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成本核算与管理(第2版)》习题答案及补充习题12产品成本辅助核算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1. 定额成本是()的一种。
A.目标成本B.现行成本C.重置成本D.机会成本答案:A2.下列各项中,属于分类法优点的是()。
A.能加强成本控制B.能简化产品成本的计算C.能提高成本计算的正确性D.能分品种掌握产品成本水平答案: B3.某企业将甲、乙两种产品作为一类,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
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A种材料,消耗定额分别为16千克和20千克,每千克A种材料的单位成本为5元。
该企业将甲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则乙产品的原材料费用系数为()。
A.1.25 B. 8C.6.25 D.4答案:A4. 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的燃料费用为6000元,按燃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
甲、乙产品的定额消耗量分别为200公斤和300公斤。
据此计算的燃料费用分配率为()。
A.12元B.20元C.30元D.60元答案:A5.联产品是指()。
A.一种原材料加工出来的不同质量产品B.一种原材料加工出来的几种主要产品C.一种原材料加工出来的主要产品和副产品D.不同原材料加工出来的不同产品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采用分类法,某类产品中各种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标准可以选用()。
A.定额消耗量B.计划成本C.定额成本D.产品售价E.相对固定的系数答案:ACDE2.在品种规格繁多且可按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别的企业或车间中,能够应用分类法计算成本的产品生产类型有()。
A.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B.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C.单件小批多步骤生产D.单件小批单步骤生产E.成批生产答案:ABCDE3. 采用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时,应具备下列条件()。
A.定额管理基础较好B.消耗定额比较准确C.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D.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E.消耗定额稳定答案:ABCE4.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有()。
A.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B.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本月发生费用C.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月末在产品成本D.月末在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E.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答案:ACD三、判断题1.副产品成本必须采用分类法计算。
《成本核算与管理(第2版)》习题答案及补充习题10分批法

项目八分批法一、单项选择题1.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应以()A.每种产品设置成本计算单 B.每批产品设置成本计算单C.产品类别设置成本计算单D.产品生产步骤设置成本计算单答案: B2.采用简化的分批法,在产品完工之前,各批产品成本明细账( )A.不登记任何费用B.只登记材料费用C.登记间接计入费用,不登记直接计入费用D.登记直接计入费用,不登记间接计入费用答案: D3.分批法适用与( )A.大批大量多步骤生产B.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C.大批大量生产D.单件小批生产答案: D4.累计间接费用分配率应用于()A.简化的品种法 B.简化的分批法 C.分批零件法 D.平行结转分步法答案: B5.采用简化的分批法,在产品完工之前,产品成本明细账()A.只登记直接材料费用 B.只登记间接费用,不登记直接费用C.登记间接费用和生产工时 D.登记直接材料费用和生产工时答案: D6.采用简化的分批法进行成本计算,适用的情况是()A.投产批数繁多,而且未完工批数较多B.投产批数较少,而且未完工批数较少C.投产批数繁多,而且完工批数较多D.投产批数较少,而且未完工批数较多答案: A7.分批法的主要特点是()A.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B.生产费用不需要在批内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C.费用归集与分配比较简便D.成本计算期长答案: B8.区分品种法和分批法的主要标志是()A.成本计算期B.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C.产品成本计算对象D.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答案: C9.采用简化的分批法,在产品完工以前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只登记()A.生产工时B.原材料费用C.间接计入费用D.直接计入费用和生产工时答案: D10.下列成本计算方法中,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方法是()A.品种法B.分步法C.分批法D.分类法答案: C11.在采用简化的分批法时,特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是为了核算( )A.本期间接计入费用B.直接生产费用C.累计生产费用D.累计间接计入费用答案: D二、多项选择题1.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适用于()A单件小批类型的生产 B.小批单步骤C.小批量.管理上不需要分生产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D.大批量的单步骤 E.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答案:ABC2.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成本计算对象可以按( )。
