箍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合集下载

箍筋长度计算

箍筋长度计算

箍筋长度计算
箍筋长度计算
1. 四肢箍下料长度计算:⼤箍套⼩箍的⼤箍=[(构件长-保护层*2)+(构件宽-保护层*2)]*2+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箍=[(构件长-保护层)/3+(构件宽-保护层*2)]*2+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两箍相同时
{[(构件长-保护层)/3*2+(构件宽-保护层*2)]*2+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2个
2. 四肢箍下料有⼏种形式的。

⼀般为外围是⼀个箍筋,中间是⼀个箍筋。

另⼀种形式是两个箍筋相互套着的。

占构建截⾯的三分⼆。

电算:只要你在构件属性中设置正确的肢数软件会⾃动计算的。

计算式:⼩箍=[(构件长-保护层)/3+(构件宽-保护层*2)]*2+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两箍相同时
{[(构件长-保护层)/3*2+(构件宽-保护层*2)]*2+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2个
3. 四肢筋的下料长:⼀柱箍筋如下:1.截⾯周长+两弯钩长-8个保护层 2.(截⾯长的/3在截⾯宽)*2+两个弯钩;⼆梁的下料长同柱⼀样的;如果是电脑做预算的说就不⽤了,直接输进去就可以了,
4. 1.外为⼤箍,中间⼩箍:⼤:(B-25*2)*2+(H-25*2)*2+2*10*D
⼩:(b-25*2)*2+[(h-25*2-主筋d)/3+主筋d]*2+2*10*D
2两个⼩箍::(b-25*2)*2+[(h-25*2-主筋d)/3+主筋d]*2+2*10*D
5.外⾯⼤的可⽤这个公式计算:4*边长-8*保护层厚度+2*弯钩长度
⾥⾯⼩的:横向长度⽤其所在的结构长除以被四肢箍分成的三段,竖向长度你是知道的(即竖向截⾯长减去箍筋保护层厚度),再加两个弯钩长度(可查图集03G101-1).。

钢筋的下料长度

钢筋的下料长度

钢筋的下料长度
一、直线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二、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量度差值(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注意:度量差值=钢筋的外包尺长度减去钢筋的中轴线的长度
钢筋在弯曲时:外侧会变长,而内侧会变短,但轴线尺寸不变。

(所以最外侧的尺寸和中轴线的尺寸就会有一个差值,这个差值就是度量差值,或者叫做弯曲调整值)
三、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分抗震和非抗震,带弯钩和不带弯钩)
箍筋的周长=(a-2c+2d)*2+(b-2c+2d)*2
合并后的公式为:(a+b-4c+4d)*2 也就是:梁的周长-8c+8d=箍筋的周长
扩展资料
在配料表中需标出每根钢筋的下料长度。

下料长度指的是下料时钢筋需要的实际长度,这与图纸上标注的长度并不完全一致。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是以钢筋弯折后其中心线长度不变这个假设条件为前提进行的。

也就是说,钢筋弯折后中心线长度不变,而外边缘变长,内边缘缩短。

因此,钢筋的下料长度就是指相应钢筋的中心线长。

实际工程计算中,影响下料长度计算的因素很多,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折后发生的变形;图纸上钢筋尺寸标注方法的多样化;弯折钢筋的直径、级别、形状、弯心半径的大小以及端部弯钩的形状等,在进行下料长度计算时,对这些因素都应该考虑。

