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储粮害虫

合集下载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

常有重要储粮害虫41 种〔一〕1. 米象Sitophilus oryzae〔Linnaeus〕〔图1〕英文名: rice weevil分类地位:鞘翅目〔 Coleoptera 〕象甲科〔 Curculionidae〕。

形态特点:该种与玉米象极其近缘,外面形态十分相像。

成虫体长 2.3 ~。

圆筒状,红褐色至暗褐色,反面不发亮或略有光彩。

触角8 节,第 2 一 7 节俭等长。

前胸背板密布圆形刻点。

每鞘翅近基部和近端部各有l 个红褐色斑,后翅兴盛。

雄虫阳茎反面均匀隆起,雌虫的“ Y"形骨片双侧臂尾端钝圆,双侧臂间隔约等于两侧臂宽之和。

生活习惯:在世界不一样国家和地域一年发生 4 一 12 代。

在我国贵州省,一年 4 一 5 代,第一代和第四代的历期为42 d 一 52d,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历期为38 d 一 40d。

成虫于 4 月中、下旬开始交尾产卵,雌虫每日产卵 2 一 3 粒,在适合条件下雌虫一世产卵多达576 粒。

幼虫在寄主内蛀食为害,经历 4 龄。

在 25℃和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卵期 4 d 一 6.5d ,幼虫期 18.4 d一22d,蛹期8.3 d一14d,预蛹期3d,达成一个发育周期需34 d 一 40d。

又据报导,在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达成一个发育周期,在30℃下需26d,在 21℃下需43d,在 18℃下需 96d。

成虫寿命约7 一 8 个月,最多达 2 年之久。

米象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7℃一 34℃,最适温度为26℃一 31℃;发育的湿度范围为相对湿度45%一 100%,最适的相对湿为 70%。

经济意义:严重为害各样谷物及种子、谷物加工品,还为害某些豆类、油料、干果和药材等。

散布:内蒙古、四川、福建、江西、贵州、湖南、云南、广东、广西。

213图1米象1.成虫;2.雄虫阳茎;3.雌虫“ Y 〞形骨片;2. 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图2〕英文名: maize weevil分类地位:鞘翅目〔 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形态特点:成虫体长3~ 5mm,圆筒形,全体锈褐色至暗褐色,甚至黑色,反面稍有光泽。

十大重要储粮害虫基础知识

十大重要储粮害虫基础知识

⼗⼤重要储粮害⾍基础知识1、⽟⽶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1)分布与危害⽟⽶象⼜叫⽶⽜⼉、⽜⼦、蛘⼦,象⿐⾍等,在全国和世界各国均有分布。

⽟⽶象⾷性复杂,喜⾷⽲⾕类及其它淀粉性植物,以稻⾕、⼩麦、⽟⽶、⾼粱受害严重,同时还能飞往⽥间危害粮⾷作物,是最严重的初期性害⾍之⼀。

(2)形态特征⽟⽶象成⾍圆筒形,体长3mm~4mm,暗褐或⿊褐⾊,⽆光泽,头部前伸成象⿐状(或称喙状)。

触⾓呈膝状8节。

有前翅和后翅,能飞。

每个鞘翅上有两个橙黄⾊或红⾊斑纹。

幼⾍体长2.5mm~3mm,乳⽩⾊,柔软肥胖、弯曲,⽆⾜型。

⽟⽶象与⽶象⼀般要通过外⽣殖器加以区别。

(3)⽣活习性⽟⽶象主要以成⾍越冬。

⽟⽶象产卵在粮粒内,幼⾍孵化后即在粮粒内部危害,经蛹期化为成⾍才爬出粮粒,被害粮粒⼏乎蛀成空壳。

⽟⽶象⽣长繁殖的最适温度约25℃~30℃,当温度在15℃以下或35℃以上时,⼀般就停⽌活动。

每年发⽣代数因地区不同。

成⾍较活泼,有上爬性、假死性、能飞翔、具负趋光性、趋温性、趋湿性,耐饥寒较强。

成⾍随分层粮温的变化⽽迁移活动。

2、⽶象Sitophilus oryzae(L.)(1)分布与危害⽶象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地区,它严重为害各种⾕物及种⼦、⾕物加⼯品,还为害某些⾖类、油料、⼲果和药材等。