成本管理1-4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 企业在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等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称为(C )。
A. 成本B. 产品成本C. 生产费用D. 经营费用2. 产品成本实际包括的内容称为(B )。
A. 生产费用B. 成本开支范围C. 成本D. 制造成本3. 企业对于一些主要产品、主要费用应采用比较复杂、详细的方法进行分配和计算,而对于一些次要的产品、费用采用简化的方法进行合并计算和分配的原则称为(D)。
A. 实际成本计价原则B. 成本分期原则C. 合法性原则D. 重要性原则4. 按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分配材料费用时,其适用的条件是(C )。
A. 产品的产量与所耗用的材料有密切的联系B. 产品的重量与所耗用的材料有密切的联系 C. 几种产品共同耗用几种材料 D. 各项材料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5. 当几种产品共同耗用几种材料的情况下,材料费用的分配可采用(D )。
A. 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B. 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C. 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D. 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6. 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第二阶段的对外分配应(A)。
A. 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B. 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内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C. 在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之间进行分配 D. 只分配给基本生产车间7. 在辅助生产费用的各种分配方法当中,最简便的方法是(B )。
A. 顺序分配法B. 直接分配法C. 交互分配法D. 代数分配法8. 采用顺序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其分配的顺序是(C)。
A. 先辅助生产车间后基本生产车间B. 先辅助生产车间内部后对外部单位C. 辅助生产车间受益金额多少 D. 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金额的多少9. 某企业生产产品经过2道工序,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30小时和40小时,则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约为(D)。
A. 68% B. 69% C. 70% D. 71%10. 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在产品成本时,影响在产品成本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是(B )。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成本管理》机考第二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成本管理》机考第二套真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客观题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 产品成本实际包括的内容称为()。
A 生产费用B 成本开支范围C 成本D 制造成本2. 成本考核的目标是()。
A 符合国家法令B 符合国家计划C 作出综合评价D 提高经济效益3.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程序首先是()。
A 确认计划目标、时间和范围B 划分作业,建立作业中心C 搜集与作业有关的资料D 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4. 填制商品产品成本表必须做到()。
A 可比、不可比产品须分别填列B 可比、不可比产品可合并填列C 既可分别,也可合并填列D 填制时无需划分可比、不可比产品5. 需要进行成本还原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是()。
A 品种法B 平行结转分步法C 逐步结转分步法(综合结转)D 逐步结转分步法(分项结转)6. 按照本量利分析的假设,收入模型和成本模型的自变量均为同一个()A 销售单价B 单位变动成本C 固定成本D 销售量7. 在成本决策中不需要区分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的决策方法是()。
A 总额分析法B 差量损益分析法C 相关成本分析法D 成本无差别点法8. 企业编制成本计划时,应根据其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进行,在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其成本计划的编制可采取()。