箍筋算量

箍筋算量

二)箍筋:四肢箍(大箍套小箍):1)大箍下料长度计算方法:(2H+2B)-8bhc+4d+4×弯折调整值+2×11.9d(下料)(2H+2B)-8bhc+8d+2×11.9d(预算)2)小箍的钢筋长度计算方法:其一L(钢筋长度)=[(B-2bhc-D)/3+D]×2+(H-2bhc)×2+2×11.9d+4d+4×弯折调整值(下料)L(钢筋长度)=[(B-2bhc-D)/3+D]×2+(H-2bhc)×2+2×11.9d+8d(预算)其二:L(钢筋长度)=[(B-2bhc-D)/4×2+D]×2+(H-2bhc)×2+2×11.9d+4d+4×弯折调整值(下料) L(钢筋长度)=[(B-2bhc-D)/ 4×2+D]×2+(H-2bhc)×2+2×11.9d+8d(预算)其三:L(钢筋长度)=[(B-2bhc-D)/5+D]×2+(H-2bhc)×2+2×11.9d+4d+4×弯折调整值(下料)L(钢筋长度)=[(B-2bhc-D)/ 5+D]×2+(H-2bhc)×2+2×11.9d+8d(预算)说明:1. D——纵筋直径;d——箍筋直径;bhc——保护层;B——梁宽;H——梁高。

外皮长度=矩形断面周长-8*砼保护层厚度+8*箍筋直径;弯钩长度:180度=6.25*箍筋直径;90度=3.725*箍筋直径;45度=4.25*箍筋直径一名建筑资料员新手怎么做好一项工程资料一套做资料的技术规程:凡涉及到工程的所有资料都应以图纸为依据,首先应熟悉图纸,将工程中所要用的材料进行汇总,并列出清单(材料进场,根据清单核对质保书),如发现质保资料有问题应及时通知材料供应商,所有进场材料上都应有标志、标示,其标志、标示应与质保书和设计要求相符。

箍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箍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基于中心线长度的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方法Careful Way Yiding 52‟s Build Sense 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几何形状和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等条件进行计算。

1、提到钢筋下料计算,一般都会涉及“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这两个概念。

一般特殊角度的“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或教科书上都有,但是非特殊角度,譬如70°、80°的“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在现成的文献内查不到。

2、各相关文献上的“弯曲调整值”或“量度差值”取弯曲直径=2.5d 演绎得到的。

现如今的纵向钢筋弯曲成型的弯曲直径也不仅仅限于2.5d ,已经有12d ,16d 等各种不同弯曲直径的要求,现有文献上很少考虑这种变化了的要求。

3、钢筋在弯曲成型时,外侧表面纤维受拉伸长,内侧表面纤维受压缩短,钢筋中心线的长度保持不变。

4、电脑的应用和AutoCAD 业已在业界普及,专业计算器的编程计算功能也日益强大。

鉴于上述几点因素,鉴于上述几点因素,我们认为依据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我们认为依据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我们认为依据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用用AutoCAD 或徒手绘制一些简单的计算辅助图形,直接进行基于中心线长度的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可以有效指导钢筋下料。

181800°弯钩增加 6.25d 的推导现行规范规定,Ⅰ级钢的弯心直径是2.5d 钢筋中心线半圆的半径就是2.5d/2+d/2=1.75d 半圆周长为1.75dπ=5.498d 取5.5d 平直段为3d 所以180度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为8.5d -2,25d =6.25d 图1 180°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推导用图图2 135°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推导用图°直弯钩增加11.21d的推导(d≤25mm,弯心曲直径≥12d)现行规范规定,抗震框架纵向钢筋锚固需要≥0.4l+15d,同时规定,当纵aE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半经≥6d;当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图3 90°弯直钩(d≤25mm)增加的展开长度推导用图90°直弯钩增加10.35d的推导(d>25mm,弯曲直径≥16d) 弯曲半径8d,弯曲直径是16d,钢筋中心线1/4圆的直径是17d =图4 90°弯直钩(d≥25mm)增加的展开长度推导用图我们指出“…度量差值”或“延伸长度”是上世纪60年代的学者为“做学问”而人为制造出来的不能自圆其说的“数据”‟,而且大多数编著者都将其未作解析就“笑纳”到自己的书稿之中,所以, 许多在施工一线的朋友觉得“不好用”,后面的表格就是依据某经典教科书给出的数据编制而成的,对于箍筋还是可用的,对于纵向钢筋就不合适,筋就不合适,且对于非且对于非“特殊”角度,也未给出“…度量差值”或“延伸长度”的数据,的数据,现现在建筑师万花齐放,角度是按照地形需要结合建筑美学确定,往往不是“特殊”角度,也就查不到某个具体“非特殊”角度的“…度量差值”或“延伸长度”的数据,所以已经是摒弃“…度量差值”或“延伸长度”这些“人造”概念的时候了,一步一步老老实实对中心线长度进行几何计算,是钢筋下料计算的正确途径。

