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
中国文化概论第章中国古代史学
中国文化概论第章中国古代史学中国古代史学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涉及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方法、理论和学说等方面。
古代史学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章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等。
古代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但它的成系统的学科体系是在西方学者的启发下建立的。
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传统史书、编撰史记,到明清时期的正史与编纂学,再到近代历史学的兴起,中国古代史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体系和方法。
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流派之一是史学。
史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历史事件的描述、记录和论证等。
在古代,中国的历史学主要由两种类型的史书组成,一种是编年体史书,如《春秋》、《左传》等,它们主要以年代为单位对历史事件进行纪录;另一种是纪传体史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它们主要以人物为单位对历史事件进行记录和评价。
这些史书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中国古代史学还包括编纂学。
编纂学是古代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历史文献的整理、辑佚和编纂等。
在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编纂工作,如明代的《四库全书》、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等,这些工作为后来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文献。
近代历史学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古代史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近代历史学主要受到西方历史学的影响,它在研究方法、理论和学说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
近代历史学家主要关注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和演化,他们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研究命题和观点,如中国古代社会的封建性质、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等。
这些观点和研究成果为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国古代史学的代表人物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司马迁。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创作了《史记》一书,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学的奠基人。
《史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它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记录、论证和评价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3
第九章中国古代⽂学 这⼀章对学中⽂以及⼀般考⽣都⽐较熟悉,当然⼀些理性的分析和概括还是要注意牢记的。
第⼀节中国古代⽂学在中国⽂化中的地位 1 、中国古代⽂学是中国传⽂化中最重要、活⼒的⼀个部分深刻⽽且⽣动地体现着中国⽂化的基本精神。
2 、中国⽂学在⽂字诞⽣之前就已经产⽣了。
3 、公元前6 世纪,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基本编定。
其中的诗歌主要是四⾔诗。
公元前4 世纪,出现了另⼀类诗歌,即楚辞,属于杂⾔体,其句末多以‘兮“结尾。
4 、中国诗歌的主要功能是抒情,在艺术上则以情景交融的意境为追求⽬标。
5 、《尚书》的出现标志着散⽂的形成。
散⽂的三⼤功能是叙事、论说和抒情。
其中抒情功能是在秦汉以后增加的。
6 、中国真正的叙事⽂学始于魏晋⼩说,分为志怪⼩说和软事⼩说两⼤类。
7 、中国古代⽂学的现代意义:是后代作家永久性的艺术典范,是传统⽂化中最容易为现代⼈理解、接受的⼀种形态,是沟通现代⼈与传统⽂化的最直接的桥梁,也是世界其它⽂化背景中的⼈民了解中国⽂化的窗⼝。
第⼆节中国古代⽂学的辉煌成就 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部诗歌总集,⾄迟在孔⼦出⽣前就编定了,编者可能是周王朝的乐官太师。
共收⼊诗歌305篇,分国风、⼤雅和⼩雅、周颂鲁颂和商颂三部分。
2 、《诗经》描绘了五个⽅⾯的内容:⼀是周部落的历史;⼆是古代⽥猎、畜牧和农业⽣产的情景;三是战争和徭役的情形;四是控诉统治者对⼈民的残酷剥削;五是叙述爱情和婚姻。
在整体上表现了“饥者歌其⾷,劳者歌其事”的写实倾向,表现了⼲预⼈⽣,反映社会的批判意识。
3 、诗经的艺术⼿法分为“赋、⽐、兴”三类。
4 、《楚辞》是中国古代另⼀部诗歌总集,是汉代刘向、王逸等收集整理⽽编成的。
其主要作者是屈原。
5 、《离骚》长达2400多字,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其发愤以抒情的⼀⾸政治抒情诗。
诗中⼤量运⽤美⼈芳草的⽐兴⼿法对后代诗歌产⽣了深远的影响。
宋⽟、贾谊等都继承了他的传统。
教学课件: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汇总
《汉书》是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西汉一代的历史。全书共一百篇,分为纪、表、志、 传四部分,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班固在《汉书》中不仅对历史事件进行了详细 的记载,还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刻画和评价,揭示了历史的演变和人类社会的变迁。
《资治通鉴》
总结词
义理法的应用