A 三级成本计划编制方式B 二级成本计划编制方式C 一级成本计划编制方式D 一级和二级相结合的编制方式9. 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若是单件生产,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时()。
A 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B 不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C 区别不同情况确定是否分配生产费用D 应采用同小批生产一样的核算方法10. 在大量生产的企业里,要求连续不断地重复生产一种或若干种产品,因而管理上只要求而且也只能按照()。
A 产品的批别计算成本B 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C 产品的类别计算成本D 产品的步骤计算成本11. 某企业生产产品经过2道工序,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30小时和40小时,则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约为()。
最新版成本会计第二次作业(含答案)

第2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1. 采用( ),是将各步骤所耗半成品费用,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入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各个成本项目中。
A. 综合结转分步法B. 分项结转分步法C. 平行结转分步法D. 逐步结转分步法2. 实际发生的应付福利费,应由( )开支。
A. 管理费用B. 应付工资C. 计提的应付福利费D. 银行存款3. ( ),只宜在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之间相互受益程度有着明显顺序的企业中采用。
A. 代数分配法B. 直接分配法C. 交互分配法D. 顺序分配法4. 在产品按完工产品计算法适用于( )。
A. 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B. 项费用所占比重不大C. 月末在产品全部完工D. 月末在产品已经接近完工或者已经完工,只是尚末包装或尚未验收入库的产品。
5. 工业企业各种成本报表分析都需要采用的方法是( )。
A. 趋势分析法B. 对比分析法C. 连环替代分析法D. 差额计算分析法6. 可修复废品的废品损失是指( )。
A. 返修前发生的原材料费用B. 返修前发生的制造费用C. 返修后发生的修理费用D. 返修前发生的生产费用加上返修后发生的修理费用7. 采用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分步法时,( ),应根据所耗半成品的数量乘以半成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
A. 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费用B. 上一步骤所产的半成品成本C. 产成品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费用D. 下一步骤所领用的半成品费用8. 狭义的在产品只包括该车间或该车间步骤正在加工中的那部分( )A. 在产品B. 半成品C. 产成品D. 对外销售的自制半成品9. ( ),是在生产费用发生的当时,就将符合定额的费用和发生的差异分别核算,月末在定2额成本的基础上加减各种成本差异,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一种方法。
A. 定额比例法B.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C. 定额法D. 分类法10. 划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的标准是( )A. 对成本管理作用的大小B. 成本计算是否及时C. 成本计算工作的难易程度D. 对于计算产品实际成本是否必要11. “材料采购”科目的( )反映已采购但尚未验收的在途材料实际成本。
物流成本管理各章计算题参考答案

各章计算题参考答案第三章1.解:(1)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分配间接制造费用分配率=99 930\4 000+2 000=16.655(元\小时) 子产品分配额=16.655×4 000=66 620(元)丑产品分配额=16.655×2 000=33 310(元)产品成本计算表(2)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分配产品成本计算表2.解:间接成本分配表产品包装成本汇总第四章1. 解:分配率 = 2×1000×(1+14%)/(8×20×30+6×15×2×30+4×8×2×30) =0.1881A型车应负担的人工费用=8×1 200×(1+14%)+8×20×30×0.1881= 10 944+902.97=11 846.97(元)B型车应负担的人工费用=6×1 200×(1+14%)+6×15×2×30×0.1881=8 208+1 015.84=9 223.84(元)C型车应负担的人工费用=4×1 200×(1+14%)+4×8×2×30×0.1881=5 472+361.19=5 833.19(元)2. 解:A型车:(40×800-3 200)/4 000 000×32 000=230.4(元)B型车:(25×600-2 400)/4 000 000×25 000=78.75(元)C型车:(20×500-2 000)/2 000 000×12 000=48(元)3. 解:(1)使用年限法:各车型每月应负担大修理费为:A型车:32 000/12=2 666.67(元)B型车:20 000/12=1 666.67(元)C型车:12 000/12=1 000(元)(2)行驶里程定额法:各车型本月应负担大修理费:A型车:32 000×10/4 000 000×8 000=640(元)B型车:20 000×8/2 500 000×7 500=480(元)C型车:12 000×5/1 200 000×10 000=500(元)4. 解:(1)使用年限法:各车型每个月应负担的折旧费用A型车:(400 000-2 000+1 000)×8/(10×12)=26 600(元)B型车:(250 000-1 500+800)×6/(8×12)=15 581.25(元)C型车:(120 000-1 200+500)×4/(5×12)=7 953.33(元)(2)行驶里程定额法:A型车:(400 000-2 000+1 000)×8/4 000 000×8 000=6 384(元)B型车:(250 000-1 500+800)×6/2 500 000×7 500=4 487.4(元)C型车:(120 000-1 200+500)×4/1 200 000×10 000=3 976.67(元)5. 