(2)形态特征该⾍与⽟⽶象极其近缘,外部形态⼗分相似。

⽶象与⽟⽶象⼀般要通过外⽣殖器加以区别。

(3)⽣活习性⽶象⽣活习性同⽟⽶象,但⽶象耐寒、耐饥能⼒较⽟⽶象弱。

3、⾕蠹Rhyzopertha dominica(Fabricius)(1)分布与危害⾕蠹⼜叫硬壳⾍,⾕长蠹,⽶长蠹,世界性分布害⾍,我国主要在南⽅各省较多。

⾷性复杂,⽲⾕类、粉类、⾖类、⼲果、中药材及⽵⽊器材等均能危害,以稻⾕、⼩麦、⾯粉最严重,也是初期性害⾍之⼀。

(2)形态特征⾕蠹成⾍体长2.3mm~3mm,圆筒形,暗⾚褐⾊⾄暗褐⾊,略有光泽。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种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种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一)1.米象Sitophilus oryzae(Linnaeus)(图1)英文名:rice weevil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

形态特征:该种与玉米象极其近缘,外部形态十分相似。

成虫体长 2.3~3.5mm。

圆筒状,红褐色至暗褐色,背面不发亮或略有光泽。

触角8节,第2一7节约等长。

前胸背板密布圆形刻点。

每鞘翅近基部和近端部各有l个红褐色斑,后翅发达。

雄虫阳茎背面均匀隆起,雌虫的“Y"形骨片两侧臂末端钝圆,两侧臂间隔约等于两侧臂宽之和。

生活习性: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一年发生4一12代。

在我国贵州省,一年4一5代,第一代和第四代的历期为42 d一52d,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历期为38 d 一40d。

成虫于4月中、下旬开始交尾产卵,雌虫每天产卵2一3粒,在适宜条件下雌虫一生产卵多达576粒。

幼虫在寄主内蛀食为害,经历4龄。

在25℃和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卵期4 d一6.5d,幼虫期18.4 d一22d,蛹期8.3 d一14d,预蛹期3d,完成一个发育周期需34 d一40d。

又据报道,在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完成一个发育周期,在30℃下需26d,在21℃下需43d,在18℃下需96d。

成虫寿命约7一8个月,最多达2年之久。

米象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7℃一34℃,最适温度为26℃一31℃;发育的湿度范围为相对湿度45%一100%,最适的相对湿为70%。

经济意义:严重为害各种谷物及种子、谷物加工品,还为害某些豆类、油料、干果和药材等。

分布:内蒙古、四川、福建、江西、贵州、湖南、云南、广东、广西。

2.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图2)英文名:maize weevil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5mm,圆筒形,全体锈褐色至暗褐色,甚至黑色,背面稍有光泽。

识别储粮害虫

识别储粮害虫

案例22识别储粮害虫一、来源本案例来自粮食仓储、加工等企业的粮情检查环节。

XX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市某粮库,在粮食储藏过程中时常有害虫发生。

为了掌握粮堆中害虫发生的种类、密度、分布、为害情况等,使单位职工熟练掌握常见储粮害虫的识别方法,确保仓储作业的安全,特组织本单位粮油保管员进行“常见储粮害虫的识别(30种)”专项培训。

培训主要内容是常见储粮害虫的识别以及体视显微镜的操作和维护等。

二、背景1.根据害虫密度检测周期要求,检查并识别储粮害虫,确定虫粮等级,为控制储粮害虫提供依据。

2.粮情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水分、害虫和粮食品质等,储粮害虫的识别是检查害虫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便发现储粮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储粮安全。

3.为了解储粮害虫危害与传播、感染情况,掌握储粮害虫在粮堆分布的部位、密度、虫种和虫期,以便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粮堆、仓库、器材和周围环境等处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4.有害生物控制应遵循“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控制措施应符合“安全、卫生、经济、有效”的原则。

5.粮食、油料入仓要求: 已感染害虫的粮食、油料应单独存放,并根据虫粮等级按规定处理;发现粮食与油料中有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病虫或杂草种子,应立即封存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三、主要仪器、工具、材料1.害虫实物标本。

2.体视显微镜。

3.手持放大镜。

4.储粮害虫图谱、检索表。

5.培养皿、玻片、蜡盘、毛笔、解剖针、台灯。

四、工作过程本项目参照(或执行)国标“GB/T 29890—2013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一)操作(作业)流程害虫实物→培养皿→放大镜或体视镜→识别害虫→填写记录表(二)操作步骤1.用手持放大镜观察害虫(1)把需要识别的储粮害虫放在培养皿中。

(2)把盛有害虫的培养皿放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底部衬托一张白纸。

(3)用手持放大镜观察害虫的体形、体色、体长、光泽等重要鉴别特征。

图LSAL 22-1 用手持放大镜观察害虫(4)综合上述特征,识别储粮害虫。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一)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一)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一)1.米象Sitophilus oryzae(Linnaeus)(图1)英文名:rice weevil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