在研究中国古代史学时,义理法被广泛应用于对史实的解读、分析 和评价等方面,旨在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内涵和意义。
义理法的意义
通过义理法的运用,可以深化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揭示历史发展的 内在规律,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历史借鉴。
实证法
实证法定义
实证法是一种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具体的历史资料,以揭示历史 真相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特点
中国古代史学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强调史学的教化功能;同时,史学家 们注重史论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和 人物的评论,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强调史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重要性
史学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传承 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 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和规律。
VS
意义
通过对中国古代史学的研究,可以深入挖 掘历史文化遗产,为现代社会提供借鉴和 启示,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
考据法的应用
在研究中国古代史学时,考据法被 广泛应用于对史料的搜集、整理、 鉴别和评价等方面,旨在确保史料 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考据法的意义
通过考据法的运用,可以纠正史料 的错误、填补史料的缺失,为进一 步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史料基础。
义理法
义理法定义
义理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史实的内在逻辑、意义和价值,以揭示历 史发展规律和时代精神的研究方法。
中国文化概论各章复习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各章复习重点:绪论1、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什么?2、简述广义文化结构四层次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中国文化生成的历史地理环境1、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造成中国长期闭关锁国局面的真正原因是什么?3、中国文化生成和发展的历史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个方面。
人文地理环境又分为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地理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及气候等因素,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疆域、政区、民族和人口等因素。
5、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种文明形态,中华文化是全世界唯一延续至今而从未中断过(3000年)的文化体系。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1、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主要阶段和形态?2、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有哪些特点?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3、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形态难以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你怎样认识古代统治者的“重农轻商”政策或观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5、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是农耕自然经济。
6、中国古代也有为数不多的海洋贸易,但在海外经济往来中,主要是一种“赐贡”的贸易形式。
7、中国文化的早熟使中国人容易产生“瞻后”式思维方式和守旧的民族心态。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1、什么是宗法制度?周朝确立的宗法制度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容?2、试分析论述在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的主要特征。
3、简述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性。
4、试分析论述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5、中国文化产生的独特条件是什么?请从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模式、社会政治结构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6、中国一脉相承的专制制度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
这种社会政治结构有两大特点:一是宗法制度完备,二是专制主义严密。
这两个特点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
7、中国上古时代,王位继承方式实行禅让制,即优者继承制。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 中国古代史学)【圣才出品】
第11章中国古代史学11.1复习笔记一、中国古代史学是中国文化的宝藏中华民族是具有深刻的历史意识的民族,出现了众多的历史学家,丰富的历史典籍,完备的修史制度,优良的史学传统。
1.发展历程(1)史学的源头文字出现前,先民对历史的记忆、认识和传播,依靠口耳相传,辅以结绳刻木,这种远古的传说是史学的源头。
(2)先秦时期先秦时期,出现了文字,使历史记载成为可能。
①卜辞和金文是中国历史上目前所知最早的历史记载。