解:分配率:[4 500×(1+14%)+870]/(300+100)=15(元/工时)A型车应负担的辅助营运成本:15× (120+40)=2 400(元)B型车应负担的辅助营运成本:15×(140+40)=2 700(元)C型车应负担的辅助营运成本:15×(40+20)=900(元)6. 解:运输业务应负担的营运间接费用:15 600/(25 000+5 000)×25 000=13 000(元)A型车应负担的营运间接费用:13 000/(9 000+5 000+4 000)×9 000=6 500(元)B型车应负担的营运间接费用:13 000/(9 000+5 000+4 000)×5 000=3 611.11(元)C型车应负担的营运间接费用:13 000/(9 000+5 000+4 000)×4 000=2 888.89(元)7. 解:(1)A型车的单位成本:420 000/(560 000/1 000)=750(元/千吨公里) B型车的单位成本:207 000/(300 000/1 000)=690(元/千吨公里)(2)A型车的成本降低额=(700-750)×560 000/1 000=-28 000(元)A型车的成本降低率=-28 000/(700×560 000/1 000)=-7.1%B型车的成本降低额=(600-690)×300 000/1 000=-27 000(元)B型车的成本降低率=-27 000/(600×300 000/1 000)=-15%(3)全部运输成本降低额=-28 000+(-27 000)=-55 000(元)全部运输成本降低率=-55 000/(700×560 000/1 000+600×300 000/1 000]=-9.62%8. 解:(1)保本点运输量=420 000/(500×95%-335)=3 000(千吨公里)保本点运输收入=3 000×500=1 500 000(元)(2)下月计划运输周转量5 000千吨公里大于保本点运输量3 000千吨公里,下月完成工作计划获利。
第2次作业有答案

第2次作业有答案第一篇:第2次作业有答案中财第二次作业(一)一、单项选择1、下列各项,不属于存货范围的是(D)。
A、发出供展览的商品B、已付款尚未运抵企业的材料C、发出委托外单位加工的物资D、已开出发票及提货单,且购货单位已交款,但尚未提走的物资2、企业外购存货发生的下列支出中,通常不应计入采购成本的是(A)。
A、运输途中的保险费B、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C、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 D、市内零星货物运杂费3、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购货时取得的现金折扣,应当(C)。
A、冲减购货成本B、冲减管理费用C、冲减财务费用D、冲减资产减值损失4、企业委托加工存货所支付的下列款项中,不可能计入委托加工存货成本的是(C)。
A、支付的加工费B、支付的往返运杂费C、支付的增值税D、支付的消费税5、企业接受捐赠一批存货,该项接受捐赠的利得应当计入(B)。
A、其他业务收入B、营业外收入C、资本公积D、盈余公积6、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在存货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将会使企业(B)。
A、期末存货成本升高、当期利润减少B、期末存货成本升高、当期利润增加C、期末存货成本降低、当期利润减少D、期末存货成本降低、当期利润增加7、某企业赊销商品一批,商品标价10 000元,商业折扣20%,增值税率17%,现金折扣条件为2/10,n/20。
企业销售商品时代垫运费200元,若企业应收账款按总价法核算,则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为(A)元。
A.9 560B.9 360C.11 700D.11 9008、随同商品出售但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其成本应计入(B)。
A.制造费用B.销售费用C.其他业务成本D.营业外支出9、甲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月购入一批商品,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750 000元,增值税127 500元。
所购商品到达后验收发现短缺30%,其中合理损失5%,另25%的短缺尚待查明原因。
该商品的入账价值为(B)元。
A.560 000 B.562 500 C.655 200D.702 00010、甲材料月初结存存货3 000元,本月增加存货4 000元;月初数量1 500件,本月增加2 500件,那么,甲材料本月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为(B)。
《成本核算与管理(第2版)》习题答案及补充习题15作业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1. 作业基础成本法适用与具有以下特征的企业()。
A.间接生产费用比重较小B.作业环节较少C.生产准备成本较高D.产品品种较少答案:C2. 作业基础成本法的缺陷有()。
A.实施成本较高B.实施效果较差C.成本决策相关性较弱D.间接费用的分配与产出量相关性较弱答案:A3. 作业基础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之一是作业基础成本法()。
A.存在较多的同质成本库B. 存在较少的同质成本库C.间接费用分配基础不一定是成本动因D. 成本决策相关性较弱答案:A4. 作业成本法所采用的成本动因()。
A. 不考虑辅助作业B. 只考虑某些生产作业C. 将作业与产品直接联系在一起D. 将作业与产品间接联系在一起答案:C5. 下列属于增值作业的是()A.零部件加工作业B.原材料等待作业.C . 产成品质量检验作业D . 从仓库到车间的材料运输作业(此题目的选项进行了修订,请将书中内容一并修订)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作业基础成本法适用于具有以下特征的企业()。
A.间接生产费用比重较大B.企业规模大、产品品种多C.作业环节多且易辨认D.生产准备成本较高E.计算机技术较高答案:ABCDE2. 作业的分类方法主要有()。