箍筋下料公式和制作过程

箍筋下料公式和制作过程

箍筋的下料公式和制作过程原文由汤仁海发在101/901群共享,一丁修改一箍筋的下料公式解读箍筋的下料公式多,众说纷纭,说法不一,但我认为,不管你采用哪个公式、只要能按图集和规范的要求做上料,就是可取的。

下面谈一下我对公式的理解。

箍筋的真正下料公式是:以外皮算(梁宽-保护层*2+箍筋直径*2)+(梁高-保护层*2+箍筋直径*2)得数*2*钢筋的直径*11.9*箍筋直径*2-2*3*箍筋直径1)修正:2〔(梁宽-保护层*2+箍筋直径*2)+(梁高-保护层*2+箍筋直径*2)〕+11.9*箍筋直径*2-2*3*箍筋直径——————(“* 钢筋的直径”必须剔除,“11.9*箍筋直径”前面的 * 必须改为+)2)设:梁宽=b,保护层=c,箍筋直径=d,梁高=h,代入上式,我们得到:2〔(梁宽-2c+2d)+(梁高-2c+2d)〕+23.8d×2-6d=2b+2h-8c+8d+23.8d-6d=2b+2h-8c+25.8d …………………………………………………(本文的箍筋公式1) 箍筋公式1的中文说法:箍筋下料长度=构件4边总长-8倍保护层+25.8d举例说明:KL1 250*350 A10 100/200 保护层 25 , 250-25*2=200,200+10*=220 。

350-25*2=300。

300+10*2=320 公式如下(220+320)*2+10*11.9*2-3*10*2=1258详解(净宽200+20两个箍筋直径)+(净高300+20两个箍筋直径)*2(2个面)+(直径10)*(钩长11.9)*2(2个钩)-3(3个直角)*两面箍筋直径 =1258(下料长度)。

该例题的箍筋下料长度=构件4边总长-8倍保护层+25.8d =1200-200+258=1258 mm要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贡献实际工作中可以用以里皮为准的算法,这样方便初学者理解。

虽然比理论长度少了点,但是工作用完全可以了,也可以再短1厘米,箍筋钩越小越便于施工,对构件的正常使用也没太大的影响,监理一般也不会在这方面太较真。

钢筋下料长度名词解释

钢筋下料长度名词解释

钢筋下料长度名词解释
钢筋下料长度是指将钢筋按照预定长度剪裁成一定长度的操作。

在建筑施工中,不同种类的钢筋在长度上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的长度范围在米到12米之间。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方法包括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具体分为:
1. 直线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

2.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量度差值(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

3. 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量度差值(箍筋调整值)。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工程师。

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1 •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式中箍筋周长=2* (外包宽度+外包长度);外包宽度=b-2c+2d;外包长度=h-2c+2d;b x h=构件横截面宽x高;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d ――箍筋直径。

2 •计算实例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 x h=250mm x 500mm,梁内配筋箍筋$ 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b-2c+2d=250-2 x 25+2 x 6=212 ( mm)外包长度=h-2c+2d=500-22 x 25+2 x 6=462 ( mm)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2* (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 (调整值)=2* (212+462) +110=1458 (mm)~ 1460 ( mm)(抗震箍)箍筋形式使用结构箍筋弯钩不直段长度Lp箍筋直径HPB235 级HRB335 级CRB550级6 8 10 12 8 10 12 5 67 890° /90 ° 一般结构Lp> 5d 5d 6d30 40 50 60 50 60 70 30 30 40 40135 ° /135 ° 抗震结构Lp> 10 18d 20d110 140 180 220 160 200 240 90 110 130 15一,关于箍筋长度的计算& d=18552)关于箍筋长度的计算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