a.卜辞殷、周奴隶主贵族占卜的记录,因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故称甲骨文。
b.金文铸在铜器上的铭辞,因此也称为铭文、钟鼎文。
c.特点卜辞和金文的记载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历史记载的基本因素,被看做是历史记载的萌芽。
负责记载的史官是最早的历史学家。
②《尚书》较早且具有官书性质的历史记载,记载殷、周王朝的大事。
③《诗经》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
其中《大雅》里的一些诗篇,反映周族和周王朝某些发展阶段的传说和历史,可以视为史诗。
④诸侯国国史西周末年,周王室和各诸侯国都有了国史。
a.春秋末年,孔子以鲁国国史为基础,编撰《春秋》。
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孔子开创私人讲学和私人撰史之风,开拓了中国史学的道路,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大史学家。
b.战国时代,私人历史撰述有很大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左传》《国语》《战国策》。
(3)秦汉时期是中国史学的成长时期,本阶段史学的特点是规模宏富的纪传体通史和断代史的出现。
①《史记》创造了中国史学上纪传体表现形式,以其规模宏大的通史概括了3000年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思想、文化、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群像,奠定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基础。
②《汉书》班固因《史记》而撰《汉书》,断代为史,开创皇朝史撰述的先河。
此外,荀悦的《汉记》是创编年体断代先例,刘向、刘歆父子的《别录》《七略》,是中国目录学的开端。
(4)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得到初步发展,私家修史之风盛行,史书极其繁富,门类广泛,史学真正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而蔚为大观。
古代书籍形态的特点
古代书籍形态的特点(一)简牍、简策的特点:成本低,修改方便;但比较笨重,不易翻动。
(二)缣帛的特点:使用方便,轻便便于携带,但不易修改而且成本高,价格昂贵。
第三节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概览(略讲)一、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四大部类(一)经学著作中重点介绍《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和《论语》。
(二)史学著作在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一章中详讲。
(三)诸子百家著作在第十四章“中国古代哲学”一章中详讲。
(四)诗文集只介绍《诗经》、《楚辞》、《乐府诗集》、《全唐诗》、《欧阳文忠集》等重要诗文总集,具体篇章在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学”一章中详讲。
二、类书与丛书掌握《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几部重要典籍的特点。
思考题:1、汉语汉字有哪些主要特征?2、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分哪几类?第七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及其特点的介绍使同学们了解感受中国文化中这方面的成就与不足,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精神(科学的实质是什么),初步认识中西科技的不同,并正确看待这种不同,反对盲目自大与民族虚无主义。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这点需要讲深,讲透。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的区别,近代科学的基础及核心精神是什么。
借此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态度。
教学方式:讲授与播放课件相结合。
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一、天学(一)、天象记录这部分以“解”为主,解释这些成果的科学意义。
太阳黑子的记录是当代研究太阳活动的在重要科学依据,它与新星、超新星一起是代宇宙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这种记录的全面性、系统性是其他文化系统所缺乏的。
新星、超新星就是恒星的突然爆炸,也许发生早好多光年以前,反映了宇宙的演化历史。
(二)、天体测量主要知识点是天体测量的仪器及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是中国及印度、阿拉伯的为天体定位的坐标系统,是一个星座群,分为东南西北四个部分(四象)与欧洲不属于同一个体系。
可以穿插一些关于二十八宿的故事,如牛郎织女及成语,如气冲牛斗,参商等等。
中国文化概论 第十一章
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讲唱
纪传体与史学发展
先秦时期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史学的 起源和初步发展时期 。汉代司马迁的 《史 记 》首创 “纪传体”史书,班固的《汉书》首 创断代体史书 ,成为我国史学的一个重要 里程碑 。刘知几总结唐以前史学家及其著 作的优缺点 ,对史书的修撰提出标准和规 范 , 使其后史著形式趋于固定 。 司马光撰 修的巨型史著 《 资治通鉴 》, 则在史料收 集面的广泛性 、史料考订的精密性方面做 出表率 。 元明官方史学研究式微 ,以谈迁 的 《 国榷 》 为代表的私修史书则大规模兴 起。清代史学以“浙东史学派”为代表,撰修 了一部很有价值的正史 《 明史 》, 在史书 考证 、 史学理论等方面有着多方面的成就 。
[资料解释] 商朝文化比夏朝有极显著的进步,庶民劳 动培养出拥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物巫和史。巫 史都代表鬼神发言,指导国家政治和国王行动。 巫偏重鬼神,史偏重人事。巫能歌舞音乐与医 治疾病,代鬼神发言主要用筮法。史能记人事、 观天象与熟悉旧典,代鬼神发言主要用卜(龟) 法。国君事无大小都请鬼神指示,即须得到巫 史指导才能行动。《尚书· 洪范篇》据说是周 史官记录箕子所说殷政治文化的纲要,大体可 信。卜筮的重要,可从右表看出来:
第十一章 究天人之际 成一家之言
——中国古代史学与典籍