A.按作业所完成的职能分B.按作业的执行方式分C.按作业的性质分D.按作业的收益对象分E.按作业的时间长短分答案:ABCD3. 作业基础成本法的兴起和运用与以下新的制造环境密切相关()。
A.专业化生产B.电脑辅助设计C.弹性制造系统D.适时制生产方式E.自动化生产答案:BCDE4. 成本动因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A.因果关系B.受益性C.合理性D.全面性E.灵活性答案:ABC5. 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相对于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而言具有以下特点()。
A.建立众多的间接成本集合B.同一个间接成本集合中的间接成本是基于同一个成本动因所驱动C.间接成本的分配应以成本动因为基础D.不同集合之间的间接成本缺乏同质性E.实施成本低答案:BC三、判断题1.企业的生产过程既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的过程,又是产品价值的形成过程。
管理会计七次作业汇总及答案(1)

管理会计七次作业汇总及答案管理会计第一次作业某工厂本年12个月中最高产量和最低产量的生产成本摘录见下表所示:最高点(10月)最低点(3月)产量(件)75000 50000生产成本(元)176250 142500表中的生产成本包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该厂会计部门曾对最低产量为50000件的生产成本做了分析,其各类成本的组成情况如下所示:变动成本总额 50 000元固定成本总额 60 000元混合成本总额 32500元生产总成本 142500元要求:①采用高低点法将该厂的混合成本分解为变动部分和固定部分,并写出混合成本公式;②若该厂下年1月份的产量是65000件,预测其生产总成本将会使多少?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1、(1)首先计算最高点(10月)生产总成本中的各项成本:因为3月份的变动成本总额为50 000元,产量为50 000件,则单位变动成本=50 000/50 000=1(元/件),因此,10月的变动成本应为75 000×1=75 000(元)。
根据固定成本总额不变的特点,则10月份固定成本应与3月份相同,为60 000元。
10月份的混合成本=176 250-75 000-60 000=41 250(元)。
由此得到下表:最高点(10月) 最低点(3月)产量(件) 75 000 50 000生产总成本(元) 176 250 142 500其中:变动成本总额75 000 50 000固定成本总额60 000 60 000混合成本总额41 250 32 500b=41 250-32 50075 000-50 000=0.35(元)a=32 500-0.35×50 000=15 000(元)Y=15 000+0.35X每月混合成本中有固定成本15 000元,单位变动成本0.35元。
(2)此题有两种解法:第一种解法:分别预测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然后再相加。
变动成本=65 000×1=65 000(元)固定成本=60 000(元)混合成本=15 000+0.35×65 000=37 750(元)生产总成本=65 000+60 000+37 750=162 750(元)第二种解法:首先确定生产总成本公式,然后直接进行预测。
成#本管理形成性考核册之成本管理作业2标准答案

成本管理形成性考核册之成本管理作业2标准答案《成本管理》形成性考核册(二)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C 4.C 5.B 6.D 7.B 8.C 9.A 10.A二.多项选择题:1.ABCDE 2.ACD 3.ABCDE 4.ACE 5.BCD 6.ABCD 7.ACE 8.AB 9.BCDE 10.ABDE 三.判断题(正确用T表示,错误用F表示)1.F 2.T 3.T 4.F 5.F 6.T 7.T 8.F 9.T 10.F 11.T 12.F 13.T 14.F 15.T 16.F 17.T 18.F 19.T 20.F 21.T 22.F 23.T 24.F 25.T四.计算分析题1.(1)目标成本=2000×3000×(1-10%)÷(1+20%)=4500000(2)得分累计功能评价系数目标成本A 4 4/15 1200000B 3 0.2 900000C 2 2/15 600000D 4 4/15 1200000E 1 1/15 300000F 1 1/15 300000合计15 1 4500000(3)第三工序第二工序第一工序直接材料286.875万×80%=229.5万其中:半成品450万×85%=382.5万382.5万×75%=286.875万直接人工450万×10%=45万382.5万×15%=57.375万286.875万×12%=34.425万制造费用450万×5%=22.5万382.5万×10%=38.25万286.875万×8%=22.95万合计450万382.5万286.875万2.(1)直接材料变动[1-(1-5%)×(1-2%)]×58%=4.002%(2)直接工资变动[1-(1+10%)÷(1+15%)]×25%=1.087%(3)制造费用变动变动性[1-(1+18%)÷(1+20%)]×10%=0.1667%固定性[1-1÷(1+20%)]×5%=0.8333%(4)废品损失变动10%×2%=0.2%合计 6.289%3.(1)贡献边际=200000-190000=10000>0在亏损产品闲置的能力无法转移的条件下,只要亏损产品可以提供大于0的贡献边际,就不应停产,否则就会损失10000元。
成本管理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及讲评栏作者:东向兰成本管理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以某一先进单位产品成本作为目标成本的一种预测方法称为(C )。
A. 倒扣测算法B. 比率测算法C. 选择测算法D. 直接测算法2.在本量利分析中,必须假定产品成本的计算基础是(B )A. 完全成本法B. 变动成本法C. 吸收成本法D. 制造成本法3.进行本量利分析,必须把企业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D )A. 制造费用B. 直接材料C. 直接人工D. 变动成本4.按照本量利分析的假设,收入模型和成本模型的自变量均为同一个(D )A. 销售单价B. 单位变动成本C. 固定成本D. 产销量5.计算贡献边际率,可以用单位贡献边际去除以(A )A. 单位售价B. 总成本C. 销售收入D. 变动成本6.已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每件3元,固定成本总额为60000元,产品单价为5元,则保本销量为(A )件。