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

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

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100-d/2+3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

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外包宽度=b-2c+2d;外包长度=h-2c+2d;b×h=构件横截面宽×高;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d——箍筋直径。

2.计算实例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250-2×25+2×6=212(mm)外包长度=h-2c+2d=500-22×25+2×6=462(mm)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2*(212+462)+110=1458(mm)≈1460(mm)(抗震箍)箍筋形式使用结构箍筋弯钩不直段长度Lp 箍筋直径HPB235级HRB335级CRB550级6 8 10 12 8 10 12 5 67 890°/90°一般结构Lp≥5d 5d 6d 5.28d30 40 50 60 50 60 70 30 30 40 40135°/135°抗震结构Lp≥10 18d 20d 18.4d110 140 180 220 160 200 240 90 110 130 15一,关于箍筋长度的计算(/dispbbs.asp?boardid=13&id=18552)作者:郁金香发布时间:2007-6-1 17:50:50关于箍筋长度的计算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

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箍筋下料长度计算之欧阳治创编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箍筋下料长度计算之欧阳治创编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180度弯勾=6.25d 90度弯勾= 3.5d 45度弯勾= 4.9d 再咸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45度0.5d\60度1d \90度2d\135度3d 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03G101-1B了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 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 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外包宽度=b-2c+2d;外包长度=h-2c+2d;b×h=构件横截面宽×高;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d——箍筋直径。

箍筋调整值见表1。

2.计算实例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 ×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外包长度=h-2c+2d =500-22×25+2×6=462(mm)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2(212+462)+110=1458(mm)≈1460(mm)(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1: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50(调整值)=1350(mm)(非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2: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1300(mm)梁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现场,如果给钢筋工一个总长=2b+2h-8c+26.5d的公式,钢筋工不是太欢迎;如果将梁的已知保护层直接代入公式,使表达方式简单一些,钢筋工就容易记住。

箍筋长度计算方法与公式及图解

箍筋长度计算方法与公式及图解

箍筋长度计算方法与公式及图解一般的算法是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2+1.9d*2+max(10d,75mm)*2如果按实计算及下料长度,那么算法是:90/90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箍筋内皮周长-5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2个弯钩处的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8.56d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41.36;90/180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箍筋内皮周长-4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1个180°弯钩中心线长+2个弯钩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28.268d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99.61;135/135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箍筋内皮周长-3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2个135°弯钩中心线长(135°弯钩中心长度=3π/4*(R+d/2),R=2.5d)+2个弯钩平直段长度(10d >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33.266d;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229.6;箍筋内皮周长长度=2*(H-2bhc)+2*(B-2bhc)=2(H+B)-8bhc(即构件周长-8个保护层)。

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外包宽度=b-2c+2d;外包长度=h-2c+2d;b×h=构件横截面宽×高;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d——箍筋直径。

2.计算实例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250-2×25+2×6=212(mm)外包长度=h-2c+2d=500-22×25+2×6=462(mm)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2*(212+462)+110=1458(mm)≈1460(mm)(抗震箍)箍筋形式使用结构箍筋弯钩不直段长度Lp 箍筋直径HPB235级HRB335级CRB550级6 8 10 12 8 10 12 5 67 890°/90°一般结构Lp≥5d 5d 6d30 40 50 60 50 60 70 30 30 40 40135°/135°抗震结构Lp≥10 18d 20d110 140 180 220 160 200 240 90 110 130 15一,关于箍筋长度的计算&id=18552)关于箍筋长度的计算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