形态特征:该种与玉米象极其近缘,外部形态十分相似。

成虫体长2.3~3.5mm。

圆筒状,红褐色至暗褐色,背面不发亮或略有光泽。

触角8节,第2一7节约等长。

前胸背板密布圆形刻点。

每鞘翅近基部和近端部各有l个红褐色斑,后翅发达。

雄虫阳茎背面均匀隆起,雌虫的“Y"形骨片两侧臂末端钝圆,两侧臂间隔约等于两侧臂宽之和。

生活习性: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一年发生4一12代。

在我国贵州省,一年4一5代,第一代和第四代的历期为42 d一52d,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历期为38 d一40d。

成虫于4月中、下旬开始交尾产卵,雌虫每天产卵2一3粒,在适宜条件下雌虫一生产卵多达576粒。

幼虫在寄主内蛀食为害,经历4龄。

在25℃和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卵期4 d一6.5d,幼虫期18.4 d一22d,蛹期8.3 d一14d,预蛹期3d,完成一个发育周期需34 d一40d。

又据报道,在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完成一个发育周期,在30℃下需26d,在21℃下需43d,在18℃下需96d。

成虫寿命约7一8个月,最多达2年之久。

米象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7℃一34℃,最适温度为26℃一31℃;发育的湿度范围为相对湿度45%一100%,最适的相对湿为70%。

经济意义:严重为害各种谷物及种子、谷物加工品,还为害某些豆类、油料、干果和药材等。

分布:内蒙古、四川、福建、江西、贵州、湖南、云南、广东、广西。

图1米象1.成虫;2.雄虫阳茎;3.雌虫“Y”形骨片;2 312.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图2)英文名:maize weevil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5mm,圆筒形,全体锈褐色至暗褐色,甚至黑色,背面稍有光泽。

常见储粮害虫识别

常见储粮害虫识别

常见储粮害虫识别二〇二〇年五月一、谷象种名:谷象体长:3-5mm主要形态特征:圆筒形,赤褐色,有光泽。

触角膝状8节,前胸背板刻点椭圆形,较稀疏。

鞘翅单一赤褐色,后翅退化,仅留很小痕迹。

二、暹逻谷盗种名:暹逻谷盗体长:2.5-3mm主要形态特征:触角棍棒状,第1节粗大,前胸背板宽而扁,密布小刻点,两前缘角突出,后缘与鞘翅密接。

三、大眼锯谷盗种名:大眼锯谷盗体长:2-3.5mm主要形态特征:形同锯谷盗.头部两侧缘近平行,复眼较大,约有小眼30-50个,触角第九、十节宽大于长。

四、米扁虫种名:米扁虫体长:1.5-2mm主要形态特征:赤褐至暗褐色,触角11节,棒头3节,前胸背板横长方形,前、后缘和两侧有明显的边脊。

五、二带黑菌虫种名:二带黑菌虫体长:2.5-3mm主要形态特征:长卵形,触角11节,自第5节至第11节为串珠状,前胸背板横长方形,鞘翅卵圆形,未端尖,在鞘翅的基部、中部各有一赤黄褐色横纹。

六、长头谷盗种名:长头谷盗体长:2.5-3mm主要形态特征:头大,约为前胸背板长的5/6,触角棍棒状10节,前胸背板近倒梯形。

七、阔角谷盗(雄)种名:阔角谷盗(雄)体长:3.5-4.5mm主要形态特征:形同赤拟谷盗,触角11节,近似棍棒状,前胸背板宽略过于长,每鞘翅上有刻点行9列。

八、仓潜种名:仓潜体长:7-8mm主要形态特征:触角扁平椭圆形,黑褐色,无光泽。

触角11节,从第7节开始逐渐膨大呈锯齿状,前胸背板两侧呈均匀弧形,鞘翅有纵纹9条。

九、花斑皮蠹种名:花斑皮蠹体长:2.4-3.3mm主要形态特征:体呈椭圆形,背面略隆起,有光泽。

触角11节,棍棒状,前胸背板黑色,后缘中央通常具一椭圆形白色斑,鞘翅有赤褐色至暗褐赤色花斑3条,亚基带呈环状或半月形,亚中带和亚端带均呈波状。

十、钩纹皮蠹种名:钩纹皮蠹体长:7-9mm主要形态特征:长椭圆形,密被黄褐色至灰黄色细毛,有光泽,头部圆形,触角11节,末3节膨大,复板侧缘的前角处各有1个钩形暗褐色毛斑。