A. 30000B. 20000C. 12000D. 75007.依据掌握的各种决策成本及相关的数据,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称为(B )。
A. 成本预测B. 成本决策C. 成本分析D. 成本计划8.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称为(A )。
A. 机会成本B. 专属成本C. 差量成本D. 重置成本9.那些由于过去的决策所引起,已经发生并支付过款项的成本,称为(C )。
A. 历史成本B. 变动成本C. 沉没成本D. 专属成本10.在成本决策中不需要区分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的决策方法是(A )。
A. 总额分析法B. 差量损益分析法C. 相关成本分析法D. 成本无差别点法二、多项选择题1.本量利分析模型确立的前提条件包括(ABCD)A. 成本性态分析假定B. 相关范围假定C. 线性假定D. 基本模型假定E. 目标利润假定2.产品总成本发展趋势的预测方法主要有(BCDE)。
A. 高低点法B. 加权平均法C. 移动平均法D. 简单平均法E. 指数平滑法3.定量预测方法包括(ABD)。
《成本核算与管理(第2版)》习题答案及补充习题6制造费用

项目五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单项选择题1.制造费用表的编制( )A.按年 B.按季 C.按月D.按旬答案:C2.适用与季节性生产企业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是( )A.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 B.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C.机器工时比例法 D.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答案:D3.下列关于年度计划分配率法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特别适用于季节性生产的企业B.每月各种产品中的制造费用都是该产品应分担的制造费用计划额C.“制造费用”科目在年初的余额由上年末转来,属待摊或预提费用D.“制造费用”科目在2~12月份各月初的余额由上月末转来,如果是借方余额,属待摊费用,如果是贷方余额,属预提费用。
答案:C4.某车间采用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进行制造费用分配,年度计划分配率为5元。
6月初“制造费用”科目贷方余额为1000元,6月份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为10000元,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为1500小时。
该车间6月份分配的制造费用为()。
A. 7500 B. 9000 C. 10000 D. 11000答案:A5.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时,如果“制造费用”科目年末有贷方余额,应按余额()A.用红字借记“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制造费用”科目B.用蓝字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基本生产成本”科目C.用红字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基本生产成本”科目D.结转下年度答案: B6.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制造费用的费用项目在设立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费用的性质是否相同B.是否直接用于产品生产C.是否间接用于产品生产D.是否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答案: B7.制造费用是指生产过程中发生的( )A.间接生产费用B.间接计入费用C.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D.应计入产品成本,未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答案: B8.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适用于( )A.季节性生产的车间B.工时定额较准确的车间C.各种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相差不多的车间D.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答案: B9.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时,如果“制造费用”科目年末有贷方余额,应按余额()A.用蓝字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B.用红字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制造费用”科目C.结转下年度D.用红字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答案:A10.“制造费用”账户应按()设置明细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及讲评栏作者:东向兰
成本管理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以某一先进单位产品成本作为目标成本的一种预测方法称为( C )。
A. 倒扣测算法
B. 比率测算法
C. 选择测算法
D. 直接测算法
2.在本量利分析中,必须假定产品成本的计算基础是( B )
A. 完全成本法
B. 变动成本法
C. 吸收成本法
D. 制造成本法
3.进行本量利分析,必须把企业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 D )