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

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

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100-d/2+3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1、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弯钩增加长度—保护层厚度—弯曲调整长度
2、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长度+弯钩增加长度
3、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弯曲调整长度+弯钩增加长度
钢筋弯曲调整值
4、钢筋弯钩增加长度:半圆弯钩增加长度6.25d,直弯钩3.5d,斜弯钩4.9d。

5、HPB300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的3倍;HRB335、HRB400级弯弧内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平直长度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作不大于90°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箍筋末端作135°弯钩,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和75mm中的最大值。

对于主次梁及井字梁交叉处,要采用变数箍筋。

下料时,严格按照实际情况翻样,次梁箍筋高度要扣掉主梁钢筋直径,并逐渐加大到次梁实际的箍筋尺寸。

箍筋下料长度精确计算方法

箍筋下料长度精确计算方法

钢筋弯曲调整值平法制图的钢筋工程下料及算量:一、梁(不完整,待以后补充完整):1. 焊接按绑扎计算长度,预算时不另行计算焊接费用,机械连接费用由双方协议确定。

2. φ>12时,8米一个搭接,φ≤12时,12米一个搭接。

3. 梁端加密区(Ⅱ级)长度=1.5hb 。

hb——梁高4. 绑扎搭接区内箍筋应加密,机械连接没有箍筋加密要求。

5. 定额计算时只分φ10以内和φ10以外两类计费。

6.根据最新的03G101图集规定,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和第二皮均按1/3较大跨长度值取用(原图集中规定为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按1/3较大跨长度值,第二皮均按1/4较大跨长度值取用).二、板:板筋主要有:1)受力筋(单向、双向、单层、双层);2)支座负筋;3)分布筋;4)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5)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1.受力筋:底筋长度L=净长+左支座max {b/2、5d}+右支座max {b/2、5d}+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钢筋);面筋长度L=净长+2 la(两端均为端支座)b——支座宽,d——钢筋直径。

根数=(净长-扣减值)/布筋间距+12.支座负筋及分布筋:负筋长度=设计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负筋根数=布筋范围/布筋间距+1;分布筋长度:有3种计算方法:1)和负筋搭接计算(采用150搭接长度或250最小锚固长度和300最小搭接长度,任取一种);2)按轴线长度计算;3)按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计算。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但首选第一种方法。

3. 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及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附加钢筋长度=设计标示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注:角部放射筋长度有时长度是从角部向两边逐步递减的)支撑钢筋是为了保证双层筋的上层钢筋位置的措施钢筋(码凳),一般情况下是每间距1米布置一根,规格为比板筋大一个规格,长度为该跨净跨长度,支撑腿长度为板厚减保护层的两倍腿间距为1米。

箍筋计算公式

箍筋计算公式

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外包宽度=b-2c+2d;外包长度=h-2c+2d; b×h=构件横截面宽×高; 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d--箍筋直径。

2.箍筋是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力主筋和受压区混筋骨架的钢筋。

分单肢箍筋、开口矩形箍筋、封闭矩形箍筋、菱形箍筋、多边形箍筋、井字形箍筋和圆形箍筋等。

箍筋应根据计算确定,箍筋的最小直径与梁高h有关,当h≦800mm时,不宜小于6mm;当h>800mm时,不宜小于8mm。

梁支座处的箍筋一般从梁边(或墙边)50mm处开始设置。

支承在砌体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梁,在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Las范围内应设置不少于两道的箍筋,当梁与混凝土梁或柱整体连接时,支座内可不设置箍筋。

3.计算实例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4.解: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长度=h-2c+2d =500-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箍筋形式使用结构箍筋弯钩不直段长度Lp 箍筋直径 HPB235级 HRB335级CRB550级 6 8 10 12 8 10 12 5 6 7 8 90°/90°一般结构 Lp≥5d 5d 6d 5.28d 30 40 50 60 50 60 70 30 30 40 40 135°/135°抗震结构 Lp≥10 18d 20d 18.4d 110 140 180 220 160 200 240 90 110 130 15 抗震结构中箍筋长度的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 =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180度弯勾=6.25d90度弯勾=3.5d45度弯勾=4.9d再咸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 45度0.5d\60度1d\90度2d\ 135度3d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03G101-1B了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外包宽度=b-2c+2d;外包长度=h-2c+2d;b×h=构件横截面宽×高;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d——箍筋直径。