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才,服其善序事理,辨 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班 固 盖欲为良史者,当慎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虽未能 至,苟允知之,亦足以称著书者之心术矣。 ——章学诚
第一节 史学与典籍
[春秋] 镶嵌狩猎画像豆
《尚书》和《春秋》
西周、春秋时期的主要史籍是《尚书》和《春秋》。《尚书》是当时官 方的讲话、档案等官方文件的汇编,在秦焚书后,已仅存29篇。《尚书》辞 句质朴,内容丰富,是研究我国古史的重要典籍。《春秋》是鲁国的编年 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讫鲁哀公十四年(前468),经孔子删修 整理后成为儒家的经典,称《春秋经》,记载史事非常简单。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配套题库-第11章 中国古代史学【圣才出品】
第11章 中国古代史学一、填空题1.司马迁《史记》从______开始记史。
[北京大学2012年研]【答案】黄帝时代【解析】《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2.《诗经》中的______主要写了周部族的历史兴衰。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案】周族史诗【解析】《诗经》中的周族史诗,主要指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等反映周部族祖先形象和周部族迁徙、发展、壮大等内容的诗歌。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和《商颂》中的《玄鸟》《长发》等,分别记载了商、周两个民族的发展史。
3.史书按照运用的体裁来分分为______。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2年研]【答案】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解析】史书类别有两种分法:①以其运用的体裁来看,史书可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三大类;②以其记述的内容来看,可分为“正史”“实录”“制度史”“杂史”和“传记”等类。
4.司马光的《______》是编年体史书的代表作。
[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解析】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的代表作。
5.《小雅》怨诽而不乱,《国风》好色而不淫,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这一评语出自______。
[北京大学2010年研]【答案】《史记》(或《屈原列传》)【解析】这一评语出自《史记》中的《屈原列传》。
《屈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也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
6.《史记》的原名叫《______》。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太史公书【解析】《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二十四史”的第一部。
第11章 中国古代史学
•荀悦《汉纪》 荀悦《汉纪》 荀悦 是关于西汉的编 年体断代史。 年体断代史。
袁宏《后汉纪》 袁宏《后汉纪》 为东汉编年体断 代史。 代史。
•两《汉纪》完备了 两 汉纪》 编年史体的规模。 编年史体的规模。
•司马光《资治通鉴》上起战国, 司马光《资治通鉴》上起战国, 司马光 下终五代,按年记载, 下终五代,按年记载,上下贯 通,是中国史学史上一部划时 代的名著。 代的名著。
司马迁) 隋书》 魏征等) 《史记》(汉·司马迁) 史记》 司马迁 《隋书》(唐·魏征等) 魏征等 汉书》 班固) 南史》 李延寿) 《汉书》(汉·班固) 班固 《南史》(唐·李延寿) 李延寿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 范晔) 北史》 李延寿) 《后汉书》(南朝宋 范晔) 《北史》(唐·李延寿) 李延寿 三国志》 陈寿) 旧唐书》 后晋·刘 《三国志》(晋·陈寿) 陈寿 《旧唐书》(后晋 刘昫等) 晋书》 房玄龄等) 新唐书》 欧阳修、 《晋书》(唐·房玄龄等) 房玄龄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欧阳修 宋祁) 宋书》 南朝梁·沈约 沈约) 旧五代史》 薛居正等) 《宋书》(南朝梁 沈约)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薛居正等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新五代史》 萧子显) 欧阳修) 《南齐书》(南朝梁 萧子显)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欧阳修 梁书》 姚思廉) 宋史》 脱脱等) 《梁书》(唐·姚思廉) 姚思廉 《宋史》(元·脱脱等) 脱脱等 陈书》 姚思廉) 辽史》 脱脱等) 《陈书》(唐·姚思廉) 姚思廉 《辽史》(元·脱脱等) 脱脱等 魏书》 北齐·魏收 魏收) 金史》 脱脱等) 《魏书》(北齐 魏收) 《金史》(元·脱脱等) 脱脱等 北齐书》 李百药) 元史》 宋濂等) 《北齐书》(唐·李百药) 李百药 《元史》(明·宋濂等) 宋濂等 周书》 令狐德棻 明史》 张廷玉等)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明史》(清·张廷玉等) 令狐德 张廷玉等
中国文化概论(1-11)章
绪论◆本章序号及其名称绪论◆本章学习目标了解:“文化”的含义,文化学兴起的原因,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
◆本章重点、难点“文化”的含义,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绪论一、“文化”界说1、“文”的含义2、“化”的含义3、“文化”的本义:文治教化,以文教化。
4、文化学兴起的原因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1、广义文化⑴含义⑵结构物态文化层(衣食住行)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民风、民俗)心态文化层2、狭义文化3、二者关系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1、中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摇篮2、中华民族是这个文化的创造主体3、中国文化四、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现实意义2、方法◆思考题及答案1、“文”和“化”的意思是什么?(参考课本P1)2、西方各民族语文中文化的本义是什么?(答案:拉丁文CULTURA,原形为动词,有耕种、居住之义。
