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 唐诗五首 主课件配套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唐诗五首主课件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背诵五首唐诗,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联系诗人身世处境,结合诗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教法学法:诵读教学法,联想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赏读《黄鹤楼》,指导学生自读《使至塞上》,品味诗歌的人情美、风物美。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赏析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背诵诗歌。
一、导入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学习《唐诗五首》。
二、如何欣赏古诗?
1、通过多诵读,感知内容大意,领会语言美。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揣摩诗中感情。
3、发挥联想、想像,体味意境美。
三、学习《黄鹤楼》
1、黄鹤楼简介: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 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美丽的传说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
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2、作者简介
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3、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2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赏析艺术,品味语言。
4想象意境,感情背诵。
4、交流感知
听读诗歌,注意字音,句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分组读译概括意思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空空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分析
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来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见
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所思
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
凝视长江上面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
主要内容情感
•这首诗写了黄鹤楼的传说以及登楼所见之境,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愁苦之情。
5、研读共品自由赏析
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6、互助释疑
师友互相质疑,有师友彼此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
“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1分)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1分)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1分)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
“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1分)
7、巩固拓展
1.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
(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空荡荡的黄鹤楼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2.哪一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触发了他的什么思想感情?
(思乡之情。)
4.第三联描写繁荣的景致,有什么作用?
(以繁茂之景反衬凄清之情,烘托孤寂的思乡之情。)
5.诗中的“芳草”是什么意象?
(芳草,古诗中常常用来比喻愁思。“芳草萋萋”,则形容愁思浓郁。)
四、学习《使至塞上》
1、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杰出画家、诗人。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境)人。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王诗语言清新凝炼,朴素中见华采。
2、分析表达方式
使至塞上王维
(叙事)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既言事又写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写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叙事)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使至塞上(结构思路)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
“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内容:写使者进入边塞
颔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内容:以“蓬” “雁”自比暗写内心郁愤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名句)
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叙事写景入画中,幽微难言内心情。
内容:描绘沙漠中的典型景物“孤烟” “落日”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来到边关看见骑兵,骑兵说将领还在前线。
内容:写诗人到达边塞所见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