箍筋调整值见表1。

2.计算实例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250-2×25+2×6=212(mm)外包长度=h-2c+2d=500-22×25+2×6=462(mm)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2(212+462)+110=1458(mm)≈1460(mm)(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1: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50(调整值)=1350(mm)(非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2: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1300(mm)梁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现场,如果给钢筋工一个总长=2b+2h-8c+26.5d的公式,钢筋工不是太欢迎;如果将梁的已知保护层直接代入公式,使表达方式简单一些,钢筋工就容易记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中心线长度的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方法Careful Way Yiding52’s Build Sense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几何形状和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等条件进行计算。

1、提到钢筋下料计算,一般都会涉及“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这两个概念。

一般特殊角度的“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或教科书上都有,但是非特殊角度,譬如70°、80°的“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在现成的文献内查不到。

2、各相关文献上的“弯曲调整值”或“量度差值”取弯曲直径=2.5d演绎得到的。

现如今的纵向钢筋弯曲成型的弯曲直径也不仅仅限于2.5d,已经有12d,16d等各种不同弯曲直径的要求,现有文献上很少考虑这种变化了的要求。

3、钢筋在弯曲成型时,外侧表面纤维受拉伸长,内侧表面纤维受压缩短,钢筋中心线的长度保持不变。

4、电脑的应用和AutoCAD业已在业界普及,专业计算器的编程计算功能也日益强大。

鉴于上述几点因素,我们认为依据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用AutoCAD或徒手绘制一些简单的计算辅助图形,直接进行基于中心线长度的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可以有效指导钢筋下料。

180°弯钩增加6.25d的推导现行规范规定,Ⅰ级钢的弯心直径是2.5d钢筋中心线半圆的半径就是2.5d/2+d/2=1.75d半圆周长为1.75dπ=5.498d取5.5d 平直段为3d所以180度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为8.5d-2,25d=6.25d图1 180°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推导用图135°弯钩增加11.9d的推导现行规范规定,抗震箍筋需要做135°弯钩,弯钩的平直段需要10d,且不得小于75mm。

我们还是遵循“钢筋弯曲时,外侧纤维伸长,内侧纤维缩短,中心线长度保持不变”思路来演绎这个135°钩所需要的增加长度。

弯心直径还是2.5d,钢筋中心线半圆的半径还是2.5d/2+ d/2=1.75d,135°圆心角对应的圆周长度=5.498d×135°/180°=4.123d。

所以,135°钩所需要的展开长度为10d+ 4.123d-2.25d=11.873d可取11.9d这个11.9d仅仅适用于箍筋,不适用于纵向钢筋。

这是从箍筋的外缘计算的长度,如果从箍筋的弯前平直段算起,则为14.123d。

图2 135°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推导用图90°直弯钩增加11.21d的推导(d≤25mm,弯心曲直径≥12d)现行规范规定,抗震框架纵向钢筋锚固需要≥0.4l aE+15d,同时规定,当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半经≥6d;当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半经≥8d,首先我们推导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需要的展开长度。

弯心半径6d,弯心直径是12d,钢筋中心线1/4圆的直径是13d,90°圆心角对应的圆周长度=13dπ×90°/360°=10.21d。

所以,90°钩所需要的展开长度为15d-7d+10.21d-7d=11.21d这个11.21d适用于抗震框架纵向钢筋直径d≤25mm时的锚固。

图3 90°弯直钩(d≤25mm)增加的展开长度推导用图90°直弯钩增加10.35d的推导(d>25mm,弯曲直径≥16d)弯曲半径8d,弯曲直径是16d,钢筋中心线1/4圆的直径是17d90°圆心角对应的圆周长度=17dπ×90°/360°=13.35d所以,90°钩所需要的展开长度为15d-9d+13.35d-9d=10.35d这个10.35d适用于抗震框架纵向钢筋直径d>25mm时的锚固。