由栽培、种植之义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
)3、文化学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参考课本P3)4、什么叫广义文化?(参考课本P4、P5)5、什么叫狭义文化?(参考课本P7)6、学习中国文化有什么现实意义?(参考课本P10、P11)上编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本章序号及其名称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本章学习目标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本章重点、难点中国历代的政区名称沿革,民族,人口。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第二节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1、地理环境的含义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2、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决定作用3、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1、中国地理环境的优越之处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生产---产生农业文明2、从中国在亚洲和世界的地理位置看,中国地理环境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延续。
中国古代史学
• 如经学、哲学、文学、宗教,艺术经济都 与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史注经” 的治学传统,表明经学的发展离不开史学。 中国古代素有文史哲不分家之说,像《左 传》、《史记》、《资治通鉴》、《战国 策》等,既是史学著作,又是文学佳作, 对中国古典文字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史学还为文学创作提供子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素材。如《三国演义》取材于陈寿 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所作的注解。
• (3)官修史书制度正式确立。隋文帝曾下令: “人间有撰集国史者,皆令禁绝。”贞观三年, 唐太宗设史馆于宫中,专修国史。表明皇家对 修史的垄断,私修之风受到扼制。这一做法为 后世各朝所效法,影响深远。
• (4)出现了史学理论专著。唐代著名史学家 刘知几所著《史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 学理论专著。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史学发展 到一个新阶段。
•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文化的下移和私学的 兴起,史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当时,各诸 候国都有史官,记载本国的史事,如晋国 的《乘》,楚国的《梼杌》。鲁国的《春 秋》一书不仅创立了编年体史学体裁,开 启了私人修史之先河,而且形成了“寓褒 贬、别善恶”即通过历史褒贬忠奸,区别 善恶,惩恶扬善的史法和轻鬼神、重人事 的史观,因而孔子被学者们尊为“中国史 学之父”。
• (5)史评史论在在明清时期有了新的发展, • (6)明清两代的官修史书,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
上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官修正史有《元史》和 《明史》。乾隆年间官刻《二十四史》。
史学课件11
这不仅拓展了编年体史书在记事、记人方面的容量,也有 助于弥补一件史事被相关年代中其他史事割裂的缺点。 (2)、《左传》写战事、写辞令都很出色。尤其是许多 战争场面都写的绘声绘色,展示了战争的宏大场面。 (3)、《左传》在内容上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详细记 载了春秋时期民族交往的活跃和民族组合的进程。它大致 写出了诸夏以外各民族如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分 布与变动的情况,写出了这些古代民族的军事冲突、政治 交往、经济文化联系及相互通婚的关系。 (4)、《左传》真实而具体地记述了社会矛盾。他揭露 了统治者很多丑恶行为,并不有意为其隐讳。 二、《国语》、《竹书纪年》、《世本》和《战国策》
2、有关传说的史学价值 首先,远古的传说不仅反映了氏族社会人们的历史意识, 而且或多或少保存了一些真实的历史内容。 其次,当人们创造出来文字以后,这些远古的传说经过后 人的加工、整理并记载下来,成为史学家探索、揭示先民 初始时期社会历史面貌的重要资料。 第三,远古的传说所反映出来的氏族社会人们对于自然、 社会、神和人及其相互关系的原始意识,曾在相当长的年 代里影响着文明时代史学家的历史观点的发展和史学的面 貌。从史学的观点来看,远古时期的传说,可以被看作是 中国史学上最早的一份财产。 复习思考题: 1、远古传说的史学价值。 第二节:从卜辞到国史
第二、从表述形式上来看,也表现出历史记载的萌芽 状态。 例如:“壬午,王田于麦录……在五月。 (唯)王 六祀。”
《虢季子白盘》“噍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 白作宝盘”。 二、《尚书》和《诗经》
1、《尚书》的基本内容 《尚书》是我国最古的皇室文集,是我国第一部上古 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 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 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中国文化概论 第11章 中国古代史学PPT课件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学是中国文化的宝藏 一、中国古代史学的光辉历程
• 文字产生以前,口耳相传的传说,乃 史学的源头。
•
42
43
44
• (3)清代的考据学在校、勘古籍、 考证史实等方面,都取得了超越前 人的成果。重要的著作有钱大昕的 《廿二史札记》等。
•
45
46
• 清代学风,以考据为盛。
47
