、中学生数学知识应用竞赛、“上师杯”青少年物理实验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分区联赛(上海赛区)、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青少年科学论坛(“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上海市学生绘画书法作品展。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材设计方案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材设计方案第一部分:项目背景与目标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日益迫切。
为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信息技术人才,本项目旨在设计一套符合上海市中小学教育特点、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信息科技学科教材。
二、项目目标1. 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材,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4. 推动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教育的发展,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培养优秀人才。
三、教材设计原则1. 科学性:教材内容应符合学科知识体系,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系统性:教材应涵盖信息科技学科的基本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3. 实用性:教材内容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创新性:教材应体现时代特色,引入新兴技术,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5. 可操作性:教材应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方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材设计范围本教材设计范围涵盖上海市中小学各年级,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相应的教材内容。
五、教材设计流程1. 调研分析:了解国内外信息科技教育现状,分析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需求。
2. 制定教材大纲:根据学科知识体系、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教学需求,制定教材大纲。
3. 编写教材:组织专家团队,按照教材大纲编写教材内容。
4. 审核修订:对教材进行多次审核和修订,确保教材质量。
5. 试教试用:选取部分学校进行教材试教试用,收集反馈意见。
6. 修改完善:根据试教试用反馈,对教材进行修改完善。
7. 全面推广:将完善后的教材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
六、项目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完整、科学、实用的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材。
小学信息科技(华东师大版)教学参考DOC
《小学信息科技(华东师大版)》教学参考目录教参使用建议说明 (3)第一册第一单元与计算机交朋友 (8)第1课我们的好朋友——计算机 (10)第2课小小鼠标手中握 (14)第3课打老鼠 (18)第4课与好朋友亲密接触 (20)第5课键盘探秘 (23)第6课挑战指法 (26)第二单元做张贺卡寄深情 (28)第7课 DIY-开始行动了! (30)第8课太阳出来喜洋洋 (33)第9课我在草地安个家 (35)第10课喜鹊飞来报吉祥 (38)第11课百花园里百花开 (40)第12课随心所欲画图画 (42)第13课一行寄语送祝福 (44)第三单元地球妈妈笑哈哈 (47)第14课开始做小报啦! (49)第15课当回小编辑 (53)第16课写篇倡议书 (57)第17课编排文稿 (61)第18课醒目的标题 (64)第19课奇妙的网络世界 (68)第20课网上寻宝 (72)第21课把宝贝藏起来 (75)第22课插入图片 (78)第23课巧妙的排版 (81)第24课我们是护鸟小尖兵 (85)第二册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第1课身边的信息92 第2课信息的采集95 第3课留下你的声音99 第4课会唱歌的计算机102 第5课媒体播放器107 第二单元谁是冠军111 第6课跳绳比赛开始了113 第7课制作比赛成绩表116 第8课欢迎新运动员120 第9课谁是冠军124 第三单元电子邮件128 第10课小小邮箱多奇妙130 第11课一封E-mail邮件135 第12课漂亮的邮件139 第13课随信附件142 第14课当电脑小卫士146 第四单元展示自己的风采151 第15课欢乐演播厅153 第16课添加字幕157 第17课美化演示文稿160 第18课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163 第19课会动的演示文稿167 第20课演示文稿的链接170 第21课为演示文稿配乐173 第22课演示文稿好管家177 第23课快乐的校园是我们的家179教参使用建议说明小学《信息科技(华东师大版)》课本,经重新修订后,现已正式出版使用。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年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作者:————————————————————————————————日期:2005年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实施意见根据沪教委基(2000)77号《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中小学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和理化生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的意见》精神,根据《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用稿)》的要求,现将2005年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以下简称:信息科技等级考试)的具体实施意见,安排如下:一.改革要点1.主要做法根据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精神,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实施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做法。