按照本图的演算,所谓的“‘度量差值”或“延伸长度”是2×9d-17d×π/4=18d -13.35d=4.65d。

图4 90°弯直钩(d≥25mm)增加的展开长度推导用图我们指出“‘度量差值”或“延伸长度”是上世纪60年代的学者为“做学问”而人为制造出来的不能自圆其说的“数据”’,而且大多数编著者都将其未作解析就“笑纳”到自己的书稿之中,所以,许多在施工一线的朋友觉得“不好用”,后面的表格就是依据某经典教科书给出的数据编制而成的,对于箍筋还是可用的,对于纵向钢筋就不合适,且对于非“特殊”角度,也未给出“‘度量差值”或“延伸长度”的数据,现在建筑师万花齐放,角度是按照地形需要结合建筑美学确定,往往不是“特殊”角度,也就查不到某个具体“非特殊”角度的“‘度量差值”或“延伸长度”的数据,所以已经是摒弃“‘度量差值”或“延伸长度”这些“人造”概念的时候了,一步一步老老实实对中心线长度进行几何计算,是钢筋下料计算的正确途径。

即使不会AutoCAD,对照施工图,运用初等几何知识,徒手画个草图,借助计算器计算也是很容易完成的。

矩形箍筋26. 5d的推导(d≤10mm,弯心直径≥2.5d)弯心内直径是2.5d,箍筋中心线直径是3.5d,每个90°圆心角对应的圆弧弧长是3.5dπ×90°/ 360°=2.749d每个箍筋共有3个90°圆弧,总长度=3×2.749d=8.247d取8.25d每个135°圆心角对应的圆弧弧长是3.5dπ×135°/ 360°=4.1234d,每个箍筋共有2个135°圆弧,总长度和=2×4.1234d=8.247d取8.25d 每个箍筋的圆弧长度和=8.25d +8.25d=16.5d (1)沿梁宽平直段=2(b-2c-2×1.25d) (2)沿梁高平直段=2(h-2c-2×1.25d) (3)沿135°方向平直段=2×10d=20d (4)箍筋下料长度为(1)+(2)+(3)+(4)=16.5d+2 (b-2c-2×1.25d) +2(h-2c-2×1.25d)+20d=16.5d+2b+2h-8×1.25d+20d=2b+2h-8c+26.5d (5)利用前面我们给出的135°弯钩的增加长度,也可以得到这个结果,即(2)+(3)+8.25d+2×(11.873d+2.25d)=2(b-2c-2×1.25d)+2(h-2c-2×1.25d)+8.25d+28.246d=2b+2h-8c+26.496d=2b+2h-8c+26.5d (5)图5 135°弯钩(d≤10mm)抗震箍筋的展开长度推导用图矩形截面多肢箍下料长度及各箍内宽、内高尺寸计算已知条件:梁截面宽度为b,梁截面高度为h,箍筋肢数为n箍,箍筋直径d箍,梁纵向钢筋根数为n纵,纵向钢筋外直径d纵外,梁保护层为c。

图6 多肢箍筋内箍的展开长度推导用图求:多肢箍各箍的宽度和总长度。

解:首先,设纵向钢筋间距为l纵,依据各纵向钢筋间距分匀的要求,有:l纵=(b-2c-d纵外×n纵)/(n纵-1) (6)式中:n纵——取梁底或梁顶单排钢筋数量,取较多者。

其次,求外箍下料长度L外箍和外箍内宽度尺寸:L外箍=2(b+h-4c)+26.5d箍 (7)外箍筋的内宽度尺寸=b-2c (8)注:2肢、4肢、6肢、n肢(n≥2)外箍筋的内宽度尺寸均相同。