• (4)明代史学,方志、稗史增多,经济史撰 述繁富,史学通俗化和历史教育广泛展开。 方志编修在清代发展到鼎盛时期,数量之多、 范围之广,亦为前代所不及。
24
• 杜佑《通典》为史学开辟了新路。
25
• 宋元时期史学成就: • (1)正史的编修取得了一定的成
就。这一时期修成的正史有:宋代 薛居正的《五代史》(即《旧五代 史》),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和 《新唐书》。 •
26
27
28
• (2)产生了带有总论性的三部通 史巨著,即宋司马光的《资治通 鉴》、郑樵的《通志》、元代马端 临的《文献通考》。
6
•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文化的下移和私学 的兴起,史学有了长足的发展。春秋战国 时期限的史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记事 为主的编年体史书,如《春秋》、《左 传》、《世本》、《竹书纪年》。另一类 是以记言为主的记言体史书,如《国语》、 《战国策》等。
• 总之,先秦是中国史学的奠基时期。
7
• 孔子的 《春秋》 就是以 鲁国国 史编撰 而成。 它的出 现具有 划时代 的意义。
中国古代史学的功能和作用
浅论中国古代史学的功能和作用一个伟大的民族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因此也只有从自身的历史中去认识自己,才能从中吸取智慧和力量,所以对祖国历史熟知与否,就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素质高低的标志之一。
因而,中国古代史学作为瑰丽的文化宝库,其对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作用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一、增长学识,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史为鉴在历史上,人类的一切文化知识,都无法超越历史学的研究领域,并通过历史学得到传播。
历史是人类知识与智慧的百科全书,是我们认识中国文化的源泉。
因此,马克思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①的确,通过对中国古代史学的学习,可以增长我们的学识,这些学识作为我们知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作为中国人如果对自己祖国的历史一无所知,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研究历史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现实。
为了认识今天,必须首先认识昨天和前天。
毛泽东曾说:“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②研究历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解释历史,说明过去,更重要的是在于认识和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史为鉴,说明现在,预见未来。
司马迁作《史记》旨在“通古今之变”,“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太史公自序》),这就包含认识历史规律之义。
古人认为史学是治国兴邦的学问,所谓“天地间大节大义,纲常赖以扶持,世教赖以撑拄。
”(章学诚:《文史通义》外篇《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这是代代相因的传统社会下所产生的认识。
恩格斯认为:“我们根本没有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任何一个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
”③这是因为历史与现实既有区别,又紧密相连,历史是逝去了的过去,现实是由历史发展而来,今天的现实对后人来说又是历史。
所以,历史是业已凝固了的客观存在,它不可能也无法割断。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玄学崛起 72
玄学的意义:理想人格、生活方式、审美趣味
道教创制与佛教传入
道教鲜明的民族性格 73
第六节 隋唐:隆盛时代
有容乃大的文化气派
三教并行的政策 74
风采辉煌的艺术成就 75
唐诗,古文,传奇, 书法、绘画、雕塑
第七节 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勃兴
传统美德规范与传统美德 董仲舒“三纲五常” 212 “三从四德” 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具体内涵
传统美德与典范道德人格
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 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 三教交融与儒学的宗教性
结合实例阐述传统文化内涵 为什么说书法在传统艺术中最具特色?
五、论述题 15%(1题×15)
对现代社会中的传统文化现象的理解与认识 传统道德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六、理解题 20%(5题×4)
文化现象、经典文本理解分析
名词解释
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观念之一。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 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 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 体之间、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
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的区别及代表 77
理学建构
经典论述 78 宋明理学 250
精致细腻的士大夫文化
主要表现形态 78
市民文化之勃兴
清明上河图,瓦舍勾栏
教育和科技成就
第八节 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会 元杂剧及其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史学
☛ 《左传》记述了齐国太史、南史氏直 书不惜以身殉职的故事。此后,这种精 神就一直为后世优秀史家所遵循。
☛唐代 刘知几 在《史通》中设专篇谈 《直笔》、《曲笔》。
还应当正视古代史学的弊端: 1、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正统观念 的纲常伦理道德作为其彰善抑恶、 荣辱毁誉的价值评判的尺度和标准。
二、广泛而丰富的历史内容