储粮害虫的识别和检查40页PPT文档

储粮害虫的识别和检查40页PPT文档

❖ 种名:暹逻谷盗
❖ 体长:2.5-3mm
❖ 主要形态特征:触 角棍棒状,第1节 粗大,前胸背板宽 而扁,密布小刻点, 两前缘角突出,后 缘与鞘翅密接。
❖ 种名:大眼锯谷盗
❖ 体长:2-3.5mm
❖ 主要形态特征:形 同锯谷盗.头部两侧 缘近平行,复眼较 大,约有小眼3050个,触角第九、 十节宽大于长。
❖ 种名:钩纹皮蠹
❖ 体长:7-9mm
❖ 主要形态特征:
长椭圆形,密被黄褐 色至灰黄色细毛,有 光泽,头部圆形,触 角11节,末3节膨大, 复板侧缘的前角处各 有1个钩形暗褐色毛 斑。
❖ 种名:四纹皮蠹
❖ 体长:2.8-4.2mm
❖ 主要形态特征:
长椭圆形,鞘翅亚基 带及亚端带各有一红 褐色斑纹,触角11节, 末节极端膨大近长三 角形,其长度约等于 第2-10节之和。
雄虫,8-9mm翅展20-24mm。
❖ 主要形态特征:雌虫在亚缘线、内横线处各有1条 淡色波状纹,在中横线外方近前缘处有一明显的大 黑色。雄虫在叉状纹的尖端近前缘处有1个小黑点。
❖ 种名:四点谷蛾
❖ 体长:3.1-4.5mm
❖ 主要形态特征:淡灰褐色,在外横线中央处有 1个黑斑点,中、内横线之间上下有2个并列 的黑斑点,内横线近后缘处有1个大黑斑。
❖ 种名:长头谷盗 ❖ 体长:2.5-3mm ❖ 主要形态特征:头
大,约为前胸背板 长的5/6,触角棍棒 状10节,前胸背板 近倒梯形。
❖ 种名:阔角谷盗(雄)
❖ 体长:3.5-4.5mm
❖ 主要形态特征:形 同赤拟谷盗,触角11 节,近似棍棒状, 前胸背板宽略过于 长,每鞘翅上有刻 点行9列。
❖ 种名: 仓 潜
❖ 体长: 褐色, 无光泽。触角11节, 从第7节开始逐渐膨大 呈锯齿状,前胸背板 两侧呈均匀弧形,鞘翅 有纵纹9条。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 种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 种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四)31.四点谷蛾 :Tinea tugurialis Meyrick(图31)分类地位:鳞翅目(Lepidolptera) 谷蛾科(Tineidae)形态特征:体长~,翅展长~,灰褐色。

头顶有一簇直丛毛。

复眼黑色、无单眼。

下梭形,翅端稍尖,翅面淡灰褐色,在外横线中央,有一黑斑点,中横线有一上、下并列的黑斑点,内横线近后缘有一大黑斑点。

生活习性:成虫在温带地区常于3月底至4月初发现。

成、幼虫均喜栖息在粮仓墙基、堆垛边角、加工厂副产品库、有地脚粮的提升机底座等处。

成虫爬行迅速,老熟幼虫常吐丝缀粉屑群集结茧化蛹越冬。

经济意义:主要以幼虫危害面粉、米糠、地脚粮、淀粉、药材等,是米、粉加工厂常见的储粮害虫。

分布:国内除西藏未发现外,其余省区均有发生。

图31四点谷蛾32.粉缟螟P yralis farinalis Linnaeus(图32)形态特征:成虫雄体长8毫米,翅展17毫米,雌体长11毫米,翅展25毫米。

复眼黑褐色,表面有灰白色网状纹,具单眼。

下唇须发达,伸向前方,喙发达约为下唇须长的4倍。

前翅宽大呈三角形,近内横线和外横线处各有一白色波带状带纹,其中内横线的波状带纹中段略向外方凸出,内横线内方外横线为赤褐色,两横线之间为淡黄色,翅脉R3-5共柄,缺1A和3A。

后翅淡黑色,也有不明显的白色波带状带纹,翅脉R S在中室外有一小段与S C+R1靠近,M2和M3共柄。

雄外生殖器抱握器呈片状末套形,外侧缘从端部至中段呈倾斜状。

抱握器上着生短而稀疏的茸毛。

囊形突较短,仅为抱握器长的1/6,爪形突不分裂,额形突出长,端部呈弯钩状,阳茎几乎与抱握器等长,其端部弯而尖。

雌交配节横长方形,前棒较后棒长,交配囊长颈瓶形,囊内无交配刺,交配孔至阴道有一段骨化管道。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1-2代,以幼虫在仓库上部木板、梁柱缝隙或地板、砖石、泥土下作强韧薄茧并潜伏其中越冬。