第三,求4肢内箍下料长度和内箍内宽度:L4肢内箍=2(b+h-4c)+26.5d箍-4(d纵外+l纵) (9)4肢内箍筋的内宽度=b-2c-2(d纵外+l纵) (10)第四,求6肢中箍下料长度和中箍内宽度:L6肢中箍=2×(b+h-4c)+26.5d箍-4(d纵外+l纵) (11)6肢中箍内宽度=b-2c-2(d纵外+l纵) (12)第五,求6肢内箍下料长度和内箍内宽度:L6肢内箍=2(b+h-4c)+26.5d箍-8(d纵外+l纵) (13)6肢内箍内宽度=b-2c-4(d纵外+l纵) (14)推导详见/u/49467780010006x8例题:已知梁截面宽度为b=400 mm,梁截面高度为h=700 mm,箍筋肢数为n箍=4,箍筋直径d箍=10mm,梁纵向钢筋根数为n纵=max (6,7)=7,纵向钢筋外直径d纵外=27mm,梁保护层为c=25mm。

图7 4肢箍计算示意图求:4肢箍各箍的宽度和总长度。

解(1):2个等宽独立箍互套配箍方案l纵=(b-2c-d纵外×n纵)/(n纵-1)= (400-2×25-27×7)/(7-1)=26.833mm求外箍下料长度L外箍L外箍=2(b+h-4c)+26.5d箍=2(400+700-100)+265=2650mm独立箍下料长度L独箍L独箍=2650- 2×2(d纵外+ l纵)=2650-4×(27+26.833)=2650-4×53.833=2650-453.833=2435 mm独立箍内宽=5×27+4×26.833=135+107.332=242.332=243mm独立箍内高=h-2c=700-2×50=650mm解(2):外大箍内小箍配箍方案L外箍=2650mm外箍内宽=b-2c=400-2×50=350mm外箍内高=h-2c=700-2×50=650mmL内箍=2650-2×2×2(d纵外+ l纵)=2650-8(27+ 26.833)=2650-8×53.833=2650-484.497=2165.503mm取2166mm内箍内宽=3×27+2×26.833=81+53.666=134.666=135mm外箍内高=内箍内高=650mm6肢箍的配置梁的6肢箍有如图所示4种配置方式:A)外大中中内小,B)外大中2等互套,C)外大内2等独立箍,D)3个等宽箍筋互套。

图8 6肢箍的4种配箍形式示意图图9 6肢箍配箍计算示意图A)外大中中内小外大中中内小方式以图xx 6肢箍配箍计算示意图,梁宽b=600mm,梁高h=900mm,保护层c=25mm,单排最多纵向钢筋11肢Φ25mm肋纹钢筋,箍筋直径10mm。

取Φ25mm肋纹纵向钢筋的外径27mm,10个空档,每个空档=(600-50-11×27)/10=25.3mm。

外大箍下料长度L外箍=2(b+h-4c)+26.5d箍=2(600+900-4×25)+26.5×10=2800+265=3065mm外大箍内宽=b-2c=600-2×25=550mm外大箍内高=h-2c=900-2×25=850mm中中箍下料长度L中中=3065-4×2×(27+25.3)=3065-418.4=2646.6取2647mm中中箍内宽=b-2c-2×(2×27+2×25.3)=600-2×25-2×104.6=550-209.2=304.8mm取305mm中中箍内高=h-2c=900-2×25=850mm内小箍下料长度L内小=L中中-4×2×(27+25.3)=2646.65-4×2×(27+25.3)=2646.65-418.4=2228.25取2229mm内小箍内宽=3×27+2×25.3=81+50.6=131.6mm取132mm内小箍内高=h-2c=900-2×25=850mm外大中中内小总用料3065mm+2647mm+2229mm=7941mmB)外大中2等互套外大中2等互套是外面一个大箍,中间2个等宽的箍筋相互套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