如:《二十四史》囊括了上至传说中的黄 帝,下迄明末长达四千余年的历史,其中 记载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氏族公社制、 奴隶制、封建制几个历史阶段。
• 《二十四史》记事久远,前后衔接,自成 系统,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 军事、民族、文化等各方面的大事,以及 成千上万的历史人物。
▶ 魏源 《海国图志》 (地理志),是中国历 史上国人认识西方的第 一部系统著述。
第二节 中国古代史学的特点
一、拥有众多的史家和丰富的遗产
《四库全书》“史部”就有15类,共收 入历史文献约520部,2100卷。
《总目提要》著录存目约1120部,12400卷。
两项合计,1640部,33400卷。再加上 未著录的以及乾隆朝之后200年的历史 著述,是一笔庞大的历史遗产。
(四)战国时期
最具代表性的史书是
《左传》、《国语》、 《战国策》
二、秦汉时期的史学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 记事起于传说中的黄帝, 迄于汉武帝太初年间,共 三千年左右。
♦《汉书》首创了断代史 的典范。
后世官修的纪传体断代 史,几乎都以《汉书》为 依据。
三、魏晋南北朝—宋元时期史学
▶ 明末清初的“浙东学派”:
黄宗羲 :《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 章学诚 :《文史通义》、《校雠通义》 全祖望: 以十年之力续成的黄宗羲未完 成的《宋元学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两汉史学
两汉是中国史学的确立、成长时期。
司马迁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史记》,开创了中国史学的新纪元。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东汉时,班固沿用《史记》的体例,编
修成《汉书》(即《前汉书》),此乃我国
历史上第一部断代史,开创皇朝史撰述的先
河。(纪传断代史)
东汉末年,荀悦奉献帝之命,写成《汉
纪》一书,开创了编年断代史。
三、魏晋南北朝史学
这是我国史学的大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 (1)史著数量大为增加。范烨(yè )的《后汉 书》、 陈寿的《三国志》 (2)史著种类繁多。从记事时限上看,有通史, 有断代史;从体裁上看,纪传体的地位得到巩固,编 年体蓬勃发展,人物传记,史译史注,地理方志等类
(4)这部史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 描写人物栩栩如生,塑造了众多性格迥异 的历史人物。
2、东汉班固著《汉书》,沿用《史记》 体例而略有变更。记载了西汉一朝的历史, 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魏晋南北朝时,范晔 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
纪传体与“正史”有密切的关系。“正 史”是特指由清乾隆帝诏订的二十四史,二 十四史都是纪传体。这二十四史是清代乾隆 年间下诏编订整理的。总计3229卷,记载了 上至黄帝,下至明末共四千多年史事。
一、编年体
按照年、月、日时间顺序记载 历史事迹的史书,称为编年体。这 种体裁的优点是史事和时间的紧密 结合,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
孔子编订的《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
的一部编年史。 鲁国太史左丘明撰成的
《左氏春秋传》代表了先秦编年体史书的
最高水平。荀悦《汉记》 。 司马光撰《资治通鉴》代表了中国古 代编年体史书的最高成就 。南宋有《续资 治通鉴长编》、《续资治通鉴》 。陈鹤编 《明纪》。属于明代编年史。
《周书》(唐· 令狐德棻fēn等)
《隋书》(唐· 魏征等)
《南史》(唐· 李延寿)
《北史》(唐· 李延寿)
《旧唐书》(后晋· 刘昫xù等) 《新唐书》(宋· 欧阳修、宋祁) 《旧五代史》(宋· 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 欧阳修)
《宋史》(元· 脱脱等)
《辽史》(元· 脱脱等)
即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郑樵的《通
志》、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3)南宋袁枢撰《通鉴纪事本末》,
首创纪事本末体,为我国史苑又增添了一个
新品种,这是中国历史编纂法的一个重要创
造。
(4)宋代的"金石学"独具特色,成绩斐然。
六、明清史学
明清史学是我国史学的嬗变时期。
(1)私人修史之风兴盛。明代著名思想家李 贽著《藏书》、《续藏书》,王夫之的《读通鉴 论》,《宋论》,顾炎武的《日知录》、黄宗羲 的《明夷待访录》
启了私人修史之先河,而且形成了“寓褒
贬、别善恶”即通过历史褒贬忠奸,区别
善恶,惩恶扬善的史法和轻鬼神、重人事
的史观,因而孔子被学者们尊为中国史学
之父。
春秋战国时期的史著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以记事为主的编年体史书,如
《春秋》、《左传》、《世本》、《竹书
纪年》。
另一类是以记言体为主的心言体史书,
如《国语》、《战国策》等。
60甲子,即“花甲子”,因为天干与地支插
花着配合,所以称为“花”。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已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已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已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已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宋末元初人马端临仿《通典》体 例,撰成《文献通考》,记事自上古至 南宋宁宗时期。
马端临搜集资料,一是靠书本的 记载,就是“文”;二是学士名流的议 论,就是“献”。作者详加考证,去伪 存真,区分类目,排比编纂,就是“通 考” 。
典制断代史主要有“会要”和“会典”二 类。
会要为分立门类记载典制的史书,多为私 人撰修。如唐代苏冕的《唐会要》,清代杨晨 的《三国会要》;
(6)官修史书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上 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官修正史有 《元史》和《明史》。其它重要的官修史书 有《大明会典》、《明实录》、《清实录》、 《清会典》。
第二节
中国古代史学的成就