越冬虫茧常聚集成团或连绵数尺不易剥落。

储粮害虫及防治基础知识

储粮害虫及防治基础知识

储粮害虫及防治基础知识⑴什么是储粮害虫?指危害粮油、粮油加工品及粮油仓房、装具、器材等的昆虫和螭类。

⑵储粮害虫的危害有哪些?第一,造成储粮的重量损失;(一对玉米象及其子代一年可造成21- 28Kg的储粮损失)。

第二,降低储粮的品质(包括营养品质、种用品质、工艺品质和商品价值)。

第三,引起储粮发热、霉变。

第四,破坏性大。

比如谷蠹。

第五,影响人体健康。

第六,影响贸易信誉。

⑶储粮害虫的主要特点一、体小、色暗、善隐蔽一不易发现,加强检查。

二、种类多、繁殖快、分布广一防止大量发生,加强预防。

三、生活能力强,生活范围广一全面防治。

四、适应能力强一全面防治五、贪食、破坏性强——及时消灭。

六、喜肮脏、潮湿、黑暗、温暖的环境——改善环境(清洁卫生)。

⑷储粮害虫分类阶梯分类阶梯即分类系统,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

种是基本单位,种以上的分类等级则代表在形态、生理、生物学等方面相近的若干种的集合单位,比如:亲缘关系相近的种归纳为属,相近的属归纳为科等。

种是物种的简称,种是指在形态、生理、生物学及地理分布等方面相同,并在自然情况下能自由交配,产生具有繁殖力后代的个体的总称。

⑸生殖方式:绝大多数属于两性生殖(也称有性生殖),但也有些种类属于孤雌生殖(如:嗜卷书虱)。

⑹变态及其类型:变态:储粮害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体躯逐渐增大,同时在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和生活习性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称变态。

分类:根据变态特点分为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两类。

不完全变态(渐变态):渐变态昆虫在其全部发育过程中经过卵期、若虫期、成虫期三个发育阶段。

如:革翅目、啮虫目、蜚镰目和半翅目。

完全变态(全变态):完全变态的昆虫全部发育过程占经过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四个发育阶段。

⑺世代:储粮昆虫由卵离开母体开始,发育至成虫性成熟能繁殖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历程,称为1个世代。

⑻休眠和滞育: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生长发育或生殖中止的现象。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

31.四点谷蛾 :Tinea tugurialis Meyrick(图31)分类地位:鳞翅目 (Lepidolptera) 谷蛾科 (Tineidae)形态特征:体长~,翅展长~,灰褐色。

头顶有一簇直丛毛。

复眼黑色、无单眼。

下梭形,翅端稍尖,翅面淡灰褐色,在外横线中央,有一黑斑点,中横线有一上、下并列的黑斑点,内横线近后缘有一大黑斑点。

生活习性:成虫在温带地区常于3月底至4月初发现。

成、幼虫均喜栖息在粮仓墙基、堆垛边角、加工厂副产品库、有地脚粮的提升机底座等处。

成虫爬行迅速,老熟幼虫常吐丝缀粉屑群集结茧化蛹越冬。

经济意义:主要以幼虫危害面粉、米糠、地脚粮、淀粉、药材等,是米、粉加工厂常见的储粮害虫。

分布:国内除西藏未发现外,其余省区均有发生。

图31四点谷蛾32.粉缟螟P yralis farinalis Linnaeus(图32)形态特征:成虫雄体长8毫米,翅展17毫米,雌体长11毫米,翅展25毫米。

复眼黑褐色,表面有灰白色网状纹,具单眼。

下唇须发达,伸向前方,喙发达约为下唇须长的4倍。

前翅宽大呈三角形,近内横线和外横线处各有一白色波带状带纹,其中内横线的波状带纹中段略向外方凸出,内横线内方外横线为赤褐色,两横线之间为淡黄色,翅脉R3-5共柄,缺1A和3A。

后翅淡黑色,也有不明显的白色波带状带纹,翅脉R S在中室外有一小段与S C+R1靠近,M2和M3共柄。

雄外生殖器抱握器呈片状末套形,外侧缘从端部至中段呈倾斜状。

抱握器上着生短而稀疏的茸毛。

囊形突较短,仅为抱握器长的1/6,爪形突不分裂,额形突出长,端部呈弯钩状,阳茎几乎与抱握器等长,其端部弯而尖。

雌交配节横长方形,前棒较后棒长,交配囊长颈瓶形,囊内无交配刺,交配孔至阴道有一段骨化管道。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1-2代,以幼虫在仓库上部木板、梁柱缝隙或地板、砖石、泥土下作强韧薄茧并潜伏其中越冬。

越冬虫茧常聚集成团或连绵数尺不易剥落。

越冬幼虫至翌春化蛹,成虫在6-10月相继羽化。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种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种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一)1.米象Sitophilus oryzae(Linnaeus)(图1)英文名:rice weevil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