2005年信息科技学科全面推广全市统一的“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与平时过程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信息科技学科过程性评价方案(试用稿)》见附件一)。
为全面了解学生信息科技的学习历程,全面反映学生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业水平,2005年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和过程性评价成绩各占50%,折算出综合评价成绩,综合评价成绩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并以此作为“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证书”的颁发依据。
2.考试形式一级(小学)、二级(初中)采用上机考试形式,包括基础知识选择题部分和作品制作部分,采用全市统一试卷,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由各区组织分场考试。
其中基础知识选择题部分由计算机自动阅卷,作品制作部分由各区组织教师人工阅卷。
三级(高中)采用书面考试形式,采用全市统一试卷(试卷内有部分试题根据教材版本不同采用分叉形式),答题纸考试形式,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全市统一时间考试,各区县组织试场,市统一阅卷。
二.等级设置信息科技等级考试制定三级(小学、初中、高中)二等(合格、优秀)的标准。
一级(小学)、二级(初中)、三级(高中)等级考试的对象分别是在校已修完小学、初中、高中信息科技课程的学生。
将创新教育融入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
题 的能力 ;培养对信 息科技 和在 信息化社会 中生 活 的正确态度 、情感 、价值 观和社会 责任感 ;培 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 ,特别是 多媒体技术辅 助教
学 的能 力 ;培 养 学 生 无 限发 展 的 意识 和终 身 学 习 同时 ,去尝试探索 明天 的新发现 ,并养 成终
相对 目前小学阶段的其 他课程而言 ,信息科
4 3
教 师随笔
课 程 。 “ 人 以鱼 ,不 如授 人 以渔 。 ”让 学 生 们 授
总 1 教育传播 与技术 2 1 第7 期 0 14
也更为普遍 。因此 ,掌握信息科技知识多少并 不 与年龄 的大小成等 比例 ,同年龄 的学生当中 ,有 些学生在软件运用 、计算机操控方面远胜过其他
“ 传道 、授业 、解惑” ,而应 当成为学生创新 学
习 的创 造 者 、组 织 者 、指 导 者 。 同时 ,对 学 生 的
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使学子们终生受益 。 2 .创新——在教材 内容 中的体现 各 地 区 、各 学 校 的依 据 自身不 同的条件 及 教学要求 ,所选用的教材内容也各不相 同 ,并且 随着信息科技 的发展 ,信息科技教材 的改版更新
学 为 基 本 学 习 过 程 ,融 知 识 性 、技 能 性 和 工 具 性
话 ,那么信息科技教育就是那张 “ 白纸 ” ,为我 们教育工作者提供 了创新的广阔天地。
1 .创新— — 在教 学 目标 中的体现 就 目前 小 学 阶 段 的 教 育 时 间 和 教 学 条 件 而
言 ,存在局限性是毋庸质疑的 ,仅仅依托学校 中 教授给学生的知识 是有限的。现代社会是一个知 识 “ 裂变”的时代 ,特别是信息科技 ,每时每秒 都有 新的知识技术诞 生 ,学生 昨天 刚刚学习到的 知识 在今天可能就 显得过 时陈旧,为 了使他们的
上海市师资招聘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说明(信息技术)
上海市师资招聘学科专业知识测试
信息科技学科考试说明
命题依据:
以《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命题。
考查信息素养和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包括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识、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运用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中信息科技》与中国地图出版社《高中信息科技》(二选一)所涵盖的知识点,《算法与程序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中华地图学社联合出版)所涵盖的知识点。
《数据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中华地图学社联合出版)的基础知识、《设计与创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中华地图学社联合出版)的基础知识。
考试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程序设计题
考试时间: 120分钟
试卷总分: 100分。
上海市小学生信息科技第一学期教案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第一学期)20010-9嘉定区安亭小学王林2010学年第一学期信息科技课程计划安亭小学王林小学《信息科技》地图版试用本教材分析上海市小学《信息科技》地图版试用本教材已经出版了。
本教材继承了以往版本知识基础扎实、内容安排严密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培养学生思维训练的内容和项目学习的方法训练等内容。
为了使广大教师能够尽快了解该版本教材的特点,了解编者的用意,下面对这本教材内容理解和处理给出一些建议。
一、新版教材内容变化:1、演示文稿加盟,学生制作作品有更多选择教材增加了一个单元《用计算机制作演讲稿》,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展示学习或研究成果时,有更多、更丰富的软件选择。
这对强化学生的表现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帮助。
而且教材中关于演示文稿的内容相对简单,只包括了演示文稿文件的一般操作、插入文字和图片、应用设计模版、自定义动画、幻灯片切换等这几项最简单的知识,教材整体没有增加难度。
2、网络知识重新编排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分成5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走进信息世界》、《第二单元用计算机画图》、《第三单元用计算机制作板报》、《第四单元用计算机制作演示文稿》、《第五单元探究活动——恐龙世界探秘》。