A. 制造费用
B. 直接材料
C. 直接人工
D. 变动成本
4.按照本量利分析的假设,收入模型和成本模型的自变量均为同一个( D )
A. 销售单价
B. 单位变动成本
C. 固定成本
D. 产销量
5.计算贡献边际率,可以用单位贡献边际去除以( A )
A. 单位售价
B. 总成本
C. 销售收入
D. 变动成本
6.已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每件3元,固定成本总额为
60000元,产品单价为5元,则保本销量为( A )件。
A. 30000
B. 20000
C. 12000
D. 7500
7.依据掌握的各种决策成本及相关的数据,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
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称为( B )。
A. 成本预测
B. 成本决策
C. 成本分析
D. 成本计划
8.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称为
( A )。
A. 机会成本
B. 专属成本
C. 差量成本
D. 重置成本
9.那些由于过去的决策所引起,已经发生并支付过款项的成本,称为( C )。
A. 历史成本
B. 变动成本
C. 沉没成本
D. 专属成本
10.在成本决策中不需要区分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的决策方法是( A )。
A. 总额分析法
B. 差量损益分析法
C. 相关成本分析法
D. 成本无
差别点法
二、多项选择题
1.本量利分析模型确立的前提条件包括(ABCD)
A. 成本性态分析假定
B. 相关范围假定
C. 线性假定
D. 基本模型
假定 E. 目标利润假定
2.产品总成本发展趋势的预测方法主要有(BCDE)。
A. 高低点法
B. 加权平均法
C. 移动平均法
D. 简单平均法
E. 指数平滑法
3.定量预测方法包括(ABD)。
A. 简单平均法
B. 加权平均法
C. 函询调查法
D. 指数平滑法
E. 市场调查法
4.定性预测方法包括(CE)
A. 简单平均法
B. 加权平均法
C. 函询调查法
D. 指数平滑法
E. 市场调查法
5.产品成本发展趋势预测主要包括(ABDE)。
A. 新产品投产前成本趋势预测
B.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趋势预测
6.在成本决策中应予以考虑的成本有( DE )。
A. 直接材料
B. 直接人工
C. 制造费用
D. 机会成本
E. 重置成本
7.成本决策程序包括(ADE)。
A. 提出问题
B. 成本预测
C. 成本分析
D. 确定决策目标
E. 纳入计划
8.本利分析在成本预测中的具体应用包括( ABCDE )。
A.保利点的预测
B.保利点的预测
C.保利成本的预测
D.风险条件下的成本预测
E.保净利点的预测
9.相关成本与产品成本不同,它具有以下特征(ACE)。
A. 所属概念多样化
B. 属于历史成本
C. 账簿中不反映
D. 凭证中反映
E. 决策中考虑
10.下列属于无关成本的有(BE)。
A. 机会成本
B. 沉没成本
C. 差量成本
D. 专属成本
E. 共同成本
三、判断题
(×)1.成本预测有一个过程,只要依据相关信息建立起成本预测模型,即意味着成本预测程序的结束。
(√)2.在产销平衡假定的前提下,利用倒扣测算法确定的目标成本,即产品生产目标成本。
(√)3.只要各产品加权平均的销售利润率大于或等于计划期企业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就可以实现企业的目标成本规划。
(×)4.通常功能多、质量好的产品,其成本较低。
(×)5.企业的贡献边际应当等于企业的营业毛利。
(√)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固定成本越高,保本量越大。
(×)7.若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同方向同比例变动,则保本点业务量不变。
(√)8.在多品种生产的条件下,提高贡献边际率水平较高产品的销售比重,可降低整个企业综合保本额。
(√)9.进行成本性态分析的关键是分解混合成本。
(×)10.企业在进行价格决策时应考虑历史成本而不是重置成本。
四、计算分析题
1、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预计单价为2000元,销售量为3000件,税率为
10%,成本利润率20%。
要求预测该企业的目标成本。
解答:目标成本=2000×3000×(1-10%)/(1+20%)=4500000(元)
2、某企业只产销一种产品,本年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变动成本总额为84000元,获营业利润18000元;若该企业计划下一年度变动成本率仍维持本年度的40%,其它条件不变。
要求:预计下一年度的保本销量及保本销售额。
解:
本年销量=84000÷6=14000(单位)
本年销售收入=84000÷40%=210000(元)
单价=210000÷14000=15(元)
固定成本=(15-6)×14000-18000=108000(元)
保本销量=108000÷(15-6)=12000(单位)
保本额=12000×15=180000(元)
3、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
(1)若亏损产品停产后,闲置的能力不能用于其它方面,C产品应否停产(2)若亏损产品停产后,闲置的能力可以用于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获贡献边际15000元,C产品应否停产
C产品贡献边际=200000-190000=10000
解答:(1)C产品贡献边际>0,∴ C产品不停产。
(2)C产品贡献边际<15000,∴ C产品停产,以承揽零星加工业务。
4、某企业每年零用某零件3000件,一车间可以对其进行加工,发生的成本如下:变动生产成本20000元,固定生产成本7000元,追加工具一套,价值4000元。
如果外购,每件单价为8元,同时闲置的能力可以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获贡献边际2000元。
要求做出外购与自制的决策。
解答:外购成本=3000×8=24000(元)
自制成本=20000+4000+2000=26000(元)∴应外购。
五、思考题(参考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