形态特征:该种与玉米象极其近缘,外部形态十分相似。

成虫体长2.3~3.5mm。

圆筒状,红褐色至暗褐色,背面不发亮或略有光泽。

触角8节,第2一7节约等长。

前胸背板密布圆形刻点。

每鞘翅近基部和近端部各有l个红褐色斑,后翅发达。

雄虫阳茎背面均匀隆起,雌虫的“Y"形骨片两侧臂末端钝圆,两侧臂间隔约等于两侧臂宽之和。

生活习性: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一年发生4一12代。

在我国贵州省,一年4一5代,第一代和第四代的历期为42 d一52d,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历期为38 d一40d。

成虫于4月中、下旬开始交尾产卵,雌虫每天产卵2一3粒,在适宜条件下雌虫一生产卵多达576粒。

幼虫在寄主内蛀食为害,经历4龄。

在25℃和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卵期4 d一6.5d,幼虫期18.4 d一22d,蛹期8.3 d一14d,预蛹期3d,完成一个发育周期需34 d一40d。

又据报道,在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完成一个发育周期,在30℃下需26d,在21℃下需43d,在18℃下需96d。

成虫寿命约7一8个月,最多达2年之久。

米象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7℃一34℃,最适温度为26℃一31℃;发育的湿度范围为相对湿度45%一100%,最适的相对湿为70%。

经济意义:严重为害各种谷物及种子、谷物加工品,还为害某些豆类、油料、干果和药材等。

分布:内蒙古、四川、福建、江西、贵州、湖南、云南、广东、广西。

图1米象2 312.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图2)英文名:maize weevil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5mm,圆筒形,全体锈褐色至暗褐色,甚至黑色,背面稍有光泽。

储粮害虫分类识别研究

储粮害虫分类识别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龙.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储粮害虫图像边缘检测算法研
究[J]. 微计算机信息. 2005年第21卷第3期:224. [2] 焦李成.神经网络系统理论[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
社.1990. [3] 沈 清,胡德文等.神经网络应用技术[M].国防科技大学
出版社. 1998. [4](美)William K.Pratt著.数字图像处理[M].机械工业出版
72
科 协 论坛 ·2009 年第 4 期(下)
4)游程长度的百分率 现在定义一个能直接反映线性纹理结构的统计量,下式 中,P 是检测区域里的像素总数,即所有灰值游程长度为 L 的出现总数。RF4 可以直接反映线性纹理的情况。
(3)几何特征 下面,利用边界链码串来提取目标区域的几何特征: 1)区域面积 A
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计算机自动模 式识别方法都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研究准确地 给出害虫的种类信息可为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的决策 依据,开发科学实用、准确简便的储粮害虫分类识别研究具 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也是极为迫切的。 2 特征提取与选择
采用从粮仓内获取的储粮害虫静态照片,生成 256 级灰 值图像。首先通过平滑和锐化技术对获取的储粮害虫图像进 行预处理,图 1 图 2 图 3 分别为锯谷盗和谷蠹处理前、平滑 后和锐化后的效果图,然后采用全局阈值方法对增强后的储 粮害虫图像进行区域分割,在此基础上自动提取其一阶灰度 值统计量特征 6 个 ( 均值、方差、偏度、峰值、能量和熵 );灰 值游程矩阵纹理特征 16 个 (0º、45º、90º、135º 四个不同方向 的短游程长度、长游程长度、灰度值的不均匀度量和游程长 度的百分率 );几何特征 3 个 ( 区域面积、周长和长宽比 ) 共 25 个特征。图 4 给出了对上图进行处理后提取的特征值。

储粮害虫对外检疫对象

储粮害虫对外检疫对象

储粮害虫对外检疫对象储粮害虫对外检疫对象,它们是:巴西豆象、菜豆象、鹰嘴豆象、灰豆象、大谷蠹和谷斑皮蠹6种。

1、巴西豆象Zabrotessubfasciatus(Boheman)巴西豆象属于豆象科(Lariidae)衰爪豆象属(Zabrotes),是世界性的储粮害虫,对储藏豆类的危害尤为严重。

它既为害储藏的豆类,也为害生长在田间的豆类作物。

我们曾在边境口岸进口的豆类中查获。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3.Omm,宽卵形,体黑色,触角呈锯齿状,11节,基部1—2节为黄褐色,其余为黑色。