网络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在新版教材中,将网络的基本概念、因特网、网页的一般浏览放在第一单元进行介绍,这样,第一单元“走进信息世界”这个表达就更加完整了。
学生也可以早早地使用网页浏览来扩展自己的视野。
另外,网络对于其他各单元的学习也有很大的支持作用。
如:当学生在学习板报制作、演示文稿等内容时,都有制作作品的学习和实践,而为自己作品提供素材的主要渠道之一就是利用网络搜索。
网络的普及迫使网络基本知识成为学习信息科技基本知识的元素之一。
在一些教师的反复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很有效的做法,一些教师尝试将网络知识分解开来,分散在其他单元中进行学习。
比如:有的老师在教授完板报制作时,便会讲解网页搜索的方法,以便让学生到网上搜索到需要的信息,为制作作品做准备。
上海市教师信息化工程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答案
上海市教师信息化工程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上海市教师信息化工程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一、理解能力提升工程1. 【单选题】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四个关键词来描述: ( 20 分)A. 培训、实践、应用、测评B. 标准、培训、测评、应用C. 能力、培训、测评、应用D. 标准、培训、实践、应用答案:B2. 【多选题】在能力提升工程中,明确提出建立科学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
这个能力标准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 20 分)A.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B.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C.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施指南D.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答案:ABD3. 【单选题】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中,共设定了多少课程主题 ( 20 分)A. 25B. 26C. 27D. 28答案:c4. 【多选题】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A. 此次测评将通过考试进行B. 此次培训课程标准所界定的课程主题,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对于自己短板的内容都要去学完。
C. 能力提升工程非常重视学用结合,因此并不是学完内容就可以了,还要讲所学的内容在实践中去应用。
D. 培训课程标准是在能力标准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回答“哪些课程”、什么样的课程有助于帮助教师获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问题“。
答案:CD5. 【多选题】能力提升工程的创新主要是为了回答哪两个问题 ( 20 分)A. 如何关注差异B. 如何区分能力C. 如何实施培训D. 如何促进应用?答案:AD二、了解标准研制背景1. 【单选题】课程中所提到的、作为映象教育的信息技术发展风向标的报告是: ( 20 分)A. 地平线报告B. 新媒体报告C. 新地平线报告D. 21世纪学习报告答案:A2. 【多选题】之所以说教师们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是因为: ( 20 分)A. 教师们的技术应用差异性很大,但由于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因此都有提升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行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目录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一、课程理念二、课程目标三、课程结构四、课程标准编制五、教材建设六、课程实施七、课程评价八、课程管理九、课程保障上海市总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一、导言 1、课程定位 2、课程理念 3、设计思路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2、阶段目标三、课程设置 1、小学阶段(一至五年级) 2、初中阶段(六至九年级) 3、高中阶段(十至十二年级)四、课程内容 1、基础型课程部分 2、拓展型课程部分 3、研究型课程部分五、实施意见 1、教材编写 2、教学过程 3、学习训练 4、学习评价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 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19]21 号)的精神,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19]17 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 号)的要求,根据上海城市发展需要和时代特点,特制订《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思想,确
1 / 2
立新的课程体系。
《课程方案》旨在依托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数字化城市的教育环境,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完善学习方式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关注学生学习经历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发展特点。
●树立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的观念,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建构并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
2、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丰富德育内.涵,在重视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