丰富的历史内容和多样的表述形式之结合,是 中国古代史学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内容:各朝各代的浩如洇海的史籍,全面地, 连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形式:中国古代史学形式多样,品种齐全,清 乾隆时期编的《四库全书总目》,将史部书籍分为 15类: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志、载记、 诏令奏议、职官、政书、传记、时令、地理、目录、 史评、史抄
《尚书》中记载了殷商王朝的大事。它是中国 最早的文献总集。 《诗经》中的《公刘》、《绵》等一些诗篇, 反映了周王朝某些历史发展阶段的传说和历史,可 以视为汉族史诗。《大雅》中的有关篇章提供了周 部落的发祥、发展创业、立国的史料。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文化的下移和私
学的兴起,史学有了长足的发展。鲁国的
《春秋》不仅创立了编年体史学体裁,开
四、政书:典章制度史
史学界一般把以事为中心,记述典章制 度的史书叫政书。 综述典章制度的典制通史创始于唐代杜 佑的《通典》。记事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 迄唐玄宗天宝末年,将历代典制分为食货、 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 九门,每门又分若干目。每目皆标有目名, 其下以朝代先后为序,依次记述历代典制。
1. 干支纪年。 据说出自黄帝时代,萌芽于西汉, 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
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
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
“干”是指十天干,即:甲、乙、丙、丁、
戊、己、庚、辛、壬、癸; “支”是指十二
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将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搭配,共有60组,称为
在编年体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几个分 支:“起居注”,“实录”和“纲目”。
“起居注”是帝王言行的记录,魏晋以 后有起居注的编修。 “实录”是专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史事的 编年体史料长编,即大事记。 “纲目”是编年记事的一种形式,它以 编年形式叙事。每叙一事,先拟标题,叫纲, 其下简单叙事,叫“目”。
编年体的优点是便于查考历史事件 发生的具体时间,易于了解历史事件 的联系,并可避免叙述重复。
缺点是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 件的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编排 的事迹。一个人的活动,散见于各年 之中,难以完整系统地记述其生平事 迹。
二、纪传体
纪传体,“纪”是指皇帝的传记, 按年编写;“传”指将相和名人的传 记。按这种体裁写的史书叫纪传体史 书。本纪,列传是纪传体的主体,故 称纪传体。 1、纪传体创始于司马迁的《史记》
会典是记载一代典章制度的史书,但它将 一代典制分记于各有关官衙之下,而且多为官 修。如《唐会典》、《明会典》、《清会典》 等。
五、史评
史评体著作按其内容可分为两种: 一是史书评论,对史学著作进行评论。 这种史学评论,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是开 端,《汉书〃司马迁传》是其发展。南朝刘勰 在《文心雕龙》中立《史传》篇,专门评述史 学著作。唐代刘知几所著《史通》,是我国历 史上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
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史学
史学在中国古代学术领域中具有崇高 的地位,成就巨大。我国古代史著的数量 可观,对中国历史文化有比较完整、系统 的记载。 史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 涵盖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学的历程
一、远古至秦汉的史学
先秦是中国史学的奠基时期。
殷商和周代的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国历史上目 前所知最早的历史记载。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已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已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十二生肖
大约在东汉时期(或魏晋时代)起, 民间把12地支附会为12种动物,即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 辰龙、巳蛇、午马、未羊、 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yinyue/20121210/6cc bd0a0f4875bdb.html
《金史》(元· 脱脱等) 《元史》(明· 宋濂等) 《明史》(清· 张廷玉等)
纪传体的优点:以人物为中心,便
于考见各类人物的活动情况,而且有范
围更宽广的历史容量,便于通观历史发
展的复杂局面。
缺点:记事分散于本纪、列传、书 (志)等篇中,不能完整叙述每一历史
事件的过程。
三、纪事本末体
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有头有尾、 有本有末、完整叙事的史书体裁。 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按事件和主题,把《资治通鉴》一书中分散的 史实联贯叙述。这样避免了一件事在书中记载 零散、互不相联的缺点,有利于读者集中和全 面地了解历史事件,因此这种体裁对后来的史 书写作,有很大影响。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
《史记》(汉· 司马迁)
《汉书》(汉· 班固) 《后汉书》(南朝宋· 范晔) 《三国志》(晋· 陈寿) 《晋书》(唐· 房玄龄等) 《宋书》(南朝梁· 沈约)
《南齐书》(南朝梁· 萧子显)
《梁书》(唐· 姚思廉) 《陈书》(唐· 姚思廉) 《魏书》(北齐· 魏收) 《北齐书》(唐· 李百药)
“公 元”( anno Domini 拉丁文, 以 A .D .表示,意即 since Christ was born), 基督降世以后之义 , 又译“主后”) 一词来记录事件的日期。
17世纪时又增加了缩略词“公元前” (ante Domini,即before Christ, B . C .), “基督降世以前”之义 , 又译“主前” 以表示事件发生在基督诞生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