前胸背板略呈梯形,后缘中央有一淡色毛斑;鞘翅背面为黑褐色,密生细毛,并有不明显的毛斑;中部有明显的、颜色较浅的横带,雌虫比雄虫明显(图1)。

各足跗节的爪退缩或微小,这是衰爪豆象属的特征。

幼虫长约4.Omm,背面隆起,为乳白色,无足,头部缩到前胸中。

地理分布:原产于美洲,主要分布在热带,也可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发现。

与我国交界的缅甸分布甚广。

危害情况:巴西豆象的适应能力很强,在18~C,成虫可存活3—4个月;在—2℃的低温,幼虫能完全存活,蛹和成虫也可存活一部分。

因而,只要某一地区的最低温度不低于—2~C,巴西豆象幼虫或成虫就能越冬。

来年春天,越冬成虫飞到田间,取食豆类植株的花粉和花蜜,然后交尾,产卵在幼嫩的豆荚上。

卵孵化为幼虫,并钻人豆粒内危害。

我国部分地区春天温度在18~C左右,正是适宜巴西豆象生长繁殖的温度。

巴西豆象在田间生长的豆粒内成长,并随收获的豆粒而进入仓库,继续为害储藏的豆类。

巴西豆象的食性很广,金甲豆、红扁豆、小白豆、芸豆、豌豆、黄豆、饭豆、绿豆、豇豆等均能加以为害,对储藏豆类造成严重损失。

在哥伦比亚,由于巴西豆象的为害,储藏豆类的重量损失可达8%。

2、菜豆象Acanthoscelidesobtectus(Say)菜豆象属于豆象科(Lariidae),三齿豆象属(Acanthoscelides)。

菜豆象又叫大豆象,它和巴西豆象一样,是储藏豆类的重要害虫。

储粮害虫及其防治基础知识

储粮害虫及其防治基础知识
把捕食、寄生这些害虫的天敌称之益虫或储粮害虫的天敌昆虫。
2、储粮害虫的分类地位:
(1)储粮害虫隶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的昆虫纲。
(2)储粮螨类隶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螨亚纲。
3、储粮害虫的危害:直接损失是粮食质量损失,一般国家粮库粮食损失为0.2%,农户粮食损失为6%~9%。间接损失是使粮食营养、种用品质降低;危害仓库、厂房和包装物;污染粮食,影响健康等。
危险虫粮
感染了进境植物检疫性储粮害虫活体
注:1、害虫密度和主要害虫密度两项中有一项达到规定指标即为该等级虫粮。
2、主要害虫:玉米象、米象、谷蠹、大谷盗、绿豆象、豌豆象、蚕豆象、咖啡豆象、麦蛾和印度谷蛾。
3、进境植物检疫性储粮害虫以最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为准。
四 老鼠及其防治原则
4、储粮昆虫的生物学:
生殖方式
绝大多数为两性生殖,也有孤雌生殖。
卵期(胚胎发育)
卵内经过的胚胎发育过程
幼虫期(胚后发育)
卵中孵化后的一系列发育过程
变态及其类型
卵发育到成虫经过的形态结构甚至生活习性变化,分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和不完全变态(卵期→若虫期→成虫期)。
世代
卵离开母体开始,发育至成虫性成熟能繁殖后代止的个体发育过程,称为1个世代。
4、常用防治方法:(1)“三防”即设立防虫线、防虫帘、防潮门来提高防虫效果。(2)“三低”保粮即低药、低氧、低温。
(四)虫粮等级划分(单位:头/公斤)
粮油种类
虫粮等级
害虫密度
主要害虫密度
原粮
基本无虫粮
≤5
≤2
一般虫粮
6—30
3—10
严重虫粮
>30
>10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害虫的检测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害虫的检测

第三节害虫的检测害虫检测可以及时掌握储藏物中害虫发生的种类、密度、分布、危害情况等,根据这些信息再结合害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环境条件,预测害虫的发展趋势,从而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目前较常用的害虫检测方法有直观检查、扦样检查、诱集检查等方法。

一、直观检查法直观检查法是用感官在现场检查害虫的方法,是一种最直观、简便但很粗放的方法。

检查时用眼睛观察粮堆表面、仓壁、仓顶或包装粮垛的外部,注意是否有害虫活动的迹象,如有无害虫飞舞和爬行;有无虫蚀粮粒及害虫取食的粉末;有无蛾类幼虫的丝茧、结网、虫尸、虫蜕、虫粪等;并可撒粮粒击动粮面,观察有无蛾类成虫飞翔。

储藏物害虫大多有趋温性,检查时应根据季节及储藏物温度的变化,重点检查温度比较高的部位。

在自然条件下,天敌常常伴随着害虫的发生而出现。

因此害虫的天敌可作为一种指示性动物在害虫检查中加以利用。

如在储藏环境中发现有米象小蜂,则可以断定有象虫类害虫的发生;如果发现有麦蛾茧蜂存在,则表明储藏物中发生了蛾类害虫。

因此,在害虫直观检查中,除了观察害虫的活动情况外,还要注意观察储藏物的表面、周围、仓壁特别是窗台等处是否有天敌的活动。

直观检查仅是一种初步的检查方法,它很难准确地判定害虫的种类、密度等,所以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检查手段。

二、取样检查法取样检查法是扦取一定的储藏物代表样品,然后检查样品中害虫的种类和密度,从而推断整个储藏物中害虫的发生状况的方法。

该方法是较准确和客观的一种检查方法,它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是目前国家粮食仓储部门规定的标准检查方法。

在取样过程中,害虫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无论是哪一种害虫、任何虫期或其是否处于运动状态,都会连同粮样被取出。

但这种方法工作量较大,同时由于检查人员的技术水平(如识别害虫种类的能力)限制,有时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取样检查包括样品的扦取和害虫的检查两个方面。

(一)取样方法1.散装粮堆的取样对于平房仓,粮堆而积在100㎡以内的,设5个取样点;101~500㎡,设10个取样点;500 ㎡以上,设15个取样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22识别储粮害虫
一、来源
本案例来自粮食仓储、加工等企业的粮情检查环节。

XX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市某粮库,在粮食储藏过程中时常有害虫发生。

为了掌握粮堆中害虫发生的种类、密度、分布、为害情况等,使单位职工熟练掌握常见储粮害虫的识别方法,确保仓储作业的安全,特组织本单位粮油保管员进行“常见储粮害虫的识别(30种)”专项培训。

培训主要内容是常见储粮害虫的识别以及体视显微镜的操作和维护等。

二、背景
1.根据害虫密度检测周期要求,检查并识别储粮害虫,确定虫粮等级,为控制储粮害虫提供依据。

2.粮情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水分、害虫和粮食品质等,储粮害虫的识别是检查害虫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便发现储粮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储粮安全。

3.为了解储粮害虫危害与传播、感染情况,掌握储粮害虫在粮堆分布的部位、密度、虫种和虫期,以便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粮堆、仓库、器材和周围环境等处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4.有害生物控制应遵循“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控制措施应符合“安全、卫生、经济、有效”的原则。

5.粮食、油料入仓要求: 已感染害虫的粮食、油料应单独存放,并根据虫粮等级按规定处理;发现粮食与油料中有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病虫或杂草种子,应立即封存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三、主要仪器、工具、材料
1.害虫实物标本。

2.体视显微镜。

3.手持放大镜。

4.储粮害虫图谱、检索表。

5.培养皿、玻片、蜡盘、毛笔、解剖针、台灯。

四、工作过程
本项目参照(或执行)国标“GB/T 29890—2013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一)操作(作业)流程
害虫实物→培养皿→放大镜或体视镜→识别害虫→填写记录表
(二)操作步骤
1.用手持放大镜观察害虫
(1)把需要识别的储粮害虫放在培养皿中。

(2)把盛有害虫的培养皿放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底部衬托一张白纸。

(3)用手持放大镜观察害虫的体形、体色、体长、光泽等重要鉴别特征。

图LSAL 22-1 用手持放大镜观察害虫
(4)综合上述特征,识别储粮害虫。

(5)把识别的储粮害虫中文名称填写在记录表中。

2.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害虫
(1)体视显微镜的调节准备
使用体视显微镜时,先装上低倍目镜(10X),同时调节连续变倍物镜至最低倍。

粗调:松开粗调手轮(通常在镜臂的右侧),使镜身能够上下滑动,从目镜中能较清楚地看到载物台为止,拧紧粗调手轮。

调整两个目镜的宽度与两眼距离相同,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是一个圆为止。

微调:将标本置于载物台中Y,两手同时转动微调手轮,至观察的标本最清晰为止,如需放大倍数时,可旋转变倍物镜,或换高倍目镜,或者再安上2X 物镜。

使用2X物镜时,必须松开粗调手轮,将镜臂下压至最低,旋紧粗调手轮,然后进行调焦观察。

载物台一般用白色的一面,若观察白色标本时可使用黑色的一面。

(2)照明灯的摆放
照明灯应放置在显微镜的左前方,尽量靠近载物台。

将灯光照在载物台的中心。

对于有亮度调节的照明灯,应逐次调节灯光亮度,至目镜中观察载物台的亮度适宜为好。

停止观察时,应随手关掉照明灯。

(3)其他用具的使用
解剖针:用来解剖标本及观察时用于拨动标本特征观察位置。

镊子:用于夹取个体较大的昆虫标本,夹取时用力要轻,不能损坏标本。

毛笔:用来粘取个体较小的标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